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之概括主要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25
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
题目中常常出现“主要内容”、“写了什么”、“大致内容”等词语,需要联系上下文总结归纳。
主要内容的表达须完整、明确、简洁。
在概括归纳内容时,同学们常常遇到缩不短、分不清重点和次要点的困难。
为此,我们总结了一些方法:段意归并法适用于从几个方面描述、层次清晰的文章;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用要素串联法,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串联起来;有些文章题目本身就已经高度概括了主要内容,可以用题目扩展法;运用关联词可以让句子更通顺,适用于叙事的文章。
总之,要抓住重点,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1、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没关系。
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
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
把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写下去,直到写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
”2、借用“题目”概括主要内容。
XXX的坚持写作精神它可以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像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和感人的童话一样。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谈话一样,它能在我们寂寞、疑难、挫折、迷失方向时给予我们安慰、解答、鼓舞和指引。
因此,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3.“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天使给予的生命他走过小巷,看到了一个自发组织起来的集贸市场。
摊位上摆放着各种商品,但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对这些都已经很熟悉了。
但当他看到一个小小的、白色塑料布铺成的摊位,上面摆放着一些从一个模具里面用石膏做出来的天使时,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停留了下来。
摊主正在熟练地把石膏灌入到模具中去,等待着新的作品成型。
有一个孩子要买天使,家长同意了,问了价格,两元钱。
摊主拿了刻刀,说可以在天使的像上刻上孩子的名字。
那个孩子看着摊主认真地刻着,嘴角露出了XXX的笑容。
企业家马上想起了自己的孩子还躺在医院里,因为化疗头上黝黑的头发日渐稀疏,孩子很少笑过,他知道那是因为化疗的副作用带来的痛苦。
他心里一动,买了一个天使,准备给孩子带回去,然后当面把他的名字刻上去。
记叙文概括内容的方法
概括一个记叙文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通读整篇记叙文,了解整体故事情节和主题。
2. 然后,确定主要人物,包括主角和重要辅助角色,并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掌握故事的起承转合,确定故事的核心问题或冲突。
4. 确定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时间,以及故事中的重要地点。
5. 总结每个部分或情节的主要内容,包括起始、发展和结局,注意主要事件和转折点。
6. 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教训。
7. 最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上述要点整合到一个段落中,概括出整篇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概括内容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尽量抓住故事的关键点,突出故事的主题和发展过程,同时保持简洁和准确。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练习+答案)概括内容时应该尽量准确表达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二是“简洁”,概括内容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和繁琐。
三是“全面”,概括内容要尽可能全面,不要遗漏重要信息。
在解题时,可以结合以上方法,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概括。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篇章逻辑,理清文章的思路,确保概括的内容完整、准确、简洁、全面。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周一早晨,我紧张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即将开始。
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
我希望获得掌声和奖杯。
教研组长特地嘱咐我,一定要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
我感激地点点头,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
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
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
画上的妈妈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
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
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
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
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
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表情。
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
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
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
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得结结巴巴,他的脸憋得通红。
教研组长皱着眉,对我指指墙上的时钟。
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小学考试中常考的题型,考试中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概括片段内容。
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梳理,抓住要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
概括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
在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时,经常涉及记叙文的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解答时,六大要素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只要不影响整体的表达效果,有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具体概括到哪种程度需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确定。
需特别说明的是,要准确地辨别谁是主要人物(主要行为的实施者)、抓住事件的主要发展过程和强调事件的最后结果。
概括片段内容是对复杂记叙文中部分内容(单个事件)的梳理,抓住要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
概括片段内容和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大致相似,除涉及记叙文六要素之外,还需要关注时间、地点发生的改变。
当时间、地点和记叙内容发生变化时,往往从一个片段变成了另一个片段。
这类试题若把握不好要领是极容易失分的。
面对此类试题很多学生不知所措,因为有的试卷只留了十几个字的空,有的又要求不能超过十个字。
下面针对各类考题的考核重点和学生需要概括到什么程度作以简单说明。
创意公式主要内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经典例题案例一:生命的礼物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官(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c. 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
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吉利。
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
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
概括主要内容短文一最后四根冰棒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上海西区的一条马路上,一个小男孩拎着一只大口颈的冷饮瓶,一遍又一遍地叫喊着:“棒冰,光明牌赤豆棒冰——”冷饮瓶里能装两打棒冰,全部卖掉的话,可以赚一毛四分。
但那时候,吃一根棒冰几乎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何况那一天下午,天突然变脸,下了一场雨后,街头巷尾竟然凉飕飕的。
小男孩的瓶里还有四根棒冰,如果卖不掉的话,隔上一天就会化掉,一天吆喝的结果只够保本。
小男孩穿着短裤、背心,露出瘦骨伶仃的肩胛。
他的嗓子因为累因为着了凉而掺进了沙哑:“棒冰,赤豆棒冰———”天色又是一阵阴暗,风又紧起来,几片树叶落下,在半空中翻卷着,掉到街沿。
小男孩望着行色匆匆的行人,绝望得几乎哭出声来。
马路的一头,相继出现了三辆榻车———一种没有挡板的两个轱辘的人力板车。
车上堆着装得很高的货,遮着大雨篷。
车夫们双手把着长长的木把手,肩上套着纤绳,弓着腰,一步一蹬地朝小男孩这儿移来。
第一辆车在小男孩面前停住,等后面两辆赶上来。
“老大爷,买根棒冰吧!”小男孩鼓起勇气,上前一步。
“老大爷,我妈病了。
本来是我妈上街卖棒冰的,今天我头一次顶替她,没想到……”小男孩怯怯地带着几份哭腔,“这些棒冰卖不掉的话,就……”车夫的目光落在小男孩的身上,满脸的皱纹聚拢起来,如沙丘上的波痕,粗犷中不失温顺。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闪红的烟头“嘶”地逼近嘴唇,随后扫了眼赶到跟前的另外两辆车,对小男孩说:“你还有几根棒冰?”“四根。
”“好吧,我全买下了。
”车夫想了下,从腰包里掏出钱。
小男孩惊喜万分。
他接过钱,随后把瓶放到地上,捧出四根棒冰。
“不,三根就够了。
还有一根,就算我请你的。
我知道你也舍不得尝尝棒冰的滋味的。
”车夫说着,不容争辩地把一根棒冰留在瓶里。
他抽出那只粗糙的大手,在小男孩头上摸了一下,小男孩便觉得有一股暖流从头顶传到心里,鼻腔不觉一酸,眼眶里顿时如雨雾里涨溢起春潮,盈满了泪水。
这一天,小男孩带着最后一根棒冰回到家。
一、知识点叙事类文章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注意事项:①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根据主次情况有所取舍。
②可以先找主体事件,然后再补充必要的要素.③一般来说,我们概括的可以比标准答案稍长,但不能太长,二、解题方法1、要素概括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谁(+时间、地点)+做什么+结果怎样2、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三、常见题型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④用填空的方式概括部分内容.⑤文中共写了几件事,请依次概括初级:抢交头卷以后上午,班上进行语文期中考试。
试卷刚发下来,我就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眨了几下的眼睛,摸摸后脑勺,心里不觉高兴起来:嘿,嘿,这次考试试题容易多了,那我的成绩……于是,我压根不听老师读卷,抢先提起笔来埋头就做,老师读完卷子,我已经做了一小半。
做呀,做呀,一会儿就做完了。
我回头望望班长小仪,只见她好像遇到了难题,正一手拿着笔,一手托着下巴认真思考呢。
我得意洋洋,想:淑仪呀淑仪,你今天终于碰到“拦路虎”了吧,虽然你是班长,在语文上我可不买你的账.今天,我一定要大家看看我的真“功夫"的.想到这里,我便毫不犹豫的把卷子交给了老师.这时,我看见同学们都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好像在说:“麦惠芬真棒呀!"我挺着胸脯得意的回到座位上.第二天上午,老师报分数了:“淑仪,九十九分,小锋九十八分."“惠芬,”当老师念到我的名字时,我赶紧竖起耳朵听着,“八十六分。
经验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简明扼要,还要概括得完整,即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
确实不易。
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一是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
二是该不该删。
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三是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地把握重点。
如何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有如下六种方法。
(一)记叙文“四要素”问答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要素弄清了,用问答的方式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比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中,事情发生的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主人公是董存瑞;起因是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经过是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碉堡;结果是消灭了敌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炸毁了暗堡,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二)段落大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个方法要注意两点:1 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过度词语,使语句读起来通顺。
2 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祥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
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 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2 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样想的?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方法技巧
1.综合六要素法。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做(或说)什么事(或话),结果怎样;在答题时,根据具体情况,尤其是根据作者的表达重点,对有的要素进行取舍。
2.扩充题目法。
某些文章的题目,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另外,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够捕捉到文章的很多信息。
我们在读懂题目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再根据内容把文题扩充为一句能够全面概括内容的话。
3.合并段意法。
可以分别概括每自然段或每个部分的内容,再加以合并。
4关键词句提炼法。
在读某篇文章的时候,你会经常发现一些高频出现的词语,这些词语就是关键词语。
文章中的一些在特殊位置的句子需要格外留意,如文章或段落的开头句、结尾句,承上启下的句子等,往往可以剪裁使用。
注意事项
1.角度合理。
一篇文章,可能有几个人物,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概括的语言是不一样的。
这就要根据题目,在理解文意和把握中心的基础上,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分清作者表达情感和主旨的侧重点。
2.简洁准确。
既然是概括,就力求字数较少。
许多题目有字数要求,更不能啰嗦。
这就要去粗求精,简明扼要。
那些揭示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的语句要重点保留,不必要的修饰和限制性词语,可以根据情况删去。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含练习)-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1.“六要素”综合法。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关键词语提炼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3.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
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去粗取精法。
即在概括的时候,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去除不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保留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的、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
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二是“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罗嗦.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概括的内容要具体。
有的同学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太空洞,这不行。
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三是语言要简明,不罗嗦。
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得简单明了.(二)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和概括好的记叙文总是避开直接表述中心思想,因而增加了把握它的难度.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是通过相关人物的描写、相关事件的叙述来隐晦地、含蓄地表达作者的主旨,因此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一般的方法是:1、从文中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中心,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了中心思想。
学问梳理1、概括某部分要点,就是文章某段或某部分要点进行提问。
常见题型是:概括段意或者概括某部分的要点2、表达方式:书记说疫苗①记叙:记叙人物活动的一般状况和大事的发生、进展过程。
例句:(1)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当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口子。
(2)其次天早上,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
②说明:对事物的外形、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
(解说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道理)例句: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
③谈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句:(1)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推断我全面的力量。
(对人的评价)(2)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④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大事、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句:我听了惭愧得面红耳赤,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⑤抒情: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例句: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3、概括段意的方法是:(1)、一读该段,辨明该段运用了什么表达表达方式,(2)、二读该段,依据表达方式,依据下面不同的方法,将该段的段意概括出来,其具体方法为:a)若该段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则用“记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什么状况下做什么等待概括段意”;“记叙了什么样的什么和什么怎么样,结果怎样”来概括段意。
b)若该段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就要用“描写了什么怎么样,”或“描写了谁做什么或什么样的什么”来概括。
c)若该段用了谈论,用“论述了什么怎么样或什么的什么”。
d)若该段说明,用“说明白什么怎么样或什么的什么”。
e)抒情的表达方式,用“抒发了谁对什么的什么情感和感情”概括。
一句话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的技巧方法【篇一:一句话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的技巧方法】记叙文阅读方法教程一、怎样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1、从文中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中心,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了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明或揭示了中心;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章议论、抒情句入手:记叙文中的段落议论句点明段意,结尾处的议论句通常点明中心。
议论抒情句通常表达观点和抒发感情。
4、从概括段意或人物事件入手:概括段意后把意思相关的综合到一起:写人的记叙文中比较多的是人物的性格品质即中心。
叙事的记叙文通常事件的社会意义即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根据文中事件、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活动的,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
紧密结合事件的时代背和环境情况。
二、怎样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1、联系上下文揣摩指代内容:从被指代事物和距指代词的距离看,有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之分。
首先看前后句是否包含指代内容,然后看本段中是否有指代内容最后看临段或其它段中是否能概括指代内容。
2、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附加义:联系一定的语言环境,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语体特点、风格特点等方面来理解,重视词语的活用、感情色彩的反用、修辞手法的使用。
三、怎样理解难句。
1、结合语境理解句意。
a、抓关键词语:从理解关键词的深刻含义入手就可以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
b、结合前后句分析和结合整个段落来分析句子的含义,有时能有突破,易于理解。
2、分清句子的结构。
若是单句就分析出句子的主干;若是复句则理清复句关系,看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3、理解含蓄句子的含义a、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注意特定语言环境中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比喻义、引伸义、附加义、象征义等。
b、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同时代背景中句子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同时要联系文章所反映的内容的民族特点、种族特点、宗教特点等。
c、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一般情况下文章中的难句都和中心有关,这是一种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关键是要学会具体分析。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记叙文阅读题目中,概括文章或者语段主要内容是基本考点,几乎90%的阅读题里都会有这种类型的考题。
这种类型的考题,是要求孩子们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整体或者局部的内容要点,找准中心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进行整合表述。
要答好这样的题目,还需要领悟作品的内涵,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认真审题,按照题目要求,着眼词语、句子或者段落、全文,由表及里,深入感知文字或者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有时候记叙文的主人公不是作者,孩子阅读的时候,还要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情感,能结合语言环境,细致概括。
常见的考题形式有: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部分段落)的内容(或者故事情节)。
2、文中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根据示例补充文章事件发展脉络(故事情节)。
答题技巧:第一,需要孩子通读全文后,理清文章的记叙要素,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组合。
记叙要素,就是孩子们都知道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将上一步组合起来的句子,进行精简,达到语言简洁的标准。
从全文内容把握,提炼关键的信息。
第三,选择合适语言作答。
一般情况下,这种题型的答题格式是:谁+什么情况+做什么事+结果。
其中的“谁”要根据文章内容确定。
通常是文章如果用第一人称,那就是“我”(文中的“我”如果有准确的名字,也可以用名字)。
文章如果用第三人称,“谁”一定要用主人公的名字。
有时候文中的人物称呼会有变化,孩子需要注意,统一用文章大多情况下用的称呼。
孩子答题不能随意变更称呼,最好是用文中的称呼。
第四,在答题时,学会用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作答过程中,需要孩子关注文章题目、开头、结尾、过渡段等,还有中心句、关键句等。
最好能扣住主题总结。
孩子只掌握方法还不够,需要进行适当的练习。
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稍好的孩子,基本十多篇阅读练习做下来,就可以掌握好方法了。
在孩子自己对照答案进行批改的时候,一定注意比较自己的答题内容和答案的区别,弄清楚采分点在哪里,自己的答题内容少了几个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 1948 年 5 月 25 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 1948 年 5 月 25 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 (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 (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 (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