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40.00 KB
- 文档页数:6
贵州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作者:令狐雨薇朱淑娟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2年第02期早在1949年库兹涅茨就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现代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增长除了依靠资本、劳动和其他要素外,更重要的是依靠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本文主要建立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以及产业结构与生产要素效率的关系模型,分析贵州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影响本文研究1990年以来贵州省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的产值S1、第二产业的产值S2以及第三产业产值S3 作为观测指标,1990—2008年的观测值作为指标值,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结果如下:该回归方程各参数T值显著,调整后的R2为0.99,F值为13409.29,说明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有整体的解释意义, 各个系数在5%水平下的t检验显著,但是此回归模型D-W统计量值为0.41,说明回归方程存在着严重的序列相关,因此考虑带残差项一阶自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估计得:该回归方程调整后R2为0.99,F值为67097.14,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个参数估计的t检验显著,且D-W统计量为1.88,5%显著性水平时此回归方程已不存在序列相关,参数估计在统计意义上可信。
从上述模型可知,贵州省的三个产业除对现期的地区生产总值有影响外,对未来一期的总产值也会产生影响,也就是说现期的总产值不仅受到现期的三个产业的产出量影响,还受到滞后一期的产出量的影响。
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增长1%,会使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33%;带动贵州省地区产值增长0.39%;使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36%。
2008年,贵州省第一、二、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分别为15.1%、38.5%、46.4%。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贵州省要加大金融业改革力度,把金融资源重点投资投入到烟草业、旅游业、白酒制造业、中医药苗药制造业、能源电力业和特色旅游食品产业的开发上。
一、贵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变动趋势经过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调整,贵州产业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
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再向“二、三、一”型的转变,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的方向转化。
第一产业。
牧业发展较快,林业、渔业均有小幅上升,初步扭转了过分偏重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单一传统生产格局,初步实现了农业经济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但一产内部结构调整变化不大,种植业比重仍然较大。
第二产业。
在工业内部结构中,轻工业比重不断上升,重工业有所下降,非公有经济发展加快,非国有经济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大幅提高,贵州省加快了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在加强建设能源原材料工业、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了以卷烟和饮料酒为主的轻工业的发展。
在巩固“两烟一酒”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电力、铝和铝加工、冶金、汽车零部件工业等新的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
贵州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仍以传统商业、服务业为主。
近年来,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尤其是房地产业稳步增长,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上升势头强劲,同时,商业、饮食业快速增长,持续保持了第三产业中主导部门的地位,运输、邮电行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近几年,我省旅游业、房地产业迅速倔起,高科技信息产业发展很快,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贵州省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最大、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时期,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进一步牢固,粮食生产实现了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畜牧养殖业比重有所提高,非农产业发展加快;二是第二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三次产业中最高,是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两烟一酒”、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旅游业、生物药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和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但工业产品中的主流产品仍集中在初级产品加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等基础工业,而机械、电子类产品所占比重还很小,产品结构层次仍然很低;三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有加速增长之势,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迅速倔起,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证券、技术、信息产业等已具一定规模,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房地产业增长势头强劲,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扩大就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贵州地处中国西南,是一个多山丘陵的省份,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交通设施的完善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倾斜,贵州的经济发展在近几年来有了可喜的进步,尤其是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如数字经济、大数据、互联网+等方面,贵州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动力。
不过,贵州省仍然面临一些诸如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副作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文化传统、资源禀赋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贵州省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开放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全力推进贵州经济迈向更高水平。
一、贵州大数据产业的挑战近年来,贵州与大数据息息相关,得到了许多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但是,贵州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贵州的大数据企业发展速度较慢,高端技术人才的短缺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如何吸引和培养大数据产业及其衍生产业的高端人才是提高贵州大数据产业水平的关键问题之一。
其次,贵州大数据产业缺乏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因此,政府和企业应通过建设合理配套产业链,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大数据安全性,增强行业自律和透明度,形成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法律和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发展的稳步和健康。
二、贵州生态环境建设的局限性随着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贵州省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但贵州在此方面仍面临一些局限性。
首先,贵州地势复杂,多山丘陵,土地荒凉,这些大大制约了包括资金、技术和人力等要素在内的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
那么政府应继续深化改革,促进绿色增长,推进环保产业发展,重视环保部门和相关企业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工作。
其次,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贵州生态环境治理难度较大,污染物释放、非法排放等问题时有发生。
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污染处置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和制度改革,在绿色审批、绿色消费等方面助力互联网+环保产业的发展。
三、加速贵州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贵州是我国农业特色发展的省份之一,农业经济发展占据了贵州省的主导地位。
贵州省经济发展研究贵州省经济发展研究[摘要]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简要阐述了贵州经济的发展现状,然后简要介绍了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因素,最后对如何促进贵州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发展特点制约因素建议贵州地处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东坡,东接湖南,北连重庆、四川,西与云南毗邻,南与广西接壤,是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份,拥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2012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贵州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贵州的发展仅仅依靠政策扶持是不够的,还需要从自身特征出发,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一、贵州省经济发展现状(一)贵州省经济发展横向比较从全国来看,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极为落后,而与西部地区12省相比,贵州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为倒数第三位。
(二)贵州省经济发展特点通过将贵州同全国各省市以及西部各省市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贵州省粗放且不均衡的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下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粗放的经济增长和相对封闭的投资环境。
1、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贵州省农业经济基础依然薄弱,而逐步降低的第一产业比重则可表明贵州省已初步摆脱完全依赖农业发展的阶段。
而贵州省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略高于第二产业,但从绝对值来讲仍然低于其他地区处于落后水平,因而要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
2、粗放的经济增长贵州省具有丰富的资源,但优越的区位条件,也使贵州省的发展依赖于资源型产业,形成粗放的经济增长性格。
贵州省的资源利用并不合理,甚至产生较大的资源浪费。
3、相对封闭的外资投资环境无论从全国范围比,还是仅与西部地区相比,贵州省的外资投资仍然处于相对落后水平,投资环境相对封闭。
二、贵州省经济发展制约因素贵州省经济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劣势,再加上教育水平不足,而卫生医疗保障又不完善,人才流失容易导致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科技水平较低等,除此以外,贵州省想要开放投资环境以及开发文化资源都需要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你基本保障,因而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人力资源相对匮乏以及科技水平有待提高成为贵州省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贵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全国31个省市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从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挑选出经济发展连续保持在两住数以上的三个省市,即福建省、湖北省和四川省。
然后将各省的生产总值为因变量,与经济发展有关的8个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根据各省的数据资料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找出各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最后结合贵州省的数据资料,认为全社会固定投资、高储蓄率和大量的从业人员是拉动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上述三省作对比,找到贵州省经济发展所缺乏的因素,分别是固定资本投入不均、消费动力不足劳动就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引言贵州省由于自然、经济和历史发展等各因素的制约,生产力落后,资源开发与转换能力薄弱,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其经济也取得较快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但人均GDP水平较低,因此,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找到拉动其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关键。
二、东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分析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三个省找出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因素,这对贵州的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再与贵州的实际情况作对比,找出贵州经济发展的差距和不足,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实现贵州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整个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仔细考察该地区10省市,2008年之后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发展的有江苏省、福建省和天津市。
天津市其滨海新区经济发展飞快,仅2012年就同比发展20.1%,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因此不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平均发展率最快的福建。
中部地区6个省份经济发展虽放慢脚步,但除山西外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速,本文选取湖北为研究对象。
西部地区的12个省市经济发展都保持良好的势头,本文选取与贵州一样同为人口输出大省的四川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依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主成分回归分析各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指标的选择上除应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吸收现有研究成果之外,还注重变量数据选取的全面性和可获得性,共选取8个变量为影响因素,变量数据均来自2000~2012年的各省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指标体系设计见下表1:表1:经济发展影响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驱动福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增加值)、消费习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对外开放程度,驱动湖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投资影响即固定资本投资、产业结构的影响和消费习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而影响四川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劳动者数量和消费习惯主要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这几项影响因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
一、贵州省经济与环境概况1.经济概况贵州省位于我国的西南的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全省地貌主要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其中高原山地居多。
贵州人口以少数民族居多,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导致贵州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2016年,贵州省生产总值是11734.43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10.5%,增速高于全国(6.7%)3.8个百分点,至此,贵州的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六年居于全国的前三。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46.54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长值为4636.74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长值为5251.15亿元,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达33127元,比上年增加3280元。
2.环境概况贵州省的地貌以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为主,这种地貌极不稳定,是一种较为脆弱的生态区,在这种地形地貌的影响下,贵州省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资源下渗的情况也十分常见。
贵州省作为我国矿产丰富的省份之一,具有大量的煤、铝、锰、锑、金、汞、磷等大量矿产资源,其中数煤矿最为丰富,素有我国“西部煤海”之称。
因此,大量矿产资源的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较为严重,导致贵州省土地、大气和水资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三废”的处理也成了贵州省主要的环境治理问题。
近年来,贵州省通过环境治理,努力在发展和生产之间找到环境生态的平衡,已经取得一些良好的效果。
数据显示,2016年,贵州省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52%,空气质量数据统计表明,市中心优良的天数比例达到了96.6%,县级以上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90.5%,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稳定在100%,已经初步形成可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增长。
3.贵州省经济发展对资源型企业的依赖从贵州省总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人均经济增长速度对比来看,虽然贵州省经济处于持续增长的总体趋势,尤其近年来的表现尤为突出。
2005-2010年之间,贵州省的人均GDP 增长率在10%以上,并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贵州基础薄弱,人均收入水平依然较低。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素有“中国多彩贵州”之称。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贵州省发展较快的地区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贵州省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仅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整个省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深入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探讨相关政府角色以及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的详细分析,寻找不平衡原因,探讨相关政府角色,提出对策建议,探讨实施路径,以期为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研究其原因及对策,对于促进贵州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贵州省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对策,可以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整个贵州省经济的健康增长。
深入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对于推动贵州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为贵州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为贵州省经济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3 研究目的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深入探讨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并提供可行的实施路径,以期为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贵州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仍然存在,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不平衡的原因,剖析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探讨实施这些对策的路径,从而为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贵州经济调研报告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贵州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对贵州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
首先,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内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贵州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采矿石等。
其中,煤炭是贵州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此外,贵州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使得农业发展得以迅速发展。
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在贵州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其次,贵州在旅游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贵州风景秀丽,拥有大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镇远古镇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此外,贵州还注重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如举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展示传统手工艺品等,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兴趣。
再次,贵州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传统的农业和矿产资源开采已经不能满足当地经济的发展需求,所以贵州加大了对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贵州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
例如,贵州是中国最大的硅酸盐玻璃产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硅酸盐玻璃生产线,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此外,贵州还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最后,贵州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贵州是中国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贵州通过实施一系列扶贫政策和项目,成功帮助了大量贫困人口脱贫。
例如贵州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广就业扶贫,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等。
这些措施使得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同时也为贵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贵州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贵州省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省20某某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注重发展壮大省际边界地区中心城市。
作为“湘北门户”的某某市,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在边界城市发展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笔者于近期对鄂赣边界地区县市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这些县市在金融经济发展环境上与我省同处边界地区的县市相比存在明显优势。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借鉴外地经验,发挥边区优势,推动边界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查总结,我发现鄂赣边界地区县市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状况呈现出以下四大特点:一是地方财政收入相比较富。
20某某年,某某市和修水县分别实现财政收入8.2亿某某5.5亿元,并且,主要是来自于地方的工业税收。
而某某市同期财政收入仅为2.96亿元。
二是园区经济发展相比较快。
20某某年,某某市和某某市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38亿某某56亿元,上缴税费分别为4.35亿某某1亿元,上交税收过千万的企业分别达到8家和3家。
而某某市仅实现了工业总产值35亿元,上缴税费只有0.4亿元,上交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也只有1家。
三是企业信贷投入相比较大。
某某市和修水县20某某年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39亿某某28.2亿元,当年新增贷款分别为12亿某某10亿元,其中9成以上都投放到了中小企业。
而某某市20某某年各项贷款余额仅为21亿元,当年新增贷款为8.6亿元(20某某年各项贷款余额为13.3亿元,新增贷款为零),投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仅有1.4亿元。
四是经济发展环境相比较优。
某某市自20某某年以来连续6年被评为某某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某某县实行了全县中小企业“一卡制”收费,修水县对中小企业的证照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
而某某市虽然大力加强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但由于历史原因年度考评一直位居某某市的中等。
笔者认为,我省边界地区在金融经济发展环境上与邻省边界地区之所以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在四个方面:在发展理念方面,邻省边界地区县市都十分重视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均由省社科院或综合性大学负责编制,还聘请第三方专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经济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探究福建江夏学院 郑政摘要: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随着区域经济深层次发展,产业结构也会更加合理。
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探究了贵州省产业结构现状,对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增长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联系实际过程中科学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各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探究贵州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1],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但和沿海地区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如何高效推动贵州省经济发展是当务之急。
从产业结构理论层面来说,产业结构动态变化、经济增长二者紧密联系,细化探究贵州省产业结构现状,实证剖析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总结的过程中提出合理的建议,在优化、完善过程中促使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最大化发挥各大产业效能,全面推动经济增长。
一、贵州省产业结构现状在新形势下,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化明显,从最初的“一、二、三”型转变成现阶段的“二、三、一”型[2],在动态变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日渐合理化。
就贵州省而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基础得到巩固,畜牧养殖业的比重明显提升,非农产业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和第一、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年均增长速度最高,在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的同时房地产业、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等发展规模日渐扩大。
从变动趋势来说,农业比重有所降低,工业、制造业的比重比较大,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升,地区优势资源配置日渐合理化,基础设施、城镇化等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利于促进各大产业深化发展。
由于受到内外市场、城镇化水平等影响,贵州省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优势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加工业、资源开采业,制药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优势不明显;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有待提升,生产要素流动性不高,需要进一步推动工业化进程,促使各大产业在协调发展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贵州为例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I)一、前言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二、区域经济、区域金融相关概念概述 (3)1、区域经济 (3)2、区域金融 (4)三、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演变及现状分析 (4)1、金融相关比率的变化趋势 (4)2、贵州保险业的产值逐渐上升 (5)3、贵州银行业存贷款规模的发展状况 (5)四、贵州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6)1、分析方法及经济计量模型 (6)2、指标选择与实证结果 (7)五、促进贵州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建议 (9)1、贵州省金融发展制约经济增长的原因 (9)2、促进贵州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 (10)结论 (12)参考文献 (13)摘要区域金融发展状况,尤其是金融差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当前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区域金融发展理论探讨的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在地域上的表现,实质上是将金融置于区域经济的环境中进行研究,以便更清楚地认识金融的作用。
利用贵州地区2011年到2016年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和回归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因果关系检验显示区域金融增长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原因。
最后,针对这一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促进贵州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建议,分别为: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培育合格的发债主体、提升保险企业竞争力、着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银行的作用,以期为今后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贵州;区域金融;经济增长;实证研究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finance, especially the financial disparity and its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nancial field at present. The theory of 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to discuss the reg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essence, it is to study the finance in the environ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finance more clearly. Based on the data model and regression test of Guizhou area from 2011 to 2016,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various regions of Guizhou, and the causality test shows that the regional financial growth is the caus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inally, in view of the results of this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Guizhou'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which are as follows: establishing a perfect capital market system, optimizing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ultivating a qualified subject of debt issuance,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surance enterprises, developing small and medium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making full use of them. The role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local banks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izhou province.Key words: Guizhou; regional finance; Economic growth; The empirical research一、前言1、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区域金融的不断发展,其现状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特别是金融差异的相关研究和金融对经济增长的相关影响已经成为了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