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教案新部编本
- 格式:docx
- 大小:126.41 KB
- 文档页数:3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跨越百年的美丽设计意图: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教学原则。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小学语文新课标中高年级的阅读要求,我主要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和感情朗读法”学习本课。
让学生运用问、划、读、议等方法,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学习目标: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⑴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难点: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汉字“人”教学目标:•通过了解汉字“人”的结构,能正确书写并认读“人”字;•能够初步感知“人”字的含义,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
教学重点:•书写和认读汉字“人”。
教学难点:•感知“人”字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黑板、字卡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感知“人”字的形状。
2.演示汉字书写笔顺,让学生跟读。
3.让学生用手指在空中或纸上模仿书写“人”字。
4.利用字卡,让学生认读“人”字。
5.拓展: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字的印象。
第二课:认识汉字“大”教学目标:•通过了解汉字“大”的结构,能正确书写并认读“大”字;•能够初步感知“大”字的含义,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
教学重点:•书写和认读汉字“大”。
教学难点:•感知“大”字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黑板、字卡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感知“大”字的形状。
2.演示汉字书写笔顺,让学生跟读。
3.让学生用手指在空中或纸上模仿书写“大”字。
4.利用字卡,让学生认读“大”字。
5.拓展: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大”字的印象。
(接下来同样的方法展开其他汉字教学,每个课程中列出目标、重点、难点、准备和教学过程)总结通过本套教案的实施,学生可以初步认识一些常用的汉字和对应的含义,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为以后更深入的汉字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反思(含园地)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册内容,掌握教学目标和重点;2.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时安排•第一至第五课:认读汉字,基础字词练习;•第六至第十课:初步阅读短文,学习语文表达方法;•第十一至第十五课:初步学习古诗词,感受中华文化;•第十六至第二十课:学习叙事文,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2. 课程设置•识字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字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书写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口语表达:通过对话、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设置情境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3.情景教学法: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阅读,表现出了很好的学习状态。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课后的作业完成上存在困难,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指导和巩固。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课后作业的指导,结合家庭作业和课内表现,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五、园地1. 诗词欣赏本册内容涵盖了一些古代诗词,通过诗词欣赏的环节,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鼓励学生在家中也多接触一些古代诗词,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 亲子阅读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课本中的文字内容,促进家庭阅读氛围的形成,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情感表达能力。
3. 课外拓展我们推荐一些与本册内容相关的童话故事、影视作品等,供学生在业余时间拓展阅读,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六、总结通过对本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分析和教学实践的反思,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新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编排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9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自然景观”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大自然的美。
第5~8课为“思考置疑”篇,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获取新知识。
第9~11课为“观察与发现”,意在激发观察与发现的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别人观察不到的,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
第12~15课为“神话故事”篇,意在体会神话故事的情趣盎然、奇妙,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读文章让学生感悟到快乐要和大家分享;要懂得为人类造福,要引导学生对幸福进行理解等。
第16~17课为“多彩生活”篇,意在通过童年生活小事,学习将多彩的生活小事的经过讲清楚,并能按照一定的条理写下来。
18~20课为“童年往事”篇,意在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往事,体会童年的快乐生活,更能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
第21~24课为“爱国立志”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人爱国立志的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25~27课为“历史故事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新部编本人教版教材同原人教课标本相比较,单元进行了深度整合,课文做了较大的调整。
新选入19篇课文,其中新选原课标本2篇选学课文:《麻雀》和《延安,我把你追寻》。
所选课文多是其它版本的教材上的课文,有的是将下册课文直接选入上册课文。
所选入课文有:《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盘古开天地》《粗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风筝》《麻雀》《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等。
口语交际增加了《我们与环境》《爱护眼睛,保护视图》《安慰》《讲历史故事》等内容。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劳动教案第一单元:纸工初步纸工,是三年级学生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系统地学习使用剪刀、美工刀、胶水、胶带、直尺等纸工常用工具,学习运用剪、刻、折、贴、撕、拼、插、卷、编、植等纸工基本技法来制作作品:拼接玩具,编制书签,做团花、拉花、彩灯和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课时安排: 6 课时第 1 节了解纸的知识、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的符号授课日期:教学内容:了解纸的知识、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的符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纸的种类和它的用途、我国早期的造纸术和造纸方法。
介绍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
制作纸工时的安全防护。
2、过程与方法: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并会使用;了解纸工制作的符号并掌握一些纸工的基本技法。
3、情感与价值观: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纸的种类和它的用途;学会根据制作符号制作纸工。
教具准备:各类生活中常用的纸、常用的纸工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纸——纸工制作的基本材料。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纸,纸的类型很多,它的用途十分广泛。
你知道一些关于纸的知识吗?二、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介绍收集的关于纸的图片、资料,互相说说自己知道的纸,充分感受纸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议一议:纸的产生和发展。
三、集体学习1、相互说说自己知道的纸,充分感受纸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议一议纸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纸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造纸术的发明:在造纸术没有发明以前,中国古代曾先后使用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等作为书写材料写字记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2019年新教材)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郭沫若的作品有:散文集《长春集》、《潮汐集》、新诗集《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特点是“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白鹭:又名小白鹭,是白鹭属的一种鸟类。
白鹭和雪鹭体形小,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
朱鹭:朱鹮的别名,属于鹮科,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
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
嘴细长而末端下弯。
朱鹮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谓稀世珍禽,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
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苍鹭:(学名:Ardea cinerea)又称灰鹭,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水鸟。
身体细瘦。
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新版2023部编一年级语文教案大全5篇新版2023部编一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12个字,会写3个字,结合图了解字义。
能力目标: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指导学生写好生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用看图了解字义的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真的写字。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六位同学为一小组围坐、图片和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十二张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2、问:这十二张图片中有三张是我们人身上有的,是哪三张?3、板书课题:口耳目二、授新1、轻轻翻开《口耳目》这一课,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
2、教学“目”:⑴把表示“眼睛”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这画的是什么?用一个字怎么来表示?⑵师范写“目”的古文字。
⑶把“目”字卡片贴在古文字旁,指名学生读。
⑷让学生看图比较字形。
(师适机解释“什么是象形字及其简历”。
)⑸归纳学法: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3、用以上学法自学其余11个字:每小组分发一套卡片,每位学生拿最会读的两张卡片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点评:学法指导由扶到放,给学生留有自主下厂学习的余地,创造合作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4、交流:⑴每一小组指名代表上台带领同学读一读自己手中的卡片。
⑵让下面的同学把十二张卡片中缺少的字卡片找出来,看看在谁的手中,请他上来领着同学读一读。
5、同组同学互相给这十二个字口头组词。
6、交流:每组指名同学给这十二个字口头组词。
三、课中休息一分钟点评:结合一年级儿童身心特征,适当的休息可以称得上“磨刀不误砍柴工”。
四)指导书写“十、木、禾”1、观察这三个字,问:“十、木、禾”三字中都有哪两子种笔画?板书: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总结:“加一加”识字法。
)2、师演示这三个字,学生观察字的位置及笔顺规则。
3、总结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准备工作1. 教师准备教学材料:课本、教辅资料、教具等。
课程安排第一课:认识“好朋友”- 教学目标: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并表达对好朋友的感情。
- 教学内容:- 识读课文中的关键字- 听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 跟读课文并表达对好朋友的感情-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动作等引起学生的兴趣2. 听读课文3. 分组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达对好朋友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并表达对好朋友的感情。
- 教学扩展: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让学生表达对好朋友的感情。
第二课:认识“我的名字”-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的名字,并学会书写。
- 教学内容:- 认读、书写自己的名字- 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学生自己的名字,并引导学生认读2. 研究书写自己的名字- 教学重点:的名字、书写自己的名字。
- 教学扩展:通过制作名片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名字。
第三课:认识“动物”- 教学目标:通过认识不同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特点。
- 教学内容:- 认读、理解关于动物的词语- 研究描述动物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声音等介绍动物2. 认读与理解关于动物的词语3. 研究描述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的动物、学会描述动物的特点。
- 教学扩展:通过观察、画画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特点。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多与同学交流互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为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的概要。
具体教学内容可参考课本及教辅资料。
【最新】版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全册教案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青蛙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找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1 / 14。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较长度”的学习,我对长度和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将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授一些测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cm和1m的长度概念,初步理解线段。
主要特点是: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体验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了解长度单位cm和m,并初步确定1cm和1cm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4、5、学生最初学习用刻度(限制为整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确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生对线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学会用刻度(限制为整厘米)绘制线段的长度。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类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P1,2,示例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正方形、三角形、回形针、铅笔、橡皮擦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老师想知道这本数学书有多宽。
你能帮老师想想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吗?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介绍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