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2-3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感觉统合2-3岁教案感觉统合2-3岁教案(一)一、教学名称:针对年龄段2-3岁幼儿的感觉统合课程二、教学目的:1.通过音乐律动、组合游戏及器械操作,训练幼儿的前庭觉及本体感。
2.培养幼儿的秩序感,提高幼儿的专注力。
3.增强幼儿的触觉刺激,使情绪得到更好的控制。
三、教学准备:律动音乐,滑板,滑板滑梯,竖抱桶,平衡木,地垫,袋鼠跳袋,小触觉球,毛绒玩具若干,万象组合四、教学过程:1、集合邀请所有的幼儿和家长,大手拉小手围圈,用吹气球的形式,使圈变大或变小,最后气球爆炸了,全体坐在地上。
2、节奏问好、唱名(1)、拍身体部位打节奏相互问好,宝宝下午好,老师下午好(2)、请幼儿想动作拍拍身体部位来唱幼儿的名字。
1 2 3 4| 5 3 | 6 4 |5 3 | 1 2 3 4 | 5 3 | 4 2 | 1 - || 拍拍手给宝宝宝宝宝宝拍拍手给宝宝say he llo3、音乐律动《库乞乞》《蜗牛与黄鹂鸟》《天亮了》4、组合游戏《搭积木》起点:拿起一块大积木走上平衡木—万象组合—彩虹接龙—搭积木5、器械操作(1)、滑板方法:a.将滑板轻轻放在地上,胸腹部趴在滑板上,头抬高,双腿并拢绷直,双手放在斜上方,手撑地连续向前滑行。
b.运动物,运用滑板爬将动物运送到终点。
(2)、滑板滑梯方法:双手轻轻放下滑板,跪在滑梯上,胸腹部趴在滑板上,头抬高,双腿并拢绷直,双手放在滑梯的两侧。
往下滑时,双手抬平,到地摊开双臂伸直,收轻轻蹭地,滑板停稳后,拿起滑板迅速离开。
(3)、袋鼠跳方法:把两只脚伸到袋子里面,脚要踩到底,双手揪住袋口,像袋鼠一样往前跳,脚掌先着地,落地屈膝。
注意:a、手始终要揪住袋口。
b、不要跳得太快,停稳之后再跳。
c、落地一定要屈膝,脚掌先着地,停稳后,先把袋子放下来再出来。
d、根据幼儿高矮拿相应的袋子。
e、注意力差的、好动的孩子要适量。
f、注意宝贝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近。
(4)、竖抱桶方法:让幼儿坐在竖抱桶的座上,双手抱住竖抱桶,双腿交叉,连续旋转。
感统游戏教案2岁至3岁教案标题:感统游戏教案(2岁至3岁)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感觉统合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 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3. 促进幼儿的社交与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感统游戏道具:软垫、球、绳子、障碍物等。
2. 安全措施:确保教学环境安全,避免尖锐物品和危险区域。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欢迎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并与他们亲切打招呼。
2. 引导幼儿坐在一起,介绍当天的活动内容:感统游戏。
3. 向幼儿简单解释感统游戏的目的,即通过各种感觉刺激和动作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身体控制和协调能力。
活动一:平衡训练1. 将软垫放在地上,引导幼儿一个接一个地跨过垫子,练习平衡感。
2.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方式跨过垫子,如单脚跨过、侧身跨过等。
3. 提示幼儿保持身体平衡,帮助他们掌握身体的姿势和重心。
活动二:球的感觉训练1. 将球放在地上,引导幼儿用手指触摸球的表面,感受球的形状和纹理。
2. 鼓励幼儿用手掌握球并试着掷起来,帮助他们练习手眼协调能力。
3. 引导幼儿用双手接住球,增强他们的反应能力和手部灵活性。
活动三:障碍物穿越1. 在活动场地中设置一些障碍物,如绳子、小桶等,让幼儿穿越它们。
2. 引导幼儿观察障碍物的位置和高度,并帮助他们制定穿越计划。
3. 鼓励幼儿跨过绳子、爬过小桶等,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和灵活性。
活动四:合作游戏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两到三人。
2. 给每个小组一根长绳,让他们一起玩绳子跳。
3. 引导幼儿合作,一起摆动绳子并跳过,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动能力。
结束活动:1. 感谢幼儿的参与和努力,并给予他们鼓励和赞扬。
2. 提醒幼儿将使用的道具归位,并保持活动场地整洁。
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锻炼感统能力,如在户外玩耍、参加体育活动等。
教学延伸:1. 家庭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感统游戏,增强亲子关系。
2. 教师观察: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感统游戏:牵引行走活动目标★愿意跟着音乐随意摆动身体★能在牵引的过程中能有一定的平衡能力活动准备★ 2-3米长绳2根(方便幼儿抓握的粗细,不能太细以免拉伤幼儿手掌)、宽阔安全的场地(建议:地垫区)活动重点★愿意参与游戏活动过程:一、音乐热身播放欢快音乐,随着音乐进行热身运动(小手举高拍拍手,小手放下拍拍手,蹲下摸摸脚、摸膝盖,站起插插腰、扭一扭,拍肩膀,摸摸头,随着音乐抖抖手、抖抖脚等可引导幼儿自已随意摆动身体。
)二、游戏(一)两位老师示游戏玩法:一位教师拉着绳子一端负责牵引走动方向,另外一位教师则拉着另一头绳子跟随绳子牵引的方向行走,游戏过程中用语言提醒幼儿游戏中如何保持平衡。
(二)播放音乐进行游戏,两位教师每人一根绳子分成两组进行游戏,注意活动了较大的幼儿,可放在最后,并由保育老师从旁保护。
感统游戏:用手拍球活动目标★愿意参与感统游戏,喜爱球类游戏;★能够提高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活动准备★欢快、动感的音乐。
★儿童皮球人手一个,宽阔、安全的场地活动过程一、音乐热身播放欢快音乐,随着音乐进行热身运动:小手举高拍拍手,小手放下拍拍手,蹲下摸摸脚、摸膝盖,站起插插腰、扭一扭,拍肩膀,摸摸头,随着音乐抖抖手、抖抖脚等可引导幼儿自已随意摆动身体。
二、出示皮球,玩一玩“宝贝们看看今天老师带了什么玩具?”“这球应该怎么玩呢?谁来试一试?”“哇~原来我们的球可以这样玩,这样玩,这样玩”“今天我们就教一教我们的小球:跳高高吧”三、展示拍球玩法:双手拿球放胸前,用力垂直扔下让球落地碰地后弹起,弹起后落下之胸下时再次双手用力把球往下拍。
四、自由尝试、练习幼儿自由尝试、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给与鼓励。
感统游戏:大龙球“按摩”活动目标★提供触觉刺激,从而能对达到抑制神经兴奋程度的作用;★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大龙球,小球活动过程一、传球游戏“宝贝们今天我们还是和球玩游戏,小球说,今天请小朋友们围个圈”“那我们手拉手,围个圈圈吧。
两到三岁感统教案万象组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万象组合》教材的第三章“感统万象”,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两到三岁儿童的感官统合能力进行设计。
通过万象组合游戏,让孩子们在视觉、听觉、触觉和本体觉等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万象组合的基本玩法,提高他们的感官统合能力。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专注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勇于尝试新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万象组合的玩法,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感官统合能力,提高观察力和专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象组合教具一套,包括各种形状、颜色和材质的积木。
2. 学具:每人一套万象组合学具,记录卡片,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万象组合的主题,让孩子们对今天的课程产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万象组合的基本玩法,让孩子们了解如何通过观察、触摸和听觉来辨别不同的积木。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万象组合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感官统合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今天所学内容,提醒孩子们回家后进行复习。
六、板书设计1. 两到三岁感统教案——万象组合2. 内容:第三章:感统万象教学目标:①掌握万象组合玩法;②提高感官统合能力;③培养观察力、专注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①理解玩法,灵活运用;②提高感官统合能力、观察力和专注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幅万象组合画作,要求用到今天所学的各种形状、颜色和材质的积木。
家长记录孩子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专注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答案:画作示例:在画纸上用积木拼出一个小动物或景物,如小鸟、房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开展户外感统活动,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锻炼感官统合能力。
设计更多有趣的万象组合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第1章:感觉统合训练概述1.1 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1.2 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性1.3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二)第2章: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基础2.1 感觉统合理论的发展2.2 大脑神经发育与感觉统合2.3 感觉统合训练与儿童发展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三)第3章: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与技巧3.1 视觉统合训练3.2 听觉统合训练3.3 触觉统合训练3.4 本体感觉统合训练3.5 前庭感觉统合训练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四)第4章: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设计4.1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的原则4.2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实例4.3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的实施步骤第5章:感觉统合训练的评估与调整5.1 感觉统合训练效果的评估方法5.2 感觉统合训练效果的评估指标5.3 感觉统合训练的调整策略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六)第6章:感觉统合训练的教案设计6.1 教案设计的要点6.2 教案设计的基本结构6.3 教案设计实例解析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七)第7章:感觉统合训练的实施与指导7.1 感觉统合训练的实施步骤7.2 感觉统合训练的指导策略7.3 感觉统合训练的注意事项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八)第8章:感觉统合训练的家长沟通与合作8.1 与家长的有效沟通8.2 家长在家乡的辅助训练8.3 家长反馈意见的收集与处理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九)第9章:感觉统合训练的特殊情况处理9.1 儿童的特殊需求9.2 感觉统合训练的调整与适应9.3 特殊情况下感觉统合训练的安全保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十)10.1 成功案例分析10.2 遇到问题的解决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与重要性(第一章)2. 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基础(第二章)3.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与技巧(第三章)4.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设计(第四章)5. 感觉统合训练的评估与调整(第五章)6. 感觉统合训练的教案设计(第六章)7. 感觉统合训练的实施与指导(第七章)8. 感觉统合训练的家长沟通与合作(第八章)9. 感觉统合训练的特殊情况处理(第九章)对于每个重点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1. 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与重要性:本环节重点解释感觉统合训练的定义,以及它在儿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早教蒙氏感统课程2-3岁教案教案标题:早教蒙氏感统课程2-3岁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2-3岁的幼儿发展感统能力,包括平衡、协调、空间感知和身体控制等方面。
2.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游戏,促进幼儿的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3.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案步骤:1. 活动导入(5分钟):- 欢迎幼儿进入教室,与他们亲切问候,并鼓励他们与其他孩子交流。
- 使用音乐或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例如播放欢快的音乐,让幼儿跳舞或做简单的动作。
2. 感统活动(15分钟):- 利用蒙氏感统器材,如平衡木、球、滑梯等,让幼儿进行平衡和协调练习。
-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体操动作,如跳跃、跳绳、爬行等,以促进他们的身体控制和空间感知能力。
3. 认知活动(15分钟):- 利用图卡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动物、水果、颜色等,引导幼儿进行认知训练,如识别、命名等。
- 利用益智玩具或拼图游戏,让幼儿进行手眼协调和问题解决训练。
4. 语言活动(10分钟):- 通过歌曲、儿歌或故事,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词汇和简单的句子。
- 利用角色扮演或游戏,让幼儿模仿不同的角色并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
5. 社交活动(10分钟):- 安排小组活动,让幼儿与其他孩子一起完成任务,如搭建积木、合作游戏等,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 鼓励幼儿与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或经历,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友善意识。
6. 活动总结(5分钟):- 与幼儿一起回顾当天的活动,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感受。
- 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强调他们在感统、认知、语言和社交方面的进步。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感统活动中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记录他们的进步。
2. 通过问答、游戏或小组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观察幼儿在社交活动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评估他们的社交技能。
教案扩展:1. 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可以增加或调整感统活动的难度。
2. 引入更多的手工艺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到3岁感统教案篇一:感统教学设计感统教学设计篇二:感统课程教案第一讲感觉统合理论基本概述一、感统起源1970年欧美、日本先进国家,问题儿童日趋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1972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提出感觉统合失调学说,认为是都市生活中小家庭结构造成婴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
感觉统合失调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完成其方法体系。
通过儿童感兴趣的各种游戏式运动(即感觉统合能力训练)来控制和协调其感觉,引发适当的反应,使之在感觉经验的积累中改善感觉处理和组合机能,提高其学习成绩。
爱瑞斯认为,儿童的学习障碍主要源于他们的感觉统合功能失调问题,即儿童因神经系统功能协调不良,无法对从视觉、听觉、触觉、肌肉传来的本体感觉和前庭系统从地心引力及动作感觉等接收到的信息作适当的解释和利用,感觉输入发生困难,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并伴随其他行为问题。
具体训练方法包括爬行,悠荡,旋转和其他特殊的技能训练和活动。
可改善儿童脑体协调性、视听等感觉的反应能力、学习能力和对生活的态度。
感觉统合训练在美国、日本等地已成为儿童(特别是幼儿)教育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中国也开始被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感觉统合概述人类感觉学习发展的过程主要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感觉通路;第二阶段:发展感觉动作;第三阶段:认识身体形象;第四阶段:形成知觉运动;第五阶段:发展认知学习。
这些过程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大肌肉的健全成长,所以平衡感的好坏,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
特别是前庭讯息及平衡感协调而成的前庭平衡能力,会直接干扰运动协调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健全发展。
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并非知识,知识只是工具,如何吸收、消化、使用知识才是适应生活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讯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称为感觉学习。
大脑将这些讯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
3岁早教课程教案|2到3岁感统课教案详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看看下面的3岁早教课程教案吧,欢迎阅读哦!3岁早教课程教案【1】一、亲密活动:《出示拖拉玩具小狗》师:“瞧,谁来了?”幼:“小狗”。
师:“今天小狗和大家来做朋友,小狗拉到哪个宝宝身边,宝宝就拖着小狗上来和大家打招呼:大家好,我是☆☆☆,希望大家喜欢我!”然后拖下去给旁边的宝宝。
二、走线活动:让我们听着优美的古筝曲到江南水乡去看一看。
妈妈在外圈,宝宝在里圈,手拉手慢慢走。
动作:小桥流水、垂柳依依、飞檐翘角、回廊曲折等。
三、精细活动:发展宝宝对形状的感知能力,发展宝宝手眼协调的能力。
小手也来做运动,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先拿工作毯,抱一抱,铺铺平;再拿工作盘,大拇指,翘一翘,盖住红点点,靠一靠。
(出示玩具盒)形状盒、形状盒,(倒出里面的玩具)形状积木,形状积木,(认识形状积木)老师边说边用手画出形状的轮廓,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逐一出示)排好队;积木藏起来,三角形,找,塞进去,藏起来了。
(逐一塞进去)放不进怎么办?转一转。
都藏起来了。
还可以这样换只手再玩玩。
(教师说目标)玩具要回家了,大拇指,翘一翘,盖住红点点,靠一靠,把它送回家,卷起工作毯,抱一抱,把它送回家。
老师请到的宝宝,先拿工作毯,再拿工作盘。
宝宝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四、认知活动:两只眼睛看四方,两只耳朵听声响,一个鼻子闻花香,一张嘴巴喝热汤,两片嘴唇亲爸妈,撅起嘴巴向这样,叭!两个脸蛋胖乎乎,它们都在我脸上,我脸上。
老师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宝宝和妈妈一起跟着老师念和做。
五、亲子游戏:培养宝宝爬的能力,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
1我们玩个新游戏:钻山洞。
教师介绍要求,请爸爸妈妈用身体来做山洞。
教师先示范一个山洞,让家长和老师一起排成队做长山洞,让宝宝爬过去。
改变身体的姿势,变化山洞的形状,宝宝再次游戏。
3岁早教课程教案【2】活动目标:1、练习插放细小物体,继续感知物体的颜色。
小班感统训练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发展特点,结合感统训练的理论,选取《幼儿园感统训练指导手册》中的第3、4、5章内容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1. 第3章:触觉感知训练,主要包括触觉识别、触觉记忆和触觉辨别等内容。
2. 第4章:前庭觉训练,主要包括平衡木、旋转木马和摇头晃脑等活动。
3. 第5章:本体觉训练,主要包括爬行、翻滚、跳跃和投掷等活动。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提高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的感知能力,促进感觉统合发展。
2. 培养幼儿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平衡性,提高身体素质。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增进同伴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触觉识别、前庭觉平衡和本体觉协调。
2.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触觉板、平衡木、旋转木马、软垫、球类、绳子等。
2. 学具:每人一个触觉板、一个球、一根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在触觉板上进行“找不同”游戏,引导幼儿关注触觉感知。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触觉识别为例,讲解触觉板的用法,引导幼儿在触觉板上进行触觉识别。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为三组,分别进行触觉识别、前庭觉平衡和本体觉协调的训练。
六、板书设计1. 触觉识别:触觉板、球类、绳子等。
2. 前庭觉平衡:平衡木、旋转木马等。
3. 本体觉协调:爬行、翻滚、跳跃和投掷等活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进行触觉识别游戏。
(2)在户外活动时,尝试进行前庭觉平衡训练。
(3)与同伴一起进行本体觉协调练习。
2. 答案:(1)触觉识别:找出触觉板上的不同物品。
(2)前庭觉平衡: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
(3)本体觉协调:完成爬行、翻滚、跳跃和投掷等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家长参与感统训练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感觉统合发展的了解。
两到三岁感统教案万象组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感统训练教程》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为万象组合训练。
万象组合是通过不同颜色、形状和质地的感官教具,帮助幼儿提高感知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区分万象组合中的各种颜色、形状和质地。
2.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万象组合中各种颜色、形状和质地的区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象组合一套,包括不同颜色、形状和质地的积木。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套万象组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一套万象组合,讲解如何根据颜色、形状和质地进行分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万象组合的分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分类成果,并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万象组合2. 内容:颜色:红、橙、黄、绿、蓝、紫形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质地:光滑、粗糙、软、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一幅万象组合的拼贴画,要求包含不同颜色、形状和质地的元素。
2. 答案:作业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万象组合的分类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寻找类似的物品进行分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可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我的万象组合”创意展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万象组合中各种颜色、形状和质地的区分。
2-3岁感统训练集体完整教案教案标题:2-3岁感统训练集体完整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2-3岁的幼儿发展感统能力,包括平衡、身体协调和空间意识。
2.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通过有趣和互动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案准备:1. 感统训练器材:平衡木、软垫、障碍物等。
2. 音乐播放设备。
3. 图片卡片或玩具。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感到舒适和安全。
2. 引导幼儿坐在一起,与他们互动,并介绍今天的活动主题:“我们要一起进行感统训练,提高我们的平衡和身体协调能力。
”活动一:平衡训练1. 拿出平衡木,让幼儿一个接一个地走在上面。
2. 鼓励幼儿保持平衡,可以用手轻轻扶持他们,确保他们的安全。
3. 播放轻快的音乐,让幼儿在平衡木上跳舞或做简单的动作,如跳跃或转圈。
活动二:身体协调训练1. 摆放一些障碍物,如小桌子或垫子,让幼儿跨过或绕过障碍物。
2. 引导幼儿观察障碍物,并帮助他们制定通过障碍物的最佳路径。
3. 鼓励幼儿用手指指向最佳路径,以加强他们的空间意识和身体协调能力。
活动三:感统游戏1. 准备一些图片卡片或玩具,如动物或水果。
2. 让幼儿闭上眼睛,将一个卡片或玩具放在他们的手中。
3. 引导幼儿通过触摸和感受来猜测卡片或玩具的特征,如形状、质地或大小。
4. 鼓励幼儿与其他幼儿分享他们的猜测,并一起探索和学习。
结束活动:1. 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幼儿在平衡、身体协调和空间意识方面的进步。
2.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体验和收获。
3. 结束前,与幼儿一起做一些放松和伸展的活动,让他们放松身心。
教案扩展:1. 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增加更多的感统训练活动,如滚动、爬行和跳跃等。
2. 鼓励幼儿自己设计一些感统训练活动,并与其他幼儿分享。
3. 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通过以上的教案,幼儿将有机会在有趣和互动的环境中进行感统训练,提高他们的平衡、身体协调和空间意识能力。
感统教案两岁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和感知,认识并记忆一些生活中的常用物品。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手工制作,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观察和记忆一些生活中的常用物品。
三、教学准备:教师:贴纸、纸板、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准备活动,如操场上跑步、做体操等,让幼儿精神集中。
2. 导入新知(10分钟)教师将一些生活中的常用物品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并依次问答,引导幼儿认识并记忆这些物品。
3. 感知认知(10分钟)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纸板和一支彩色笔,要求幼儿根据之前观察到的物品,用彩色笔在纸板上画出来。
4. 动手制作(2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准备纸板、剪刀、胶水等。
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份物品的模板,要求幼儿根据模板在纸板上剪切,并用胶水粘贴,完成手工作品。
5. 展示交流(10分钟)每个小组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展示交流,让每个小组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提供建议等。
6. 总结梳理(5分钟)教师向幼儿总结课堂内容,巩固幼儿对今天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观察和感知,认识并记忆一些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通过制作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协调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幼儿参与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要注意班级管理,保持课堂秩序,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
2-3岁幼儿感统活动教案4月跳抓被单一、目标1、训练向上跳的动作。
二、准备1、被单1条。
2、做好预备活动。
三、玩法1、教师示范双脚并拢用力向上跳。
幼儿原地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2、两名教师拉起被单举过幼儿头顶,让幼儿站在被单下面向上跳抓被单。
教师同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根据幼儿情况,适时满满增加挑战难度,抬高被单。
拾捡积木一、目标1、观察积木颜色、形状的不同,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二、准备1、积木若干,软垫三、玩法1、可创设一个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将积木散在软垫上。
3、教师口述或出示图片,让幼儿根据要求拾捡对应的积木。
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表扬。
4、活动结束,幼儿和老师一起将所有的积木捡回放好。
攀爬云梯一、目标1、训练爬的技能,增强动作协调性。
二、准备1、云梯,音乐1、教师示范爬的动作,要求手膝着地,幼儿排成一队,有序跟着教师爬行。
2、分成2~3组,进行比赛。
(播放音乐)3、总结。
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
白兔跳一、目标1、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初步掌握双脚跳的基本要领。
2、发展跳跃能力。
二、准备1、检查地面整洁无障碍物。
2、带领幼儿做好预备活动。
三、玩法1、创设简单的故事情境,教师和幼儿要像小白兔一样跳。
2、教师示范白兔跳跃动作:双脚并拢、双手放在背后或竖在头上做兔耳朵,双脚弯曲45度,身体前倾。
依靠前脚掌起跳。
3、带领幼儿练习,个别指导动作不规范的幼儿。
4、分组,一名教师带领幼儿在创设的情境下练习白兔跳。
另一名教师维持秩序。
5月侧推大龙球一、目标1、练习侧走,增强动作协调性和平衡感。
二、准备1、大龙球,平衡木三、玩法1、1名教师依次指导幼儿侧走在平衡木上,联系两次。
2、大龙球放在幼儿面前,鼓励幼儿侧身一边推球,一边走至平衡木尽头。
倒退行走1、提高身体协调能力二、准备1、地面贴有直线,无障碍物的教室三、玩法1、开始时要求幼儿随意的在地板上倒着走。
2、幼儿熟悉初步的要求后,教师依次扶持沿直线倒着走。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一)第一章:感觉统合训练概述1.1 感觉统合训练的定义解释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以及其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1.2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阐述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包括提高儿童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1.3 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介绍常见的感统训练方法,如触觉训练、视觉训练、听觉训练、嗅觉训练和味觉训练等。
1.4 感觉统合训练的适用对象说明感觉统合训练适用于哪些儿童,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自闭症、学习困难等。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二)第二章:触觉训练2.1 触觉训练的重要性讲解触觉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如培养空间感知、触觉敏感度等。
2.2 触觉训练的活动提供一系列触觉训练活动,如沙浴、触觉板、按摩球等,以及如何指导儿童进行这些活动。
2.3 触觉训练的注意事项提醒在进行触觉训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确保儿童的安全、尊重个人隐私等。
2.4 触觉训练的评估与反馈介绍如何对儿童的触觉训练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如何给予积极的反馈。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三)第三章:视觉训练3.1 视觉训练的重要性阐述视觉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如提高注意力、阅读能力和空间概念等。
3.2 视觉训练的活动提供一系列视觉训练活动,如拼图、找不同、颜色识别等,以及如何指导儿童进行这些活动。
3.3 视觉训练的注意事项提醒在进行视觉训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确保儿童的安全、尊重个人隐私等。
3.4 视觉训练的评估与反馈介绍如何对儿童的视觉训练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如何给予积极的反馈。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四)第四章:听觉训练4.1 听觉训练的重要性讲解听觉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如培养音乐能力、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等。
4.2 听觉训练的活动提供一系列听觉训练活动,如听力游戏、音乐欣赏、声音辨识等,以及如何指导儿童进行这些活动。
4.3 听觉训练的注意事项提醒在进行听觉训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确保儿童的安全、尊重个人隐私等。
4.4 听觉训练的评估与反馈介绍如何对儿童的听觉训练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如何给予积极的反馈。
早期感统教案2-3岁在孩子成长的早期阶段,感统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感统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感官的刺激和训练,促使孩子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
在2-3岁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和身体正在快速发育,因此感统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2-3岁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表现出对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感统教育需要围绕着这一特点展开。
以下是一些早期感统教案2-3岁的内容:1. 视觉感统训练在2-3岁这个阶段,孩子对于颜色、形状、大小等视觉信息开始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
因此,可以通过一些视觉刺激来进行感统训练。
比如,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颜色鲜艳的积木,让他们自由组合,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图片、玩具等方式来训练他们的视觉感知能力。
2. 听觉感统训练在2-3岁这个阶段,孩子的听觉感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可以通过听音乐、听故事等方式来进行感统训练。
比如,可以给孩子播放一些简单的音乐,让他们跟着节奏摇摆身体,锻炼他们的听觉感知和动作协调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听故事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触觉感统训练在2-3岁这个阶段,孩子对于触觉刺激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
可以通过触摸、揉捏、拉扯等方式来进行感统训练。
比如,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不同材质的玩具,让他们去触摸和感受,锻炼他们的触觉感知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手工制作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手部灵活性和创造力。
4. 运动感统训练在2-3岁这个阶段,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运动游戏来进行感统训练。
比如,可以让孩子做一些跳跃、奔跑、爬行等动作,锻炼他们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球类游戏来培养他们的运动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总的来说,早期感统教案2-3岁需要围绕着孩子的感官发展特点展开,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等方面的训练来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这个阶段的感统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统教案两岁教案标题:感统教案(两岁)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感觉统合能力。
2. 促进幼儿感知、认知和运动发展。
3. 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
教学准备:1. 感统工具:海绵球、气球、绳子、彩色纸等。
2. 游戏道具:隧道、平衡木、软垫等。
3. 音乐播放设备。
4. 安全保护措施:垫子、护具等。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 播放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摇摆、跳跃、旋转等。
- 鼓励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如跳跃像兔子、爬行像蛇等。
2. 感官刺激(10分钟):- 使用不同材质的海绵球,引导幼儿触摸、挤压、扔掷等动作,让他们感受不同的触觉刺激。
- 制作简易的音乐器材,如用彩色纸制作的手摇铃,引导幼儿摇晃并聆听声音。
3. 平衡训练(15分钟):- 设置简易的平衡木,引导幼儿尝试行走、跳跃等动作,鼓励他们保持平衡。
- 利用软垫、气球等道具,引导幼儿跳跃、滚动等动作,帮助他们感受身体的平衡与重力。
4. 运动协调(15分钟):- 利用绳子制作简易的隧道,引导幼儿爬行通过,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 进行简单的接力比赛,让幼儿跑步、跳跃等动作,培养他们的运动协调与团队合作意识。
5. 放松活动(5分钟):- 播放轻柔的音乐,引导幼儿做简单的伸展运动,放松身体。
- 鼓励幼儿闭上眼睛,用手指轻轻按摩头部、手臂等部位,帮助他们放松身心。
6. 结束语(2分钟):- 回顾今天的活动,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 表扬幼儿的参与和努力,并鼓励他们继续发展感觉统合能力。
教学扩展:1. 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更多的感官刺激机会,如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聆听不同声音等。
2. 提供更多的平衡训练机会,如骑车、滑滑梯等。
3. 引导幼儿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如跳绳、踢球等,促进他们的运动协调和平衡能力的发展。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对感官刺激的反应、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根据观察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感觉统合2-3岁教案(二)
一、教学名称:针对年龄段2-3岁幼儿的感觉统合课程
二、教学目的:
1.通过音乐律动、组合游戏及器械操作,训练幼儿的前庭觉及本体感
2.培养幼儿的秩序感,提高幼儿的专注力。
3.增强幼儿的触觉刺激,使情绪得到更好的控制。
三、教学准备:
律动音乐,滑板,滑板滑梯,竖抱桶,平衡台,地垫,袋鼠跳,羊角球,大笼球,仿真水果蔬菜,万象组合,蹦床,呼啦
圈。
四、教学过程:
1、集合
邀请所有的幼儿和家长,大手拉小手围圈,用吹气球的形式,使圈变大或变小,最后气球爆炸了,全体坐在地上。
2、节奏问好、唱名
(1)、拍身体部位打节奏相互问好,xx下午好,xx下午好
(2)、请幼儿想动作拍拍身体部位来唱幼儿的名字。
1 2 3 4| 5 3 | 6 4 |5 3 | 1 2 3 4 | 5 3 | 4 2 | 1
- ||
拍拍手给宝宝宝宝宝宝拍拍手给宝宝say he llo 3、音乐律动
《握手舞》《小小乌龟上山坡》《平踏步》
4、组合游戏《运送水果蔬菜》
起点:拿起一个蔬菜或水果,钻过阳光隧道,走上彩虹接龙,经过万象组合,踩上踏基石,跳上蹦床,最后送水果或蔬菜。
5、器械操作
(1)、滑板
训练目的:主要训练前庭、触觉、平衡力
方法:a.将滑板轻轻放在地上,胸腹部趴在滑板上,头抬高,双腿并拢绷直,双手放在斜上方,手撑地连续向前滑行。
b.家长或老师拿住呼啦圈一端,幼儿拿住另一端,家长或老师拉起呼啦圈直走或转圈走,也可以走S型小路。
(2)、滑板滑梯
训练目的:训练平衡能力、前庭、协调性、触觉。
方法:双手轻轻放下滑板,跪在滑梯上,胸腹部趴在滑板上,头抬高,双腿并拢绷直,双手放在滑梯的两侧。
往下滑时,双手抬平,到地摊开双臂伸直,收轻轻蹭地,滑板停稳后,拿起滑板迅速离开。
(3)、袋鼠跳袋
训练目的:训练触觉、协调性、平衡能力
方法:把两只脚伸到袋子里面,脚要踩到底,双手揪住袋口,像袋鼠一样往前跳,脚掌先着地,落地屈膝。
注意:a、手始终要揪住袋口。
b、不要跳得太快,停稳之后再跳。
c、落地一定要屈膝,脚掌先着地,停稳后,先把袋子放下来再出来。
d、根据幼儿高矮拿相应的袋子。
e、注意力差的、好动的孩子要适量。
f、注意宝贝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近。
(4)、平衡台:
训练目的:训练平衡能力
方法:请站在平衡台的后面,先迈上一只脚,踩在平衡台中间,再迈上另外一只脚,双脚慢慢分开,双手叉腰,抬头挺胸,左右脚交替往下踩,踩一下数一下,自己计数。
下时双脚慢慢并拢,先迈下一只脚,再迈下另一只脚。
注意问题:每个平衡台之间距离不能太近,踩的速度不能太快,每一次都要踩下去,(注:年龄小的先坐着摇一摇,熟悉后再站着摇)
(5)、独角椅
训练目的:训练平衡能力
方法:坐在独角椅上,抬头挺胸,双手叉腰,双脚交替向前抬平,脚从哪踢出就收回到哪,边踢边说儿歌。
(6)、大笼球
训练目的:训练前庭和触觉,尤其是触觉。
指导语:幼儿站在地上,家长或老师双手穿过幼儿的腋下扶住大笼球,推动大笼球,使幼儿俯卧在大笼球上。
幼儿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头侧躺,身体放松,家长或老师挤压大笼球。
注意问题:1、先做俯卧、仰卧、滚压训练,熟悉大笼球重力感,
再前后、左右快慢转动。
2、先做光面的再做凸起的。
3、不强求,给幼儿适应的空间。
五、下课歌
让幼儿想动作拍拍身体部位唱下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