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大小测定
- 格式:pdf
- 大小:367.99 KB
- 文档页数:6
实验五微生物大小测定和显微镜直接计数一、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测微尺的结构;2、掌握显微测微尺用于测量菌体的方法;3、学习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算酵母细胞数的原理和方法;4、了解微生物活体染色的原理的技术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显微测微尺可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或孢子的大小,包括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个部件。
镜台测微尺全长1mm,等分为100格,每格0.01mm。
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没小哥的长度.目镜测微尺其中央刻有50等分或100等分的小格.测量前应预先用镜台测微尺来校正并计算出在某一放大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再以后作为测量微生物细胞的长度.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 = 两条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的格数×10/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2、利用血球计数板直接在显微镜下计数微生物的细胞(或孢子)数目。
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便,其缺点为: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1ml菌液中的总菌数=(5个方格中的总菌数/5)×25×104×稀释倍数本实验中暂规定: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即位于本格上线和左线上的细胞计入本格,本格的下线和右线上的细胞按规定计入相应的格中三、实验步骤:(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1、放置目镜测微尺:取出目镜,旋开目透镜,目镜测微尺放在光阑上,旋上目镜,将目镜插入镜筒2、将镜台测微尺放在井台上,调焦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3、低倍镜下使镜台测微尺与目镜测微尺刻度平行,一段起止线重合,分别数出格数并求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同样的方法在高倍镜下重复进行4、按公式计算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5、测量菌体的大小:取下镜台测微尺,制作酵母菌涂片,分别在低倍镜、高倍镜下测量10个菌体的长宽,求其平均值,用长(μm)*宽(μm)表示(二)显微镜直接计数1、制备酵母菌的稀释液,将菌液稀释10倍2、将计数板的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面的两边平台架上,混匀后酵母菌悬液吸取滴加在盖玻片与计数板的边缘缝隙处,待菌液渗入计数室,菌体自然沉降与稳定后计数3、在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选取25中格(4觉与中央)计含菌数,重复计数2-4个计数室内的含菌量,求其平均值。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报告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报告微生物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宏观、非个体、非生物和非细胞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具有体积小、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生命力旺盛等特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对于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生长和繁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方法、测定步骤以及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一、测定方法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显微测量法、压滤法、离心法等。
其中,显微测量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显微镜对微生物的大小进行直接测量。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吸管等实验器材。
2.用吸管吸取一定量的微生物培养液,轻轻滴在血球计数板上,然后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记录每个视野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大小。
4.重复以上步骤多次,求平均值,即可得到微生物的平均大小。
二、测定步骤1.准备试剂和器材(1)试剂:无菌水、生理盐水、无菌玻璃珠、无菌平皿等。
(2)器材:移液器、无菌吸管、无菌涂布器、无菌镊子、电子天平等。
2.制备菌悬液(1)用电子天平称取适量的细菌干粉,加入无菌生理盐水,摇匀。
(2)用移液器吸取上述菌悬液,加入无菌平皿中,加入无菌玻璃珠,摇匀。
(3)用无菌涂布器将上述菌悬液涂布到平皿表面,静置片刻,让细菌贴壁生长。
3.测定菌落大小(1)在上述平皿中加入无菌水,让水面覆盖平皿表面。
(2)用无菌镊子将平皿翻转,让细菌接种到无菌水表面,涂布均匀。
(3)静置约30分钟,让细菌形成单个菌落。
(4)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菌落的大小,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和分析(1)对每个平皿中的菌落数量和大小进行统计,求出平均值。
(2)将平均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判断细菌的生长情况。
三、结果分析通过上述测定步骤,我们得到了微生物的大小数据。
根据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同一时间内,不同微生物的大小有差异。
例如,细菌和原生动物的大小相差很大,这与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四、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一、目的
学习并掌握测定微生物大小的原理和方法
二、材料
1、仪器:显微镜、测微尺、挑针、装有蒸馏水的滴瓶
2、菌种:青霉、镰刀菌
三、步骤
1、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
1放置目镜测微尺:取出目镜,将透镜旋下,把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镜筒内,注意刻度面朝下,旋紧透镜,施加镜筒。
○
2放置镜台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刻度面朝上,并对准聚光器。
○
3标定目镜测微尺:先用低倍镜(4×)调焦,看清镜台测微台刻度后,转动目镜,使其目尺刻度线与镜台尺的刻度线平行,用推进器调动镜台尺,使镜台尺与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
然后找另外一条线重合线,分别数出并记录两者重合线间台尺与目尺各自的格数。
○
4计算:两重合线间目尺格数
两重合线间台尺格数目尺每格长度=10 台尺每格10μm 用相同方法计算出不同倍数(4×,10×,40×)目尺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
2、微生物大小测定
标定好后,移去台尺,换上待测微生物玻片,分别在10倍和40倍镜下测出待测微生物的大小。
微生物实际大小=所测格数×目尺每格代表长度
四、实训报告
表1 台尺校正表
物镜目镜格数台尺格数校正值(μm /格)10×
40× 表2 微生物大小测定记录表放大倍数
微生物的实际大小=
五、思考题:为何当目镜不变,目镜测微尺也不变,而改变物镜后,目镜测微尺所测定的微生物长度不同?。
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学会测微尺的使用和计算方法。
2. 学习用测微尺对细菌和酵母菌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1.认识测微尺,学习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2.测定细菌和酵母菌菌体的大小。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菌种斜面。
香柏油、擦镜液。
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擦镜纸。
四、操作步骤l.测微尺的构造显微镜测微尺是由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接物测微尺组成,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璃片,其中有精确的等分刻度,在5mm刻尺上分50份。
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代表的长度随使用接目镜和接物镜的放大倍数而改变,因此在使用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标定。
镜台测微尺为一专用中央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长为1mm的直线等分成100个小格每格长0.0lmm即10μm,是专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的。
2.目镜测微尺的标定把目镜的上透镜旋开,将目镜测微尺轻轻放在目镜的隔板上,使有刻度的一面朝下。
将镜台测微尺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有刻度的一面朝上。
先用低倍镜观察,调焦距,待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相平行,并使两尺左边的一条线重合,向右寻找另外一条两尺相重合的直线。
3.计算方法标定公式: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两条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的格数×10/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例如,目镜测微尺20个小格等于镜台测微尺3小格,已知镜台测微尺每格为10μm,则3小格的长度为3×10=30μm,那么相应地在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3×10÷20=1.5μm。
用以上计算方法分别校正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长度。
4.菌体大小的测定将镜台测微尺取下,分别换上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玻片标本,先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油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大小。
先量出菌体的长和宽占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再以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计算出菌体的长和宽。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微生物学是生物学一个主要分支,研究的是微生物的结构、生长、代谢、遗传等方面。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环境保护、工业发展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的大小是微生物学中比较基础、重要的一个特性,下文将介绍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显微镜测量法显微镜观察是目前测定微生物大小的主要方法。
显微镜可以将微生物放大数百到数千倍,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微生物形态和大小。
显微镜测量法的步骤如下:(1)将微生物样本制备成透明薄片,常用的制片方法有磨片法、盖玻片法等。
(2)将制好的透明薄片置于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大小。
(3)在显微镜中使用目镜目盖尺或称为目镜刻度尺,来测量微生物的大小。
根据测定微生物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使用不同倍数的物镜进行测量。
2.流式细胞仪测量法流式细胞仪是一种自动化仪器设备,可快速高效地测量微生物的大小和形态。
其工作原理是将微生物悬液通过一组激光束,利用不同大小、不同形态的微生物对激光产生的散射光进行测量,从而得到微生物的大小和形态。
流式细胞仪测量法的优点是速度快、准确度高。
但是设备成本较高,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操作较为复杂。
但是,电子显微镜的设备成本较高,需要专业操作和维护,使用起来较为困难。
二、微生物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微生物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主要的因素有:1.生长状态微生物的大小会随着它们处于生长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
2.环境条件微生物生长的不同环境条件(如温度、酸碱度、营养等)也会影响微生物的大小。
3.微生物种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形态和大小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如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的差异。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在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例如,对于药物研发和制造方面,测定微生物的大小可以用于确定药物对微生物的作用范围,寻找合适的药物治疗手段。
在工业中,测定微生物的大小可以用于微生物发酵过程的控制和监测,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和产量。
微生物量:微生物大小及数量的测定微生物量:微生物大小及数量的测定微生物大小及数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2.了解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及计数原理。
3.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微生物大小测定原理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其测量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标准刻尺的载玻片,其尺度总长为1mm,精确分为10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为10个小格,共100小格,每一小格长度为0.01mm,即10μm。
如图1。
图1镜台测微尺中央部分及镜台测微尺校正目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如图2,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一般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
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不同条件下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图2目镜测微尺2.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原理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由4条槽构成3个平台。
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段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9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小方格(图5-2);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但无论是哪一种规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都是2400个。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3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10-4mL)。
以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设5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则:1mL菌液中的总菌数=A/5×25×10×B图3血球计数板侧面及两种类型的计数室三、实验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斜面培养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液体培养基培养物。
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教学课题: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教学目的:1 学会测微尺的使用和计算方法2 学会球菌和杆菌大小的测定实验教学重点:测微尺的校正和使用方法。
实验教学难点:测微尺的校正原理。
实验用品:1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2 菌种:酵母菌和大肠杆菌菌种3试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炭酸复红液)4器材: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显微镜、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板书讲解+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一、实验原理微生物细胞大小,是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
用来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
一般将1mm等分为100格(或2mm 等分为200格),每格长度等于0.1mm。
是专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的。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在接目镜内的隔板上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刻有精确的刻度,有等分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每5小格间有一长线相隔。
由于所用接目镜放大倍数和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就不同,因此,目镜测微尺不能直接用测量微生物的大小,在使用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得在一定放大倍数的接目镜和接物镜下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相对值,然后才用来测量微生物的大小。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四、操作步骤(一)目镜测微尺的校正1.放目镜测微尺:取出目镜,旋开接目透镜,将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的光阑上(有刻度一面向下)然后旋上接目透镜,将目镜插入镜筒。
2.放置镜台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放在镜台上(刻度面向上)通过调焦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
3.校准目镜测微尺的长度:用低倍镜观察,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使两者刻度相平行,并使两者间某一段的起、止线完全重合,然后分别数出两条一重合线之间的格数,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两个重合点的距离愈长,所测得的数值愈准确)。
微生物大小测定微生物是一类十分微小的生物,由于其体积太小,因此很难直接观察到其形态和大小。
测定微生物大小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方法和技术,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 光学显微镜测定法光学显微镜是常用的微生物大小测定仪器,通过调节放大倍数和聚焦,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和大小。
光学显微镜测定微生物大小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因为微生物大小差异很大,所以所需的放大倍数也不同。
一般来说,液体培养物中的细菌大小为0.5-2微米,而真菌大小则在5-100微米之间,不同的微生物需要的放大倍数也不同。
(2)确定稳定的视场:要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应先确定光学显微镜视场的大小,并通过调节光圈大小和放大倍数,使得视野中微生物的形态和大小清晰可见。
此外,要注意使用透明载玻片将样品承载在显微镜下方,以防止样品污染光学显微镜有机镜片。
(3)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利用计算机处理显微镜拍摄的图像是近年来常见的测量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出微生物所占的像素大小,并将像素大小转换为实际的微生物大小。
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清晰度的显微镜,它可以通过高压电子束来投射样品的图像。
相对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更高,可以测量更小的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测定微生物大小的一般方法是:(1)准备好样品:微生物样本需要表面光滑、无杂质、干燥,以保证电子束在样品上的投射质量。
(2)制备样品薄片:制备样品薄片是电子显微镜测量的一个重要步骤。
一般情况下,微生物样本会先进行固定、去水、脱脂等处理,然后制备样品薄片。
制备薄片时需要使用金属薄膜或碳薄膜覆盖样品,以便电子束在样品上产生反应。
(3)调整电子显微镜参数:通过调节电子束强度和放大倍数,使得微生物的细节和形态在电子显微镜图像上清晰可见。
(4)测量微生物大小:在电子显微镜图像中,可以将微生物像素大小转换为实际的微生物大小。
利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测量到非常小的微生物大小,如细菌、病毒等。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室报告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测量不同大小微生物的大小,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殊特征以及对它们的分类。
实验方法:1. 准备照相显微镜和放大物体;2. 将待观测微生物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3. 加入少量染料并将其涂匀覆盖;4. 将载玻片移至显微镜下,红外线光源下控制光线的亮度,将微生物的图像放大至目标大小;5. 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目标大小进行计算,并记录下其测量结果;实验结果:使用上述实验方法,共分别对霉菌、酵母菌和细菌进行大小测量,并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表1. 不同菌株微生物大小测量结果菌株 | 菌丝长度(μm) | 菌孢长度(μm) | 细菌长度(μm)-----------------------------------------------A | 50-60 | | |B | 30-40 | 5-6 | |C | 20-25 | 2-3 | 1.2-1.5 |D | | | 3.5-4.5 |以上数据表显示了不同微生物的大小范围。
其中,实验发现,霉菌的菌丝长度最大,而酵母菌和细菌则相对较小。
小结:本实验给出了微生物大小的基本测量数据,并且证明了不同微生物的大小是有区别的。
这对于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的特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也为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原始数据。
参考文献:[1] 桑巴斯瓦央蒂, 金钱龙. 显微镜下的电荷力显微镜图像微生物大小特征研究[J]. 桑巴氏微生物学报, 2015, 15(2): 56-63.[2] 李森, 许嘉宜. 微生物的分类[J]. 生物学知识, 2013, 18(4): 1-3.。
实验四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熟悉目测微尺和物测微尺的使用方法, 掌握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技能。
3. 巩固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二、实验要求1. 预习有关微生物大小测定等方面的知识;2. 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 听从指导教师安排; 3.认真听讲, 不懂就问;4. 完成实验报告三、实验仪器和材料目测微尺、物测微尺、光学显微镜、微生物标本片四、实验原理及方法1.目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 在玻片中央把5mm 长度刻成50等分, 或把10 mm 长度刻成100等分。
测量时, 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 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 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物测微尺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 一般将1mm 等分成100格, 每格长0.01mm (即10µm )。
它并不直接测细胞的大小, 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五、实验步骤及内容1. 目测微尺的标定两对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目镜测微尺每小格长度=两对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把物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使刻度朝上。
用低倍镜找到物测微尺的刻度, 移动物测微尺和目测微尺使两者的第一条线重合, 顺着刻度找出另一条重合线。
再分别求出高倍镜和油镜下目测微尺每格的长度。
2. 菌体大小的测量将物测微尺取下, 换上标本片, 选择适当的物镜测量目的物的大小, 分别找出菌体的长和宽占目测微尺的格数, 再按目测微尺1格的长度算出菌体的长度和宽度。
六、实验结果1.将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填入表1物镜倍数目镜测微尺格数镜台测微尺格数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2.在高倍镜下测量枯草芽孢杆菌大., 将结果填入表2序号长/um 宽/um 菌体大小(平均值)长/um×宽/um目镜测微尺格数菌体长度目镜测微尺格数菌体宽度1 2 3 4 5七、思考题1.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 而改用不同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 目镜测微尺上所量的物镜上物体的实际长度是否相同?为什么?相似。
实验四微生物的大小测量、微生物的计数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测微尺的构造和原理,学习接目测微尺的校正方法及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2.学习利用血球计数板对微生物进行计数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其大小的测量是在显微镜下用接目测微尺来测量.由于在目镜中观测到的是显微镜放大后的物像,又因为放大倍数不同时,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代表的长度也随之变化,因此目镜测微尺在使用前必须用标准物镜尺进行校正.接目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璃片,其中央尺等分成100格.物镜测微尺又称标准尺.是一块中央刻有精确刻度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用的,专用于校正接目测微尺.常用的是0.01毫米物镜测微尺.是将长1毫米的直线等分成100个小格,每格长度即为0.01毫米(10微米),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此法是将单细胞微生物的菌悬液或孢子悬液,注入血球计数板与盖玻片之间的计数室中,在显微镜下在进行计数的.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显微镜下观察的微生物的数量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总数.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如下图所示,其中央为计数室,通常有两种规格25×16型或16×25型.常用的为25×16型,其长和宽各为1毫米,盖上盖玻片后,其间的距离为0.1毫米,因此计数室的容积为0.1立方毫米.细胞数(CFU/mL)=50000×A×B式中:A-5个中方格中细胞总数B-菌液的稀释倍数血球计数扳的构造a.平面图(中间平台分为两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b.侧面图(中间平台与盖玻片之间有高度为0.1毫米的间隙)血球计数板计数网的分区和分格三、实验材料和器材1、菌种: 固体斜面培养18-24小时酵母菌2、培养基及试剂:马铃薯固体培养基、二甲苯、95%乙醇、苯酚等3、器材及耗材:双目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恒温干燥箱、洁净工作台、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灭菌手推车、血球计数板、接种环、试管、酒精灯、滤纸、擦镜纸、盖玻片、载玻片、打火机、棉花、滴瓶、圆塑料篓、长塑料篓、血红蛋白吸管、10mL 塑料离心管、物镜物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等四、实验操作步骤一)微生物大小测量1.校正目镜测微尺:将目镜头上的透镜旋下,把目镜测微尺裝入镜筒内,在显微镜里看到目镜测微尺的刻度。
微生物的大小测定
胡雪芳 201300261033
【实验目的】
1.了解显微镜测定微生物大小的原理。
2.学习并掌握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技术,包括目镜测微
尺、镜台测微尺的校正技术与测定细胞大小的技术。
【实验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
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1.目镜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长度刻成100等分(如图1所示)。
图1 目镜测微尺
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
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l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即0.0lmm),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如图2所示)。
图2 镜台测微尺
校正时,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镜台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镜台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实验材料】
1.菌株
酵母菌液,
枯草芽孢杆菌斜面培养物
2.仪器和用具
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酒精灯、吸水纸、擦镜纸、结晶紫染液等。
【实验步骤】
1.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1)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
(2)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3)因为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的格数×10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4)用此法分别校正在物镜倍数为10×,40×,100×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2.酵母菌大小的测定
(1)取一滴酵母菌菌悬液制成水浸片。
(2)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酵母菌水浸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高倍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酵母菌菌体的长,宽
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
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校正值,即等于该菌的长和宽。
3.枯草芽孢杆菌大小的测定
(1)将载玻片洗净晾干后,在其中央滴一滴蒸馏水,然后通过无菌操作用接种针取少量枯草芽孢杆菌的斜面培养物于蒸馏水中,然后干燥。
(2)单染色:用结晶紫染液或美兰染液对其进行单染色,染色一定时间后冲洗载玻片的背面,将染液冲洗掉。
如要观察芽孢,需进行孔雀绿染色。
(3)将制好的片子置于显微镜下镜检,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枯草芽孢杆菌的长和宽。
【实验结果】
1.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结果
表1.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结果记录表格
2.酵母菌的大小测定结果
表2.酵母菌的大小测定结果记录表格
酵母菌大小为直径4.8-7.0μm,平均大小为直径5.56μm。
3.枯草芽孢杆菌的大小测定结果
表3.枯草芽孢杆菌的大小测定结果记录表格
枯草芽孢杆菌大小为0.7-0.8μm×2.0-4.0μm,枯草芽孢杆菌平均大小为0.76μm×2.72μm。
【分析与讨论】
注意事项:
1.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
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2.测量菌体大小时要在同一个标本片上测定至少3个大小相近的菌
体,求出平均值,才能代表该菌的大小。
而且一般是用对数生长期的菌体进行测定。
分析讨论:
1.在目镜测微尺矫正的时候,不同的倍数需要分别矫正。
但是也正是
由于放大的倍数不一样,是使在矫正的时候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线不断放大,也为最终的读数带来了一定的误差。
因为放大的倍数越高,测量的越精确。
所以用100倍物镜测得的应该是最准确的。
其中酵母菌大小的参考值为:1-5微米×5-30微米;枯草芽孢杆菌的大小的参考值为:细胞0.7-0.8微米×2-3微米,芽孢0.6-0.9
微米×1.0-1.5微米。
测得值均在参考值的范围内。
2.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
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接物镜、接目镜、镜筒长度等)进行,而且只能在这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
高倍镜的单格长度比低倍的精确,因此需要尽量使用100倍油镜下测量菌体(孢子)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