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稳基层首件施工总结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17.05 MB
- 文档页数:20
水稳路面施工首件监理总结1.第一篇:水稳路面施工首件监理总结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监理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2010年6月7日,南惠高速NHB2合同段在业主、总监办及驻地办大力支持下,于主线路基K55+723~K55+923进行200m水稳底基层层试验段铺筑。
该试验段为整体式路基,路基设计宽26m,路面设计宽22.5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顶面宽度12.35m,设计厚度为32cm,分两层铺筑,每层厚16cm,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2.0Mpa。
在施工过程中我驻地办对施工过程进行了全过程跟踪;施工前,对现场原材料(砂、石、水泥、外加剂)等进行了必要的抽检,确保进场的原材料质量合格;对路基的压实度、横坡及路槽顶面标高等指标进行检测验收,保证了下承层的质量;对拌和运输,铺设振捣等机械进行了试运行。
并于下午2点开始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
经过该首件的施工发现还存以下问题:㈠拌合站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1、水稳拌合站在试铺过程中出现了故障,停机1小时,须总结原因,进一步对拌合机进行调试运行,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2、水稳混合料含水量控制要结合天气情况,运输距离,现场摊铺、压实反馈情况以及不同时段有所区别,作适当调整。
3、各种集料应设置明显标牌,标牌应注明规格、产地、数量。
应设立“未检验集料”区和“不合格集料”区,并插上“待检”和“废料”等标牌明示。
监理及时将每周进场材料的数量、规格和自检结果等。
4、水泥剂量控制不稳定最大剂量滴定为4.7%远超出3%的设计值,易产生裂缝,须进一步加强调试,保证稳定性。
㈡运输方面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1、车厢应清理干净并配备覆盖材料。
2、应给每辆车配发料单,注明出场时间,以备运输车在途中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对其所运的混合料做出正确评价。
㈢摊铺方面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1、试铺过程中出现了运输车碰撞摊铺机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应安排派专门人员指挥运输车辆,防止运输车碰撞摊铺机。
水稳碎石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优质,质量目标明确,减少盲目施工。
我部2015年7月12日完成了合同段内的水稳碎石基层首件工程,对我合同段改正完善不足之处,使后续基层施工标准化、规范化,从质量、安全、进度上得到有效地保证。
一、工程概况选定我合同段ZK7+440-ZK7+540左幅和ZK7+340-ZK7+440左幅作为水稳基层首件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设计宽度为11.55m,上基层设计宽度为11.45m,厚度均为18cm。
施工配合比为水泥:集料=4.5:100(16-31.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0-5mm碎石=5:45:21:29),厂拌法施工时,施工水泥剂量增加0.5%,即水泥掺含量为5%,理论最大干密度为2.355g/cm3,最佳含水率为:5.0%。
二、首件工程的目的1、通过试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的拌合方式、拌合时间以及拌和产量等性能参数;2、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方案及其合理性、可行性;3、检验用于施工的集料配比、水泥剂量及混合料的松铺系数;4、确定压实机具组合类型,压实顺序、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等;三、施工工艺1、施工工艺流程下承层清理、处理→测量放样→打钢桩挂线、边部支挡→下承层表面洒水湿润→摊铺→高程测量→初压→复压→终压→检验→养生2、准备下承层基层施工前对已验收合格的底基层进行养生后外观检查。
对于层皮及松散处应刮除,在摊铺基层前由人工用水稳混合料提前找补平整。
检查处理完成后的下承层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基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在进行水稳铺筑前视路面干湿情况进行适当洒水,以工作面湿润没有积水为度。
3、测量放样首先对中桩进行复测,每10m、20m桩作为控制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处设置指示桩,选定出检测断面及观测点的位置,同时进行水平测量,在中桩指示桩上标注出基层集料摊铺后的松铺顶面高程,架设钢丝线控制标高和边线。
采用φ3钢丝,用紧线器拉紧,拉力不小于0.8-1KN,挠度小于2mm。
**********高速公路工程(********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铺段总结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目录一、试铺段概况1二、批准的配合比1三、拟定的松铺系数及松铺厚度3四、机械设备和人员组成3五、混合料拌和4六、混合料运输5七、混合料摊铺5八、混合料碾压5九、施工接缝处理方法6十、养生及交通管制7十一、试铺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查结果7十二、试铺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0十三、结论意见10附表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标准1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铺段总结一、试铺段概况1、桩号:主线(左幅),K1031+100-K1031+449.104,长度349.104米。
2、结构类型:水泥稳定碎石,厚度:16cm,宽度:10.24米。
3、试铺时间:二零一八年四月十九日4、施工单位:5、监理单位:6、施工天气情况:多云,气温17〜26℃,湿度35%,风力3〜4级,具备施工条件。
二、批准的配合比1、原材料技术指标(1)水泥:采用****海螺水泥42.5级缓凝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试验检测结果如下:经检测,该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3d和28d胶砂强度均满足GB175-2007中的技术要求,且满足图纸设计要求。
(2)碎石:碎石采用*****生产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碎石规格为:1#料:16〜31.5mm,2#料:4.75〜16mm,3#料:2.36〜4.75mm和4#料:0〜2.36加四种规格,备料分类堆放,以利施工时掺配方便。
①试验检测取工地进场的碎石,进行碎石各项试验指标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2碎石试验结果表经检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碎石压碎值不大于28%,粗集料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8%。
满足规范及图纸设计要求。
②筛分结果取工地实际使用的碎石,分别进行水洗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碎石的组成比例如下:表3集料筛分试验结果2、混合料级配设计结果表4混合料级配设计结果3、设计配合比根据所用的集料、水泥等原材料,项目部试验室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4.2MPa,满足图纸抗压强度设计值三4.0MPa的要求。
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一、首件工程概况为了探索路面施工机具的适应性及施工工艺,也为以后大面积施工提供经验及其相关数据,我部于2014年8月29日在K3+000-K3+300段右幅进行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摊铺长度为300m,压实厚度为20cm。
二、准备工作1、材料水泥:华中牌P.C32.5碎石:19-31.5mm砂:机制中粗砂水:饮用水2、混合料组成设计集料混合料配合比为1#碎石19-31.5mm:机制砂=3:7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为水泥:集料混合料=5:1003、管理技术人员投入情况4、机械设备投入情况拟投入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机械表拟投入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首件工程仪器设备表三、施工过程工艺流程1、测量放样在原路面上的测量放样每5m设一个桩,并在每桩底基层的两侧放出边桩,复测下承层标高,打钢钎支架,并按标高值调整铝合金导梁的高程,作为纵坡基线。
2、混合料的拌制①、本项目厂拌设备使用的是500型,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下对设备进行了试拌料,确定了拌合后的混合料的级配情况和最佳含水量,且符合设计要求。
②、拌和站采用拌和楼,配置四个集料仓和一个水泥仓,采用自动补水器加水,设计拌和能力为每小时500t。
拌和质量由试验室和拌和机操作人员共同控制。
③、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先调试拌厂所有的设备,按照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控制冷料斗的给料速度,控制水泥输送泵的送料速度和水泵水流阀门的大小,使混和料符合配合比,其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富余1%,同时根据运距、施工气候等情况调节含水量,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并最终确定施工混合料配合比。
3、混合料的运输①、根据我们所设水稳层拌和站的位置,同时考虑到混合料运距及摊铺能力,并根据将来施工的具体情况,再进行详细调度安排,保证拌和、摊铺及压实作业的连续性。
②、混合料运输车7辆,车况良好,运输过程中加盖彩条布,以防止雨淋和水分散失,保证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达到最佳。
水稳碎石首件工程施工前言水稳碎石作为道路工程中常用的基础材料,可用于路面铺装、路基加固等方面。
本文将从工程前期准备、施工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对水稳碎石首件工程施工进行,以期对道路工程施工人员有所帮助。
工程前期准备施工前需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事项: 1. 根据设计图纸对施工区域进行勘测,确定施工的节点和路面高程; 2. 按照强度等级和粒径分级,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要求的水稳碎石; 3. 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具,如平地机、碾压机、水泥罐、洒水车等; 4.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路线、碾压次数、加水量等。
施工流程水稳碎石施工流程大致包括碾压、洒水、加水、铺设等环节。
1. 碾压:先用平地机将路面整平,然后使用碾压机在路面上对水稳碎石进行碾压,应按照碾压次数和压实度的要求,逐层碾压。
每碾压一层后应再次整平,以确保路面平整度达到要求; 2. 洒水:在碾压前进行适量的洒水,以增加水稳碎石内部的含水量,提高粘结性; 3. 加水:在碾压过程中,及时加水,保证水稳碎石含水量稳定; 4. 铺设:在水稳碎石经过适当的碾压、喷水、加水后,开始铺设。
铺设时要按照设计高程和路宽进行铺设。
质量控制水稳碎石首件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路面性能的稳定。
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质量的控制,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 1. 水稳碎石的选择:应该挑选抗压强度高、形状良好、粒度合适的水稳碎石; 2. 施工中各个操作的控制:施工人员应该根据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洒水、加水、碾压次数和轮毂线数量等操作; 3. 施工后检查: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路面进行检查,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强度等达到要求。
水稳碎石首件工程的施工需要注意各个环节,从施工前期准备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操作,再到施工后的检查,都应该严格把控。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水稳碎石首件工程的质量,为后期道路使用提供较好的保障。
溧阳市103县道(104城东大道至坝西桥)改造势工程溧阳市溧城镇张巷路慢行系统工程水稳底基层首件报告编制:复核:审批:溧阳市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二○一八年八月水稳首件工程施工报告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优质,明确质量目标,减少盲目施工。
施工单位于2018年8月2日上午完成了标段内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工程,首件施工时间为中午08.00开始摊铺至上午10.30洒水养生结束,施工时天气晴,气温21℃,微风。
一、工程概况选定K2+000-K2+200主线左幅作为水稳底基层首件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设计宽度:顶宽为2.3m,底宽为2.46m,厚度为16 cm。
确定的施工配合比为::水泥:1#料:2#料:3#料:4#料=4.8:23:20:25:32,理论最大干密度为2.297g/cm3,最佳含水率为:5.6%。
二、首件工程的目的1、通过试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的拌合方式、拌合时间以及拌和产量等性能参数;2、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方案及其合理性、可行性;3、施工过程中主要参数:最佳的机械组合、压实机械规格、松铺厚度、压实系数、碾压遍数、碾压速度;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指标;质量评价的指标、标准。
三、施工工艺1、施工工艺流程流程测量放样→下承层表面洒水湿润→摊铺→高程测量→初压→复压→终压→检验→养生2、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10m,在平曲线上为5m,做出标记,并打好厚度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控制线高度,挂好控制线。
用于摊铺机摊铺厚度控制线钢丝的拉力应不小于800N。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结束7天后即可进行上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
两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间隔不宜长于30天。
为保证基层达到强度满足要求,应尽量限制水泥、细集料、粉料用量;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
3、混合料的拌和开始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能满足3-5天的施工用料。
每天开始拌和前,检查场内集料的含水量,确定当天生产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
抗裂嵌挤型水稳碎石基层首件施工总结在项目技术服务、总监办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项目部于2015年12月20日进行了水稳碎石基层两层连续机械摊铺试验段的铺筑。
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随后项目部召集所有参加试铺的工程技术人员、试验检测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机械操作手等,对施工全过程及各项检测数据进行了认真采集、分析和总结,确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及工艺技术参数;为正式大面积施工提供了依据。
现将基层首件施工过程有针对性的予以总结。
具体内容如下:一、试验段概况首件工程选在K11+150~K11+420右幅进行,试验段长度270米,试验铺筑1674平方。
试铺日期为2015年12月20日。
基层结构类型为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5:100),施工单位为江苏冠盛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江苏燕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试铺时,现场温度最高达10°,湿度30,西北风3~4级。
二、批准的配合比混合料配合比为:集料掺配比例为:19~31.5mm(1#)碎石:9.5~19mm(2#)碎石:4.75~9.5mm(3#)碎石: 0~4.75mm(4#)石屑=16:40:15:29,水泥:集料=5:100。
最大干密度2.390g/cm3,最佳含水量4.6%。
三、机械设备及人员组成1、机械设备情况进场机械设备的选型配备,严格按照投标文件中所承诺,并满足施工总体进度计划要求,保证进场机械设备性能良好。
在12月15日所需的机械设备已进场,进场机械数量、型号、时间见下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摊铺机振动压路机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洒水车自卸汽车装载机稳定土拌合站型号规格三一95CXS222JXS223JXP302LG8m3解放龙工-ZL50WBZ-600D产地湖南徐州柳州徐州徐州湖北长春福建山东数量(台)2311121641入场时间2015-12-152015-12-152015-12-152015-12-152015-12-152015-12-152015-12-152015-12-152015-11-10备注1 2 3 4 4 5 6 7 89水泥浆搅拌机SYJ-5山东12015-12-152、人员组成(1)、人员投入情况:项目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方友军;项目副经理:李刚;总工:张峰;质检工程师:吴蒙;安全负责人:吴全鹏;测量工程师:张景泉;试验室主任:吴蒙。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小结在本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项目中,我们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经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顺利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
现将主要施工过程及经验总结如下:1. 材料准备与质量控制:-严格按照配合比选取了优质的砾石骨料,并进行了级配试验,确保其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水泥的选择以标号高、性能稳定的硅酸盐水泥为主,通过检测确保其品质合格。
-在拌合过程中,精准控制水灰比,确保混合料的含水量适中,以达到最佳的粘结性和压实度。
2. 施工工艺实施:-施工前对路基进行彻底清理和平整,保证基层铺设前路基坚实、平整且无积水。
-混合料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通过先进的搅拌设备充分均匀混合,确保水泥与骨料结合良好。
-运输过程中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水分蒸发,保证混合料到达现场时仍具有良好的工作性。
-铺设过程中使用摊铺机进行连续、均匀摊铺,随后用压路机分层、分段碾压,严格控制碾压遍数和速度,确保基层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3. 质量检验与验收:-施工过程中,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自检,并配合监理单位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完成后,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全面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厚度、压实度、平整度以及强度等指标,均符合或超过设计标准。
-在养生期内,按照规定进行保湿养护,确保基层形成足够的早期强度,有效预防开裂等问题。
4. 安全文明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始终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减少扬尘污染,做到绿色施工。
5.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尽管总体施工效果良好,但在施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局部压实不足、养护不及时等,已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并落实到位,为今后同类项目的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总结而言,本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项目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高质量施工,也在安全管理、环保施工等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体现了公司在公路基层施工领域的专业水平和技术实力。
水稳底基层试验段首件工程总结课件 (一)
近年来,水稳底基层试验逐渐成为我国道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该项技术,不断探索其优化与创新,相关专家持
续开展试验研究,此次水稳底基层试验段首件工程总结课件便是其中
之一。
一、总体情况
该工程位于某地区的道路改建项目中,试验段总长为450m,路面宽为8.5m。
在工程的设计方案上,采用了水泥混凝土作为底基层材料,其
总厚度为20cm。
二、试验成效
1.稳定性良好
本次试验的底基层设计方案在初期验收中表现良好。
经土壤力学分析,该材料在受力后变形率小,具有很好的排水性能,对分布荷载的负载
也较为均匀。
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整个路面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有效
加强。
2.兼顾了经济性
在当地的道路改建项目当中,底基层的材料费用一直是一个关键因素。
本次试验中,采用水泥混凝土作为底基层材料,与其他材料相比,其
价格较为实惠,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总造价,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3.提升施工效率
在本次工程中,施工方案采用了相应的机械设备,使得施工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底基层材料的铺设操作中需考虑较多细节,但机械化施工方案使得实际操作更加便捷、高效,同时还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加速了施工进度,提升了工程整体效益。
三、结论
总体来看,水稳底基层试验的应用确实能够在缩短工期、控制成本、提升道路结构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具体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方案的设计也需要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希望未来相关领域能够采取更多措施推广这项技术,为我国道路工程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的解决方案。
水稳基层首件施工
总结
水稳碎石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优质,质量目标明确,减少盲目施工。
我部7月12日完成了合同段内的水稳碎石基层首件工程,对我合同段改正完善不足之处,使后续基层施工标准化、规范化,从质量、安全、进度上得到有效地保证。
一、工程概况
选定我合同段ZK7+440-ZK7+540左幅和ZK7+340-ZK7+440左幅作为水稳基层首件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设计宽度为11.55m,上基层设计宽度为11.45m,厚度均为18cm。
施工配合比为水泥:集料=4.5:100(16-31.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0-5mm碎石=5:45:21:29),厂拌法施工时,施工水泥剂量增加0.5%,即水泥掺含量为5%,理论最大干密度为
2.355g/cm3,最佳含水率为:5.0%。
二、首件工程的目的
1、经过试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的拌合方式、拌合时间以及拌和产量等性能参数;
2、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方案及其合理性、可行性;
3、检验用于施工的集料配比、水泥剂量及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4、确定压实机具组合类型,压实顺序、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等;
三、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
下承层清理、处理→测量放样→打钢桩挂线、边部支挡→下承层表
面洒水湿润→摊铺→高程测量→初压→复压→终压→检验→养生
2、准备下承层
基层施工前对已验收合格的底基层进行养生后外观检查。
对于层皮及松散处应刮除,在摊铺基层前由人工用水稳混合料提前找补平整。
检查处理完成后的下承层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基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在进行水稳铺筑前视路面干湿情况进行适当洒水,以工作面湿润没有积水为度。
3、测量放样
首先对中桩进行复测,每10m、20m桩作为控制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处设置指示桩,选定出检测断面及观测点的位置,同时进行水平测量,在中桩指示桩上标注出基层集料摊铺后的松铺顶面高程,架设钢丝线控制标高和边线。
采用φ3钢丝,用紧线器拉紧,拉力不小于0.8-1KN,挠度小于2mm。
为了避免由于基准钢丝绳的垂度影响路面基层的平整度,钢支柱的间距不大于10m,并用紧线器拉紧,同时防止现场作业人员扰动钢丝绳,以免造成摊铺面的波动。
松铺系数按1.25(摊铺厚度为22.5cm)进行施工放样。
一般路段挂线施工时,距路面中心线0.65m处挂线做为基层内侧边线;距路面中心线13m处挂线作为基层外侧边线。
4、边部支挡
内侧中央分隔带处利用木方支挡,下层水泥稳定碎石距道路中心线0.65m处支设木方,上层水稳碎石距中桩0.75m处支设木方。
外侧下基层距中桩12.2m处培土路肩:土路肩线型直顺,内侧垂直并覆盖薄膜,保持湿润,土路肩高于下基层松铺厚度2cm; 下基层终压完成且压实度检验合格后后进行上基层边部支挡方木。
图片一:打钢桩挂线、边部支挡
5、水泥稳定碎石拌合
1)拌合时按照批复的配合比进行,拌合过程中严格控制水泥、碎石的用量及含水率,保证配合比稳定。
考虑到天气温度较高,对混合料的含水率上调0.5-1%,经试验检测拌和时混合料含水率为5.5%、5.3%、5.7%;试验室现场实测灰剂量水稳下基层:4.9%、4.7%、5.1%、4.8%、4.6%;水稳上基层:4.9%、4.7%、4.8%、4.9%、4.8%。
平均灰剂量为4.82%,符合设计要求的4.5%的水泥剂量且数据都不小于4.5%。
2)为避免混合料离析,装车时分三次装料,并有专人经常目测水稳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使出厂的混合料色泽均匀,无结块现象。
6、运输
成品拌合料由15辆装载30吨左右的自卸车运输,配备专人检查车辆的完好率,并将运料车清扫干净,同时混合料装满车后顶部采用篷布覆盖处理,以保湿、防尘,而且便道行驶速度不得超过30km/小时。
水稳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避免混合料的超时使用。
图片二:水稳料运输过程中篷布覆盖
7、摊铺
1)根据下基层摊铺宽度,两台摊铺机组装宽度为5.25m、6m。
两台摊铺机前后成梯队同时摊铺,摊铺机前后距离各保持在10米左右。
摊铺机搅笼前面加设挡料板,在后台摊铺机挂重托板消除两台摊铺机间松散的混合料以防混合料离析,下基层摊铺碾压完毕后将摊铺机调回,再摊铺上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