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瘤病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7.02 MB
- 文档页数:78
·187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FEB. 2024, Vol.22, No.2 Total No.172【第一作者】杨佳达,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CT及磁共振影像学。
E-mail:*********************【通讯作者】樊妮娜,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CT及磁共振影像学。
E-mail:****************·短篇报道·棕色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杨佳达 杨志企 樊妮娜*梅州市人民医院CT科 (广东 梅州 514000)【关键词】棕色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582+.1;R445.2【文献标识码】D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4.02.059Brown Tumor: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YAnG Jia-da, YAnG Zhi-qi, FAn ni-na *.Department of Ct , Meizhou People's Hospital, Meizhou 51400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Keywords: Brown Tumor; Hyperparathyroidism;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棕色瘤既往在临床少见,近年来相对常见,个案报道也越来越多,但检查相对单一,本例棕色瘤检查较为齐全,涵盖实验室检查、X线、CT、MRI、超声、甲状旁腺显像及PET-CT等,综合多种检查的报道较少,故将此病例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7岁,因左侧肱骨疼痛半月,加重2天入院。
实验室检查:全型甲状旁腺激素PTH 2644.10pg/mL(正常值范围:15-68.3pg/mL);碱性磷酸酶ALP 1468U/L(正常值范围:45-125U/L);血钙3.62mmol/L(正常值范围:2.0-2.5mmol/L);血磷0.67mmol/L(正常值范围:0.9-1.34mmol/L)。
肿瘤病例分析肿瘤是一种重大的健康问题,它对患者及其家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病例,本文将对一位患者的肿瘤病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病人个人资料、病史、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的分析,我们能够获取更多关于肿瘤的认识,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个人资料和病史该患者,李先生,男性,55岁,体质偏瘦,无明显过敏史。
他抱怨近期感到乏力、食欲下降,同时发现左侧腹部有一个增大的肿块。
根据初步检查,肿块位于左侧腹股沟区域,质地较硬,局部有轻微压痛,并在体检时发现左侧淋巴结肿大。
李先生的病史显示,他曾有长期吸烟史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家族中无肿瘤相关疾病的家族史。
这些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他患病原因的初步线索。
检查结果为了准确定位和诊断肿瘤,对李先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
首先是体格检查,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域有明显的肿块。
随后进行了血液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略高,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及AFP均超过正常范围。
尤其是CEA,其升高程度明显。
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和MRI,这些检查显示左侧腹股沟区域有一个肿块,大小约为4cm × 5cm。
此外,CT显示近期左侧肝脏发现多发结节性病变。
结合这些检查结果,肿瘤的确诊已经基本完成。
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和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手术、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
首先,手术将是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
由于李先生患的肿瘤侵犯了周围组织,并且还出现了肝脏的病变,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块和相关淋巴结,以期达到完全切除的效果。
同时,手术也将帮助获取更多关于肿瘤性质的信息。
随后,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制定后续的综合治疗方案。
化疗和放疗是常见的综合治疗模式。
化疗目的在于通过使用药物抑制肿瘤的增长和扩散,以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放疗则利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主要用于局部肿瘤控制和减少术后复发的可能性。
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除了治疗肿瘤本身,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病例分析报告一、病例基本信息患者姓名:_____年龄:_____岁性别:_____职业:_____二、临床症状患者最初因持续性的身体不适前来就诊,主要症状包括:1、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在近几个月内体重减轻了约_____公斤。
2、频繁的疲劳感,即使在充分休息后仍感到无力。
3、间歇性的疼痛,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_____,疼痛程度逐渐加重。
三、检查与诊断1、影像学检查CT 扫描:发现_____部位有一个不规则的肿块,大小约为_____厘米。
磁共振成像(MRI):进一步明确了肿块的位置、形态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某些肿瘤标志物如_____的水平显著升高。
血常规:显示有轻度贫血。
3、病理活检通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确诊为_____肿瘤,分化程度为_____。
四、治疗方案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以及治疗意愿,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手术治疗进行了_____手术,成功切除了肿瘤及周围部分组织。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2、化疗在手术后_____周开始进行化疗,采用了_____化疗方案,共进行了_____个疗程。
化疗期间,患者出现了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但通过对症治疗得到了有效控制。
3、放疗由于肿瘤位置较为特殊,在化疗结束后进行了局部放疗,总剂量为_____Gy,分_____次进行。
五、治疗效果评估1、短期效果治疗结束后的复查显示,原发病灶明显缩小,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下降。
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体重逐渐恢复,疲劳感减轻,疼痛消失。
2、长期效果经过_____年的随访,患者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迹象,生活质量良好,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六、治疗过程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1、心理问题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肿瘤后,出现了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疏导、家庭支持和病友交流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治疗副作用化疗和放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
肿瘤病例分析引言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病例。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具体的肿瘤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该病例的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病例背景患者是一名50岁的男性,最近感觉到不适和疼痛。
他向医院寻求帮助,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查。
检查结果1.血液检查:血红蛋白(Hb)水平略低,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正常。
2.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左肺上叶有一个直径约3cm的肿块,边缘模糊。
3.生物组织检查:通过经皮穿刺活检获得的组织样本显示,肿块细胞有异常增生,核分裂明显增多。
诊断基于以上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患者被诊断为肺部恶性肿瘤。
治疗方案针对这一病例,医生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手术治疗:由于肿块较小且边缘模糊,医生建议患者接受肿瘤切除手术。
手术将移除肺部中的肿瘤组织,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2.化疗:术前或术后化疗是常见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
对于该病例,医生建议患者接受化疗来杀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3.放疗:放射治疗可以通过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接受放疗,特别是当肿瘤无法完全切除或患者有其他病灶存在时。
随访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
随访观察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影像学检查:定期进行CT扫描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肿瘤的大小和病灶的变化情况。
2.血液检查:定期检查血常规指标,以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
3.生物组织检查:如果需要,医生可能会进行定期的组织活检,以评估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治疗后的效果。
结论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但通过及时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疗肿瘤。
通过以上病例分析,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了肿瘤病例的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这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提醒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的重要性,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肿瘤。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骨多发棕色瘤1例刘谦;喻友爱;袁晟;路名芝【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8(053)005【总页数】2页(P506-507)【关键词】棕色瘤;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作者】刘谦;喻友爱;袁晟;路名芝【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南昌 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南昌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南昌 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2.1棕色瘤是一种由原发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骨质破坏[1]。
现在看来,棕色瘤被认为是一种修复性过程,而非真性肿瘤。
它主要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慢性肾病 [2]。
多见于颌骨、锁骨、肋骨和盆骨[3]。
对于棕色瘤的诊断,仅依靠组织学诊断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临床、影像和实验室数据作出综合分析[4]。
1 病例介绍患者,47岁,女性,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腿疼痛,反复发作,加重半年于当地医院就诊。
体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头痛及明显消化道不适。
查体发现左大腿局部压痛,活动受限,未见明显肿胀。
另发现右侧手臂轻微按压痛。
影像学检查:右肱骨和左股骨粗隆下均出现边界尚清的溶骨性病变,并伴有骨膨胀的表现(图1)。
实验室检查:血钙3.25mmol/L(2.25-2.75mmol/L),血磷 0.90mmol/L(0.96-1.62mmol/L),尿素氮 9.4mmol/L (1.70-8.30mmol/L),肌酐128umol/L(44-115umol/L);甲状旁激素 1528.00pg/ml(15-65pg/ml)。
临床诊断:右肱骨及左股骨粗隆下肿瘤。
遂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病灶送检。
病理检查:巨检:“右肱骨”为灰黄色组织一块,大小3cm×1cm×0.5cm;“左股骨粗隆下”为灰褐色碎组织一堆,大小共4cm×4cm×1cm。
镜检:镜下可见增生活跃的破骨细胞,体积较小,呈小簇或分散排列(图2),局部可见破骨细胞破坏骨质(图3),同时伴有反应性新骨形成。
长期血液透析继发棕色瘤的影像学表现方义杰; 洪国斌; 卢慧芳; 郭永飞; 俞文; 柳学国【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7(015)001【总页数】4页(P141-143,149)【关键词】血液透析;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棕色瘤; 影像学【作者】方义杰; 洪国斌; 卢慧芳; 郭永飞; 俞文; 柳学国【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科广东珠海 519000; 广东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广东中山 528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5继发性甲旁亢是长期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动员骨钙入血,引起反应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骨骼的假瘤性病变,称为纤维囊性骨炎,因常伴出血、囊性变产生含铁血黄素而使病变组织呈棕红色,故又名棕色瘤(Brown tumor)[1]。
有关继发性甲旁亢所致棕色瘤的影像诊断文献报道不多。
笔者搜集11例长期血透、经病理证实的棕色瘤,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搜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棕色瘤共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30~65岁,中位年龄47岁。
临床表现有:不明原因的不同部位疼痛11例(100%),泌尿系结石4例(36%),病理性骨折2例(18%)等。
记录血透时间、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水平等。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 11例均行常规X线检查,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别进行正侧位摄片,骨盆病变行骨盆正位片检查。
9例行CT检查,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DSCT螺旋CT机检查,其中1例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DSCT平扫及增强,层厚2mm,层间距2mm,增强扫描采用对比剂欧乃派克(370 mg/ml),于肘静脉注射,剂量1.5~2.0ml/Kg,注射流率2~3ml/s。
颌骨棕色瘤2例并文献复习邹海啸;刘明军;杨海丽;赵怡芳;宋莉【摘要】目的探讨颌骨棕色瘤的临床特点,以期加深对其认识与理解,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颌骨棕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复习及总结.结果 2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均行手术后病理检查示颌骨棕色瘤,其病因均为甲状旁腺腺瘤.结论发生于颌骨的棕色瘤少见,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临床医生在诊断时需结合病史、血生化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可通过病理组织学确诊.【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8(047)010【总页数】3页(P1387-1388,1391)【关键词】颌骨;棕色瘤;甲状旁腺;甲状旁腺腺瘤【作者】邹海啸;刘明军;杨海丽;赵怡芳;宋莉【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南昌330000;武汉大学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南昌330000;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南昌330000;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头颈肿瘤外科,武汉430079;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南昌3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棕色瘤是甲状旁腺合成、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代偿反应性瘤样病变,表现为体内钙、磷稳态失衡和成骨、破骨代谢紊乱[1]。
本病好发于肋骨、锁骨、肱骨、髂骨等长骨,发生于颌骨者少见,多累及下颌骨[2-3]。
临床上因发病率低、表现不典型,常造成医务人员的误诊,延误患者的治疗。
本文现对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头颈肿瘤外科收治的颌骨棕色瘤2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1,女,45岁,因“下颌骨前部肿物半年余”入院。
患者半年前自觉下颌骨前部有一肿物,无疼痛不适,渐增大,近期出现下前牙松动,无疼痛、麻木不适等症状,曾因“第七胸椎肿块”于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嗜酸性肉芽肿”。
肿瘤病例分析报告肿瘤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类型多样,发病机制复杂。
以下将对一个具体的肿瘤病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病例介绍患者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岁。
因_____症状入院就诊。
患者自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_____(具体症状,如持续的咳嗽、胸痛、体重下降等),且症状逐渐加重。
二、临床检查1、影像学检查胸部 X 光:显示_____。
CT 扫描:发现_____(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
MRI 检查:进一步明确了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转移灶。
2、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等指标出现_____(升高、降低或正常)。
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评估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3、病理检查通过_____(活检方式,如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活检等)获取肿瘤组织样本。
病理报告显示肿瘤的类型为_____(具体的肿瘤类型,如腺癌、鳞癌等),分化程度为_____(高分化、中分化或低分化)。
三、诊断结果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_____(肿瘤的具体名称和分期)。
四、治疗方案1、手术治疗鉴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医生建议进行_____手术(手术名称和方式)。
手术过程顺利,成功切除了肿瘤组织,并对周围淋巴结进行了清扫。
2、化疗手术后,为了进一步清除可能残留的癌细胞,患者接受了_____个疗程的化疗。
化疗药物包括_____(具体的化疗药物名称),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了_____(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但通过对症治疗得到了缓解。
3、放疗对于存在局部复发风险的区域,进行了_____(放疗的剂量和次数)的放疗。
五、治疗效果评估1、症状改善经过治疗,患者原先的症状如_____明显减轻或消失。
2、影像学检查复查 CT 或 MRI 显示肿瘤病灶_____(缩小、稳定或增大)。
3、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水平_____(下降至正常范围、维持稳定或继续升高)。
骨棕色瘤的影像表现特点吕金纯;王永光;王旭荣;邱乾德【期刊名称】《中医正骨》【年(卷),期】2022(34)2【摘要】目的:探讨骨棕色瘤的影像表现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集的16例骨棕色瘤患者的病例资料。
男7例,女9例。
年龄19~72岁,中位数48岁。
病程4个月至13年,中位数30个月。
均行X线、CT、MRI检查者4例,均行CT、MRI检查者5例,均行X线、CT检查者3例,仅行CT 检查者4例。
观察骨棕色瘤的部位、大小和X线、CT、MRI表现。
结果:①骨棕色瘤部位及大小。
肿瘤累及34块骨,其中颅骨2块、锁骨3块、肩胛骨2块、肋骨5块、胸椎2块、肱骨2块、掌骨4块、指骨5块、股骨4块、胫骨3块、腓骨2块。
肿瘤直径≤3.0cm者16块骨、3.1~5.0cm者6块骨、5.1~7.0cm者3块骨、≥7.1cm者9块骨。
②骨棕色瘤X线表现。
7例行X线检查,共累及17块骨。
17块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骨质呈囊状破坏10块、膨胀性破坏3块、溶骨性破坏2块、混合性破坏2块。
发生病理性骨折1块。
骨皮质完整12块,骨皮质缺失或不完整5块。
骨质破坏区内见骨嵴3块、见斑点状钙化5块,骨质破坏区边缘硬化2块。
有骨膜反应4块。
肿瘤周围软组织肿胀3块、软组织肿块2块。
③骨棕色瘤CT表现。
16例行CT检查,共累及34块骨。
34块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骨质呈囊状破坏12块、膨胀性破坏6块、溶骨性破坏5块、混合性破坏11块。
发生病理性骨折2块。
骨皮质完整19块,骨皮质缺失或不完整15块。
骨质破坏区内见骨嵴8块、见斑点状钙化9块,骨质破坏区边缘硬化4块。
有骨膜反应5块。
肿瘤周围软组织肿胀7块、软组织肿块5块。
④骨棕色瘤MRI表现。
9例行MRI检查,共累及15块骨。
T1WI呈均匀低信号5块,呈低、极低混杂信号4块,呈低、高混杂信号4块,呈极低、高混杂信号2块。
T2WI呈均匀高信号3块,呈高、极低混杂信号5块,呈低、极低混杂信号5块,呈等、高混杂信号2块。
尿毒症患者多发骨棕色瘤的诊断学特征
李子艺;王庆贺;朱勇;杨大志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5(000)014
【摘要】骨的“棕色瘤”是由于甲状旁腺肿瘤或增生,合成、分泌过多的甲状旁
腺激素,动员骨钙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骨质吸收、疏松、反应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所形成的骨骼的假瘤性病变。
其多见于30岁~50岁女性,典型临床表现为
指(趾)骨、颅骨及长骨骨膜下吸收、弥散性骨量下降。
棕色瘤是一种机体代偿性表现,本质上并非肿瘤,其发生率仅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0.1%-5%左右。
临
床上较易造成误诊,但血生化筛查能提示其存在。
现报告尿毒症患者多发骨棕色瘤1例的诊断学特征。
【总页数】2页(P1869-1869,1957)
【作者】李子艺;王庆贺;朱勇;杨大志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多发性骨棕色瘤误诊一例
2.骨多发棕色瘤误诊多发骨转移瘤1例
3.骨的"棕色瘤"误诊为多发骨转移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4.1例以尿毒症为首发疾病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
5.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骨多发棕色瘤1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