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设备统计-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统计表+设备平均维修时间
- 格式:xlsx
- 大小:31.96 KB
- 文档页数:1
平均维修间隔时间(MTBR)目录一、MTBR的定义二、指标计算一、MTBR的定义MTBR的英文原文是Mean Time Between Repairs。
中文翻译也没有统一,网上有很多不同的翻译方法,比如说平均修复时间,平均无故障率,平均维修间隔时间,平均故障维修时间,平均修理间隔等等。
个人认为叫平均维修间隔时间,最能体现它的含义。
这个我们先说概念吧,有不同意见欢迎拍砖。
这个KPI指标应该是比较小众的,我翻看了常用的维修KPI的一些国际标准,包括EN15341, EN13306,IEC71703, Norsok Z-016和SMRP的标准以及维基百科,里面都没有谈到这个指标。
但是我们上两期说的MTTR,MTBF,MTTF在以上这些标准里是都有的,而且维基百科也都收录了。
最后在两个标准里找到了MTBR的一些介绍,当然网上也有几篇文章涉及到了MTBR,但是和这两个标准却有很多不同。
我们还是先说说标准里是怎么界定的吧。
谈到这个KPI的一个标准是ISO14224(这个是那位兄弟提醒我的),一个是PIP REEE002。
和MTBR最相似的KPI其实是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那个KPI关注的是设备故障,而MTBR有点不一样。
设备有故障了,我们肯定要进行维修。
但不是所有的维修都由设备故障来引起的,比如我们定期维修,大修,以及其他各种预防性维护等。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在这两个标准里的Repair 不仅仅指的是修理,而是含了各种维护和修理,中文翻译成维修更适合。
所以这个指标考量的是你所有维修活动,这个间隔的时间越长,证明你设备的可靠性越高。
而且这个指标也容易考量和操作,因为有的时候设备有故障了,但是还能运行,维修人员往往就和日期临近的预防性维护一起做了。
最后在计算MTBF的时候就容易争议,到底算故障维修还是计划维修。
这个指标能避免这个问题。
二、指标计算:说说怎么计算吧,就是在进行考量的一段时间内,总的设备运行时间除以所有的维修次数。
设备管理3大指标及11个小目标在企业里,用于度量设备管理好坏的指标很多。
例如设备的完好率,设备的可用率,设备综合效率,设备完全有效生产率,设备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期,平均修理时间,设备备件库存周转率,备件资金率,维修费用率,检修质量一次合格率,返修率等等。
不同的指标用于度量不同的管理方向。
设备管理的指标评价:1. 设备的完好率在这些指标里用得最多,但其对管理的促进作用有限。
所谓的完好率,是在检查期间,完好设备与设备总台数的比例(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数/设备总数)很多工厂的指标可以达到95%以上。
理由很简单,在检查的那一刻,如果设备是运转的,没出故障,就算是完好的,于是这个指标就很好看。
很好看就意味着没有多少可提升的空间了,就意味着没有什么可改善的了,也就意味着很难进步了。
为此,不少企业提出对此指标的定义进行改造,例如提出每月8日,18日,28日检查三次,取其完好率的平均值作为本月的完好率。
这当然比检查一次要好,但仍然是点状反映出的完好率。
后来有人提出以完好的台时数比上日历工作台时数,完好台时数等于日历工作台时减去故障及其修理的总台时数。
这个指标要真实多。
当然又遇到统计的工作量增加和统计的真实性,遇到预防性维修台时是否扣除的争论。
完好率这一指标是否有效反映设备管理状况,这要看如何应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 设备的故障率这个指标容易混淆,存在两种定义:•如果是故障频率则是故障次数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的比值(故障频率=故障停机次数/设备实际开动台数);•如果是故障停机率,则是故障停机台时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加上故障停机台时的比值(故障停机率=故障停机台时/(设备实际开动台时+故障停机台时))显然,故障停机率比较能够真实的反映设备状态。
3. 设备的可用率在西方国家采用较多,而在我国有计划时间利用率(计划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和日历时间利用率(日历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两个不同提法。
设备管理的11个指标在企业里,用于度量设备管理好坏的指标很多。
例如设备的完好率,设备的可用率,设备综合效率,设备完全有效生产率,设备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期,平均修理时间,设备备件库存周转率,备件资金率,维修费用率,检修质量一次合格率,返修率等等。
不同的指标用于度量不同的管理方向。
一、设备管理的指标评价1、设备的完好率在这些指标里用得最多,但其对管理的促进作用有限。
所谓的完好率,是在检查期间,完好设备与设备总台数的比例(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数/设备总数)很多工厂的指标可以达到95%以上。
理由很简单,在检查的那一刻,如果设备是运转的,没出故障,就算是完好的,于是这个指标就很好看。
很好看就意味着没有多少可提升的空间了,就意味着没有什么可改善的了,也就意味着很难进步了。
为此,不少企业提出对此指标的定义进行改造,例如提出每月8日,18日,28日检查三次,取其完好率的平均值作为本月的完好率。
这当然比检查一次要好,但仍然是点状反映出的完好率。
后来有人提出以完好的台时数比上日历工作台时数,完好台时数等于日历工作台时减去故障及其修理的总台时数。
这个指标要真实多。
当然又遇到统计的工作量增加和统计的真实性,遇到预防性维修台时是否扣除的争论。
完好率这一指标是否有效反映设备管理状况,这要看如何应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设备的故障率这个指标容易混淆,存在两种定义:(1)如果是故障频率则是故障次数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的比值(故障频率=故障停机次数/设备实际开动台数);(2)如果是故障停机率,则是故障停机台时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加上故障停机台时的比值(故障停机率=故障停机台时/(设备实际开动台时+故障停机台时))显然,故障停机率比较能够真实的反映设备状态。
3、设备的可用率在西方国家采用较多,而在我国有计划时间利用率(计划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和日历时间利用率(日历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两个不同提法。
设备综合效率,设备完全有效生产率,设备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期,平均修理时间,设备备件库存周转率,备件资金率,维修费用率,检修质量一次合格率,返修率等等。
不同的指标用于度量不同的管理方向。
设备管理的指标评价一、设备的完好率在这些指标里用得最多,但其对管理的促进作用有限。
所谓的完好率,是在检查期间,完好设备与设备总台数的比例(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数/设备总数)很多工厂的指标可以达到95%以上。
理由很简单,在检查的那一刻,如果设备是运转的,没出故障,就算是完好的,于是这个指标就很好看。
很好看就意味着没有多少可提升的空间了,就意味着没有什么可改善的了,也就意味着很难进步了。
为此,不少企业提出对此指标的定义进行改造,例如提出每月8日,18日,28日检查三次,取其完好率的平均值作为本月的完好率。
这当然比检查一次要好,但仍然是点状反映出的完好率。
后来有人提出以完好的台时数比上日历工作台时数,完好台时数等于日历工作台时减去故障及其修理的总台时数。
这个指标要真实多。
当然又遇到统计的工作量增加和统计的真实性,遇到预防性维修台时是否扣除的争论。
完好率这一指标是否有效反映设备管理状况,这要看如何应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设备的故障率这个指标容易混淆,存在两种定义:1.如果是故障频率则是故障次数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的比值(故障频率=故障停机次数/设备实际开动台数);2.如果是故障停机率,则是故障停机台时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加上故障停机台时的比值(故障停机率=故障停机台时/(设备实际开动台时+故障停机台时))显然,故障停机率比较能够真实的反映设备状态。
三、设备的可用率在西方国家采用较多,而在我国有计划时间利用率(计划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和日历时间利用率(日历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两个不同提法。
按照定义,西方定义的可用率实际上是日历时间利用率。
日历时间利用率反映了设备的完全利用状况,也就是说即使是单班运行的设备,我们也按照24小时计算日历时间。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目录一、MTBF的定义二、指标计算一、MTBF的定义今天我们来讲和MTTR相关的另一个概念,同样是维修领域常见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叫做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英文是Mean TimeBetween Failure (MTBF)。
还有一个类似的KPI,叫做 Mean Time ToFailure (MTTF),中文翻译的时候很多也翻译成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但是这两个有一点差别,MTBF一般用于可以修复的设备考量,而MTTF一般用于不可修复的设备考量,比如灯泡之类的。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是指设备在两次故障之间的运行时间。
这个数值的不断提高,体现了设备可靠性的提升。
二、指标计算:MTBF = 总共运行时间(小时)/故障次数计算时要先指定评估时间段,我们还是用上次讲MTTR的那个图表来说明如何计算MTBF。
但要注意总共运行时间是在这个评估时间段内所有时间的总和,包含了运转,维修的所有时间,不是狭义地指设备运转完好的时间。
评估时间段:1000小时总共运行时间:1000小时故障次数:10次MTBF=1000小时/10次=100小时那么如果上述设备是不可修复设备,我们来计算一下MTTF。
由于设备不可修复,上图中10个设备到达故障的时间分别是100,152,192,297,433,548,689,757,823和951小时。
那么最终:MTTF=(100+152+192+297+433+485+689+757+823+951) / 10 = 487.9小时另外,值得再说明一下的是,在SMRP的标准里是将MTBF的倒数作为故障率来使用的。
但是在IEC标准里是将MTTF的倒数作为故障率来使用的。
主要是由于侧重的设备类别不一样,大家根据可以不可以修复来区分的话,应该不会混淆和互相干扰。
MTBF计算实例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是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用于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MTBF的计算方法和其应用实例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系统的失效情况,进而进行故障预防和维护计划的制定。
MTBF=总运行时间/故障次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MTBF的计算方法。
假设有一台设备在过去的1个月内运行了720小时,发生了2次故障。
那么:MTBF=720小时/2次=360小时/次这个计算结果说明,在这个月的时间段内,设备平均每隔360小时就会发生一次故障。
MTBF的计算结果对于企业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预测故障和计划维护活动。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企业可以根据MTBF的计算结果来决定设备维护的时间点。
如果企业希望更加谨慎地进行维护,可以在设备运行超过360小时时对其进行维护;如果企业认为故障率较低,可以延长维护间隔。
在实际应用中,MTBF通常是作为维修时间计划和备件库存量计划的依据。
通过准确计算MTBF,企业可以优化维修时间表,并合理安排备件的备货数量和安全库存。
另一个实际应用MTBF计算的例子是数据中心。
在一个数据中心中,存在大量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它们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对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计算每个设备的MTBF,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可以了解设备的可靠性情况,并相应地进行故障预防和维护计划。
如果一些设备的MTBF很低,就说明该设备容易发生故障,可能需要进行更加频繁的维护或更换。
同时,MTBF还可以用于评估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在采购过程中,企业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的MTBF数据,这样可以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一个依据。
MTBF越高,说明产品的可靠性越好,故障率越低。
需要注意的是,MTBF并不是唯一可以用于评估系统可靠性的指标,还有其他指标如MTTR(Mean Time To Repair)等。
MTTR是指平均修复时间,是指系统从发生故障到故障被修复的平均时间。
提升设备运行效率的11个指标制造型企业对设备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对全面掌握设备管理状况越来越迫切。
同时,设备对产品质量、安全环保、能耗等影响也越来越大。
现代设备具有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
设备的大型化使生产高度集中,因此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远高于小型的设备,而且大型化设备费用昂贵,对产品成本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设备的高速化给企业生产带来了一些技术经济方面的问题,如驱动装置的能耗相应增大,对设备的材质及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自动化、智能化使得设备的复杂程度提高,出现故障的环节和概率增多,给设备维修工作带来困难。
此外,现代设备从研究、开发到报废的全过程已超出企业及行业的界限,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可以说现代设备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
在企业里,用于衡量设备管理好坏的指标很多。
例如,设备的完好率、可用率、综合效率、完全有效生产率、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故障修理时间、设备备件库存周转率、备件资金率、维修费用率、检修质量一次合格率、返修率等。
不同的指标用于度量不同的管理方向。
O1设备管理的评价指标设备的完好率所谓的完好率,是在检查期间,完好设备与设备总台数的比例(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数/设备总数)。
很多工厂的指标可以达到95%以上。
但是也意味着没有多少可提升的空间了,没有什么可改善的了,也就意味着很难进步了。
为此,不少企业提出对此指标的定义进行改造,例如提出每月8日,18日,28日检查3次,取其完好率的平均值作为本月的完好率。
这当然比检查1次要好,但仍然是点状反映出的完好率。
后来有人提出以完好的台时数比上日历工作台时数,完好台时数等于日历工作台时减去故隙及其修理的总台时数。
这个指标要真实多。
当然又遇到统计的工作量增加和统计的真实性,遇到预防性维修台时是否扣除的争论。
完好率这一指标是否有效反映设备管理状况,这要看如何应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设备的故障率这个指标容易混淆,存在两种定义:定义一如果是故障频率则是故隙次数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的比值(故障频率=故障停机次数/设备实际开动台数)。
度量设备管理好坏的六个评价指标在企业中,用于度量设备管理好坏的指标很多,如设备的完好率、设备的使用率、设备的故障率、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设备平均修理时间、设备的保养及时率、设备的性能效率、设备的综合效率等等,其中下面六个评价指标最为关键:1.设备完好率定义:设备完好率指完好的生产设备在全部生产设备中的比重,是反映企业设备技术状况和评价设备管理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总台数/生产设备总台数*100%设备完好的一般标准是:设备性能良好,如机械加工设备的精度达到工艺要求;设备运转正常,如零部件磨损、腐蚀程度不超过技术规定标准;原料、燃料、油料等消耗正常,无油、水、汽、电的泄漏现象。
2.设备利用率定义:设备利用率是指每年度设备实际使用时间占计划用时的百分比,是指设备的使用效率,反映了设备工作状态及生产效率的技术经济指标。
计算公式一:设备利用率=每小时实际产量/每小时理论产量*100% 计算公式二:设备利用率=(每班次(天)实际开机时数 )/每班次(天)应开机时数*100%计算公式三:设备利用率=某抽样时刻的开机台数/设备总台数*100%进行设备利用率的统计可依据生产报表分析进行,也可以采取实际统计的办法。
对于时产量固定的或产量容易计算的,可采用公式一;对于产量可变或设备较小的,可采用公式二、公式三。
3.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定义: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英文全称Mean Time BetweenFailure,缩写为MTBF,是指可修复产品两次相邻故障之间的评价时间,是衡量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计算公式:MTBF=(∑▒〖(downtime-uptime)〗)/(failure times)对于一个简单的可维护的设备,MTBF = MTTF + MTTR。
因为MTTR通常远小于MTTF,所以MTBF近似等于MTTF,通常由MTTF替代。
MTBF用于可维护性和不可维护的系统。
设备管理K P I指标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在企业里,用于度量好坏的指标很多。
例如设备的完好率,设备的可用率,设备综合效率,设备完全有效生产率,设备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期,平均修理时间,设备备件库存周转率,备件资金率,维修费用率,检修质量一次合格率,返修率等等。
不同的指标用于度量不同的管理方向。
设备管理的指标评价一、设备的完好率在这些指标里用得最多,但其对管理的促进作用有限。
所谓的完好率,是在检查期间,完好设备与设备总台数的比例(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数/设备总数)很多工厂的指标可以达到95%以上。
理由很简单,在检查的那一刻,如果设备是运转的,没出故障,就算是完好的,于是这个指标就很好看。
很好看就意味着没有多少可提升的空间了,就意味着没有什么可改善的了,也就意味着很难进步了。
为此,不少企业提出对此指标的定义进行改造,例如提出每月8日,18日,28日检查三次,取其完好率的平均值作为本月的完好率。
这当然比检查一次要好,但仍然是点状反映出的完好率。
后来有人提出以完好的台时数比上日历工作台时数,完好台时数等于日历工作台时减去故障及其修理的总台时数。
这个指标要真实多。
当然又遇到统计的工作量增加和统计的真实性,遇到预防性维修台时是否扣除的争论。
完好率这一指标是否有效反映设备管理状况,这要看如何应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设备的故障率这个指标容易混淆,存在两种定义:1.如果是故障频率则是故障次数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的比值(故障频率=故障停机次数/设备实际开动台数);2.如果是故障停机率,则是故障停机台时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加上故障停机台时的比值(故障停机率=故障停机台时/(设备实际开动台时+故障停机台时))显然,故障停机率比较能够真实的反映设备状态。
三、设备的可用率在西方国家采用较多,而在我国有计划时间利用率(计划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和日历时间利用率(日历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两个不同提法。
备完全有效生产率,设备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期,平均修理时间,设备备件库存周转率,备件资金率,维修费用率,检修质量一次合格率,返修率等等。
不同的指标用于度量不同的管理方向。
设备管理的指标评价一、设备的完好率在这些指标里用得最多,但其对管理的促进作用有限。
所谓的完好率,是在检查期间,完好设备与设备总台数的比例(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数/设备总数)很多工厂的指标可以达到95%以上。
理由很简单,在检查的那一刻,如果设备是运转的,没出故障,就算是完好的,于是这个指标就很好看。
很好看就意味着没有多少可提升的空间了,就意味着没有什么可改善的了,也就意味着很难进步了。
为此,不少企业提出对此指标的定义进行改造,例如提出每月8日,18日,28日检查三次,取其完好率的平均值作为本月的完好率。
这当然比检查一次要好,但仍然是点状反映出的完好率。
后来有人提出以完好的台时数比上日历工作台时数,完好台时数等于日历工作台时减去故障及其修理的总台时数。
这个指标要真实多。
当然又遇到统计的工作量增加和统计的真实性,遇到预防性维修台时是否扣除的争论。
完好率这一指标是否有效反映设备管理状况,这要看如何应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设备的故障率这个指标容易混淆,存在两种定义:1.如果是故障频率则是故障次数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的比值(故障频率=故障停机次数/设备实际开动台数);2.如果是故障停机率,则是故障停机台时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加上故障停机台时的比值(故障停机率=故障停机台时/(设备实际开动台时+故障停机台时))显然,故障停机率比较能够真实的反映设备状态。
三、设备的可用率在西方国家采用较多,而在我国有计划时间利用率(计划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和日历时间利用率(日历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两个不同提法。
按照定义,西方定义的可用率实际上是日历时间利用率。
日历时间利用率反映了设备的完全利用状况,也就是说即使是单班运行的设备,我们也按照24小时计算日历时间.因为无论工厂是否使用这台设备,都以折旧形式消耗着企业的资产。
OEE﹑MTBF﹑MTTR定定义及计算方法OEE﹑MTBF﹑MTTR 定义及计算方法在现代工业生产和设备管理领域,有三个重要的指标常常被提及,那就是 OEE(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设备综合效率)、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 MTTR (Mean Time To Repair,平均修复时间)。
理解和掌握这三个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设备维护策略以及降低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OEE(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设备综合效率)OEE 是一个用于衡量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表现的综合性指标。
它考虑了设备的可用性、性能效率以及产品质量三个方面。
1、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反映了设备实际运行时间与计划运行时间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可用性=实际运行时间/计划运行时间。
例如,一台设备计划运行 8 小时,但因故障停机 1 小时,那么实际运行时间为 7 小时,可用性= 7 / 8 = 875%。
2、性能效率(Performance Efficiency)性能效率衡量的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实际产出与理论最大产出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性能效率=实际产量 ×理论生产节拍/实际运行时间。
假设设备理论生产节拍为每分钟 10 个产品,实际运行 7 小时(420 分钟),实际生产 3500 个产品,那么性能效率= 3500 × 10 / 420 =833%。
3、质量合格率(Quality Rate)质量合格率指的是合格产品数量与总生产数量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质量合格率=合格产品数量/总生产数量。
如果总生产数量为 4000 个,其中合格产品数量为 3800 个,质量合格率= 3800 / 4000 = 95%。
OEE 的计算公式为:OEE =可用性 ×性能效率 ×质量合格率以上面的例子为例,OEE =875% × 833% × 95% ≈ 694%通过计算 OEE,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损失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设备管理的11个指标在企业里,用于度量设备管理好坏的指标很多。
例如设备的完好率,设备的可用率,设备综合效率,设备完全有效生产率,设备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期,平均修理时间,设备备件库存周转率,备件资金率,维修费用率,检修质量一次合格率,返修率等等。
不同的指标用于度量不同的管理方向。
设备管理的指标评价一、设备的完好率在这些指标里用得最多,但其对管理的促进作用有限。
所谓的完好率,是在检查期间,完好设备与设备总台数的比例(设备完好率二完好设备数/设备总数)很多工厂的指标可以达到95%以上。
理由很简单,在检查的那一刻,如果设备是运转的,没出故障,就算是完好的,于是这个指标就很好看。
很好看就意味着没有多少可提升的空间了,就意味着没有什么可改善的了,也就意味着很难进步了。
为此,不少企业提出对此指标的定义进行改造,例如提出每月8日,18日,28日检查三次,取其完好率的平均值作为本月的完好率。
这当然比检查一次要好,但仍然是点状反映出的完好率。
后来有人提出以完好的台时数比上日历工作台时数,完好台时数等于日历工作台时减去故障及其修理的总台时数。
这个指标要真实多。
当然又遇到统计的工作量增加和统计的真实性,遇到预防性维修台时是否扣除的争论。
完好率这一指标是否有效反映设备管理状况,这要看如何应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设备的故障率这个指标容易混淆,存在两种定义:1.如果是故障频率则是故障次数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的比值(故障频率二故障停机次数/设备实际开动台数);2.如果是故障停机率,则是故障停机台时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加上故障停机台时的比值(故障停机率二故障停机台时/ (设备实际开动台时+故障停机台时))显然,故障停机率比较能够真实的反映设备状态。
三、设备的可用率在西方国家采用较多,而在我国有计划时间利用率(计划时间利用率二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和日历时间利用率(日历时间利用率二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两个不同提法。
按照定义,西方定义的可用率实际上是日历时间利用率。
附件6.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及制度时间规定1.设备综合维修费用率计算公式为:%100⨯=平均全年Y W SWFL式中:SWFL ──设备维修费用率;W 全年 ──全年实际总维修费用,全年实际总维修费包罗 大修、中修、项修、小修、设备消耗零配件及各级调养和日常维护的全部费用;维修费用-设备进入专业维修厂以后所发生的所有费用。
Y 平均 ──本期设备平均原值,为期初设备原值与期末设备原值之和的平均值。
2.设备故障停机率计算公式为:T SGTL 100%T +T =⨯停开停式中:SGTL ──设备故障停机率;T 停──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故障时间以小时计,仅计算持续运行,无备机的设备,间断运行,有备机设备不做统计;T 开 ──设备实际开动时间。
3.重大、特大设备责任变乱发生率计算公式为:N SSFL=100%N ⨯重大总式中:SSFL ──重大、特大设备责任变乱发生率; N 重大 ──重大特大责任设备变乱台数; N 总 ──在册设备总台数。
4. 设备综合完好率计算公式为:N SZWL=D N 完好,i 日历总×式中:SZWL ──设备综合完好率; ∑N 完好,i ──设备完好台日之和; N 总 ──设备总数; D 日历 ──日历天数。
5.主要专业设备方案裁减完成率计算公式为:N JTWL=100%N 实际淘汰计划淘汰×式中:JTWL ──设备方案裁减完成率;N 实际淘汰──集团公司可研批复后实际裁减设备数;N 计划淘汰──集团公司可研批复中明确裁减的设备数。
6.主要专业设备操纵率计算公式为:i T SLL=100%T 工作,制度,iΣ×Σ式中:SLL ──设备操纵率;∑ T 工作,i ──设备工作时间之和,指从设备进入工作状态,即从接到出产任务启程开始算起,包罗 组停、方案检修停工、搬运、安装、试车、规定的日常调养时间;∑T 制度,i ──设备制度工作时间之和。
〔1) 陆上石油钻机〔海洋钻井平台〕操纵率,计算公式为:%24D N T ZJLL =工作钻钻Σ×100××式中:ZJLL ── 钻机操纵率;D 钻 ── 年钻机天数,年钻机天数季停〔冬休〕275天,海洋钻井平台大修250天,其余为365天;N 钻 ──钻机台数。
备注:
1)企业需在此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管理要求,按部门别编制更具体的《内部评价表》用于内部评价。
2)设备管理经济指标,指企业可根据管理需要替换。
3)每项分数,企业可自己再细分.如:管理评审10分,企业需将10分在评价标准内在细分。
4)六维缩写对应
1。
0组织结构健全性——组织
2.0管理流程的规范性—-规范
3。
0生产(办公)现场状况——执行
4。
0 设备信息与知识资产管理-—信息
5.0员工士气和素养水平——员工
6.0 设备为主线的生产管理体系效益成果指标—-指标
评价师自主掌握的评分空间,例:评价标准“TnPM管理方针”内的“组织内员工都理解方针的含义;【4】",表示该小项配分是“4分”,评价师可结合实际管理或执行情况给0-4分(见下表),如:全部知道4分,大部分知道3分,部分人知道2分,个别人知道1分,全都不知道或没有方针0分。
评价师根据现场评价的情况,自己掌握“评分标准"表
配分【4】,表示最高分4,最低分为0。
设备管理中的关键指标和公式设备管理要进步,其水平也需要度量。
在企业里,用于度量设备管理好坏的指标很多。
例如设备的完好率,设备的可用率,设备综合效率,设备完全有效生产率,设备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期,平均修理时间,设备备件库存周转率,备件资金率,维修费用率,检修质量一次合格率,返修率等等。
不同的指标用于度量不同的管理方向。
在这些指标里,设备的完好率用得最多,但其对管理的促进作用有限。
所谓的完好率,是在检查期间,完好设备与设备总台数的比例。
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数/设备总数很多工厂的指标可以达到95%以上。
理由很简单,在检查的那一刻,如果设备是运转的,没出故障,就算是完好的,于是这个指标就很好看。
很好看,很高,就意味着没有多少可提升的空间了,就意味着没有什么可改善的了,也就意味着很难进步了。
为此,不少企业提出对此指标的定义进行改造,例如每周三开展一次检查,月四次,取其完好率的平均值作为本月的完好率。
这当然比检查一次要好,但仍然是点状反映出的完好率。
后来有人提出以完好的台时数比上日历工作台时数,完好台时数等于日历工作台时减去故障及其修理的总台时数。
这样的指标要真实多。
当然又遇到统计的工作量增加和统计的真实性,遇到预防性维修台时是否扣除的争论。
完好率这一指标是否有效反映设备管理状况,这要看如何应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另外一个指标是故障率,这个指标容易混淆,如果是故障频率则是故障次数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的比值,即:故障频率=故障停机次数/设备实际开动台时如果是故障停机率,则是故障停机台时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加上故障停机台时的比值,即:故障停机率=故障停机台时/(设备实际开动台时+故障停机台时)显然,故障停机率比较能够真实的反映设备状态。
设备的可用率在西方国家采用较多,而在我国有计划时间利用率和日历时间利用率两个不同提法。
按照定义,西方定义的可用率实际上是日历时间利用率。
日历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计划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前者反映了设备的完全利用状况,也就是说即使是单班运行的设备,我们也按照24小时计算日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