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历史沿革吐蕃30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30
藏族的历史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
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
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
藏族的先民们像许多经历石器时代的先民一样,他们先经过群居采集、狩猎生活阶段,逐步学会了饲养和农耕。
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区的藏族先民后来又分成六部,即六牦牛部诸部落。
公元6世纪,雅隆部落首领做了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王(藏语音“赞普”)。
此时已进入奴隶制社会。
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王室的始祖崛起于 ... 山南地区的雅隆河谷,为“六牦牛”部的首领,在松赞干布以前已传20余世。
当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从最初几代首领的母子连名中,还可以看到曾经历母系氏族阶段的痕迹。
公元6世纪,山南号称“悉补野”部的首领与邻部结成联盟并尊为盟主。
当时, ... 境内另外还有“羊同”、“澎波”、“苏毗”、“工布”等10余族部,均已进入奴隶制社会。
雅隆部落首领成为部落联盟领袖,号称“赞普”(王),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
公元7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300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
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10余个部落和部族,统一青藏高原,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一写逻些,即今 ... )。
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成果。
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还从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遣贵族子弟到长安(今西安)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持了友好关系。
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晋封为“宾王”。
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200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
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携带绣花锦缎数万匹,工技书箱多种和一应使用器物入蕃,嫁吐蕃王赤德祖赞。
金城公主入蕃后曾资助于田(今新疆境内)等地佛教僧人入蕃建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典籍。
中国古代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兴衰史(十一):吐蕃概述吐蕃(tǔ bō),既指称一个民族,即今天的藏族,又是指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
吐蕃王朝是中国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
自松赞干布延续两百多年。
吐蕃,作为地域和部族的名称,在吐蕃王朝之前即已出现。
吐蕃王朝兴起后,用“吐蕃”作为自称。
由于吐蕃王朝统一了青藏高原,高原的各个部落集团形成为一个民族,后来,吐蕃王朝的自称遂演变成为藏族的自称。
发展过程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称孟族。
战国以后,有些羌族部落,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
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形成了吐蕃族。
公元6世纪时,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的藏族先民雅隆部的“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以后成了吐蕃君长的尊称),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表明吐蕃王朝的雏形已经确立。
接下来赞普之子,松赞干布,幼年嗣位,开始了他显赫一生的政治生活松赞干布在吐蕃社会稳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先后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诸羌部。
如党项及属于鲜卑人的吐谷浑部等,将它们变为吐蕃的属部。
约于633年(唐贞观七年),松赞干布迁都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的实力日益强大。
641年,唐朝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710年,唐朝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给弃隶缩赞赞普。
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 ,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区。
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国力,唐朝多次重创吐蕃军。
8世纪末叶以后,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
进入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不能再向外扩张。
821年,吐蕃赞普派专使到唐朝请求会盟,缔结友好盟约。
隆重的会盟仪式先后在唐都长安和逻些举行,盟文强调要永远和好相处。
823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前,成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9世纪末,在经过一场席卷吐蕃全境的奴隶平民大起义之后,吐蕃王国灭亡。
西藏历史文化介绍公元7世纪以前,西藏有许多氏族部落,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战事不断,当时部落当中,吐蕃部落正处在崛起和发展时期,它拥有雅鲁藏布江流域丰饶的农田和牧场。
吐蕃的国都最早是在今山南乃东县的雍布拉康。
吐蕃的第三十二代王子囊日松赞继承王位后,巩固了吐蕃的江山。
后来,为了避开部落内部的反对势力,囊日松赞把国都从山南乃东迁到今墨竹工卡县境内的甲玛地方,修建了甲玛王宫。
公元7世纪初,囊日松赞的儿子松赞干布继承了王位,松赞干布完成父业,在西藏高原实现了统一,建立了西藏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吐蕃王朝。
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松赞干布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公元633年将吐蕃政权迁都拉萨,在拉萨红山之巅建造宫堡布达拉宫,并在宫堡周围修道路,盖房屋,渐渐使拉萨成为吐蕃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藏王。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病故。
吐蕃王朝渐渐走向衰败。
由于藏王赤松德赞,长期对外用兵,大兴土木,加重了广大民众的负担,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导致变乱接连发生。
公元823年,由于吐蕃王朝内部大贵族互相争夺政权,社会动荡不安,奴隶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吐蕃王朝从此彻底崩溃。
元朝,西藏正式归入祖国版图,结束了西藏内部长期分裂的局面,人民得到了安定的生活。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近代,西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反抗帝国主义的入侵,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95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正式成立;1956年4月,西藏自治区成立。
从此,西藏社会步入全面发展的兴盛时期。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市内和郊区名胜古迹众多,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等早以驰名中外。
拉萨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
这不仅因为它海拔3700米的高度令初来者感到晕眩,还因为它1300年的历史留下的文化遗迹以及宗教氛围所带给人们的震撼。
『雪山雄鹰——千年吐蕃的变迁』大家若去西藏,一定要领略两个风景。
第一,美丽窈窕的藏族姑娘。
第二,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坐落于中国西藏首府拉萨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在感叹之余,我们不得不讲述一个古老的政权——吐蕃(公元618年—842年),这是西藏先民建立的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政权。
当时,吐蕃人民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手工业则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碑铭、木简、文书、经卷……那么,吐蕃的建立者——藏族人从哪里来呢?据《后汉书》载:“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
”公元1世纪~2世纪,西羌诸部中的发羌、唐旄居在析支水迤西。
最早建立吐蕃的部落是活动在雅隆河谷的“牦牛部”,其首领叫“弃聂弃赞普”。
其中,“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即君主尊号。
公元6世纪,吐蕃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
唐朝初年,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先后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诸羌部,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以及鲜卑人统治的吐谷浑。
当时,吐蕃的势力十分强大,曾一度击败唐军。
641年,为了安抚吐蕃,李世民遂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之后,松赞干布进行了社会改革,建立了完善的政治军事制度,开始采用历法和度量衡,并依据于田、天竺文创造了吐蕃文(藏文前身),又制定了残酷的法律。
710年,唐朝宗室女金城公主又嫁给弃隶缩赞赞普。
从此,吐蕃与唐朝开始贸易,主要是茶叶、丝绸等物。
随着唐蕃关系日益密切,许多汉人开始进入西藏。
同时,一些吐蕃贵族子弟也来到长安,学习汉文化。
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吐蕃趁机占领陇右、河西大片土地。
赤松德赞时期,吐蕃继续扩张。
东到陇山,北到贺兰山,南抵云南南诏。
790年,吐蕃又占据北庭、安西,并一度将国土推进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
穷兵黩武不断削弱着吐蕃的国力。
另外,唐朝将领李晟、韦皋、史敬奉等人曾多次重创吐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