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6
房山旅游景点故事简介
房山区位于北京市的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地方。
房山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故事。
首先,房山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北京世界地质公园。
这个公园以其壮观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地质遗迹而闻名,其中包括了丰富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丰富多样的古生物化石,是地质爱好者和游客们的天堂。
这里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亿年前的地质活动,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其次,房山区还有另一著名景点——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
这里是世界著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丰富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展示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这个景点的故事让人们可以了解古人类的生活和文化,感受人类文明的千万年演变。
此外,房山区还有古北水镇,这是一个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题的水乡古镇,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中国传统的水乡文化,感受古老建筑的魅力,并且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古北水镇的故事让人们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感受到
了古老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房山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每一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故事。
通过这些景点,游客可以领略到古老文明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房山区的旅游景点。
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房山区位于北京市的西南部,是北京市辖区之一。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房山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
本文将介绍一些房山区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展示这个地区的丰富文化底蕴。
一、房山古城墙房山古城墙是房山区最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这座城墙始建于明代,总长约13公里,是北京地区现存最长的明代城墙之一。
古城墙呈方形,四周设有城楼和护城河,体现了明代城市防御工事的建筑风格。
如今,房山古城墙成为了游客观光和研究明代建筑的热门景点。
二、燕山大观园燕山大观园是一座仿明代风格的皇家园林,位于房山区燕山脚下。
这座园林占地面积广阔,内有众多传统建筑、湖泊和花园。
燕山大观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房山区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魅力。
三、青龙桥青龙桥是一座跨越白河的古代石桥,位于房山区青龙湖畔。
这座桥建于明代,采用了典型的明代石拱桥的结构,桥面铺设的青石板经过历经风雨的洗刷,呈现出古朴的美感。
青龙桥是房山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该地区的文物保护单位。
四、云居寺云居寺是位于房山区西南部的一座古老寺庙,建于唐代。
这座寺庙依山而建,环境幽静,寺内有众多古建筑和佛像。
云居寺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也是房山区的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信徒和游客来此参观和朝拜。
五、长沟古镇长沟古镇是房山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农村聚落之一。
这座古镇建于明清时期,保存了许多传统民居和古老的街巷。
古镇的建筑风格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特色,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古代农村生活的风貌。
长沟古镇是房山区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以上介绍了房山区的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景点见证了房山区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
同时,这些文物也为房山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希望这些宝贵的文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为后代留下更多珍贵的历史遗产。
房山城关街道的文物古迹乘公交901路(快车)羊头岗村站下车,向北沿原顾八路进村,村北一座水塔的西侧院内有清源殿(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其实这处普查登记项目就应该叫清源庙,不知何故公布的叫做清源殿,而且普查牌子挂在后殿,难道只有后殿是普查登记项目,山门殿不算?),据介绍始建于金代。
现仅存山门殿和后殿。
山门殿南向,卷棚顶,灰筒瓦。
面阔3间6.15米,进深三间6.90米。
通根圆柱,石析柱础,拱券门,左右两侧为圆窗。
现在房子空闲着,屋顶长满荒草。
东北侧有一块碑,螭首,躺在地上,碑额篆书“清源庙碑”,碑高1.78米,宽0.86米,厚0.24米,字迹已被磨平,仅存“明正德七年”字样。
山门殿北边有一排后建的平房,曾被羊头岗村用做幼儿园。
后殿在北侧的另一个院内,南向,卷棚顶,灰色筒板合瓦。
面阔三间6.15米,进深一间4.38米。
屋内有彩绘。
殿内梁上有字依稀可辨“顺天府西口区房山县羊头岗村庙……众善人重修二圣神祠”字样。
柱为圆形,柱础压在墙基下,门窗后改。
殿前有长4.53米,宽3.95米的月台,月台西南有龟趺座一个,长1.62米,宽0.85米,高0.56米,据说龟趺和前院的清源庙碑为一体。
羊头岗村西北,原有前朱各庄村,现已完成拆迁,附近有前朱各庄村墓群(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年代为“周”。
为此我特意到附近寻访,只在在新建成的燕房东北环线的东侧,一条东西向水泥路以北的路旁,看到有夯土的护坡遗迹,不知道前朱各庄村墓群是不是这里。
羊头岗村西南的丁家洼村附近,有遗址丁家洼遗址(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灰陶、红陶兼而有之,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周早期。
1960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这里清理出6座陶窑遗址。
其中有5座仅存底部,一座保存较为完整。
窑址平面为椭圆形,长2米、宽1.7米。
西北侧有一拱形火门通往火膛,火膛上部有窑箅,窑箅有9孔,窑箅以上不复存在。
我们知道,陶器的质地比较粗,有很强的吸水性,并且是不透明的黏土制品,它是人类在用火烧烤食物时偶然发现并经过漫长积累创造的一种新的物质器皿。
房山区非遗项目房山区位于北京市的西南部,是一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项目代表了房山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本文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房山区非遗项目。
一、房山布袋戏房山布袋戏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表演形式,起源于明代。
它以布制的手偶为主要表演工具,配以悠扬的音乐、生动的动作和精彩的对白,表达了人们对于正义、善良和美好的追求。
房山布袋戏的剧目丰富多样,有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等,每一出戏都能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启发。
二、房山皮影戏房山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皮影戏表演形式之一,起源于古代。
它通过在灯光下将剪纸人物影子投射在白色幕布上来进行表演,具有神秘而又富有艺术感的效果。
房山皮影戏的剧目内容丰富多样,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传统等等,每一出戏都能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视听体验。
三、房山刺绣房山刺绣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起源于古代。
它以细腻、精美的针线刺绣技艺为特点,将丰富多彩的图案刺绣在织物上,形成独特的艺术品。
房山刺绣的图案内容丰富多样,有花鸟、人物、山水等等,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的心血结晶。
四、房山民俗文化房山区的民俗文化是房山非遗项目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这里,人们保留了许多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放鞭炮等,展示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五、房山传统剪纸房山传统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起源于古代。
它以剪纸刀为工具,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的图案,形成独特而又精美的艺术品。
房山传统剪纸的图案内容丰富多样,有花鸟、人物、动物等等,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的智慧和技艺。
六、房山传统民居建筑房山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是房山非遗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结构稳固、造型独特,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貌。
在这些传统民居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七、房山传统乐器房山传统乐器是房山非遗项目中的瑰宝之一。
新店古城遗址中的非遗文化
新店古城遗址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南部的房山区,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存的古代城市遗址。
除了历史文化遗址,新店古城遗址还保留着许多非遗文化,代表了该地区的独特文化传统。
1. 京剧
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四大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在新店古城遗址周边地区,京剧一直是非常受欢迎的艺术表演形式。
京剧根据不同的剧目,通过音乐、唱腔、舞蹈和表演来展现剧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技巧吸引了大量观众。
2. 扎染
扎染是一种纺织品印染技术,也是新店古城遗址周边地区的一项重要非遗文化。
扎染通过将不同的颜料细心地缀入纺织品的纱线中,以达到图案或装饰效果。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作服装、家居用品和工艺品等。
3. 高跷戏
高跷戏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也是新店古城遗址周边地区的非遗文化之一。
高跷戏常常结合杂技、舞蹈和音乐等元素,表演者穿着特制的高跷演出各种戏曲、故事等。
这种表演形式以其特殊的视觉效果和技巧性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4. 筚篥
筚篥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也是新店古城遗址周边地区的非遗文化之一。
筚篥是一种笛子的变种,由竹子制作而成,通过
吹嘘的方式演奏。
它常常用于民间的婚庆仪式、庙会和演出等,以其悠扬的音韵和独特的音色吸引了许多音乐爱好者。
这些非遗文化不仅丰富了新店古城遗址的文化内涵,也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
同时,它们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独特的地方特色,对于文化传承和地方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房山介绍房山是北京根祖。
5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以“北京人的发祥地”著称;3000多年前的西周燕都遗址,称为“北京城的发源地”;1300多年前的佛教圣地云居寺,保存着世界上仅存的1122部、3572卷、14278块石刻大藏经,被誉为“石经长城”;国宝汉白玉产地且具有2000多年开发、雕刻历史的大石窝,为北京城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石材,堪称北京之基、石文化的故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诞生地霞云岭乡堂上村,在建党8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题词,使之成为圣歌诞生地、红色旅游村;同时107座历代古塔,占北京地区古塔总数的一半以上;战国的乐毅墓、唐代的贾岛墓、金代的皇家墓群等302处遗迹遍布房山境内,构成了房山不断代的历史画卷。
房山是溶洞王国。
房山拥有中国首家溶洞地质公园——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
园区内已探明的溶洞100多座。
其中,“北京的地下明珠”石花洞形成于四亿年前,洞体为上下七层,洞中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盾、月奶石、莲花等景观似鬼斧神工造就,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绚丽多姿,游人行入洞中,神秘清幽,洞中奇观绝景连绵不断,且极具科考价值;“华北的地下迷宫”银狐洞水旱洞连通,方解石结晶体形成的银狐、银兔,晶莹剔透,巧夺天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佛堂孔水洞内的隋唐经刻、万菩萨法会图等摩崖造像以及唐人洞内嵌于石笋内的古人题字为国内外罕见的溶洞奇观,堪称地质岩溶博物馆。
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以其岩溶洞穴和沉积景观的典型性、多样性、自然性、完整性和稀有性享誉海内外,是一部地质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与这交相辉映的还有“北京的人间仙境”仙栖洞、位于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云水洞等,共同组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洞穴群。
房山是山水秀地。
婀娜多姿的十渡山水,既有中国北方之雄奇,又有南国水乡之柔媚,被誉为“青山野渡,百里画廊”;列为全国20家重点示范森林公园之一的上方山,集森林、洞穴、古迹、名胜、飞瀑等诸景为一体,历来就有“南有苏杭、北有上方”之美称;海拔2000多米的白草畔的鲜花、草甸、珍禽、异兽,组成了诱人的高原风光,赢得“生态公园”之美名;雄、奇、神、险的圣米石塘,早为北京“西山八景”之一;建有北京最大的万米沙滩浴场、距北京最近、最大的水体资源的青龙湖,是设备齐全的综合水上旅游场所。
房山两座辽金时期的经幢范军周峰对北京地区的历代碑刻著录,目录书有《畿辅碑目》、《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目录》等,收录清代八旗碑文的有《雪屐寻碑录》,收录拓片的有《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等。
这些书籍虽然收录了绝大部分的北京地区的历代碑刻,但是由于北京碑刻的数量十分巨大,而且很多碑刻散落在偏远的农村、山区,因此,还有很多拾遗补缺的工作需要我们来做。
笔者近期在对房山区的辽金遗迹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两座未曾著录的辽金时期的经幢,今介绍并略加考释如下。
一、天会十二年幢房山区张坊镇张坊小学内有一座辽天庆六年(1116)年的石塔——“奉为先大师特建佛顶尊胜密檐灵塔”,俗称张坊村塔。
塔身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大辽国燕京永泰寺荣禄大夫检校太尉传菩萨戒忏悔正慧大师遗行塔记”。
陈述先生所编《全辽文》及向南先生所编《辽代石刻文编》都收有全文,是研究北京辽代佛教的重要资料。
笔者在考察该塔时,意外在紧邻该塔北边的一处农户院落中,发现了一座金代天会十二年(1134)经幢。
该幢八面,高60余厘米,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题记。
因该幢紧挨房墙,故经文大多不可见,而题记正好露在外面,兹录题记并略加考释如下(文中□代表漫漶一字,代表漫漶字数不清)。
张坊村李公直奉为亡师叔特建此陀罗尼塔一坐。
□讳法选,俗姓李氏,本当村人也。
父李□贵,母王氏,昆季三人,师之也。
甲寅三月十日因疾化于当院之净室也。
有门资人文殊奴。
天会二十二年岁次甲寅四月庚辰朔五日甲申辛时建。
记中李公直为“张坊村”人,张坊之名,不仅见载于该幢,而且前述《忏悔正慧大师遗行塔记》中也有记载。
可见张坊之地名已延续近900年矣。
记中“当院”虽无具体名称,但是《忏悔正慧大师遗行塔记》中却有“张坊院”之记载,而金天会十二年(见下文考证)上距辽天庆六年也不过仅仅十余年,而且此幢又距离辽塔咫尺之遥。
因此辽金时期此地寺庙应名为“张坊院”,而塔及幢所在应该是该寺的塔院。
记中“天会二十二年岁次甲寅”之记载实则有误,“天会”为金太宗及金熙宗的年号,一共只有十五年,甲寅年为天会十二年,故此“二十二年”可能出于书写者或刻工之手误,实应为“天会十二年”。
房山介绍房山是北京根祖。
5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以“北京人的发祥地”著称;3000多年前的西周燕都遗址,称为“北京城的发源地”;1300多年前的佛教圣地云居寺,保存着世界上仅存的1122部、3572卷、14278块石刻大藏经,被誉为“石经长城”;国宝汉白玉产地且具有2000多年开发、雕刻历史的大石窝,为北京城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石材,堪称北京之基、石文化的故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诞生地霞云岭乡堂上村,在建党8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题词,使之成为圣歌诞生地、红色旅游村;同时107座历代古塔,占北京地区古塔总数的一半以上;战国的乐毅墓、唐代的贾岛墓、金代的皇家墓群等302处遗迹遍布房山境内,构成了房山不断代的历史画卷。
房山是溶洞王国。
房山拥有中国首家溶洞地质公园——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
园区内已探明的溶洞100多座。
其中,“北京的地下明珠”石花洞形成于四亿年前,洞体为上下七层,洞中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盾、月奶石、莲花等景观似鬼斧神工造就,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绚丽多姿,游人行入洞中,神秘清幽,洞中奇观绝景连绵不断,且极具科考价值;“华北的地下迷宫”银狐洞水旱洞连通,方解石结晶体形成的银狐、银兔,晶莹剔透,巧夺天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佛堂孔水洞内的隋唐经刻、万菩萨法会图等摩崖造像以及唐人洞内嵌于石笋内的古人题字为国内外罕见的溶洞奇观,堪称地质岩溶博物馆。
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以其岩溶洞穴和沉积景观的典型性、多样性、自然性、完整性和稀有性享誉海内外,是一部地质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与这交相辉映的还有“北京的人间仙境”仙栖洞、位于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云水洞等,共同组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洞穴群。
房山是山水秀地。
婀娜多姿的十渡山水,既有中国北方之雄奇,又有南国水乡之柔媚,被誉为“青山野渡,百里画廊”;列为全国20家重点示范森林公园之一的上方山,集森林、洞穴、古迹、名胜、飞瀑等诸景为一体,历来就有“南有苏杭、北有上方”之美称;海拔2000多米的白草畔的鲜花、草甸、珍禽、异兽,组成了诱人的高原风光,赢得“生态公园”之美名;雄、奇、神、险的圣米石塘,早为北京“西山八景”之一;建有北京最大的万米沙滩浴场、距北京最近、最大的水体资源的青龙湖,是设备齐全的综合水上旅游场所。
房山西潞街道及阎村镇的文物古迹这篇文章介绍房山区西潞街道、阎村镇的文物古迹。
地铁房山线苏庄站以北的西潞街道月华大街的西北侧,有太平庄西里住宅区,住宅区内有太平庄娘娘庙(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现在被称为太平圣寺,目前只有山门已复建完成,其院内的大雄宝殿是一座活动房,应该是原址,仍待复建中。
西潞街道固村的东南,有鸿喜庄园,其东南穿过京港澳高速的绿化带内有固村墓群(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
其位置实际已接近北潞馨园住宅区了。
地铁房山线苏庄站向西,第二个十字路口转向南,路的东侧有四街村及夏庄村,现已完成拆迁变为住宅区了,路西侧尚存四街村墓园,这个墓园的南侧原有夏庄墓群(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现已完成搬迁,迁至青龙湖附近的山地。
再往南即为变电站。
京港澳高速阎村立交桥以南路东侧的元武屯村,村委会院内有元武屯娘娘庙(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又称为元武屯三圣庵。
院内现存一口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铁钟,高1.4米,直径0.8米,龙钮。
钟上铸有捐资人姓名和“大明万历十八年十月吉日造,涿州东关金火匠人姜九成、姜马周、姜鸣用”,“良乡县元五(武)屯三圣庵”等铭文。
从这口遗存的铁钟铭文记载上可以看出,该庙创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十月”,据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另据《北京名胜古迹词典》记载:元武屯娘娘庙,“创建于明代,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修。
”由此可见,该庙历史久远。
关于元武屯娘娘庙与元武屯三圣庵的关系,我看到两种不同的说法:1.《百度百科元武屯村》:村内有一座庙宇,分前后两殿。
人们称前殿为元武屯三圣庵(现已被毁),称后殿为元武屯娘娘庙。
据娘娘庙中现存的铁钟铭文上记载,这座庙宇创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十月,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修。
整座庙宇坐北朝南,三圣庵面阔三间10.5米,进深三间9.9米,为侧坐观音殿,庵内有铁钟一口,建筑破损严重;娘娘庙,面阔五间16.4米,进深一间6.3米。
(258)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首先介绍一下周口店镇:1952年划归京西矿务区一部分。
1958年3月,河北省良乡、房山二县划归北京市,并合并为周口店区。
同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为周口店管理区。
1961年撤销周口店区,恢复房山县建制后,改属房山县。
1983年改公社为乡,称周口店乡。
1987年房山县与燕山区合并建房山区,复改属房山区。
1990年改周口店乡为地区办事处。
1993年长沟峪办事处、黄山店乡与周口店地区办事处合并,始称周口店镇,形成今辖域范围。
周口店镇车厂村北,背依燕山山脉九龙山,有金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大金朝完颜氏皇帝和宗室诸王陵寝,初建于金海陵王时期(1149年~1160年)。
经过60年的营造,共建有17座帝陵,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皇陵,北方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帝王陵。
占地6万平方米,陵墓主要分为帝陵、妃陵及诸王兆域三部分。
金陵的地面建筑,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
金王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建都金中都,其后在九龙山下修建陵墓,将金朝始祖太祖、太宗、父亲、叔父以及大金立国前的十位祖先之陵迁于金陵安葬。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1114年建都上京(黑龙江阿城区白城镇)国号为“金”,为女真族的统一和发展建立不朽的历史功勋。
完颜亮是历史上第一位建都北京的皇帝。
国祚长达120年历史的金王朝金陵,共埋藏包括金太祖在内十七位皇帝陵墓群。
《北京的皇陵与王坟》中记载:金陵园以云峰山为主峰,向两翼展开,正中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和金太宗吴乞买的陵墓,称睿陵、恭陵,两侧依山而葬的是完颜家族的子子孙孙,其布局如同临阵对敌,雁翅展开,又像依山布列成一个“金字”,顶端是睿陵。
金陵,历史上曾经历三次劫难。
天启二年~三年(1622~1623)明朝统治者下令对金陵进行两次大规模毁坏,把睿陵主陵脉龙头砍掉一半,在咽喉部挖一个深洞,填满鹅卵石,以断“王气”,同时,把金陵地面上的其它建筑全部砸毁。
房山介绍
房山是北京根祖。
5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以“北京人的发祥地”著称;3000多年前的西周燕都遗址,称为“北京城的发源地”;
1300多年前的佛教圣地云居寺,保存着世界上仅存的1122部、3572卷、14278块石刻大藏经,被誉为“石经长城”;
国宝汉白玉产地且具有2000多年开发、雕刻历史的大石窝,为北京城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石材,堪称北京之基、石文化的故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诞生地霞云岭乡堂上村,在建党8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题词,使之成为圣歌诞生地、红色旅游村;同时107座历代古塔,占北京地区古塔总数的一半以上;战国的乐毅墓、唐代的贾岛墓、金代的皇家墓群等302处遗迹遍布房山境内,构成了房山不断代的历史画卷。
房山是溶洞王国。
房山拥有中国首家溶洞地质公园——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
园区内已探明的溶洞100多座。
其中,“北京的地下明珠”石花洞形成于四亿年前,洞体为上下七层,洞中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盾、月奶石、莲花等景观似鬼斧神工造就,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绚丽多姿,游人行入洞中,神秘清幽,洞中奇观绝景连绵不断,且极具科考价值;“华北的地下迷宫”银狐洞水旱洞连通,方解石结晶体形成的银狐、银兔,晶莹剔透,巧夺天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佛堂孔水洞内的隋唐经刻、万菩萨法会图等摩崖造像以及唐人洞内嵌于石笋内的古人题字为国内外罕见的溶洞奇观,堪称地质岩溶博物馆。
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以其岩溶洞穴和沉积景观的典型性、多样性、自然性、完整性和稀有性享誉海内外,是一部地质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与这交相辉映的还有“北京的人间仙境”仙栖洞、位于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云水洞等,共同组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洞穴群。
房山是山水秀地。
婀娜多姿的十渡山水,既有中国北方之雄奇,又有南国水乡之柔媚,被誉为“青山野渡,百里画廊”;列为全国20家重点示范森林公园之一的上方山,
集森林、洞穴、古迹、名胜、飞瀑等诸景为一体,历来就有“南有苏杭、北有上方”之美称;海拔2000多米的白草畔的鲜花、草甸、珍禽、异兽,组成了诱人的高原风光,赢得“生态公园”之美名;雄、奇、神、险的圣米石塘,早为北京“西山八景”之一;建有北京最大的万米沙滩浴场、距北京最近、最大的水体资源的青龙湖,是设备齐全的综合水上旅游场所。
使房山成为华北地区山清水秀的风光宝地。
房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
一、区级:21项
第一批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期:2009-07-22
序号类别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文化空间BJFSHⅧ-1 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大石窝镇
2 传统手工技艺BJFSHⅦ-1 “菊花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北京仁和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3 杂技竞技与体育BJFSHⅥ-1 五虎少林会长阳镇公议庄村
4 BJFSHⅥ-2 水峪中幡南窖乡
5 民间文学BJFSHⅠ-1 杨家将(穆桂英传说燕山文卫分局
房山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 民间习俗BJFSHIX-1 灯花会佛子庄乡人民政府
2 民间音乐BJFSHIII-1 吵子会佛子庄乡人民政府
3 BJFSHIII-2 大鼓会佛子庄乡人民政府
4 BJFSHIII-3 音乐会佛子庄乡人民政府
5民间舞蹈BJFSHIV-1 狮子会佛子庄乡人民政府
6 BJFSHIV-2 高跷会(河北村河北镇人民政府
7 BJFSHIV-3 高跷会(半壁店河北镇人民政府
8 BJFSHIV-4 太平鼓(半壁店河北镇人民政府
9 BJFSHIV-5 太平鼓(天开村韩村河镇人民政府
10 传统手工技艺BJFSHVII-2 京绣技艺北京京绣艺术中心
11 BJFSHVII-3 灯彩制作技艺灯笼张
12 BJFSHVII-4 秦德泰油酥烧饼制作技艺秦德泰
13 BJFSHVII-5 张氏风筝制作技艺燕山文化馆
14 杂技竞技与体育BJFSHVI 宋氏杂技北京龙腾杂技艺术团
15 BJFSHVI 卢村少林会窦店镇卢村
16 BJFSHVI 田氏阴阳八卦掌燕山文化馆
二、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汇编(房山卷——147项
日期:2008-07-22
·民间文学(85
1西流水双鼻子眼山泉2三座庵村及天桥八大块3《屠夫状元》与上方山4慈喜太后干儿子田三秃子
5村民为何多姓张6观音守洞7圣莲山的传说8笔架山的传说
9圣米10百花山的由来11银杏树传说12槐树传奇
13靠山王刘海峰14古墓传说15壁虎成精16瓦井娘娘庙
17求雨娘娘庙18瓦井高跷会的来由19猪头石传说20许大个打虎
21狐仙、22金猪23樵夫修庙24黄巢传说25元武屯娘娘庙
26公主坟的传说27三角城的传说28良乡塔的传说(一29良乡塔的传说(二 30永定河堤的由来31广佛寺的传说32元武屯的金佛像33一斗泉的传说
34拧丝柏树的传说35刘桐信私访良乡36垒磨山的传说37骑驴人的教训
38老包坟和酒坊39蝼蛄项里的硬针40前后石门的传说41柏树王
42小卢沟桥传说43杨家将穆桂英传说44纪晓岚赶考45老头子
46昊天塔的来历47火球的传说84薄松龄的传说49蝎子精
50北广阳城的传说51圣水峪的传说52黄管屯的传说53神槐的故事
54王孺人办学堂55地下岩溶洞穴奇观56青龙石的传说57汪师傅的绝技
58成实征先生的故事59皮匠成亲60养儿峪的传说61歇息岗的传说
62奶子石的传说63望儿台的传说64拴马桩的传说65葛针的传说
66马刨泉的传说67浴儿池的传说68七十二缸老咸菜69黑龙潭的传说
70白水石桥的由来71龙井72狼家坟的传说73王瞎话
74张武举的故事75 糊香糊香的76刘祥卖面
77破交故事78救人得宝79一盘饺子尖80老年知事
81不见黄河不死心82山顶庙83窦尔敦的故事84灯光一亮石门开
85贾岛墓的逸闻
·民间美术(11
画虎国画雕石、刻字技能《夕阳飞花》刻纸
风车剪纸圆明寺古庙重修普济观
南正行宫清行宫
·民间音乐(9
鼓乐班银乐会北正喇叭会吵子会
大鼓会南窖乡水峪村大鼓会南窖乡南窖村音乐会音乐会长操村银音会
·民间舞蹈(6
秧歌天开村太平鼓会霸王鞭孤山口村太平鼓队
长沟镇北甘池村太平鼓秧歌小车会
·戏曲(2
山梆子戏哈哈腔
曲艺(4
瓦井高跷唱曲
周口店高跷唱曲太平鼓唱曲叉会
·民间杂技(5
南窖乡水峪中幡会杠子会女子中幡狮子会
高跷会
·民间手工技艺(5
菊花白酒的酿造秘方及技艺青柿子脱涩工艺祖传荆编南正灯笼大石窝石作文化·消费习俗(8
奉先扒琥肘奉先居饭店烩乌鱼蛋牛肉烧南瓜
一锅鲜炸空心龙虾球传统龙须面红扒驼黄
人生礼俗(3
婚礼民俗回民葬礼春节过年民俗
·民间信仰(9
北京西南民间祈雨仪式长沟庙会黑龙观庙会燕山元宵灯会
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
五虎少林会芦村少林会新街高跷
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
·杨家将(穆桂英传说[2007-10-12]
·公议庄“五虎少林会”[2007-10-17]
·南窖乡“水峪中幡”[2007-10-08]
·“菊花白”酒酿制技艺[2007-09-30]
·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2007-09-28] 四、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