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函数图像解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3
对于二次函数y=a(x-h)2+k(a≠0),一次函数y=kx+b(k≠0),反比例函数y=x k (k≠0),若将它们的函数图象向上(或下)平移m 个单位,平移后的解析式分别为y=a(x-h)2+k±m ,y=kx+b±m ,y=x k ±m ;若将它们的函数图象向左(或右)平移n 个单位,平移后的解析式分析为y=a(x-h±n) 2+k ,y=( x±n)+b ,y=n x ±1。
简言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注意在上、下,左、右不同的平移中,加减的位置不同)。
根据这一法则,可以顺利解答各类平移问题。
一、求平移后的解析式例1把抛物线y=3x 2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稳3个单位,所得抛物线是( )。
(A) y=3(x+3) 2-2 (B) y=3(x+3) 2+2(C) y=3(x-3) 2-2 (D) y=3(x-3) 2+2提示:根据法则,选 (D)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b(k 、b 为常数,k≠0,b>0)可以看成将直线y=kx 沿y 轴向上平行移动b 个单位面得到,那么将直线y=kx 沿x 轴向右平行移动m 个单位(m>0)得到的直线方程是 。
提示:根据法则,平移后的直线方程为y=kx-km二、求平移前的解析式例3,把抛手线y=x2+bx+c 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是y=x2-3x+5,则有( )。
(A) b=3,c=7 (B) b= -9, c= -15(C) b=3, c=3 (D) b= -9, c=21分析:本题若先将y=x 2+bx+c 化为顶点式,按平移规律解答,较为繁琐,若采用逆推法,即将y=x 2-3x+5[顶点式为y=(x-23)2+411]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反推回去,即可得原二次函数图象,较为简单,因此,y=(x-23+3)2+411+2,化简得y=x 2+3x+7。
三类数学题的函数图象解答方法函数图象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条曲线或线段,可以反映出某种数学规律。
在解题中,函数图象也是一个常见的题型,可以分为三类:求函数表达式、根据函数表达式绘制图象、确定函数性质。
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类问题的解答方法。
一、求函数表达式1. 已知函数图象和函数值,求函数表达式解答方法:假设函数为y=f(x),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组。
例如,已知当x=1时,y=3,当x=2时,y=5,那么就可以列出如下的方程组:f(1)=3接下来,需要通过解方程组,得出函数的表达式。
以此类推,若已知某一点的函数值和函数的导数值,也可以利用求导的方法求出函数表达式。
2. 已知函数图象上的特征点(如交点、交点切线的斜率等),求函数表达式解答方法:根据已知特征点的信息,构造关于未知函数的方程或式子,并列出方程组。
例如,已知函数图象通过点(1,2)和(3,4),那么可以列出如下的方程组:接下来可以利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出函数的表达式。
二、根据函数表达式绘制图象1. 一次函数的图象解答方法:对于y=kx+b这种形式的一次函数,可以先求出函数的x和y的截距,然后利用这两个截距在坐标系中标出两个点,最后将这两个点连起来即可。
解答方法:对于y=ax^2+bx+c这种形式的二次函数,可以先判断函数的开口方向和位置(向上或向下,顶点在y轴上或不在),然后求出顶点的坐标和对称轴的方程,最后利用这些信息绘制函数图象。
解答方法:对于sin(x)、cos(x)等三角函数,可以先求出函数的周期和振幅,然后利用这些信息绘制函数图象。
注意,三角函数图象的周期和振幅跟函数本身表达式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需要对函数表达式做一定的分析。
三、确定函数性质1.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解答方法:对于函数f(x),如果f(-x)=f(x),那么函数为偶函数;如果f(-x)=-f(x),那么函数为奇函数。
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进而利用这一性质简化计算。
数学函数图像操作方法总结数学函数图像操作方法总结如下:1. 平移:将函数图像沿x 轴或y 轴方向移动,可以使用平移公式进行计算。
对于函数y=f(x),平移后的函数y=f(x-a) 表示沿x 轴正方向平移a 个单位,y=f(x)+b 表示沿y 轴方向平移b 个单位。
2. 缩放:将函数图像沿x 轴或y 轴方向进行放大或缩小。
对于函数y=f(x),缩放后的函数y=a*f(bx) 表示沿x 轴方向放大a 倍,y=f(x/b)/a 表示沿x 轴方向缩小b 倍,y=a*f(x) 表示沿y 轴方向放大a 倍,y=f(x)/a 表示沿y 轴方向缩小a 倍。
3. 翻转:将函数图像沿x 轴或y 轴方向翻转。
对于函数y=f(x),翻转后的函数y=-f(x) 表示沿x 轴翻转,y=f(-x) 表示沿y 轴翻转。
4. 对称:将函数图像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对于函数y=f(x),关于y 轴对称的函数为y=f(-x),关于x 轴对称的函数为y=-f(x),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为y=-f(-x)。
5. 拉伸和压缩:将函数图像在x 轴或y 轴方向进行拉伸或压缩。
对于函数y=f(x),拉伸后的函数y=f(cx) 表示在x 轴方向拉伸c 倍,y=f(x/c) 表示在x 轴方向压缩c 倍,y=d*f(x) 表示在y 轴方向拉伸d 倍,y=f(x/d) 表示在y轴方向压缩d 倍。
6. 旋转:将函数图像绕坐标原点或任意点进行旋转。
旋转后的函数可以使用旋转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a 弧度的函数为y=f(x)cos(a)+f(-x)sin(a),绕任意点(h, k) 逆时针旋转a 弧度的函数为y=f(x-h)cos(a)-f(x-h)sin(a)+k。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对数学函数图像进行各种变换和操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函数的性质和行为。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图像题解题技巧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解题中的图像题更是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本文将以具体的题目为例,介绍一些解决三角函数图像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正弦函数图像题正弦函数是我们最熟悉的三角函数之一,它的图像是连续的波动曲线。
对于正弦函数图像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解题。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函数的周期。
正弦函数的周期是2π,即在一个周期内,函数的图像会重复出现。
例如,对于函数y=sin(x),在区间[0,2π]内,函数的图像会完整地重复一次。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函数的振幅。
振幅表示函数图像在y轴方向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
对于函数y=2sin(x),振幅为2,表示函数图像在y轴方向上的波动幅度是原来函数的两倍。
最后,我们需要确定函数图像的平移。
平移表示函数图像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移动。
对于函数y=sin(x-π/2),平移量是π/2,表示函数图像在x轴上向右平移了π/2个单位。
例如,题目给出函数y=2sin(2x-π/3),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步骤进行解题。
首先,周期为2π/2=π;其次,振幅为2;最后,平移量为π/3。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画出函数的图像。
二、余弦函数图像题余弦函数也是一种常见的三角函数,它的图像和正弦函数图像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
对于余弦函数图像题,我们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解题。
同样地,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函数的周期。
余弦函数的周期也是2π,即在一个周期内,函数的图像会重复出现。
例如,对于函数y=cos(x),在区间[0,2π]内,函数的图像会完整地重复一次。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函数的振幅。
振幅表示函数图像在y轴方向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
对于函数y=3cos(x),振幅为3,表示函数图像在y轴方向上的波动幅度是原来函数的三倍。
最后,我们需要确定函数图像的平移。
平移表示函数图像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移动。
对于函数y=cos(x+π/4),平移量是-π/4,表示函数图像在x轴上向左平移了π/4个单位。
高中数学函数图像平移题解题技巧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函数图像平移题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函数,通过平移的方式得到新的函数图像。
解决这类题目,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一、平移的基本概念在解决函数图像平移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平移的基本概念。
平移是指将函数图像沿着坐标轴的方向进行移动,而不改变函数的形状。
在平移过程中,函数图像上的每一个点都按照相同的距离和方向进行移动。
二、平移的方向1. 向右平移:当我们需要将函数图像向右平移时,可以通过在自变量上加上一个正数来实现。
例如,对于函数y = f(x),如果我们需要将其向右平移3个单位,则可以考虑使用函数y = f(x - 3)。
2. 向左平移:当我们需要将函数图像向左平移时,可以通过在自变量上加上一个负数来实现。
例如,对于函数y = f(x),如果我们需要将其向左平移2个单位,则可以考虑使用函数y = f(x + 2)。
三、平移的距离平移的距离是指函数图像在坐标轴上移动的单位数。
当平移的距离为正数时,表示向右平移;当平移的距离为负数时,表示向左平移。
四、平移的应用举例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题目来说明函数图像平移题的解题技巧。
例题一:已知函数y = x^2,将其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新函数y = (x - 2)^2。
求新函数的图像。
解析:根据平移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新函数的自变量为x - 2。
为了绘制新函数的图像,我们可以列出一个函数值的对应表。
当x = 0时,原函数的y = 0,新函数的y = (-2)^2 = 4;当x = 1时,原函数的y = 1,新函数的y = (-1)^2 = 1;当x = 2时,原函数的y = 4,新函数的y = (0)^2 = 0;当x = 3时,原函数的y = 9,新函数的y = (1)^2 = 1;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新函数的函数值表。
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新函数的图像。
例题二:已知函数y = sin(x),将其向左平移π/2个单位,得到新函数y = sin(x+ π/2)。
高考数学中如何使用函数图像解题高考数学是许多学生最为头痛的科目之一,其中数学二的考试难度更是备受关注。
其中,函数图像是高考数学中常被出现的一个重要考点之一。
因此,掌握函数图像的解题方法,对于理解和掌握函数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高考数学中使用函数图像解题。
1. 函数概念首先,在介绍函数图像的解题方法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函数的概念。
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中,通常用f(x) 或y 表示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或 f(x) 是函数的函数值(也称为因变量)。
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而值域则是函数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
2. 函数图像的解题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函数图像的解题方法。
函数图像通常用来表示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函数图像来判断函数的性质以及求解函数值等问题。
具体而言,函数图像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以下任务:(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通过观察函数图像是否关于 y 轴或者原点对称,我们可以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如果函数图像关于 y 轴对称,则函数为偶函数;如果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为奇函数;否则为既非偶函数也非奇函数。
(2)求解函数值:通过函数图像,我们可以读取函数在某个特定的自变量值下的函数值。
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求函数值的问题。
(3)确定函数的极值和零点:在函数图像上,函数的极值对应的是函数的最值点,而函数的零点则对应的是函数图像与 x 轴相交的点。
通过观察函数图像,我们可以确定函数在哪些自变量的取值下取到最值,以及函数在哪些自变量取值下为零。
(4)判断函数的单调性:通过观察函数图像上的斜率趋势,我们可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如果函数图像的斜率单调递增或者单调递减,则函数为单调函数;如果函数图像上既有上升部分又有下降部分,则函数为非单调函数。
(5)求解函数的反函数:函数图像可以帮助我们求解函数的反函数。
具体而言,如果函数图像关于 y = x 对称,则其反函数存在,并且其图像就是原函数图像通过 y = x 对称得到的。
数学函数与图像题解题要点与技巧一、引言数学函数与图像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数学中的常见考点。
解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要点与技巧,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
本文将从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以及图像的特征等方面,介绍数学函数与图像题解题的要点与技巧。
二、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的每个元素都对应到另一个集合的唯一元素上。
数学上,函数可以用公式、表格、图像等形式来表示。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以及函数的性质。
2. 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包括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等。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函数的性质,推导出一些重要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奇函数,如果函数在原点对称,则可以得到函数的对称性质,从而简化解题过程。
三、图像的特征与解题技巧1. 图像的平移图像的平移是指将函数的图像沿着坐标轴的方向进行移动。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图像的平移性质,简化解题过程。
例如,对于函数y=f(x)+a,如果我们知道函数f(x)的图像,可以通过将图像上的每个点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得到新函数y=f(x)+a的图像。
2. 图像的伸缩图像的伸缩是指将函数的图像在坐标轴的方向上进行拉伸或压缩。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图像的伸缩性质,简化解题过程。
例如,对于函数y=kf(x),如果我们知道函数f(x)的图像,可以通过将图像上的每个点的纵坐标乘以k,得到新函数y=kf(x)的图像。
3. 图像的对称图像的对称是指函数的图像关于某个直线或点对称。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图像的对称性质,简化解题过程。
例如,对于函数y=f(-x),如果我们知道函数f(x)的图像,可以通过将图像上的每个点关于y轴对称,得到新函数y=f(-x)的图像。
4. 图像的判断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征,判断函数的增减性、极值点、零点等。
例如,对于函数y=f(x),如果我们知道函数的图像是递增的,那么函数的增减性就很容易判断;如果我们知道函数的图像在某个点上方,那么该点就是函数的极小值点。
高中数学函数图像题解题技巧在高中数学中,函数图像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理解和掌握函数图像的特点和性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并通过具体的题目来说明。
一、函数图像的基本性质在解决函数图像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函数图像的基本性质。
对于一般的函数y=f(x),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描述它的图像:1. 定义域和值域: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可以帮助我们限定函数图像的范围。
2. 对称性:判断函数是否具有对称性,比如奇偶性、周期性等。
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3. 单调性: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可以通过导数的正负性来确定。
单调性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函数图像的增减趋势。
4. 零点和极值点:求解函数的零点和极值点,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图像的交点和极值点的位置。
5. 渐近线:确定函数的水平渐近线和垂直渐近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函数图像的趋势和特点。
二、解题技巧1. 利用函数的性质在解决函数图像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函数的性质来简化问题。
例如,对于奇偶函数,我们只需要绘制函数图像的一个对称部分,然后利用对称性来得到整个函数图像。
对于周期函数,我们只需要绘制一个周期内的函数图像,然后根据周期性来得到整个函数图像。
2. 利用变量的取值范围在解决函数图像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变量的取值范围来确定函数图像的特点。
例如,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当a>0时,函数图像开口向上,当a<0时,函数图像开口向下。
当a=0时,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
通过对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
三、具体题目分析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题目来说明函数图像题的解题技巧。
例题1:已知函数y=x^2的图像上有一点A(-2,4),求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B 的坐标。
解析:根据函数y=x^2的对称性,点B的横坐标为2,纵坐标与点A相同,即B(2,4)。
通过对函数图像的对称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简化问题的解答过程。
函数图象题解题思路与方法简述:要解决以行程问题为背景的一次函数应用题,并用图象给出了相关信息类问题,简单来说有以下几种思路与解决方法:第一,必须读懂图象:1.两坐标轴表示的实际意义分别是什么。
2.图象的每一段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3.图象的交点或拐点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4.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第二,借助行程图,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只有借助行程图,才能弄清每一过程中y与x的函数关系,从而各个击破.第三,应注意图象的各段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下面以具体题目来说明这几种方法的运用:例: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辆出租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客车离甲地的距离为(Km),出租车离甲地的距离为(Km),客车行驶的时间为x (h),与的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1)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与x的函数关系式;(2)分别求出当x=3,x=5,x=8时,两车之间的距离;(3)若设两车之间的距离为s (Km),请写出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4)甲乙两地间有M、N两个加油站,相距200 Km,若客车进入M站加油时,出租车恰好进入N站加油,求M加油站到甲地的距离.解析:(1)由图1知,客车离甲地的距离与时间x成正比例函数关系(直线AB过原点),出租车离甲地的距离与时间x成一次函数关系(直线CD不过原点).故设=x (0≤x≤10),=x+(0≤x≤6),将点(10,600)代入=x,点(6,0)和(0,600)代入=x+,易求得,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60x(0≤x≤10)①,=-100x+600(0≤x≤6)②;(2)由图象知,点E的实际意义是:点E表示客车与出租车到甲地的距离相等(=),即它们在此时相遇.联立①与②,解得,,所以点E的坐标为(,225),即两车同时出发后(=3.75)小时相遇.借助行程图知:当x=3时,如图2,=60×3=180,=-100×3+600=300,此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是-=12 (Km);当x=5时,如图3,=60×5=300,=-100×5+600=100,此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是-=200 (Km);当x=8时,如图4,=60×8=480,因出租车已经到达了甲地,所以=0,此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是-==480 (Km) .(3)由(2)知:两车相遇前,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s=-=-160x+600(0≤x≤);两车相遇后,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s=-=160x-600(≤x≤6);(注:当x=时,-=0,即相遇时s=0.)出租车到达甲地后,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s==60x(6≤x≤10).(注:在此时间段,出租车到达甲地后没有再行驶.)(4)由题意,知s=200,当0≤x≤时,-160x+600=200,∴x=,此时,A加油站到甲地的距离为=60x=60×=150(Km);当≤x≤6时,s=160x-600=200,∴x=5,此时,A加油站到甲地的距离为=60x =60×5=300(Km);当6<x≤10时,s=60x=200,∵60x>360,不合题意.最后预祝大家学业有成!。
高中数学根据函数图像解题技巧分享在高中数学中,函数图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函数的性质,还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来解决各种问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根据函数图像解题的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数学考试。
一、函数图像的基本性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函数图像的基本性质。
对于一元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来判断其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例如,对于函数f(x),如果图像在某个区间上是上升的,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该函数在该区间上是单调递增的;如果图像关于y轴对称,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该函数是偶函数。
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函数的特点,从而解决与函数相关的问题。
二、利用函数图像解决方程和不等式函数图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方程和不等式。
例如,考虑以下方程:f(x) =g(x),其中f(x)和g(x)分别是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如果我们能够画出f(x)和g(x)的图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来确定方程的解。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找到图像上两个函数相交的点,这些点就是方程的解。
同样地,对于不等式f(x) > g(x),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方程和不等式的解集,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三、利用函数图像解决最值问题函数图像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最值问题。
例如,考虑以下问题:求函数f(x) =ax^2 + bx + c的最小值。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函数的图像来解决这个问题。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找到图像上的顶点,这个顶点就是函数的最小值点。
同样地,对于求函数的最大值,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来解决。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找到函数的最值点,从而解决最值问题。
四、利用函数图像解决应用题函数图像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应用题。
例如,考虑以下问题:某商品的价格为f(x) = a/x,其中x表示销量。
如果我们能够画出函数f(x)的图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来回答一些与销量和价格相关的问题。
数学函数与图像题解题技巧及应用数学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数学的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函数的图像是函数的可视化表示,通过观察函数的图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函数的性质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学函数与图像。
一、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在开始讨论函数的图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
函数通常用符号表示,例如f(x)或y=f(x)。
其中,x被称为自变量,y被称为因变量。
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可视化表示。
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我们可以观察函数的性质,例如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函数的图像通常由一系列点组成,这些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定义。
为了更好地绘制函数的图像,我们可以使用函数的性质和一些解题技巧。
二、函数的图像绘制技巧1. 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决定了函数图像的范围。
通过分析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例如,对于函数y=x^2,它的定义域是所有实数,值域是非负实数。
2. 确定函数的特殊点。
函数的特殊点包括零点、极值点、拐点等。
通过求解函数的导数,我们可以确定函数的特殊点。
特殊点对应的函数值可以帮助我们绘制函数的图像。
3. 利用对称性。
某些函数具有对称性,例如偶函数和奇函数。
对于偶函数,它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对于奇函数,它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通过利用对称性,我们可以绘制函数的一部分图像,然后通过对称性得到整个图像。
4. 利用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绘制函数的图像。
例如,对于增减性函数,我们可以根据函数的增减性来绘制函数的图像;对于周期函数,我们可以根据函数的周期性来绘制函数的图像。
三、函数图像的应用函数图像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情况。
高中数学函数图像解题技巧在高中数学中,函数图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通过解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函数图像解题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题目来加深理解。
一、一次函数图像解题技巧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解一次函数图像题的关键是确定斜率和截距的值。
例如,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2, 3)和(4, 7),求该函数的表达式。
解题思路:1. 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可以得到两个方程:3 = 2k + b 和 7 = 4k + b。
2. 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k和b的值。
3. 将k和b的值代入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得到函数的表达式。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解一次函数图像题的关键是通过已知的点来确定斜率和截距的值,并将其代入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二、二次函数图像解题技巧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解二次函数图像题的关键是确定函数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例如,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 4)和(2, 3),求该函数的表达式。
解题思路:1. 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可以得到两个方程:4 = a + b + c 和 3 = 4a + 2b + c。
2. 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a、b和c的值。
3. 根据a的值确定函数的开口方向,根据b的值确定对称轴的位置,根据c的值确定顶点的坐标。
4. 将a、b和c的值代入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得到函数的表达式。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解二次函数图像题的关键是通过已知的点来确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值,并根据这些值确定函数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三、指数函数图像解题技巧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 a^x,其中a为底数,x为指数。
解指数函数图像题的关键是确定底数的性质和指数的取值范围。
例如,已知指数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 2)和(2, 4),求该函数的表达式。
高中数学函数的解题技巧在高中数学中,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内容。
解题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函数题目,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高中数学函数题型,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和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解题技巧。
一、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在解函数题时,首先要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定义域是指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而值域是指函数中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确定定义域和值域时,需要考虑函数中的各种限制条件,如分式函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等。
例题1:已知函数$f(x)=\frac{1}{x-2}$,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解析:由于分式函数的分母不能为零,所以要使函数有意义,需要排除$x-2=0$的情况,即$x\neq2$。
因此,函数的定义域为$(-\infty,2)\cup(2,+\infty)$。
另外,由于分式的值可以是任意实数,所以函数的值域为$(-\infty,0)\cup(0,+\infty)$。
二、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理解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常见的函数图像包括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了解函数的图像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解题过程。
例题2:已知函数$y=x^2$,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解析:函数$y=x^2$表示平面上的一个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在原点。
这个函数的性质是:对于任意实数$x$,$x^2\geq0$,即函数的值都大于等于零。
另外,当$x>0$时,$x^2>x$;当$x<0$时,$x^2<x$。
这个性质在解不等式和优化问题时经常用到。
三、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是常见的函数题型。
复合函数是指将一个函数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输入,反函数是指将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互换得到的新函数。
例题3:已知函数$f(x)=2x+1$,求函数$f(f(x))$的表达式。
解析:将$f(x)=2x+1$代入$f(f(x))$的表达式中,得到$f(f(x))=2(2x+1)+1=4x+3$。
函数图像的变换技巧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函数图像是研究函数性质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函数图像进行变换,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函数的特点和规律。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函数图像变换技巧,并通过例题来加深理解。
一、平移变换1、水平平移对于函数\(y = f(x)\),将其图像向左平移\(h\)个单位,得到\(y = f(x + h)\);向右平移\(h\)个单位,得到\(y = f(x h)\)。
例如,函数\(y = x^2\)的图像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y=(x + 2)^2\)的图像;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y =(x 3)^2\)的图像。
例题:将函数\(y = 2x + 1\)的图像向左平移\(3\)个单位,求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
解:将\(x\)替换为\(x + 3\),得到平移后的函数为\(y = 2(x+ 3) + 1 = 2x + 7\)2、竖直平移函数\(y = f(x)\)的图像向上平移\(k\)个单位,得到\(y = f(x) + k\);向下平移\(k\)个单位,得到\(y = f(x) k\)。
例如,函数\(y =\sin x\)的图像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y =\sin x + 1\)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y =\sin x 2\)的图像。
例题:将函数\(y =\log_2 x\)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求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
解:平移后的函数为\(y =\log_2 x 2\)二、伸缩变换1、水平伸缩对于函数\(y = f(x)\),将其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或缩短)到原来的\(\omega\)倍(\(\omega >0\)),纵坐标不变,得到\(y = f(\frac{1}{\omega}x)\)。
当\(\omega > 1\)时,图像沿\(x\)轴缩短;当\(0 <\omega < 1\)时,图像沿\(x\)轴伸长。
例如,函数\(y =\sin x\)的图像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frac{1}{2}\),得到\(y =\sin 2x\)的图像;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得到\(y =\sin \frac{1}{2}x\)的图像。
数学解决函数问题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解决函数问题时,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函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解决函数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在解决函数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函数是一个映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函数可以用公式、图像或者表格来表示。
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基础。
二、函数的图像和性态分析在解决函数问题时,图像和性态分析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来观察函数的特点。
图像的斜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图像的凹凸性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函数的凹凸区间;图像的交点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函数的解等等。
通过对函数的图像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函数问题。
三、函数的求值和化简在解决函数问题时,求值和化简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条件,将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求值或者化简问题。
对于给定函数,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输入值来求解函数的输出值。
当函数含有复杂的表达式时,可以通过化简的方法,将函数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求值和化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函数问题。
四、函数的求导和积分函数的求导和积分是解决函数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求导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函数的变化趋势和极值点;积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函数的面积和曲线长度。
对于给定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求导和积分的方法,快速求解函数的一些性质和问题。
函数的求导和积分是高级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掌握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解决函数问题。
五、函数的递推和逆运算在解决函数问题时,递推和逆运算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递推是指通过递归的方式,根据已知的条件来逐步推导出未知的结果。
递推常用于函数的数列和递归定义的问题。
逆运算是指通过反向推导的方式,从给定的结果反推出函数的输入。
逆运算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函数的逆函数等。
递推和逆运算是一种思维方式,掌握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灵活地解决函数问题。
利用函数图像解题技巧
利用函数图像解题技巧
利用函数图像解题是高中的一种解题方法,高中函数解题技巧有哪些?请看下面:
解题第一步:熟悉几大基本函数图像。
包括一次、二次、指数、幂函数、对数、对勾、带绝对值、分段函数等,只有将这些熟记于心才能够解题!比如说下面是那一类函数的基本图像!
解题第二步:掌握函数解析式基本性质。
单调性、对称性,周期等的结论,比如说
f(x+a)=f(x-b),则f(x)是以a+b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f(x+a)=f(-x-b),则f(x)是以(a+b)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函数
等等的这些公式啊规律你们还记得否呢?
解题第三步:数形结合思想放在第一位!以一道例题为例
已知
,则函数g(x)=f(x-1)的单调增区间
分析:
1、确定是绝对值函数,适当选择区绝对值,接着分类
2、求f(x-1)增区间,先求其解析式
3、画图。
解函数图像题的常用方法与策略函数图像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要求我们通过给定的函数表达式来绘制函数的图像。
解函数图像题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常见的函数包括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对于线性函数来说,它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决定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对于二次函数来说,它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顶点坐标和开口方向是关键信息;对于指数函数来说,它的图像是一个递增的曲线,底数决定了曲线的陡峭程度;对于对数函数来说,它的图像是一个递减的曲线,底数决定了曲线的陡峭程度。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之间的关系来解题。
例如,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都会对图像产生影响。
如果函数是递增的,那么它的图像会从左到右逐渐上升;如果函数是奇函数,那么它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函数是周期函数,那么它的图像会在一个周期内重复出现。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函数的变换来解题。
函数的变换包括平移、伸缩、翻转等操作。
如果我们对函数进行平移,那么它的图像会在坐标平面上沿着某个方向移动;如果我们对函数进行伸缩,那么它的图像会在某个方向上变得更陡峭或更平缓;如果我们对函数进行翻转,那么它的图像会关于某条直线或某个点进行翻转。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函数的导数来解题。
函数的导数可以告诉我们函数在某一点的斜率,从而帮助我们确定函数的图像。
如果函数的导数在某一点大于0,那么函数在该点递增;如果函数的导数在某一点小于0,那么函数在该点递减;如果函数的导数在某一点等于0,那么函数在该点取得极值。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函数的特殊点来解题。
函数的特殊点包括零点、极值点、拐点等。
如果我们找到了函数的特殊点,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点来确定函数的图像。
例如,如果函数在某一点取得了零值,那么这个点就是函数的零点,函数的图像会与x轴相交;如果函数在某一点取得了极值,那么这个点就是函数的极值点,函数的图像会在该点处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果函数在某一点取得了拐点,那么这个点就是函数的拐点,函数的图像会在该点处发生转折。
《函数及其图象》解题技巧
【考点聚焦】
函数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与对应,它是表示、处理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有效工具.作为刻画变量变化规律的工具,函数的各种形式体现了“函数知识”与“函数思想”的统一.“函数”除了包括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二次函数等具体知识外,其自身还蕴含着方程与不等式的知识.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重要的基础知识.它与数学其它知识有着更为广泛的联系,不仅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发展同学们符号感的有效载体.
在历年的学业考试中,函数一直是命题的“重头戏”,所考题型无所不包,同时不断与其它数学知识相互渗透,题量不一定是最多的,但综合程度一定是最高的.
【热点透视】
热点1:通过设计确定函数关系型问题考查函数三种表达形式及其之间的关系
【例1】(1)点(24),在一次函数2y kx =+的图象上,则k =_________.
(2)若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经过点(12)-,,则该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 【分析】(1)将点(24),代入2y kx =+.(2)将点的坐标直接代入可以求出k 值.
【解】(1)1k =;(2)2y x
=-. 【小结】直接考查同学们利用函数图象确定函数解析式技能的掌握情况.题目叙述简明、要求简单明了,较好地落实了对这个知识点的考查.
热点2:重视对函数图象及性质的考查
【例2】(1)均匀地向一个如图1所示的容器中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 随时间t 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2)星期天,小王去朋友家借书,图2是他离家的距离y (千米)与时间x (分钟)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王去时的速度大于回家的速度
(B)小王在朋友家停留了10分钟
(C)小王去时所花的时间少于回家所花的时间
(D)小王去时走上坡路,回家时走下坡路
【答案】(1)(A);(2)(B).
【小结】本例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用分段函数来描述实际问题,在加强对函数图象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的同时,也引导同学们平时关注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这样的题目,既突出了函数的基础性功能,又突出了它的应用性功能,对改进和完善中考数学命题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热点3:重视对函数知识实际应用的考查
【例3】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之后,在甲、乙两城市之间开通了动车组高速列车.已知每隔1h 有一列速度相同的动车组列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如图3所示,OA 是第一列动车组列车离开甲城的路程s (单位:km)与运行时间t (单位:h)的函数图象,BC 是一列从乙城开往甲城的普通快车距甲城的路程s (单位:km)与运行时间t (单位:h)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点B 的横坐标0.5的意义是普通快车发车时间比第一列动车组列车发车时间______h ,点B 的纵坐标300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2)请你在原图中直接画出第二列动车组列车离开甲城的路程s (单位:km)与时间t (单位:h)的函数图象.
(3)若普通快车的速度为100km/h ;
①求BC 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②求第二列动车组列车出发后多长时间与普通快车相遇.
③直接写出这列普通快车在行驶途中与迎面而来的相邻两列动车组列车相遇的间隔时间.
【解】(1)晚0.5,甲、乙两城相距300km .
(2)如图4:
(3)①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s kt b =+.
∵(0.5300)B ,,(3.50)C ,,
∴ 3.500.5300k b k b +=⎧⎨+=⎩解得100350
k b =-⎧⎨=⎩.
∴100350s t =-+.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是0.5≤t ≤3.5.
②解法1:设直线MN 的解析式为11s k t b =+.
∵(10)M ,,(3300)N ,,
∴111103300k b k b +=⎧⎨+=⎩,解得11150150
k b =⎧⎨=-⎩.
∴150150s t =-.
由①可知直线BC 的解析式为100350s t =-+.
∴150150100350t t -=-+.解得2t =. ∴211-=.
解法2:设直线MN 的解析式为1150s t b =+.
∵点M 在直线上,∴101501b =⨯+.
解得1150b =-.
∴150150s t =-.
∴100350150150t t -+=-.解得2t =.
解法3:设第二列动车组列车出发x 小时后与普通列车相遇,根据图中信息,
得150100(0.5)300x x ++=.
解得1x =.
答:第二列动车组列车发车1小时后与普通快车相遇. ③35
小时(或36分钟). 【小结】对函数应用性问题的重视,一方面体现了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的需要,另一方面体现了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本例在这方面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中考复习时应当着力把握这方面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