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厂的经济性及供热系统
- 格式:pptx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72
热电厂供热原理
热电厂供热是指利用热电厂余热进行供热的一种方式。
热电厂是指以燃煤、燃气、燃油等为燃料,通过燃烧产生高温高压蒸汽,再通过汽轮机发电,最后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供热。
热电厂供热原理主要包括余热回收、余热利用和供热系统三个方面。
首先,热电厂供热原理的核心是余热回收。
在热电厂的发电过程中,燃料燃烧
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余热。
这些余热如果不加以利用就会白白浪费。
因此,热电厂在设计之初就会考虑如何有效地回收这些余热,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余热利用是热电厂供热原理的关键环节。
热电厂通过余热锅炉、余热汽
轮机等设备,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和利用,将余热转化为热水、蒸汽等形式,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供热区域,为居民、工业和商业提供热能。
这种方式既充分利用了余热资源,又实现了能源的多元化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最后,供热系统是热电厂供热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热系统包括余热管道、
换热设备、热力站等,通过这些设备将热能从热电厂输送到用户端,实现供热目的。
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直接关系到供热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因此在热电厂供热原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热电厂供热原理是一种高效、环保的供热方式,通过余热回收、余
热利用和供热系统的有机组合,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供热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清洁能源的不断发展,热电厂供热原理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更加清洁、便捷的热能供应。
热电厂的热经济性及其指标调节方法探讨摘要:由于节能工作的需要、环境保护的要求、工业用热需求量大、民用采暖和生活用热迅速增加,我国热电前景广阔。
关键词:热电厂热经济性调节前言:热电厂是指同时对热电用户供应电能和热能,而其生产的热能是取自汽轮机做过部分功的蒸汽,先发电后供热,普遍采用的锅炉加供热式汽轮机热电联产系统。
供热式汽轮机有一次调节抽汽式(C型)汽轮机、两次调节抽汽式(CC型)汽轮机、背压式(B型)汽轮机或剂汽背压式〔CB型)汽轮机等不同类型。
在此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抽汽式汽轮机,只有先发电后供热的供热汽流Db才属热电联产。
下图所示是热电厂的热力系统简图。
由于热电厂既发电又供热,为了确定其电能与热能的生产成本及分项的热经济指标,必须将热电厂总热耗量合理地分配给两种产品。
热电厂总热耗量Qtp:热电厂总热耗量Qtp分配的实质,是将Qtp在热、电两种产品间分配为Qtp.b、Qtp.e通常先确定分配到供热方面的热耗量Qtp.b,再应用下式求出发电方面的热耗量Qtp.e。
对热电厂总热耗量分配方法的要求是:既要反映电、热两种产品的品位不同,又要反映热电联产过程的技术完善程度,且计算简便。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热耗量的分配方法上进行了许多研究。
在这里介绍一种典型的热电厂总热耗量分配方法,热电联产效益归电法(热量法),是目前我国法定的分配方法。
热量法将热电厂总热耗量按照生产热、电两种能量产品的数量比例来分配。
首先确定分配给供热方面的热量。
分配给供热方面的热耗量为:热量法把热化发电的冷源损失以热量的形式供给热用户,并认为热化发电部分不再有冷源损失,热电联产的节能效益全部由发电部分独占,供热方面仅获得了热电厂高效率大锅炉取代低效率小锅炉的好处,但以热网效率表示的集中供热管网的散热损失,使之打了折扣。
1.2 热电厂主要热经济指标热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指标表现在:热电联产汽流既发电又供热,热电两种产品的质量不同;若供热参数不同,热能的品位也有所不同。
混水直供在鸡东集中供热改造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混水直供供热方式在供热老管网改造中的应用,阐述结合实际供热情况应采用不同的混水方案,混水直供供热方式工艺结构简洁、运行稳定经济、供热效果良好。
【关键词】混水连接自控装置投资和运行成本一、供热现状鸡东热电厂热源现有UG-75/5.3-M3循环流化床锅炉三台,CC12-4.90/0.981/0.173型汽轮机三台,正常情况下“三炉两机”运行。
热网首站现有换热面积为378m2波节管换热器两台,KQSN600-M9/782循环水泵一台和350S-75A循环水泵三台,采暖初期时运行三台350S-75A循环水泵,而到深冬时运行一台KQSN600-M9/782循环水泵。
考虑汽轮机凝汽器低真空运行最大供热能力可达190万㎡建筑面积。
鸡东镇城镇集中供热管网均为枝状管网,采用低温水直供,设计供、回水温度85/60℃,温差25℃。
热网主干线由电厂换热站引出,沿振兴大街东西向敷设,除厂区内部及出厂部分局部架空敷设外,其他均采用直埋敷设,主干线长约4.3公里,最大管径ф720㎜,最小管径ф159㎜,热网下设20个直供式热力分配站,两个直供热用户,向振兴大街两侧供热。
到2008年底供热面积达到127万㎡,鸡东镇集中供热区域预计到2013年底供热面积将达到190万㎡。
由于鸡东县政府西移,近年来热负荷在管网西部增长较快,φ720至φ630主干线上只供1#热力站、2#热力站、化肥农药和复烤厂四个热用户,2007至2008年采暖期四个热用户供暖面积仅为15万㎡,因此热负荷主要集中在φ630以下管网上。
管网的原有布局就不符合城镇的发展要求,主要就是西部管网的热负荷超过了管网所能提供热负荷标准,西部城区供热效果不好。
二、供热现状分析以往供热情况,采用低温水直供,管网供、回水设计温差取20℃,设计循环水量可达3782.9T/H。
热网首站循环水泵及一级管网均不能满足供热要求。
而根据我国《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规定:一级网主干线比摩阻控制指标为30~70 Pa/m。
图1 全厂生产数据实时计算系统该系统还可提供历史曲线调阅、均值计算、极值计算等功能。
3 煤耗、利润计算说明根据《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DL/T 904—2015)中相关要求,本系统采集机组供热压力、温度、流量,计算出供热热值,再根据主蒸汽压力、温度、流量计算出锅炉总产热值,两者比值定义为供热比。
通过供热比,将机组总耗煤量、总厂用电量分摊为发电耗煤量、发电厂用电量以及供热耗煤量、供热厂用电量,以此计算出机组供电煤耗、供电成本、供热成本等参数,再通过上网电价、供热单价、制水成本等数据,计算出供热利润、供电利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机组每吨供热蒸汽利润、每兆瓦发电利润、每吨原煤利润等参数。
以低压供热利润计算方法为例,计算过程如下:(1)低压供热收入为:低压供热量×低压供热价格。
(2)低压供热成本为:低压供热煤成本+低压供热电成本+低压供热水成本。
(3)低压供热煤成本为:低压供热总热量/机组中低压供图3 57 MW背压机组中压供热降低数据变化对于该热电厂背压机组,中压供热量下降后,机组负荷降低,背压排汽口压力温度也均升高,机组效率下降,发电煤耗增高,每兆瓦发电利润降低,以此次试验为例,每兆瓦发电利润降低70.61元。
6 机组发电、供热利润对比通过该实时煤耗、利润计算系统还可实时计算各台机组供热、发电单位利润,抽凝机组由于存在冷源损失,每吨低压供热利润仅为背压机组一半左右;抽凝机组每兆瓦发电利润较背压机组低约70元/MW;300 MW抽凝机组中压供热每吨利润与57 MW背压机组接近;中压供热由于销售价格较高,每吨利润为57 MW背压机组低压供热的3倍左右。
同时计算发现,发电利润率较高,背压机组发电利润率超过55%,抽凝机组在大流量供热工况下,发电利润率也可达到40%,中压供热利润率约为40%,但低压供热利润率较低,背压机组为20%,抽凝机组最高仅为6%。
(以上数据均为某一时期数据,随煤价、上网电价、中压汽价、低压汽价、机组热电负荷分配情况等因素存在变化)7 结语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发电、中压供热利润在机组总利润中占绝对比例,对于抽凝机组,低压供热虽然产生利润较低,但可降低发电成本;对于背压机组,低压供热降低,仅损失小部分发电量,因此,结合机组特性,并结合实时煤耗、利润计算系统的数据分析,根据实际热网中、低压供热的需求,该热电厂目前按照中压供热全由4×57 MW燃煤背压母管制供图2 相同供热量,不同中低压分配。
利用发电厂蒸汽梯级利用的热电联产节能改造热经济性分析发电厂蒸汽梯级利用的热电联产是一种常见的节能形式,通过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将其转化为热能和电能,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热电联产技术已经在工业生产和城市供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对利用发电厂蒸汽梯级利用的热电联产进行节能改造的热经济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现实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1. 蒸汽梯级利用的热电联产技术原理热电联产是指在发电过程中,利用发电厂的废热,通过发电机、汽轮机、余热锅炉等设备,将废热转化为热能和电能。
具体来说,蒸汽梯级利用是指在蒸汽动力系统中,充分利用蒸汽的压力差,通过不同级别的蒸汽轮机和发电机组,实现发电和热能的联产。
蒸汽梯级利用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蒸汽的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节能改造热经济性分析热电联产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通过利用废热发电,可以减少发电过程中的燃料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热电联产技术可以实现热电双供,提高能源利用率。
通过设备的改造和优化设计,可以降低系统的能耗,提高系统的热经济性。
在能源紧缺的情况下,热电联产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为国家能源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3. 应用前景和优势利用发电厂蒸汽梯级利用的热电联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热电联产技术适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发电厂和工业生产企业,特别是化工、冶金、纺织等高能耗行业。
热电联产技术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进行定制设计,满足不同规模和热电需求的企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热电联产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和废热利用,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利用发电厂蒸汽梯级利用的热电联产节能改造热经济性分析一、热电联产技术概述热电联产,即通过一次能源(如天然气、煤炭)的燃烧或其他方式,同时产生电力和热能的一种综合利用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在发电的过程中,同时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通过热力发电和余热利用,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
目前,热电联产技术已经在工业、生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发电厂的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热,未被充分利用。
利用蒸汽梯级利用的热电联产技术,正是通过充分利用蒸汽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重要方式。
具体操作流程是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高压蒸汽通过适当的处理,分级利用产生电力和各级热能,通过热力发电途径将蒸汽能有效地转化为电能,同时将余热利用于供热等方面,实现能量的最大化利用。
通过对发电厂进行蒸汽梯级利用的热电联产节能改造,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性分析1. 投资建设费用热电联产技术需要进行相应的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这些费用通常是相当高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环保节能意识的增强,热电联产技术的设备和技术成本逐渐下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 运营成本运营成本包括设备维护费用、能源消耗费用、人工管理费用等。
利用发电厂蒸汽梯级利用的热电联产技术,由于能源的充分利用和环保效益的显著提高,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改善企业经济效益。
3. 资金回报周期以投资建设费用和运营成本综合考虑,利用发电厂蒸汽梯级利用的热电联产节能改造可以实现较为短的资金回报周期。
一般情况下,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就可以实现投资回报。
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诱人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利用发电厂蒸汽梯级利用的热电联产节能改造,具有显著的经济性优势。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课号: 24基本课题:复习总结目的要求:总结《热力发电厂》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路:按章节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内容为主线进行总结。
发电厂的经济性基本概念:1、热量法2、作功能力法3、各种损失4、热经济性指标、意义5、回热作功比6、作功不足基本内容:1、提高经济性的途径;2、回热、再热、蒸汽初终参数对经济性的影响。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1、回热加热器的类型、特点、抽汽压损、端差2、排挤抽汽原理3、回热系统疏水连接方式及经济性比较:疏水泵、疏水逐级自流、疏水冷却器、蒸汽冷却器给水除氧系统1、除氧任务、热除氧原理2、除氧器的类型、特点3、除氧器运行方式及其特点、存在的问题热电厂的经济性及供热系统基本概念:热电联产、热化发电比、热电厂燃料利用系数、热化发电率、汽网、水网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1、典型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图2、热力计算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1、主蒸汽管道:定义、附件的作用2、旁路系统:定义、作用、类型3、给水管道:定义、附件的作用4、锅炉排污系统5、补充水系统6、公用汽水系统一、名词解释:1.火电厂发电标准煤耗率、供电标准煤耗率2.q q03.ηi4.回热做功比5.表面式回热加热器端差6.凝汽器最佳真空7.除氧器自生沸腾8.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全面性热力系统9.热电厂、热电联产、热化系数、热化发电率10.旁路系统11.主蒸汽管道系统的单元制、切换母管制系统、母管制系统二、简答题1.简述评价发电厂热经济性的热量法与做功能力法的特点。
2.提高热力发电厂初参数对热经济性的影响?3.用热量法分析化学补充水引入除氧器或引入凝汽器的热经济性。
4.提高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的基本途径有哪些?5.简述火力发电厂典型不可逆过程的做功能力损失。
6.简述除氧器的除氧原理。
7.简述疏水冷却器、蒸汽冷却器的作用。
8.什么是旁路系统,有什么作用?α<才是经济的?9.说明热化系数及热化系数最优值的含意,为什么说热化系数值1tp三、绘图题:绘制国产CC200-12.75/535/535型双抽汽凝汽式机组在设计工况下的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热电厂供暖讲解热电厂供暖是一种常见的供暖方式,在许多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既能够提供可靠的供暖服务,又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率。
本文将对热电厂供暖进行详细的讲解,从其原理、流程、优势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热电厂供暖的原理和流程热电厂供暖是一种以电力发电为主要目的,同时产生余热用于供暖的方式。
其原理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锅炉加热水蒸汽,然后通过涡轮机将水蒸汽转化为机械能,再经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在这个过程中,热电厂还会产生大量的余热,通过余热回收系统将余热导入供热系统,供给用户进行取暖。
为了实现高效供暖,热电厂供暖一般会采用烟气余热锅炉和循环水供暖系统。
烟气余热锅炉可以充分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的余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循环水供暖系统则以供热设备为核心,通过管网将热水输送至用户的暖气片或者暖气设备,使建筑物内部保持温暖舒适。
二、热电厂供暖的优势1. 能源高效利用:热电厂供暖通过综合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余热,将其转化为供暖热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相比于传统的燃煤锅炉供暖方式,热电厂供暖的能源利用率更高,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
2. 供暖稳定可靠:热电厂供暖具备稳定的供暖能力,能够满足大规模供暖的需求。
而且,热电厂通常会采用多重供暖系统的设计,确保供热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有效避免了供暖中断的情况。
3. 提供冷热电三联供:热电厂供暖系统一般还会与冷却塔和空调系统相结合,实现冷热电三联供。
这不仅能够满足供暖的需求,还能够为冷却和空调提供所需的冷却水源,发挥多重功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减少空气污染:相比传统的燃煤锅炉供暖方式,热电厂供暖能够减少燃煤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由于热电厂一般会采用先进的烟气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去除烟尘和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三、热电厂供暖的应用热电厂供暖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居民小区、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建筑物,满足了大批用户的取暖需求。
热电联产电厂发电及供热效益分析摘要:随着煤价的升高,热电联产电厂发电、供热及全厂的成本利润率均下降;随着电价的升高,发电及全厂的成本利润率均上升,但全厂成本利润率的上升速度小于发电成本利润率;随着热价的升高,供热及全厂的成本利润率均上升,但全厂成本利润率的上升速度远小于供热成本利润率;随着发电利用小时数的增加,发电、供热及全厂的成本利润率均上升。
关键词:热电联产;供热;效益分析1引言热电联产根据能量梯级利用的原理,燃料在锅炉中燃烧放热后,加热水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发电,做过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同时实现发电、供热两种生产过程,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等综合效益,是国家提倡的能源利用方式。
由于“好处归电”,热电联产电厂发电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强,供热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弱。
在现有能源价格体制和电、热成本分摊方法下,为了促进热电联产的发展,提高热电联产特别是供热的经济效益,建议相关部门通过提高热价改善供热经济性,同时在发电利用小时数的安排上给热电联产电厂更多倾斜。
2热电联产发电厂发电供热效益分析现状下,国内热电联产电厂一般将热量法作为电、热成本费用分摊的方法。
分摊过程中,需遵循的原则为:只计算电力或者热力一种产品产生的费用,所产生的费用由电力或热力产品完全承担。
同时,对于电力与热力两类产品共同产生的费用,需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摊。
对于电、热产品生产成本来说,可根据它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大类。
基于一定的范围当中,变动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减变化而发生变化;而对于固定成本来说,不会随着产量的增减变化而发生变化。
以热电联产的工作流程为依据,热电联产产生的成本费用较多,大致上可分为两大类:其一,变动成本费用:燃料费、水费以及环境保护费;其二,固定成本费用:折旧费、修理费、材料费、财务费、燃料费以及员工薪酬费等。
下面是各类成本费用的电、热分摊方法。
(1)燃料费。
对于燃料费来说,即指的是在生产电力以及热力产品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对于此类费用需以发电、供热的实际耗用标煤量比例进行分摊。
热力发电厂习题答案全面要点(共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 名词解释热电厂的燃料利用系数:电、热两种产品的总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
热化发电率:质量不等价的热电联产的热化发电量与热化供热量的比值。
发电热耗率:每发一度电所消耗的能(热)量。
端差:加热器汽侧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出口水温之间的差值。
最佳真空:在汽轮机排汽量和循环水入口水温一定的条件下,增大循环水量使汽轮机输出功率增加c P ∆,同时输送循环水的循环水泵的耗功随之增加Ppu ∆,当输出净功率为最大时,即max max )(pu c P P P ∆-∆=∆,所对应的真空即凝汽器的最佳真空。
二 简答题1、混合式加热器的优点有哪些?答:混合式加热器的优点是:(1)传热效果好,能充分利用加热蒸汽的热量;(2)结构简单,造价低;(3)便于汇集不同温度和压力的疏水。
2、高压加热器的过热蒸汽冷却段的任务是什么?答:利用蒸汽的过热度,通过强制对流而使蒸汽在只降低过热度的情况下,放出过热热量加热给水,以减少传热端差,提高热经济性。
3、表面式加热器的疏水冷却段的任务是什么?答:利用刚进入加热器的低温给水来冷却加热器内的疏水,疏水温度的降低后进入下级加热器。
这样可使本级抽汽量增加,压力较低一级抽汽量减少,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5、除氧器滑压运行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答:滑压运行的优点是:避免除氧器用汽的节流损失,使汽机抽汽点分配合理,热经济性高,系统简单投资省。
缺点是:当汽机负荷突然增加时,使给水溶氧量增加;当汽机负荷减少时,尤其是汽机负荷下降很大时,给水泵入口发生汽蚀,引起给水泵工作失常。
6、提高蒸汽初参数、降低蒸汽终参数均可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其受哪些主要条件限制? 答:提高蒸汽初温主要受金属材料的制约。
金属材料的强度极限,主要取决于其金相结构和承受的工作温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材料的强度极限、屈服点以及蠕变极限都要随之降低,高温下金属还要氧化,甚至金相结构也要变化,导致热力设备零部件强度大为降低,乃至毁坏。
热电厂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热电厂供热系统是指利用热电厂内部的余热,通过一系列的热交换设备和管道网络,将热能传递给用户,满足人们的供热需求。
这种供热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热能资源,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热电厂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余热回收、热能转换、热能输送和热能分配四个部分。
热电厂供热系统通过余热回收的方式,将燃烧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进行收集和利用。
在热电厂的锅炉燃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烟气余热锅炉进行余热回收,将烟气中的热能转化为热水或蒸汽。
接下来,通过热能转换的过程,将余热转化为适合供热的热能形式。
热电厂内部设有换热器,将余热通过换热器与供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使介质的温度升高。
热电厂供热系统一般采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能载体,通过换热器的热交换作用,将余热转化为热水或蒸汽。
然后,通过热能输送的方式,将转化后的热能从热电厂输送到用户的热交换站。
热电厂供热系统中的输送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热水循环输送的方式,另一种是采用蒸汽输送的方式。
不同的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输送方式,以确保热能能够有效地输送到用户终端。
通过热能分配的过程,将输送到用户的热能分配给各个用户。
热电厂供热系统中的热交换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将输送过来的热能通过热交换器与用户的供热系统进行热交换,将热能传递给用户。
热交换站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对热能进行进一步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供热需求。
总的来说,热电厂供热系统通过余热回收、热能转换、热能输送和热能分配等一系列的工艺过程,将热电厂内部的余热转化为热水或蒸汽,并将其输送到用户的供热系统中,满足人们的供热需求。
这种供热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热能资源,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热电厂供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