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_依法保护自己教学课件设计共2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24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9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公开课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了解保护公民权利的相关法律、未成年人享有的其他特殊权利。
2.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上网、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观察、交流访谈等。
3.懂得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在权利受到侵害时知道运用相关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利;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守法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在生活中灵活、有效地运用法律。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视频《做个学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通过上网、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了解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保护公民权利的相关法律;通过实地观察、交流访谈等方法了解司法制度、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职责。
课时安排3课时结构整体安排本课以三个板块呈现。
板块一通过具体案例,导入课题——用好法律维护权利。
板块二通过辨析和讨论,学生对守法不违法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教师对校园欺凌等行为给予正面的指导,让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勇敢地说“不”。
板块三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懂得,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及时将情况告诉家人或者老师,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也可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权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用好法律维护权利—、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第8课《我们受特殊保护》中,我们学习了未成年人的特殊权利,今天我们将视角从未成年人的特殊权利,扩展至未成年人作为公民的一般权利,一起学习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本课有三个话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个话题:用好法律维护权利。
让我们来认识一位姐姐,她的名字叫吕慧娴。
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旧知识导入到新课,以旧带新,链接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上有自然的过渡,以利于他们接受新知。
二、用法律维护权利(一)知晓法律1.教师出示第82页“阅读角”:懂法、用法、学法的心路历程。
七年级思想品德《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一些与自我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
3.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和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幻灯片、教科书、黑板、白板和笔。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法律?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呢?–你们有听说过一些与自我保护相关的法律吗?2. 探究(约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自我保护相关的法律,通过互相讨论和分享,回答以下问题:–这个法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个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如何正确运用这个法律保护自己?3. 深化(约20分钟)•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进行讲解,介绍一些与自我保护相关的法律,并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如何保护个人财产安全:盗窃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如何维护个人尊严和隐私:诽谤罪、侵犯隐私罪等;–如何保护人身安全: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等。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法律知识,讨论以下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这些法律保护自己?–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法律保护自己?4. 拓展(约20分钟)•情景模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中体会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情景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的方式体验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5. 归纳总结(约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总结重点,并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提供了一些与自我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和意识。
课堂上通过讨论、讲解和实践等不同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广义教育等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件汇总一、教学内容1. 法律伴我们成长法律的特征与作用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关系2.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公民权利与义务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权益3. 我们与法律同行遵守法律,履行义务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的培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履行义务的法治观念,使其成为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2. 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作用,以及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具体规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法律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法律的特征、作用,以及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具体规定。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4. 法律意识培养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履行义务。
六、板书设计1. 法律伴我们成长法律的特征与作用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关系2.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公民权利与义务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权益3. 我们与法律同行遵守法律,履行义务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2)举例说明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具体规定。
(3)谈谈你对法治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培养法治观念。
2. 答案:(1)法律的特征:具有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强制性、规范性。
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
(2)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行为;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安全制度,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