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保障指挥系统效能评估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38.98 KB
- 文档页数:6
装备保障指挥流程现状分析
内容:
一、装备保障指挥流程概述
装备保障指挥流程是指在部队装备保障工作中,从保障需求产生到保障任务完成的全过程。
它涵盖需求提出、任务下达、保障执行、效果评估等环节。
装备保障指挥流程的目的是保证部队装备的及时、快速、高效的保障,确保部队战斗力。
二、装备保障指挥流程现状
1. 需求提出不规范,保障需求表达不清晰
部分部队在提出保障需求时,没有按照规范格式填写,导致需求表达不清、不全面。
这给后续保障任务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2. 任务下达不及时,保障预案不完善
装备保障指挥部门在任务下达上存在时效性不高的问题,一些重要保障任务下达延迟。
同时,有的保障预案不够完善,存在漏洞。
这影响了保障任务的顺利开展。
3. 保障协调不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保障过程中的跨部门、跨区域协调存在欠缺,一些保障资源配置也不够合理,无法充分发挥保障效能。
这导致保障效率不高,不能满足需求。
4. 效果评估不规范,存在盲区
一些部队在装备保障完成后,缺乏对保障效果的评估和总结。
评估存在盲区,重复性问题不能及时改进。
三、完善装备保障指挥流程的对策
1. 规范保障需求表达,提高准确性
2. 加快任务下达速度,完善保障预案
3. 加强协调联动,优化资源配置
4. 健全效果评估体系,形成闭环管理
通过上述对策,可以有效改进现有装备保障指挥流程,提高部队装备保障水平和保障效能。
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装备维修保障是确保军事装备持续可用和保持战斗效能的重要环节。
为了评估装备维修保障的效能,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本文将从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性、评估方法、评估指标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性装备维修保障对于实现军事装备的连续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装备的正常运转需要依赖有效的维修保障体系,通过对装备的定期维护、故障排除和备件供应等工作,保障装备的良好状态,确保其在作战过程中随时可用。
装备维修保障的效能评估旨在发现并解决维修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维修保障效率,以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军事行动。
二、评估装备维修保障效能的方法评估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各种指标对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的影响。
1. 定性方法定性方法主要通过对维修保障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描述和分析,如维修保障设施的可用性、人员培训和技能水平、备件的供应渠道等。
通过访谈相关人员,了解他们对现有维修保障体系的评价和建议,发现问题根源并制定改进方案。
2. 定量方法定量方法主要通过对维修保障过程的关键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如平均维修时间、维修任务完成率、备件库存周转率等。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定量评估结果,以量化的方式客观反映装备维修保障效能的表现。
三、评估装备维修保障效能的指标评估装备维修保障效能的指标应综合考虑装备类型、使用环境和维修保障要求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估指标示例:1. 维修响应时间:指从装备发生故障或损坏到维修任务开始的时间。
2. 维修任务完成率:指维修任务按时完成的百分比。
3. 平均维修时间:指平均每个维修任务所需的时间。
4. 备件供应及时性:指备件按照要求及时供应的能力。
5. 维修设施利用率:指维修设施的有效利用程度。
6. 人员培训水平:指维修人员的技能储备和培训情况。
7. 质量控制水平:指维修工作的质量控制程度,如巡检和验收流程等。
四、改进装备维修保障效能的措施评估结果可指导改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优化维修保障流程,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23交流园地Communication Field装备保障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分析王 洲(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天津 300161)摘 要:文章以装备保障指挥效能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评估概念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对其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并从多方面探讨了装备保障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装备保障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E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08-0223-01——————————————作者简介: 王洲(1997—),男,海南海口人,本科,研究方向:装备保障指挥。
沙利文(美国前高级军官)在所著《信息时代的战争》中明确指出,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背景下,正在逐渐对军队加以改变,除此之外,整个战争形态也在逐年发生改变。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的联合作战,伴随着当今“后装合一”在具体的体制编制上的持续优化与升级,许多先进、实用且优质装备的广泛列装,装备保障指挥模式在此背景下,也发生着比较优质的深层变革。
当前,围绕装备保障指挥方面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与剖析其效能评估体系,意义重大,作用深远[1]。
1 装备保障指挥效能评估概述还能折射出系统的基本结构机制等。
针对具体问题,给出与之相对应的价值判断。
还需强调的是,以装备保障指挥为基础,对其实施有目的性、针对性且系统化的效能评估,是一种比较实用且先进的操作方法,能够估量与评析指挥活动中装备保障指挥系统所起作用的实际程度。
而对于其目的来讲,就是以装备保障指挥实践活动为对象,对其开展系统化、客观化的评估,从中对装备保障指挥效能所发挥的作用及程度进行检验,并对其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为更好地开展装备保障指挥活动提供切实保障,建立更加完善、优质的装备保障指挥的运作机制[2]。
2 对装备保障指挥效能造成影响的因素1)装备保障指挥信息因素。
装备保障指挥信息因素即为装备保障指挥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或数据的总和,在预测装备保障过程中,其不仅是依据,同时还是决策的基础,除此之外,还是控制的手段与协调的纽带。
引言概述:指挥信息系统是现代军事作战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指挥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和指挥控制的能力,还能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要确保指挥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和高效利用,必须对其效能进行评估。
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的相关内容。
一、系统性能评估1.定义系统性能评估的目标和指标。
2.评估系统的响应时间、资源利用率等性能指标。
3.使用性能测试工具进行系统性能评估。
4.评估系统的负载能力和扩展性。
5.分析系统性能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二、系统可靠性评估1.确定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标准和要求。
2.评估系统的故障率和恢复能力。
3.进行系统的容错性和冗余设计评估。
4.分析系统可靠性评估结果,找出潜在问题和风险。
5.提出加强系统可靠性的建议和措施。
三、系统安全性评估1.确定系统安全性评估的目标和要求。
2.评估系统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措施。
3.评估系统的数据加密和安全传输机制。
4.进行系统的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
5.提出加强系统安全性的建议和措施。
四、系统易用性评估1.确定系统易用性评估的指标和方法。
2.进行用户界面的易用性评估。
3.评估系统的操作流程和信息展示方式。
4.进行用户体验测试和用户满意度调查。
5.提出提升系统易用性的建议和措施。
五、系统效益评估1.确定系统效益评估的目标和指标。
2.评估系统的成本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3.分析系统的价值增量和决策优化效果。
4.进行指挥指标的对比分析和效果评估。
5.提出提升系统效益的建议和措施。
总结: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是确保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
通过系统性能、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和效益等方面的评估,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指标,并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只有通过持续评估和改进,才能不断提升指挥信息系统的效能,为指挥部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军事环境中,指挥信息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军队的“神经中枢”,负责收集、处理和传递各种关键信息,辅助指挥员做出准确、迅速的决策。
而对指挥信息系统的效能进行评估,则是确保其能够持续高效运行、满足作战需求的关键环节。
那么,什么是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呢?简单来说,就是对指挥信息系统在完成特定任务或实现预定目标方面的能力和效果进行量化或定性的评价。
这一评估过程并非简单地衡量系统的技术指标,而是要综合考虑系统在实际作战运用中的表现,包括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适应性,以及对作战决策的支持效果等多个方面。
为什么要进行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呢?首先,通过评估可以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毕竟,没有任何一个系统是完美的,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使系统不断完善和发展。
其次,评估能够为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决策支持。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我们需要知道哪些部分的投入能够带来最大的效能提升,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此外,评估结果还可以作为衡量系统建设和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为决策者提供客观、准确的参考依据,以便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要进行有效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需要明确评估的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应当涵盖系统的各个方面,并且具有明确的定义和可度量性。
例如,信息处理能力可以通过信息处理的速度、准确率等指标来衡量;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通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等指标来评估;而对作战决策的支持效果,则可以通过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对作战结果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考察。
在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后,接下来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仿真评估法等。
层次分析法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和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得出综合评价结果;模糊综合评价法则适用于那些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指标,通过模糊数学的方法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仿真评估法则是通过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模拟系统在不同作战场景下的运行情况,从而对其效能进行评估。
装备保障指挥系统效能评估研究
作者:王苏钢, 王晓辉, 安令雷, WANG Sugang, WANG Xiaohui, AN Linglei
作者单位: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石家庄,050003
刊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英文刊名: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6,6(9)
被引用次数:4次
1.李友贵装备指挥学 2004
2.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 1990
3.罗雪山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C3I)系统的评价[期刊论文]-火力与指挥控制 1999(3)
4.萧元星,毛和瑞系统效能建模方法与问题[会议论文] 1996
5.袁再江C<’3>I系统效能评估的若干问题研究[会议论文] 1996
6.唐宏;陈少卿指挥控制系统的效能评估 2001
7.何洪成,王凯,吴小良两栖部队指挥控制系统作战运用效能评估的方法[期刊论文]-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04(4)
1.王华剑,朱吉胜,李彦基于ADC模型的远程机动通信保障系统效能评估体系[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9)
2.胡啟军,尹迪,徐鹏飞基于动态规划的备件多级优化配置[期刊论文]-舰船电子工程 2008(06)
3.于殿春基于灰色多层综合评估模型的信息化部队作战效能评估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4.杜峰,宿云波,刘罕杰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装备保障指挥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约简[期刊论文]-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10(06)
引用本文格式:王苏钢.王晓辉.安令雷.WANG Sugang.WANG Xiaohui.AN Linglei装备保障指挥系统效能评估研究[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