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低位产钳助产术的观察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20.73 KB
- 文档页数:2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产钳助产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产科领域,旨在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本文将对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其相关分析进行讨论。
一、产钳助产的背景随着医疗技术和理念的不断进步,产钳助产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产钳助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使用的是原始的产钳。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界对产钳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现代产钳的设计更加安全有效。
二、产钳助产的原理产钳助产通过将产钳安置在胎儿头部和产妇盆腔之间,以提供额外的力量,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产钳通常由两个弧形钳夹组成,分别安置在胎儿头部的侧面,然后医生慎重地使用产钳施加力量,协助胎儿通过产道。
三、产钳助产的适应症1. 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营养不足、缺氧等情况可能导致胎儿的生命受到威胁,此时使用产钳助产可以缩短产程,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2. 产妇盆腔疾病:如骨盆狭窄、骨盆畸形等情况,使得自然分娩成为困难的可能。
此时使用产钳助产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分娩,避免产程延长或并发症发生。
四、产钳助产的操作要点1. 选择合适的产钳:根据产妇盆腔和胎儿头部的大小及位置,选择适合的产钳,确保产钳与胎儿头部充分贴合。
2. 安置产钳:医生在产妇阴道内插入手指,轻轻将两个产钳夹夹住胎儿头骨,然后将产钳头轮流插入产道,注意掌握好力度和方向。
3. 施加力量:医生需要根据产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确定施加力量的时机和方向,同时要注意力度的掌握,避免给产妇和胎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五、产钳助产的优势与风险1. 优势:a. 缩短分娩时间:产钳助产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分娩,缩短产程,减少阵痛和疲劳。
b. 降低剖宫产率:对于一些无法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来说,产钳助产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c. 减少围产儿并发症:产钳助产可以减少胎儿在产程中的窘迫和缺氧风险,降低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2. 风险:a. 头皮或软组织损伤:不当的产钳应用可能会导致胎儿头皮或软组织的损伤,需要医生慎重操作。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产钳是一种常见的助产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助产中。
它通过夹持胎儿头部,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本文将对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优势和风险。
一、产钳助产的应用产钳助产适用于以下情况:1. 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供氧和营养不足,常见的原因包括胎盘功能不全和胎儿畸形等。
在这种情况下,产妇可能无法通过自然分娩顺利生产,因此需要借助产钳来辅助分娩。
2. 分娩进展缓慢:有些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面临分娩进展缓慢的问题,如宫口开张不全或产力不足。
产钳可以帮助加速分娩进程,保障母婴安全。
3. 快速分娩需求:某些情况下,如胎心异常或突发并发症,需要迅速完成分娩。
产钳助产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顺利分娩,有效预防并减少可能的风险。
二、产钳助产的优势1. 减少剖宫产率:剖宫产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紧急分娩方式,但它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子宫破裂、感染等。
产钳助产可以帮助产妇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减少相关风险。
2. 提高分娩效率:产钳能够增加产力,加速分娩进程。
对于那些分娩进展缓慢的产妇,使用产钳可以有效地提高分娩效率,缩短产程。
3. 保护母婴安全:产钳助产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确保操作的安全有效。
在正确使用产钳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保护母婴的安全,并预防可能的并发症。
三、产钳助产的风险1. 头部外伤:错误使用产钳可能导致胎儿头部外伤,如头皮血肿、颅骨骨折等。
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产钳时必须非常小心和谨慎,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2. 会阴撕裂:使用产钳时,可能会导致产妇会阴组织的损伤,增加会阴撕裂的风险。
为了减少这种风险,临床医生需要注意操作技巧和分娩力度的掌握。
3. 母婴感染:在使用产钳时,如果材料没有得到有效的消毒或操作时不洁净,可能会引发母婴感染。
因此,医生在使用产钳前需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材料的无菌性。
四、产钳助产的操作注意事项1. 选择适应症:产钳助产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确保正确使用。
低位产钳助产的并发症分析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我曾参与过无数次低位产钳助产手术。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这项技术虽然能够有效促进分娩,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低位产钳助产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产道损伤是低位产钳助产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产钳需要紧紧地抓住胎儿头部,因此在分娩过程中,产钳可能会对产道造成一定的损伤,如会阴撕裂、宫颈损伤等。
这些损伤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出血及感染等症状。
胎儿损伤也是低位产钳助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产钳对胎儿头部的压迫可能导致胎儿头皮损伤、颅内出血等。
产钳还可能通过对胎儿颈椎的压迫,引发颈椎损伤。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损伤能够得到及时修复,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长期并发症。
第三,产后感染是低位产钳助产手术可能会导致的并发症之一。
产道损伤、产钳污染等因素均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产后感染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母婴生命安全。
第四,产后出血也是低位产钳助产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产钳对产道的压迫可能导致产道血管损伤,从而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胎儿头部压迫产道时间过长,也可能导致产道血管损伤,引发产后出血。
第五,新生儿窒息是低位产钳助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由于胎儿头部受到压迫,可能导致胎儿呼吸道受阻,从而引发新生儿窒息。
虽然及时的抢救措施能够缓解窒息症状,但部分患者仍可能留下后遗症。
第六,臂丛神经损伤是低位产钳助产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产钳对胎儿颈部的压迫可能导致臂丛神经损伤。
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能留下长期残疾。
第七,子宫破裂是低位产钳助产导致的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生风险较低,但一旦发生,将对母婴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子宫破裂的原因主要包括产钳过度用力、产道异常等。
第八,产钳脱落是低位产钳助产过程中的另一种并发症。
产钳脱落可能导致胎儿头部再次受到压迫,从而引发新生儿窒息等严重后果。
第九,母婴心理创伤也是低位产钳助产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临床低位产钳助产术的观察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孕妇胎头双顶间径在骨盆坐骨棘平面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临床处理方案。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入住我院生产产妇行低位产钳助产术,同比观察分析比临床其他手术方式疗效好,患者恢复快,产褥感染、术出血、术中产道损伤等发生情况均有所降低。
结果:对于产妇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术可以缩短第二产程的时间,该手术同时对患有产妇患心脏病、胎儿窘迫、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情况比其他手术有优势,临床使用率较高。
结论:低位产钳助产术的正确应用能降低手术风险,同时确保母婴安全,为产妇的顺利生产保驾护航,该手术患者术中出血少、产褥感染率降低,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低位产钳术;剖宫术;阴道【中图分类号】R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036-02助产(aids to delivery)指为了确保胎儿顺利健康的从母体产道娩出的过程[1],而在产前或是产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助产的方式有多种,包括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臀牵引等等,临床采用哪一种祖产方式根据产妇产前及产时的状况而定,本文针对20例患者主要采取低位产钳助产术,让胎儿从母体产道顺利娩出,统计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入住待产产妇进行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将具体报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统计资料是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入住20例待产产妇进行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29岁,其中初产妇12例,经产妇8例,其中23~35岁产妇14例,35~40岁产妇4例,40岁以上产妇2例,20例患者中有5例产妇早产,其余均足月生产,本组收治的20例产妇均采取低位产钳助产术,胎儿宫内窘迫为5例,胎位异常9例,宫缩乏力6例,据20例产妇资料统计,采取低位产钳术与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臀牵引等相比手术效果及优势更为明显。
低位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对低位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行阴道分娩并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产妇84例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同期本院因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产妇、新生儿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结果采取不同的分娩方式,比较两组产妇损伤的情况,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 <0.05);比较两组新生婴儿的情况,研究组胎儿低于对照组,两组无明显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比较两组母婴总的并发症情况,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1%,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结论在阴道分娩中,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术,不仅效果安全可靠,还可以降低剖宫产率标签:低位产钳助产术;阴道分娩;临床效果阴道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的过程,而剖宫产是在难产或高危妊娠时采取的措施。
随着人们对阴道分娩知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选择自然分娩,以产钳助产术来解决产科难产的问题,能够有效保护母婴的健康安全[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行阴道分娩并实施低位产钳助产的产妇84例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本院因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4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9±5.26)岁;研究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5.17)岁。
1.2方法低位产钳或称出口产钳,是指胎头双顶径已过坐骨棘水平,胎头骨质部最低点在S+3cm或以下。
产钳分为左右两叶,操作时以左手握左叶,置入胎头左侧,而右叶反之。
两叶钳锁平行交叉扣合,当产钳两叶不容易合拢时不要强行合拢,适当调整右叶位置,若仍不能交锁应取出重放。
术者右手握钳柄,左手握钳胫,宫缩时右手向外、左手向下轻轻牵引,待枕骨抵达耻骨弓下时,缓慢向上牵引。
低位产钳助产术100例临床分析目的:比较100例低位产钳助产术产妇与剖宫产妇女术中以及术后的产后出血、产道损伤、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产科2010年8月-2014年8月的200例住院产妇,200例患者均为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分为低位产钳组(宫口开全后胎头位于坐骨棘以下行低位产钳术)和剖宫产组(宫口开全后胎头位于坐骨棘以下行剖宫产术),每组100例。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产后出血、产道损伤、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情况。
结果:低位产钳组术后产后出血率、产道损伤率、新生儿窒息率、产褥感染率分别为13.0%、14.0%、2.0%、5.0%,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的25.0%、27.0%、11.0%、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在第二产程或第一产程末,产钳助产是最合适的。
剖宫产会致使胎儿宫内缺氧,宫内窘迫,引起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引起上行感染,造成母婴损伤。
而产钳助产术对母婴影响小,但也要正确掌握产钳助产的适应证,熟练掌握,充分评估术中的情况,反对盲目操作。
标签:低位产钳助产术;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本次研究目的为比较100例低位产钳助产术产妇与剖宫产妇女术中以及术后的产后出血、产道损伤、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产科2010年8月-2014年8月的200例住院产妇,所有患者均为初产妇,均签署手术同意书。
其中双胎妊娠22例,单胎妊娠178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分为低位产钳组(宫口开全后胎头位于坐骨棘以下行低位产钳术)和剖宫产组(宫口开全后胎头位于坐骨棘以下行剖宫产术),每组100例。
低位产钳组100例产妇中,平均年龄(32.2±6.1)岁,孕周36~41周;剖宫产组100例产妇中,平均年龄(31.6±7.3)岁,孕周37~41周;两组产妇的孕周、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低位产钳助产术8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针对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具体分析与研究。
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85例产妇选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另选取85例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
针对观察组患者使用低位产钳助产术,针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剖宫产术。
分别评估产妇的产道损伤情况、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窒息率和产褥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较少,产道损伤程度较低,综合评估指标普遍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位产钳助产术的合理应用,会大大降低产妇的产道损伤程度,同时有效防止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情况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
低位产钳助产术具有一定的广泛推广价值,必须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低位产钳助产术;分娩质量;剖宫产;应用效果;分析;研究引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现代医疗技术的创新研发,充分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
为了降低分娩恐惧感,产妇大多会选择剖宫产的方式进行分娩。
但是由于剖宫产所引发的术后并发症却越来越多,且婴儿的健康情况也不尽人意,因此医务人员纷纷进行了其他分娩方式的具体研究,希望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使产妇享受到良好的助产服务。
产钳助产术主要分为低位、中位、高位。
其中低位产钳助产术可以降低产妇产道的损伤程度,协助胎儿顺利分娩的一种有效手段,得到了产科医务人员的一致认可。
本次实验主要针对低位产钳助产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现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85例产妇选为主要的观察对象,随之称为观察组,另选取85例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随之称为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1-30岁之间,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5.14±1.26)岁,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3-35岁之间,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8.65±2.02)岁。
低位产钳助产分析什么是低位产钳助产?低位产钳助产是一种应用特殊产钳的助产方式,适用于母体自然分娩难度较大的情况。
一般来说,低位产钳助产需要在产程中,孩子出生部分已经通过母体产道,但仍需要帮助提升头部。
这种方式适用于头胎母亲或者胎儿头部过长等特殊情况。
低位产钳助产的注意事项产钳的材质和品质产钳是低位产钳助产的关键设备,因此,选择产钳时需要注重材质和品质。
一般来说,优质产钳会有更好的指向性和握力,能够更好地帮助分娩过程。
相对于铁钳,不锈钢钳更为优质,因此需要选择不锈钢材质的产钳。
孕妇的选择和检查低位产钳助产需要检查孕妇分娩的情况和体质,以便确定是否有需要使用产钳。
孕妇需要接受低位产钳助产前的全面检查,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其是否适合低位产钳助产。
技术掌握和操作注意事项低位产钳助产的操作需要在技术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必须保证。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在正式操作前进行充分的技术训练和针对性操作练习。
同时,在操作中需要注意环境卫生和使用消毒材料等注意事项,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低位产钳助产的优势和风险低位产钳助产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风险。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优势1.微创性:低位产钳助产是一种微创性的产程,在孕妇的疼痛程度上比较低。
2.效率高:低位产钳助产相对于其他产程方式来说,效率更高,能够更快地帮助孕妇分娩。
3.成功率高:低位产钳助产成功率较高,能够有效帮助分娩过程,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风险1.受伤风险:低位产钳助产相对于其他产程方式来说,受伤风险更高。
医护人员需要仔细掌握技术,遵守注意事项,以尽可能地降低风险。
2.氧供不足:低位产钳助产会造成孩子头部受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氧供,需要医护人员及时进行观察。
如何选择低位产钳助产低位产钳助产是选项之一,并非所有孕妇都需要它。
选择低位产钳助产需要根据孕妇的情况和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
在考虑使用低位产钳助产时,有些情况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孕妇是否经过全面的检查,并且母体已经开口达到7-8cm,孩子头部已经过去。
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2-02-01T16:56:21.9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9期供稿作者:张杏歌[导读] 胎儿窘迫和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使用低位产钳助产术相对其他助产术更具优势。
张杏歌(许昌市公疗医院 461000)【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105-02 【摘要】目的对低位产钳助产术进行临床观察,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低位产钳助产术。
方法按偶数选择医院近两年内施行的126例低位产钳助产术作为观察组及同期132例非低位产钳助产手术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结果胎儿窘迫和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使用低位产钳助产术相对其他助产术更具优势。
结论正确使用低位产钳术,有效减少母婴伤害率。
【关键词】低位产钳术剖宫术阴道我院根据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近3年医院实施的126例低位产钳术作为观察组,对比同期132例非低位产钳术(以剖宫术为主)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低位产钳术在胎儿窘迫等病例中成功率较高,并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我医院共实行低位产钳术126例,占同期阴道分娩总数的3%,初产妇为122例,约占总数量的96.7%;经产妇4例,约占3.3%。
其中20-30岁产妇为104例,约占总量的82.5%,30-40岁22例,约占17.5%;早产5例,约占总量的4%,足月产为121例,约占96%;在126例低位产钳术中,胎儿宫内窘迫为61例,胎位异常35例,宫缩乏力14例,第二产程延长9例,其他7例。
低位产钳术成功率为100%。
选择同期132例非低位产钳助产术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以剖宫术为主,观察低位产钳术与其他助产术相比,在胎儿窘迫等病例中具有明显优势。
1.2诊断及纳入标准产钳助产适应证和实施时机的选择,一般有如下几点可选择使用:1、无头盆不称;2、子宫颈口已开全;3、胎膜已破;4、胎儿先露部位的骨质已达坐骨棘3cm以下,胎儿双顶径在坐骨棘水平以下。
低位产钳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低位产钳的适应证及对母婴的影响,从而探讨低位产钳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151例低位产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应用指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手术指征胎心异常102例,继发性宫缩乏力37例,异常胎位25例(枕横位15例,枕后位10例),第二产程延长2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
产妇并发症有宫颈裂伤10例,产后出血8例,会阴切口裂开1例,新生儿并发症有新生儿轻度窒息28例,面部损伤3例。
新生儿及产妇均无明显不良结局。
结论正确使用低位产钳,对母婴的创伤较小,可降低剖宫产率。
低位产钳在阴道助产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低位产钳;阴道助产;适应证;并发症近年来剖宫产率逐渐增高,阴道助产技术下降,但并未减少围生儿死亡率、发病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反而剖宫产儿湿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儿[1]。
降低剖宫产率、重视阴道助产、降低头位难产是产科的难题。
中高位产钳对母儿的损伤较大,已经被剖宫产所替代[2],现绝大数是低位产钳及出口产钳在临床中应用,现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的151例低位产钳患者进行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的151例低位产钳患者,经产妇16例,初产妇135例,产妇年龄17~41岁,孕周33~41+6周,新生儿体重2300~4400 g。
1. 2 产钳肋产的先决条件①胎头必须衔接;②胎儿必须是顶先露或颏先露的面先露;③必须清楚了解胎头的方位,这样才能正确放置产钳;④应用产钳之前,宫口必要完全扩张;⑤产钳应用前胎膜必须破裂,这样钳叶才能牢固的握持胎头;⑥胎头大小与骨盆入口或中骨盆没有不称。
1. 3 操作方法孕妇导尿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会阴消毒,铺巾,阴道指诊确定胎方位,双合诊检查胎头高低及胎位。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后切开会阴。
左手握左叶,钳径与地面垂直,凹面向着会阴部,经阴道后壁轻轻插入,在右手引导下,逐渐移向产妇盆腔左侧,此时钳径与地面平行,助手扶住钳柄。
阴道分娩应用产钳助产临床观察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应用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3年9月期间阴道分娩应用低位产钳助产术的257例产妇资料(研究组)与剖宫产238例产妇的资料(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产后出血、产道损伤、新生儿窒息与产褥感染等方面所存在差异。
结果两组比较,产褥感染率与新生儿窒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与出血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阴道分娩中,使用低位产钳的助产术并不会增加母婴并发症,应用效果安全可靠,可有效减少剖宫产率。
标签:低位产钳;阴道分娩;助产;应用效果;剖宫产随着剖宫产技术的逐步成熟,加上个人意愿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临床上采用剖宫产的产妇的比例不断上升。
事实上,临床上常用的低位产钳术助产,可靠性高,对母婴的影响较小,仍然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段[1]。
特别是分娩过程中出现胎位异常,且不宜进行剖宫产,往往需要行产钳助产。
天津市红桥医院2010年5月~2013年9月期间,实施低位产钳助分娩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天津市红桥医院2010年5月~2013年9月期间分娩总量6254例,其中阴道分娩为3798例,而宫口开全之后,胎头在坐骨棘之下S+3位置的,实施低位产钳的助产术,一共有257例,作为研究组,均为初产与单胎,妊娠时间在37~40+3w;胎儿出现窘迫的为121例,因各类原因出现第二产程时间延长的为79例,而母亲出现并发症的为3例。
将类似情况下,运用剖宫产的一组238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在阴道检查当中,已确诊宫口已经全开,并且胎膜已破,软产道没有异常,胎头衔接,骨盆并不狭窄,对胎方位与胎下降情况进行明确,像头皮水肿的囟缝触诊不是很明确或者颅骨受压出现重叠的时候,应该依据胎儿的耳廓方向对胎头位置进行判定,当双顶径在坐骨棘水平之上,颅骨的最低点位于S+3处或者之下,以及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出口横径与斜径位置,产瘤不作为高位指征,对这些情况给予判断之后,再决定手术,在手术之前,应该告知产妇病情,且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然后实施低位产钳助的手术。
临床低位产钳助产术的观察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25T16:19:28.43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期作者:贾晓杰[导读] 助产(aids to delivery)指为了确保胎儿顺利健康的从母体产道娩出的过程[1],而在产前或是产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贾晓杰
(哈尔滨市双城区妇幼保健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摘要】目的:研究孕妇胎头双顶间径在骨盆坐骨棘平面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临床处理方案。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入住我院生产产妇行低位产钳助产术,同比观察分析比临床其他手术方式疗效好,患者恢复快,产褥感染、术出血、术中产道损伤等发生情况均有所降低。
结果:对于产妇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术可以缩短第二产程的时间,该手术同时对患有产妇患心脏病、胎儿窘迫、严重的妊娠
高血压综合征等情况比其他手术有优势,临床使用率较高。
结论:低位产钳助产术的正确应用能降低手术风险,同时确保母婴安全,为产妇的顺利生产保驾护航,该手术患者术中出血少、产褥感染率降低,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低位产钳术;剖宫术;阴道【中图分类号】R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036-02 助产(aids to delivery)指为了确保胎儿顺利健康的从母体产道娩出的过程[1],而在产前或是产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助产的方式有多种,包括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臀牵引等等,临床采用哪一种祖产方式根据产妇产前及产时的状况而定,本文针对20例患者主要采取低位产钳助产术,让胎儿从母体产道顺利娩出,统计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入住待产产妇进行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将具体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统计资料是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入住20例待产产妇进行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29岁,其中初产妇12例,经产妇8例,其中23~35岁产妇14例,35~40岁产妇4例,40岁以上产妇2例,20例患者中有5例产妇早产,其余均足月生产,本组收治的20例产妇均采取低位产钳助产术,胎儿宫内窘迫为5例,胎位异常9例,宫缩乏力6例,据20例产妇资料统计,采取低位产钳术与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臀牵引等相比手术效果及优势更为明显。
选取20例经低位产钳助及20位以往行剖宫产产妇资料进行对比。
20例经低位产钳助产为观察组,另20例以往行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根据临床经验及参照产钳助产适应指证及正确的时机,通常应出现以下情况:(1)无头盆不称;(2)产妇宫颈口全部充分张开,(3)观察胎膜明显破裂,(4)胎儿先露部位的骨质已达坐骨棘3cm以下,胎儿双顶径在坐骨棘水平以下。
1.3 治疗方法
临床实施低位产钳术的标准是以宫内胎头双顶径与中骨盆坐骨棘距离为基准,如若胎头双顶径出现在中骨盆坐骨棘的平面以下位置,临床分位为低位产钳术,产妇躺在治疗床上,身体取膀胱截石位,对产妇进行常规消毒、插管等,准确判定胎头位置,确定胎头衔接,宫口全开,胎膜已破,产道情况,骨盆无明显狭窄,明确胎先露下降及胎儿方位,根据胎儿耳廓判断胎头位置,监测胎心。
以上条件均符合,确定具有低位产钳助产条件后,对产妇施行会阴神经阻滞麻醉,入刀位侧斜切会阴,左手握左叶,钳径保持与地面垂直90度,凹面朝向会阴部,插入时尽量从阴道后壁插入避免损坏产道,用右手做牵引,向骨盆左侧逐渐迁移,钳径与地面平等,助手扶住钳柄。
同样,右手将右叶产钳置盆腔右侧。
扣合产钳,在宫缩时水平向外牵拉,会阴部膨隆时逐渐向上牵拉,胎头着冠后,先取右叶,再取左叶,胎头娩出后按自然分娩完成整个分娩过程。
术毕常规留置尿管24~28小时以防产后尿潴留[2]。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7.0软件提取筛选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所有临床计量资料均采用u检验,数据资料采用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示,P<0.05,表示对比差异性较大,有统计意义。
2.结果
观察组20例低位产钳助产术均为一次性成功助产,胎儿损伤与对照钳组胎儿损伤无显著性差异;其对比见表1。
3.讨论
临床根据不同分型,助产方式也分为多种,主要包括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臀牵引等,每一重手术方式均有不同的指征,采取哪种助产方式合适还要看临床具体情况,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低位产钳助产术,其主要是为了缩短第二产程,避免有合并疾病及孕妇发生太死腹中,低位产钳助产术,用产钳牵拉胎头以娩出胎儿的手术。
低位产钳助产术临床有相应的手术指征:产妇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或其他和合并行疾病等,孕妇不宜用力;以往有过剖宫产手术或近期腹部开刀这;经检查出现头盆不称,胎儿头部内旋转受限;有子宫收缩不全,或胎儿窘迫等情形。
施行产钳术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胎儿实施手术的存活率,确报存活方可施术,置产钳前确定胎儿能经阴道分娩,宫颈口必须充分敞开,羊膜未破者应先破膜,(2)术前应导尿排空膀胱,行会阴侧切,儿头即将娩出时还应保护会阴,以免再有撕裂。
(3)手术明确胎儿具体方位方可放置产钳,若放置位置不对或是在牵拉时过于用力,可对胎儿身体造成损伤,尤其是面部、眼球损伤等[3]。
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母婴的损伤程度与胎头位置及助产医师技术水平有密切关系,正确使用低位产钳术,熟练掌握低位产钳助产技巧,降低剖宫产率,是提高低位产钳术成功率的关键。
本组研究的20例行低位产钳助产术的患者预后效果良好,从产褥感染、术出血、术中产道损伤、阴道裂伤、子宫颈裂伤等情况分析,其发生的概率同比其他手术明显降低,产钳助产术对母婴影响小,尤其是在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时为缩短第二产程,产钳助产是临床手术最好最合适的助产手术方式。
但也要正确掌握产钳助产的适应证,熟练掌握,充分评估术中的情况,反对盲目操作【参考文献】
[1]王雪菲,董书珍.低位产钳助产术147例临床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9).
[2]庄依亮,李笑天.病理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02).
[3]吴红军,王丽娟.头位产钳助产104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