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活动记录表.4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12
数学教师师徒结对活动记录表一、活动基本信息1、活动时间:具体时间2、活动地点:具体地点3、参与人员:师傅:_____ 徒弟:_____二、活动背景与目标为了提高青年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特开展此次数学教师师徒结对活动。
活动目标主要包括:1、帮助徒弟熟悉数学教学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2、引导徒弟掌握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教学重点,提升专业素养。
3、培养徒弟的教学反思和研究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
三、活动内容与过程(一)师徒互相了解活动伊始,师傅与徒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师傅了解了徒弟的教育背景、教学经历以及目前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徒弟也向师傅表达了自己对数学教学的热情和期望,希望能够在师傅的指导下不断进步。
(二)教学计划与目标制定师傅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徒弟的实际情况,与徒弟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在制定过程中,师傅充分考虑了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为徒弟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三)备课指导1、教材分析师傅指导徒弟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对于重点章节和难点内容,师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徒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徒弟理清教学思路。
2、学情分析师傅提醒徒弟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
3、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方面,师傅强调要注重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包括导入、新授、练习、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
同时,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课堂教学观摩1、师傅示范课师傅为徒弟展示了一节精彩的示范课。
在课堂上,师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徒弟认真观察师傅的教学过程,记录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2、徒弟汇报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徒弟进行了汇报课。
2024年9月,我受到单位的任命,作为“指导青年教师”,负责指
导一位即将步入教师行列的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邓丽娟,组建师徒结对,
共同探索教师的荣辱与共赢。
在随后的几个月的指导过程中,我们携手同行,共同探讨教育理论知识,切实把握教学实践,不断地完善师生关系,创建一个和谐、融洽的师
生关系,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首先和邓丽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明确了指导的方向,形成了一定
的指导思路,使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更加依据思路指导,有章可循。
此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彼此研讨教学经验,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切
实转变,不断完善教学技能,以实操为灯塔,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在此过程中,我力求给邓丽娟提供最及时、最专业、最实用的服务,
明确师生关系,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发挥指导者的督促作用,促使邓丽娟发挥自身潜力,不断完善教学技能。
我鼓励邓丽娟多参加课外活动,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亲身体会到教
师的职责和门路,切实引导其能够不仅熟悉校园家园,更能够有效的用来
进行教育教学。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教研师徒带教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导师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详细记录。
二、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2023年5月30日三、活动地点我校教师会议室四、参与人员导师:张老师(高级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徒弟:李老师(青年教师,入职2年)五、活动目标1. 提高徒弟的教学设计能力,使其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 帮助徒弟掌握课堂管理技巧,提升课堂组织能力。
3. 培养徒弟的教研意识,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4. 促进导师与徒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六、活动内容1. 教学设计指导导师张老师针对徒弟李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
李老师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导师耐心解答,共同探讨教学设计的优化方案。
2. 课堂管理技巧培训导师张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向徒弟李老师传授了课堂管理技巧。
包括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
李老师认真记录,并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
3. 教研活动参与导师张老师鼓励徒弟李老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在教研活动中,李老师敢于发言,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困惑,得到了导师和其他同事的宝贵意见。
4. 教学反思导师张老师要求徒弟李老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李老师通过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学观摩与研讨导师张老师带领徒弟李老师观摩了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共同分析教学亮点和不足。
观摩结束后,两位老师进行研讨,分享各自的教学心得。
七、活动过程1. 导师张老师向徒弟李老师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明确活动内容。
2. 导师张老师针对李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指导,帮助其优化教学方案。
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和目的: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活动是学校为了帮助新任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工作环境,提升教学能力而开展的一项长期的教学交流活动。
通过师徒结对,新任教师可以与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亲密的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题和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活动实施步骤:1. 报名阶段: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校内特设活动报名点,新进教师可以前往报名点填写相关信息并表达参加活动的意愿。
2. 师徒配对:根据报名情况,活动组织者将根据教学科目和教龄等条件进行师徒配对。
尽量确保师徒之间具备相对的共性和互补性。
3. 师徒见面会:在配对完成后,安排师徒见面会。
届时,新任教师和老师们将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并由活动组织者进行活动的目的、流程和安排的说明。
同时,老师们也可以就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交流。
4. 教学交流:师徒之间在活动期间进行定期的交流。
可以通过线上平台、面对面交流、电话等形式,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案。
老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为新任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5. 教学观摩:为了进一步提升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活动组织者还将组织教学观摩活动。
新任教师可以参观老师们的课堂,观摩他们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从中汲取灵感并借鉴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三、活动成果及效果: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活动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效果。
以下是一些明显的变化和收获:1. 教学技巧的提升:通过与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交流和观摩,新任教师学到了很多教学技巧和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他们学会了如何设计课堂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技巧,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2. 教学困惑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新任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
通过与老师们的交流,他们能够及时地解决这些困惑,并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对于新任教师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帮助和鼓励。
3. 成为教学团队的一员:通过参与师徒结对活动,新任教师得到了老师们的关心和支持,逐渐成为教学团队的一员。
师徒结对听课活动记录表(共6篇)师徒结对听课活动记录表,共6篇,师徒结对听课活动记录表执教活动名称猜硬币者班级大三班活动时间 3月24日听课人1.游戏“猜硬币”。
1)出示1元硬币,请幼儿观察硬币的两面,正面有花,背面有国徽和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知道这是中国的钱币。
2)教师将一枚硬币放在手中,迅速左右倒手,请幼儿猜硬币在哪只手中,使幼儿对硬币产生兴趣。
3)教师操纵硬币在桌子上旋转,看硬币倒下后,是哪一面朝上。
再次旋转前,让幼儿猜测会是哪一面朝上,然后旋转硬币,最后看谁猜对了,4)请幼儿两人一组玩猜硬币,一人操作一人猜,互相猜硬币的正反面。
2. 硬币分类。
活1)展示师幼收集的各种硬币,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硬币两个面的内容,有什么花纹,有什么数字,进行硬币比较,有动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流2)指导幼儿给硬币分类,分组进行,各组有不同的分类角度,如:按面额相同分类;按硬币大小相同分类;按花纹程相同分类……3.兑换硬币。
1)出示三张圆形纸卡,一个圆卡纸里放10个1角钱硬币,一个圆卡纸里放2个5角钱硬币,一个圆卡纸里放1个1元钱硬币。
让幼儿计算每个圆卡纸里有多少钱,体会1元等于10角,1元等于2个5角。
对货币转换发生兴趣。
2)互相换同等钱数但不同组合的硬币。
评价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都有接触过钱币,对硬币都有一定的认识,故导入的很顺利,教师的环节也设计的较好,但幼儿及在等量换值过程中,有一部分幼儿难以完成,教师可进行延伸活动。
意见师徒结对听课活动记录表1执教活动名称春天者班级大三班活动时间 4月8日听课人1.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幼儿边唱边跳进创设的春天场景。
请幼儿仔细地想一想、找一找,你觉得春天是什么样的,2.欣赏配乐诗朗诵。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诗歌,幼儿第一次完整欣赏。
提问:诗歌的题目是什么,诗歌里把春天说成什么,活2)第二遍完整欣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动教师通过体态语言、语气的变化,重点突出彩色的书、会笑的书、会唱的书,引起幼儿对书的兴趣。
师徒结对教案表教案标题:师徒结对教案表教案目标:1. 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师徒结对学习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师徒结对学习的概念和目的。
- 解释师徒结对学习的好处,如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等。
2. 分组(5分钟)- 将学生分成师傅和徒弟两个角色,每个师傅负责指导一个徒弟。
-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匹配,确保每个徒弟都能得到适当的指导。
3. 学习任务(20分钟)- 给每对师徒分配一个学习任务,可以是一道数学题、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或其他知识点的学习。
- 师傅负责解释和指导,徒弟负责学习和提问。
- 鼓励师傅和徒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帮助徒弟理解和掌握知识。
4. 总结交流(10分钟)- 邀请几对师徒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 引导学生讨论师徒结对学习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5. 反思(5分钟)- 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师徒结对学习中的角色和表现,以及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和进一步学习的计划。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师徒结对学习中的表现,包括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了解他们对师徒结对学习的认识和评价。
3. 检查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评估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其他学习场景中尝试师徒结对学习的方式,如小组合作、项目合作等。
2. 组织学生参与其他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如角色扮演、合作解决问题等。
3. 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学习任务的相关教材或资料。
2. 学生分组名单。
3. 学生反思表或问卷调查表。
教学反思:师徒结对教案表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师徒结对活动记录表一、活动背景为了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
通过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入职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实现经验的传承和共同发展。
二、活动目标1、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2、促进师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培养新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具体时间地点:具体地点四、参与人员师傅:师傅姓名徒弟:徒弟姓名五、活动内容1、教学指导师傅定期听徒弟的课,并在课后进行详细的点评和指导。
指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徒弟虚心接受师傅的指导,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在一次数学公开课上,徒弟讲授了“勾股定理”这一内容。
课后,师傅评价道:“整体思路清晰,但在引导学生推导定理的过程中,可以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能更好地加深他们的理解。
另外,提问的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激发学生的思考。
”徒弟根据师傅的建议,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了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备课研讨师傅与徒弟共同备课,一起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
师傅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设计思路,帮助徒弟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徒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备课内容。
有一次,在准备语文课文《背影》的备课过程中,师傅提醒徒弟:“这篇文章的情感细腻,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
”徒弟深受启发,在备课中加入了相关的教学环节。
3、班级管理经验交流师傅向徒弟传授班级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包括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风班纪、处理学生问题、与家长沟通等。
徒弟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比如,当徒弟遇到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师傅指导他:“先冷静了解事情的经过,不要急于下结论。
然后分别与学生沟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引导他们相互道歉和解。
”通过师傅的指导,徒弟逐渐掌握了处理班级问题的技巧。
师徒结对活动记录表师徒结对活动记录表一培养对象李杰指导老师李斌活动时间2017.3.10 活动方式交流探讨活动地点办公室备注活动内容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活动详细情况记录1、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
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我们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
2、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
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3、培养动脑多思的习惯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
4、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
指导教师活动心得通过本次指导,我知道数学不仅是简单的把知识教给学生,还要培养好学生良好的习惯。
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学生会逐渐把握合理的学习过程,他们也会逐渐养成一种勤于思考、勤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主动地学、积极的学、紧张地学、高效地学。
师徒结对活动记录表二培养对象李杰指导老师李斌活动时间2017.4.15 活动方式交流探讨活动地点办公室备注活动内容培养数学学习的能力活动详细情况记录实数学离不开实际的生活,素质教育含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更是责无旁贷,同时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培养学生操作、创新、倾听、质疑、思维、口算、计算、解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阅读和表达等能力。
师徒结对活动记录表师徒结对活动记录表一培养对象:XXX指导老师:XXX活动时间:2007年9月11日活动方式:交流探讨活动地点:办公室备注:无活动内容:作为一名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师,XXX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还不够清晰。
因此,XXX老师与他进行了第一次交谈,主要围绕如何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展开。
XXX从以下三个方面对XXX进行了指导:一)活用教材,备好知识课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备课要作到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材、熟悉学生。
熟悉材,弄清楚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教材所占的地位及承上启下的关系,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处理好教材。
二)以爱为源,备好情感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关系始终是一对主要矛盾,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作为一名师,应认真好学,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端正自己的教育观,面向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要因材施教,学会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
三)规范常规,上好纪律课作为一名师,所欠缺的是实践控课能力。
为了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在组织纪律方面,严格管理。
遇到违反课堂纪律如无故迟到、上课不认真等情况,新老师应严肃对待,及时了解原因,再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学生要尝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明白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指导教师活动心得:通过交流,XXX明白了作为一名师,在现行的教育形势下,一定要不断研究,努力探索与实践自己的事业,在教育管理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进行自我管理,多从自身找问题、找原因,多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师徒结对活动记录表二培养对象:无指导老师:XXX活动时间:2007年9月27日活动方式:交流探讨活动地点:办公室备注:无活动内容:在这次活动中,XXX老师与学生进行了交流探讨,重点讨论了在数学教学中反思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交流,学生们认识到数学教学反思的必要性,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师徒结对活动记录内容教师师徒结对活动记录内容如下:1. 师徒双方基本信息导师:李老师,男,45岁,中学高级教师,任教语文学科,担任班主任工作。
徒弟:张老师,女,30岁,中学一级教师,任教数学学科,担任备课组长。
2. 结对目标在为期一年的结对期间,师徒双方共同努力,提升张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在语文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方面。
3. 活动计划(1)每两个月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徒弟李老师观摩徒弟张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
(2)每季度开展一次教育教学研讨交流,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3)张老师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李老师的语文课堂实践,学习并运用教学方法。
(4)师徒双方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分享教育科研成果。
4. 活动过程(1)教学观摩:李老师先后观摩了张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给予积极评价和建议。
(2)研讨交流:师徒双方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讨,共同探讨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课堂实践:张老师参加李老师的语文课堂实践,积极学习并尝试运用李老师的教学方法。
(4)课题研究:师徒双方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合作撰写论文,分享教育科研成果。
5. 活动成果(1)张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学生成绩稳步提高。
(2)张老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素质教育。
(3)李老师与张老师的互动交流,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得到启发和成长。
6. 互动评价李老师评价:张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张老师评价:李老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自己的指导和帮助很大,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
7. 指导教师评价指导教师:李老师对张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充分体现了“传、帮、带”的精神,张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8. 管理措施(1)活动策划:教务处负责策划和组织师徒结对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过程监督:指导教师负责监督师徒双方的活动开展情况,确保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3)成果验收:活动结束后,教务处组织验收师徒双方的活动成果,并进行总结评价。
四年级上册数学师徒结对活动记录活动内容:1.开场介绍在活动开始前,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师徒结对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分享,通过与年长的学长学姐的交流,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师徒分组老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态度进行师徒分组,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适合的师长。
每位老师都负责多个师徒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指导。
3.相互介绍学长学姐向自己的师徒们介绍自己的情况,包括学习经历、爱好以及对数学的态度。
师徒们之间开始相互认识和熟悉起来。
4.学科辅导学长学姐根据学生们的学业水平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学内容进行辅导。
他们根据四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加减法、乘法口诀、分数等,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理解,为师徒们解答问题、提供案例和技巧。
学生们积极与学长学姐互动,表达自己的困惑和疑问。
5.数学游戏为了增加师徒结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老师安排了一些数学游戏。
例如,比赛谁最快解出加减法口诀题、数学拼图比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交流分享老师组织学长学姐和师徒们进行交流分享,让学长学姐分享他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师徒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同时,学长学姐也从师徒们那里学到了一些新的学习心得。
7.总结与展望活动结束前,老师对本次师徒结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他们认为本次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还提升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未来的学习中,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本次活动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与学长学姐的互动中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师徒们之间的相互分享和交流,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学生们在活动中展现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师徒结对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