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现象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治理荒漠化的措施荒漠化治理措施如下:一、植被恢复1.恢复利用荒地:可以使用技术来建设雨水收集池,提高土壤含水量,因此增加水源,以增加植物;2.植物驯化:促进荒地植被的复苏,种植特殊有效树种,如拉马特,悉尼铁杆榕,南士兰和红掌,从而避免风蚀和降低植物自然退化;3.植物选择:由于荒漠土壤条件复杂,我们要考虑植物的抗干旱性,抗寒性,耐采光性和耐盐性等,以选择与当地气候适宜的植物;4.多样性种植:不仅要种植有效树种,还要多品种种植,以构建荒漠生态系统,增加水分循环,改善土壤,获得更好的抵御风蚀和植物害虫等效果;二、有机肥料和水管理1.有机肥添加:合理添加有机肥料,帮助土壤增加对水的吸收,改善其保水和保温能力,从而增加荒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2.水管理:采取拆管、多样灌溉、流量控制等有效水管理措施,以减小淹水范围,消除和阻止农作物灌溉时表层水淹没;3.水资源保护: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措施,防止因非法开采砂石和采矿而破坏水质,保护生态系统,增加水源;4.植物绿化:尤其是在下渗条件良好的草原,可以彻底通过有效的植物恢复,降低风蚀,恢复土壤肥沃,促进荒地的植物生物多样性,获得更好的绿化效果;三、物种多样性保护1.保护物种:政府和当地居民都要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荒漠环境中的物种,保护这些物种生存的空间。
2.动物和植物保护:人们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保护植物,例如合理划分采伐区域,确保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同时使用森林管理技术,合理规避动物的捕猎;3.物种募集:尽可能收集各地的有效物种,并加以保护、栽培和繁殖,以便向不同地区提供植物资源,缓解荒漠化现象。
四、人类活动限制1.限制滥采:保护和调节森林资源,严格控制采伐森林,禁止滥采有害植物材料,以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2.建立城乡绿化:采取城镇剩余沙地绿化和游憩绿化工程,使荒漠地区建设生态休闲城乡绿色景观,减少荒漠化;3.减少人为活动:严格控制人类活动,避免进入荒漠化地带,特别是易受风蚀的地带,不得乱砍乱伐,以免破坏土壤结构;4.生态恢复: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改善荒。
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荒漠化是指原本适宜生存和耕种的土地退化成无法维系生态系统的荒漠地区。
在当今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探讨荒漠化的成因以及治理对策,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成因分析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变暖,干旱和高温天气频繁发生,导致土地水分蒸发快速增加,水源枯竭,植被无法得到足够的水分滋养,从而加速土壤退化。
2. 过度放牧和灌溉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受损,土壤水分流失,并使土地暴露在风蚀和水蚀的影响下。
灌溉也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速土地退化。
3.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也是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过度开垦草地或森林用于农业或城市建设,导致植被遭到破坏,使土壤失去保持水分的能力。
4. 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导致荒漠化的长期过程。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土地的肥力逐渐丧失,土壤变得贫瘠,并很难再支持植物生长。
二、治理对策1. 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植被恢复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种植适应干旱条件的植物,加强水源管理,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可以有效地减缓荒漠化的过程。
2. 合理水资源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治理荒漠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灌溉系统,调控水资源的分配,减少过度抽水和过度灌溉的现象,可以降低土地水分流失和土壤盐碱化的风险。
3.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管理是防止荒漠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加大对退化土地的改良和保护力度,推行科学的耕作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和质量,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4. 国际合作与科技支持荒漠化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国际合作和科技支持。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和经验分享,共同研究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对策,探索适应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解决方案。
三、可行解决方案1. 发展可持续农业发展可持续农业是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采用耐旱植物,改善土壤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施行土地保护政策,可以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 荒漠化的定义和原因1.1 定义荒漠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地退化,形成荒漠地区的过程。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的覆被减少、水资源的匮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1.2 原因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 气候因素:干旱气候、高温等 - 土地利用方式不当:过度放牧、大规模垦荒等 -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等2. 荒漠化防治的目标和意义2.1 目标荒漠化防治的目标是减少荒漠化区域的面积,恢复和保护荒漠地区的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意义•维护生态平衡:荒漠化防治可以减缓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水资源:荒漠化防治可以改善水资源状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荒漠化防治可以减少土地退化,保护农业生产基地,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荒漠化防治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3.1 植被恢复和保护•实施植被恢复工程:通过人工种植或天然更新等方式,恢复受荒漠化影响的植被。
•加强植被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差异化补偿机制等,保护荒漠地区的植被。
3.2 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资源监测系统,加强水资源调度和保护。
•推行节水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等,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3.3 控制土壤侵蚀•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合理的梯田建设、植被覆盖等措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
•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地退化严重的地区,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土壤肥力。
3.4 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畜牧业管理创新:加强畜牧业的规范管理,控制过度放牧等行为。
•科技支撑:推广适应荒漠地区的畜牧业技术,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5 加强国际合作•信息交流和分享:加强国际间荒漠化防治的信息交流和分享,共同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
•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加大国际援助力度,为荒漠化防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如何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
标题: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的策略与措施
一、引言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问题,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土地荒漠化的发生主要源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农业生产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1. 气候变化:长期干旱、高温和风蚀等因素导致土壤水分蒸发过快,植被减少,形成沙漠化。
2. 人为因素:过度放牧、滥伐森林、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等都会加速土地荒漠化进程。
三、应对土地荒漠化的策略与措施
1. 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地荒漠化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破坏。
2. 科学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禁止在易发生荒漠化的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活动。
3.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土壤的湿度,降低风速,防止土壤侵蚀,有效阻止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4. 灌溉技术改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轻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5. 生态恢复:通过生态恢复工程,如湿地修复、草原修复等,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土地抵抗荒漠化的能力。
四、结论
土地荒漠化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应对。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土地荒漠化的防治不仅是一项环境任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遏制土地荒漠化的趋势,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1. 引言土地荒漠化,这个听起来有点吓人的词,其实就是指原本肥沃的土地因为各种原因变得贫瘠,甚至变成沙漠。
想象一下,一片绿油油的田野,突然被一层沙子覆盖,成了寸草不生的荒地,真是让人心痛啊!那么,这种现象到底带来了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治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个话题。
2.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2.1 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不是小事,简直是如虎添翼。
想象一下,很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鸟儿再也不能在树上叽叽喳喳,青蛙也只能默默无闻地躲在沙子里。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各种生物都受到牵连,整个环境就变得暗淡无光。
而且,沙尘暴就像调皮的小孩,常常肆无忌惮地袭来,把空气搞得乌烟瘴气,让我们出门都得戴口罩,真是没法呼吸啊!对于那些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2.2 经济损失接下来,咱们聊聊经济损失。
土地荒漠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民伯伯辛辛苦种的粮食没了,收入自然也跟着水落石出。
农田变成了沙漠,咱们的饭碗可怎么办呢?而且,荒漠化导致的水土流失,像是把资源给白白浪费了,真是心疼啊!再加上,由于土地退化,很多地方的旅游业也受到了影响,游客不愿意来,生意自然也就不好做。
3. 治理措施3.1 生态修复那么,面对这些危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生态修复是个好办法。
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尝试种植耐旱植物,像是在沙漠里种上小绿植,把干枯的土地变得生机勃勃。
还有就是搞植树造林,种下一棵树,就像种下一个希望,时间久了,荒地也能变成小森林,真是妙不可言!3.2 节水灌溉其次,咱们还可以从用水入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比方说,滴灌技术就像是给植物喝水的“自助餐”,让每一滴水都能被利用到极致。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作物的生长,又能节约水资源,真是一举两得啊!更妙的是,这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农民朋友们只需要学习就能轻松上手。
4. 结语最后,土地荒漠化真的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总能找到办法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荒漠化是指原本湿润的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逐渐退化和变成沙漠、干旱的过程。
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度放牧:大规模的放牧活动使得植被无法恢复,地表土壤暴露在太阳和风的侵蚀下,导致草地逐渐退化,最终形成沙漠。
2. 过度砍伐森林:森林是维持水土的重要因素,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源减少,地表土壤无法保持湿润,从而容易发生荒漠化。
3. 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例如过度使用化肥和水源的浪费,会导致土地养分流失和水源枯竭,从而引发荒漠化问题。
针对荒漠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1. 植被恢复:通过植被恢复工程,如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和草原恢复,帮助土地恢复湿润,减缓荒漠化的进程。
2. 合理管理水源: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如建设水库、塘泊和灌溉系统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过度使用水源,保持土地的湿润。
3. 控制过度放牧:加强对放牧活动的管理,制定合理放牧政策和控制措施,限制放牧活动的规模和密度,保护植被的生长和恢复。
4. 提倡可持续农业:推广可持续的农业耕作方式,如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造成损害。
5.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加强国际间合作,共同应对荒漠化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条款,加大对荒漠化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加强荒漠化防治的力度。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减缓和治理荒漠化问题,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一、本文概述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深入探究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文章将从多个维度对我国荒漠化问题展开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将概述我国荒漠化的基本情况,包括荒漠化的范围、程度以及发展趋势。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防治对策,包括政策层面的引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方面,以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我国荒漠化现状荒漠化,这一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荒漠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
其中,西北地区受影响最为严重,特别是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荒漠化现象十分普遍。
这些地区的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从类型上看,我国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多种形式。
其中,土地沙漠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导致了大片肥沃土地的丧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石漠化则主要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区,这些地区的地表土层薄,岩石裸露,一旦遭受破坏,恢复起来十分困难。
水土流失则主要发生在坡地、丘陵地区,它导致了土地肥力的下降,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从发展趋势来看,虽然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荒漠化,但总体来说,荒漠化现象仍在不断蔓延。
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荒漠化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防治荒漠化,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土地荒漠化的解决措施土地荒漠化,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就像大自然给我们发了一封警告信,告诉我们:“嘿,你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问题可大可小,不管是我们口中的“沙漠化”还是身边的绿地消失,都是在提醒我们,得动动脑筋,想想办法了。
那么,咱们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就让我来给你聊聊这件事。
1. 植树造林,重建绿意1.1 让树木“种”起来首先,种树绝对是个好主意!你想啊,树木就像大自然的“空调”,可以调节气候,保持土壤的湿润。
很多地方的荒漠化,都是因为树木被砍了,土地失去了保护。
我们可以组织“植树活动”,找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动手。
嘿,周末的聚会不再只是吃烧烤了,咱们还可以种点树,让绿色回归大地,岂不美哉?!1.2 利用“人工林”补救说到种树,还有一个聪明的办法,就是建人工林。
我们可以在那些容易干燥的地区,种一些耐旱的树种。
这样,即便天气再干燥,土地也能有点“绿意”。
人工林就像是给土地穿上一层“保护衣”,让它免受风沙的侵袭。
试想一下,漫步在树荫下,耳边还传来鸟儿的歌唱,真是惬意无比呀!2. 水资源管理,巧用水源2.1 脚踏实地,节水意识水资源也是土地荒漠化的一大“杀手”。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但许多人却对它毫不在意。
咱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洗澡时别开太大水流,洗菜的时候用盆子而不是流水。
每一滴水都能为土地带来希望。
好比古话说的:“滴水成冰”,就是这个道理!节水就是在为大自然省钱嘛,何乐而不为?2.2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再有,咱们还可以想办法收集雨水。
就像把大自然的馈赠都收进一个“宝库”里,随时取用。
这种雨水收集系统,既环保又实用,绝对是个好主意!想象一下,突如其来的暴雨过后,我们就可以用收集的水来灌溉植物,不浪费一滴水。
听起来是不是很酷?3. 生态农业,和谐共生3.1 推广“可持续农业”农业也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之一,很多地方过度耕种,导致土壤的养分流失。
咱们可以推广“可持续农业”,用一些环保的方法来种植,比如轮作、间作等。
荒漠化与防治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不断加剧,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荒漠化现象,这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和生态灾难,也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荒漠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合作努力,综合治理才能真正解决。
一、荒漠化的原因1、气侯变化:气候变化是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的变暖、旱季灾害频发都会导致大量的植被退化和荒漠化现象的发生。
2、人类活动:现代人类活动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有过度的牧草、采伐和建筑活动,其导致地表层土壤和覆盖物的破坏与消失。
3、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都会对荒漠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例如降水不足、大风、沙尘暴等。
二、荒漠化的影响1、生态环境:荒漠化危害着生态环境稳定和生态平衡,使得植被丧失、土地贫瘠、水土流失、水源减少,生态系统失衡。
2、人类经济:针对人类经济的危害, 荒漠化将直接影响到能源和生产资源供给,农田退化将限制文化使用和经济活动.3、社会稳定 :长期荒漠化的影响作用和影响久长, 这将限制对于社会和人的影响。
三、荒漠化治理策略荒漠化的治理不仅是一项生态研究,而且一个综合的智囊团合作斗争的过程。
以下是解决荒漠化的有效策略。
1、治理荒漠的人口 :不断加强人们对于荒漠化现象的认识,尤其是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将有效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较好的实现修复的功能, 相关的科技社会各界需要深入讨论植树造林的效益和可行性,销售行为影响治理过程。
3、改进生态工程技术:广泛的科技进步和经验交流应给与更多关注,不断完善、提升图的改进和反应速度。
4、合理利用荒漠资源:合理的利用荒漠资源将有效的预防荒漠化,而巧妙的再生及再作多职能化利用的工程管理方案将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
5、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都要为了共同的目标自身的利益来展开有建设性的合作与行动。
综上所述,在治理荒漠化的过程中,各国需要充分发扬治理荒漠的精神,加强国际合作,致力于实现世界的整体繁荣稳定。
如何应对沙漠化问题
标题:沙漠化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引言
沙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不仅影响着生物多样性,还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应对沙漠化问题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沙漠化的定义和原因
沙漠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地质量恶化,表现为土壤侵蚀、水源减少、植被破坏等现象。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耕作、乱砍滥伐、气候变化等。
三、应对沙漠化问题的策略
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防止沙漠化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树木可以固定土壤,防止风蚀,同时还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2. 合理利用水资源:在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应合理规划水资源的使用,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保护水源地,以维持生态平衡。
3. 管理和控制土地使用: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禁止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以减轻对土地的压力。
4. 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如开发新的灌溉技术、改良作物品种等,提高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土地的需求。
5. 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沙漠化问题的认识,鼓励他们参与防治沙漠化的活动。
四、结论
沙漠化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同时也应该加强科研力度,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沙漠化问题,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荒漠化现状
荒漠化是我国极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浪费等。
目前,我国沙漠迅速扩大,荒漠化蔓延到了全国各地,我国每年的荒漠化面积约为1000万亩,其中,在全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覆盖的面积已达到8395万亩,占该地区总面积的56.7%。
二、治理荒漠化的策略
1.植被恢复与保护
植被恢复与保护是解决荒漠化问题的关键,有效恢复需要从分布、多样性、时空动态、可持续性及可能适应荒漠化的有效物种等方面进行考虑。
2.实施农业灌溉
农业灌溉是扩大绿化面积、缓解荒漠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实施农业灌溉可以通过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净水量、改善土壤质量来减缓荒漠化的发展。
3.进行水土资源保护
水土资源保护是解决荒漠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建立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制度,查处土地流失行为,以及建立系统的水土流动监测与宣传机制。
4.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是解决荒漠化的关键环节,应该采取防治荒
漠化的各种有效措施,如林业、森林恢复、工程防治、水土保持等,并定期进行规划与监测。
三、总结
我国荒漠化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大努力,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实现我国绿色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荒漠化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荒漠化是指原本可用于农牧业生产的土地,经过一系列的自然或人为因素的破坏和暴露,失去了其原有的植被和土壤层,变成了一片贫瘠的荒漠地区。
荒漠化是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严重问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成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对荒漠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荒漠化的成因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地表水分蒸发速度加快,降水减少,土壤和植被失去水分,从而使土壤变干燥,草原和森林逐渐退化为荒漠地区。
2. 错误的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过度的人类活动也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例如,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土地,破坏了植被覆盖,加速了土壤侵蚀和湿地退化。
此外,过度开采水资源也会导致荒漠化,因为水是维持土地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
3. 土壤侵蚀和风蚀土壤侵蚀和风蚀是荒漠化的重要过程。
在没有植被保护的情况下,雨水和风会迅速冲刷和剥蚀土壤层,使土壤贫瘠,无法维持植被的生长,从而导致土地逐渐沙化和变成荒漠。
4. 水资源不足水资源短缺是导致荒漠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植被生长受限,土壤变得干燥和贫瘠,从而加速了荒漠化的过程。
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 植被恢复和保护恢复和保护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措施。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恢复荒漠地区原有的植被,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改善土壤质地,减少水分蒸发和风蚀。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防治荒漠化的基础。
农牧业生产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条件和水资源状况,科学合理地选择种植和养殖方式,避免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土地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
3. 强化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水资源是维持土地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是防治荒漠化的关键措施。
采取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减少灌溉水的损失;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回收再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管理的力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宁波大学考核答题纸
(20 12 —20 13 学年第 2 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神奇的大自然改卷教师:
学号: 116020111 姓名:田煊得分:
土地荒漠化
摘要: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荒漠化速度不断加快,荒漠化程度不断加重,使人类的
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对于如何进行沙漠化的防治,是每个人类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防治;沙源;植被
概念:荒漠化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
形成原因:荒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
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或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
中国概况:中国也是一个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沙漠与沙漠化的地域已由1949年的
66.7万平方千米扩大到1985年的130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6%。
根据中国国家林业局于2006年6月17日的公布,中国沙漠化土地达到173万970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8%以上,影响全国30个一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
沙化土地,每年还以60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
陆地卫星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也证明了中国荒漠化发展形势十分严峻。
毛乌素沙地地处内蒙古、陕西、宁夏交界,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40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47%,林地面积减少了76.4%,草地面积减少了17%。
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由于过度放牧和砍柴,短短9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98.3%,草地面积减少了28.6%。
此外,甘肃民勤绿洲的萎缩,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和红柳林的消亡,甘肃阿拉善地区草场退化、梭梭林消一系列严峻的事实。
中国荒漠化类型:一、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是指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
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沙漠边缘,除自然原因外,可能与过度放牧过度耕作烧柴问题等,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或衰竭。
沙漠化是荒漠化最主要的类型,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荒漠化。
此类荒漠化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二、盐渍荒漠化。
也属荒漠化的常见类型,也称盐漠化,我们把土壤表层30cm以内可溶性盐离子总量超过1%时称盐碱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再地势平坦低洼地下水位高且排水不畅的地带,蒸发作用使土壤成土母质和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积聚地表而形成。
多于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灌溉有关,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使得农作物发生生理干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产生荒漠化效应。
此类荒漠化多见于华北平原和青海省境内。
三、石质荒漠化(石漠化)由于人为作用如陡坡开荒毁林开荒等,导致土壤流失土层变薄使基岩逐步裸露的过程,主要分布于降水多、风力大或坡度陡的地区,如我国南方基岩
山区,水土流失引起石漠化很严重。
特别是在云贵高原一带的石灰岩地区表现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更为突出。
山地石漠化又包括山坡石漠化、沟谷石漠化、滩地石漠化等。
土地生产力破坏的土地退化过程。
还有四、海洋(水域)荒漠化。
五、城市荒漠化六、高寒荒漠化。
以下主要讲沙质荒漠化。
人为原因:1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甘肃玛曲县各类牲畜总量在过去几十年呈直接增长,由20世纪50年代的24万头(只、匹)增至80年代的6万头(只、匹),1998年达70.53万头(只、匹),据统计1989年草场超载量为35万个羊单位,1998年超载达40多万个羊单位;内蒙古由于过度放牧,导致13.3万多公顷草场严重退化,后山地区已有175户牧民被迫迁移他乡。
目前,许多草场的实际载畜量都远远超过理论载畜量,过牧直接导致草本植物生长量下降,覆盖度降低,某些地段地表裸露,使固定沙地或砂丘活化,在风力的作用下,首先在植被稀疏地段造成风蚀突破口,沙砾撞击、生草层被掩埋或风蚀流动,植被衰退死亡,促使荒漠化的形成。
2过度农垦
在半干旱地区不论是沙荒地区还是天然牧场,一经开垦,土地即行荒漠化。
在内蒙东部草原,开垦的最初2年内,种植春小麦的单产大约是750kg·hm-2,随着土壤风蚀的加重,单产急剧下降甚至颗粒无收最后只好弃耕。
科尔沁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的荒漠化就是历史时期人类过度农垦造成的。
国外也有类似教训。
美国本世纪初开发西部大平原、前苏联本世纪中叶开发北哈萨克斯坦草原,结果都引发了难以控制的尘风暴和土地普遍荒漠化。
可以说,草原农垦的历史,也就是草原荒漠化的历史。
值得注意的,目前我国沙荒地区的过度农垦和牧区的滥垦草场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如科尔沁草原哲里木盟的耕地在1980~1995年间增加了20%,若加上隐瞒未报的面积,则增加了50%~60%。
3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大加剧了水资源的使用,特别是是西部干旱地区,水本来就很少加上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的浪费使得荒漠化问题进一步突出。
除了以上几点原因,人类其他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也是导致沙漠化的原因,如乱砍滥伐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
防治措施:1、加强政策扶持
落实好国家林业治沙信贷扶持政策,允许林业生产经营者以森林资产抵押贷款,减免林业税费,取消一切对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的不合理收费。
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林业开发和建设。
坚决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恢复植被
恢复植被,提高植物的生产效益,扭转生态平衡为本区林业经营的总目标。
所以,营林活动首先应着重于因地制宜筛选适于沙丘及沙地生长的植物物种进行固沙造林。
此外,还应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减轻土地压力。
3、探索防治荒漠化的新机制
加强科研监测,探索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荒漠化的发生机制、发展趋势和防治对策,为防止荒漠化提供科学依据。
确立荒漠化生态评价基准及指标。
加强监测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荒漠化监测体系,实施重点工程跟踪监测,科学评价建设效果。
建立荒漠化预警系统———遥感监测及网络系统。
依靠科技进步。
推广和应用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和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工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建设质量。
鼓励高新技术的运用和多学科参与工程建设,拓宽学科领域,攻克难题。
创建一个科研、生产和推广紧密结合的新型的工程结构。
4.加强国际合作
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国中国不仅要努力为全球的荒漠化治理作贡,而且要积极争取国际力量来解决本国的荒漠化问题。
如与联合国各机构、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
参考文献:
1.汤磊,傅雪冬. 土地荒漠化浅谈2007.11
2.方欣. 我国的土地荒漠化现状.2009.4
3.刘淑珍,柴宗新,张建平,范建容. 我国西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1998.3
4.于淑萍.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 2006.2
5.张海峰,尚永升,刘玲. 土地荒漠化的预测及防治. 200
6.11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