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视系统架构及业务流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4
互联网电视调研报告
《互联网电视调研报告》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电视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互联网电视的发展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相关调研,并就调研结果撰写了本报告。
首先,我们对互联网电视的普及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互联网电视的用户群体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年轻人和都市白领群体成为了主要的使用人群。
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电视的平台观看各种类型的节目和电影,而非传统电视。
其次,我们分析了用户对互联网电视的需求和喜好。
调研结果显示,用户对于互联网电视的使用需求主要包括节目内容的丰富性、界面操作的便捷性和观看体验的舒适度。
大多数用户更愿意在互联网电视上观看个性化推荐的内容,而且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具有智能语音助手的互联网电视产品。
此外,我们还对互联网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调研发现,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电视将更加便捷和高清,而智能化和个性化定制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另外,内容付费模式的崛起和全球内容输出将成为互联网电视产业下一个增长点。
综上所述,互联网电视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用户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同时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我们相信,随
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互联网电视将会成为未来家庭娱乐和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之一。
1 引言互联网电视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在快速上线业务、提供多样化差异化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
但同时,一些互联网电视应用商店对应用软件缺乏有效管理,导致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促进互联网电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真正做到可管可控,广科院和互联网电视工作委员会提出建设互联网电视应用白名单管理系统。
互联网电视应用白名单管理系统负责对互联网电视终端应用软件进行上线认证,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其进行管理。
应用软件必须通过认证审核,才有资格进入“应用白名单”。
集成服务牌照方应确保其应用商店接入应用白名单系统,并从应用白名单系统获取合规的应用软件。
非白名单应用禁止在互联网电视终端安装、运行。
互联网电视终端不得恶意禁止或限制白名单应用的安装、运行。
互联网电视应用白名单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分为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四个主要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项目组与七家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牌照方多次召开需求调研会议,对系统功能、与牌照方应用商店的接口等内容进行深入沟通,明确业务需求及功能需求。
(2)设计阶段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项目组设计了系统原型,进而进行了系统概要设计、数据库设计,并制定了应用白名单系统与牌照方应用商店后台对接接口规范。
(3)开发阶段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前端负责UI的展示和页面交互,主要是基于Vue-cli3.0、ElementUI、Vue-router、Vuex、Axios等技术,后端主要是基于SpringBoot、MyBatis、Shiro、JWT等技术,利用MySQL存储数据和Redis缓存,提供RESTful接口给前端。
(4)测试阶段2020年7月初,项目组进行了测试工作,包括集成测试、与牌照方应用商店后台接口对接测试两部分。
2 需求分析2.1 功能需求如图1所示,项目组通过多次与集成服务牌照方等各方面进行需求分析,明确了互联网电视应用白名单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应用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和业务流程图详解应用架构应用架构(Application Architecture)是描述了IT系统功能和技术实现的内容。
应用架构分为以下两个不同的层次:企业级的应用架构:企业层面的应用架构起到了统一规划、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承接了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和业务模式,向下规划和指导企业各个IT系统的定位和功能。
在企业架构中,应用架构是最重要和工作量最大的部分,他包括了企业的应用架构蓝图、架构标准/原则、系统的边界和定义、系统间的关联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单个系统的应用架构:在开发或设计单一IT系统时,设计系统的主要模块和功能点,系统技术实现是从前端展示到业务处理逻辑,到后台数据是如何架构的。
这方面的工作一般属于项目组,而不是企业架构的范畴,不过各个系统的架构设计需要遵循企业总体应用架构原则。
应用架构主要以架构图的方式描述系统的组成和框架,一般从系统功能和系统技术层次两个架构视角进行设计:系统功能视角的应用架构图2. 系统技术层次视角的应用架构图业务架构----摘自《自主变革的基石制造企业管理技术及SOA实践》主要考虑部署,例如你不同的应用如何分别部署,如何支持灵活扩展、大并发量、安全性等,需要画出物理网络部署图。
按照应用进行划分的话,还需要考虑是否支持分布式SOA。
每一个典型业务,都可以把它想象为一台运行中的机器,而其中的每个业务组件便是构成这台机器的功能模块。
之所以要利用组件来进行业务架构的搭建,正是因为组件具有上述特性,这些特性能确保搭建的典型业务架构图,既完整有效、又无功能冗余,而且有利于今后展开系统架构的组件分析和设计。
这样的架构能告诉我们:是由哪些内容相对独立的业务模块构成了这项典型业务。
如对其中的每一个业务组件之间的作业关联关系、相互沟通的方式进行研究,就能掌握整个业务架构的协同作业水平;如果对每一个业务组件都采用前述外特性定义的方法加以描述,就能掌握这些组件当前能完成哪些独立的业务内容以及能达成哪些业务目标。
电视新闻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上传和准备素材:由相关节目记者、编辑或摄影师上传和导入自己拍摄的新闻素材;关于信号传输的新闻素材,可以直接存入新闻素材库。
撰写与审核稿件:通过选题等内容情况,编辑记者对稿件中的配音字幕等内容进行编制;撰写稿件后,传达给主编进行审稿,未审核通过的稿件打回。
编辑制作音视频:在非编等软件中,根据素材的稿件内容,对音视频材料进行节目的剪辑配音等制作,审核过程如审稿过程。
审核串联单:编辑完当日编排的串联单后,在节目播出前责编进行串联单的修改和调整,提交给编辑部等领导进行审核,通过后提交到演播室播放。
播出串联单:演播室根据串联单内容随时对未播内容修改和调整。
串联单播后保护:每条串联单播出后标记为已播单,同时对已播单进行只读保护操作。
互联网系统架构师岗位职责互联网系统架构师是一项高级职位,负责设计和实施复杂的互联网系统(例如电子商务或社交媒体应用程序)以满足用户要求和业务目标。
以下是互联网系统架构师的主要职责和责任:1. 系统设计:负责制定系统的结构和架构,并确保系统设计符合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
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技术选型和系统规划等工作。
2. 技术指导:为开发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协助他们克服技术难题,确保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为技术团队制定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
3. 系统维护:负责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需要进行系统监控、升级和错误修复等工作,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并及时解决故障。
4. 项目管理:主导和协调项目的各个环节,包括需求分析、项目计划和进度控制等。
需要与市场营销、设计、运营和客户服务等部门协作,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5. 技术本质:对新技术进行尝试,对系统进行优化,对技术进行调研分析,了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公司的技术发展提供建议和指导。
6. 团队管理:领导团队并管理分配任务,以确保开发人员具有必要的技术知识和能力,鼓励团队成员不断学习和增强技术技能,促进团队的协作和提高绩效。
7. 进行技术沟通:支持和推动团队成员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确保多个团队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以完成项目和实现业务目标。
互联网系统架构师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业务流程分析、数据结构、算法设计、软件架构设计、网络协议、数据库管理、云计算、安全技术、团队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互联网系统架构师需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以确保系统开发和维护的高效性和满足业务需求。
IPTV系统架构及主要技术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IPTV(网络电视)随即进入到大家的生活当中,然而目前网络电视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
基于此,本文对网络电视系统架构和主要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IPTV;系统架构;主要技术1前言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用户和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长,以及相关技术,特别是高质量视频压缩技术的实现,为IPTV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国内的“三网”(互联网、电信网和广电网)壁垒被打破,“三网”之间不断融合,IPTV作为三网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广电总局的战略计划之中,自此,IPTV在我国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1IPTV系统架构本文介绍的是电信级多媒体流平台IPTV系统的架构,电信级系统具有可扩充性、易管理性、可运营性、高安全性、高可用性、开放性及扩展性等特点。
2IPTV系统架构2.1IPTV系统网络架构IPTV系统技术可用于提供视觉/音频流媒体项目从项目广播中心,并通过骨干网、城域网宽带接入网络传输,直到用户接收机技术完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根据用户的需求的分布,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网络结构。
2.2IPTV系统的功能架构IPTV系统包括内容的创建、内容的存储和加密、内容的分发、内容和终端显示的所有方面,可以根据电信提供解决方案的水平。
同时,IPTV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提供基于中间件系统集成能力,集成第三方产品的形式,如数字版权管理(DRM系统编码器、机顶盒和内容等,IPTV点的功能,作为一个整体分为操作支持层、媒体平台和终端层三个部分。
2.2.1运营支撑层运营支持层是IPTV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主要负责管理的互动电视系统(产品和业务定义、计费和统计、等)、用户管理(认证和查询等),用户自助服务和设备管理、操作和维护的系统组件和日志,等等),媒体内容管理、项目信息和EPG的引入和其他媒体的内容,查询、分配和调度,等等),一个DRM系统,数据库存储系统和第三方业务平台,和其他功能。
电视会议系统架构电视会议系统是一种利用电视技术实现跨地域、跨时区进行视听交流和会议的解决方案。
它通过将音视频信号进行传输和互联,使得会议参与者无需亲临会议现场即可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本文将介绍电视会议系统的架构,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组成部分。
一、硬件架构1. 会议终端设备会议终端设备是电视会议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会议参与者进行视听交流的入口和出口。
一般包括麦克风、摄像头、音视频编解码器和显示屏等功能模块。
会议终端设备可以是独立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电视、电脑等终端产品上的应用。
2. 传输网络设备传输网络设备用于将会议终端设备传输的音视频信号进行网络传输。
传输网络可以是局域网、广域网或互联网,通常采用以太网或无线网络技术。
传输网络设备包括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硬件设备,用于提供高质量、低延迟的音视频传输通道。
3. 服务器设备服务器设备通常部署在会议系统的中心节点,用于管理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和资源分配。
服务器设备包括会议控制服务器、媒体服务器和管理服务器等部分。
会议控制服务器负责管理会议终端设备的注册、终端呼叫建立和呼叫释放等功能;媒体服务器用于存储和传输会议中的音视频数据;管理服务器用于系统的配置和管理。
二、软件架构1. 会议控制软件会议控制软件是电视会议系统的核心软件,它运行在会议控制服务器上,用于管理会议的建立、结束和控制。
会议控制软件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权限,分配和管理会议资源,调度会议终端设备的音视频信号传输,并提供会议记录和统计等功能。
2. 媒体处理软件媒体处理软件用于对音视频数据进行编解码、传输和处理。
它可以实现音视频信号的压缩和解压缩,以及实时的多路音视频混合和分割。
媒体处理软件通过协议和算法的支持,保证音视频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提供高清晰度、低带宽占用的视听体验。
3. 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软件是安装在会议终端设备上的应用程序,用于提供用户界面和操作控制。
客户端软件根据终端设备的平台和操作系统,提供不同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
基于IPv4/IPv6的多媒体分发业务第2部分:互联网电视内容传输平台及终端技术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互联网电视的多媒体分发业务支持IPv4/IPv6双栈的技术要求,包括互联网电视内容传输平台、终端及基本业务流程等方面应遵循的功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互联网电视内容传输平台和互联网电视终端进行IPv6演进的升级改造、部署、运行和维护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Y/T 342-2021互联网电视总体技术要求YD/T 2834-2015支持IPv6的域名系统(DNS)安全技术要求IETF RFC2463支持IPv6的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CMPv6) for th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IETF RFC2874支持IPv6地址聚合和重编码的DNS扩展(DNS Extensions to Support IPv6 Address Aggregation and Renumbering)IETF RFC3315支持IPv6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for IPv6)IETF RFC4862IPv6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IPv6 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IETF RFC5072PPP链路上的IPv6(IP Version 6 over PPP)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互联网电视over the top television;OTT TV基于公共互联网传送包含视频、音频、图形、文字和数据等,通过电视机、机顶盒等终端接收设备,向公众提供安全、可靠、可交互和可管理的多媒体视听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