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程控制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6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高程控制是测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确定地表或物体的高程值。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水准测量法、GPS测量法和雷达测量法等多种方法。
水准测量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它利用水平线与重力垂直的特性,通过测量水准仪的视线高度差以及通过水准仪上的刻度尺进行测量,确定地点的高差。
水准测量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达到亚毫米级别,但其缺点是需要进行长距离的测量,测量过程繁琐且耗时较长。
GPS测量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地球上的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进行定位的技术,其中包括高程信息。
通过收集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可以确定测量点的高程值。
GPS测量法具有高度灵活性、快速性和精确性,并且可以进行远距离的高程控制测量。
其缺点是受地形和建筑物遮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精度相对较低。
雷达测量法是利用雷达测距原理进行高程控制测量的一种方法。
雷达测距原理是通过发射射频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根据信号的传播时间和速度计算目标物体与测量仪器之间的距离。
通过在雷达测量仪上设置高度测量模块,可以测量物体的高程值。
雷达测量法具有快速、自动化、非接触等优点,可以有效地避免地形和建筑物的遮挡问题,但其需要较高的设备投资成本。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高程控制测量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也可以用于高程控制测量。
例如,激光测距法利用激光束在空中传播的速度和传播时间测量目标物体的高程值;大地水准面插值法通过对已知高程点进行插值计算,确定待测点的高程值;气压高程控制测量法利用大气压力与高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高程测量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测量中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总结起来,高程控制测量方法有水准测量法、GPS测量法、雷达测量法等多种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水准测量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但耗时繁琐,GPS测量法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但受地形和建筑物遮挡等因素影响,雷达测量法具有自动化和非接触的优点但需要较高的设备投资成本。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一、引言高程控制测量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精确测量地表的高程信息。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量和计算过程,确定地点的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差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二、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最常用的高程控制测量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测量水平线上不同点的高程差,来确定地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通常采用水准仪、测量杆和水准网等工具和设备。
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消除仪器的仪器常数和观测误差,并进行精确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PS)也可以用于高程控制测量。
GPS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确定地点的经纬度和高程信息。
在高程控制测量中,GPS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高程数据。
然而,由于GPS信号在山区、城市峡谷等地形复杂的地方容易受到干扰,因此在使用GPS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校正。
四、重力测量法重力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上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来确定地点的高程的方法。
重力测量需要使用重力仪和重力计等专用设备。
测量过程中,需要考虑地球引力场的梯度、地球潮汐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五、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激光束从发射器到地面的反射点的时间,来确定地点的高程的方法。
激光测距通常采用激光测距仪和接收器等设备。
测量过程中,需要考虑大气折射、地面反射率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六、卫星测高法卫星测高法是一种通过卫星携带的雷达或激光设备,对地面进行测量,从而确定地点的高程的方法。
卫星测高可以提供高精度的高程数据,但需要考虑卫星轨道、大气延迟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校正。
七、总结高程控制测量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提供精确的高程信息。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高程控制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法、全球定位系统(GPS)、重力测量法、激光测距法和卫星测高法。
高程控制测量一、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基准面------通常采用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大地水准面•验潮站,(浙江)坎门,吴淞口,青岛,大连•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 5.1.2水准原点------青岛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水准原点的高程值72.289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水准原点的高程值72.2604m两系统相差-0.0286m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一)国家高程控制网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逐级控制、逐级加密的原则。
一二三四等。
我国国家水准网布设情况分三期:第一期,1976年以前完成,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基准。
第二期,1976年至1990年完成,以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为基准的一二等网。
1990年后进行的国家一等水准网的复测和局部地区二等水准。
•国家一等水准网共布设289条路线,总长度93360km,全网有100个闭合环和5条单独路线,共埋设固定水准标石2万多座。
•国家二等水准网共布设1139条路线,总长度136368km,全网有822个闭合环和101条附合路线和支线,共埋设固定水准标石33000多座。
•国家一二等水准网分等级平差,一等水准网先将大陆的进行平差,再求海南岛的结果。
二等是以一等水准环为控制进行平差计算的。
•一等水准网每隔15~20年复测一次。
•三四等水准,加密,布设成附合路线,并尽可能互相交叉,构成闭合环。
(二)城市和工程建设高程控制网•分二三四等3个等级,首级高程控制网,一般要求设成闭合环。
三、正常水准面(一) 水准面不平行性1水准面不平行性2 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可分成两部份: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的,在赤道g有较小的值,而在两极g 值较大,因此水准面相互不平行,且为向两收敛的、接近椭园的曲线;重力异常,不规则的变化。
3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对水准测量的影响⑴因为水准面不平行性,如果沿水准面观测高差不等于零(应该等于零),要加改正数。
⑵用水准测量测得两点间的高差随路线不同而有差异⑶环形路线闭合差不等于零,理论闭合差。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高程控制测量是一种测量地表高程的方法,主要用于确定地表各个点的高度差。
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地理测量和地质勘探等领域,高程控制测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高程控制测量方法包括三角高程测量法、水准高程测量法和GPS高程测量法。
三角高程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三角形顶角和边长,从而计算出地表上点的高程的方法。
三角高程测量法需要选取基线,即确定两个已知点,并用经纬度或坐标表示。
在基线两边分别设置两个观测点,然后通过测量基线和观测点的距离、观测点之间的顶角,可以计算出高程差。
这种方法的精度较高,但需要较长的测量距离,测量过程相对复杂。
水准高程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水平线上不同点之间的高度差来计算各点高程的方法。
水准高程测量法依赖于重力、气压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结果相对较为精确。
在进行水准高程测量时,需要选取参考平面,即确定一个基准点,以该点的高程为参考,通过在不同点上测量高度差,来计算其他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量比较简单,但需要较多的测量点和较高的技术要求。
GPS高程测量法是一种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地表上点的高程的方法。
GPS高程测量法利用卫星发射的信号,通过接收卫星的信号,计算出接收站到卫星之间的距离,从而得知地表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具有测量范围广、测量速度快和测量精度高的优点,适用于大范围的高程控制测量,如山区、海洋等环境。
但GPS高程测量方法对遮挡物和天气条件敏感,同时需要较为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高程控制测量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比如,在进行大型工程的测量时,可以先使用GPS方法对广泛的区域进行快速测量,获得初始高程控制点,然后再使用水准或三角方法对局部区域进行更为精确的高程控制测量。
总的来说,高程控制测量方法是一种测量地表高程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三角高程测量法、水准高程测量法和GPS高程测量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结合使用,以获得准确可靠的高程控制测量结果。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高程控制测量一般规定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
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也可采用 GPS 拟合高程测量。
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
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网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测量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 1~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 lkm。
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 3 个高程控制点。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1 的规定。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 i,DSl 型不应超过15″;DS3 型不应超过 20"。
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a 对于二等水准不应超过 0.2″,三等不应超过 0.5″。
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 0.15mm;对于条形码尺,不应超过 0.10mm;对于木质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 0.5mm。
水准点的布设与埋石,除满足 4.1.4 条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将点位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当采用数字水准仪作业时,水准路线还应避开电磁场的干扰。
宜采用水准标石,也可采用墙水准点。
标志及标石的埋设应符合附录 D 的规定。
埋设完成后,二、三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
必要时还应设置指示桩。
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
各等级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4 的规定。
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
重测后,对于二等水准应选取两次异向观测的合格结果,其他等级则应将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高程控制测量的原理
高程控制测量是指利用仪器设备测量地物点的精确高程数值,用于确定地物点的垂直位置关系。
它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地水准面原理:高程控制测量是基于大地水准面的基准面测量,大地水准面是一个由水平面转为垂直面的概念,它是通过对遥远天体的观测和水准点测量所确定的理论上的参考面,可近似认为是地球上各点的平均海平面。
2. 水准仪原理:高程控制测量的仪器设备主要是水准仪,水准仪是一种测量仪器,利用其精密的光学系统和气泡管测量仪的水平,通过观测目标点和基准点的水平线差,并利用观测前基准点的高程值,计算出目标点的高程差。
3. 基准面传递原理:高程控制测量中,通常会设置一个基准面,也就是一个已知高程的参考点,通过测量基准点的高程和目标点与基准点的高差,通过传递测量的方式,计算出目标点的高程。
4. 环闭差原理:为了保证高程控制测量的准确性,通常会采用环闭差的方法,通过将测量线路形成闭合环路,并对闭合环路内的高程差进行校验,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高程控制测量的原理就是通过测量仪器测量目标点的水准线差,并结合基准面传递和环闭差的方法计算出目标点的准确高程值。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及实施步骤1. 引言高程控制测量是现代测量科学中重要的一部分,用于确定不同地点的高程差。
高程控制测量的准确性对于工程建设、地质勘探和地图制作等领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程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和实施步骤。
2.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2.1 几何水准法几何水准法是确定不同地点高程差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不同地点测量水准仪的高程,然后计算高程差来实现。
该方法需要使用水准仪和测量杆,并考虑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2.2 GPS高程控制法GPS高程控制法利用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不同地点的高程差。
通过使用特定的GPS接收器,可以获取卫星的位置信息和高程数据。
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大范围的高程控制测量。
2.3 重力高程控制法重力高程控制法利用地球的重力场特征,通过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变化来确定不同地点的高程差。
该方法需要使用重力计进行测量,并考虑地质因素和地球形状的影响。
2.4 大地水准面法大地水准面法是一种基于地球重力场的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它通过在不同地点测量大地水准面的高程,然后计算高程差来实现。
该方法需要使用天文经距仪、测量仪器和重力计,并考虑地球形状和大气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3. 高程控制测量的实施步骤3.1 前期准备在进行高程控制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安排相关仪器设备、准备测量杆和标志物等。
3.2 测量点的设置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点进行测量。
应根据测量精度要求、地形环境和测量范围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程控制点。
3.3 仪器校准在进行高程控制测量之前,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3.4 测量数据采集按照选定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数据的采集工作。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误差的产生。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各个测量点之间的高程差。
利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软件工具,可以进行精确的数据处理。
高程控制测量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高程控制测量那些事儿。
你说啥是高程控制测量?这就好比是给大地量身高呀!咱得准确知道各个地方的高低起伏,这样才能在盖房子、修马路啥的的时候心里有底呀。
要做好高程控制测量,第一步得选好测量点。
这就跟咱找朋友一样,得找靠谱的呀!这些点得稳定,不能今天在这明天就跑了。
而且还得分布均匀,这样才能全面了解这片区域的情况呢。
然后呢,就得把测量仪器架起来啦。
这仪器就像是咱的眼睛,可得好好伺候着。
要把它调得稳稳当当的,不能歪七扭八的,不然看到的“风景”可就变形啦!接着就开始测量啦!你看,仪器那小眼睛一眨一眨的,就把数据给咱记下来了。
这时候咱可得仔细着,不能有一点马虎。
就好像你做数学题,一个小数字错了,那结果可就差十万八千里咯。
测完了一组数据可不算完,还得反反复复多测几次呢。
这就像你考试检查试卷,多检查几遍心里才踏实呀,不然万一有个小错误没发现,那不就白费功夫啦?等所有数据都测完了,还得好好整理分析呢。
这就像是把一堆乱麻给理清楚,得有耐心,还得有方法。
把那些数据一个个排好队,看看有没有啥不对劲的地方。
你想想,如果高程没测好,盖的房子一边高一边低,那多难看呀!走的马路坑坑洼洼的,那得多别扭呀!所以说呀,高程控制测量可不是小事,得认真对待呢。
咱再打个比方,这高程控制测量就像是给大地做美容,得把每个地方都弄得漂漂亮亮的,让人看着舒服,用着也方便。
咱可不能马马虎虎,随便糊弄一下就完事儿了。
总之呢,高程控制测量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一步一步认真做,就肯定能做好。
咱得对大地负责,对咱要干的事儿负责呀!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一、引言高程控制测量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是指确定地球表面上不同位置的高度差的过程。
在地理测量、土地测量、水利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中,高程控制测量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及其应用。
二、高程控制测量方法1.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水平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之间的高差来确定高程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水准仪、水平仪等仪器设备进行测量。
测量者在一定距离上设置一系列的水准点,然后利用水准仪测量各个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最后通过计算可以确定各个位置的高程。
2.大地水准测量法大地水准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的一系列基准点的高差来确定其他位置的高程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大地水准仪等仪器设备进行测量。
测量者首先在一个已知高程的基准点上设置大地水准仪,然后测量其他基准点与该基准点之间的高差,通过计算可以确定其他位置的高程。
3.平面测量法平面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不同位置的坐标来确定高程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全站仪、GPS等仪器设备进行测量。
测量者首先在一个已知高程的控制点上设置仪器,然后测量其他位置与该控制点之间的坐标,通过计算可以确定其他位置的高程。
4.重力测量法重力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来确定高程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重力仪、重力计等仪器设备进行测量。
测量者在不同位置上测量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然后通过计算可以确定各个位置的高程。
三、高程控制测量方法的应用1.地理测量在地理测量中,高程控制测量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制图、地形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
通过高程控制测量,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不同位置的高程,从而绘制出详细的地形图,帮助人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
2.土地测量在土地测量中,高程控制测量方法被用于确定土地的高程差,从而进行土地分级、土地规划等工作。
通过高程控制测量,可以确定土地的起伏情况,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城市高程控制测量
3.1.1城市高程控制测量分为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的等级依次分为二、三、四等,当需布设一等时,应另行设计,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3.1.2在大城市或有地面沉降的城市应建立基岩水准标石作为地方水准原点,并应与国家水准点联测。
一般城市应选择一个较为稳固并便于长期保存的国家水准点作为城市水准网的起算点,同时应充分利用测区内的水准点标石。
与国家水准点联结时,其联测精度不应低于城市首级水准网的观测精度。
3.1.4城市高程控制网布设范围应与城市平面控制网相适应。
一个城市只应建立一个统一的高程系统。
城市高程控制网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沿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在远离国家水准点的新设城市或在改造旧有水准网因高程变动而影响使用时,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暂时建立或沿用地方高程系统,但应争取条件归算到1985国家高程基准上来。
3.1.7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7的规定。
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mm) 表3.1.7
级误差路线往返测
高差不符值路线的左右
路线高差不
符值
差
偶然中误差M△
全
中误差
MW
平原丘陵山区
二
等
≤±1 ≤±2 ≤±4- ≤±4≤±6三
等≤±3 ≤±6
≤±
12
≤±8≤±12
≤±15
≤±20
四
等≤±5 ≤±10
≤±
20
≤±
14
≤±20
≤±25
≤±30
注:1.M△和MW的计算方法见本章第3.6.4条规定;
2.Ls为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L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Li 为检测段长度,
均以km计;
3.山区指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m的地区;
4.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水准路线构成时,闭合差的限差应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分别计算,然后取其平方和的平方根为限差;
5.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及往返检测均适用;检测测段长度小于1km时,按1km计算。
3.2.4各等水准点均应埋设永久性标石或标志。
标石或标志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稳固耐久,保持垂直方向的稳定。
2 标石的底部埋设在冻土层以下,并浇灌混凝土基础。
3 水准点可以利用基岩或在坚固的永久性的建筑物上凿埋标志。
3.2.6标石的稳定时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等水准观测,需待埋设的水准标石稳定后方可进行。
2 对二等水准观测,至少需经过一个雨季,冻土地区还需经过一个冻解期,岩层上埋设的标石至少需经过一个月。
3 在三、四等水准标石埋设后,水准观测的开始时间由作业单位根据路线土质和作业季节自行决定。
3.3.5各等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应符合表3.3.5 的规定。
各等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m) 表3.3.5
注:当成像清晰、稳定时,三、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可以放长20%。
3.3.6各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应符合表3.3.6的规定。
各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 表3.3.6
3.4.3根据城市各地区的水文地质、地质情况和年均沉降量,将整个城市划分成若干个不同沉降量的沉降区。
其沉降区的划分、沉降点间距和复测周期可按表3.4.3的规定执行。
沉降点间距和复测周期的要求表3.4.3
3.6.5城市地面沉降观测的平差计算、资料整理等,除应符合本节有关规定外,还应进行下列计算和绘制下列资料:
1 计算每个水准点或沉降点的本次沉降量、累计沉降量和年均沉降量。
2 计算每个沉降区和整个城市的本次平均沉降量、累计平均沉降量和年均沉降量。
3 绘制有异常沉降现象的水准点或沉降点逐年(或逐月)的沉降曲线。
4 根据水准点或沉降点的本次沉降量或年均沉降量绘制等沉线图。
等沉距按沉降量的大小或需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