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五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209.50 KB
- 文档页数:15
实验五微生物大小测定和显微镜直接计数一、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测微尺的结构;2、掌握显微测微尺用于测量菌体的方法;3、学习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算酵母细胞数的原理和方法;4、了解微生物活体染色的原理的技术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显微测微尺可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或孢子的大小,包括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个部件。
镜台测微尺全长1mm,等分为100格,每格0.01mm。
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没小哥的长度.目镜测微尺其中央刻有50等分或100等分的小格.测量前应预先用镜台测微尺来校正并计算出在某一放大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再以后作为测量微生物细胞的长度.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 = 两条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的格数×10/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2、利用血球计数板直接在显微镜下计数微生物的细胞(或孢子)数目。
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便,其缺点为: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1ml菌液中的总菌数=(5个方格中的总菌数/5)×25×104×稀释倍数本实验中暂规定: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即位于本格上线和左线上的细胞计入本格,本格的下线和右线上的细胞按规定计入相应的格中三、实验步骤:(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1、放置目镜测微尺:取出目镜,旋开目透镜,目镜测微尺放在光阑上,旋上目镜,将目镜插入镜筒2、将镜台测微尺放在井台上,调焦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3、低倍镜下使镜台测微尺与目镜测微尺刻度平行,一段起止线重合,分别数出格数并求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同样的方法在高倍镜下重复进行4、按公式计算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5、测量菌体的大小:取下镜台测微尺,制作酵母菌涂片,分别在低倍镜、高倍镜下测量10个菌体的长宽,求其平均值,用长(μm)*宽(μm)表示(二)显微镜直接计数1、制备酵母菌的稀释液,将菌液稀释10倍2、将计数板的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面的两边平台架上,混匀后酵母菌悬液吸取滴加在盖玻片与计数板的边缘缝隙处,待菌液渗入计数室,菌体自然沉降与稳定后计数3、在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选取25中格(4觉与中央)计含菌数,重复计数2-4个计数室内的含菌量,求其平均值。
微生物的大小测定与数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测微尺的结构,掌握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掌握鉴别死活酵母菌的方法。
3.学习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微生物数量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求出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值。
(1)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的中央刻有一小尺,它是在 5 毫米内作50 等分刻制的,每一等份为0.1 毫米。
另一规格是 5 毫米作100 等分,每等分为0.05毫米。
镜台测微尺是刻在载玻片中央的小尺,它是在1 毫米内作100 等分刻成的,每等分10 微米。
(2)目镜测微尺校正的方法将镜台测微尺上面的透镜片取下,把目镜测微尺放在光阑上,刻度朝下。
把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用低倍物镜检视,使测微尺位于视野中央。
注意区分视野内两把尺哪个是目镜测微尺,哪个是镜台测微尺。
利用推进器或转动目镜使两尺的第一条线(0 线)互相重合,然后找出另一条重合线。
如重合线较多选取距0 线最远的重合线。
记下两条重合线之间两尺的刻度,依公式算出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值。
目镜测微尺校正值(每刻度微米数)= 两重叠刻度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两重叠刻度间目镜测微尺格数2.用美兰水浸片法观察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c)的形态,注意出芽繁殖和死活酵母菌的染色形态,并测量大小。
3.用血球板计算黑曲霉孢子的数量。
(1)血球计数板3.用血球板计算黑曲霉孢子的数量。
(1)血球计数板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计总数的方法。
因为计数板载片和盖片间的容积一定,所以可以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内微生物总数。
血球计数板是一只特制载玻片。
载片上有两个方格网,每一方格网共分九个大方格,其中间的一个大方格用来做微生物计数,所以又称为计数室。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每个大方格分成16 个中方格,每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
测定微生物总数的方法测定微生物总数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微生物总数的方法。
一、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测定微生物总数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数目来进行测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样品,如水样、土壤样等,制备适当的稀释液。
2. 取适量的稀释液滴于玻璃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3. 在显微镜下,使用目镜和物镜进行放大观察,并使用计数室或计数网格进行计数。
4. 统计不同视野中的微生物数量,并计算平均值,从而得到微生物总数。
二、培养法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微生物总数的方法,它通过将微生物样品在培养基上培养并生长,然后观察和计数生长的菌落数来进行测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适量的样品,如空气、食品、药品等,制备适当的稀释液。
2. 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于含有富营养物的培养基上。
3. 将培养基培养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使微生物生长繁殖。
4. 观察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并进行计数。
5. 根据计数结果,计算微生物总数。
三、膜过滤法膜过滤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微生物总数的方法,它通过将微生物样品过滤到膜上,然后将膜放置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生长,最后观察和计数生长的菌落数来进行测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样品,如水样、食品样等,制备适当的稀释液。
2. 将稀释液通过膜过滤装置过滤到膜上。
3. 将膜放置在含有富营养物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生长。
4. 观察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并进行计数。
5. 根据计数结果,计算微生物总数。
四、荧光显微镜法荧光显微镜法是一种高级的测定微生物总数的方法,它通过将微生物样品染色,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计数荧光染色的微生物细胞来进行测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样品,如水样、食品样等,制备适当的稀释液。
2. 取适量的稀释液滴于载玻片上,进行定性或定量染色。
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学会测微尺的使用和计算方法。
2. 学习用测微尺对细菌和酵母菌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1.认识测微尺,学习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2.测定细菌和酵母菌菌体的大小。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菌种斜面。
香柏油、擦镜液。
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擦镜纸。
四、操作步骤l.测微尺的构造显微镜测微尺是由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接物测微尺组成,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璃片,其中有精确的等分刻度,在5mm刻尺上分50份。
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代表的长度随使用接目镜和接物镜的放大倍数而改变,因此在使用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标定。
镜台测微尺为一专用中央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长为1mm的直线等分成100个小格每格长0.0lmm即10μm,是专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的。
2.目镜测微尺的标定把目镜的上透镜旋开,将目镜测微尺轻轻放在目镜的隔板上,使有刻度的一面朝下。
将镜台测微尺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有刻度的一面朝上。
先用低倍镜观察,调焦距,待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相平行,并使两尺左边的一条线重合,向右寻找另外一条两尺相重合的直线。
3.计算方法标定公式: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两条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的格数×10/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例如,目镜测微尺20个小格等于镜台测微尺3小格,已知镜台测微尺每格为10μm,则3小格的长度为3×10=30μm,那么相应地在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3×10÷20=1.5μm。
用以上计算方法分别校正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长度。
4.菌体大小的测定将镜台测微尺取下,分别换上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玻片标本,先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油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大小。
先量出菌体的长和宽占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再以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计算出菌体的长和宽。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方法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方法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中,也存在于人体内外。
了解微生物的数量对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
1. 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最直接、最常用的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之一。
它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来确定微生物的数量。
首先,将待测样品制备成适当的悬浮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使用计数器进行计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细菌和酵母等较大的微生物。
但是,由于显微镜观察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时间,所以无法快速测量大量样品。
2. 培养法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它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计数生长的菌落来确定数量。
首先,将待测样品制备成适当的培养基,然后在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培养基中的微生物会形成可见的菌落,通过计数菌落的数量来确定微生物的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微生物,但是它需要一定的培养时间,并且某些微生物可能无法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
3. 膜过滤法膜过滤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它通过将待测样品过滤到膜上,并将膜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来确定数量。
首先,将待测样品通过特定孔径的过滤器过滤,然后将过滤后的膜放置在培养基上培养。
培养基中的微生物会在膜上形成可见的菌落,通过计数菌落的数量来确定微生物的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样、空气样等液态和气态样品。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一种新兴且快速发展的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
它通过检测和分析微生物DNA或RNA来确定数量。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等。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微生物的数量,并且可以检测到少量微生物。
但是,分子生物学方法需要一定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并且对样品预处理要求较高。
总结起来,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方法有直接计数法、培养法、膜过滤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使用显微镜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以及学会运用血球计数板对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种群密度,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使用显微镜测微尺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微生物细胞的长度、宽度和直径等参数。
显微镜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在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上面刻有刻度;镜台测微尺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中央有精确的刻度,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工具。
它由一块特制的厚玻璃片制成,玻片上有四个槽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半边上面各刻有一个方格网。
方格网上刻有 9 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 16 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25 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 25 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16 个小方格。
但无论哪种规格,每个大方格的边长均为 1 毫米,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
因此,在一定体积的菌液中,通过计算微生物在计数室中的数量,就可以换算出菌液中微生物的数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一)材料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的菌悬液。
(二)仪器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血球计数板、盖玻片、滴管、擦镜纸、吸水纸等。
四、实验步骤(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1、安装目镜测微尺将目镜测微尺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注意有刻度的一面朝下。
2、校正目镜测微尺(1)将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线。
(2)移动镜台测微尺,使镜台测微尺与目镜测微尺的刻度线平行,并使两者的“0”刻度线重合。
(3)换用高倍镜观察,找出两尺再次重合的刻度线。
分别记录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重合线段内各自的格数。
微生物大小及数量的测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微生物大小及数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使用显微镜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2、掌握对不同形态细菌细胞大小测定的分类学基本要求,增强对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3、学习并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细胞或孢子数量的方法二、实验器材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2、溶液和试剂香柏油、二甲苯、美兰染液3、仪器和其他用品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软布、血细胞计数板、凹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试管、吸管、移液枪三、实验原理1、测微尺: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显微测微尺,它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两个互相配合使用的部件。
镜台测微尺是一个在特制载玻片中央封固的标准刻尺,其尺度总长为1mm,精确分为10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为是10个小格,共100个小格,每个小格长度为,即10μm。
刻线外有一直径为φ3,粗线为的圆,以便调焦时寻找线条。
刻线上还覆盖有厚度为的盖玻片,可保护刻线久用而不受损伤。
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的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一般有等分为50个小格和100个小格两种。
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一样,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不同条件下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球菌用直径表示大小,杆菌用长和宽来表示大小2、显微镜计数:显微镜计数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定的具有确定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计数的方法。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目录索引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5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7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8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10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11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2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1. N·A=n·sinα2. D=λ/2N.A3. 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
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 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 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一)油镜的使用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仔细观察并绘图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三)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结果分析〕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
微生物的计数实验报告微生物的计数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科学家们开展了微生物的计数实验。
本报告将介绍微生物计数的方法、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计数方法,确定给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和生态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样品:本实验采用水样作为微生物计数的样品。
2. 培养基:选择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如琼脂培养基。
3. 培养皿:用于培养微生物的平底玻璃培养皿。
4. 显微镜:用于观察微生物。
5. 称量器具:用于称量培养基的重量。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按照配方将琼脂培养基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并加热煮沸,然后倒入培养皿中。
2. 取样品:从水源中取得一定体积的样品,如10毫升。
3. 稀释样品:将样品与蒸馏水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稀释,如1:10。
4. 接种培养基:取适量的稀释液,滴入培养基中,并用灭菌的玻璃杆均匀摇匀。
5. 培养:将培养皿盖好,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如30摄氏度。
6. 统计菌落:在培养时间到达后,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并进行计数。
四、实验结果经过培养一段时间后,我们观察到培养皿上出现了一些菌落。
根据菌落的形态和大小,我们将其分类,并进行计数。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共计数到了100个菌落。
五、实验结果的分析通过对菌落的计数,我们可以推测原始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假设我们的稀释比例是1:10,那么在原始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应为1000个。
当然,这个结果仅仅是一个估计值,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六、实验误差和改进在进行微生物计数实验时,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
首先,培养基的制备和接种的操作可能会引入外部微生物,导致计数结果的不准确。
其次,显微镜的使用也会对计数结果产生影响,如果观察不够仔细或者镜头调整不准确,都会导致计数误差。
微生物数量测定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微生物的数量测定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技术。
通过对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我们可以了解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评估环境的健康状态,以及监测和治疗疾病等。
微生物数量测定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上的微生物细胞数,通过统计和计算得到微生物的数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计数法、比浊法、平板计数法等。
显微镜计数法是一种直接计数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并计数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该方法需要将样品均匀涂布在载玻片上,干燥后进行染色和固定,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微生物数量较少的样品,但不适用于大量样品。
比浊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的浊度来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将样品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得出微生物的数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快速、简便、准确度高,适用于大量样品的测定。
但是,该方法需要使用标准曲线,对于某些微生物可能不太准确。
平板计数法是一种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计数菌落数量来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该方法是将样品稀释后涂布在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统计菌落数量,然后计算出微生物的数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适用于各种微生物的测定,但需要一定的培养时间和人力。
微生物数量测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环境科学、医学、食品科学、农业科学等。
例如,在环境科学中,微生物数量测定可以用来评估污染物的毒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医学中,微生物数量测定可以用来监测和治疗疾病;在食品科学中,微生物数量测定可以用来控制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在农业科学中,微生物数量测定可以用来了解土壤的健康状况和作物的生长情况等。
微生物数量测定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
通过对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体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评估环境的健康状态,监测和治疗疾病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微生物数量测定的方法和应用将更加多样化和精准化。
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微生物的大小和数量的测定对于研究生命过程、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1.计数器测定法:即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
取一定体积的样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用显微镜观察计数。
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
本法简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结果。
本法不仅适于细菌计数,也适用于酵母菌及霉菌孢子计数。
2、电子计数器计数法: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测定小孔中液体的电阻变化,小孔仅能通过一个细胞,当一个细胞通过这个小孔时,电阻明显增加,形成一个脉冲,自动记录在电子记录装置上。
该法测定结果较准确,但它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区分是否为细菌。
因此,要求菌悬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细胞计数法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计数法,是根据每个活的细菌能长出一个菌落的原理设计的。
取一定容量的菌悬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释,然后将定量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数,可算出活菌数。
此法灵敏度高,是一种检测污染活菌数的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方法。
使用该法应注意:①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准确;②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响计数,可在培养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广泛应用于水、牛奶、食物、药品等各种材料的细菌检验,是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4、比浊法比浊法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间接地测定细菌的数量。
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样品菌液浓度。
此法简便快捷,但只能检测含有大量细菌的悬浮液,得出相对的细菌数目,对颜色太深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测定。
5、测定细胞重量法此法分为湿重法和干重法。
湿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将湿菌体进行称重;干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以清水洗净放人干燥器加热烘干,使之失去水分然后称重。
此法适于菌体浓度较高的样品,是测定丝状真菌生长量的一种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