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社区获得性肺炎
- 格式:ppt
- 大小:203.00 KB
- 文档页数:57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ICD-10 J13-J15,J18,不含新生儿及 1-12 个月婴儿肺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4天住院第 ____ 天住院第_____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病情告知□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如患儿病情重,应及时通知上级医师□上级医师查房□根据送检项目报告,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予相应处理□72小时再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注意防治并发症□完成病程记录,详细记录医嘱变动情况(原因和更改内容)□上级医师查房□上级医师查房,同意其出院□完成出院小结□出院宣教重点医嘱长期医嘱:□肺炎护理常规□饮食□抗生素(符合规范)□止咳祛痰剂□雾化吸入治疗□对症治疗临时医嘱:□血、尿、大便常规□CRP、肝肾功能、电解质□氧合评估□痰或血培养及药敏□X线胸片□必要时血气分析、心肌酶谱长期医嘱:□肺炎护理常规□饮食□抗生素(符合规范)□止咳祛痰剂□雾化吸入治疗□对症治疗□心肌酶谱异常者加护心肌治疗□肝功能异常者保肝治疗临时医嘱:□氧合评估□必要时做心电图、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检测、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CT长期医嘱:□肺炎护理常规□饮食□抗生素□止咳祛痰剂□雾化吸入治疗□对症治疗□心肌酶谱异常者继续护心肌治疗□肝功能异常者继续保肝治疗临时医嘱:□复查血常规、CRP、肝肾功能□复查胸片□必要时复查痰或血培养及药敏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入院护理评估□入院宣教□叮嘱患儿卧床休息,定时测量体温□观察体温波动及一般状况□观察咳嗽程度、保持呼吸道畅通□观察药物副作用(皮疹、胃肠道反应)□观察患儿一般状况□观察体温波动□观察咳嗽程度□出院宣教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2023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手册
摘要
本手册旨在提供有关2023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信息和指南。
通过本手册,医务人员将能够识别和确诊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引言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对个人和社区的健
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准确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治疗和管理疾病的
关键步骤,因此,掌握有效的诊断手段至关重要。
病因和传播
社区获得性肺炎往往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
常见
的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和麦地那球菌等。
病原体通过
空气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导致呼吸道受感染。
临床表现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胸闷、呼吸急促和乏力等。
在获得性肺炎病例中,老年人、免疫力
低下者和慢性疾病患者更容易表现出严重症状。
诊断方法
确诊社区获得性肺炎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测试。
常见的诊
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X线检查和痰液分析等。
此外,
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也可用于辅助诊断。
治疗和预防
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抗感染药物治疗、卧床休
息和充分摄入营养等。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和辅助呼
吸支持等措施。
此外,注重个人卫生和加强免疫力也是预防社区获
得性肺炎的重要手段。
结论
本手册提供了2023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手册,对医务人
员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中提供了指导。
希望本手册能够
提高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警觉性,并促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社区环境中获得的肺炎。
其临床表现包括典型表现和非典型表现。
典型表现包括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热、咳嗽、咯痰、胸痛和全身症状等。
体检方面,患者可能出现急性病容、呼吸浅速和肺部异常体征等。
在检查方面,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量会升高,胸部X线检查也有助于病情诊断。
诊断标准包括新近出现的咳嗽、发热、肺实变体征或出现湿性啰音、WBC>10.0×109或
<4.0×l09、胸透或胸片出现片状、斑片状影像或问质改变等。
对症治疗包括吸氧、化痰止咳、输液和抗休克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典型表现包括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热、咳嗽、咯痰、胸痛和全身症状等。
其中,老年人肺炎或有肺或全身基础疾病的肺炎起病隐匿、表现不典型。
体检方面,患者可能出现急性病容、呼吸浅速和肺部异常体征等。
在检查方面,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量会升高,胸部X线检查也有助于病情诊断。
CAP的诊断标准包括新近出现的咳嗽、发热、肺实变体征或出现湿性啰音、WBC>10.0×109或<4.0×l09、胸透或胸片出现片状、斑片状影像或问质改变等。
对症治疗包括吸氧、化痰止咳、输液和抗休克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名词解释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简称CAP),是指在社区或家庭环境中感染的一种肺部感染疾病。
它是一种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通常表现为咳嗽、胸痛、咳痰、发热等症状。
以下是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名词的解释。
1.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社区环境中被某种病原体感染引发的肺部感染。
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
CAP 通常由呼吸道内的细菌引起,例如肺炎链球菌等。
2. 病原体 (Pathogen)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任何生物体。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
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3. 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它是一种球状细菌,常常存在于上呼吸道和咽喉部位。
肺炎链球菌感染可以导致肺炎等严重疾病,特别是在年轻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中。
4. 临床症状 (Clinical Symptoms)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症状通常包括咳嗽、胸痛、咳痰、发热等。
其他症状可能还包括气促、乏力、全身不适等。
病情重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嗜睡、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
5. 诊断 (Diagnosis)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通常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医生可以通过听诊肺部、进行血液检查、咳痰培养或胸部X光等来确定诊断。
有时还可能需要进行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6. 抗生素 (Antibiotics)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药物。
针对不同的病原体,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抗生素耐药性等因素,医生也可能会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7. 预防 (Prevention)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相关疫苗。
社区获得性肺炎名词解释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社区环境下发生的肺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以下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名词的解释:1.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社区环境中获得的肺炎,包括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和其他类型的肺炎。
病人通常在发生症状的48小时内就就诊。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肺炎,可引起肺功能衰竭和死亡。
SARS在2002-2003年间爆发,并造成全球大规模传播。
3. 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于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最早被报告。
该病毒可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并且有致命的风险。
4. 流感(Influenza)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发热、咳嗽、头痛和疲劳等症状。
流感病毒可以引起全球性大流行。
5. 病原菌(Pathogen)病原菌是指可以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6. 化疗(Chemotherapy)化疗是使用化学药物来治疗癌症或其他疾病的方法。
化疗药物通常会破坏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导致一些副作用。
7. 抗生素(Antibiotics)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它们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但对病毒感染无效。
8.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外部病原体和异物的系统,由各种细胞和分子组成。
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防止疾病的发生。
9. X线检查(X-ray)X线检查是使用X射线技术来观察身体内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检查肺部是否有发生炎症或其他异常。
10. 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CT扫描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产生高清晰度的三维影像,用于检查人体内的器官和组织。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23年版1. 引言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社区内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感染,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之一。
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为保障儿童的健康,制定一份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23年版的内容,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2. 诊断标准2.1 病情评估与分类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检验结果,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
轻型肺炎患儿病情较轻,通常仅有咳嗽、流清鼻涕、体温轻度升高等症状。
中型肺炎患儿病情适中,可能伴有咳嗽、流黄鼻涕、体温明显升高等症状。
重型肺炎患儿病情较重,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降低等症状。
2.2 实验室检查在诊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时,常规实验室检查是必要的。
包括血常规、CRP、病原学检测等,这些检查可帮助医生评估患儿的病情、确定病原体和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特殊情况,如疑似重型肺炎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儿,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胸部X光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3. 治疗方案3.1 轻型肺炎治疗对于轻型肺炎患儿,一般采取口服抗生素治疗。
速效退热药可以帮助降低体温,改善患儿的不适症状。
此外,患儿的饮食、休息和营养摄入也需得到重视。
家长应指导患儿适当休息,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提高免疫力。
3.2 中型和重型肺炎治疗对于中型和重型肺炎患儿,一般采取静脉抗生素治疗。
在给药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
必要时,可以添加支持性治疗,如吸氧、补液等,以帮助改善患儿的病情。
3.3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在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如呼吸衰竭、肺脓肿、脑炎等。
医生应加强监测,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以避免和减轻其对患儿的危害。
4. 家庭护理对于出院后的患儿,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家长应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给孩子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定义】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风温肺热病是肺热病与风温病的合称,是以发热、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
因风温病与肺热病的临床症状相似,故合称风温肺热病。
社区获得性肺炎归属于中医“风温肺热”范畴。
【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4.WBC>10×109或<4×109,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2种时,建议住院治疗。
1.年龄>65岁。
2.存在以下基础疾病及相关因素之一: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②糖尿病;③慢性心、肾功能不全;④恶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病;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⑥吸入性肺炎或存在容易发生吸入因素;⑦近1年内曾因CAP住院;⑧精神状态异常;⑨牌切除术后;⑩器官移植术后;⑪慢性酗酒或营养不良;⑫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3.存在以下异常体征之一: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脉搏≥120次/分;③动脉收缩压<90/60mmHg(1mmHg=0.133kPa);④体温≥40或<35℃;⑤意识障碍;⑥存在肺外感染病灶如败血症、脑膜炎。
4.存在以下实验室和影像学异常之一:①WBC>20×109/L或<4×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109/L;②呼吸空气时PaO2<60mmHg、PaO2/吸入氧浓度(FiO2)<300mmHg,或PaCO,>50mmHg;③血肌酐(Scr)>106umol/L或血尿素氮(BUN)>7.Immol/L;④血红蛋白(Hb)<90g/L或红细胞压积(HCT)<30%;⑤血浆白蛋白<25/L;⑥败血症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证据,如血培养阳性、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减少;⑦胸部X线检查显示病变累及>1个肺叶、有空洞、病灶迅速扩散或出现胸腔积液。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概述】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人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临床表现】1.急性起病,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
重症患者可有呼吸困难、缺氧、休克、少尿甚至肾衰竭等相应表现。
2.常伴有头痛、乏力、腹胀、恶心、呕吐、纳差等肺外症状。
3.患者常有急性病容,肺部炎症出现实变时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可有管状呼吸音或湿啰音。
4.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通常升高,但在老年人、重症患者、免疫抑制等患者血白细胞数不升高,甚至下降。
5.X线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在早期急性阶段病变呈渗出改变,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片状或斑片状浸润影。
在慢性期,可发现增殖性改变,或与浸润、渗出性病灶合并存在。
【诊断要点】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38℃。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哕音。
4.WBC>10×l09/L或<4×l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重症肺炎的诊断主要标准:(1)需要机械通气。
(2) 48小时内肺部浸润扩大≥50%。
(3)感染性休克或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4小时。
(4)急性肾衰竭,尿量<20ml/h或非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肌酐>2ug/dl。
次要标准:(1)呼吸频率≥30次/分。
(2) Pa()2/Fi()2<250。
(3)双侧或多叶炎症。
(4)收缩压<90mmHg。
(5)舒张压<60mmHg。
凡符合1条主要标准或2条次要标准可诊断重症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