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谚语看日本的鬼形象
- 格式:pdf
- 大小:116.44 KB
- 文档页数:2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日本鬼文化日本的鬼文化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导语:妖怪的产生起初是出于对自然、动物的敬畏之心,人们把自己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控制的力量统统称为妖怪。
日本是个水域文化国家,所以很多传
妖怪的产生起初是出于对自然、动物的敬畏之心,人们把自己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控制的力量统统称为妖怪。
日本是个水域文化国家,所以很多传说和水有关,比如豆子婆婆,就是用筛子在水中捞人来吃的妖精;桥女则是为情投水自尽的女鬼;而活跃于江河之中的河童,其原型很可能是一种凶猛的淡水鳄鱼。
同样,日本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所以传说中住在山上的妖怪也不少。
比如雪女,据说是被情人抛弃于雪山的女子所化,因此经常诱惑上山的行人,凡对其动情的人便会冻死。
因此,在最初的民间故事中,妖怪往往造型恐怖,让人望而生畏。
据说因为鬼怪太多,日本古代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巫师——阴阳师。
这个职务的尊贵在平安时代达到高峰,因为这个时候日本国内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统治阶层没有解决的办法,于是把种种问题归结于神鬼。
因此,人们在生活中不免小心翼翼,唯恐触犯某种禁忌招致鬼神报复。
平安时代可谓是妖怪文化的鼎盛时期,妖怪从此由单纯的传说变成了一种确确实实的信仰。
当时的阴阳师权力极大,天皇和大将军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他们的干涉,今天日本文化中的各种禁忌,大体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
到了江户时代,商业手工业繁荣,人们不用光靠老天爷赏饭吃了。
于是妖怪们也摇身一变,成了住在各种物品道具里的精灵。
最有名的是《百鬼夜行绘卷》,描画了琵琶、伞、木鱼、锅等各种旧物品因为要被人们丢弃,一怒之下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妖怪半夜出来游行的场景。
生活常识分享。
《汉语谚语中的鬼神文化》篇一一、引言中国,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其中,鬼神文化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种文化深深地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语言习惯。
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汉语谚语更是为我们展示了独特的鬼神文化现象。
本文将围绕汉语谚语中的鬼神文化进行深入探讨,旨在理解其内涵与价值。
二、汉语谚语中的鬼神形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鬼神文化占据了重要地位。
汉语谚语中充满了对鬼神的描述和评价,如“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鬼使神差”等。
这些谚语中的鬼神形象,既有恐怖、邪恶的一面,也有善良、慈祥的一面。
(一)邪恶的鬼神形象在汉语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描绘邪恶鬼神的形象。
如“鬼哭狼嚎”,描绘了鬼神的恐怖与凶残;“夜半鬼敲门”,则让人感到恐惧与不安。
这些谚语反映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对邪恶力量的敬畏。
(二)善良的鬼神形象然而,在汉语谚语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许多描绘善良、慈祥的鬼神形象。
如“鬼送财”、“神来保佑”等,这些谚语体现了人们对鬼神的敬仰和祈求。
这些善良的鬼神形象,让人们感到温暖与安慰。
三、汉语谚语中鬼神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一)内涵汉语谚语中的鬼神文化,体现了人们对生死、善恶、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这种文化既包含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敬畏,也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这种文化还体现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二)价值首先,汉语谚语中的鬼神文化具有历史价值。
它记录了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其次,这种文化具有文化价值。
它丰富了中国的民间文化,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文化享受。
最后,这种文化还具有教育价值。
它通过谚语的形式,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传递给人们,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结论综上所述,汉语谚语中的鬼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人们对生死、善恶、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价值。
收稿日期:2011-04-10作者简介:岳晟婷(1981-),女,辽宁营口人,助教,硕士,从事日语语言文化方向研究。
浅谈日本的鬼文化岳晟婷(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600)一、鬼的起源和发展现在人们对鬼的概念已经固定下来,大多数人认为鬼是指人死后的灵魂。
而最初的鬼指的又是什么呢?日本著名的鬼文化研究者折口信夫认为,现在被日本人所尊奉的神,最初的地位是很低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神被统治者授予神位,地位才有所提高,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信奉。
那么这些神的地位提高之前,人们所说的神是指“常世神”。
“常世神”是从海的另一边的“常世之国”,每年一次或几次来到日本的神。
这些“常世神”的性质跟“鬼”的性质是非常接近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神的地位不断提高,而鬼的地位不断下降,这才形成了神和鬼之间的天壤之别。
神成为正义、智慧、幸运的化身,鬼则成为灾难、厄运、邪恶的象征。
而在『民俗学事典』中却这样记载着:“鬼は山の精、荒ぶる神を代表するものの一呼称であったことが推される。
”据推测鬼是对山里的精灵或粗暴的神的一种称呼。
由此可见,鬼原来是赶走恶魔的粗暴、有力、可怕的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却逐渐转变成了恶魔。
这两种观点都认为最初的鬼是跟神联系在一起的,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的地位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但在日本的民间信仰中还残留着对鬼的崇拜,认为鬼具有神力,而且人们把定期来到故土传播幸福、驱除灾祸的“祖”等神也归到了鬼这一类中。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还有很多的“鬼”字就是这个原因。
像“鬼”“鬼王”“鬼木”“鬼熊”“鬼目”“鬼生田”等等。
奈良时期可以说是鬼的含义的分水岭。
在奈良时期以前,鬼的含义就是人死去后的灵魂。
奈良时期,中国文化和佛教思想传入日本,鬼的含义也随之扩大。
鬼被加入了很多的恐怖概念。
『日本』中记载了鬼吃人的传说,鬼在人们心中变成了可怕的吃人的妖怪。
而且在佛教思想的学说里也出现了“鬼”“疫鬼”的文字记载。
令人瞠目结舌!日本传说中的长角恶魔“牛鬼”根据牛鬼的怪兽描述,头像牛有两根角,有三支手指的手掌,脚像牛蹄脚,比人身高还高,夜晚出现时会发出吼叫声,会像鬼一样烟消云散又再出现。
在日本各地都有流传着牛鬼的传说,每年也有所谓的牛鬼祭。
由山田藏人高清描述当时那个牛鬼的样子所画成的牛鬼图相传天正年间约400年前,香川县盐江町这一帶,深山住着一位山牛鬼的怪兽,骚扰居住附近一帶的村民。
它经常都会在夜晚时下山伤害农民跟家畜。
人们非常害怕见到牛鬼,晚上都不敢出去。
后来村民人们请求京都的弓箭名手——山田藏人高清惩办牛鬼,射死牛鬼。
山田藏人高清来到村里,到了深山,并没发现村民所说的牛鬼,以为是村民在开玩笑。
一连几天,怎樣也找不到牛鬼。
这一天,到了夜晚,村民告诉高清,牛鬼又出现了,高清到达现场后,牛鬼又消失了,他实在拿牛鬼没办法,因為奇怪的是就只有村民看的見牛鬼,而他却看不見。
山田藏人高清就去根香寺寺院,跟千手千眼观音菩薩寄托愿望,并祈愿做了7天的绝食苦行。
其后诚感菩薩在夢中指引明津,他终于看到牛鬼了。
山田藏人高清,偷偷地射出一箭,射中了牛鬼的眼,可牛鬼还未死,牛鬼被激怒了一边狂嚎一边袭击过来。
高清藏人射出第二支箭,射入了牛鬼的大口里,穿透了喉咙。
牛鬼哀鸣一声后又消失了。
过了几天,村民在夜晚弄醒了高清,因为他们发现了地上有血跡。
他们順着血的痕跡前进,终于在洞里发现了牛鬼的尸体。
山田藏人高清害怕牛鬼会再作祟,便把牛鬼的角切下后带回去,供奉在根香寺寺院千手千眼观音菩薩前,他相信如此牛鬼就不会再出来作祟害人。
山田藏人高清回去后,村民感激并捐赠了黃金十五草袋给高清做为奖赏。
(山田藏人高清死后也是埋藏於香川县盐江町根香寺)牛鬼之角现收藏在香川县盐江町根香寺牛鬼之手图中显示这怪手前面有两个蹄,三根指头,并不像是家畜猪、牛、马、狗、猫等东物的手跟脚,更不像是人类的手,无法解释是那种生物的手掌。
牛鬼之墓——传说牛鬼的尸体藏於后山这里牛鬼,うしおに,位列于鸟山石燕《图画百鬼夜行》之前篇风。
中日谚语之间的关系大致分成两种:1、直接把中国的谚语翻译成日文。
如:“百闻不如一见”----「百聞は一見に如かず」2、中日两国的谚语各不相同,但其含义相同。
如:“歪打正着”----「怪我の功名」对第一类不必做任何解释,而对第二类,则有时要进行必要的说明。
还有一些很难找到合适的对应谚语,但它有特别之处,也适当地进行介绍。
第一类:0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は藍より出でて藍より青し」02、“光阴似箭”----「光陰矢の如し」03、“滴水穿石”----「雨だれ石を穿つ」04、“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を知り二を知らず」05、“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葉落ちて天下の秋を知る」0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の計は元旦にあり」07、“岁月不待人”----「歳月人を待たず」08、“养子方知父母恩”----「子をもって知る親の恩」09、“知子莫若父”----「子を知ること父に如くはなく」1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の堤も蟻の穴から」11、“条条道路通罗马”----「総ての道はローマに通ず」12、“脍炙人口”----「人口に膾炙する」13、“笑里藏刀”----「笑中に刀あり」14、“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門の虎、後門の狼」1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の道も一歩より起こる」16、“一贫如洗”----「赤貧洗うが如し」17、“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者の覆るは後車の戒め」18、“有备无患”----「備えあれば憂いなし」19、“隔岸观火”----「対岸の火災」「川向いの火事」2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れる水は腐らぬ」21、“快马加鞭”----「駆け馬に鞭」22、“恩将仇报”----「恩を仇で返す」23、“子女不知父母心”----「親の心子知らず」24、“照猫画虎”----「猫を真似て虎を描く」25、“一丘之貉”----「一つ穴の狢」26、“放虎归山”----「虎を野に放つ」27、“遂二兔者不得其一”(鸡飞蛋打)--「二兎を追う者は、一兎をも得ず」28、“画饼充饥”----「絵に描いた餅」29、“雨后春笋”----「雨後の筍」30、“一箭双雕”----「一石二鳥」3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の争い、漁夫の利となる」32、“一将功成万古枯”----「一将功成りて万骨枯る」33、“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言うは易く、行うは難し」34、“以毒攻毒”----「毒を以って毒を制す」35、“为国捐躯”----「国の為に命を捨てる」36、“无计可施”----「施すすべがない」「もはや策の施しようがない」37、“光是嘴上说漂亮话(只说不练)”----「口先だけ綺麗なことを言う」38、“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言うは易く,行うは難し」第二类:01、“垂头丧气”----「青菜に塩」02、“功到自然成”---「石の上にも三年」03、“满瓶不响,半瓶叮当”---「空き樽は音高し」04、“火烧眉毛”---「足下に火がつく」05、“马后炮”------「後の祭り」“事后搞庆祝活动”06、“八九不离十”------「当たらずと言えども遠からず」[解释]:「当たる」是“说准了”,它的否定是「当たらず」;「とも言えども」是“虽然说是”;「遠からず」是“远”的否定,这是古语说法,和「遠くない」相同。
2010·9﹃辣椒炮弹﹄智取日寇◎文\解轩◎文/滦河·趣闻轶事·明清以来,日本海盗经常烧杀抢掠,侵扰、骚乱中国沿海各地。
当时人们称日本海盗为“倭寇”,那是因为他们长得矮小丑陋,行为实比盗匪有过之而无不及,故此名之。
可到了近代,人们却称日本侵略者为“鬼子”,这又是为什么?中日甲午海战前夕,清廷委派一位大臣出使日本。
当时的日本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妄想在文化上玷辱中国。
当记者汇聚集齐之时,日方突然提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一个上联却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
”说完以后,日本人亮出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注:繁体字的“战”字是左“单”右“戈”)这是一个拆字联,难度较大。
而且其好战侵略气焰十分骄狂嚣张。
意思是,大日本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马,张是的强弓,文的也不简单,无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光“大王”就有八个,盖世无双,言外之意,日本“单戈独战”即可踏平中国。
清廷大使臣也不示弱。
当即大笔一挥立就写出下联: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此下联也用的是拆字联,对仗十分工整,且与上联针锋相对,其意思是,你们日本骑奇马张长弓,其实就是一伙来偷抢我大清龙衣的倭寇,琴瑟琵琶八大王,就是魑魅魍魉四小鬼,并肩居头上,其实已经屈膝跪身旁,你如胆敢来战,我就拿下。
从此,人们便称日本人为“鬼子”。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更激起了国人的愤怒与仇恨,于是“日本鬼子”、“小日本鬼子”、“小鬼子”等称呼也传遍了中华大地。
1940年9月,百团大战的第二阶段,时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迫击炮兵主任的赵章成指挥十三团迫击炮连,攻打管头据点。
该据点位于榆辽公路中段、管头村北的一个山梁上,日军山本中队在此驻守,周围有四个混凝土碉堡,围墙是很坚固的双层夹壁墙。
他们就躲在夹壁墙里向外射击,我军机枪和迫击炮却奈何不了它。
日本的鬼怪传说与民俗文化日本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传说的国家,其鬼怪传说和民俗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日本人的生活中。
这些传说和文化不仅反映了日本人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还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道德价值观的追求。
在日本的鬼怪传说中,有许多著名的鬼怪角色,如妖怪、妖精和幽灵。
其中最著名的鬼怪之一就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妖怪”。
妖怪是一种具有超自然力量和形态的生物,它们可以在人类世界和妖界之间自由穿梭。
妖怪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有善良的妖怪,也有邪恶的妖怪。
人们相信,妖怪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厄运。
除了妖怪之外,日本的鬼怪传说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妖精和幽灵。
妖精是一种小巧玲珑的生物,它们通常居住在山间、森林或水边。
妖精以其美丽和神秘的外表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人们相信它们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智慧。
幽灵则是一种灵魂的存在,它们通常与死者有关。
人们相信,幽灵可以在人间出没,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信息和预兆。
这些鬼怪传说和民俗文化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道德价值观的追求。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人们相信自然界中存在着无数的神灵和力量,这些力量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因此,人们对自然界中的神灵和力量充满了敬畏和敬意。
同时,日本人还相信,通过遵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他们可以与神灵和力量和谐共处,并获得幸福和福祉。
除了鬼怪传说之外,日本的民俗文化也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是指一种特定地区或社会群体所共有的传统习俗和风俗。
在日本,民俗文化包括各种各样的节日、庆典和仪式,如正月、七夕、盆节等。
这些节日和庆典不仅是人们娱乐和放松的方式,也是人们表达感恩和祈福的方式。
正月是日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标志着新年的开始。
在正月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除旧布新、祭祀祖先、互赠礼物等。
这些活动旨在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幸福。
七夕是日本的一个浪漫节日,人们相信,七夕这一天,天上的织女和牛郎会相会,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向牛郎织女祈愿幸福和爱情。
透过谚语考察日本人的生死观及其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作者:王骏琳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6年第06期摘要:日语谚语是日本民族语言宝库中极富表现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谚语在语音形式、表现风格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
本文整理了《故事·俗信·ことわざ大辞典》中所收录的一部分关于“死”的谚语,并透过这些谚语考察日本人对死亡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探析这对日本人性格形成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日语谚语;生死观;性格形成【DOI】10.19312/ki.61-1499/c.2016.06.095一、“死”相关的日语谚语及其反映的生死观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围绕谚语和文化性的关系,金子武雄曾提出“ことわざは民衆がその体験によって自ら得たものであり、その上、もっとくだけた、いわば民衆同士が肩を叩き合っての忠言、助言である” [1]。
先行研究发现,日语谚语中与“死”相关的谚语数量较多。
本文整理了《故事·俗信·ことわざ大辞典》中所收录的一部分关于“死”的谚语,并透过这些谚语考察日本人对死亡的态度和价值观。
现抽取部分《故事·俗信·ことわざ大辞典》中收录的关于“死”的谚语,整理如下。
(1)あの世千日、この世一日(2)生ける犬は死せる虎に勝る(3)命長ければ恥多く(4)命は義に縁りて軽し(5)命あっての物種(6)命長ければ、蓬莱を見る(7)命に過ぎたる宝なし(8)命より名を惜しむ(9)命は鴻毛より軽し(10)死んで千杯より生前の一杯(11)死んで花が咲かぬ(12)死んで骨は光るまい(13)死んだ先を見たものない(14)死んだら褒められる(15)死花が咲く(16)死ぬほど楽はない(17)死ぬるばかりは真(18)死しての千年より生きての一日(19)身に勝る宝なし(20)長生きは恥じ多し(21)生恥掻かくより死ぬがまし(22)生は難く死は易し(23)生は死の基逢うは離れるの基(24)生は死の始め(25)吠える犬は眠る獅子より役に立つ(26)人生意気に感ず(27)人生古より誰か死無からん(28)人の命は万宝の第一(29)死すべき時に死せざれば、死に勝る恥あり(30)虎は死して皮を留め人は死して名を残す(31)唐士の虎は毛を惜しむ、日本の武士は名を惜しむ(32)士は己を知るもののために死す(33)情は恩のために使われ、命は義によって軽し上述谚语中有一部分谚语是在表达珍视生命的思想,如“命に過ぎたる宝なし”、“人の命は万宝の第一”等。
日本民间传说中的二十个女鬼猫妖据说猫有九条命,当猫养到9年后它就会长出一条尾巴,每9年长一条,一直会长9条,当有了9条的猫又过了9年就会化成人形,这时猫才是真正有了9条命,在中国也叫九命猫妖。
雨女雨天,一女子立在雨中,如果这时候有男子向她微笑,示意她共用一把伞的话,那她就会永远跟着他。
此后,该男子就会一直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因为普通人难以抵挡这么重的湿气,所以不久就会死去。
河童在日本稻河神社附近都有一个小湖,名救身湖,湖中常有河童出现,由于河童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所以有很多的说法,比较常见的是:鸟头人身着有龟壳,头顶有一碗状的凹镜,内有满水,如其生命,水无则死,双手相通可伸缩,能以屁的力量飞天。
在《百鬼夜行》《百物志》《万鬼录》《妖怪物语》等常常见的民俗书籍中都有记载。
鬼一口在高桥叶介的学园怪谈里出场过,就像某种深海鱼类头前面那个发光的诱饵一样,美女是鬼首前面的诱饵,长在它的长舌头上,作出快被吞噬的惨状引诱人来救她,然后把人吃掉。
黑冢又叫窃尸鬼,见《百鬼夜行》。
是一个活动在坟地里的鬼,它会把刚刚死去不久的人的尸体偷出来送到其家里吓人,是一个喜欢恶作剧的鬼,有时候又会只砍下尸体的某个部位,所以也有人叫它解尸鬼。
青行灯出自《百鬼夜行》(日),最早的传说是在日本江户时期,据说外貌不一,可是都是非常可怕的鬼怪,他本来不是人,而是地狱的小鬼,常常在冥界门口徘徊,会变成我们熟悉的人的样子教唆人们玩一种叫百鬼灯的游戏,(百鬼灯:就是点100只白蜡烛,然后大家依次讲一个自己经历过的诡异而且恐怖的事情,每讲完一件就吹灭一只蜡烛,而第100个故事都是由主持的人讲,当最后的蜡烛熄灭时,所有参与游戏的人都将被带到地狱)把人拉入鬼门,所以在日本被称为比较危险的妖怪(日本认为鬼是神的分支,所以把好多东西说成妖怪)座敷童子这是个好鬼,常和小孩子玩,如果你的小孩子一个人笑的呵呵的,还跑来跑去,仿佛有人和他玩,那么就是在和座敷童子玩呢。
关于“鬼”的谚语之中日比较研究
本论文是对关于“鬼”的谚语的中日比较研究。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的艺术语言,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在文学艺术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正所谓语言文化是一家,两者有着深刻的关联不可分割。
谚语所反映的内容正是文化的体现。
所以,关于谚语的研究是学习日本语言,了解日本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和切入点。
“鬼”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鬼”。
日本近世以来,鬼的形象被逐渐固定下来,现在的日本人一说到鬼,首先会想到人一样的身体,头上长角,裸身,腰系虎皮,手持铁棒的妖怪。
而在中国则称人死后的灵魂为鬼。
由此可以看出,“鬼”由中国传入日本,随着时间的变化及本土文化的影响,鬼的性质及形象发生了变化。
所以,本论文从带有鬼字的谚语入手,通过对中国的《中国谚语大辞典》和日本的《故事俗信谚语大辞典》中123条和196条谚语的总结归纳,从容貌和性质两方面的形象比较,探求中日两国对鬼形象认知的异同,并且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比较探究中日鬼形象的异同,宏观上,进一步探讨支配整个民族行动原则背后的文化背景;微观上,全面考察“鬼”的具象,把握中日两国对于鬼的形象的反差。
策划执行丨刘翠霞 朱国伟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
很多人认为,日本早期的文明,文化,政治,经济,人文思想等大都源自中国,尤其是在唐宋时期,中原文明鼎盛的时代。
但发展至今,日本的文化已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尤其是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上展现出的文化,甚至有些看不懂了。
就像有些网友所概括的那样:我们中国爱看花开,欣欣向荣,日本偏爱花落,侘寂物哀;中国爱吃热食,饱腹暖心,日本饮食生冷,刺身寿司;中国婚嫁大红,张灯结彩,日本白色嫁衣,纯白无垢,诸如此类。
日本的这些文化之“怪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且看下文分解。
聊聊日本怪文化008/ TOURISM WORLD/重磅SpecialTOURISM WORLD /009诡异鬼怪文化丨刘翠霞 丨摄图网 图虫创意010/ TOURISM WORLD/重磅Special顶着“不排除最后一刻被取消”巨大风险的东京奥运会,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但是开闭幕式上的文化表演却遭到了全世界网友排山倒海般的吐槽。
因为文化差异,开幕式演出呈现的内容和氛围让网友直呼看不懂、抽象化、太阴暗、好诡异、令人惊悚……甚至还有不少人说有看恐怖片的感觉。
其实,日本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是跟他们传统文化尤其是鬼怪文化的盛行密切相关的。
日本的“鬼怪”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最初人人恐惧、唾弃的灾厄、晦气、疾病的象征到如今发展为一种艺术形式,“鬼怪文化”在日本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
在日本,鬼怪的传说不一而足在日本,有关妖怪的传说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且贯穿了整个日本历史。
日本因相传境内生活着600多种妖怪而被形象地冠以“妖怪列岛”之称,日本境内的妖怪有确切资料记载的就已多达两三百种,再加上大和民族善于幻想并热衷于怪谈,千奇百怪的妖怪传说使这个民族涌动着独具特色的鲜活血液,恐怖又唯美的妖怪及妖怪文化是了解日本不可错过的亮点。
日本水域众多,很多鬼怪就和水有关,像河童,类似咱们国家的水鬼,不过样子却是鸟喙猴身、龟壳蛙肢、头顶水盏;日本多山,住在山上的妖怪也不少,比如雪女,据说是被情人抛弃于雪山的女子所化,因此经常诱惑上山的行人,凡对其动情的人便会冻死。
老白杂谈:每日一怪之日本的神话中神明和妖怪浮生如绘梦,恍惚一青灯,摇曳步步行,转瞬云烟散。
百鬼夜游奇,野狐撞钟异,妖魅随心生,俨然诸法相。
哭笑纷纷扬,不过逢场戏,凝眸即消逝,转生幽然在。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唏。
虚无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幻梦总有破灭时,一切只是一瞬间。
闲看花开花落,可惜不在庭中。
牵挛如此意,边走边唱游;存亡永乖隔,一一随同。
-------《日本妖怪奇谭》这个系列其实欠了很久了,不过也没差,毕竟没什么粉丝数,可是粉丝虽少,我该补上的也要补上。
凄美之殇——般若(bō,ruò)【简介:日本百鬼传说中的般若,于佛教所说的“般若”意思不同。
后者指佛的大智慧,是明白真理,认清事实之意;而前者则表示“愤怒的相”,指女怨灵因嫉妒而极度狂怒狂悲,从而扭曲的面相。
《源氏物语》中六条因嫉妒光源氏的妻妾,而化身般若作祟。
著名剧作家世阿弥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名为《葵上》的谣曲】【详细:般若的日文发音是はんにゃ,日本百鬼传说中的“般若”,与佛教《般若心经》中的“般若”不是同一个意思,佛教之“般若”是指佛的大智慧,是明白真理,认清事实之意;日本百神传说中作为妖怪名,则表示“愤怒的相”,更确切地说,是女怨灵因嫉妒而极度狂怒狂悲,从而扭曲的面相。
般若属于典型的高危害性凶灵,主要由心胸狭窄女人的强烈怨念、恶妒和愤怒所累积而成。
般若也有类别之分,基本上分为笑般若、白般若和赤般若三大类。
以绝色美女形象出现的般若是最为险恶的,但许多人却往往被色相迷昏了头,对她们不加提防。
其实要辩识她们很容易,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头顶有两只犄角,角的大小与其怨念成正比。
当然,长发和女帽,会在平时遮掩这两只角。
当般若褪去美女外形,现出本相时,整个面部就会变得极为狰狞,尖尖的耳朵,额头上还有被称为“泥眼”的特征。
泥眼本来是女性成佛的表征,但到了这里却成为高贵女性因嫉妒而产生激烈的心理斗争的表现。
日本的妖怪——“鬼”在日本,立春的前一天叫做“节分”。
这一天,不论在寺庙还是在每个家庭都举行一种叫做“撒豆驱鬼”的活动。
它可能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追傩仪式,即一种过年活动。
现在举行撒豆驱鬼活动时,在寺庙中,一般都是处于本命年的男人担当撒豆驱邪的任务。
民间信仰认为,吃了和自己的年龄一样多的豆子就能在这一年平安无病,因此人们争先恐后地捡这种豆子。
而在每个家庭里,没有专门规定撒豆子的人,往往由父亲戴上鬼的面具担当鬼的角色,孩子们向“鬼”撒豆子,这时候人们异口同声地喊“鬼出去,福进来!”场面显得很热闹。
虽然这个时节屋外还很冷,但从这种喊声中人们还是能感受到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氛。
在此所说的“鬼”与中国的“鬼”不同,它不是死人的灵魂,而是一种妖怪,念为ONI (日文作おに)。
在日本,鬼是一种很普遍的妖怪。
它们根据身体颜色的不同,有红鬼、蓝鬼、黑鬼等种类。
它们的身躯比一般的人高大,头上有角,在很可怕的脸上还长着长长的虎牙,它们穿着老虎皮的兜裆布,手持带刺的铁棍。
它们常常来到人间抢走公主或财宝,也吃人。
因此,在日本的民间故事里它们担当的角色很像西方民间故事里的龙:一个英雄为了夺回公主需要进行斗争和惩办的对象。
妖怪一般住在深山里或海中的孤岛上。
就是说,与人住的地方有一定的距离。
这与日本人的异界观念有关系。
日本人自古以来一直把山、海看作是异界,是由人类以外的秩序来统治的、神和妖怪住的地方。
日本民俗学的奠基者柳田国男认为,妖怪是神衰落后的形象,从其根源来说它们二者是同一个东西。
无论哪个民族,在对神的认识上都有这两重含意:神既能带给人们以富裕为代表的幸福,也有带来灾祸的力量。
因此人们通过供奉神的方法来祈望除掉灾祸,得到丰收。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这些不相宜的东西不再害怕,它们就被看做是应该由人的力量来除掉的东西了。
因此神也分为了好坏善恶的两个极端,好的仍然称为神,坏的就被称为妖怪。
于是,妖怪就成了人们生活中总是应该被除掉的东西了。
鬼的民间谚语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自古也有不少关于鬼的谚语,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鬼的谚语,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鬼的谚语贪婪鬼没个饱,吝啬鬼不知富.神不知鬼不觉.远怕水,近怕鬼.和尚不说鬼,袋里没有米.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阎王不嫌鬼瘦,贪官不顾民穷.含有鬼的热门谚语穷勿信命,病勿信鬼。
(壮族)死人身边有活鬼。
无心人难防有心人。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人不为已鬼神怕。
入冬小麦三层雪,来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
神鬼所愣人。
算命若有准,世上无穷人。
穷勿信命,病勿信鬼。
(壮族)判官要金,小鬼要银。
官家不嫌民穷,阎王不嫌鬼瘦。
有钱使得鬼推磨。
钱无身,可使鬼。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鬼也不开门。
有钱能买鬼推磨,有钱能买高官做有钱是爹,有奶是娘,有势是爷。
有钱能买鬼推磨,有钱能买高官做。
胆小鬼害怕自己的影子。
(蒙古族)世无鬼神,百事人做成。
心里没有鬼的人敢讲实话。
(伊朗)打拳不溜腿,终是冒失鬼。
画鬼容易画人难。
阎王开酒店,鬼也不上门。
没有神的地方,从来不会有鬼。
(蒙古族)带有鬼的经典谚语咬处有虱,怕处有鬼。
神鬼怕愣人。
勇士沿着峰,可以爬上云端;胆小鬼沿着宽阔的梯子,爬不上帐篷顶。
(蒙古)胆小鬼的心目中,万事都有危险。
(日本)对胆小鬼来说,到处都是险地。
(朝鲜)胆小鬼觉得黑暗中的影子也会发出可怕的声音。
(日本)胆小鬼没有眼睛,眼睛是为勇士们长的。
(苏联)胆小鬼吓别人的时候,嗓门最高。
(西班牙)胆小鬼有武器也没有用。
(欧洲)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宁为短命全贞鬼,不作偷生失节人。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当面人情背面鬼。
看见大王点头拜,见到小鬼踢一脚。
败子若收心,犹如鬼变人。
A good conscience is a soft pillow.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