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例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216.89 KB
- 文档页数:2
躁狂症的护理措施引言躁狂症是一种严重的情绪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激动、兴奋过度和冲动行为。
这种疾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对其家人和社会也造成了困扰。
护理措施在躁狂症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躁狂症的护理措施,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护理措施1. 提供安全环境躁狂症患者常常表现出冲动行为和高风险行为,因此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身边没有任何可能造成伤害的物品,如尖锐的器具、易燃物品等。
此外,监控患者的行为和活动,避免其逃离医疗机构或进行自残行为。
2. 管理过度兴奋和冲动躁狂症患者常常充满活力和兴奋,难以保持安静。
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管理患者的过度兴奋和冲动行为:•提供安静的环境:在治疗区域内提供一个安静和舒适的环境,减少刺激物的存在,以帮助患者平静下来。
•使用冷静技巧:通过冷静和安抚的语言和姿态,帮助患者放松情绪。
避免与患者争论或制造紧张气氛。
•活动控制:为患者提供规律的饮食、睡眠和活动,以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习惯。
•使用镇静药物:在严重时,可以使用医生开具的镇静药物来控制患者的过度兴奋和冲动行为。
3. 促进自我管理能力躁狂症患者往往缺乏自我控制力,容易陷入冲动和不理性行为。
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教育和认知行为疗法:向患者传授关于躁狂症的知识,帮助其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后果,并提供相关的行为疗法,从而帮助患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计划和目标设定:与患者制定日常计划和目标,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习惯。
同时,鼓励他们记录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状况并进行调整。
•支持小组:安排患者参加躁狂症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共享自己的经验和交流方法,互相支持和鼓励。
4. 药物治疗管理药物治疗是躁狂症治疗的重要手段。
护理人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协助患者进行药物管理,包括:•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药物反应,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躁动患者个案护理措施有哪些躁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对于躁动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环境因素,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针对躁动患者的个案护理措施,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需求。
一、了解患者情况,建立信任关系。
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躁动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诱发因素等。
通过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支持,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二、提供安全保障,减少刺激。
躁动患者常常易激动,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安全保障,减少患者受到刺激的可能性。
可以采取措施如提供安静的病房环境、避免过多的人群聚集、减少噪音等,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三、规律生活,保持稳定情绪。
躁动患者往往情绪波动较大,需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以维持身体和心理的稳定。
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和心态。
四、提供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绪。
躁动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和紧张情绪,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倾听患者的心声、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五、开展康复训练,促进康复。
针对躁动患者的特殊情况,可以开展相应的康复训练,如情绪管理训练、认知行为疗法、艺术治疗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能力。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健康。
六、定期评估,调整护理计划。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躁动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护理服务。
七、加强家属教育,提供支持。
躁狂的护理措施引言躁狂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特征为情绪激动、多动和冲动行为。
躁狂发作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诸多困扰和挑战。
为了帮助患者控制躁狂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躁狂患者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躁狂症状,提供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护理目标对躁狂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时,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控制情绪波动,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护理目标包括:1.稳定患者的情绪,避免躁狂发作的进一步恶化。
2.促进患者的睡眠,调整其作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引导其正确表达情绪,充分理解其需求。
4.采取合理的环境措施,创造安静和舒适的治疗环境。
5.提供家庭支持和教育,帮助家人理解和应对躁狂症状。
护理措施1. 身体保健躁狂患者常常精力过剩,容易疲劳,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提供定期的身体保健措施。
•鼓励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等,以帮助消耗过剩的能量。
•提供充足的水和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定期协助患者进行身体清洁,维持个人卫生。
2. 睡眠管理躁狂患者常常面临睡眠问题,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调整作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确保患者每天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避免患者在晚上过度刺激,如避免喝咖啡、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如保持房间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
3. 心理支持和沟通躁狂患者常常情绪波动较大,需要得到护理人员的心理支持和合理的沟通指导。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其表达的情绪和需求。
•鼓励患者寻找适合的情绪释放方式,如绘画、写作、运动等。
•避免与患者争吵和过度纠结,保持冷静和耐心。
4. 环境控制躁狂患者对环境刺激敏感,护理人员应提供安静和舒适的治疗环境。
•避免过度拥挤和嘈杂的环境,减少患者的外部刺激。
•隔离患者与可能引起冲突或激怒的因素,如其他患者或媒体信息。
•保持治疗室的整洁和舒适,提供必要的个人物品和娱乐设施。
躁狂状态的护理措施引言躁狂状态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超常的精力、冲动和高度活跃的情绪。
这种状态的出现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及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于帮助患者平稳度过躁狂状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躁狂状态的护理措施。
1. 营造安静环境在躁狂状态下,患者常常充满过度活跃的能量,难以平静下来。
为了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措施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具体方法包括:•将患者安置在安静的独立房间中,避免干扰和刺激;•控制噪音,关闭电视、音响等可能产生噪音的设备;•调整照明,保持房间的柔和光线,避免刺眼的强光;•使用安静、柔和的语调与患者交流,避免过度刺激。
2. 提供安全保障躁狂状态下的患者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冲动,容易发生意外。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调整室内环境,去除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如尖锐的器具、易燃物品等;•观察患者的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防止伤害自己或他人;•配备专业护理人员进行24小时监护,确保患者的安全;•为患者提供适当的疏导和引导,避免患者因冲动行为带来安全风险。
3. 规律生活躁狂状态下的患者常常失去规律的作息和饮食,进一步加重了病情。
为了稳定患者的情绪和生理状态,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具体措施包括:•制定一份详细的日常时间表,包括起床、就餐、休息等活动时间;•敦促患者按时进行作息活动,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和饮料;•鼓励患者参与适度的体育锻炼,以消耗过度的能量和促进情绪的稳定。
4. 心理支持和疏导躁狂状态下的患者常常情绪波动剧烈,情绪难以稳定。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平稳度过躁狂状态。
以下措施可供参考:•倾听患者的倾诉,表达关心和理解;•鼓励患者参与适当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和寻找合适的应对方式;•引导患者参与一些放松和减压的活动,如冥想、深呼吸、温水浴等;•教育患者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情绪释放、调整和转移等。
躁狂病人的护理措施引言躁狂病(又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出情绪躁动、冲动和精力过度的特征。
对于躁狂病人,他们的情绪常常无法控制,可能会出现侵犯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因此,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稳定,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躁狂病人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处理这类患者。
监测和评估针对躁狂病人,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以识别患者出现情绪激动、冲动行为的征兆。
监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评估: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情绪表达和身体动作,以及是否存在攻击性或自伤行为的迹象。
2.情绪评估:询问患者自己当前的情绪感受,关注情绪的突然变化和不稳定性。
3.睡眠评估: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观察是否存在失眠或睡眠障碍。
4.药物评估:记录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包括用药剂量和时间,以便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创建安全环境躁狂病人常常表现出冲动和攻击性的行为,为了保护患者和他人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
以下是一些可采取的措施:1.营造宁静环境:让患者处于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远离噪音和刺激源,以减少情绪的激发。
2.定期巡视: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巡视患者,确保他们的安全,特别是在夜间或无人陪护的情况下。
3.安全设施:保证病房内没有可用于自伤的利器,并确保窗户、门锁等设施的正常使用。
4.人陪护: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躁狂病人,建议增加护理人员的陪护,以便及时进行干预和保护。
情绪管理有效的情绪管理对于躁狂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用于情绪管理的护理措施:1.情绪支持:与患者进行沟通,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倾听,让患者有机会表达情绪和焦虑。
2.疏导技巧:教导患者疏导情绪的方法,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身体活动等,以帮助他们缓解紧张。
3.规律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定时吃饭、睡觉和进行活动,以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
4.环境调整:改变环境刺激,例如调暗灯光、播放轻松的音乐或提供宠物伴侣等,以缓解患者的情绪不安。
躁狂症病人该如何去护理呢?躁狂症或躁狂抑郁症的躁狂阶段,有的整宿睡不着觉,而入睡困难及早醒则更为常见。
这种病人,虽然每夜有时只睡二、三个小时,但醒后精神爽快,常早早地爬起来搞卫生或去拜访亲友,给家人或朋友增添了不少麻烦。
那么,躁狂症病人该如何去护理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1.提供安全和安静和环境患者很易受到环境方面的影响,而更加躁动不安。
提供一个较宽大的空间,室内物品要求简化以避免患者兴奋毁物。
同时注意室内的物品颜色淡雅整洁,常具有镇静作用,以保证患者安全和情绪稳定。
2.维持适当的营养、休息和个人卫生患者由于过度忙碌于他认为有意义的活动,而忽略了最基本的生理上的需求。
护理人员必须主动地提供高营养、容易携带进食的食物,并以少量多餐的方式维持病人所需的营养与水分。
同时合理地安排患者活动、休息和睡眠的时间。
并督促提示患者维持适当的穿着及个人卫生。
3.协助患者参与建设性活动,以发泄过剩的精力。
患者往往自觉精力旺盛,加之急躁不安、自控力差、易激惹、容易使精力发泄变成破坏性行为。
广州协佳医院的专家介绍护理人员应正面引导患者做不需要专心,又无竞争性的活动,如参加工娱治疗、打球、跑步、拔河比赛、擦地板等活动并加以鼓励和肯定。
如转移患者注意力仍无法避免患者破坏性行为时,可在医护人员取得一致并将计划与患者说明的前题下进行保护性约束和隔离,让患者明确是协助他增加自我控制能力,方能达到治疗效果。
4.协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同时学习新的应对技巧。
患者常以否认的态度,避而不谈真正的想法,因此,如何让患者实际去体验和描述内心的想法,而愿与工作人员讨论,是护理人员治疗性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应用上的一课题。
5.协助患者维持用药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无法持续用药的困难,针对个体进行帮助分析并设法解决。
其次,如何早期发现和协助患者看到病情严重所造成的后果:对容易忘记服药的患者,则必须与其共同商量将吃药与日常活动配合在一起的方法;对担心长青春痘的女患者,则必须教导饮食及清洁皮肤的方式等。
78例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摘要】目的对本院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狂躁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这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过程中的问题措施。
结果78例患者中,出现了20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6%,经过护理后,患者狂躁症病症得到改善,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
结论在狂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健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狂躁症;护理;问题;措施狂躁症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症状,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
而护理作为狂躁症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地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就狂躁症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狂躁症患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所采用的对象为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狂躁症患者。
在这7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0例,男女比例为8:5,年龄最大的为59岁,年龄最小的为19岁,平均年龄(39±0.5)岁,学历最高的为大专;学历最低的为小学。
1.2方法回顾性分析这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1.2.1护理中的问题在狂躁症患者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对狂躁症缺乏认知,在治疗过程中不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而使得影响到治疗。
同时,狂躁症患者的行为、言语比较偏激,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面对患者偏激的语言,很难全心全意的为患者进行护理,进而造成了许多问题的发生,如安全事故、营养问题等。
1.2.2护理措施(1)加强心理护理对于狂躁症患者来讲,他们很容易出现一些消极的心理,一旦这些消极心理出现,不仅会危害到自身的健康,同时也会对医护人员就家属的人身健康造成威胁。
一、躁狂症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情绪变化及行为举止,有无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2.观察有无易激惹、冲动、暴力行为等。
3.观察有无暴饮暴食或进食少等。
4.观察有无彻夜不眠、入睡困难、早醒等。
5.观察服药依从性及药物疗效,观察常用抗躁狂药物碳酸锂的副作用。
(二)护理措施
1.按精神科一般护理常规。
2.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每日做好安全检查,给患者提供安静、安全、舒适的休养环境,
避免不良刺激。
3.合理安置患者,发现患者出现如情绪激动、辱骂性语言、急躁不安等,设法稳定患者情
绪,当患者有暴力行为征兆时,应立刻执行暴力行为护理常规。
4.保证抗躁狂药物治疗的顺利实施,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5.加强基础护理,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分摄入,安排好患者的活动,使患者得到适当的休
息和睡眠,鼓励患者自行完成个人卫生料理。
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态度和蔼、耐心,切忌用语言刺激患者,避免消极的批评和约束
等,让患者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
引导患者参加各种工娱疗活动,分散或转移注意力,消耗体能和精力。
7.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教会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如躲避刺激法、释放法等;
讲解药物治疗对控制病情及预防复发的意义。
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大家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使得精神疾病的发生机率明显升高。
躁狂症其实就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属于心境即情感障碍性疾病,以前临床称之为“躁狂发作”,通俗来说,就是情绪的跷跷板,主要表现是抑郁和狂躁障碍,不少患者不仅存在躁狂症状,还会出现抑郁症状,这也是双相情感障碍。
通常情况下,这种疾病的发生离不开遗传、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一般在发病后会出现情感高涨或者易激惹、语言活动增加、精力旺盛等症状,常常发生在刺激后,如果病情相对严重,患者亦可出现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症,病情可以反反复复发作,病程较长,持续发作一段时间后,患者精神症状可缓慢恢复至正常,但是部分患者的一些行为具有攻击性,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损伤自己和身边人员,危害性较高[1]。
所以啊,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但是在躁狂症患者整个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护理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明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潜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
首先,我们先来说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1)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当前临床首选的躁狂症治疗药物是碳酸锂,一般用药量控制在250mg/次,每天2~3次,然后逐渐增加用药量至750~1500mg,必要情况下亦可增加药量至2000mg/d,但是由于这种药物的使用剂量接近中毒剂量,肾脏和钠离子被机体共同吸收,一旦肾脏疾病患者或者缺少钠离子的患者长时间积蓄锂,便会诱发中毒反应,影响患者生命安全[2]。
(2)社会安定问题:发病患者正值病态思维支配阶段,自控能力差,言语增加且夸大,性情冲动,很容易管闲事,一旦不满足自身,便可引起情绪冲动,毁坏财物、攻击他人,大大危害他人生命安全,影响社会安定。
(3)心理问题:躁狂症患者的病情反反复复,患病时间长,患者行为很容易冲动,情绪高涨,对家人和社会带来不良行为的影响,使患者家属丧失对患者的爱心,增加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机率,如失望、孤独、害怕等[3]。
整体护理措施在躁狂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躁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患者表现为情绪极度激动、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等。
整体护理措施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方法,通过采取多种手段来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促进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下面将介绍整体护理措施在躁狂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整体护理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以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在躁狂症患者的护理中,可以采用以下整体护理措施:1.躁狂发作期的环境干预:为了减少刺激和消除干扰,需要提供一个安静、温和的环境。
可以调整室内的光线、音量和温度,保持环境整洁和舒适。
2.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躁狂症的基本治疗手段,可以减轻患者的躁动和冲动行为。
护士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疗效,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
3.情绪稳定和行为管理:护士可以使用行为治疗技术来引导患者控制情绪和行为。
通过对患者进行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的训练,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应对和应对情绪和行为问题。
4.提供心理支持:躁狂症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护士需要提供温暖和理解的支持。
通过倾听、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减少焦虑和恐惧,增加治疗的信心和愿望。
5.定期评估和观察: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病情变化,包括情绪的波动、行为的变化和药物的副作用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问题,有效地指导治疗和护理措施。
整体护理措施对躁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能够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增加对治疗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其次,护士的专业指导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和自控能力,提高遵循治疗方案的意愿和能力。
最后,定期评估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可以避免病情的恶化和不良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总的来说,整体护理措施在躁狂症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通过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并结合药物治疗、情绪稳定、行为管理、心理支持和定期评估,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增加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躁动病人护理常规
躁动不安常见于患者由昏迷转为清醒或由清醒进入昏迷的过程中。
其原因为气道不畅、尿潴留、便秘、冷、热、疼痛、瘙痒以及瘫痪肢体受压、卧姿不适等,颅内压进行性增高亦常引起患者躁动。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
(一)凡清醒患者突然躁动不安,或躁动患者突然安静深睡,应提高警惕,了解是否病情恶化,意识障碍加深。
(二)切勿强力捆束病人,以免过分挣扎导致颅内压增高并消耗能量。
(三)加用床挡,适当约束双手以防意外,必要时专人守护。
(四)修剪指甲,带上手套以防抓伤。
(五)认真寻找躁动原因,给予相应护理。
(六)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为患者作注射时,需有人协助,以防针头折断于体内。
(七)不能正常进食者,应予置胃管鼻饲流质保证入量及营养的供给。
三、主要护理问题:
(一)潜在并发症组织完整性受损、有坠床、受伤的危险。
(二)无自理能力与疾病有关。
狂躁患者护理措施包括哪些内容狂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激动、行为冲动、思维混乱等症状。
对于狂躁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狂躁患者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观察与评估、环境管理、情绪疏导、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1. 观察与评估。
对于狂躁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观察与评估。
首先要观察患者的情绪表现,包括情绪波动、激动不安等症状。
同时要评估患者的行为表现,包括冲动行为、自伤行为等。
此外,还要观察患者的思维状况,是否存在幻觉、妄想等症状。
通过全面的观察与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状况,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2. 环境管理。
对于狂躁患者的护理工作,环境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护理人员需要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刺激性的因素。
同时要确保环境的安全性,防止患者因冲动行为而受伤。
在环境管理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患者康复的环境。
3. 情绪疏导。
狂躁患者常常情绪波动较大,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有效的情绪疏导工作。
在与患者交流时,要保持冷静、理性的态度,避免与患者产生冲突。
同时要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扰。
在情绪疏导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以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情绪。
4. 药物治疗。
狂躁症的治疗通常需要药物辅助,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
在给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并报告药物不良反应。
在药物治疗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药物知识和用药技能,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5. 安全防范。
狂躁患者常常存在冲动行为,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措施。
首先要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避免因冲动行为而受伤。
同时要保护他人的安全,避免患者对他人造成伤害。
在安全防范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共同确保患者和他人的安全。
6. 家属支持。
狂躁患者的家属在护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躁狂症发作的护理措施什么是躁狂症?躁狂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也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之一。
躁狂症的特点是患者会经历情绪极度高涨的躁狂期和情绪低落的抑郁期。
在躁狂期,患者表现出高度兴奋、多动、冲动和过度自信等行为特征。
这种行为特征会对患者的日常功能和社交关系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躁狂症发作的护理措施躁狂症发作时,患者可能很难自我控制情绪和行为。
因此,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支持对于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发作期非常重要。
以下是在躁狂症发作时可以采取的护理措施:1.确保安全:躁狂症发作时,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冲动和危险性行为。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安全,防止其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这包括移除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如锋利的器具或有害药物。
2.提供支持和理解:在躁狂症发作期间,患者可能感到极度的情绪不稳定和困惑。
护理人员应提供支持和理解,让患者感到安全和被关心。
尽量避免与患者发生争执,以免加剧症状。
3.保持结构化的环境:躁狂症患者在发作期间常常充满身体活动和冲动行为。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维持结构化的环境,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安排有秩序的活动。
这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冲动。
4.提供情绪管理技巧:躁狂症发作时,患者往往无法自我控制情绪。
护理人员可以教授患者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运动和专注于呼吸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并恢复平静。
5.饮食和休息的规律:躁狂症患者有时会出现晚上较少睡眠、食欲减退以及对饮食规律的破坏。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饮食和睡眠时间,以提供基本的生理支持。
6.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躁狂症的治疗通常需要药物干预。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按照医嘱正确用药,并及时记录其药物剂量和反应。
此外,定期随访对于监测症状的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7.与家属沟通:躁狂症不仅对患者本人产生影响,也对其家庭成员带来困扰。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提供支持和教育,以帮助他们理解躁狂症以及更好地应对患者的发作。
总结躁狂症发作是一种情绪升高和行为冲动的精神疾病。
躁狂症的护理躁狂症啊,这可不是个轻松的话题,但咱也别太紧张,咱一起来好好聊聊它的护理。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躁狂症患者,叫小李。
那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医院的走廊里听到一阵喧闹声,过去一看,原来是小李在病房里情绪失控,又喊又叫,还乱扔东西。
这场景,让周围的人都有些不知所措。
对于躁狂症患者的护理,首先得给他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这个环境不能太嘈杂,也不能有太多刺激的元素。
比如说,房间的布置要简洁,色彩要柔和,不能大红大绿的,不然容易让他们的情绪更加亢奋。
就像小李的病房,我们把那些色彩鲜艳的装饰都拿掉了,换上了一些淡雅的画作,他的情绪似乎也稍微稳定了一些。
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咱得有耐心,还得顺着他们的话说。
千万别和他们对着干,不然那可就像点着了炸药包。
有一次,小李特别兴奋地说自己能飞,我没有直接反驳他,而是说:“那你可得小心点,别飞太高迷路啦。
”然后慢慢地引导他回到现实。
在生活上,要保证他们有规律的作息。
每天按时睡觉、起床,按时吃饭。
可别小看这一点,对于躁狂症患者来说,规律的生活能让他们的情绪更加稳定。
记得有一回,小李晚上不肯睡觉,非要出去跑步,我们耐心地陪着他,给他讲道理,最后他总算是乖乖上床休息了。
饮食方面也得注意,要给他们提供清淡、营养均衡的食物。
辛辣、油腻的东西尽量别让他们碰。
有一次,小李吵着要吃火锅,我们好说歹说,给他换成了营养丰富的蔬菜粥,他一开始还不乐意,吃了之后倒也没再闹了。
还要鼓励他们适当运动,但不能过度。
像是散步、慢跑这些温和的运动就挺合适的。
有一回,我们带着小李在医院的花园里散步,他一开始走得特别快,我们就陪着他,慢慢调整他的速度,让他的心情在运动中得到放松。
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按时提醒他们吃药。
可别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得耐心地跟他们解释吃药的重要性。
有一次小李不肯吃药,说自己已经好了,我们就给他讲了不吃药可能会反复的例子,他这才乖乖把药吃了。
对于躁狂症患者的护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特别重要。
躁狂症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在护理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6例躁狂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过程遇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措施。
结果:躁狂症患者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药物不良发应、心理问题、睡眠和营养问题。
通过使用抗躁狂药物治疗后,有34例患者得到痊愈,2例无效。
结论:对于躁狂症患者而言,不仅要注重日常护理,而且必要时需使用抗躁狂药物,通过药物、心理、饮食及作息等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躁狂症;护理问题;对策前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使得人们在工作及日常生活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对人们精神健康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躁狂症是一种以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放及精神动作性兴奋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存在精神的功能性损伤,表现为兴奋易怒、易受刺激、常可致幻,甚至出现破坏及对他人进行攻击等行为,对自己、旁人和社会安定均有威胁。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是利用抗精神病类药物进行治疗躁狂症患者,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仅要依靠药物治疗,还要充分发挥护理的作用。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躁狂症患者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躁狂症患者3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21-48岁,平均(31.2±5.6)岁。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有诊断标准》,疾病分类:轻性躁狂症20例,复发性躁狂症8例。
纳人标准:(l)符合症状标准即严重程度标准。
(2)持续发作>1W。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躁狂症,人院后行药物治疗与护理。
本研究已征得所有患者的同意,并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进行。
1.2方法对36例躁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对其实施日常护理的护理人员协助下找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统计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
1.3疗效判定采用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满意情况、住院时间、服药天数及住院费用;利用Bech一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临床治疗,痊愈:BRMS减分率≥75%,显效:BRMS减分率≥50%,好转:BRMS减分率≥25%,无效:BRMS减分率<25%。
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方法是什么夏志敏发布时间:2023-06-15T02:10:29.44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7期作者:夏志敏[导读] 躁狂症作为精神障碍疾病中典型的症状之一,对患者本人及其亲属造成的伤害极大。
富顺县精神病医院四川自贡 643203前言躁狂症作为精神障碍疾病中典型的症状之一,对患者本人及其亲属造成的伤害极大。
躁狂症患者典型的特征就是情绪高涨,思维比平时快速但是难以集中,注意力特别容易转移,而且时常伴随着精神运动性兴奋。
个别严重者还会出现怪异行为、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质的症状。
由于躁狂症患者常常有愤怒、容易被人刺激,对他人充满敌意的情况发生。
所以躁狂症患者的安全问题要放在首位去思考。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做才帮助躁狂症患者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聊聊。
躁狂症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要想知道如何护理躁狂症患者,首先要知道护理的难度在哪里。
碳酸锂作为抑制躁狂症的主要药物,可以对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它通过抑制脑内神经突触部位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和摄取来完成躁狂症患者的治疗。
但是碳酸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能治疗躁狂症,另一方面它又容易让患者因为用药而锂中毒。
由于躁狂症的思维是病态的,患者常常在病态思维的驱使下难以自控出现言行失态、性格冲动、破坏欲望强烈甚至打人伤人的行为。
严重危害他人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所以对于患者的护理难度大,需要付出的耐心甚至体力都远超其他患者。
躁郁症患者往往是孤独无助的。
患者病情在不断反复,而且发作周期长,几次三番折腾下来家属也失去信心与耐力。
患者失去了最重要的情感支撑,心理往往无助,也就逐渐失去治疗的积极性。
躁狂症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
由于多动、多话、长时间保持兴奋,患者的身体消耗比常人大很多。
但是患者的饮食受精神状态的影响往往不规律、不及时。
长此以往患者身体入不敷出就会缺水缺营养。
躁狂症患者还可能有严重的睡眠问题。
由于神经的持续兴奋,患者会不停的活动或者说话,旺盛的精力,不知疲倦十分影响患者的正常睡眠活动。
78例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6-06-15T15:45:28.8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作者:李瑜腾召华
[导读] 狂躁症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症状,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
李瑜腾召华
遂宁市民康医院629000四川遂宁
【摘要】目的对本院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狂躁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这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过程中的问题措施。
结果 78例患者中,出现了20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6%,经过护理后,患者狂躁症病症得到改善,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
结论在狂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健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狂躁症;护理;问题;措施
狂躁症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症状,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
而护理作为狂躁症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地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就狂躁症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狂躁症患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采用的对象为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狂躁症患者。
在这7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0例,男女比例为8:5,年龄最大的为59岁,年龄最小的为19岁,平均年龄(39±0.5)岁,学历最高的为大专;学历最低的为小学。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这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2.1护理中的问题
在狂躁症患者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对狂躁症缺乏认知,在治疗过程中不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而使得影响到治疗。
同时,狂躁症患者的行为、言语比较偏激,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面对患者偏激的语言,很难全心全意的为患者进行护理,进而造成了许多问题的发生,如安全事故、营养问题等。
1.2.2护理措施
(1)加强心理护理
对于狂躁症患者来讲,他们很容易出现一些消极的心理,一旦这些消极心理出现,不仅会危害到自身的健康,同时也会对医护人员就家属的人身健康造成威胁。
为此,在患者进院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要与患者积极沟通,环节其负面情绪,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
在与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言语要温和,态度要诚恳,在工作中要有耐心,不与患者争论,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关爱。
(2)用药护理
在狂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十分必要,然而许多狂躁症患者认为自己没有病,不需要接受药物治疗。
为此,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向患者介绍药物治疗的目的,向患者普及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识,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
如果患者病情较重时,可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并监视患者服药,出现不良反应式要及时通报与处理。
(3)安全护理
对于狂躁症患者而言由于他们的心情起步不定,很容易发生一些过激的行为,不仅能威胁到患者自身的安全,同时也会对医护及家属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为此,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护理工作。
首先,要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让患者处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治疗;其次,要将一些可以危害到患者自身健康的东西隐藏起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另外,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约束措施,防止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4)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
在狂躁症患者护理中,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狂躁症患者的康复。
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健康,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十分重要。
护士长要将狂躁症患者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前告知护理人员,提高他们的认识,进而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
同时,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对工作由于的护理人员要给予褒奖,对工作不负责的护理人员要加以批评。
1.3统计学分析
对此次研究所产生的数据以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对数据结果用t进行检验。
2.结果
78例患者中,出现了20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6%,经过护理后,患者狂躁症病症得到改善,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
3.讨论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面对生活、工作压力,人们的精神会一度处于紧张的状态,进而引起精神问题,其中狂躁症最为常见,对于狂躁症患者而言,由于患者情绪起伏不定,很容易引起患者发生一些偏激行为,对患者自身及周边的人的健康造成威胁[1-2]。
而本院为了促进狂躁症患者的健康,对患者加强护理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护理作为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对于狂躁症患者而言,由于患者的情绪起伏不定,心理容易发生偏激,为此,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避免负面情绪的发生,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
的信心,进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3]。
【参考文献】
[1]于继兰. 55例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5:239-240.
[2]卢云. 56例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9:221-222.
[3]张宇. 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2: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