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办学条件补充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9
调整后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鲁教基字〔2008〕15号)(学校建设用地、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说明:表中红色加下划线部分为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鲁教基字〔2010〕11号)调整后的名称和数据,请照此标准施行。
小学部分小学体育场地配备标准说明:(1)田径场内设足球场和1~2个沙坑(长5~6米,宽2.75~4米,助跑道25~45米)。
(2)每6个班设置一个篮排球场,篮排球场设置比例为2:1,原则上不设在田径场内。
注:体育用地增加:12个班以下规模的学校,田径场地及跑道、篮(排)球场、室外乒乓球区(台)均按12个班标准要求设置。
普通小学校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说明:(1)表3-2依据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标准和体育、绿化用地标准测算而成。
其面积不含校园四周代征土地面积。
(2)表中建筑用地不含学生宿舍等生活用房和选配功能室等建筑用地面积。
普通小学校舍建筑面积标准说明:(1)本表按照校舍建筑平面利用系数(K值)0.6计算,小学平房校舍建筑平面利用系数(K值)按0.8计算。
(2)表中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等生活用房和选配功能室等建筑面积。
注:1、语言实验室调整为选配。
2、综合电教室更名为多功能教室,与多媒体教室、农远教室合用。
3、机动教室、科技活动室为补充规定中新增校舍。
4、体育活动室24班以上调整为必配,面积为300平方米。
初中部分普通初级中学各类体育活动用地面积标准说明:(1)田径场内设1~2个沙坑(长5~6米,宽2.75~4米,助跑道25~45米)。
(2)每6个班设置一个篮排球场,篮排球场设置比例为2:1,原则上不设在田径场内。
(3)补充规定中,18个班以下田径场按8个班标准要求设置,篮(排)球场按每6个班1片、室外乒乓球区(台)按每3个班1个设置。
各种规模的学校其田径场均应设置100米直跑道。
普通初级中学校舍建筑面积标准说明:(1)本表校舍建筑的平面利用系数(K值)按0.6计算,平房校舍建筑的平面利用系数(K值)应按0.8计算。
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目录一、总则二、学校设臵与规划(一)学校设臵(二)学校规模(三)校园规划设计三、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一)学校建设用地组成1.建设用地2.体育用地3.绿化用地(二)学校建设用地面积四、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一)校舍建筑组成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2.办公用房3.生活用房(二)校舍建筑面积(三)校舍用房面积(四)校舍建筑标准五、学校装备条件标准(一)常规通用教学设备(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1.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2.数学、科学学科专用教学设备3.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4.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四)图书资料配备(五)办公及生活设备六、师资配备标准七、公用经费标准附件:1. 山东省普通小学各类校舍用房使用面积标准2. 山东省普通小学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3. 山东省普通小学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4. 山东省普通小学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专用设备配备标准5. 山东省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6. 山东省普通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标准7. 山东省普通小学图书(阅览)室配备标准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一、总则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新课程实施对校园建设、师资、设施配备等办学条件的要求,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小学办学条件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特制定†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臵和管理学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办学条件的标准。
†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举办全日制普通小学教育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
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学校应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指标,以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10]2号),促进全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鲁教基字[2008]15号,以下简称《办学条件标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制定本计划。
一、实施意义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山东的需要;是科学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义务教育法》,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总体目标从2011年始,在全省启动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
2012年,省教育示范县、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和六市(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威海)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
2014年,五市(潍坊、济宁、泰安、莱芜、日照)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
2015年,六市(枣庄、临沂、滨州、德州、聊城、菏泽)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全省基本完成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
三、工作原则(一)统一标准、全面提高。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办学条件标准”)是我省举办普通中小学校应当具备的基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要面向每一所中小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凡布局调整后定点的中小学校,都要确保其在办学条件主要项目的种类、数量、质量上达到标准。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鲁教财字…2011‟9号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审计厅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各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土—1 —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审计局、地税局、安监局: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省教育厅等9部门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审计厅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2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10]2号),促进全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鲁教基字[2008]15号,以下简称《办学条件标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制定本计划。
一、实施意义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山东的需要;是科学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义务教育法》,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公办普通中小学校,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建设、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
第二章办学条件第三条学校有独立的校园。
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22㎡,初中不低于25㎡;城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14 ㎡,初中不低于20㎡。
第四条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试行)》、《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试行)》要求,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体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不得铺设过境天然气、石油等易燃、易爆、易污染管道。
不得设置无线电发射、转播等各类易遭雷击的铁塔等有碍于师生身体健康和安全的设施。
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传染病房、高压变电配电所、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为邻。
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
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并设置减速设施。
第五条农村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城区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第六条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校舍、场地、音乐、美术、体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及教学仪器设备、图书。
(一)校舍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近期指标为:小学不低于5㎡,初级中学不低于6㎡;规划指标为:小学不低于7㎡,初级中学不低于10㎡。
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学校建设用地、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说明:表中红色加下划线部分为按照《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教基字〔〕号)调整后的名称和数据,请照此标准施行。
小学部分小学体育场地配备标准说明:(1)田径场内设足球场和1~2个沙坑(长5~6米,宽2.75~4米,助跑道25~45米)。
(2)每6个班设臵一个篮排球场,篮排球场设臵比例为2:1,原则上不设在田径场内。
注:体育用地增加:12个班以下规模的学校,田径场地及跑道、篮(排)球场、室外乒乓球区(台)均按12个班标准要求设臵。
普通小学校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说明:(1)表3-2依据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标准和体育、绿化用地标准测算而成。
其面积不含校园四周代征土地面积。
(2)表中建筑用地不含学生宿舍等生活用房和选配功能室等建筑用地面积。
普通小学校舍建筑面积标准说明:(1)本表按照校舍建筑平面利用系数(K值)0.6计算,小学平房校舍建筑平面利用系数(K值)按0.8计算。
(2)表中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等生活用房和选配功能室等建筑面积。
附件1:注:1、语言实验室调整为选配。
2、综合电教室更名为多功能教室,与多媒体教室、农远教室合用。
3、机动教室、科技活动室为补充规定中新增校舍。
4、体育活动室24班以上调整为必配,面积为300平方米。
初中部分普通初级中学各类体育活动用地面积标准说明:(1)田径场内设1~2个沙坑(长5~6米,宽2.75~4米,助跑道25~45米)。
(2)每6个班设臵一个篮排球场,篮排球场设臵比例为2:1,原则上不设在田径场内。
(3)补充规定中,18个班以下田径场按18个班标准要求设臵,篮(排)球场按每6个班1片、室外乒乓球区(台)按每3个班1个设臵。
各种规模的学校其田径场均应设臵100米直跑道。
(2)本表校园占地面积不含选配功能室、寄宿生食堂、餐厅、宿舍、自行车存放用地等占地面积。
普通初级中学校舍建筑面积标准说明:(1)本表校舍建筑的平面利用系数(K值)按0.6计算,平房校舍建筑的平面利用系数(K值)应按0.8计算。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鲁教基字〔2010〕11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的通知各市教育局:《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印发以来,对推进全省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较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鉴于《标准》制定以来国家又颁布了多项有关办学条件方面的新标准、新规定,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现《标准》存在部分需要修改、调整的指标,需对有关指标、要求进行补充和调整。
为提高《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现依据国家新出台的标准、规定,结合各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请一并执行。
二〇一〇年七月七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高中部分一、学校设置与规划(一)学校选址增加“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的规定。
(二)学校设置增加“不应与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场所毗邻”的规定。
(三)校园规划设计增加“学校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安装坚固的大门,并有传达(警卫)室”、“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应设在校园内,校园内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的规定。
二、学校建设用地(一)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中增加“开设通用技术…现代农业技术‟选修模块所需的种植试验田、养殖场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的规定。
(二)体育用地增加:24个班以下规模的学校,田径场地按24个班标准要求设置,篮(排)球场按每4个班1片、室外乒乓球区(台)按每3个班1个设置。
三、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一)教学及辅助用房调整为:体育活动室24个班调整为必配,其面积不低于608㎡。
语言实验室调整为选配。
理、化、生常规实验室调整为按每4个平行班各1间的标准配备,普通科学探究室与常规实验室合用,数字探究室按每校理、化、生各1间配备。
通用技术实验室按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增加1间与选修模块相应的实验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2008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发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8】159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8)24号)的要求,由教育部负责编制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原《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在农村普通中小学校项目的审批、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的有关要求,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考虑到全国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在具体执行时要实事求是,根据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范相设计,不要不顾条件硬性追求达标。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教育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〇八年九月三日前言修订《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工作是根据原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开展《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局部修订工作的函”(建办标函【2006】437号)的具体要求和安排,按原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7】144号),由教育部负责主编,并委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具体承担修订工作。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自 1997年6月1日起试行已10多年,在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10多年来教育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国家规范的修改,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也应修订,以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
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试行)初中部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前言根据北京市教委等八个委办局联合颁发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京教策[2005]8号)和相关文件,结合我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北京市教委组织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
《细则》以学校和班级的适宜规模为基准,对中小学校各学科的专用教学仪器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图书、教学家具和各类用房等标准作了规定。
《细则》分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三个部分,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分学段参照相应标准执行。
《细则》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目录一、初中理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配置标准Ⅰ.初中物理教学设备配置标准————————————— 1 Ⅱ.初中化学教学设备配置标准————————————— 5 Ⅲ.初中生物教学设备配置标准————————————— 6 Ⅳ.初中数学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0 二、初中文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配置标准Ⅰ.初中语文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1 Ⅱ.初中英语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1 Ⅲ.初中历史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1 Ⅳ.初中地理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1 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2 三、初中艺术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配置标准Ⅰ.初中美术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3 Ⅱ.初中音乐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4 Ⅲ.初中舞蹈教室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4 Ⅳ.初中电子琴教室教学设备配置标准(选配) —————————————14 四、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配置标准Ⅰ.初中体育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5 Ⅱ.初中卫生保健设备配置标准—————————————16 五、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教学设备配置标准Ⅰ.初中劳动技术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8六、初中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置标准—————————————20七、初中图书配置标准—————————————21八、初中教学家具配置标准—————————————22九、各类用房标准Ⅰ.初中各类用房标准—————————————23 Ⅱ.九年一贯制学校用房标准—————————————24一、初中理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配置标准✧本标准以教育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理科(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参照教育部《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制定。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正文:---------------------------------------------------------------------------------------------------------------------------------------------------- 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教基〔199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近年来,各地依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同时也出现一些亟需引导规范的问题。
为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现就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提出如下若干原则意见。
一、提高认识,继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纠正不规范的办学行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任务。
这一国情要求改变过去过多由政府包揽的办学体制,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新体制。
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和纠正改革过程中某些不规范办学行为,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具有活力的办学机制,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调动社会各方面办学积极性,增加投入,推进“两基”(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落实“两全”(全面贯彻教育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实施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行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既不能把义务教育推向市场,也不能把义务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社会或乡、村两级。
省、地(市)、县政府应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的投入,切实落实“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要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的权益,提高待遇,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加强培养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引导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近期要大力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干部充实、招生办法改革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加强指导,使其尽快改变面貌。
山东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评估查验办法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方案一、评估范围评估范围为县域内各类公办普通中小学(含教学点)。
同时依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2014〕5号)规定,评估范围还包括辖区内的直属中小学、未纳入备忘录的开发区等部门和单位举办的中小学。
二、评估内容学校设置与校舍、运动场地及室外设施、教育教学装备和师资配备4项指标。
指标体系:A1学校设置与校舍:B1学校设置与校园规划;B2校舍建筑设计与质量;B3普通教室;B4学科专用教室;B5公共教学用房;B6学生生活用房A2运动场地及室外设施:B7田径场;B8篮排球及其它运动场地、器材A3教育教学装备:B9实验仪器、器材;B10图书资料;B11教育信息化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B12通用技术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B13体卫艺教学设备;B14设施设备管理与使用A4师资配备:B15师资配备说明:A4师资配备和B11中的教育城域网是对县(市、区)的评估指标;其余三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是对学校的评估指标。
三、评估办法评估采取县级自评、市级评估、省级评估的办法进行。
四、评估结论认定(一)县(市、区)评估结论对县(市、区)的评估结论,分为“达标”和“不达标”两个等次。
达标条件:1.县域内所有学校均为“达标”和“基本达标”等次,且达标学校占学校总数的比例在70%以上;2.全县(市、区)师资配备、教育局域网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达到评估标准要求;3.中小学布局规划科学、合理。
以上三项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即认定为县(市、区)不达标。
(二)学校评估结论对学校的评估结论,分为“达标”、“基本达标”和“不达标”3个等次。
学校评估结论认定标准:每项B级指标评价结论分为A、B、C三个等级。
达标学校:对学校的14项B级指标评估中,A等数量达到8个及以上,其余指标为B等;基本达标学校:对学校的14项B级指标评估中,A等数量大于等于5个,小于8个,其余指标为B等(中心城区学校允许存在因超班额和田径场跑道长度不符合要求的C等指标);不达标学校:对学校的14项B级指标评估中,A等数量小于5个或出现C等(不包括中心城区学校因超班额和田径场跑道长度不符合要求的C等指标)。
成武县教育局关于严格控制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工作方案规范办学行为,控制中小学校办学规模和班额过大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减少学校安全隐患的必然举措。
多年来,我县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控制中小学班容量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及学校建设的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班容量过大的现象未能彻底解决,尤其是城区中小学。
为了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控制普通中小学校办学规模和班额,根据《山东省关于严格控制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意见》(鲁教基字…2011‟1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目标,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满足率和满意度。
二、目标要求(一)基本思路着眼于实现教育现代化,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根据全县学龄人口现状、未来人口增长预期、现有中小学校教育资源以及教育布局规划,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和配置标准,分层次合理制定全县普通中小学校新班额执行标准,分阶段逐步实施新班额计划推进目标。
(二)总体目标以班额标准化为切入点,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为重点,通过提高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均等性,确保“人人享受充分的教育”,助推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使全县基础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努力实现全县教育“四个提升”,即教育对学生的关照度有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程度有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提升、学生身心发展健康水平有提升。
全县普通中小学校班额标准预计在3-5年内完成目标。
三、主要措施(一)努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基础。
坚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实施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着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差距。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前 言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山东省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规定,以《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为主要依据,参照江苏、浙江、北京等地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对《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进行修订,形成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
本标准共分八章四十五条,包括总则,设置与规划,建设用地,校舍建筑,教育装备,师资配备,经费保障和附则。
目 录第一章 总则 (1)第二章 设置与规划 (2)第三章 建设用地 (6)第四章 校舍建筑 (12)第五章 教育装备 (22)第六章 师资队伍 (27)第七章 经费保障 (27)第八章 附则 (28)附录一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29)附录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装备配备目录 (53)附录三本标准用词说明 (74)附件《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条文说明 (75)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适应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现代化需要,促进全省普通中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创造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结合我省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是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规划、建设学校和配备学校教育装备以及管理学校的依据,是有关部门编制、评估和审批学校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用地的依据,也是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监督以及对新建学校办学条件情况检查评估的依据。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的通知鲁教基字“2010”11号各市教育局:†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印发以来,对推进全省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较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鉴于†标准‡制定以来国家又颁布了多项有关办学条件方面的新标准、新规定,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现†标准‡存在部分需要修改、调整的指标,需对有关指标、要求进行补充和调整。
为提高†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现依据国家新出台的标准、规定,结合各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请一并执行。
二〇一〇年七月七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高中部分一、学校设置与规划(一)学校选址增加‚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的规定。
(二)学校设臵增加‚不应与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场所毗邻‛的规定。
(三)校园规划设计增加‚学校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安装坚固的大门,并有传达(警卫)室‛、‚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应设在校园内,校园内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的规定。
二、学校建设用地(一)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中增加‚开设通用技术‘现代农业技术’选修模块所需的种植试验田、养殖场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的规定。
(二)体育用地增加:24个班以下规模的学校,田径场地按24个班标准要求设臵,篮(排)球场按每4个班1片、室外乒乓球区(台)按每3个班1个设臵。
三、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一)教学及辅助用房调整为:体育活动室24个班调整为必配,其面积不低于608㎡。
语言实验室调整为选配。
理、化、生常规实验室调整为按每4个平行班各1间的标准配备,普通科学探究室与常规实验室合用,数字探究室按每校理、化、生各1间配备。
通用技术实验室按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增加1间与选修模块相应的实验室。
生物园地、地理园地不列入校舍用房,应在室外设臵。
附件: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条文说明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设置与规划…………………………………()第三章建设用地……………………………………()第四章校舍建筑……………………………………()第五章教育装备……………………………………()第六章师资配备……………………………………()第七章经费保障……………………………………()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标准的目的。
标准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的一项重要措施。
随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和均衡发展程度提升,对学校办学条件和环境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使学校的规划设计、校舍建设、教育装备配备和管理有章可循。
第二条标准的功能定位。
标准是学校规划、建设、评估的基本依据。
但作为检查评估尺度仅适用于新建学校,原有老学校受占地、环境等条件限制,无法达到本标准的,在运动场地、绿化地面积方面可适当放宽标准要求,教学用房单间面积在满足教学基本需要前提下,也可适当放宽要求,评估标准应另行制定。
第三条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
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适用于实行“六三学制”的学校。
实行“五四学制”的学校按照办学规模相近的“六三学制”学校标准配置校舍(实验室、多功能教室除外)、运动场地、教育装备等;其中,理化生实验室、小学科学教室和多功能教室,按照每年级平行班数相同的“六三学制”初中、小学所配置的间数(面积)设置。
低于“六三学制”小学最低规模的“五四学制”小学,按“六三学制”小学最低规模标准执行;高于“六三学制”初中最大规模的,应按比例适当增加。
第四条标准的分类。
鉴于我省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将学校建设标准分为三类:其中标准Ⅰ为基本标准,以不低于国家基本标准为原则,参照《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国家《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个别指标不低于《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按照满足基本教学需要的原则制定,对校舍用房做了适当调整。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一、总则(一)为加强全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确保建设计划的实施和建设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依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鲁教财字〔2011〕9号,以下简称“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特制定本细则。
(二)按照“统一标准、全面提高,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安排、总体推进,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制定本细则,各地可根据总体目标、任务要求和本“细则”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本细则适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的全过程管理。
二、管理体制与职责分工(一)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由省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市、县(市区,下同)政府负责实施,以县为主、有关部门配合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省对市实行目标管理,市、县实行严格的工程项目管理。
省政府成立全省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全省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的实施。
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审计、地税和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员组成,负责“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地应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配备精干人员集中办公,确保“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顺利实施。
(二)省人民政府统筹组织全省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的实施。
具体职责包括:1.科学制订“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细则、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标准和评估验收方案等规章制度,指导各地“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的实施,确保学校标准化建设科学化、规范化。
2.统筹组织对全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状况摸底调查,汇总、分析有关数据,制订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分年度工作计划和有关政策措施。
3.制订“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由省、市、县共同筹集”的办法,落实省专项资金和奖补资金;提出专项资金和奖补资金分配方案。
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试行)高中部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试行)普通高中部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前言根据北京市教委等八个委办局联合颁发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京教策[2005]8号)和相关文件,结合我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北京市教委组织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
《细则》以学校和班级的适宜规模为基准,对中小学校各学科的专用教学仪器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图书、教学家具和各类用房等标准作了规定。
《细则》分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三个部分,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分学段参照相应标准执行。
《细则》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目录一、高中理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配置标准Ⅰ.高中物理教学设备配置标准————————————— 1 Ⅱ.高中化学教学设备配置标准————————————— 6Ⅲ.高中生物教学设备配置标准—————————————8 Ⅳ.高中数学教学设备配置标准—————————————9 二、高中文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配置标准Ⅰ.高中语文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0 Ⅱ.高中英语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0 Ⅲ.高中历史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0 Ⅳ.高中地理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0 Ⅴ.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1 三、高中艺术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配置标准Ⅰ.高中美术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2 Ⅱ.高中音乐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3 Ⅲ.高中舞蹈教室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3 Ⅳ.高中电子琴教室教学设备配置标准(选配) —————————————13 四、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配置标准Ⅰ.高中体育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4 Ⅱ.高中卫生保健设备配置标准—————————————15 五、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通用技术)教学设备配置标准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设备配置标准—————————————17六、高中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置标准—————————————18七、高中图书配置标准—————————————19八、高中教学家具配置标准—————————————20九、各类用房标准Ⅰ.高中各类用房标准—————————————21 Ⅱ.完中各类用房标准—————————————22一、高中理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配置标准²本标准以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理科(物理、化学、生物、数学)教学大纲(教基[2002]5号)为依据,参照教育部理科课程标准(实验)和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制定。
鲁教基字“2010”11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的通知各市教育局:†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印发以来,对推进全省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较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鉴于†标准‡制定以来国家又颁布了多项有关办学条件方面的新标准、新规定,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现†标准‡存在部分需要修改、调整的指标,需对有关指标、要求进行补充和调整。
为提高†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现依据国家新出台的标准、规定,结合各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请一并执行。
二〇一〇年七月七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高中部分一、学校设臵与规划(一)学校选址增加‚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的规定。
(二)学校设臵增加‚不应与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场所毗邻‛的规定。
(三)校园规划设计增加‚学校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安装坚固的大门,并有传达(警卫)室‛、‚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应设在校园内,校园内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的规定。
二、学校建设用地(一)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中增加‚开设通用技术‘现代农业技术’选修模块所需的种植试验田、养殖场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的规定。
(二)体育用地增加:24个班以下规模的学校,田径场地按24个班标准要求设臵,篮(排)球场按每4个班1片、室外乒乓球区(台)按每3个班1个设臵。
三、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一)教学及辅助用房调整为:体育活动室24个班调整为必配,其面积不低于608㎡。
语言实验室调整为选配。
理、化、生常规实验室调整为按每4个平行班各1间的标准配备,普通科学探究室与常规实验室合用,数字探究室按每校理、化、生各1间配备。
通用技术实验室按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增加1间与选修模块相应的实验室。
生物园地、地理园地不列入校舍用房,应在室外设臵。
(二)校舍建筑标准增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楼房不应低于二级,平房不应低于三级‛、‚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要求设防,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教室采光照明应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印发)‛的规定。
四、装备条件标准(一)理科教学专用设备增加‚配备数量应与实验室数量和班额相适应,达到常规分组实验每组2人‛的规定。
(二)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中,足球门、篮排球架和乒乓球台的配备数量调整为‚与标准中应设臵的运动场地一致‛。
(三)通用技术教学专用设备增加‚通用技术教学设备应满足技术设计1、技术设计2和选修模块的开课要求,并根据技术设计1、技术设计2和开设的选修模块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四)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中,普通教室增加‚普通教室应配备多媒体设备,逐步实现‘多媒体班班通’,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
专用教室调整为‚专用教室每学科至少有一间配备多媒体设备,并接入校园网‛。
五、师资配备标准学校工勤人员中应增加‚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
初中部分一、学校设臵与规划(一)学校选址增加‚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的规定。
(二)学校设臵增加‚不应与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场所毗邻‛的规定。
(三)校园规划设计中增加‚学校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安装坚固的大门,并有传达(警卫)室‛、‚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应设在校园内,校园内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教学、图书及实验用房应设在校园静区,并有良好的建筑朝向,音乐用房的设臵不得干扰正常教学活动‛的规定。
二、学校建设用地(一)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中增加‚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所需的实习、实验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的规定。
(二)体育用地增加:18个班以下规模的学校,田径场地按18个班标准要求设臵,篮(排)球场按每6个班1片、室外乒乓球区(台)按每3个班1个设臵。
各种规模的学校其田径场均应设臵100米直跑道。
三、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一)教学及辅助用房增加:机动教室: 18-36个班规模的学校均增设2间。
科技活动室:18、24、30个班不少于96㎡, 36个班不少于128㎡多媒体教室:每校一间,面积96㎡,农村学校可与远程教育教室合用。
普通教室已配备多媒体设备的不再设臵。
(二)部分教学及辅助用房作如下调整:综合电教室更名为多功能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更名为技术教室。
体育活动室中,30个班以下调整为必配,18个班的面积为450㎡,24个班的为608㎡。
语言实验室调整为选配。
理、化、生常规实验室配备数量调整为按附件1数量配备,普通科学探究室与常规实验室合用,数字探究室调整为选配,有条件的学校可按物理1间、生化1间配备。
卫生保健室调整为:寄宿制学校和600人以上非寄宿制学校设卫生室,其他学校应设保健室。
生物园地、地理园地不列入校舍用房,应在室外设臵。
(三)校舍建筑标准增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楼房不应低于二级,平房不应低于三级‛、‚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要求设防,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教室采光照明应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印发)‛的规定。
四、装备条件标准(一)理科教学专用设备增加‚配备数量应与实验室数量和班额相适应,达到常规分组实验每组2人‛的规定。
(二)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中,舞蹈教室调整为‚舞蹈教室教学设备应主要包括:钢琴或电钢琴、把杆、照身镜、木质地板、磁性黑板、音响设备等‛。
(三)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足球门、篮排球架和乒乓球台的配备数量调整为‚与标准中应设臵的运动场地一致‛。
卫生、保健室基本设备调整为‚卫生室设备按附件5要求配备‛、‚保健室设备从附件5中选1-3、8、9、17、18、30、32、37-40、42项配备‛。
增加‚心理咨询室应配备舒适桌椅、计算机、小型情绪调节器械、心理图书资料、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和统计软件、资料柜等设备‛。
(四)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中,普通教室增加‚普通教室应配备多媒体设备,逐步实现‘多媒体班班通’,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
专用教室调整为‚专用教室每学科至少有一间配备多媒体设备,并接入校园网‛。
五、师资配备标准学校工勤人员中增加‚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
小学部分一、学校设臵与规划(一)学校选址增加‚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的规定。
(二)学校设臵增加‚不应与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场所毗邻‛的规定。
(三)校园规划设计中增加‚学校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安装坚固的大门,并有传达(警卫)室‛、‚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应设在校园内,校园内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教学、图书及实验用房应设在校园静区,并有良好的建筑朝向,音乐用房的设臵不得干扰正常教学活动‛的规定。
二、学校建设用地(一)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中增加‚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所需的种植实验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的规定。
(二)体育用地增加:12个班以下规模的学校,田径场地及跑道、篮(排)球场、室外乒乓球区(台)均按12个班标准要求设臵。
三、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一)教学及辅助用房增加:机动教室: 12个班规模的学校应增设1间,18-36个班规模的学校应增设2间。
科技活动室: 12个班规模的学校为25㎡;18-36个班规模的学校为39㎡。
(二)部分教学及辅助用房调整如下:综合电教室更名为多功能教室(兼多媒体教室、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教室)。
体育活动室改为必配,面积调整为300㎡。
语言实验室调整为选配。
卫生保健室调整为:寄宿制学校和600人以上非寄宿制学校设卫生室,其他学校应设保健室。
生物园地不列入校舍用房,应在室外设臵。
(三)校舍建筑标准增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楼房不应低于二级,平房不应低于三级‛、‚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要求设防,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教室采光照明应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印发)‛的规定。
四、装备条件标准(一)学科专用教学仪器设备增加‚农村不完全小学应按所设年级教学需要配备必要的教学装备‛的规定。
(二)数学、科学学科专用教学设备增加‚配备数量应与专用教室数量和班额相适应,达到常规分组实验每组4人,提倡每组2人,其他分组活动每组不多于6人‛、‚其中选配仪器按所选用教材进行配备‛的规定。
取消‚其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可按照基本要求进行配备‛的规定。
(三)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足球门、篮、排球架和乒乓球台的配备数量调整为‚与标准中应设臵的运动场地一致‛。
普通小学卫生保健与健康专用设备调整为‚卫生室设备按附件4要求配备‛、‚保健室设备从附件4中选1-3、8、9、16、17、26、28、33-36、38、42项配备‛。
增加‚心理咨询室应配备舒适桌椅、计算机、心理图书资料、资料柜等设备‛的规定。
(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调整为‚学校根据所开设课程,从附件5中选择1项或多项配备‛。
(五)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中,普通教室增加‚普通教室应配备多媒体设备,逐步实现‘多媒体班班通’,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
专用教室调整为‚专用教室每学科至少有一间配备多媒体设备,并接入校园网‛。
(六)图书资料配备中关于藏书更新的规定调整为‚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低于藏书标准的l%‛。
五、师资配备标准学校工勤人员中应增加‚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