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16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讲稿)【书籍】1、苏崇德主编;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2、王瑞荪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唐昆雄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4、苏振芳主编,《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5、唐克军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6、袁银传,《中外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7、高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2005年8、陈立思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9、周琪教授等著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期刊】《比较教育研究》(核心、CSSCI)《外国教育研究》(核心、CSSCI)《全球教育展望》(核心、CSSCI)《外国中小学教育》(核心、CSSCI)《上海教育科研》(核心)一、日本国民思想教育的历史沿革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东亚国家,也是一个善于学习、改造利用别国文化为自己所用的民族。
从古到今,日本对他国文化的积极利用是分阶段的,其相应的国民思想教育也有不同的阶段性。
在古代,结合本国的国情,积极吸取中国的儒家和道教文化,把儒学、道教及神学融合,实行国家国民思想教育;从1872年后,积极汲取西方文化,并从上到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也不例外。
(一)古代日本国民思想教育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统治阶级进行国民思想教育主要以儒学和神学教育为主,而武士道精神教育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日本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宫廷教育和武士教育这两条途径,比较系统、明确地展开的。
1、儒学与神学教育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和本土化过程中,深深打上了日本社会和统治阶级的烙印。
据《日本书纪》和《古事记》记载,公元285年左右,儒学传入日本。
另据《隋书 倭国传》的记载,公元5世纪前半叶,日本的皇室和贵族已接受汉字和儒学的影响。
儒家思想:日本将圣德太子时期传入的中国儒学改造为使用日本的儒学,将“仁义礼智信”更换为“忠义勇信俭”,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仁”被换为“忠”。
统治阶级将这种本土化的儒家思想纳入武士教育中,在家意味着孝顺,在朝廷意味着对君主的绝对服从。
宗教政策与思政教育:1、为统治阶级制造舆论2、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3、引导人们与社会相适应国家主义教育:日本的国家主义教育主张一切个人要求、个人道德都应从属于国家的利益及权利,以培养国民的国家观及忠君爱国的道德品质。
为实现这一目的,日本大力宣传君权神授及皇国国民思想,从而树立国民的神国意识与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和魂洋才:“和魂”指的是神国主义思想,“洋才”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
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把培养“和魂洋才”作为自己的目标,为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神国主义思想又逐步染上国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而且越来越浓厚。
森有礼的国民教育论:森有礼的国民教育论秉承国家主义的核心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富强,应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日本“万世一系”的传统是国家富强之基础,维护他的最好办法就是灌输“忠君爱国”思想和进行军事训练,以培养人民护国的精神和护国的体力。
军国主义教育:大正时期,日本政府和军部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国家主义教育逐渐演变为军国主义教育,开始向国民灌输“武国”思想。
神国主义思想:它和天皇崇拜观念紧密相连。
《日本书纪》是一部国家正史性质的著作,它把国家和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正统化、神圣化了。
《十七条宪法》中明确规定:除了与天照大神有血统渊源的皇室成员,其他任何人没有资格问鼎皇位,否则就是对天照大神的大不敬,要全民共诛之。
这就使得军国主义教育能够顺利实行。
杜威的“多元主义”思想:在大正时期,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传播到日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体现在思想政治领域便是“多元主义”思想。
01日本教育概述Chapter教育体系与制度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学方法030201教育目标与理念教育投入与支教育经费教师队伍教育设施02日本基础教育Chapter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交能力,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教育内容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形式,引导孩子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语言、数学等基础知识。
教育特色强调亲子互动和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主要包括语文、数学、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
教育特色教育目标01教育内容02教育特色0303日本高等教育Chapter研究生教育详细阐述日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课程、研究方向、学术成果等。
本科教育介绍日本大学的本科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
学术交流与合作探讨日本大学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包括学生交换、教师互访、联合研究等。
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育研究生院概述简要介绍日本研究生院的设立背景、目的及特点。
课程设置与研究方向详细列举研究生院的课程设置,以及各个专业的研究方向。
学术研究与成果展示研究生院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国际合作等。
留学生教育留学生政策01语言与文化课程02留学生支持与服务0304日本职业教育与培训Chapter职业教育体系专门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大学职业教育1 2 3公共职业培训机构民间职业培训机构在线职业培训课程职业培训机构与课程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新员工入职培训在职员工培训企业内训师制度05日本教育特色与优势Chapter注重礼仪和纪律教育严格的校规和日常行为规范礼仪教育贯穿始终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重视实验教学和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创新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广国际交流项目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06日本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Chapter教育信息化改革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智能化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日本教育的国际化政策介绍日本政府在推动教育国际化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如留学生支援、国际交流合作等。
儒家思想:日本将圣德太子时期传入的中国儒学改造为使用日本的儒学,将“仁义礼智信”更换为“忠义勇信俭”,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仁”被换为“忠”。
统治阶级将这种本土化的儒家思想纳入武士教育中,在家意味着孝顺,在朝廷意味着对君主的绝对服从。
宗教政策与思政教育:1、为统治阶级制造舆论2、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3、引导人们与社会相适应国家主义教育:日本的国家主义教育主张一切个人要求、个人道德都应从属于国家的利益及权利,以培养国民的国家观及忠君爱国的道德品质。
为实现这一目的,日本大力宣传君权神授及皇国国民思想,从而树立国民的神国意识与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和魂洋才:“和魂”指的是神国主义思想,“洋才”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
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把培养“和魂洋才”作为自己的目标,为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神国主义思想又逐步染上国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而且越来越浓厚。
森有礼的国民教育论:森有礼的国民教育论秉承国家主义的核心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富强,应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日本“万世一系”的传统是国家富强之基础,维护他的最好办法就是灌输“忠君爱国”思想和进行军事训练,以培养人民护国的精神和护国的体力。
军国主义教育:大正时期,日本政府和军部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国家主义教育逐渐演变为军国主义教育,开始向国民灌输“武国”思想。
神国主义思想:它和天皇崇拜观念紧密相连。
《日本书纪》是一部国家正史性质的著作,它把国家和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正统化、神圣化了。
《十七条宪法》中明确规定:除了与天照大神有血统渊源的皇室成员,其他任何人没有资格问鼎皇位,否则就是对天照大神的大不敬,要全民共诛之。
这就使得军国主义教育能够顺利实行。
杜威的“多元主义”思想:在大正时期,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传播到日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体现在思想政治领域便是“多元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