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专题复习(三) 美丽中国
- 格式:doc
- 大小:316.50 KB
- 文档页数:9
专题: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热点命题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类素材必答知识点】1.我国资源环境形势非常严峻,直接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
4.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5.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6.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7.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8.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9.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某某犯罪行为。
【答题模板】1.策略、理念(1)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3)理念: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原因(理由)类(1)现状:我国面临着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支撑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
(2)重要性: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3)意义:①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②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③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④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3.做法类(1)国家: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做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立法、严格执法,用法律保护环境;⑤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与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考政治---美丽中国1.(1)家乡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哪一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2分)(2)材料反映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是怎样的?(3分)(3)请你就建设美丽家乡,为垦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合理化建议。
(4分)(4) 你能为实现“ 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答.(1)可持续发展战略;(1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分)(2)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分)(3)①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②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③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④加大对环保的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⑤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垦区人民资源环保意识,践行环保行为。
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4) ①学习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关知识、法律法规。
②树立环保意识, 养成环保习惯, 自觉保护环境。
③从小事做起, 爱护花草树木, 节约用水, 垃圾分类处理等。
④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做斗争。
⑤向有关部门提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建议。
3、(1)建设美丽中国奋斗目标的提出是基于我国怎样的国情?(4分)(2)为建设美丽玉林,你认为政府、企业、公众应该怎样做?(6分)(3)请你为建设美丽玉林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2分)答.(1)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得不到合理开采和利用;(1分)我国资源形势日益严峻。
(1分)②人们在利用和改选自然的过程中,不尊重自然规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果,(1分)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1分)(2)政府:①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分)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立业;(1分)③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惩损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1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每个小点1分,共2分;若考生能答出“政府要在全社会培育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可评2分,但该生总分不能超过60分)企业:①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升级,降低生产能耗;(1分)②自学承担社会责任。
2013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编者的话:为了更好地帮助全县初中政治教师全方位、有重点地复习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我们编辑了22个专题,仅供大家在中考复习中参考、选择使用。
热点专题一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一)中考重磅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式,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会民族永续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执行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近年来屡屡制造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首次被纳入监测体系。
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华北及中东部地区均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在环保部通报的春节期间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中,74个监测城市中PM2.5平均超标率达42.7%,空气质量堪忧。
(二)备考角度透析角度一:谈现状。
1.雾霾、沙尘、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表明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是怎样的?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属于哪类环境问题?它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危害?(1)大气污染。
(2)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公路、铁路、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3.近几年,我国气候异常多变,灾害频发,这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这给我们哪些警示?(1)人口数量的激增,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等,既污染了自然环境,又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2)①我们应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②经济建设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繁荣,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政治典型压轴题及答案解析1. 【综合题】材料:又到毕业季,九年级某班即将组织一场主题为“过积极健康生活,拥抱美好未来”的毕业励志演讲活动。
小倪同学准备了如下演讲素材:材料一:班会课上同学们针对直接损害中国战略安全利益的“萨德”事件展开热烈讨论,达成了“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国强”的共识。
随后,班级里掀起了努力学习的热潮。
素材二:一向自恃聪明的马某,在被骗子骗了钱后,感到无比羞耻。
出于报复,马某设局骗了骗子的钱,最后骗子和马某都被公安机关抓获。
素材三:管仲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钱后管仲拿的多。
鲍叔牙的仆人愤愤地说:“管仲本钱出的少,分钱却拿的多!”鲍叔牙却笑着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关系。
”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上述素材,谈谈人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健康心理之间的联系。
答案:材料一中爱国之情转化为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行动,说明良好的道德品质能促使人们自觉守法,提升法治观念;材料二中马某自恃聪明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由此产生了自负的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其做出不道德也违法的行为,说明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马某骗钱既是违法行为,也是不道德行为,说明我国法律体现和维护道德,增强法制观念有助于提升道德品质;材料三中鲍叔牙既具有宽容、换位思考和与人为善的品质,这使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说明良好的道德品质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上述材料共同说明过积极健康的生活,需要我们同时具备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法制观念和道德品质,三者互相影响,密不可分。
首先根据三则材料分别分析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健康心理之间的联系,最后综述它们间的联系,结合材料一“由萨德事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志,并努力学习”说明良好的道德品质能促使人们自觉守法,提升法治观念;材料二中“马某被骗钱出于羞耻和报复,骗别人的钱”说明不健康的心理会导致不道德的行为,甚至导致违法犯罪;材料三中鲍叔牙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心理更健康。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专题复习时政14:建设美丽中国青山定不负我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7月20日,中央明确提出,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如表所示是“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
由此可看出我国施行“全面三孩”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大陆人口总数(亿)0~14岁人口占人口比重(%)15~59岁人口占人口比重(%)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比重(%)人口增长率(%)第六次(2010年)13.416.6070.1413.260.57第七次(2020年)14.117.9563.3518.70.53 A.人口出现负增长B.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C.为提升社会消费能力D.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2.1980年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依据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目前我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三孩”政策的实施说明()A.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改变B.我国已不再实施计划生育政策C.人多力量大,人口越多越有利于经济发展D.人口政策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调整3.2021年4月16日至8月8日,十多头原本栖息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走出丛林,象群这趟走了很远,110多天,1300多公里,走了大半个云南。
迁徙中,大象感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怀,当地人没有伤害它们,放任其直接在农田里觅食。
当地人的善意和关怀正帮助大象寻找新的栖息地,人们在车里观察、守卫、照亮道路,借助无人机监测迁徙。
这折射出()①我国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②人们尊重、善待、顺应自然③我国已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④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③B.②③C.①③D.②④4.习近平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
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材料一:世界环境日 201X年6月5日是第4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
材料二:201X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开幕 201X年9月23日,联合国气候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峰会开幕式上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致力于在201X年达成一项新的气候协议。
根本出路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推动能源变革,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高效率利用。
材料三:环保部发布公民行为准则动员公民举报污染行为201X年8月13日,环境保护部对外发布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
《准则》动员公民发现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拨打12369热线电话进行举报。
材料四:沙漠女汉子殷玉珍治沙女杰殷玉珍。
她从19XX年开始种树,从自家门前仅有的1棵树,到如今坐拥6万余亩碧波。
殷玉珍用20多年苦行僧般的劳动,在毛乌素沙地腹地画了一个绿色的圈。
29年前,殷玉珍初嫁到毛乌素沙地深处的井背塘时,面对寸草不生的黄沙,绝望得几次寻死。
一趟趟担水种树,累得不行了,双手护住脸在沙里睡一会儿。
中午沙子烫,走一会儿脚就烫出大泡而今,6万亩绿树从她手底下冒起来,把沙漠变成了塞上江南。
1。
中考专题复习(三)美丽中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热点聚焦】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材料二:为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美好乡村建设目标。
省政府2012年9月10日印发《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规划》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
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全省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材料三:进入,中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鲁地区等区域,大气污染程度十分严重。
以北京为例, 1月,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
有专家指出,大气污染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30年来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积累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过剩和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费量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油品质量不高,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
材料四:2012年12月5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全国涉及近14%国土面积的47个城市到2015年前,完成PM 2.5下降5%的指标;对于空气污染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城市,必须编制空气污染达标规划。
但有学者指出:“按照近期颁布的国家规划,中国大部分超标城市需要至少20年把空气质量治理到国家二级标准。
这意味着下一代人要继续时刻暴露在高度威胁健康的污染中,而中国的公众等不起20年。
”材料五: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有官方数据显示:中国13亿人口中,有70%的人饮用地下水,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饮用水污染”的警钟,已被“地下水污染”拉响:地质调查专家公开表示,全国有97%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了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材料六:从今年3月5日以来,黄浦江上游的松江水域出现大量死猪,死猪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浙江省嘉兴地区被指是死猪源头。
上海市政府已明确要求各主管部门全力做好应对处置工作,确保饮用水源地取水安全及自来水厂供水符合国家标准。
材料七:“你家喝什么水?”成了最近人们见面寒暄时的一句流行语。
简单六个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普通民众对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视及隐忧。
最近,一张由公益人士制作的“中国癌症村地图”在微博上被热传。
在这张具有特殊意味的中国地图上,以蓝色水滴为标志的“癌症村”几乎遍布中国中东部的所有省份,数目超过200个。
【考点链接】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2.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科学发展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
5.我国目前面临严峻的人口、环境、资源形势。
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我国环境国情(环境形势、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7.我国现阶段坚持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8.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面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9.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要求是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10.我们的共同理想(奋斗目标宏伟目标、社会理想)是——到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年之际),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1.青少年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与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
12.我国环境国情(环境形势、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3.我国现阶段坚持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4.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面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1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要求是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16.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增强责任意识,做到绿色出行,养成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
1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
【备考指南】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这可能成为我省中考的热点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题型在命制上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考查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命题预测】1.“美丽中国”的提出落实了我国哪一个科学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2.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党的十八大为什么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4.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什么?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公民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5.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哪些战略和国策?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6.我国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或循环经济)。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政治建设:坚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资源、环保方面法律法规。
依法打击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依法关停污染物超标和高排放企业,实行企业环保准入制度。
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宣传,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培养市民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社会建设: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两型社会;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社区、美丽家园。
如关注:食品安全,提供绿色食品;关注清洁用水;关注空气中有害微粒的检测等。
7.怎样建设美丽中国?(或: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依法治国,加强环境立法执法,依法保护环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与环保意识。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生态保护区。
个人: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种植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卫生、不乱扔废弃物,开展环保宣传等公益活动,节约水电纸张等,进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勇于同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8.美丽中国的成果人人共享,美丽中国的建设人人有责,我们中学生能为建设美丽家乡做些什么?生活中注重节约资源,如:节约水电纸张等;或者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如:不随地乱丢乱扔、不破坏小区内的花草树木、节假日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等。
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培养创新能力,为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贡献。
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对违章建筑、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举报并监督政府尽快解决。
进行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等,让消费者的环保取向成为生产销售环节的指挥棒。
9.畅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你将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美丽中国”?从人与自然相和谐方面描述:天蓝、草绿、水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五位一体的战略新布局方面描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演练平台】1.2012年11月30日,合肥市在全省率先发布包括PM2.5在内的6项污染因子数据。
PM2.5数据24小时滚动播报,市民可上省环保厅和合肥市环保局网站查询详细了解空气质量。
这一举措()①有利于改善我市的空气质量②有利于增强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③有利于消除PM2.5对人体的危害④说明合肥市集中力量把环境保护摆在首要地位A.①③B.①② C.③④ D.②③2.2012年3月2日,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把PM2.5(细颗粒物)和臭氧(8小时浓度)指标纳入常规空气质量监测。
这一做法()①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③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④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12年6月10日至16日是我国第22个全国节能宣传日,其主题是“节能低碳,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