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波)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4
8.(2013·台州)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水中的手指“变粗” B.金环日食C.石门大桥在嘉陵江面的倒影D.地面上树的影子10.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反射角是60° D.如果入射角增大5°,那么反射角增大10°11.在做“研究光的反射”实验时,如图所示,将一束光沿MO射向镜面,则反射光的方向是( )A.OA B.OB C.OC D.OD12.黑板表面都要做得比较粗糙,主要原因是( )A.便于粉笔写字 B.不使黑板发生反射C.使黑板形成漫反射 D.便于擦字迹13.(2013·衢州)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14.有一天冬冬在家做作业,调皮的弟弟在外面用一块小镜子将太阳光反射到冬冬眼睛上干扰他学习,这一现象说明平面镜不仅能成像还能_ __。
15.(2013·义乌)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到硬币(如图甲所示)。
人位置不变,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到硬币了(如图乙所示),这主要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1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第18题图18.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 __,折射角的大小为_ __。
19.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眼睛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则(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C.所成的像可能是正立的 D.所成的像可能是虚像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光屏上( )A.无法成像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21.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
浙教版中考科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实验专题---物态变化1.下面是研究海波熔化时记录的初始温度及每分钟末实验数据: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36 42 48 48 48 48 48 52 56 60(1)从图像甲中可以看出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
(2)从计时开始,经过5min,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
(3)此实验是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的,把盛有海波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________。
2.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
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________(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
(3)如图丙中________(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min。
(4)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某小组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向试管中放入500g冰,应选用颗粒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从加热到熔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小组成员发现冰从开始加热至开始熔化,酒精灯内共消耗了3.5g酒精,若加热的效率为10%,则酒精的热值是________J/kg(C水=4.2×103J/kg℃)(3)根据冰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AB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
若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决胜中考专题训练之三十三:波一、选择题1.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下列短语成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立竿见影B.鱼翔浅底C.三点一线D.一叶障目3.已知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一束激光信号,经过约2.54秒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A.3.81×108m B.7.62×108m C.2.6×108m D.8×108m4.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5.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ON前后转动板EB.沿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6.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
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7.在皮鞋擦过鞋油,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C、写有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8.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湖光倒“影”B.毕业合“影”C.立竿见“影”D.形“影”不离9.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A.∠1B.∠2C.∠3D.∠410.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11.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
中考科学总复习第13讲波浙教版, 分类一声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考点梳理】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_振动__而产生的。
2.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传播需要_介质__,声音不能在_真空__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3.声音传播的速度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传播介质中,声速最大的是_固体__,最小的是_气体__。
在15 ℃空气中的声速是_340__m/s。
【活学活用】1.(2012·杭州)手机通信靠电磁波传送。
现将一只手机悬挂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拨通手机发现手机发出铃声和闪烁的光;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而闪烁的光依然存在;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发现铃声逐渐变强并仍然有闪烁的光。
根据上述现象得到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C )A.声音、电磁波均不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B.声音不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而电磁波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空气D.声音、电磁波均需要空气才能传播2.2014年央视马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腹语魔术师刘成表演的《空空拜年》让人称奇:他手持布偶,紧闭嘴唇,不仅能和手上的布偶对话,还能和真人对话。
关于腹语表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演员的发声不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对话”是由布偶嘴巴振动产生的C.“腹语”是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的D.演员主要是模仿布偶和真人的响度讲话, 声音的利用) 【考点梳理】声的利用主要是利用声的_信息__特性、_能量__特性。
如声呐、超声波粉碎结石、次声波预测地震等。
【活学活用】3.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信息__。
,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考点梳理】1.人们以_分贝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它的符号是_dB__。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_声源处__减弱,如加消声装置等;在_传播过程中__减弱,如关紧门窗、植树造林等;在_人耳处__减弱,如戴耳塞、耳罩等。
2017年浙江中考真题分类汇编(科学)专题: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波一、单选题1、(2017•衢州)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A、水中的鸡蛋变“大”B、鸟的倒影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D、墙壁上出现手影2、(2017•金华)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B、“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C、“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D、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3、(2017•丽水)下列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A、水中倒影B、平面镜成像C、杯中笔弯折D、手影游戏4、(2017·宁波)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下。
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
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A、D 在a点或e点时,m=1,n=0B、在b点或d点时,m=1,n=1C、在c点时,m=2,n=2D、在f点时,m=0,n=05、(2017•嘉兴)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
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6、(2017•湖州)下列实例与原理对应的是()选项实例原理A 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 乘客候车时不能跨越高铁站台的安全黄线流体压强随流速增大而减小C 用桨划水时龙舟前进杠杆的平衡条件D 看到“科学试题卷”神经冲动沿着反射弧传导A、AB、BC、CD、D7、(2017•温州)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组别甲乙丙丁物距(厘米) 10 15 20 30像距(厘米) 40 30 20 15A、甲B、乙C、丙D、丁8、(2017•绍兴)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