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规划项目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921.31 KB
- 文档页数:10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位于中国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作为黄河的入海口,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景观。
我将为您介绍这片美丽的土地,带您领略黄河文化、感受自然之美。
请注意,我们的旅游区共分为四个主题板块:黄河之眼、生态之旅、文化之魂和美食之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开始愉快的旅程吧!一、黄河之眼黄河之眼是本旅游区的标志性景点,可以欣赏到壮丽的黄河入海景观。
从这里,您可以近距离观察到黄河的奔腾激流,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
同时,您还可以登上黄河之眼塔,俯瞰整个黄河口风光、东营港和壮丽的黄河大桥。
这里是拍摄黄河美景的绝佳位置,相信您一定会留下美丽的瞬间。
二、生态之旅生态之旅是带您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板块。
我们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种类繁多的温带植物和各种珍稀野生动物。
您可以欣赏到黄河口特有的红树林景观,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在生态保护区,还有漂流、探险等项目等待着您的探索。
这里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一定会让您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三、文化之魂文化之魂板块将为您展示黄河流域的丰厚文化积淀。
在这里,您可以参观黄河文化主题展览馆,了解黄河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贡献。
我们还特别推荐您参加传统文化工坊,亲手学习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沿途还有各种演艺表演和民间艺术展示,一定会给您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
四、美食之都美食之都不仅会为您提供各种美味佳肴,还能让您领略到黄河口地区独特的饮食文化。
您可以品尝到以海鲜为主的鲁菜、海鲜烧烤等地方特色美食。
这里的风味独具,口感鲜美,让您大饱口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
在我们的旅游区内,还有丰富的旅游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系统,保障您的旅游体验。
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持工作,在游览过程中请您务必注意保护环境、爱护自然。
最后,感谢您选择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作为您的旅行目的地,我们衷心希望您在这里度过一个难忘的时光,感受到自然之美、人文之魅,带走满满的回忆和美好的体验。
关于加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建议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黄河口的生态旅游区建设。
说到黄河口,哇,那可真是个宝地,风景如画,河流蜿蜒,鸟儿在空中自由翱翔,简直是大自然的馈赠。
可是啊,眼瞅着这么美的地方,咱们可不能让它闲着,得想点办法,让这片土地更加热闹,更加迷人。
咱们得好好保护环境。
大自然给我们这么美的景色,咱们可不能随随便便就糟蹋了。
像黄河口那样的生态系统,得有水有草有树,才能维持住那份独特的韵味。
要是咱们不注意,搞得环境糟糕,那可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你想,鸟儿飞来了,结果发现没地方栖息,那多可怜啊。
咱们得大力宣传环保意识,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保护好这片土地。
然后呢,咱们还得把旅游设施搞得更完善些。
想象一下,游客们来这儿,除了能看到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能享受一流的服务,那简直是太棒了。
比如,设置一些特色小店,卖卖地方特产,游客们能带回去的美好回忆。
这可不是简单的买买买,更多的是让他们感受到黄河口的文化魅力。
再说了,来一趟黄河口,吃点美食,带点手信,谁能拒绝呢?就是搞点有趣的活动。
像什么观鸟、摄影比赛,这些都能吸引一大票游客。
大家一起分享拍到的美丽瞬间,那种感觉,简直是无法言喻。
让游客在这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能真正体会到黄河口的独特之处,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这样,游客的体验才会更加丰富,回来时也更愿意把这好地方推荐给朋友们。
咱们的宣传也不能少。
现在可不是传统的宣传方式了,得跟上潮流,利用网络,利用社交媒体。
搞个炫酷的短视频,让大家看看黄河口的美丽风光,听听游客们的真实反馈。
这种方式,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这片土地的魅力,吸引他们来一探究竟。
说不定,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下一个网红打卡地。
咱们得重视当地的文化。
黄河口可不仅仅是自然风光,背后还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
比如,可以举办一些传统的节庆活动,邀请游客一起来感受。
让他们参与其中,体验那些独特的民俗风情,感受当地人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
这样的活动,既能让大家玩的开心,又能加深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理解和热爱。
黄河口湿地研究报告篇一:黄河口湿地保护与发展情况汇报黄河口湿地保护与发展情况(XX年8月6日)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黄河口湿地由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渤海淤积而成,是我国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生态区域,也是我国及世界大江大河三角洲中具有较高自然保护价值的河口生态景观,在我国及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境域大部是黄河百余年来携沙填海冲淤而成的新生陆地。
在黄河独特水沙条件和渤海弱潮动力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全市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环境典型独特。
全市湿地总面积930万亩,占山东省湿地总面积的34.6%,其中陆域湿地702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8%。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市东北部,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以保护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230万亩,其中核心区87万亩,缓冲区20万亩,实验区123万亩,分南、北两大区域:南部区域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面积157万亩;北部区域位于1976年改道后的黄河故道入海口,面积73万亩。
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这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大部分湿地成陆时间只有二三十年,是国家重点保护的16处具有国际意义的湿地之一;第二,这是东北亚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每年迁徙经过的鸟类多达450万只,素有“鸟类天堂”的美誉;第三,这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拥有种子植物393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16种。
黄河口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生态资源,形成了以奇、特、旷、野、新为主要美学特征的壮丽景观。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黄河下游先后22年出现断流,造成黄河口湿地大面积退化萎缩,湿地质量和生态功能严重下降。
为恢复扩大湿地资源,提高湿地生态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我们把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摆上重要位置,遵循“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以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修复建设为龙头,统筹抓好全市湿地系统的统一规划和保护利用,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湿地之城生态之城,取得了重大进展。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讲解词尊敬的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我将为大家介绍这里的风景和特色。
一、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位置和概况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位于中国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是黄河入海口的最后一段河道,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口之一。
这里的河道宽阔,水流湍急,景色壮丽,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二、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自然风光1. 河流壮丽景观: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这里的黄河河水宽阔,浩浩荡荡,河水呈现出金黄色,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2. 河口湿地景观:黄河口湿地是国际重要的湿地保护区,这里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鸟类资源。
每年夏秋季节,成千上万只候鸟从北方迁徙到这里栖息,构成了壮观的候鸟画卷。
3. 沙滩景观:这里的沙滩宽广,沙质细腻,是游客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沙滩上可以进行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运动,也可以悠闲地享受海风和阳光的沐浴。
三、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文化特色1. 黄河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里有着丰富的黄河文化。
游客们可以参观黄河博物馆,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感受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渔家文化:黄河口附近的渔村是典型的渔家文化聚集地,这里的渔民们世代以渔为业,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
游客们可以在渔村体验渔民的生活,品尝新鲜的海鲜,感受渔家文化的魅力。
四、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旅游活动1. 水上项目:游客们可以乘坐游船,欣赏黄河的壮丽景色;也可以参加划船、钓鱼等水上活动,感受水上运动的乐趣。
2. 沙滩活动:在宽广洁净的沙滩上,游客们可以进行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运动,也可以悠闲地晒太阳、沐浴海风,享受海滩度假的舒适。
3. 观鸟活动:黄河口湿地是候鸟的乐园,游客们可以在湿地保护区观鸟,欣赏成千上万只候鸟的壮观场景。
4. 渔村体验:游客们可以参观渔村,了解渔民的生活和渔家文化,还可以亲自下海捕鱼,体验渔民的生活方式。
五、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旅游服务1. 交通便利: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交通便利,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达,也可以自驾前往。
黄河景区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和目标定位黄河景区自然风光优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游客的参与度和游览体验有待提升。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黄河景区游览,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并且宣传黄河的独特之处和文化内涵。
二、活动策划内容1. 景区推广活动(1)宣传片制作:制作一部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片,以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色和丰富文化,通过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2)景区文化展览:在景区设立文化展览馆,展示黄河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图片、文字、展品等形式让游客了解黄河的独特之处。
(3)网络宣传: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发布黄河景区的图片、视频和游客点评,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黄河景区。
2. 游览活动(1)黄河漂流:利用漂流项目吸引更多游客,设置不同难度的漂流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河滩野餐:在河滩地带设置野餐区域,提供特色的河滩美食和野餐用具,吸引游客享受户外野餐的乐趣。
(3)黄河夜景游览:在夜晚设置黄河夜景游览区,通过照明设施将黄河美景照亮,提供夜游服务,给游客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
三、活动推广和宣传1. 广告宣传(1)制作海报和宣传册,在市区、旅游景点、交通枢纽等地进行宣传发放。
(2)与旅行社合作,将活动信息和推广材料发送给旅行社,吸引更多组织团队游客前来。
(3)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播放黄河景区宣传片,吸引游客的关注。
2. 网络宣传(1)通过景区官方网站发布活动信息和推广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活动详情。
(2)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发布活动海报、图片和相关新闻,吸引更多人参加。
3. 合作推广(1)与周边的旅游景点、酒店、餐厅等进行合作,推出套餐和折扣优惠,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黄河景区游览。
(2)邀请明星或名人代言黄河景区,增加宣传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四、活动实施方案1. 景区推广活动的实施方案(1)宣传片制作:与专业的影视公司合作制作宣传片,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播放。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前言生态旅游业在我国始于第一批国家级的风景名胜景区,特别是湿地生态旅游,在我国发展是比较晚的。
但是在后来景区的规划和发展中,我国非常重视生态旅游这一旅游方式,也在每段时期都推出了一些政策措施来维持和推进它的发展。
1生态旅游相关概念1.1生态旅游定义及特征通过各种书籍和文章可以发现,各专业领域的的使用者从多种角度和目的定义了生态旅游,其实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特别强调的是景区的自然景物不应受到破坏,要在保护景区的前提下开展旅游活动并谋求利益。
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其自然性和保护性。
自然性是生态旅游最吸引人的一方面,景区内的包括植物、动物在内的自然景观以及最原始的风土人情使得它具有很高的研究观赏价值,这种景区内的景观与其他旅游方式中的景观相比将更加受到保护和不被破坏。
另一主要特点保护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对景区开发的同时特别注重其原来面貌,以及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获得经济利益等。
1.2湿地功能及生态旅游价值1.2.1湿地的功能湿地作为一种具有特别结构的生态系统,在我国分布小但十分受到重视。
它不仅可以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环境,还是良好的野生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如野生的鱼类、甲壳类、鸟类、贝类,重要的造纸原料芦苇等。
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西部青藏高原等大江大河发源地地区。
1.2.2湿地生态旅游价值丰富而又神秘的自然景观使湿地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非常适合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由于湿地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又可以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社会经济效益,所以近年来发展很快。
当然,对湿地的旅游开发也是要有一定保护和限制的,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便能够使其长远存在和发展。
2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条件2.1黄河三角洲湿地概况黄河三角洲的地形受到黄河流路的控制,泥沙的堆积,这些年逐渐演变成为西北低、东南高的较为平坦的扇形区域。
黄河口湿地利用保护研学实践课程设计作者:张羽朱爱华来源:《地理教育》2024年第14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开展黄河全流域青少年研学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践行国家黄河战略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黄河口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开发高中沿黄河生态保护研学课程,让同学们通过研学实践,用脚丈量黄河口印记,用耳倾听黄河口故事,用心感受黄河口脉搏,以一斑窥全貌,从而深入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口位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拥有河海交汇、生态湿地、珍稀濒危鸟类、滨海滩涂景观等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是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基地”,满足了研学实践活动的安全性、教育性、实践性等条件。
一、研学目标研学实践活动是落实地理学科素养、提升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之一[1-3]。
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学地研学资源以及高中学情,制定黄河口研学实践课程目标(表1)。
二、研学流程及准备黄河口研学课程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图1)。
开展研学活动前学校、师生应作研学前的必要准备(表2)。
三、研学内容设计与实施基于黄河口研学资源及研学目标,主要从研学主题、研学地点、研学问题、学生活动、拓展问题五个方面对本次研学活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表3)。
四、研学活动评价1.高考真题检测例1.(2015年全国卷Ⅰ文综第10~11题)图2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例2.(2017年江苏地理)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補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
第一章项目设计背景条件黄河口游憩群落规划建设包括黄河口游客信息中心、黄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黄河口水上游线与入海口系统、黄河入海游客群落建设四个系统设计,十九个具体设计项目。
形成以东营市东西城、孤岛、大纹流为中心,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呈相对集中的点状分布,为游客旅游、住宿、交通提供方便的设施与服务条件。
一、项目设计意义1.完善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旅游功能生态旅游是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主导开发方向,作为完整的旅游区,应该在开发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下,在适宜地段开展多种功能的旅游项目,以组成功能完善的旅游地系统。
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整体旅游功能分析,黄河南岸以大汶流鸟类驯养救护为中心的旅游项目、湿地生态旅游项目以展现黄河口生态景观为主,而北岸以石油工业观光、滨海海上运动、跑马场项目等与黄河南岸旅游项目相互组合,动静搭配,组成功能完整的生态旅游区。
2.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从资源角度来分析,黄河口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在大河口、大湿地、大油田三个方面,其次还有候鸟栖息地、渤海海滨、垦东槐林等旅游景点。
开发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对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和利用有重要意义。
3.设计游客参与性活动,增强旅游兴趣,提高旅游吸引力黄河北岸旅游游憩群落建设主要以规划设计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为主,如孤东石油旅游项目设计、渤海海滨海上运动项目设计、垦东槐林野营与户外活动项目设计、跑马场项目设计等,这种以运动为主的游客参与性项目与以观赏、观光为主的鸟类驯养、候鸟观测、湿地观光、黄河日出等相互补充,可以增强游客旅游兴趣,提高旅游吸引力。
4.设计新的旅游项目,提高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经济效益黄河口区重点区域项目设计在充分利用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四大系统项目,这些旅游项目多以游客参与性项目为主,游客花费相对较高,这对提高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经济效益,实现该旅游区持续经营有意义,同时为保护黄河口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提供积累资金。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一、概述古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而诗中所指黄河入海口就是此处了,它是因1855年黄河改道而成,地处渤海与莱州弯的交汇处,黄河千年的流淌与沉淀,在它的入海口成就了中国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这就是黄河口湿地生态园,属于高度特异性旅游资源,有很强的观赏性。
因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园内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有刺槐林1.2万公顷,各种生物1917种,其中水生动物641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达氏鲟、白鲟两种;这里也是鸟类的栖息地,鸟类主要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白尾海雕等多种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与30多种,而且随着我们进一步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鸟类停留在这里,成为鸟类生活的乐园。
是集生态原始旅游、湿地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旅游地。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河入海口,在这里你可以在这看到中华民族母亲河入海的样子,观赏河海交汇的景观,还有一望无际的芦苇湿地景观,向社会开放后,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游客。
由于其特殊的背景,这里已经成为保护母亲河生态教育基地。
每年的五月份都会举办赏槐节,闻槐花万里飘香,品槐花独特美食,游人如织。
每年的十月芦花飞雪之时,举办品蟹节,黄河口独有的野生蟹,味道独一无二,每年都会吸引很多的游人。
主要景点有:黄河入海,湿地之窗,观鸟塔,芦花飞雪,红地毯(一种特殊的湿地景观)。
除此之外,为了体现黄河口湿地生态园的原生态美,特别推出了纯手工纺织的黄河口品牌的老粗布旅游纪念品,非常有特色。
二、简介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位于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拥有230万亩的原生态湿地,以新、奇、特、旷、野著称,被评为“中国六大最美湿地”和“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
这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一是黄河入海的奇观。
黄河以雄伟的气势冲向大海,河海交汇堪称旷世奇景,令人神往。
二是面积达1620平方公里的新生地和滨海湿地,形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列为湿地、水域生态系统具有国际意义的16处重要保护地和“东亚——澳洲涉禽保护区网络”、“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成员单位之一,具有很高的科普和观光价值。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研学课程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研学课程是一个深度探索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和文化传统的综合性教育项目。
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探索:学生将深入了解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系统,包括湿地、植被、动
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地考察和科学实验,学生将掌握生态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文化传承: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附近居住着一些渔民和农民,他们拥有丰富
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学生将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从而加深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自然观察: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学生进行自然观
察的理想场所。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记录湿地植被、鸟类、昆虫等生物的种类、习性和生态环境,提高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4.实践研究: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践研究项目,例如调查湿地的水
质状况、分析植被的分布规律等。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环保意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土壤侵蚀和生
物多样性丧失等。
学生将了解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产生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案。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中的责任和作用。
总之,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研学课程旨在通过实践和探索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系统和文化传统,提高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黄河口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黄河口国家公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区。
旅游产品方面,黄河口国家公园提供了多样化的游览项目,如黄河三角洲湿地、黄河口海滩、黄河口渔港等景点,游客可以进行自然观赏、休闲娱乐、水上活动等。
然而,黄河口国家公园旅游产品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亟需提高。
有些景点的基础设施落后,如公园交通不便、停车场不足等,导致游客的出行体验不佳。
另一方面,旅游资源保护亟待加强。
一些游客存在破坏环境、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对公园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以下建议:
1. 加大投入,改善旅游设施。
加强公园交通建设,提供更便捷的交通工具;增加停车位,并加强停车管理。
提升景区内的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配套设施,提供更好的服务。
2. 强化旅游资源保护。
加强游客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倡导文明旅游。
加大对违法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监管机制。
3. 推进旅游产品创新。
结合公园特色和需求,推出更多样、丰富的旅游产品,如游船观光、生态旅游等,吸引更多游客。
4. 强化协同合作。
加强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黄河口国家公园旅游发展。
总的来说,黄河口国家公园的旅游产品尽管存在问题,但通过加大投入、加强保护、推进创新和加强协同合作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吸引力。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规划项目研究摘要:生态旅游是旅游科学一个崭新的课题,是社会城市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本文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发展的时代背景为起点,通过分析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内的经济社会优势以及环境资源优势,研究其开发现状并对其发展策略及措施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针对湿地自然环境特点进行旅游研究,确定其旅游开发的方向,形成以湿地科普教育和自然观光为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区。
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旅游竞争力,在促进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兼顾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湿地;黄河三角洲;资源优势;发展策略1.引言1.1湿地生态旅游的时代背景1.1.1生态旅游的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导致人与自然的和谐荡然无存,代之以刺耳的城市机械轰鸣声和缺少生机的钢筋水丛林的城市地貌环境。
与此同时,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和单调枯燥的重复性劳作,人类已明显感到现代化生活的枯燥和失去其它生物物种的孤独,渴望接近自然,渴望与鸟类等其他自然界生灵和谐相处,继而,一种新型的“返璞归真”方式一一生态旅游出现,并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
生态旅游与其他形式的旅游相比有许多独有的特点,生态自然性,科学专业性,形式多样性等,生态旅游还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教育功能,旅游者深入到自然环境中去体验,通过步行、骑马、登山、探险、漂流、摄影、户外野营等参与性活动认识环境,体验环境的价值。
1.1.2湿地功能生态环境与社会服务功能:湿地(Wetlands)是地球表层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是最富生物多样性、高生产力的系统,是物种的基因库;富集多种资源,利用价值和潜力巨大;具有涵养水源、均化洪水、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提供野生动植物环境、提供资源和体闲观光场所等生态环境与社会服务功能,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蓄水库”,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旅游开发价值:湿地以水生生物丰富、草灌丛及芦苇等植物生长茂盛为景观底蕴,同时孕育了一套奇特的鸟类景观生态系统。
其中不少是珍惜濒危鸟类,因此又被称为是“鸟类的天堂”,是人类感受自然和体验、体闲的好去处,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适合生态旅游的开发,可以开展体闲度假、观赏娱乐、科普教育等旅游活动。
2.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概述2.1基本概况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建立于1990年12月,总面积1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5.94万公顷,缓冲区1.12万公顷,实验区8.24万公顷。
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黄河入海口处,区内拥有河海交汇、湿地生态、石油工业和滨海滩涂景观等黄河三角洲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
2.2区位信息黄河三角洲分布于渤海湾南岸和莱州湾西岸,以山东省垦利县宁海为顶点,西北起套尔河口,东南至淄脉沟口,系1855年黄河于铜瓦厢决口北夺大清河道注入渤海后冲积而成,面积6010km2,此范围在自然地理上称为近代黄河三角洲,其地理坐标在118°07'E一119 °18' E,北纬36°55' N一38°12' N之间,属暖温带半湿性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3.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优势分析3.1区位优势黄河三角洲北邻京津冀与天津滨海新区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东连胶东半岛,南靠济南都市圈,客源市场条件良好。
处于华东华南向华北产业转移扩展的中间地带,面临着主动接受辐射、扩大交流合作、集聚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战略机遇,有望成为推动中国东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2社会经济优势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出增速加快、效益提高、需求活跃、后劲充足的良好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3.3人文景观优势东营广饶古称千乘、乐安、拒定和琅槐,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思想家孙武的故里,山东省代表剧种——吕剧的发祥地、中国四大名笔——齐笔的原产地,孕育了兵圣孙武、汉相倪宽、西汉经学创始人欧阳生等一批历史名人,博大精深的孙武文化、古齐文化、吕剧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
3.4环境资源优势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是我国暖温带一个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新生湿地之一。
从自然资源和环境角度来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人为干预度相对较低、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有保存完整的新生湿地、独特的河口地貌、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珍惜的鸟类物种和奇特的鸟类景观等自然资源,因其独特性和极高的科研利用价值而引起国内外湿地组织和专家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
旅游利用价值极高,因此黄河三角洲具有发展成为生态旅游胜地的资源优势。
黄河三角洲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是以黄河入海风光为主体而形成的集河、海、油三大优势的旷野奇观,湿地是其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承载体。
黄河三角洲各类湿地面积比例示意图黄河三角洲湿地类型与面积示意图3.5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势保护区共有各类植物393种。
保护区内野大豆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之一,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天然芦苇荡分布也非常广泛,是黄河三角洲最大的沼泽植被类型;华北沿海地区罕见的天然柳林,旱柳、祀柳、垂柳、龙爪柳等树种相间分布,早春季节,万丛柳枝吐绿,生机勃勃。
多样的植物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格局。
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1 524种,爬行类中棱皮龟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种类,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鱼类有三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种类;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7种,有40种鸟类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黄河三角洲动植物资源状况统计表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图3.6优越的观赏价值黄河三角洲区内生态原始,旅游资源原生性的本底特征明显,既有沧海桑田的神奇与壮阔,又有黄龙入海的壮观和长河落口的静美,是融观光猎奇、科考修学、体闲游憩于一体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区内鸟类众多,每到春秋鸟类迁徙季节,这个“鸟类国际机场”上,鸟类景观是本区的亮点,鸟类成群结队,铺天盖地,翻飞起降,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珍禽的乐园”、“鸟类的国际机场”。
另外沼泽地中生长着上万亩芦苇,春夏季节芦苇呈翠绿色,春季,万顷槐花开,鸟语花香,景色明媚宜人;夏季,芦苇丛碧波荡漾,翠绿欲滴;天高云淡的金秋时节苇、荻、花穗呈银白色,碱蓬紫红色的植株在斑块状白色盐霜裸地的衬托下,“天然红地毯”一望无际,分外美艳;冬季,芦花飞雪,鹤鸣雁翔。
风过芦荡,芦花似雪,随风纷飞飘扬“野”趣万千。
择柳林是国内罕见的特色景观,分布在近海滩涂地带,与碱蓬共同形成植被群落,且呈大面积连片分布。
黄河三角洲自然环境优美独特的湿地景观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可以使旅游者产生热爱自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愉悦身心。
4.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发展策略及改进措施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应围绕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珍稀动植物资源和人文景观开展,其目的在于保证旅游者的生态体验效果,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不断推动生态旅游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4.1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4.1.1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安全理论的指导下,贯彻保护性开发思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再次,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要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三者并重的原则,坚持三个效益的协调和平衡,才能达到持续发展,达到形成生态旅游产品优势的目的。
4.1.2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强化对黄河口新增湿地的保护并对已有湿地进行相应的湿地修复工作,通过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发展项目,保证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进行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不稳定、生态功能脆弱,进行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保障水源补给,保护原生植被,并进行人工辅助繁育更新,引种和选育耐盐植物,增加植被种类,提高植被覆盖率。
4.1.3加强物种资源管理根据《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开展黄河三角洲物种及遗传资源普查,建设物种及遗传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加强出入境查验,控制物种及遗传资源的流失,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开展黄河三角洲外来有害物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外来有害生物防治、协调管理和应急机制,强化外来物种和转基因生物体的生态影响健康、安全防治,使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得以发挥。
4.1.4湿地科普探险旅游等体验项目的增加湿地生态旅游主要集中在湖泊、河流、沼泽地、滩涂和近海岸水域。
利用人们对湿地生态环境追新猎奇的心理,开展科普、探险性质的旅游项目,使人们对湿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活动,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可以获得冒险的体验,开展黄河漂流旅游活动,进而丰富了旅游活动的意义。
4.2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与选择4.2.1以市场为导向旅游业是市场性非常强的行业,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前提,加强市场的调研,选准目标市场,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应加大湿地功能的宣传教育,建立湿地旅游形象,精心培育“黄河口”旅游品牌,完善湿地生态旅游解说系统,让大众了解黄河、了解湿地、关心湿地,渴望湿地,广泛开拓市场,同时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细分。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研究,通过国际间的科学合作,在充分挖掘科学价值的同时,提升旅游价值,扩大国际旅游市场。
4.2.2客源市场定位要准确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资源高度异质,品位高、文化内涵深厚,但是这种高品位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就需要加强对资源和市场需求的研究,科学、合理、适度进行市场营销。
在现阶段进行大规模的强势宣传容易在实践中产生两个严重后果:一是游客大批涌入,对生态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二是游客满怀期望而来,但产品开发滞后,使游客失望而归,不利于市场的培育。
随着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的发展,来旅游的国际游客逐渐增加,主要是以观光、科考、文化、生态旅游为主。
4.3与时俱进的宣传方式注意文化与生态相结合的问题,黄河入海口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产品,其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黄河三角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注重自然与文化的结合。
主动争取举办各种地域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系列会议,招徕会议旅游者,扩大影响力。
对黄河口湿地系统,候鸟栖息地,黄河海陆变迁过程等广泛引起国内外生态学者、地理学者、环保主义者、鸟类专家注意的问题开办各种科普考察,研讨会等活动,扩大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区影响和旅游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