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耳穴压豆法
- 格式:ppt
- 大小:6.03 MB
- 文档页数:65
中医耳穴压豆疗法的技术要点第一节概述一、概念耳穴压豆又称耳穴贴压法,是采用药籽或菜籽等物品置于胶布上,贴于穴位,用手指按压,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耳穴的分布规律耳廓分为凹面的耳前和凸面的耳背。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相应的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结节等。
这些反应点就是耳穴压豆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又称耳穴。
耳穴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总体上形如一个倒置的胎儿,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居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对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脏器相对应的穴位集中在耳甲艇,与胸腔脏器相对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对应的穴位在耳轮角周围,与耳鼻喉相对应的穴位在耳屏四周。
三、选穴原则1.按相应部位取穴当机体患病时,在耳廓的相应部位上有一低昂的敏感点,它便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病取“胃”穴等。
2.按辨证取穴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选用相关的耳穴。
如脱发取“肾”,皮肤病取“肺”、“大肠”等。
3.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现代医学理论一致,故在选穴时应考虑到用其功能。
如炎症疾病取“肾上腺”穴,是应用它的“四抗”作用之一的抗炎症功能;如糖尿病可取“内分泌”穴。
4.按临床经验取穴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耳穴对某些疾病具有特异的治疗作用,如"外生殖器"穴可治疗腰腿疼,“神门"穴可治疗痛证。
四、适应症1.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痛等。
2.炎性疾病及传染病,如及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等。
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高血压、神经衰弱等。
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5.内分秘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尿病、围绝经期综合症。
6.内、外、妇、儿、五官、外伤的功能性疾病,亦可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
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耳穴压豆的原理是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激活身体的经络和脏腑系统,调节气血循环,以及平衡阴阳,达到激发身体内部自愈能力的效果。
中医认为,耳朵上有多个反射区,与全身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相对应。
通过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调整相应器官的功能状态,促进身体平衡和健康。
耳穴压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工具:取一个豆子或者类似物品,如豌豆、小纸片等。
2.洗手:先彻底洗手,保持操作的清洁。
3.选择穴位:根据需要治疗的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
常用的耳穴有肺部、心脏、胃、肾、肝、眼睛等区域。
4.清洁耳朵:用温水或湿纸巾轻轻擦拭耳朵,保持干净。
5.定位穴位:用手指摁住耳朵,并以豆子为标记,在相应的穴位上贴上豆子。
贴豆时,可以将豆子粘在透明胶带上,然后贴在穴位上,这样可以更牢固,防止脱落。
6.确定时间:根据需要,可以决定贴豆的时间,通常建议贴在穴位上4-8小时。
7.按摩穴位:在贴豆期间,可以轻轻按摩豆子所在的穴位,增加刺激效果。
8.去除豆子:贴豆的时间到了后,轻轻将豆子从耳朵上取下,可以用酒精棉球擦拭耳朵,清洁皮肤。
耳穴压豆的注意事项:1.遵循医嘱:耳穴压豆疗法需要在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操作,以免造成不良反应或不适。
2.清洁操作:操作前后要彻底洗手,保持工具的清洁。
3.勿贴豆过久:贴豆的时间一般为4-8小时,不可过久,避免损伤皮肤。
4.避免重压:贴豆后不可用力按压豆子,以免引起创伤。
5.注意卫生:贴上豆子后,避免用手触摸,并保持耳周的卫生,避免感染。
6.治疗效果因人而异:耳穴压豆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不同病症的治疗效果也有差异。
一、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者签名:年月日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 ↓→。
耳穴压豆技术第一节耳穴压豆技术简介(一)定义耳穴压豆疗法是使用合适大小的圆形物质贴压在耳穴上持续的对耳穴进行刺激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肾健脾等诸多功能。
临床上多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是全身信息的一个反应点和控制点,通过持续的刺激耳穴这个控制点把机体病变部位的求援信息及时反馈给中枢。
通过经络或某种神经体液调节通路传递到相应的低级或高级中枢,唤起机体自身的修复,促使机体由病理状态向生理状态转化。
(二)适应症耳穴压豆适应症遍及临床各科疾病,特别对疼痛疾病疗效最显著(外伤性、炎症性、神经性疼痛等),另外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扁桃体炎、气管炎、胃肠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哮喘、风湿热、荨麻疹等),内分泌代谢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糖尿病、甲亢、尿崩症等),预防保健作用(可用于感冒的预防、晕车,解酒等)。
(三)禁忌症耳穴压豆是一种刺激效应稳定、持久、安全、灵活可靠的外用治疗方法,使用X围及其广泛,但它必须固定于皮肤上,因此耳廓上如有炎症、冻疮、湿疹、溃疡等疾患时暂不予耳穴压豆;另外患有严重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身体极其衰弱的患者以及习惯性流产的孕妇也不宜使用;怀孕期妇女慎用耳穴压豆,尤其不宜用子宫、盆腔、内分泌、肾等耳穴。
(四)注意事项1、每次耳穴压丸不宜过多,一般3-8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3-7日更换一次,两耳交替。
2、对年老体弱的患者,手法应轻柔,按压力度不宜过大。
3、治疗期间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防止王不留行籽移位、脱落,夏季多汗时不宜贴压过长。
第二节耳穴压豆技术标准化流程1、核对床号、XX、治疗部位,解释,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根据压贴穴位协助病人取适宜体位。
2、评估舌质及舌苔,辨证分型,确定治疗方案,选穴配方,评估耳朵颜色及皮肤有无破损。
3、治疗室准备耳穴压豆用物,备齐后携至床旁,核对床号、XX。
4、消毒探棒,探查耳穴,找到阳性反应点。
《耳穴压豆疗法》PPT课件目录•耳穴压豆疗法概述•耳穴压豆疗法操作技巧•常见疾病耳穴压豆治疗•耳穴压豆疗法临床应用案例•耳穴压豆疗法优势与局限性分析•耳穴压豆疗法在现代医学中地位及前景展望01耳穴压豆疗法概述定义与原理定义耳穴压豆疗法是一种通过在耳廓上贴压药豆,刺激耳穴,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中医疗法。
原理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耳廓与全身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调整经络气血运行,平衡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历史与发展历史耳穴压豆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耳与脏腑、经络关系的记载。
发展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耳穴压豆疗法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体系。
目前,该疗法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头痛、失眠、高血压、糖尿病、痛经等。
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外伤等情况下不宜使用;孕妇慎用;对胶布或药豆过敏者禁用。
02耳穴压豆疗法操作技巧通过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耳廓上的血管、皮纹、变形、变色等异常反应点进行定位。
观察法按压法电阻测定法用探棒或火柴棒等物在耳穴区域轻轻按压,寻找压痛敏感点进行定位。
利用耳穴探测仪测定耳穴皮肤电阻,寻找电阻降低点进行定位。
030201耳穴定位方法压豆材料选择及制备材料选择王不留行籽、绿豆、白芥子等,以王不留行籽最为常用。
制备过程将选好的压豆材料洗净晾干,用胶布剪成小块,将压豆材料粘贴于胶布中央,备用。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操作步骤1. 清洁耳廓皮肤,寻找敏感点。
2. 用酒精棉球消毒耳廓皮肤及压豆材料。
013.将粘贴有压豆材料的胶布对准敏感点贴敷,并用手指轻轻按压片刻。
024.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程度,留置一定时间后取下。
注意事项1. 贴敷前清洁耳廓皮肤,避免感染。
2. 贴敷时对准敏感点,避免偏移。
3.贴敷后避免沾水,保持干燥。
4.留置时间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程度而定,一般不超过3天。
5.如出现过敏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取下并咨询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