“大苏州”·“小苏州”——独墅湖高教区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一、二期工程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6
苏州市发改委关于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胥口车辆段上盖平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8.22•【字号】苏发改中心[2017]368号•【施行日期】2017.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正文苏州市发改委关于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胥口车辆段上盖平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苏发改中心[2017]368号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你公司苏轨集字〔2017〕128号文及有关材料收悉。
该项目我委曾以苏发改中心〔2017〕2号、〔2017〕149号文批复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你公司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和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了项目初步设计,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委托苏州立诚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该项目概算进行了审核(以编代审),苏州市规划局吴中分局出具了规划方案初步审查意见。
我委委托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对项目初步设计进行评估,并出具了评审意见。
经研究,现对该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和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项目初步设计。
同意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对项目初步设计的评审意见。
项目代码:2017-320506-54-01-300193二、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该项目位于吴中区胥口镇孙武路、茅蓬路、燕河路、箭欣路所围合的轨道交通5号线胥口车辆段用地范围内。
上盖平台分两层实施,总建筑面积约32.4万平方米。
其中,一层平台结构标高8.7米,建筑面积约16.4万平方米;二层平台结构标高14米,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
三、工程概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概算总投资为195627.4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为170476.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为15835.4万元,预备费为9315.6万元。
所需资金在平台拍卖收入中列支,目前由轨道交通5号线建设资金垫支。
附件:获2013年度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奖项目、单位名称及获奖人员名单一、建筑设计:共110项一等奖:14项1二等奖:34项2345三等奖:62项678910111213二、市政公用:共:42项一等奖:7项14二等奖:15项1516三等奖:20项1718三、风景园林:共1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19三等奖:8项20四、城镇住宅和住宅小区:共23项一等奖:2项21二等奖:9项22三等奖:12项2324五、城市规划:共90项一等奖:11项25二等奖:29项26272829三等奖:50项3031323334六、村镇规划设计:共21项一等奖:3项序项目名称单位名称获奖项目人员名单号351 昆山市周庄镇总体规划(2011-2030)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张泉、胡海波、卢雨田、陈翀、黄毅翎、吴蔚、曹隽、刘金2 武夷山市赤石村(国家风景名胜区北入口)片区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吴晓、高源、江建华、尹明凤、郑浩、陈雨露、强欢欢、吴文涛3 昆山市锦溪镇总体规划(2011-2030)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规划技术咨询中心张泉、梅耀林、钟晟、段威、邢瑶、黄丽君、陈智乾、黄石磊二等奖:7项36三等奖:11项37村镇建筑设计:共4项一等奖:空缺二等奖:1项38三等奖:3项七、城市与工程勘察:共:68项(一)工程勘察: 60项一等奖:7项39二等奖:20项404142三等奖:33项434445(二)工程测量: 8项一等奖:1项46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4748。
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公布2009年全省村庄建筑设计方案竞赛评选结果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公布2009年全省村庄建筑设计方案竞赛评选结果的通知(苏建科[2009]363号)各省辖市建设局(建委):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09年全省村庄建筑设计方案竞赛的通知》(苏建函科[2009]425号)精神,我厅组织开展了全省村庄建筑设计方案竞赛评选活动,共有615个方案参评,其中村服务中心设计方案323项、公共厕所设计方案292项。
经初评、公示,共有277项建筑设计方案获省优秀村庄建筑设计方案奖,其中村综合服务中心设计方案144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39项,三等奖94项;村公共厕所设计方案13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91项。
现将获奖的设计方案予以公布,请各省辖市建设局(建委)通知获奖勘察设计单位登录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http://查阅。
为繁荣设计创作,鼓励技术进步,提高全省村镇建筑设计水平,我厅决定对评为省优秀村庄建筑设计的一、二、三等奖方案分别授予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一、二、三等奖,对获奖单位和获奖人员颁发奖状和证书。
各获奖单位对获奖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奖励费用由获奖单位在技术开发费中列支。
附件:2009年全省村庄建筑设计方案竞赛评选获优秀村庄建筑设计方案奖项目单位及设计人员名单。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附件:2009年全省村庄建筑设计方案竞赛评选获优秀村庄建筑设计方案奖项目单位及设计人员名单一、村综合服务中心一等奖:11项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1ZX-17苏州安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薛亮施建辉2ZX-232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馨3ZX-8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蓝峰4ZX-127南京都建建筑设计事务所张吉、徐夏5ZX-153江苏智汇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蒋啸6ZX-135南京南洋建筑设计院孙艳、殷韬7ZX-66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葛强8ZX-102常州市武进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宋丽9ZX-321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赵思文10ZX-124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吴新宇、阮明金11ZX-170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李常华二等奖:39项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1ZX-1苏州苏合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金戈2ZX-2苏州土木文化中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钱铖3ZX-12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黄宇琼4ZX-14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秦琪5ZX-49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方仁发6ZX-89常州市规划设计院王可、王海兵、赵刚7ZX-99江苏华源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赵紫俊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8ZX-133南京苏鼎建筑设计研究院张奕、胡英强、葛小飞、任妍妍、卢磊9ZX-166南京华东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肖谦10ZX-194金湖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韩士达11ZX-228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陆天12ZX-272徐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闰怀林、韩分健13ZX-23苏州东吴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史江云14ZX-24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汪敏15ZX-27张家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XXX16ZX-163南京华科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王剑峰17ZX-253宜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云18ZX-276徐州市规划设计院陈更、纵庆攀、蔡源清19ZX-304盐城市第二设计院有限公司刘菲、江俊猛20ZX-15苏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金立铖、高天21ZX-84常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蔡伟、陆敏22ZX-97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邱亦、韩海侠23ZX-98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曹成皓24ZX-103常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印栋铮、邹立扬25ZX-78连云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白金超26ZX-275徐州市规划设计院陈更、纵庆攀、刘高强27ZX-296大丰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李晓伟28ZX-251无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徐尧、马淳靖、孙旦军29ZX-114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苏微微、陈晨30ZX-239 如东县大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陆燕燕、徐善成31ZX-258无锡市石田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周祺32ZX-286宿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叶东升33ZX-291江苏铭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王艳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34ZX-322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贺海洋35ZX-113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秦玲玲、李婧36ZX-121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陆敏37ZX-226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剑生38ZX-257宜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凌、蔡欢39ZX-108南京雨盛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肖桂芝三等奖:94项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1ZX-3苏州科技学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茅婷2ZX-4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潘吉3ZX-6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王立4ZX-7苏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黄江华5ZX-18苏州苏合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胡蔚6ZX-20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袁泉7ZX-21苏州苏合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金丽芳8ZX-25苏州安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陈怡超9ZX-29苏州科技学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屹10ZX-40苏州市城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廖炜、徐薇11ZX-42苏州市城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钱文超12ZX-43张家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谢峰13ZX-85常州豪泰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臧骏14ZX-87江苏筑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陆龙飞15ZX-88金坛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周云迪16ZX-118南京东南联合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禾扬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张金泉17ZX-122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章泉丰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18ZX-136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章熙军19ZX-137南京城镇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林杰文、孙目、肖鲁江20ZX-138南京城镇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林杰文、祁琳、于志强21ZX-141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谢斌22ZX-149南京兴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郭昊、窦永佳、鲍亦扬23ZX-157江苏五岳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程伟24ZX-158江苏深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付勇攀、杨洁25ZX-168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孙新磊26ZX-172南京金陵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吴小飞27ZX-196淮安市广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季鹏28ZX-197淮安子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王玮29ZX-198淮安子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曹容达30ZX-211淮安新城设计院有限公司滕超31ZX-222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葛永昌、周静、张良闯、葛莲32ZX-229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宁民33ZX-231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震翔34ZX-233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赵荣明35ZX-246无锡九恒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朱炯为、顾晶、尤龙36ZX-247无锡九恒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朱炯为、王玲玲、成玉霞37ZX-259无锡市石田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陈伟38ZX-262江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薛新成、张波、李娜39ZX-263江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薛磊40ZX-273徐州瀚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朱惠勄、41ZX-280沛县建筑设计院谢爱民42ZX-281宿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方凤霞、史于瑞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43ZX-282宿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先勇44ZX-283宿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胡飞龙45ZX-288江苏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陈威46ZX-323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张晓霞47ZX-16苏州安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金玉棠48ZX-30常熟市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王彦49ZX-51常熟市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朱天寅50ZX-64灌南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王石51ZX-65连云港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海涛、杨和森52ZX-68连云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祁冬平53ZX-72连云港市东海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尤晶晶54ZX-77连云港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孙爱平55ZX-83赣榆县建筑设计院胡纯56ZX-91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吕晔、陈思57ZX-94江苏城建校建筑规划设计院武明58ZX-95金坛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刘珺琪59ZX-101常州市武进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钮亚军、谢徐宏60ZX-107常州天裕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陈可鸣61ZX-112河海大学设计院付九衡62ZX-125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伟63ZX-128南京视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赵旻64ZX-130南京军区建筑设计院潘胜超65ZX-154江苏智汇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张刚66ZX-156南京南华建筑设计事务所郑昱67ZX-159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红雷、顾冉、王媛68ZX-165南京华天建筑设计事务所尹之骏、乌再荣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69ZX-175泰州市海陵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吴迪、朱祥文、乔恒云、李勇70ZX-178江苏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张春樑71ZX-181靖江市建筑设计院何晓程、马敏、朱志强72ZX-183泰兴市同创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蒋伟、刘峰兵、孙培炎73ZX-189淮安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陈中宏、陶红梅74ZX-199淮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明成75ZX-200淮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世界76ZX-202淮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胡爱俊77ZX-203淮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子榛、傅凡78ZX-215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徐乃刚、汤庆师79ZX-219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贾文倩、王登峰80ZX-234启东市金海浪规划设计院施洪生、刘亚宁、夏浩、邢玲峰、韩春、黄武军、张丹81ZX-248无锡市建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丁小冬、赵光钊82ZX-260江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薛新成、童真83ZX-264江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卢小峰84ZX-268无锡市江南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谢伟伟85ZX-269江苏合筑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张磊86ZX-278江苏华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袁野、林国山、朱贺、倪娜87ZX-292江苏铭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方文胜88ZX-299盐城工学院建筑设计院张成俊、杨月89ZX-301江苏中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李小冬、张雷华、曹应波90ZX-152南京江浦建筑设计院陶俊峰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91ZX-191淮安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丁一平、陶红梅92ZX-193淮安市现代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苗壮93ZX-250无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马晓冬、赵坚、胡诤94ZX-274徐州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纺丹二、村公共厕所设计方案一等奖:8项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1CS-1苏州安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谷雨施建辉2CS-102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范双丹3CS-216无锡市建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赵光钊、丁小冬4CS -84江苏华源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赵紫俊5CS-6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徐寒微6CS-122江苏省建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范瑾、张鹤7CS-5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黄宇琼8CS-106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詹岐俊二等奖:34项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1CS-2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蓝峰2CS-17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汪敏3CS-24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袁泉4CS-35苏州苏合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唐海滨5CS-88常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蔡伟、吴吉娜6CS-100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秦玲玲、李婧7CS-110南京军区建筑设计院陶宁杰8CS-134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怀壮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9CS-7常熟市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顾明10CS-69连云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韩中敬11CS-193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金蕾、颜庭祥、王珵12CS-206启东市金海浪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施洪生、刘亚宁、韩春、黄武军、张丹、夏浩13CS-12昆山开发区建筑设计院夏智14CS-229无锡市石田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周祺15CS-14苏州伟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纪铁军16CS-28苏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黄江华17CS-57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牛文昆、孙静18CS-81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张岱、邱亦19CS-86常州市武进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宋丽20CS-112南京苏鼎建筑设计研究院张奕、胡英强、葛小飞、任妍妍、卢磊21CS-202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剑生22CS-231江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薛磊23CS-146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孙新磊24CS-223无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张博宇、孙旦军、徐尧25CS-227宜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姚建敏、祝斌26CS-242徐州市规划设计院陈更、杨传琛27CS-243江苏华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袁野、林国山、朱贺、倪娜28CS-219无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张剑、尤坚苹、吴伟29CS-165淮安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徐荣程30CS-179淮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徐彼得31CS-151泰州市海陵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乔恒云、吴迪、朱祥文、李勇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32CS-83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可塑33CS-261江苏铭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刘彦杰34CS-178淮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徐庆三等奖:91项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1CS-9苏州科技学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屹2CS-10苏州土木文化中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王景刚3CS-13张家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谢峰4CS-15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徐飞5CS-16苏州东吴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陈冬冬6CS-20苏州市城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廖炜、徐薇7CS-26苏州市时代工程咨询设计管理有限公司汪娜8CS-29苏州安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陆锦程9CS-32常熟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朱永护10CS-33常熟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朱永护11CS-34苏州苏合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张轶12CS-39苏州广厦建筑设计院张婷13CS-40苏州恒盛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廖婧、韩加丽、钟卓夫14CS-56连云港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竺希莲、张永元、于翔15CS-62灌南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朱海清16CS-104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过妅、沈以爱、杨希17CS-105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吴新宇、阮明金18CS-108南京都建建筑设计事务所李雪晨19CS-111南京军区建筑设计院潘胜超20CS-117南京城镇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祁琳、关丹桔21CS-118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谢斌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22CS-119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尹清文23CS-120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吴静娴24CS-121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祁岭25CS-123江苏省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葛小多26CS-125南京兴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胡铮铮、王剑雄、邵林27CS-136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朱道焓、魏鹏程28CS-139南京百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孙伟29CS-143江苏省第二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陈俊30CS-147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张敏31CS-153泰州市规划设计院沈明明、曹章喜32CS-170涟水县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唐明媚33CS-171涟水县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姜树丽34CS-172金湖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王正35CS-175淮安市广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沈正军36CS-176淮安子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阮炳37CS-177淮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孙小平38CS-181淮安市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孙成梅39CS-188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陈俊、徐苏岭、陈浪、刘燕40CS-197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葛永昌、周静、张良闯、葛莲41CS-200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戴顺强42CS-203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洁43CS-204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由立志44CS-239徐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黄冬琴45CS-245徐州瀚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朱惠敏46CS-250宿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方凤霞、高先勇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47CS -266盐城富建设计有限公司胡勇、董亚芹48CS-277盐城市现代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杨迎峰49CS-48常熟市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张耀明50CS-58连云港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屯51CS-59连云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徐向东52CS-60连云港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竺希莲、张永元、于翔53CS-61连云港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竺希莲、张永元、于翔54CS-63连云港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焦浩冉55CS-64连云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毕长伟56CS-67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欧有亮57CS-68连云港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黄春瑶、张根成58CS-70连云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祁冬平59CS-71赣榆县建筑设计院胡纯60CS-72常州市规划设计院王可、王海兵、赵刚61CS-98南京市凯盛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朱中新62CS-131南京南华建筑设计事务所郑昱63CS-145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李常华64CS-152泰州市海陵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吴迪、朱祥文、乔恒云、李勇65CS-160泰兴市同创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蒋伟、刘峰兵、孙培炎66CS-167淮安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徐荣程67CS-169淮安市现代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杨洪明、袁发68CS-182淮安市城市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盛美婕69CS-196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金蕾、颜庭祥、王珵70CS-205启东市金海浪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施洪生、刘亚宁、韩春、黄武军、张丹、夏浩序号编号单位名称设计人71CS-218无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马晓冬、许克鑫、赵坚72CS-225宜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才中、蒋佳俊73CS-238江苏华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袁野、林国山、朱贺、倪娜74CS-240沛县建筑设计院蒋苏建75CS-268盐城工学院建筑设计院顾海燕76CS-270江苏中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张琦荣77CS-275盐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王逊78CS-280盐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辛雷、陈燕79CS-286中国矿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陶勇、张一兵、余滨、张得亚、贾文静80CS-65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王莹洁81CS-148南京金陵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吴小飞82CS-154江苏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陈聪83CS-166淮安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丁君、徐荣程84CS-190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颜文杰85CS-272盐城市第二设计院有限公司刘菲86CS-89江苏汉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徐剑、朱靓87CS-184淮安市教育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邢欢88CS-49苏州市时代工程咨询设计管理有限公司章宁89CS-194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陈俊、徐苏岭、陈浪、刘燕90CS-116南京城镇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孙目、关丹桔91CS-140南京华天建筑设计事务所尹之骏、乌再荣——结束——。
东南大学软件学院(苏州)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一基本情况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 985 工程”和“ 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可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和审定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及自批增列博士生导师的高校。
东南大学软件学院创建于2001年12月,是国家教育部和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首批批准成立的35 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是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确立的江苏省首个“软件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首批“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07 年11 月,东南大学与苏州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合作共建东南大学软件学院(苏州),重点培养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高层次、工程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精英人才。
从2008年起东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全部在软件学院(苏州)培养。
学院按照全新理念、全新机制、全新模式进行国际化办学,依托学校优势学科,投入一流的师资,建立一流的教学实验环境,全面优化培养体系,与国内外著名软件与IT企业精诚合作,努力把学院建成国内培养高层次、工程型、复合型、国际化软件与IT 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二专业方向软件学院(苏州)下设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微电子技术系、信息技术系和数字艺术系。
各系主要研究方向如下:软件工程系:软件开发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软件服务工程、计算机图形与三维动画、软件项目管理、企业信息化。
网络工程系: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网络系统软件设计。
微电子技术系: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
信息技术系:智能电网、智能交通、融合通信、虚拟仪器。
数字艺术系:影视动画创意与制作。
三培养目标1、软件工程系依托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软件学院优势学科,以国内外软件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专业领域知识、能够熟练使用软件开发工具和平台、具有独立进行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能够承担企业软件研发需求分析师、软件构架师、项目经理等职务的软件工程师。
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2006年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二○○七年三月总则第1条为了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资产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全省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制定本建设用地指标。
第2条本建设用地指标是编审新建(含改建、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审批项目用地,核定其建设用地规模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出让过程中,设定项目用地条件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3条全省各类新建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正确处理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关系,可以利用荒地、劣地的,尽量少占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场地和设施,尽量减少新增用地面积。
第4条全省各类项目的建设,应有利用于区域统筹、地区协作,有利用于城乡建设,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和行业发展需要,扩大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范围,综合确定经济合理的建设规模。
第5条全省各类新建(含改建、扩建)项目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建设模式,精心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减少用地规模。
第6条分期建设的项目,应远近结合,统筹规划,统一申请,分期供地。
近期建设用地应合理集中,远期建设发展用地应预留在项目区外。
第7条各类项目的建设,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切实做到科学、合理、节约用地。
第8条本建设用地指标在执行过程中,若国家出台更为严格的用地标准,则参照严格标准执行。
说明第1条本建设用地指标适用于全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公用设施项目、公共建筑项目、居住建筑项目、特殊用地项目和其他建设用地项目(不包括商业、商品住宅、金融等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建设项目)。
第2条本建设用地指标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发[2001]255号)、《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建设部(90)建标字第322号)的分类系统,对全省主要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公用设施项目、公共建筑项目、居住建筑项目、特殊用地项目、其他建设用地项目进行归纳,建立了定额指标和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指标框架。
某某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区域简介某某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是某某工业园区转型开展的核心项目,区域总规划面积约2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40万人〔其中学生规模约10万人〕,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体系,重点开展纳米技术、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与动漫游戏产业。
目标是在今后5—10年内,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兴旺、人才优势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创新体系和环境功能一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创新基地。
自2002年正式开发建设以来,某某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初步建成集教育、科研、新兴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已吸引设立18所高等院校和1所国家级研究所入驻,教职工人员3600多名,全日制在校生接近7万名,其中主导产业相关专业在校生人数约3.6万人;高端培训机构36家,年培训量超5万人次,其中高端培训2.5万人次。
区域累计竣工面积390多万平方米,首期11平方公里城市面貌日益完善,高等教育、新兴产业和公共配套三大功能区建设根本成型;二期桑田岛区域规划建设全面启动,世界名校区、某某纳米城、纳米孵化基地、桑田岛大学科技园、新兴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加快推进。
月亮湾商务核心区初具规模,建设了某某省首个集电力、供水、供冷、供热、通信等综合管线为一体的共同管沟项目〔总长约920米,截面3.4米×3米〕,采用了全省首例、全国最大的大型非电空调集中供热供冷系统,邻里中心和社区商业完善了商业、商务配套网络,集区域实时监控、交通调度、市政设施维护等多功能一体的城市数字管理系统全面启用,公共图书馆、体育馆、影剧院、体育公园等一大批公共设施相继建成开放,为区域提供了和谐便利的人居环境,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城市形态初步形成。
目前,科教创新区聚集了纳维科技、吉玛基因、智童科技、悦华生物、旭创科技、同程旅游网等1300家左右技术先进、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企业,今年上半年业务总收入超100亿元。
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53个,省级认定软件企业166个,CMM/CMMI认定企业34个,国家认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4个。
关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基础与应用探讨发布时间:2023-02-01T01:37:30.887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9月18期作者:赵有新[导读]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赵有新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22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企业越发重视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
然而,依托于传统建筑设计理念所建设的建筑并不具备节能降耗的条件,自然也就无法满足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建筑设计中引入被动式超低能耗设计理念,可以在降低建筑能耗的基础上,促使建筑内部环境舒适度较高,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居住要求。
基于此,本文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设计、超低能耗建筑分析、被动式建筑应用引言: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建设工程量不断增加,建筑能源的消耗量在急剧增加,给周边环境与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建筑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之中。
基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来开展建筑建设工作,可以根据建筑的生态环境与气候环境对建筑的外部造型与内部空间进行优化设计,充分运用自然资源代替常规能源,减少建筑供暖制冷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的建设目标。
一、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一)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概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是以科学实验为支撑,针对建筑舒适气候规律与人体舒适感应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所得出的多样化建筑设计模式,主要运用了建筑环境学、建筑气候学与建筑设计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与居住舒适度的基础上,降低建筑能耗。
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地域性气候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解决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阻碍,充分利用太阳能、风力、日照等自然因素来满足建筑的电能、照明与制冷制热需要,减少居民对于暖通空调等设备的使用需求,从而取得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东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送审抽签结果 Export time:2020-05-15 09:16:29论文编号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姓名学生学号MS2020001建筑学院建筑学理解加德满都谷地活态遗产:记录、阐释与呈现04潘文蔚01115210 MS2020002建筑学院建筑学东南大学中大院更新改造设计-1冉旭01115304 MS2020003建筑学院建筑学高性能轻型房屋系统设计与建造研究 ——以四牌楼热能实验室改造为例6洪齐远01115311 MS2020004建筑学院建筑学数据视角下的韧性城市研究与设计—以南京为例-1张子凡01115315 MS2020005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环东大周边地区“硅巷”创新空间规划设计07李萌01215207 MS2020006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南京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十四五课题前期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研究占焕然01215219 MS2020007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建成环境景观更新设计研究-高玥琰高玥琰01515101 MS2020008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城市废弃地景观修复及再生规划设计--以河口城区为例-3黎颖琳01515109 MS2020009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数控机床在线管理与监测系统研发梅耕铜02014123 MS2020010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机运行状态无线采集与分析装置研发李海宾02016217 MS2020011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行人车辆目标检测和跟踪方法研究李尚杰02016306 MS2020012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激光切割加板材工艺模型与模拟研究雷超群02016414 MS2020013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基于纳米异质结的光电化学葡萄糖检测特性研究陈俊名02016440 MS2020014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线型非线性线控驱动机构设计安照邦02016520 MS2020015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基于深度图像的骨骼追踪与虚拟现实中的本体感知研究程琳智02016524 MS2020016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协调变形连接结构的热力耦合分析余前国02016527 MS2020017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电厂风机运行状态评估刘东川03016209 MS2020018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600MW火电汽轮机组主汽压力优化研究朱子昂03016216 MS2020019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某双抽供热机组热电联产经济性分析王梓03016230 MS2020020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氨水吸收-压缩复合式热泵热力学设计与分析王晨03016316 MS2020021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火电机组燃烧后CO2捕集系统优化运行陈显浩03016332 MS2020022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静电耦合电容传感器灵敏度特性分析许世朋03016419 MS2020023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600 MW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流化床燃煤发电经济性分析评估潘却易03016435 MS2020024能源与环境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熔融盐单罐储热装置的设计陈祎祺03116601 MS2020025能源与环境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电焊烟尘高效收集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刘若溪03116603 MS2020026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多级消毒对供水管网中余氯衰减及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周龙燕03216717 MS2020027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复合滤料负载催化剂脱硝性能试验研究谷星宇03216739 MS2020028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基于亚马逊AWS深度学习的医疗图像识别从昊04016111 MS2020029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X波段宽带异形曲面相控阵设计朱盛池04016133 MS202003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通信系统中高效doherty射频功放的设计张谦威04016135 MS2020031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孤立词识别研究张梦哲04016226 MS2020032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毫米波集成天线设计刘书源04016233 MS202003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8-12GHz CMOS功率放大器设计仁民04016319 MS2020034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雾无线接入网中的编码缓存方法研究谭千里04016411 MS202003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大规模MIMO-OFDM信道估计方法研究陈衍04016415 MS2020036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基于知识图谱的领域概念体系快速构建李子健04016421 MS2020037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人脸检测系统徐宏岩04016424 MS2020038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面向无人驾驶的先进车载雷达与通信一体化设计巩智含04016525 MS2020039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无线光通信胡超04016628 MS2020040无锡分校信息工程(无锡分校)高速PAM4判决反馈均衡器设计葛文娟04216704 MS2020041无锡分校信息工程(无锡分校)一种宽量程高精度TDC设计及其阵列应用黄志超04216740 MS2020042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研究杨旭辉05116217 MS2020043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江宁G58地块社区中心装配式RC框架结构施工图设计皇甫尧05116320 MS2020044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南通田家炳中学高中部新建工程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吴其染05116321MS2020045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徐州第一中学教学楼设计何威岩05116421 MS2020046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基于Miura折痕的固面可展天线优化方案研究王叶05116502 MS2020047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南通师范新校区(二期)学前楼南楼结构设计梁潇05116607 MS2020048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用于城市环岛立交的十字形自锚式悬索桥(单箱单室混凝土主梁)王田虎05116608 MS2020049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九龙湖科技创业配套服务中心项目服务中心主体施工组织设计马浩然05116609 MS2020050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基于 BIM 的某公共工程建筑能耗分析与方案优化洪靖晴05216205 MS2020051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基于机器学习的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数据分析顾苏豫05216210 MS2020052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装配式建筑工地智能巡运机器人平台设计与算法研究肖阳功杰05216216 MS2020053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金属橡胶元件粘接强度与破坏的有限元分析杨科05316128 MS2020054土木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山东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俞文星05517106 MS2020055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基于多层无机钙钛矿的光电探测器研究梁星辰06016109 MS2020056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定向激发特性研究周智仁06016121 MS2020057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基于眼电信号的观看三维显示视觉舒适度研究韩杜卿06016214 MS2020058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照明光源的优化匹配及软件实现解康辉06016224 MS2020059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神经网络算法的硬件加速研究蒋明俊06016230 MS2020060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马赫泽德型电光调制器仿真设计李悦06016309 MS2020061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语义分割领域泛化能力的评估张子立06016412 MS2020062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可穿戴设备微型显示器关键电路设计侯耀儒06016436 MS2020063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单模光纤的PMD性能参数研究王煦汇06116102 MS2020064无锡分校电子科学与技术(无锡分校)面向IoT设备的宽电压低功耗SRAM设计与实现沈正国06216607 MS2020065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任度影响下的谣言传播动态模型研究徐雨嫣07116107 MS2020066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半变异函数方法在贝叶斯反问题中的应用研究黄景颢07116109 MS2020067数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一类带Robin边界条件的热方程反边值问题王子健07216111 MS2020068数学学院统计学随机波动率模型研究与实证分析丁佳莹07316103 MS2020069数学学院统计学考虑风电并网的电动汽车集群优化调度问题研究黄瑞07316114 MS2020070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医学图像分割研究张明辉08016129 MS2020071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室外电磁组智能车控制研究白嵩08016229 MS2020072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基于车载摄像头视觉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定位算法设计与实现梁静思08016230 MS2020073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基于Andriod的安规测控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设计高一峰08016315 MS2020074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切换拓扑下多智能体编队包围控制设计与仿真许义程08016322 MS2020075自动化学院机器人工程基于图像的皮损评估方法研究施殊08116119 MS2020076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于DDS的软件仿真系统的状态检测张瑞鑫09015226 MS2020077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跟踪算法的实现陶钰聪09016112 MS2020078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ndroid应用层虚拟化机的识别技术研究与实现刘睿钊09016227 MS2020079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于图计算的威胁情报计算系统设计与实现陈若华09016309 MS2020080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安检危险物品自动检测系统吕顺09016328 MS2020081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协作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设计与实现胡黛琳09016407 MS2020082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于VPP的高性能深度包检测技术研究与实现吕权丰09016412 MS2020083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互联网服务资源库Web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周四海09016440 MS2020084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沸石晶体对原子氧吸附量的模拟研究阳华强10116122 MS2020085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Quasi部分子分布函数的研究邵克戌10116123 MS2020086物理学院物理学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沉积物中三维导电网络研究程继超10316118 MS2020087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数字PCR液滴图像处理与分析算法研究邵立志11116124 MS2020088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固态纳米孔对脂质体的单分子检测吴隽祺11116212 MS2020089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七年制)酸酐修饰的酸响应抗癌纳米药物段秋怡11216103 MS2020090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七年制)人体呼出气体检测系统的设计鞠永旭11216127MS202009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固-固相变储热材料的制备与储热性能研究张齐凯12016117 MS202009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颗粒/PEEK复合材料及烧结制备工艺研究曾祥湖12016121 MS202009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有机纤维表面生物矿化改性研究卞思源12016226 MS2020094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稀土元素微合金化对耐热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石宇阳12016408 MS202009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碱激发矿渣体系中钼酸盐对钢筋的阻锈行为研究孟轩12016419 MS2020096人文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明朝的监察制度及其启示卢一阁13116116 MS2020097人文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边疆地区的社会治安风险及其防控策略研究——以西藏自治区xx市为例支张13116134 MS2020098人文学院社会学国家管辖权过度入侵下的医生职业异化现象研究魏皖豫13216112 MS2020099人文学院社会学“制造”贵族?——以中产阶级家庭儿童的马术培训参与为例张一菡13216114 MS2020100人文学院旅游管理马拉松比赛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xx马拉松为例秦治国13316124 MS2020101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多模态视角下对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的解读姜雯蕊13416122 MS2020102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九叶诗派诗风源流考证朱翔宇13416143 MS2020103人文学院哲学绘画之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哲学反思董晨颖13616111 MS2020104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于CHFS数据的家庭社会网络对股票市场参与的影响研究刘纯纯14116110 MS2020105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技术进步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张子扬14216121 MS2020106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我国理财市场现状与居民投资渠道拓展研究石雪婷14216132 MS2020107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场景营销模式研究张耿南14316124 MS2020108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涉诉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赫翊然14416114 MS2020109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江苏省境外投资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和绩效分析杨莹14416209 MS2020110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杨朋沛14516106 MS2020111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赵颖14516107 MS2020112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高铁与农业增长:来自中国县域的证据王欣平14516204 MS2020113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南京市服务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研究崔雪14616123 MS2020114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产融结合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郭子毅14616126 MS2020115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英文)中国是否存在创新悖论?——来自中国高校的例证董姗姗14Y16101 MS2020116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单级式电动汽车充电器技术研究揭宇飞16016207 MS2020117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源箝位三电平逆变器控制策略优化设计张博伦16016322 MS2020118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伺服驱动系统的摩擦建模和补偿方法研究周昊玥16016402 MS2020119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电机控制系统侯洁华16016407 MS2020120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于遗传算法的VSC-HVDC参数辨识研究冯坚16016410 MS2020121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于高频信号注入的永磁体磁化状态估计方法郭轩江16016529 MS2020122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网的安全域模型李瑾一16016603 MS2020123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及多能存储的多能源系统可靠性评估孙凯16016625 MS2020124外国语学院英语民谣与谣言的传播——基于谣言传播理论对1666年伦敦大火时期民谣的分析廖笙羽17116211 MS2020125外国语学院英语The Effects of Role Playing in Multimodal Teaching Approach on College E刘晓雅17116212 MS2020126外国语学院英语英汉外交委婉语的语用对比分析翟雪17116304 MS2020127外国语学院日语日本における高齢単身女性の貧困問題刘斐然17216103 MS2020128外国语学院日语日本学校いじめ防止対策についての研究张琬琳17216211 MS2020129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多场耦合增强光催化CO2转化陆丹晨19116116 MS2020130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Hedgehog抑制剂Itraconazole及其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韦庆19216101 MS2020131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缺陷态钴基硫化物的设计、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赵忠兴19316114 MS2020132交通学院交通工程(茅以升)基于车牌识别数据的城市路网动态OD估计方法戚心怡21016108 MS2020133交通学院交通工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快速路网OD矩阵获取方法孙文婷21116203 MS2020134交通学院交通工程慢行交通出行幸福感分析及提升策略肖港21116204 MS2020135交通学院交通工程城市快速路出入口危险驾驶行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李佳硕21116216 MS2020136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基于行人异质性的交叉口行人危险行为研究陈洁21216113MS2020137交通学院交通运输集装箱堆场场桥调度优化问题研究秦思行21216127 MS2020138交通学院测绘工程GIS技术在第三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李美期21316102 MS2020139交通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河湖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移动端设计与开发李亮斌21516120 MS2020140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茅以升土壤固化技术研究孙新宇21016207 MS2020141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高速公路热再生技术效益评价研究郑健21716120 MS2020142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沪昆高速大云互通改造及连接线三维设计张耀天21716123 MS2020143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铁两用斜拉桥桥塔结构稳定分析叶乔炜21716132 MS2020144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基于数据融合的路面性能评价及预测蔡镇泽21716133 MS2020145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脑影像分类方法研究蔡鸿杰22016122 MS2020146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基于人体动作识别的四足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钱禄林22016209 MS2020147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道路应急抢通三维场景创建技术研究李婧雯22016303 MS2020148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基于ue4引擎的三维室内设计系统何嘉颖22016406 MS2020149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无人机自主行为决策仿真陈鹏敏22016415 MS2020150艺术学院美术学噶玛嘎孜派唐卡对汉地青绿山水的吸收与创新研究安泓霖24116108 MS2020151艺术学院动画动画短片《鱼缸》的分镜设计董欣盈24216105 MS2020152艺术学院产品设计塑料人饲养计划活动视觉传达设计蓝馨24316117 MS2020153艺术学院产品设计多功能整合式宠物猫居舍设计吴雨恬24316119 MS2020154艺术学院产品设计流行的背后—— 基于网络流行语的字体设计吴雅立24316211 MS2020155法学院法学争议海域渔业合作协定机制研究丁磊情25016103 MS2020156法学院法学论中国存托凭证基础法律关系的构造曹爱凝25016203 MS2020157法学院法学政府清单与营商环境的关系及其实现机制熊文菲25016220 MS2020158法学院法学教师实施惩戒问题研究王瑞琦25016233 MS2020159医学院生物工程D-氨基酸拆分工艺的优化田甜41116108 MS2020160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疫情期间部分家庭就餐行为调查及分餐制方案设计吴志鑫42115101 MS2020161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兽药多残留检测新方法研究赵传东42115116 MS2020162公共卫生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个人账户余额对商业保险购买的影响向欣雅42216111 MS2020163公共卫生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老年衰弱对医保类型影响就医行为的调节效应研究阿孜古力·合里42216113 MS2020164吴健雄学院工科试验班基于强化学习的控制算法中Q(σ,λ) 算法研究刘家怡61516102 MS2020165吴健雄学院工科试验班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大规模反射阵面通信研究易晨扬61516217 MS2020166吴健雄学院工科试验班车路协同环境下高速公路交织区设计方法王屹宁61516229 MS2020167吴健雄学院工科试验班探究深度学习模型在医学图像检测中的不确定性估计杨佳伟61516313 MS2020168吴健雄学院工科试验班浙江杭州创新孵化中心科技楼结构设计朱锰61516406 MS2020169吴健雄学院工科试验班跨模态数据的知识蒸馏吴超逸61516429 MS2020170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基于Django与Flask的积分商城方案李国正71116113 MS2020171软件学院软件工程通用开关服务刘乐71116119 MS2020172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余欣龙71116132 MS2020173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基于Quill富文本编辑器的在线文档系统研究邹仕艺71116208 MS2020174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基于知识图谱的人物关系探索和分析徐浩栋71116321 MS2020175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云应用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陆颖71116405 MS2020176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全英文)校园宿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刘钊伟71Y16123。
㊀第21卷㊀第6期2023年12月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JournalofChineseUrbanForestryVol 21㊀No 6Dec 2023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袁旸洋1ꎬ2㊀郭㊀蔚1㊀汤思琪1㊀杨明珠1㊀汪瑞军31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㊀南京㊀2100962㊀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㊀南京㊀2100963㊀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㊀合肥㊀230601㊀收稿日期:2023-10-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838003)ꎻ东南大学 至善青年学者 支持计划(2242023R40002)㊀第一作者/通信作者:袁旸洋(1987-)ꎬ女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硕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理论㊁数字景㊀㊀㊀㊀㊀㊀观技术㊁城市蓝绿空间ꎮE-mail:yyy@seu edu cn㊀通信作者:汪瑞军(1986-)ꎬ男ꎬ博士ꎬ讲师ꎬ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㊁城市绿地生态㊁城乡风貌与环境设㊀㊀㊀㊀㊀㊀计ꎮE-mail:2021800162@hfut edu cn摘要: 双碳 背景下城市空间碳汇结构与布局的提升与优化是重要的研究内容ꎮ作为碳汇效益的主要载体ꎬ城市蓝绿空间在增汇减碳方面具有协同作用ꎬ但当下对于城市蓝绿空间整体格局对其碳固存的影响关联研究不足ꎮ文章以合肥中心城区为例ꎬ基于2000㊁2010㊁2020年的数据ꎬ在量化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的基础上ꎬ采用机器学习XGBoost ̄SHAP模型测度与解译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及关键指标ꎮ结果表明:1)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具有影响ꎬ且不同格局特征的影响程度不同ꎮ2)影响碳固存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关键指标有斑块层的FRAC㊁CONTIG㊁AREA和ENNꎬ类型层的ED㊁COHESION㊁DIVISION和LSIꎮ3)蓝绿斑块形状复杂度越高ꎬ越有利于碳汇效益的发挥ꎻ蓝绿空间分布的聚集度越高㊁距离越近㊁连通度越高ꎬ碳汇效益越好ꎮ据此ꎬ提出以碳增汇为目标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规划优化策略ꎬ以期为城市蓝绿空间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ꎮ关键词:城市蓝绿空间ꎻNPPꎻ景观格局指标ꎻ数字景观技术ꎻXGBoost ̄SHAP模型DOI:10.12169/zgcsly.2023.10.30.0001AssessingtheImpactofUrbanBlue ̄GreenSpacePatternonCarbonSequestrationandItsKeyIndicatorsYuanYangyang1ꎬ2㊀GuoWei1㊀TangSiqi1㊀YangMingzhu1㊀WangRuijun3(1 SchoolofArchitectureꎬSoutheastUniversityꎬNanjing210096ꎬChinaꎻ2 JiangsuProvincialUrbanandRuralDigitalTechnologyEngineeringCenterꎬNanjing210096ꎬChinaꎻ3 CollegeofArchitectureandArtꎬ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Hefei230601ꎬChina)Abstract:Inthecontextof dualcarbongoals ꎬenhancingandoptimizingthestructuresandlayoutsofcarbonsinkinurbanspacesisasignificantresearchtopic.Urbanblue ̄greenspace(UBGS)ꎬservingastheprimaryfacilitatorsofcarbonsinkbenefitsꎬexertsasynergisticinfluenceoncarbonsequestrationandemissionsreduction.TakingHefei scitycoreasanillustrativecasestudyꎬthispaperemploysthemachinelearningmodelꎬXGBoost ̄SHAPꎬtogaugeandelucidatetheinfluenceoftheUBGSpatternoncarbonsequestrationandtheirpivotalindicatorsafterquantifyingthecharacteristicsoftheUBGSpatternwiththedataspanningtheyears2000ꎬ2010ꎬand2020.Thefindingsunveil:1)TheUBGSpatternhasadiscernibleinfluenceoncarbonsequestrationꎬandpatternswithdifferentcharacteristicshavevariedextentofinfluenceatthatꎻ2)ThepivotalindicatorsoftheUBGSpatternforassessingtheinfluenceoncarbonsequestration㊀第6期㊀袁旸洋㊀郭㊀蔚㊀汤思琪ꎬ等: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㊀㊀includethepatch ̄levelmetricslikeFRACꎬCONTIGꎬAREAandENNꎬandtheclass ̄levelmetricssuchasEDꎬCOHESIONꎬDIVISIONandLSIꎻand3)Highercomplexityintheshapeofblueandgreenpatcheswillbringhigherbenefitsfromcarbonsequestrationꎬandlinearpatchesexhibitsubstantiallylowercarbonsinkbenefitsincomparisontoarea ̄shapedpatches.Enhancedaggregationꎬcloserproximityꎬandheightenedconnectivityofblueandgreenspacescorrelatewithsuperiorcarbonsinkbenefits.BasedonthisꎬtheoptimizationstrategiesforUBGSpatternplanningareproposedwiththecarbonsequestrationandemissionreductionasthegoalꎬwiththeaimtoprovidereferencesfortheplanningandmanagementoftheUBGS.Keywords:urbanblue ̄greenspaceꎻNPPꎻlandscapemetricꎻdigitallandscapetechnologyꎻXGBoost ̄SHAPmodel㊀㊀近年来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加速全球变暖ꎬ引发了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ꎮ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威胁ꎬ2016年«巴黎协定»敦促世界各国通过实际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ꎬ增强固碳能力ꎬ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1]ꎮ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碳中和㊁碳达峰战略ꎮ城市虽然仅占全球陆域总面积的3%ꎬ却产生了超过70%的碳排放[2]ꎮ由此ꎬ城市在我国 双碳 战略的实施中具有关键地位ꎬ推动城市空间碳源汇结构与布局向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内容ꎮ城市蓝绿空间(Urbanblue ̄greenspaceꎬUBGS)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留存或新建的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的总和ꎬ包括所有自然㊁半自然㊁人工的绿地与水体ꎬ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4]ꎮ研究表明ꎬ绿色空间是碳汇量最大的贡献者ꎬ其产生的碳汇可以抵消28%~37%的CO2排放量ꎬ而湿地㊁河流㊁湖泊和沼泽等蓝色空间是巨大的碳库ꎮ除了植被㊁土壤的固碳释氧功能ꎬ城市蓝绿空间还可以通过缓解城市热岛效应㊁改善人居环境微气候ꎬ促进居民绿色出行等途径ꎬ间接减少碳排放[5]ꎮ综上ꎬ蓝绿空间具有直接增碳汇㊁间接减碳排的双重生态效益ꎬ是城市中发挥碳汇效益的主要载体[6]ꎮ以往关于城市蓝绿空间碳汇的研究多聚焦绿地和森林的碳汇量估算方法ꎬ包括样地清查法㊁模型估算法[7]㊁遥感反演法[8]和温室气体清查法等ꎮ其中ꎬ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PrimaryProductivityꎬNPP)[9-10]估算已广泛应用于区域和城市尺度ꎮ有学者从城乡规划学和生态学的角度ꎬ分析土地利用变化㊁气候变化[11-12]㊁城市树种及其生长周期[13]对城市蓝绿空间碳汇的影响机制ꎮ例如:Li等[14]证明城市中森林面积的增大对NPP有正向影响ꎻYang等[15]研究了NPP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认为ꎬ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换可以有效提高生态系统固碳能力ꎮ景观格局是市域生态空间尺度影响碳汇功能提升的关键因素ꎮ城市蓝㊁绿空间具有相似的自然生态属性ꎬ在生态功能和物质交换㊁能量流动等自然过程中相互影响㊁相互依存ꎬ具有强关联性和整体性[16]ꎬ共同构成了城市自然碳汇系统ꎮ现有研究多从单一绿色空间中格局及群落构成的角度展开[17-18]ꎬ而已有研究证实ꎬ城市水体对绿地的碳汇能力提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ꎬ当下关于城市整体蓝绿空间格局对碳汇效益影响的研究有待开展[19-20]ꎮ本研究从整体性视角出发ꎬ以合肥中心城区为例ꎬ采用景观格局指标量化2000㊁2010㊁2020年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ꎬ基于机器学习的XGBoost ̄SHAP模型测度蓝绿空间格局特征对NPP的影响ꎬ并解译其关键指标ꎬ解析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如何影响碳固存(Carbonsequestration)ꎬ旨在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基于碳增汇目标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ꎬ助力城市蓝绿空间融合发展ꎮ1 研究区概况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117ʎEꎬ31ʎN)ꎬ属长三角城市群ꎬ天然山水禀赋良好ꎬ呈现 岭湖辉映 的蓝绿交织体系ꎮ平均海拔约37 51mꎬ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ꎬ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ꎬ冬冷夏热ꎻ年平均气温15 7ħꎬ年平均日照2100h以上ꎻ降雨量近1000mmꎬ主要集中在5 6月ꎮ2000年以来ꎬ合肥城市快速扩张㊁人口增长7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1卷迅速ꎬ2022年迈入了特大城市行列ꎮ在此期间ꎬ合肥市政府重视城市环境建设ꎬ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战略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聚焦于城市环境修复ꎬ蓝绿空间在发展中得到保护与恢复ꎮ从国土区位㊁发展特点㊁自然资源等方面来看ꎬ合肥是长江中下游高密度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ꎮ本文的研究范围为合肥市中心城区ꎬ即«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2035年)»中市辖区范围ꎬ包括蜀山㊁包河㊁瑶海㊁庐阳4个行政区ꎬ总面积为1312 5km2ꎮ2㊀研究方法选取2000㊁2010㊁202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ꎬ以避免单个年份的遥感及气象数据因精度㊁极端气候等因素带来误差ꎮ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量化㊁碳固存计算㊁关键指标分析与解译ꎮ2 1㊀数据获取与处理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㊁气象数据㊁植被类型数据㊁NDVI数据(表1)ꎮ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https://www.gscloud.cn/)获取2000㊁2010年LandsatTM及2020年LandsatOLI共3期遥感影像ꎬ空间分辨率30mꎮ基于GoogleEarthEngine平台对影像进行辐射定标㊁大气几何校正㊁条带修复等处理ꎮ根据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分类系统(LUCC)遥感解译处理后的影像ꎬ将其划分为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建设用地㊁水体㊁未利用地6类ꎬ得到各期合肥市土地利用分类数据ꎮ采用Kappa系数对分类后图像精度评估验证ꎬ总体精确度达到85%ꎬ高于最低精度要求ꎮ利用ArcMap10 8软件将林地㊁草地重分类成绿色空间ꎬ将水体重分类成蓝色空间ꎬ获得2000㊁2010与2020年合肥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分布图(图1)ꎮ表1㊀数据来源及处理㊀㊀数据类型㊀㊀㊀㊀㊀㊀㊀数据来源数据精度土地利用数据GoogleEarthEngine(https://earthengine google com/)Landsat ̄5(2000年)㊁landsat ̄7(2010年)㊁Landsat ̄8(2020年)30mˑ30m气象站点数据气温降水日辐射地理遥感生态网(http://www gisrs cn/)30mˑ30m植被类型覆盖图地理遥感生态网(http://www gisrs cn/)30mˑ30mNDVI数据GoogleEarthEngine(https://earthengine google com/)Landsat ̄5(2000年)㊁landsat ̄7(2010年)㊁Landsat ̄8(2020年)30mˑ30m图1㊀合肥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分布2 2㊀基于CASA模型的NPP计算采用NPP表征城市蓝绿空间碳固存能力ꎬ选用CASA模型进行计算ꎮCASA模型由Potter等[21]1993年提出ꎬ用于表征陆地生态系统中H2O㊁C和N通量跟随时间演变而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过程ꎬ适合区域尺度的NPP研究和估算[22]ꎬ计算公式如下:NPPxꎬt()=APRAxꎬt()ˑεxꎬt()(1)㊀㊀式(1)中:NPP(xꎬt)表示像元x在t月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单位:gC m-2 a-1)ꎻAPAR(xꎬt)表示像元x在t月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单位:gC m-2 month-1)ꎻε(xꎬt)表示像元x在t月的实际光能利用率(单位:gC MJ-1)ꎮ8㊀第6期㊀袁旸洋㊀郭㊀蔚㊀汤思琪ꎬ等: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㊀㊀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取决于太阳辐射和植物本身的特征ꎬAPRA的计算公式如下:APRAxꎬt()=SOLxꎬt()ˑFPARxꎬt()ˑ0 5(2)㊀㊀式(2)中:SOL(xꎬt)表示t时期像元x在t月的太阳总辐射(单位:MJ m-2month-1)ꎻFPAR(xꎬt)为植被层对入射光合有效辐射的吸收比例ꎻ常数0 5表示植被所能利用的太阳有效辐射占太阳总辐射的比例ꎮεxꎬt()=Tεxꎬt()ˑTεxꎬt()ˑWεxꎬt()ˑεmax(3)㊀㊀式(3)中:Tε1(xꎬt)和Tε2(xꎬt)分别指月高温㊁月低温对光能利用率的胁迫作用系数ꎻWε(xꎬt)为水分胁迫的影响系数ꎻεmax是理想条件下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单位:gC MJ-1)ꎮ基于NPP计算结果ꎬ使用自然断点法对计算结果分级ꎬ得到合肥中心城区3年的NPP空间分布(图2)ꎮ图2㊀合肥中心城区2000㊁2010㊁2020年NPP空间分布2 3㊀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量化选用斑块层与类型层的景观格局指标量化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表2)ꎮ斑块层指标强调单个蓝绿斑块的特征ꎬ类型层侧重表征蓝绿空间整体形态特征ꎬ采用Fragstats4 3软件计算ꎮ由于城市区域的蓝绿空间格局表现出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和尺度依赖性[23]ꎬ需选取适宜的移动窗口尺度ꎮ通过粒度和幅度分析方法确定60m为最适合研究区的粒度值ꎬ400m作为格局计算时移动窗口的大小ꎮ2 4㊀XGBoost模型构建与SHAP方法解译eXtremeGradientBoosting(XG ̄Boost)机器学习模型是由Chen等[24]提出的一种结合监督学习和集成学习方法的极限梯度提升树算法ꎮ针对本研究数据集庞大㊁特征复杂的问题ꎬXGBoost模型训练结果稳定㊁模型训练效率高ꎬ可很好地避免过拟合现象的发生[25]ꎮ本研究分别基于斑块层和类型层2类指标及其对应的3年NPP值ꎬ构建6个数据集ꎮ以2020年为例ꎬ采用ArcGIS10 7软件的随机取样工具创建随机取样点20000个ꎬ将斑块层各指标和NPP计算值提取至点ꎮ在建立类型层数据集时ꎬ考虑到取样点分布的均匀性及数据量ꎬ创建随机取样点40000个ꎬ剔除不属于蓝绿空间的点ꎮ为避免模型的过拟合现象发生ꎬ对数据集进行了正则化处理ꎬ将80%的数据作为训练集㊁20%的数据作为测试集用于模型验证ꎮ其次ꎬ借助贝叶斯优化方法(Tree ̄structuredParzenEstimatorꎬTPE)调整XGBoost模型超参数ꎬ选取模型中主要超参数n_estimators㊁max_depth㊁learning_rate进行优化ꎮ之后ꎬ选择平均绝对误差(MeanAbsoluteErrorꎬMAE)㊁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dErrorꎬRMSE)和决定系数(R2)做为预测效果的评价指标ꎬR2越接近1ꎬ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越好[26]ꎮ此外ꎬ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检验模型的泛化能力ꎬ对预测模型精度进行估计[27]ꎮ验证结果6个数据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㊁评价绝对误差MAE均较小ꎬR2值均接近1ꎬ十折交叉验证结果为0 699~0 942ꎬ表明建立的XGBoost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精度水平符合预期要求ꎮ9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1卷表2㊀蓝绿空间格局特征指标指标分类指标名称㊀㊀计算公式㊀㊀㊀㊀内涵斑块层面积(AREA)AREA=aij110000()蓝绿斑块的面积周长(PERIM)PERIM=pij斑块的周长ꎬ包括斑块内部孔隙的边缘长度欧式距离(ENN)ENN=ðzr=1hijrz斑块边缘与斑块质心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形维数(FRAC)FRAC=2ln0 25pij()lnaij1ɤFRACɤ2()空间尺度(斑块大小)范围内的形状复杂性近圆指数(CIRCLE)SQUARE=1-aijasij[]0ɤCIRCLEɤ1()方形斑块CIRCLE=0ꎬ细长线性斑块CIRCLE=1邻近指数(CONTIG)CONTIG=ðzr-1cijkasijéëêêùûúú-1v-10ɤCONTIGɤ1()蓝绿斑块的空间连通性或邻近性类型层面积占比(PLAND)PLAND=ðnj=1aijA每种斑块类型的比例丰度最大斑块指数(LPI)LPI=maxaij()A100()空间类型的优势度量边缘密度(ED)ED=EA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空间形状复杂度景观形状指数(LSI)LSI=0 25E㊀A总边缘或边缘密度的标准化度量聚集度(AI)AI=giimaxңgii[]100()蓝绿空间的聚集程度破碎度(DIVISION)DIVISION=A2ðnj=1a2ij蓝绿空间的破碎程度内聚力指数(COHESION)COHESION=1-ðmj=1Pijðmj=1Pij㊀aijéëêêùûúú1-1㊀A[]-1100()(0<COHENSION<100)蓝绿空间的物理连通性㊀㊀SHAP(SHapleyAdditiveexPlanations)方法由Lundberg和Lee[28]提出ꎬ可准确解释机器学习模型中每个特征对结果的贡献度ꎬ提供全局模型和单个特征的局部解释结论ꎬ适用于解译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多个特征对碳固存的影响关系ꎮ同时ꎬSHAP与XGBoost集成良好ꎬ可通过TreeSHAP算法有效地估计SHAP值[29]ꎬ公式如下ꎮ^yi=shap0+shapX1i()+shapX2i()++shapXpi()(4)㊀㊀式(4)中:shapXji()为观测i的第j个特征的shap值ꎬ表示该特征对预测的边际贡献ꎮ假设一个XGBoost模型ꎬ其中一组N(具有N个特征)用于预测输出v(N)ꎮ在SHAP中ꎬ每个特征Φi是特征i的贡献ꎬ对模型输出v(N)的贡献是基于它们的边际贡献分配的ꎬ公式如下:Φival()=ðSɪxꎬ x{}\x{}S!p-S-1()!p!valSɣxj{}()-valS()()(5)式(5)中:p是特征的总数ꎻ{xiꎬxp}\{xj}是不包括xj的所有可能的特征组合的集合ꎻS是{xiꎬ xp}\{xj}的特征集ꎻval(Sɣ{xj})是特征在S加上特征xj的模型预测ꎮ3㊀结果与分析3 1㊀特征重要程度斑块层指标重要性排序(图3A)表明ꎬ2000年前3分别是FRAC㊁CONTIG㊁AREAꎬ2010年是FRAC㊁ENN㊁CONTIGꎬ2020年为FRAC㊁ENN㊁AREAꎮ综合来看ꎬFRAC在3年中ꎬ对NPP的影响程度均最高ꎬ说明蓝绿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对碳固存最为重要ꎮ其次ꎬCONTIG在2000㊁2010年ꎬAREA在2000㊁2020年ꎬENN在2010㊁2020年的贡献度排序为前3ꎬ表明蓝绿斑块的邻近度㊁面积㊁距离与碳固存有较强的相关01㊀第6期㊀袁旸洋㊀郭㊀蔚㊀汤思琪ꎬ等: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㊀㊀性ꎮ类型层指标重要性表明排名前3(图3B)分别为:2000年是COHESION㊁ED㊁DIVISIONꎬ2010年是LSI㊁ED㊁DIVISIONꎬ2020年是ED㊁COHESION㊁LSIꎮED在3年中ꎬ对NPP的影响程度均最高ꎮ由此ꎬ蓝绿空间整体形状的复杂程度是影响碳固存的重要格局特征ꎮCOHESION在2000㊁2020年ꎬDIVISION在2000㊁2010年ꎬLSI在2010㊁2020年的重要性排序为前3ꎬ这表明蓝绿空间整体的连通性㊁破碎度㊁形状复杂性对于碳固存有较强的影响ꎮ综上ꎬ从特征重要程度排序可见斑块层中的FRAC㊁CONTIG㊁AREA和ENN是影响碳固存的4个关键指标ꎬ类型层的关键指标是ED㊁COHESION㊁DIVISION和LSIꎮ图3㊀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重要程度排序3 2㊀关键指标分析3 2 1㊀斑块层指标由图4可知ꎬ3年中ꎬ斑块层指标对NPP影响趋势基本相似ꎮ表征斑块形状的FRAC㊁CIRCLE中ꎬFRAC反映蓝绿斑块的形状ꎬ与NPP呈正相关ꎬ即随着单个蓝绿斑块形状复杂程度的增加ꎬ碳固存能力增强ꎮ这可能是生态斑块形状越复杂ꎬ斑块与其他斑块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信息交换越频繁ꎬ对斑块的生态功能辐射越有利ꎮ城市建成密度较高的区域大量蓝绿空间因受建筑㊁道路等硬质边界的限制ꎬ形状规则ꎬ碳固存能力较弱ꎮ因此ꎬ自然植被覆盖度高㊁人为干扰较少的蓝绿空间斑块ꎬ其形状复杂且受环境影响较小ꎬ斑块内部的生态结构较为稳定ꎬ碳固存能力更高ꎮCIRCLE表征蓝绿斑块的近圆指数ꎬ与NPP呈负相关ꎮCIRCLE值接近1时ꎬ其形状越接近线形ꎬNPP值显著降低ꎬ即线形蓝绿斑块的碳固存能力较低ꎮ合肥中心城区的线形蓝绿斑块主要是十五里河㊁南淝河等水体及两侧绿地ꎬ以及道路绿地ꎮ河道等线性蓝绿斑块的碳固存能力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硬化的河道驳岸阻碍了蓝绿之间的物质交换ꎬ限制了固碳能力的发挥ꎮ而道路绿地碳固存不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机动车排放的CO2浓度过高ꎬ对道路两侧绿化植物的碳固存能力产生一定的胁迫作用ꎮ表征蓝绿斑块分布的ENN㊁CONTIG与NPP均呈负相关ꎮ其中ꎬENN表征蓝绿斑块之间的距离ꎬ其与NPP呈负相关ꎬ表明蓝绿斑块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更加分散的状态时ꎬ不利于碳固存能力的发挥ꎮENN越小意味着城市蓝绿斑块的聚集度越高㊁破碎度越低ꎬ越有利于发挥碳固存能力ꎮQiu等[30]研究得出林地聚集有利于UGI植被碳吸收ꎬMngadi等[31]认为景观破碎化会引起碳固存能力降低ꎬ与本文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ꎮ景观破碎度的增加会直接影响生境质量[32]ꎬ若蓝绿空间的破碎度过高ꎬ即使植被覆盖程度较高ꎬ也不一定有好的碳固存能力ꎮ究其原因ꎬ一是蓝绿空间的破碎导致彼此联系减弱ꎬ阻断了物质交换与能量流动ꎮ研究表明ꎬ蓝绿空间的结构改变会直接影响植被的固碳功能[33]ꎬ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ꎮ二是蓝绿空间的聚集程度将通过影响1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1卷图4㊀斑块层关键影响指标分析温度等植被生长环境ꎬ从而影响固碳能力ꎮ大量研究证实城市绿地的总面积相同情况下更密集的绿地通常比碎片化的更凉爽ꎮ高聚集度的蓝绿空间温度相对较低ꎬ避免了高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胁迫ꎬ影响植物的固碳能力[34]ꎮCONTIG表征蓝绿斑块邻近度ꎬ其值在[0ꎬ0 6]区间ꎬSHAP值保持稳定ꎬ但在[0 6ꎬ1 0]区间ꎬ随着CONTIG值的增大ꎬSHAP值下降ꎮ其原因是:在合肥中心城区内ꎬ绿地中的绿色植物是发挥固碳作用的主体ꎬ而CONTIG较高的区域为巢湖㊁董铺水库㊁大房郢水库等大面积水域ꎬ蓝绿空间中水体占比过大ꎬ导致其固碳量较低ꎮ表征斑块大小的AREA㊁PERIM与NPP的相关性趋势相似ꎬ均表现为指标值越大ꎬSHAP值21㊀第6期㊀袁旸洋㊀郭㊀蔚㊀汤思琪ꎬ等: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㊀㊀越高ꎬ与NPP呈正相关ꎬ即蓝绿斑块的面积越大ꎬ有利于碳固存能力提升ꎮ值得注意的是ꎬ当AREA与PERIM的值在0附近时ꎬ对应的NPP值变化区间较大ꎮ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形状的差异导致相似面积大小的蓝绿斑块碳固存能力有所不同ꎻ另一个是蓝绿斑块中不同的植物种类与群落结构造成了相同面积下碳固存的差异ꎮ因此ꎬ针对城市中尺度较小的蓝绿斑块ꎬ在面积增大受到限制的情况下ꎬ其碳固存能力的提升更应关注斑块形状和空间分布的调控ꎮ3 2 2㊀类型层指标表征蓝绿空间形状的ED㊁LSI与NPP均呈现正相关(图5)ꎮ其中ꎬED指标在[0ꎬ125]区间的NPP值上升趋势加剧ꎬ在[125ꎬ200]区间图5㊀类型层关键影响指标分析3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1卷的NPP值上升趋势减缓ꎬ表明蓝绿空间的生态效益存在边缘效应ꎬ其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界面越长ꎬ越有利于碳汇功能的发挥ꎮ同时ꎬED㊁LSI均体现了蓝绿空间形状的复杂程度ꎬ均与NPP正相关ꎬ表明蓝绿空间整体形状越复杂㊁固碳效果越好ꎮ其原因在于:蓝绿空间整体的形状复杂度提升ꎬ使之与周围环境间的界面更长[4]ꎬ蓝绿斑块之间㊁蓝绿斑块与其他斑块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信息交换越频繁ꎬ碳汇效益的辐射范围更广ꎮ此外ꎬ有研究指出不规则的蓝绿斑块形态会降低其冷岛效应ꎬ使环境温度有一定的增加ꎬ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的固碳作用[35-36]ꎮDIVISION和AI分别表征蓝绿空间破碎度与聚集度ꎮ当AI值在80时ꎬSHAP值最高ꎬ当[80ꎬ100]时ꎬSHAP值降低ꎬ即NPP降低ꎬ这是因为研究区内AI值[80ꎬ100]的区域为水体ꎬ而水体的碳汇效益明显低于绿地ꎮDIVISION与NPP的正负关系不明晰ꎬ原因在于绿地的破碎度较高ꎬ而水体较低ꎬ蓝绿空间碳汇机制的不同对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ꎮ与此类似的是表征蓝绿空间占比的PLANDꎬ其与NPP的关系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ꎬ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合肥中心城区内蓝绿空间区域中水体的占比较大ꎮCOHESION表征蓝绿空间分布上的连通性ꎬ与NPP呈现显著的正相关ꎬ即蓝绿空间的连通度越高ꎬ越有利于碳固存ꎮ这说明城市蓝绿空间的连通性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ꎬ连通性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城市蓝绿空间的均衡布局ꎬ更好地发挥降温效应ꎬ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ꎬ从而增强植物的碳固存ꎻ另一方面ꎬ蓝绿空间连通性的增大可改善土壤水文连通性ꎬ水文通过影响土壤养分含量ꎬ调节植物营养元素浓度从而影响植被生长和固碳效率[37-38]ꎮ4 城市蓝绿空间格局优化策略本研究的模型计算结果证实了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其碳固存能力存在影响ꎬ指征蓝绿斑块形状的FRAC㊁CONTIG㊁AREA㊁ENN以及表征蓝绿空间关系的ED㊁DIVISION㊁COHESION㊁LSI均是关键的影响指标ꎮ通过提取并比对高碳汇区域(图6)ꎬ据此提出以碳增汇为目标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规划优化策略ꎮ图6㊀典型高碳汇蓝绿空间图谱单元㊀㊀1)规划与管理者要重视蓝绿斑块形状的调整与优化ꎮ对于面积较小ꎬ规模受限的蓝绿斑块ꎬ提升其碳固存能力的最重要途径在于形状和分布的调控ꎮ本研究发现蓝绿斑块边缘密度和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对碳固存具有促进作用ꎮ因此ꎬ一方面应针对沿湖沿河地区ꎬ加强岸线保护ꎬ增加边缘式斑块如滨江湿地㊁林地的建设ꎬ合理利用巢湖沿岸的蓝绿空间资源ꎻ同时ꎬ进一步恢复城市发展中被填埋的沟㊁渠㊁小溪等水网末端支流㊁修复边角绿色空间ꎬ增大自然形态的蓝绿空间占41㊀第6期㊀袁旸洋㊀郭㊀蔚㊀汤思琪ꎬ等: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㊀㊀比ꎮ另一方面ꎬ针对地块或街区尺度的蓝绿空间设计ꎬ需对蓝绿空间形态进行精细化调控ꎬ避免形状过于规则的蓝绿斑块ꎬ在蓝绿空间与灰色空间之间增加过渡区域ꎬ增大蓝绿空间的渗透作用ꎮ2)提高城市蓝绿空间的聚集度㊁降低破碎度㊁提高连通性ꎮ在市域及城区尺度上ꎬ根据原有蓝绿空间的形态特征及空间组合模式开展针对性地规划设计ꎮ针对较大规模蓝绿斑块ꎬ如大蜀山㊁紫蓬山㊁巢湖等自然林地和水体ꎬ须严守政府制定的生态保护红线ꎬ设立生态核心区ꎬ限制建设用地的扩张ꎬ避免破碎化的发生ꎻ河道㊁道路绿化等线性蓝绿廊道ꎬ应尽量增加其宽度ꎻ关注新增蓝绿空间与周边蓝绿空间之间的连接ꎬ织补城市中心城区蓝绿空间网络ꎬ提升城市蓝绿斑块之间的连通性ꎮ5 结论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汇效益具有影响ꎬ不同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对碳汇效益的影响程度不同ꎮ从格局特征的重要性程度来说ꎬ在斑块层中ꎬ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的FRAC㊁CONTIG㊁AREA和ENN是影响碳固存的4个主要特征ꎻ在类型层中ꎬED㊁COHESION㊁DIVISION和LSI是影响碳固存的4个主要特征ꎮ在形态方面ꎬ城市蓝绿斑块的形态特征较面积特征对碳固存的影响更突出ꎮ在一定阈值内ꎬ城市蓝绿斑块的形状越复杂越有利于其碳固存的发挥ꎬ线性蓝绿空间斑块的碳固存能力明显低于面状蓝绿空间ꎮ此外ꎬ蓝绿斑块之间的距离越大ꎬ其碳固存能力越低ꎮ在分布方面ꎬ蓝绿空间聚集度越高㊁破碎度越低㊁碳汇效益越好ꎮ同时ꎬ蓝绿斑块之间的邻接性越高㊁连通度越高ꎬ碳汇效益越高ꎮ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ꎮ首先ꎬ由于受到遥感数据精度的限制ꎬ以及生态过程复杂性的制约ꎬ城市蓝绿空间碳固存的量化难以做到精准化ꎮ其次ꎬ在更小尺度上ꎬ植物种类㊁树木覆盖度㊁植物群落结构等是影响碳固存的重要因素ꎮ今后可以从多尺度㊁系统化出发ꎬ在关键影响指标研究的基础上ꎬ进一步探究水体对不同植被类型绿地碳固存能力的促进机制ꎬ研究蓝色空间对绿色空间固碳的增效作用ꎮ城市蓝绿空间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三维实体ꎬ未来可将城市蓝绿空间的三维形态特征㊁拓扑空间网络引入研究ꎻ此外ꎬ还可基于城市化进程中蓝绿空间格局演变特征ꎬ探讨城市化对于碳固存的影响ꎬ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城市蓝绿空间形态特征与碳固存之间的关联ꎮ参考文献[1]GRIMMNBꎬFAETHSHꎬGOLUBIEWSKINEꎬetal.Globalchangeandtheecologyofcities[J].Scienceꎬ2008ꎬ319(5864):756-760.[2]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Climatechange2013:thephysicalsciencebasis.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Itothefifthassessmentreportofthe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C].CambridgeUniversityPressꎬ2014. [3]周聪惠ꎬ张诗宁ꎬ赵金ꎬ等.城市蓝绿系统一体规划编制的关键问题与对策[J].规划师ꎬ2023ꎬ39(11):109-116. [3]YUZWꎬYANGGYꎬZUOSDꎬetal.Criticalreviewonthecoolingeffectofurbanblue ̄greenspace:athreshold ̄sizeperspective[J].UrbanForestry&UrbanGreeningꎬ2020ꎬ49:126630. [5]宋菊芳ꎬ江雪妮ꎬ郭贞妮ꎬ等.城市蓝绿空间特征参数与地表温度的关联量化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3ꎬ21(1):20-26. [6]MITSCHWJꎬBERNALBꎬNAHLIKAMꎬetal.Wetlandsꎬcarbonꎬandclimatechange[J].LandscapeEcologyꎬ2013ꎬ28(4):583-597.[7]ZHANGYꎬMENGWQꎬYUNHFꎬetal.Isurbangreenspaceacarbonsinkorsource? ̄AcasestudyofChinabasedonLCAmethod[J].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Reviewꎬ2022ꎬ94:106766.[8]WOLCHJRꎬBYRNEJꎬNEWELLJP.Urbangreenspaceꎬpublichealthꎬandenvironmentaljustice:thechallengeofmakingcities justgreenenough [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14ꎬ125:234-244.[9]MAJꎬLIXTꎬJIABQꎬetal.Spatialvariationanalysisofurbanforestvegetationcarbonstorageandsequestrationinbuilt ̄upareasofBeijingbasedoni ̄TreeEcoandKriging[J].UrbanForestry&UrbanGreeningꎬ2021ꎬ66:127413.[10]LEEJHꎬKOYꎬMCPHERSONEG.Thefeasibilityofremotelysenseddatatoestimateurbantreedimensionsandbiomass[J].UrbanForestry&UrbanGreeningꎬ2016ꎬ16:208-220. [11]BELTRÁN ̄SANZNꎬRAGGIOJꎬGONZALEZSꎬetal.ClimatechangeleadstohigherNPPattheendofthecenturyintheAntarcticTundra:responsepatternsthroughthelensoflichens[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2ꎬ835:155495. [12]HUYBꎬZHANGQꎬHUSJꎬetal.Researchprogressandprospectsofecosystemcarbonsequestrationunderclimatechange(1992-5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1卷2022)[J].EcologicalIndicatorsꎬ2022ꎬ145:109656. [13]FRANCINIGꎬHUINꎬJUMPPONENAꎬetal.Vegetationtypeandagematter:howtooptimizetheprovisionofecosystemservicesinurbanparks[J].UrbanForestry&UrbanGreeningꎬ2021ꎬ66:127392.[14]LIXTꎬJIABQꎬLIFꎬetal.Effectsofmulti ̄scalestructureofblue ̄greenspaceonurbanforestcarbondensity:BeijingꎬChinacasestudy[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3ꎬ883:163682.[15]YANGHFꎬZHONGXNꎬDENGSQꎬetal.AssessmentoftheimpactofLUCConNPPanditsinfluencingfactorsintheYangtzeRiverBasinꎬChina[J].CATENAꎬ2021ꎬ206:105542. [16]成玉宁ꎬ王雪原.城市蓝绿空间融合规划的生态逻辑[J].中国园林ꎬ2023ꎬ39(10):39-43.[17]刘颂ꎬ张浩鹏.多尺度城市绿地碳汇实现机理及途径研究进展[J].风景园林ꎬ2022ꎬ29(12):55-59.[18]王晶懋ꎬ高洁ꎬ孙婷ꎬ等.双碳目标导向下的绿色生态空间碳汇能力优化设计[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3ꎬ21(4):33-42. [19]JIANGYꎬSUNYꎬLIUYꎬetal.Exploringthecorrelationbetweenwaterbodiesꎬgreenspacemorphologyꎬand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distributionsinanurbanwaterfrontgreenspace:asimulationstudybasedonthecarboncycle[J].SustainableCitiesandSocietyꎬ2023ꎬ98:104831.[20]武静ꎬ蒋卓利ꎬ吴晓露.城市蓝绿空间的碳汇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风景园林ꎬ2022ꎬ29(12):43-49.[21]POTTERCSꎬRANDERSONJTꎬFIELDCBꎬetal.Terrestrialecosystemproduction:aprocessmodelbasedonglobalsatelliteandsurfacedata[J].GlobalBiogeochemicalCyclesꎬ1993ꎬ7(4):811-841.[22]朱文泉ꎬ潘耀忠ꎬ张锦水.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J].植物生态学报ꎬ2007ꎬ31(3):413-424.[23]邱陈澜ꎬ王彩侠ꎬ章瑞ꎬ等.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空间固碳服务功能及其与景观格局的关系特征[J].生态学报ꎬ2022ꎬ42(23):9590-9603.[24]CHENTQꎬGUESTRINC.XGBoost:ascalabletreeboostingsystem[C]//Proceedingsofthe22ndACMSIGKD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KnowledgeDiscoveryandDataMining.ACMꎬ2016.[25]YANGCꎬCHENMYꎬYUANQ.TheapplicationofXGBoostandSHAPtoexaminingthefactorsinfreighttruck ̄relatedcrashes:anexploratoryanalysis[J].AccidentAnalysis&Preventionꎬ2021ꎬ158:106153.[26]WANGSꎬZHOUYꎬYOUXXꎬetal.QuantificationoftheantagonisticandsynergisticeffectsofPb2+ꎬCu2+ꎬandZn2+bioaccumulationbylivingBacillussubtilisbiomassusingXGBoostandSHAP[J].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ꎬ2023ꎬ446:130635.[27]YEMꎬZHULꎬLIXJꎬetal.EstimationofthesoilarsenicconcentrationusingageographicallyweightedXGBoostmodelbasedonhyperspectraldat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3ꎬ858:159798.[28]LUNDBERGSMꎬLEESI.Aunifiedapproachtointerpretingmodelpredictions[C]//Proceedingsofthe31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eural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s.ACMꎬ2017. [29]LUNDBERGSMꎬERIONGGꎬLEESI.Consistentindividualizedfeatureattributionfortreeensembles[EB/OL].(2018-02-12) [2023-10-30].http://arxiv.org/abs/1802.03888.[30]QIUSꎬFANGMZꎬYUQꎬetal.StudyofspatialtemporalchangesinChineseforesteco ̄spaceandoptimizationstrategiesforenhancingcarbonsequestrationcapacitythroughecologicalspatialnetworktheory[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3ꎬ859:160035.[31]MNGADIMꎬODINDIJꎬMUTANGAOꎬetal.Estimatingabovegroundnetprimaryproductivityofreforestedtreesinanurbanlandscapeusingbiophysicalvariablesandremotelysenseddat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2ꎬ802:149958.[32]TIANYHꎬJIMCYꎬWANGHQ.Assessingthelandscapeandecologicalqualityofurbangreenspacesinacompactcity[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14ꎬ121:97-108. [33]王敏ꎬ石乔莎.城市绿色碳汇效能影响因素及优化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ꎬ2015ꎬ13(4):1-5.[34]ESTOQUERCꎬMURAYAMAYꎬMYINTSW.Effectsoflandscapecompositionandpatternonlandsurfacetemperature:anurbanheatislandstudyinthemegacitiesofSoutheastAsi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17ꎬ577:349-359.[35]MASOUDIMꎬTANPY.Multi ̄yearcomparisonoftheeffectsofspatialpatternofurbangreenspacesonurbanlandsurfacetemperature[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19ꎬ184:44-58.[36]LIAOWꎬGULDMANNJMꎬHULꎬetal.Linkingurbanparkcoolislandeffectstothelandscapepatternsinsideandoutsidethepark:asimultaneousequationmodelingapproach[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23ꎬ232:104681.[37]ZHANGQJꎬWANGZSꎬXIASXꎬetal.Hydrologic ̄inducedconcentratedsoilnutrientsandimprovedplantgrowthincreasedcarbonstorageinafloodplainwetlandoverwet ̄dryalternatingzones[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2ꎬ822:153512. [38]LIYꎬLIMDꎬZHENGZCꎬetal.TrendsindroughtandeffectsoncarbonsequestrationovertheChinesemainland[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3ꎬ856:159075.61。
江苏省节能规范篇一:江苏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1 建筑热工设计的一般规定1.1选址宜选用有良好光照和自然通风条件的地块,不宜布置在洼地。
1.2 布局1.2.1建筑群体的平面和竖向布局,宜采用交错排列、斜、坡地台阶排列等形式。
不宜采用不利于自然通风的周边式和混合式布置。
1.2.2 有条件时,宜引入水陆风或山谷风以改善居住区的夏季热环境。
避开冬季北向封口地段。
1.3 朝向宜为南偏西5°至南偏东30°之间。
1.4 间距居住建筑的间距系数,按《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执行。
冬至日底层南向房间宜保证日照时数不少于1小时。
1.5 绿化结合绿化措施,宜在建筑物需要遮阳部位的南侧或东西侧配置树冠高大的落叶树,推广绿化屋面、进行建筑物周边场地绿化等。
2 围护结构规定性指标2.1 体形系数2.1.1 节能建筑设计应采用合理的平面布局,减少外表面积。
节能建筑的体形系数宜控制在0.32一下。
2.1.2 当体形系数超过0.32时,外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应按照建筑物总的传热阻值的要求作相应提高,见3.3、3.4、3.5节。
体形系数不得超过0.38。
2.2 建筑遮阳2.2.1 南、东、西向窗均应设置外遮阳设施。
外遮阳设施宜采用活动外遮阳。
遮阳率应达到80%。
2.2.2 遮阳设施应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并不得影响通风和正常采光。
3.3 屋面3.3.1屋面传热阻值见表3.3。
有条件时,屋面可设计为坡屋面。
表3.3 各地区屋面传热阻值R(m2·k/w)3.3.2 当体形系数超过0.35时:夏热冬冷地区屋面传热阻隔值R除符号符合表格3.3外,尚不得小于1.26㎡·K/W;寒冷地区屋面传热阻隔值R取1.67㎡·K/W,当体型系数在0.32~0.35之间时R按差值计算。
3.4 墙体3.4.1 墙体传热阻值见表3.4(详见AI文件名称为江苏省民用规范表格)3.4.2 墙体冷桥处传热阻应不小于0.52㎡·K/W。
**大学苏州研究院二○一三年研究生新生报到须知凡本年度被录取的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双硕士学位研究生均于报到当天凭校园一卡通到苏州进行身份确认。
新生请按时报到,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应在**大学迎新网站(网址http:// yx.***.cn/)提交请假申请,请假不得超过两周,逾期不报到注册者将取消入学资格。
新生报到注册的详细信息,请密切关注**大学迎新网页的公告。
一、软件学院(苏州)和**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本年度录取的研究生的培养地点在苏州独墅湖高教区,住宿由苏州研究院统一向独墅湖高教区学生公寓提出申请。
报到当天办理。
二、报到注册时间安排:1.软件工程研究生:8月27日全天新生接站,安排宿舍。
地点:苏州独墅湖高教区学生公寓B区 8号楼大厅。
8月28日办理新生注册报到手续。
时间:13:00-16:00,地点:苏州独墅湖高教区林泉街399号 **大学苏州研究院教学楼(两江院)1楼大厅。
(学生公寓B区西面)2. seu-monash双硕士学位研究生:9月7日不上ELBP班的新生到校,安排宿舍。
地点:苏州独墅湖高教区学生公寓B区 8号楼大厅。
(请先到苏州研究院明德院5楼综合办公室找卢老师开住宿入住单子。
联系电话:********)9月8日办理新生注册报到手续。
时间:9:00-11:30,地点:苏州研究院两江院1楼大厅。
9月9日按课表正式上课。
三、报到时请携带以下材料:1、《新生录取通知书》。
2、复试时未交验过学历或学位证书的应届毕业生必须携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3、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2份(正反两面),请在右上角写上学号。
4、近期免冠正面一寸黑白或彩色照片2张(其中一张研究生证用,一张交院系); 另,请准备电子照片一张(电子照片要求:1、最近一年标准证件照,底色为红色或蓝色,不能模糊或有污点,不能留有白边;2、大小为:宽252×高312像素;3、JPG格式),在**大学迎新网页上传,用于参加**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整体规划概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为了方便大家更加方便学习整体规划概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方案,需要互相交流学习朋友请加qq:364791678本资料绝不是那种网上随便可下载到的那种资料,而是来自各大名院的归档资料,像清华院、北京院、中国建研院、华东院、深圳院、汤桦等等,拥有绝对的参考价值!光盘包括了各大院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概念规划、城市设计、战略规划、改造规划及小区规划等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
全套资料有80G,共18张DVD,绝对物有所值!一册在手,设计不愁。
| | |卓酷规划DVD01| | | |总体规划| | |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总体规划| | | | |南京紫金山及玄武湖风景区总体规划设计文本(0405EDAW)| | | | |安徽财贸学院龙湖东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 | | |战略规划| | | | |太原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 | | |婺城发展战略方案| | | | |杭州滨江区发展战略规划| | | | |绍兴战略规划| | | | |连云港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方案文本| | | |控制性详细规划| | | | |上海市宝山区高竟镇梁印宅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 | | |宁波高教园区控规| | | | |安庆长江大桥控规| | | | |宝山区罗店镇老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 | |广州市天河区规划管理单元(高唐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 | |广州市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 | |横店集团上海南汇高新科技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0201)50M| | | | |江北地块道路控规| | | | |贵溪信江大桥两岸城区控规| | | | |长清大学园控规(上海院0409)405M| | | |概念规划| | | | |佛山万科山水家园概念性规划设计文本(0401SW A)| | | | |南京白马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文本(0303东南大学)| | | | |厦门海沧旅游区概念规划| | | | |厦门鼓浪屿发展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文本(0408美国希尔&t同济)| | | | |合肥生态公园全套概念规划设计文本(0305L&A奥雅)| | | | |大报恩寺琉璃塔暨遗址公园概念规划设计文本(0409东南大学)| | | | |扬州城市东区休闲度假区概念规划文本(0409扬州规划院)| | | | |武汉东湖概念规划设计文本| | | | |浙江金华清水湾生态园全套概念性规划设计文本(0405美国XWHO)| | | | |绍兴镜湖新区南湖景区全套概念规划设计文本(0312EDAW)| | | | |迁安市黄台山公园全套概念性规划设计文本(0302ASPECT)| | | | |郑州郑东新区概念规划| | | | |长房西郡概念规划成果| | | | |长沙湘江滨水区及橘子洲概念规划设计文本| | |卓酷规划DVD02| | | |总体规划| | | | |东方巴黎公寓总体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设计| | | | |中华门城南古民居复建工程总体规划方案| | | | |丹东第一人民医院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0601)191M| | | | |云南大理大学总体规划设计| | | |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总体规划| | | | |北京市总规最新| | | | |南京东山新市区总规| | | | |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总体规划| | |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仙林校区总体规划方案| | | | |南京气象学院校区总体规划| | | | |天津站总体规划(0602)461M| | | | |如皋城市总体规划(东南大学设计院)| | |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马山新区总体规划| | | |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 | | |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送国务院审查稿| | | | |武夷花园建筑总体规划(清华大学建筑院0207)455M| | | | |毫州师范新校区总体规划| | | |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总体规划方案| | | | |海南博鳌总体规划设计文本| | | | |珠海横琴岛总体规划(完整文本)| | | | |石狮市概念性总规| | | | |苏州护城河总体规划| | | | |郑州工程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 | | | |长株潭区域规划| | | | |长江大学校园总体规划| | | | |首经贸总体规划| | |卓酷规划DVD03| | | |概念规划| | | | |万科第五园概念规划设计文本| | | | |三林生态社区概念规划设计| | | | |中信博鳌千舟湾项目概念规划(加拿大CDG国际0507)1.87G| | | | |兰州市科教城概念规划设计方案| | | | |华能“三林生态城”概念规划设计| | | | |南京概规| | | | |南北湖环湖地带概念性规划| | | | |台州概念规划| | | | |合肥概念规划中规院方案| | | | |合肥生态公园全套概念规划设计文本| | | | |哈尔滨概念规划| | | | |广州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研究| | | | |广州概念规划| | | | |新加坡概念规划| | | | |无锡惠山概念规划| | | | |杭州概念规划| | | | |洛阳概念性规划| | | | |海南岛石梅湾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 | | |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概念规划(深圳鑫中建)| | | | |现阶段概念规划的实践研究与方法探索| | | | |绍兴镜湖新区南湖景区概念规划设计| | | | |舟山东沙旅游度假区概规| | | | |苏州概念规划| | | | |观澜概念规划及景观设计| | | | |金坛城南风景旅游区概念性规划| | | | |马銮湾概念规划方案设计文本| | |卓酷规划DVD04| | | |城市设计| | | | |中规院——赤峰市西部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 | | | |仙林大学城中心地块城市设计| | | | |兰州新城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 | | |大理南涧城市风貌控制性规划| | | | |太湖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 | | | |宁波高教园区公建文化带城市设计| | | | |宜宾合江门街区城市设计方案| | | | |扬州城市东部地区城市设计| | | | |晋宁县街道景观形象控制性规划设计| | | | |武汉新区滨水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 | | |武汉新华西路地段城市设计| | | | |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同济0105)36.8M| | |卓酷规划DVD05| | | |城市设计| | | | |KUIPEI荷兰高柏海口西海岸生态走廊城市设计| | | | |上海四川北路城市设计| | | | |东浦城市设计| | | | |东莞科技大道城市设计| | | | |临沂市涑河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 | | |临海市新城市中心区东侧景观轴城市设计| | | | |丽江玉龙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 | | | |哈尔滨松北区重要路段城市设计| | | | |嘉兴市环城河沿线景观城市设计| | | | |城南新城区控规与城市设计——DWG| | | | |城市设计理论| | | | |城市设计的控制引导及实践探讨| | | | |宝安中心区城市设计| | | | |常州火车站周边城市设计| | | | |常州老运河及关河滨河地带概念性城市设计| | | | |广州传统中轴线城市设计研究| | | | |广州南沙城市设计规划文本| | | | |广州南沙蕉门河沿岸及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 | | |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地铁周边城市设计| | | |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控规及城市设计方案| | | | |广州市花都区花都广场地区城市设计方案| | | | |广珠城际快速轨道金唐站区域城市设计| | | | |开化中心区设计| | | | |开化县中心区城市设计及西渠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 | | | |朔州市安泰街周边城市设计(0406)39.2M| | | | |波阳城市设计| | | | |青岛李沧区十梅庵地块城市设计| | |卓酷规划DVD06| | | |保护规划| | | | |南华西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 | | |湖州保护规划报优| | | |小区规划| | | | |北京亮马河小区建筑方案文本及CAD 扩初| | | | |北京公务员住宅区规划设计文本| | | | |北京欧陆经典住宅| | |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4#地居住区规划归档| | | | |北京门头沟滨河西区(二期)住宅小区规划设计(0410)623M| | | | |安亭新镇住宅施工图归档| | | | |安徽柏景湾小区建筑CAD方案| | |卓酷规划DVD07| | | |学校规划| | | | |GMP-长沙岳麓山大学城规划| | | | |东华理工学院南昌校区规划设计方案| | | | |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新校舍(清华大学建筑院0512)130M| | | | |北京市戏校| | | | |北京市警察学院| |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新校区建筑规划(中国建筑设计院0411)100M| | | | |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建筑方案文本| | | |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迁建工程| | | | |大连民族学院金石滩校区校园规划与建筑单体设计| | | | |奉贤中学方案施工图归档| | | |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基地规划| | | | |安徽某大学的艺术学院| | | | |安徽财贸学院详细规划| | | | |广东省医学院解剖楼设计方案| | | |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南区高级中学规划方案设计(0110)579M| | | | |广州顺意花园小学(瀚华建筑0108)211M| | | | |杭州小和山学校规划| | | |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完全版| | | | |河南职工医学院规划设计方案| | | | |涪陵党校综合教学楼设计方案| | | | |甘肃工业大学施工图归档| | | | |番禺南村中心小学(0112)147M| | | | |福建中医学院新校区规划| | | | |蚌埠医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建筑单体方案设计| | | | |长清大学园学生街| | | | |长清大学园详规| | | |星沙新城概念规划(中规院)| | |卓酷规划DVD08| | | |学校规划| | | |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建筑方案文本| | | | |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 | |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仙林校区(同济)| | | | |南京外国语学校| | | | |南京大学浦口校区| | | |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规划方案| | | | |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平面图| | | |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 | | |南京海运学校新校区规划| | | | |南京财经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 | | |南川市隆化一校校园规划| | | | |南昌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建筑方案文本| | | | |南汇中学方案| | | | |南通大学中心校区规划方案| | | |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 | | | |吉林大学校园规划| | | | |嘉兴秀州高级中学规划设计| | | | |宁波高教园区服装学院| | | |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扩初设计| | | | |安徽师范大学新小区总体规划设计| | | | |建桥学院建筑方案文本| | | | |晋城第一中学建筑方案(清华大学建筑院0411)82.3M| | | | |江苏太仓职教中心校园扩建方案| | | | |淮海工学院建筑方案文本| | | | |番禺华景新城小学(0101)361M| | | | |皇岗小学效果图| | | | |金华艺术学院建筑方案文本| | | |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园规划设计方案| | | | |黄冈中学惠州学校设计方案| | |卓酷规划DVD09| | | |2008北京城市标志多媒体(0508)273M| | | |ATKINS系列| | | | |卢潮新城| | | | |成都新世纪公园| | | |东山岛发展战略规划国际竞赛| | | | |台湾境群20080825| | | | |德国ISA意厦国际城市设计集团20080825| | | | |美国栢诚动画与多媒体| | | |云南控规| | | |南京栖霞区尧化门街道197号项目概念设计| | | |南昌市城市副中心城市规划设计| | | |天津投标方案| | | |娄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 |开慧乡规划| | | | |开慧乡总体规划成果| | | | |开慧控规(最后成果)| | | | |开慧旅游规划| | | |怀化市太平溪风光带及综合规划| | | |新化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成果| | | |新邵县总体规划| | | |旅游规划说明书收集| | | |晋宁控规| | | |芒市控规| | | |规划ppt收集| | | |马桥新区控规| | | |骆仙岭东片区控规全套成果| | |卓酷规划DVD10| | | |改造规划| | | | |上海新客站立面改造工程| | | | |东莞长安镇锦夏村改造规划设计| | | | |南京外国语学校校园整体改造设计方案投标| | | | |南川中心市场旧城改造规划| | | | |南川市小南街片区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方案| | | | |南川市林化厂旧城改造规划方案设计| | | | |南海神庙商业街立面改造全套设计文本| | | | |卢湾区建国东路142街坊成套改造| | | | |大连万科立面改造项目(0507)236M | | | | |延平路118号街坊旧区改造| | | | |建筑学院系馆改造概念方案| | | | |汉正街改造方案归档| | | | |济南市泉城路拓宽改造环境设计| | | | |深圳大剧院立面改造方案文本| | | | |深圳市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方案| | | | |番禺繁华路整治改造工程| | | | |自贡市传统街区改造与更新规划设计| | | | |苏州河北岸历史地段保护与改造规划| | | | |重庆市渝中区捍卫路危旧房改造_农贸商住楼工程方案设计| | | | |重庆长江电工厂长江老村旧城改造工程方案设计| | | | |长寿县政府片区改造规划方案| | | |道路规划| | | | |成都人民南路规划设计| | | | |济南经十路规划| | |卓酷规划DVD11| | | |CBD| | | | |东莞CBD| | | | |河西新城区CBD| | | |“云南亚广影视信息传媒中心”项目(多院方案0610)1.88G| | |卓酷规划DVD12| | | |学校规划| | | | |GMP-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整体规划文本| | | |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奉浦院区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设计| | | | |上海埔东干部学院| | | | |上海外国语大学归档| | |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建筑方案文本| | | | |上海法德学校建筑方案文本| | | | |上海电视大学建筑方案文本| | | | |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扩建工程| | | | |北京五中| | | |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规划及建筑设计| | | | |四川大学规划方案归档| | | | |四川省南充市向阳中学方案设计| | | | |天津师范大学方案归档| | | | |如皋市实验初中规划设计方案| | | | |宁波中学| | | | |宁波至诚学校| | | | |宁波鄞县四中心学校| | | | |尚竹-南京仙林大学B地块项目规划建筑设计方案| | | | |山东青岛足球学校规划设计方案| | | | |平原大学建筑方案文本| | | | |无锡第一中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 | | | |欧博+清华苑深圳湾中学建筑方案文本| | | | |沈阳化工学院设计方案| | | | |沈阳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新校区建设工程(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 | |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设计方案| | | | |温州大学城环境设计投标方案| | | | |绍兴文理学院二级学院校区规划| | | | |顺义张镇朱庄小学| | |卓酷规划DVD13| | | |学校规划| | | | |厦门大学规划方案| | | | |宜宾师范学院校本部校园规划| | | | |戏校方案| | | | |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北区教学新区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 | | |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教学组团方案设计| | | | |珠海音乐学院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 | | | |西北工业大学文体活动中心| | | | |郑州十一中| | | | |郑州大学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 | | |郑州工程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 | |卓酷规划DVD14| | | |上海嘉定区安亭镇旧城区8-A地块初步设计| | |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文本| | | |上海浦江森林半岛总体规划| | | |学校规划| | | | |中侨学院规划概念设计归档| | | |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 | | |中央音乐学院归档| | | | |仙林大学城中心区整体规划设计| | | | |仙林大学城国际方案(美国)| | | | |徐州旅游职业学校| | | | |燕山大学西校区| | | | |燕山大学西校区第二、三组团建筑方案设计| | | | |郑州十一中学| | | |岳麓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中规院)| | | |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专题研究报告(中规院)| | | |珠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2005-2030(中规院)| | |卓酷规划DVD15| | | |上海青春驿站| | | |中兴城城市空间商业街规划设计| | | |中国市政工程西安市浐河五号桥(中南设计研究院0507)314M| | | |中国河南中部软件产业基地规划设计构思(法国PBA国际有限公司0110)74.8M| | | |中航城市设计规划及建筑方案文本| | | |四季青农业科技发展中心| | | |天津中国南开五金城概念设计| | | |天津古文化街及海河楼国际竞赛| | | |天津轻轨商业项目| | | |开慧乡同异总规【成果稿】| | | |无锡生命科技园区规划设计文本| | | |暹岗村回迁用地修建性详细规划| | | |松江新城| | | |松江新城文物古迹规划| | | |江阴外滩规划设计| | | |温泉镇中心规划| | | |烟台庙岛旅游区规划方案设计| | | |苏州金都名苑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方案| | | |西安御苑生态旅游区东区项目规划| | | |许昌文化中心(0610)992M| | | |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概念规划方案| | | |运河| | | |郑州市高新区科研商务区规划设计(法国PBA国际有限公司0102)79.3M| | |卓酷规划DVD16| | | |RTKL-广州新客站地区规划设计(0504)135M | | | |上海北外滩规划设计文本| | | |中山陵园风景区详细规划设计文本(0412东南大学)| | | |临安衣锦街道路整治工程| | | |北京东郊密云现代旅游示范园区项目策划书(0505北京同土)| | | |北京前门危改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设计成果1 | | | |北京前门危改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设计成果2 | | | |北京前门危改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设计成果3 | | | |北京经开科技园规划归档| | |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规划方案| | |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 | |广州中轴线| | | |广州新客站地区规划设计文本| | | |广州珠江口规划归档| | | |成都东大街复兴规划| | | |浅水湾| | | |浙江临海南湖风景区全套规划设计文本(0205清华城市规划院)| | | |瑞安化成洞风景区详细规划设计方案| | | |精华-杭州规划| | | |苏州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规划设计文本(0311东南大学)| | | |青岛李沧区十梅庵地块城市设计| | |卓酷规划DVD17| | | |北京市延庆县大庄科乡双秀峰旅游开发项目(0606)3.09G| | | |南京规划| | | |南方商城酒店方案设计| | | |南海文化中心方案设计| | | |南海神庙周边地区环境整治规划方案| | | |河坊街保护| | | |深圳上油松旧改项目规划及建筑方案文本| | | |深圳京基金融文化中心| | | |深圳海关规划文本| | | |湖州市仁皇山新区城市设计方案| | | |湖州规划| | | |湖滨步行街| | | |长安商业中心规划及建筑方案文本| | | |长安商业街方案| | | |长沙天际岭| | |卓酷规划DVD18| | | |北京前门危改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设计资料| | | |北京城控高设计成果| | | |北京市商务中心区规划| | | |南京世茂外滩最终文本| | | |安亭新镇规划及建筑设计文本| | | |宝石桃园新村文本| | | |桂林榕杉湖景区-杉湖岛项目| | | |欧博-北京金鼎商贸规划及建筑方案文本| | | |白云山路街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