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日历-任两品(可编辑修改word版)
- 格式:docx
- 大小:14.42 KB
- 文档页数:3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类)”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王艳执笔人:王艳—'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类)课程编号:202028英文名称:Management I nformat ion System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 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18学分:4开设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先修课程:管理学(管理类)(202021)计算机文化基础(170001)二、课程任务目标(-)课程任务本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本质、性质和基本内容;深入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和方法;熟悉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了解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能够运用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分析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问题。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发展趋势;2.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软硬件、通信网络、数据资源管理技术、信息安全等;3.了解办公自动化、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决策支持系统等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4.了解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开发、系统分析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5.掌握电子商务的分类、特征及发展趋势;6.能够使用常用的办公自动化、数据库、WEB设计工具等软件。
三' 教学内容和要求(-)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介绍1.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历史;2.理解信息在解决管理问题中的角色;3.掌握计算机结构及通信设施架构;4.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来源1.了解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2.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对当代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1.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通信与网络、数据资源管理技术的基本框架;2.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概念和实现技术;3.掌握数据库、数据仓库、商业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应用;4.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创建与使用。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课程编码:6804005035属性:理论学分: 3.5总学时:56 实验学时:16 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先修课程:3012111015 大学计算机基础3012212035 VB程序设计6804001040 管理学大纲执笔:管理工程教研室宋朝霞大纲审批: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教学院长:高军制定(修订)时间:2013年3月二、目的与任务及能力培养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互联等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依据的理论基础和实现的技术手段还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工商管理类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应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基本掌握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原则、技术和工具,培养学生依据组织信息管理工作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重点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团队意识,并注意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三、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了解信息化的内容;2、要求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要求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了解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和开发方法,重点掌握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4、要求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了解信息系统实施、评价与维护的方式、步骤、内容;5、要求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6、要求学生了解现代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7、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式教学方式,同时应注意运用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的方式;8、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尽可能使用实例和案例教学;9、要求学生在学习(预习、听课、上机实践和复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及其基本思想、工具及其使用等;10、实验和课程设计可以将学生分为2-5人的小组,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完成一个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基础概念篇课时:32本篇以概念为主,重点是介绍信息技术发展对企业的影响;信息社会企业管理的变革;企业信息化的相关概念;信息、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简单介绍目前典型的企业应用的信息系统如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MRP及ERP。
下篇介绍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技术基础,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以及开发技术(包括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运行)第1周课时 4第一章信息社会企业管理变革(4课时)本章提要与目标当人类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学习、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对企业生产和管理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冲击,并推动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章简要介绍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阐述了信息社会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的新特点,介绍了信息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作用。
在学完本章后读者应能够了解: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信息社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信息社会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的组织变革和管理变革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信息社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信息社会的组织变革和管理变革、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教学内容1.1 信息社会的基本概念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信息社会的提出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1.2 信息社会企业的变革信息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经营方式的变革1.3 信息社会的企业管理管理理论的发展概述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变革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新特点面向未来的管理变革趋势1.4 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的标志技术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的影响信息技术对传统企业管理的影响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理论教学、建议学生查阅资料第2周课时 4第二章信息社会企业管理变革(4课时)本章提要与目标企业信息化是社会的信息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教学秘书教学日历操作
1.登录教务管理系统:使用信息门户统一认证账号(工号)、密码登录。
2.点击教学日历审核,出现如下图所示页面,可以按需要选择查询,做教学日历审核和撤销审核的处理,也可点击导出按钮导出数据。
2.1按条件选择后,点击查询,出现如下图所示页面。
2.2 选中一条数据,点击审核出现如下图所示页面进行审批审核,审核可以选择通过、不通过,审核意见选择填写,选择审核后点击确认,出现操作成功的提示框,即审核完成。
3.点击教学日历查询,出现如下图所示页面,可以按需要查询本学院的填写情况,也可以选择导出数据。
4.点击教学日历查看,出现如下图所示页面,可以按需要查看或导出本学院填报通过了的教学日历。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编写者:李文博浙江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目录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一决策仿真模拟 (3)实验二 VFP语言基础 (8)实验三学习VISIO软件绘制数据流程图 (13)实验四交互式建立储蓄管理数据库 (20)《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6703009实验课时:15 实验是否独立设课:否课程负责人:李文博任课教师:李文博一、课程简介、目的与任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能力的理论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中,是专业基础的核心课。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在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培养系统分析方法、系统设计方法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实验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共开设5个实验项目。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管理信息系统实验作为课程实践性环节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通过实验强化理论教学,力求通过实际操作MIS,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MIS 的基本原理、基本功能以及操作方法;通过对MIS的分析与设计,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地掌握MIS的开发与维护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原则上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讲授教师负责,实验室人员配合指导。
指导教师应在每次实验前讲清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要求等,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实验。
四、实验环境及设备、材料要求每人配置1台电脑,安装有Visual Foxpro等实验系统,可访问Internet。
五、实验项目一览表六、报告与考核实验后,学生将实验结果等内容写出实验报告,符合实验教学的要求,并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指导教师对每份实验报告进行审阅、评分。
该实验课程依附于理论课,实验课的成绩按20%比例记入课程总成绩。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1.课程编号: SG1252.学分:43.学时:72课时,其中:理论54 实践184.课程类别:专业能力与素质课程5.考核方式:考试6.适用专业:经济信息管理等工商管理类课程专业二、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1.课程性质《管理信息系统》是我院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与素质课程之一,是在管理学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以后所讲授的一门专业拓展课。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利用计算机知识建立实际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方法,熟练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增强全局意识、团队意识和市场意识,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3.教学基本要求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注重本课程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原则和方法的讲解,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式教学方式,同时应注意运用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的方式;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尽可能使用实例和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情况补充若干专题讲座;有意识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讨论。
三、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本课程以管理学基础课程、计算机文化继承课程为基础,与ERP等课程相配合。
四、教学建议1.在实际教学中,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同时根据所授课专业各自的特点,对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分。
2.在教学中,教学形式不能局限于教师授课,可以开展课堂讨论、分组学习、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形式。
3.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理论授课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软件和网络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及参考教材1.授课用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张献英等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2.参考教材(1)《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薛华成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2)《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宋晓英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六、教学要求、学时、教学内容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8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类结构(3)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与趋势(4)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2.教学内容:(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3)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 8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信息化的基本特征(2)熟悉系统的含义与特征(3)掌握信息系统的含义、组成(4)掌握信息系统对管理各项职能的支持作用2.教学内容:(1)信息化与信息(2)系统与信息系统(3)信息系统与管理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12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网络的含义和结构(2)掌握数据库的含义和结构(3)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各个部件的功能2.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组成(2)网络的含义和结构(3)数据库的含义和结构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应用 8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国家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2)掌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3)了解行政机关、专业型、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2.教学内容:(1)国家经济信息系统(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3)行政机关、专业型、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型应用 8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CIMS的含义、特点(2)掌握ERP的含义、特点(3)了解SCM、CRM、CB2.教学内容:(1)CIMS的含义、特点、发展历程和趋势(2)ERP的含义、产生历程、特点(3)SCM、CRM、CB的基本概念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拓展应用 8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熟悉电子商务的含义与特点(3)了解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地理信息系统2.教学内容:(1)决策支持系统(2)电子商务(3)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地理信息系统第七章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开发 8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原则、程序(2)掌握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方法(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各类开发方法的特点2.教学内容:(1)MIS的规划(2)业务流程重组(3)MIS的开发第八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8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流程(2)掌握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的绘制(3)熟悉数据字典和处理逻辑(4)了解逻辑模型分析和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2.教学内容:(1)MIS的规划(2)业务流程重组(3)MIS的开发第九章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内容2.教学内容:(1)总体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I/O设计(2)撰写设计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一、课程定位《管理信息系统》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自学用书或参考资料,还可以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者的参考书籍《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
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二、课程总目标设立MIS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应用有较深刻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信息处理的各种方法和MIS的各种形式,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正确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设计和表达信息系统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一)重点章节及内容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MIS的概念、定义,MIS的结构及开发。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管理信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组织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转化法、企业系统计划法。
第五章系统分析: 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第六章系统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二)难点章节及内容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转化法、企业系统计划法。
第五章系统分析: 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第六章系统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一)主要环节安排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主要是以理论为主,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活动(二)内容总体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主要以概念解释为主。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以实例讲解为主。
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教案管理信息系统教案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一、教学目的及任务1、掌握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性质及度量、信息系统的发展2、掌握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结构3、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以及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1、信息的度量计算公式2、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四、具体教学内容如下:引入:为什么我们市场营销专业和公商管理专业要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在有的教材上对管理信息系统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做“企业的神经系统”,这是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讲,它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它的经营和管理,而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信息时代,成功的经营管理就离不开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随着现代企业的飞速发展,又处于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呈现海量增长的趋势。
因此,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海量数据在存储、管理、使用效率上的要求。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先进的电子工具——计算机,通过使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数据库,将企业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从而提高数据管理效率,最终达到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提高企业生产力的目的。
而这就是我们现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同学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大大小小的企业,它们的各个部门都在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所以说,管理信息系统它已经象我们人的每一根神经一样布满了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所以《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
第一节信息及其度量一、信息化概览根据20世纪中美国产业人数的变化图分析劳动力的百分比变化。
根据生产力模型比较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不同的资源和生产工具。
信息与人、财、物、技术等资源一样,成为企业的第五种资源。
忽视了对信息的管理,就不能提高效率,就难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供良好的服务,也谈不上是现代化管理。
企业的信息化是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信息系统的规划、构筑、运行、管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