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的操作操作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1. 简介耳穴压豆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在耳穴上贴上豆子,刺激耳穴反射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将详细介绍耳穴压豆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
2. 适应症耳穴压豆适用于以下症状和疾病:- 失眠和睡眠障碍- 头痛和偏头痛- 颈肩痛- 压力和焦虑-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和哮喘- 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和恶心- 关节炎和风湿病- 神经系统问题,如面瘫和帕金森病- 女性生殖系统问题,如月经不调和痛经3. 操作方法耳穴压豆的操作方法如下:步骤一:准备工作- 洗手并消毒工具和耳朵表面。
- 准备豆子和胶布。
- 选择适当的豆子大小,一般为5毫米左右。
步骤二:确定穴位- 根据需要治疗的症状,在耳垂和耳轮廓上找到相应的穴位。
- 使用穴位图作为参考。
步骤三:贴豆子- 用手指或镊子将豆子贴在穴位上。
- 确保豆子与耳垂或耳轮廓充分接触,不易脱落。
- 每个穴位通常贴1-3颗豆子。
步骤四:固定豆子- 使用透明胶布将豆子固定在穴位上。
- 注意不要将胶布贴得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步骤五:按摩穴位- 轻轻按摩贴有豆子的区域,刺激穴位以增强疗效。
4. 附件涉及的附件如下:- 耳穴压豆穴位图5. 法律名词及注释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无6. 困难及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及解决办法: - 豆子易脱落:可以使用更大的胶布或增加贴豆子的数量,确保豆子牢固贴在穴位上。
- 穴位不明确:可以参考耳穴压豆穴位图,或请专业人士指导。
以上为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的详细文档模板。
如需进一步了解,请联系相关专业人士或查阅更多资料。
操作方法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
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
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主治病症一、胆石症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 王不留行籽。
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
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o.6×0.8cm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
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
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功能疏肝利胆排石。
主治胆石症。
二、失眠压豆安眠方(中医杂志1990;(10):46) 王不留行籽。
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
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次,每次3分钟左右,贴敷1次持续3~5天。
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
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36) 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
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
功能宣肺平喘。
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 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
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次,每次按压5分钟。
功能理气止痛。
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利胆耳穴方(《中医外科》) 王不留行籽。
耳穴压豆概述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
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
具体操作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
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
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
耳穴压豆的关键是选准穴位,即耳廓上的敏感点,常用的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观察法。
对耳廓进行全面检查,观察有无脱屑、水泡、丘疹、充血、硬结、疣赘、色素沉着等,出现以上变形、变色点的相应脏腑器官往往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可以用耳穴贴压治疗。
2.压痛点探查法。
当身体患病时,往往在耳廓上出现压痛点,而这些压痛点,大多是压豆刺激所应选用的穴位。
方法是,用前端圆滑的金属探捧或火柴棍,以近似相等的压力,在耳廓上探查,当探捧压迫痛点时,病人会呼痛、皱眉或出现躲闪动作。
耳穴定位耳廓上布满了耳穴,从穴位全息律来看,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它在耳廓上的排列,就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
耳垂对应于人体头面部;对耳屏对应于头和脑部;轮屏切迹对应于脑干;耳屏相应于咽喉、内鼻、肾上腺;屏上切迹对应于外耳;对耳轮相应于躯干;对耳轮下脚对应手臂部;对耳轮上脚对应下肢;耳舟对应上肢;三角窝对应盆腔、内生殖器;耳轮脚对应膈肌;耳轮脚周围对应消化道;耳甲艇对应腹腔;耳甲腔对应胸腔;屏间切迹对应内分泌腺。
1.耳垂部相当于人体头面部,为准确定位,将耳垂分成九区,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三条水平线,再从第二条水平线上引两条直线,由内向外,由上而下分成1~9区。
(1)牙定位:位于1区中央。
主治;牙痛,拔牙麻醉等。
(2)升压点定位:在屏间切迹下方。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目的
用物品如菜籽、王不留行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整脏腑气血功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埋籽: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
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以局部耳廓微红、发热为度;
5、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
7、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
;
急流程图。
耳学压豆的操作流程耳学压豆是一种古老的中医传统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
下面是耳学压豆的操作流程,详细介绍如何正确进行。
1.准备工作:-清洁耳朵:用温水和中性洗面奶清洁耳朵,确保耳朵干净,并清除耳垢。
-消毒工具:使用医用酒精或消毒液消毒耳针或耳贴。
2.确定穴位:-十几个常用的耳穴:丸脑、肾脑、心脑、脾脑、胆脑等等。
-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需求和具体症状,在耳穴图上找到相应的穴位。
3.使用耳针:-选择合适的耳针:根据穴位的深浅,选择合适长度的耳针。
-插入耳针:使用洗手液清洁双手后,拿起消毒后的耳针,抓住耳针的头部,注意不要触碰杆的部分,以免感染。
将耳针缓慢插入穴位,按照一定深度插入。
-固定耳针:轻轻转动耳针,确保其在穴位内部固定。
使用轻柔的绷带或细丝线将耳针固定在耳廓上。
4.刺激穴位:-旋转耳针:使用拇指和食指握住耳针的杆部,轻轻旋转耳针。
根据个人的感觉,选择适度的旋转力度,一般为3-5圈。
-轻拍穴位:用拇指轻拍穴位,以诱发局部酸胀、酥麻、发热等感觉。
可以根据个人耐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来控制拍打的力度和频率。
5.注意事项:-适度施力:旋转耳针或拍打穴位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刺激过大或损伤皮肤。
-避免感染:每次使用耳针前后都要进行消毒,确保操作的卫生。
-谨慎使用:孕妇、严重高血压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等,不适合进行耳学压豆,或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6.耳贴替代耳针:-准备耳贴:选择符合个人需求的耳贴,可以用贴剂或者有药性的耳贴。
-贴上耳贴:用消毒液清洁后,将耳贴直接贴在相应的穴位上。
-刺激耳贴:轻轻摸按耳贴,以发酵其药力。
根据产品说明或医嘱,控制摸按的力度和时间。
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耳穴压豆的原理是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激活身体的经络和脏腑系统,调节气血循环,以及平衡阴阳,达到激发身体内部自愈能力的效果。
中医认为,耳朵上有多个反射区,与全身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相对应。
通过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调整相应器官的功能状态,促进身体平衡和健康。
耳穴压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工具:取一个豆子或者类似物品,如豌豆、小纸片等。
2.洗手:先彻底洗手,保持操作的清洁。
3.选择穴位:根据需要治疗的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
常用的耳穴有肺部、心脏、胃、肾、肝、眼睛等区域。
4.清洁耳朵:用温水或湿纸巾轻轻擦拭耳朵,保持干净。
5.定位穴位:用手指摁住耳朵,并以豆子为标记,在相应的穴位上贴上豆子。
贴豆时,可以将豆子粘在透明胶带上,然后贴在穴位上,这样可以更牢固,防止脱落。
6.确定时间:根据需要,可以决定贴豆的时间,通常建议贴在穴位上4-8小时。
7.按摩穴位:在贴豆期间,可以轻轻按摩豆子所在的穴位,增加刺激效果。
8.去除豆子:贴豆的时间到了后,轻轻将豆子从耳朵上取下,可以用酒精棉球擦拭耳朵,清洁皮肤。
耳穴压豆的注意事项:1.遵循医嘱:耳穴压豆疗法需要在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操作,以免造成不良反应或不适。
2.清洁操作:操作前后要彻底洗手,保持工具的清洁。
3.勿贴豆过久:贴豆的时间一般为4-8小时,不可过久,避免损伤皮肤。
4.避免重压:贴豆后不可用力按压豆子,以免引起创伤。
5.注意卫生:贴上豆子后,避免用手触摸,并保持耳周的卫生,避免感染。
6.治疗效果因人而异:耳穴压豆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不同病症的治疗效果也有差异。
耳穴压豆操作规范中医五官科专科概念耳穴压豆是采用药籽或菜籽等物品贴压、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通经活络、调节气血、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1.眼病(近视、暴盲、视瞻昏渺等):常选眼、肝、肾、目1、目2等耳穴;2.耳病(耳聋、耳鸣):常选心、肝、肾、内耳、皮质下等耳穴;3.鼻病(鼻渊、鼻窒):常选内耳、下屏尖、额、肺等耳穴;4.咽喉疾病(乳娥、喉喑喉痹):常选咽喉、心、下屏尖、扁桃体、轮1-6等耳穴;依据中医辨证论治:①肝阳上亢者加:肝、胆二穴;②痰湿中阻者加:脾;③气血两虚者加:脾、胃二穴;④肾精亏虚者加:肾、脑二穴。
操作程序一、评估1、核对姓名、床号、医嘱、治疗卡、。
2、评估患者:耳部的皮肤情况;既往病史,目前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对治疗疾病的信心。
3、评估环境:环境清洁、宽敞、安静、光线充足。
二、计划1、预期目标各种疼痛性疾病,各种慢性、炎症性、功能紊乱性、过敏与变态反应性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病症的临床症状得到解除或缓解。
2、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鞋口罩穿戴整洁。
修剪指甲,洗手。
(2)用物准备:治疗盘、敷料缸(内装药籽或菜籽等),75﹪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小剪刀等。
(3)患者准备:缓解紧张情绪。
三、实施1、带齐用物至床旁,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头卡、床号、姓名,并与患者沟通。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取穴:主穴:胰胆、内分泌。
配穴:肺(上消)、胃(中消)、肾(下消)、大肠(便秘)、神门(失眠)等。
3、耳穴部位用75﹪的酒精消毒及脱脂。
4、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备好的小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籽,对准穴位紧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
5、询问患者有何感觉。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7、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评价一、患者:感觉舒适,症状改善。
二、护士:方法准确,部位准确,操作熟练。
注意事项一、取穴宜根据主要病症取其反应明显的穴位,要少而精,每次以贴压2-4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3天更换1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耳穴压豆技术操作规程
一、用物准备
治疗盘、探针、棉签、0.5%碘伏、镊子、王不留行籽、胶布、剪刀、弯盘等。
二、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埋籽:将王不留行籽粘于7mm×7mm胶布中间,贴于所选穴位上,并用食指指腹按压。
5、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根据需要留籽2~3天。
7、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
8、操作完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三、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耳壳冻伤或炎症者,过度疲劳或身体极度衰弱者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