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武器命名(尤指绰号)的隐喻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鹦鹉螺号名称隐藏原理鹦鹉螺号是一艘美国海军潜艇,其名称隐藏原理是指在正式公布时使用了一个虚假的名称,以保护其真实身份和任务。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背景介绍鹦鹉螺号是美国海军于1995年建造的洛杉矶级攻击潜艇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执行对海上和陆上目标的打击任务。
由于其高度机密性质和敏感性质,因此在正式公布时采用了隐藏名称的策略。
二、隐藏名称的原因1.保护机密性:鹦鹉螺号作为一艘攻击潜艇,其任务涉及到国家安全和机密性问题。
如果直接公布其真实身份和任务,将会引起外界的关注和威胁,并可能泄露重要机密信息。
2.保护舰员安全:由于潜艇作战过程中存在着很高的危险性,如果直接公布舰名和任务,则可能会引起恐怖分子或敌对势力的攻击或追踪,并危及舰员安全。
3.误导敌方情报收集:采用虚假名称可以有效地误导敌方情报收集,降低其对潜艇的威胁和侦察能力,从而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和战斗效能。
三、隐藏名称的具体实现1.选择虚假名称:在选择隐藏名称时,需要考虑到其可信度和适用性。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与真实名称相似、与潜艇特点相关或者与当地文化相关的名称。
2.保密措施:在确定隐藏名称后,需要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包括仅限内部人员知晓、控制信息流向、限制公开范围等。
3.公布方式:在公布隐藏名称时,需要注意方式和时机。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官方发布或者媒体报道进行公布。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多泄露关键信息。
四、隐藏名称的效果评估1.保密性:通过隐藏名称可以有效地提高潜艇的保密性和机密性。
根据历史记录显示,在鹦鹉螺号正式公布前,外界并未发现其存在或任务情况。
2.安全性:采用虚假名称可以有效地降低潜艇被攻击或追踪的风险。
例如,鹦鹉螺号在执行任务期间未曾遭到攻击或追踪。
3.误导效果:隐藏名称可以有效地误导敌方情报收集,降低其对潜艇的威胁和侦察能力。
例如,在鹦鹉螺号隐藏名称期间,敌方情报机构未能成功侦测到其存在或任务情况。
综上所述,鹦鹉螺号采用隐藏名称的策略是一种有效的保密措施。
蝴蝶刀
摘要
本文章来源:主题名品网|美国蝴蝶。
蝴蝶刀有着很多含义。
完全闭合时,象征着“3in1forpeace(和平)”。
半开时,它表示祖先的三个地理区域。
完全打开时,意味着“3in1forcombat(战斗)”。
传说中长度
著名的“Veintinueve”(29),传说中长度被夸大成足以一下刺穿29个人。
很巧的是,世界上最强的手枪也叫做“29”,那就是史密斯威森29,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他的电影“DirtyHarry”中曾使用过。
复苏
现今蝴蝶刀的复苏应该归功于LesdeAsis,丹依鲁桑度,JeffImada,菲律宾武术,影视表演,以及1970年9月28日蝴蝶刀被宣布为“非弹簧折刀”后进口禁令的解除。
70年代,LesdeAsis采用航天技术制作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蝴蝶刀。
刀具界一片哗然,Asis的刀被BLADEMAGAZINE(刀锋杂志)评为年度美国最佳设计。
现在,他是PacificCutleryCorporation(太平洋刀具公司)的总裁,而太平洋刀具公司则是唯一一家获准生产“Bali-Song”的厂家,唯一的“Bali-Song”注册名称的拥有者。
欧洲神话中的十大上古神兵欧洲神话包罗万象,它向人们讲述在战场上或个人的奋斗中所展现的大无畏精神;厌倦了按部就班的麻烦制造者们带来的恶果;疾病或意外伤亡所造成的痛苦;死亡的神秘;灵肉的愉悦;对未知世界的挑战;与庞然大物的搏斗,甚至是在生死攸关的较劲过程中潜藏的个人危机。
而神话中的诸神手持兵器的形象也让人记忆深刻,1.永恒之枪(Gungnir)古代日耳曼民族的智慧之神奥丁(Odin)也持有神枪。
这把枪代表他的另一个神格,也就是拥有惊人破坏力的闪电。
他能以此枪打倒敌人,甚至刺断英雄的圣剑。
关于永恒之枪(Gungnir)这词的由来,而以声音表现出“贯穿”这动作的说法,是可信度最高的一个。
这支枪相当长,既可骑在马上使用,也可以抛掷出去。
而且每一次必定会命中目标。
其枪尖由矮人族以精炼的铁打造,锋利的枪刃处刻有鲁纳(Runes)文字,透过其魔力,没有刺不穿的盔甲。
此外,以世界树制造的枪柄,更是坚硬得让人惊讶,不管任何武器都无法破坏这支神枪。
对身为战争之神、暴风之神的奥丁来说,这把枪代表着闪电。
不过,奥丁同时也是诗歌与爱情之神。
当他身为诗歌与雄辩之神时,他的枪就代表着尖锐而一针见血的讽刺;当他身为爱情之神时,神枪同时也象征着贯穿女性的性器。
2.雷神之锤(Mjolnir)北欧的诸神所待有的武器,与奥丁的枪齐名的是雷神索尔(Thor)的短柄槌—雷神之锤。
如果说奥丁的枪是锐利的闪电,那么雷神之锤就是猛烈的雷鸣。
传说雷神索尔的雷神之锤头部是由非常坚硬的岩石或铁所打造,而其握柄的部分则以世界树的木材所制造。
它还有个方便的特色,就是看起来又大又重的武器,在不使用的时候,会自动变小,让索尔收到口袋中,这跟中国神话《西游记》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所用如意金箍棒变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雷神之锤其威力与雷击比起来,比较像是在暴风之中与雷鸣同时刮起而席卷大地的风。
它会将房屋或树木完全压扁,破坏殆尽。
奥丁“锐利”的枪,与索尔“沉重”的槌,就仿佛直接反映了这两个天神的个性。
美军大型军用装备代号、名称趣谈平时比较喜欢看军事类杂志,起初看到美军舰船、飞机字母名称时总让人一头雾水,不仅看不懂,也记不住,不过经过长期了解后,对美军大型装备名称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看懂名称和编号后,不仅有助于对装备名称的记忆,也挺有趣的。
以美军海军陆战队为例, LHD、LPD、LSD和LHA就足以把半专业军事爱好者弄迷糊,那么怎么来区分这些装备的名称、功能和作战使命呢,我想从美军字母代表的意义入手比较容易一些。
从这几个词涉及的字母有L、H、P、S,逐个分析这些字母能很快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L代表两栖舰只;H代表直升机载机功能;P代表通用型、平衡型,就是多功能;S代表反潜型;A代表攻击型;D代表导弹型普通舰只。
这样我们就足以弄清这几个型号所代表的意义了。
LHD是通直甲板型直升机垂直登陆两栖攻击舰(和国产“小平顶”类似);LPD是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和国产昆仑级类似);LSD是反潜支援两栖攻击舰;LHA就是最新型能垂直起降A8或者F-35B的攻击型两栖攻击舰。
弄清这个以后,把这些字母拓展开来,从各军种装备分别分析。
作战车辆:M1A1坦克、M1A2坦克、M2A1装甲车。
M代表特种作战坦克、装甲战车;M后面和数字1代表坦克,2代表装甲车,实际上是型号;A代表改型;A后面和数字代表改型的代次、型号。
M1A1美军坦克改进第1型;M1A2美军坦克改进第2型;M2A1美军装甲车改进第1型。
作战舰只:CVN(CN)航母、DDG51、CG47巡洋舰。
C代表巡逻、护航;V代表垂直起降,如垂直起降战斗机、直升机;N代表航空母舰;D代表近海驱逐、驱赶;G代表护航舰只。
CVN就是作战、巡逻型航母,这和二战时反潜航母相区别,由于美军现在都是这一类航母,所以可以把V省略了,叫做CN;DDG51伯克级,离岸驱逐潜艇、其他舰只对已方威胁的中型舰只,由于驱逐舰越造越大,所以已经超越了离岸驱赶的意义,51是伯克级的第一艘舷号,所以这一型就以51命名;CG47是为航母、两栖舰只、商队进行远洋护航的舰只,47是提康德罗加级的第一艘舷号,所以这一型就以47命名。
西方冷兵器大全之欧洲冷兵器大全欧洲冷兵器之刀剑欧洲冷兵器之罗马剑罗马军团士兵使用的标准剑被称为角斗士。
这就是“角斗士”这个名字的由来,“角斗士”的意思是“刀剑斗士”。
罗马剑是一种中等长度的冷兵器(约75厘米,刃约50厘米),双刃,刀尖非常锋利。
它重约1公斤。
罗马剑柄是木头做的,有时是骨头做的,剑被保存在一个由皮革包裹的木制剑鞘中,有时也会被包裹在青铜或锡制的剑鞘中。
剑鞘上有环,这样剑就可以用带子系在士兵的腰带上。
剑的全称是西班牙短剑,意思是西班牙剑,因为罗马剑最初来自西班牙。
它不是用来在战斗中砍杀,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士兵可能会打自己的人,所以,罗马剑用来刺击。
常见的罗马剑:体重:1.2-1.6千克(2.6-3.5磅)。
长度:64-81厘米(25-32英寸)。
叶片长度:60-68厘米(2.0-2.23英尺)。
宽度:4-8厘米(1.6-3.1英寸)。
罗马的斯巴达剑比普通的剑稍长,斯巴达剑是罗马骑兵的主要利剑,是一把直而长的剑,长度在0.75到1米之间。
文章来源《罗马剑》。
欧洲冷兵器之希腊剑希腊剑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代,分别是古希腊时代、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在哥林多、底比斯和雅典定居下来。
随着希腊每个城市人口的增长,居民们被迫互相争斗,战败者被迫成为胜利者的奴隶。
在古希腊时代,那里的剑是由铜和青铜制成的,这种剑在当时的奥尔、查洛斯和相克农都有使用。
在古典时代,希腊的刀剑发生了巨变,就是在这个时期,雅典和斯巴达在公元前500年联合起来与波斯人作战,在这个时期,希腊人开始用铁来制作他们的剑,这导致了剑、匕首和长矛的产生。
希腊化时代最着名的是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和他的士兵携带长柄长枪和剑。
文章来源《希腊剑》。
欧洲冷兵器之维京剑维京人的剑稍长一些,大约95厘米,重2.5磅,刀片本身的平均长度为74厘米,维京人的剑是其他地方流传来的冷兵器,一直使用到公元600年,之后维京人原创衍生出来的剑一直使用到公元1000年。
西方剑的种类西方剑的种类繁多,每一种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西方剑,并更深入地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对剑术的影响。
1. 基尔特剑(Claymore)基尔特剑是苏格兰传统的双手剑,也是西方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它的刀身长而重,通常为直刀身,沿刃有许多刻纹。
基尔特剑以其威力大、防御力强以及斩杀敌人的效果显著而闻名于世。
在中世纪的苏格兰高地,基尔特剑被广泛应用于战场上,成为苏格兰勇士的象征。
2. 瓦尔德斯剑(Rapier)瓦尔德斯剑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贵族和剑士所钟爱的武器。
它的特点是轻巧、柔韧,通常带有明显的剑笼护手,以及细长而尖锐的刀身。
瓦尔德斯剑的设计注重剑士的技巧和速度,打击目标不再只是砍砍劈劈,而是更加注重精准的刺击和闪避。
这种剑的出现推动了剑术从粗暴的斩击转向技巧和灵活性的发展。
3. 短剑(Dagger)短剑是西方剑中最短的一种,刀身通常不超过30厘米。
虽然它的尺寸较小,但短剑具有极高的机动性和隐秘性,适合近身作战和刺杀敌人。
短剑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军队和刺客,并成为剑术中一门重要的技巧。
4. 砍刀(Falchion)砍刀是一种有着独特刀锋形状的剑,它的刀身较短且明显弯曲。
这种剑在中世纪的战争中广泛使用,特别适合用于砍击。
砍刀的刀锋设计使得它在砍击时能施展更大的力量,而弯曲的形状则有助于剑士更好地控制剑的方向。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而有代表性的西方剑种类,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种类,如剑杖(Rapier Cane)、单手剑(Single-handed Sword)等等。
每一种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剑需要考虑剑士的身手、战术需求以及个人喜好。
西方剑的出现不仅仅是战争技术的进化,更影响了剑术的发展和剑道文化的形成。
不同的剑种代表了不同的战斗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剑术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剑道修行中,了解和掌握不同种类的西方剑,对于剑士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修行和挑战。
excalibur(石中圣剑):calibur的意思是“断钢”,ex是“超越”,亚瑟王(king arthur)的佩剑,石中剑某种意义上也是王权的象征,而excalibur则是力量的象征。
传说是亚瑟王第一次遇见兰斯洛特的时候与其决斗,决斗时折断了亚瑟王原有的佩剑“石中剑”,之后excalibur 由湖中仙女赠与亚瑟王。
王者之剑虽强大,但其剑鞘却较其剑更为贵重。
配戴王者之剑的剑鞘者将永不流血,但后来亚瑟王还是遗失了剑鞘,也因此他虽拥有削铁如泥的宝剑,最后仍为叛徒骑士Mordred所杀。
而王者之剑最后则在亚瑟王的嘱咐下,由Sir Bedivere投回湖中,与亚瑟王一齐回到精灵国度阿瓦隆去。
格拉默(gram,gramr):德国及北欧神话中登场的最有名的一把剑。
天神奥丁(odin)将此剑插入树中,由齐格蒙(siegmund)拔出。
后齐格蒙所在一族被西格尔王几乎灭族,为延续血脉与其妹齐格琳迪(sieglinde)生下一子。
天神奥丁对此感到愤怒,在战场上以gungnir 击碎了gram。
后来,抚养齐格蒙与修尔狄丝(hjordis)之子,也就是著名的屠龙英雄齐格菲(siegfield)长大的来根所重铸成功。
杜兰达尔(durandal):《罗兰之歌》中登场的名剑,罗兰的佩剑。
其来源一说为天使让罗兰将此剑献予查理曼大帝(king charlemagne),一说由罗兰打倒巨人尤特门达斯(jutmundus)所得并献予查理曼大帝,最后均为由查理曼将此剑授予罗兰诅咒之魔抢Gai bolga来源:凯尔特神话魔枪盖波加词源:蛇状的投枪,雷之投枪凯尔特神话中英雄库·弗林从影之国女战士斯卡萨哈处得到的魔枪凯尔特原语Gáe·Bolg。
相传这把枪投掷出去之后会化为无数的箭矢袭向敌人。
这把枪的威力也可想而知,但是,正是这把枪也造成了库·弗林的悲剧:自己的儿子孔拉,好友法迪亚都是被该枪所杀,就连库·弗林自己最终也是死在这把魔枪之下。
钢铁的艺术强者的象征:西洋刀剑知识简述刀剑属于冷兵器,是钢铁的艺术,是强者的象征。
其作用于狩猎、自卫、比武、战争,其中以战争所使用的刀剑最为先进。
受威胁的一方为求得自我保护,必须研发更先进的武器,因此,这也造就了科技的进步。
同时,人类很多发明是伴随着兵器的发展而来,所以没有任何东西比兵器更贴近人类的命运。
而在几千年漫长的战争舞台上,刀剑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过无数次战争的演变,起始于欧洲的刀剑逐渐发展成自己的模式,形成了西洋刀剑体系。
加之无数能者的发明设计和巧匠古老神秘的工艺打造,最终西洋刀剑以其独特的风格,高超的制作技术和精美的装饰艺术而见闻于世,堪称“世界五大名刃之一”。
西洋刀剑通宵玩这个惩罚游戏!广告西洋刀剑起源于欧洲,和其它地区一样,它也经过了青铜时代和钢铁时代这几千年的发展演变。
一、青铜刀剑时代世界上最早发现青铜的是生活在伊拉克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而人类最早的文明就是从他们开始的,他们不仅了解地质学,知道如何获得矿石和其他方面的工艺,而且还制造出完全不同的金属,以及世界上第一种合金—青铜。
在这以后,大约是公元前3700年,古埃及也发现了早期铜矿,而最早的青铜剑也是由埃及人在公元前2500年制作出来的。
当时是采用粘土做模具,然后把青铜溶化后铸造而成。
到了公元前1900年,铜矿已经遍布世界许多地区,青铜刀具大概就是开始普遍出现在这个时期,并逐步取代了过去的石器刀具。
公元前1700年,近东、爱琴海一代的青铜刀具经由希腊传入欧洲,开始了欧洲的青铜刀剑时代。
最开始制作刀剑采用的是普通铜,由于普通铜质地比较软,所以最早的刀剑都比较短小,或者形如细长叶片,只具有刺击的作用,长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
随着科学和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铜和锡混合材料铸造刀剑,也就是最早的青铜。
为了获得最大的强度,人们巧妙的在刀片设计上做了改进,这种设计就是把剑的中间加厚、突起,两侧形成斜角边缘,使刀片非常平衡,提高了冲击性和切削能力。
美国微技术全绿色刀刃
本文摘自:主题名品网美国微技术
微技术科拉希(Currahee)直刀起初是专为番号20的美国特种龙舟部队(Special forces boat team 20)所设计的战术刀具。
这是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属下的一支快速机动部队,主要负责在大型船舶无法操作的浅水区执行特种任务。
Currahee是彻罗基族(北美印第安人之一族)语言,表示“独一无二(Stands Alone)”的意思,同样这也是美国蓝岭山脉(Blue Ridge range)的最后一座高山,美国军方于二战期间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伞兵训练营—托科阿营(Camp Toccoa)。
这款科拉希首先为美国特种部队推出了一些限量款进行测试使用,现场使用情况证明这些刀具能承受极高的强度和诸多不利条件。
无论是优秀老兵或是刚入伍的新兵都能顺利流畅的使用,这把刀的性
能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因此被定名“Currahee(有着新兵训练的意思)”。
科拉希有着D2钢锻造的极宽厚刀身,精细的研磨赋予刀具出色的切割力,刀身的沉重分量让刀具威力更加强大。
而刀根背部的滚花指槽让使用者能更好更精确的操作。
这支僵尸款作品表面拥有代表性的绿色涂层和随机的飞溅血点着色,让使用者握持时很有一种刚与僵尸搏杀后的惨烈气势,并大大增加刀具的防锈性和战术功能。
刀身外侧印刻生化标识并在其内嵌入型号,年份和编号信息。
一体式全龙骨结构到刀身拥有超强强度,手波外形和黑色复合聚合物(Composite Polymer)手柄贴片让使用者能更好的把握产品,尾端的金属突出部分可以作为近身敲击使用。
刀柄末端拥有狭长系绳孔,并系有带环珠(Knocker bead)的黑色绳编物。
从各国武器装备的命名方式来探讨其功能隐喻及文化源流作者:朱梦逸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6期摘要:武器的发明及运用,自古至今都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且相互影响。
而随着二十世纪以来不同国家间的军事革新日新月异,其武器命名也开始各自体现着不同国家、政权和民族地区的文化存在和意识存在的寄托。
本文从语言学和历史文化探究的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对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武器类型的命名方式,来分析其文化构成与民族性格,并对其命名方式的产生与存在意义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武器;语言学;文化一、武器命名的前世今生从人类发明武器之时,武器在图像认知的角度就有着重要的符号作用与象征意味。
比如说作为家徽、纹章、战旗上的图像标志,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国家的国徽上都有着冷兵器乃至热兵器的印记。
而在相对抽象的语言学认知中,武器的别名与昵称一样拥有着所指的意义。
(一)人类命名武器隐喻的语言学应用基础武器是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存在的事物,同任何人类发明的工具一样,都需要使用者通过对其各个层面的认知以及各自的偏好来进行独特的命名。
在汉语语境中,“马车”“战车”“运输车”都是在性能与用途认知之上进行的统称命名,这也就方便不了解这项事物的人对其有一个通俗和易懂的认识。
而隐喻的出现伴随着语言的深度发展,不仅和一个语言区域的文明发展程度相关,也和其语言自身的特点和用法相关。
从现代语言学的认知来说,隐喻绝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认知现象。
在军事装备领域,当一个国家的同样类别的武器装备存在着不同的型号,或是不同的国家有着相同且类似的武器装备。
那么对于武器型号别称的需求就由一种简单的来自远古文明的图腾崇拜转为了一种必要和合理的存在。
(二)人类武器命名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人类武器装备类型和型号的数量爆发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
这一方面是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中,对于工具很难具有统一性和模块化的生产模式,因此在使用同样兵器的士兵中,也很难找到两把一模一样的武器,因此只能根据武器的材质、笼统外观和大致用法来区别。
你知道为何美军的武器名称中,总是出现“block”这个词吗?Block这个词按字面意思,就是批次。
武器装备生产数量大的时候,时不时会进行一些小的改进,但还没到变化子型号的程度,就用Block 来代表,说明这批产品和上批产品是有所不同的。
举个栗子,标准-2blockⅢ型导弹,就是标准2导弹的第3生产批次,另外如F-16C Block50也就是F-16C的第50生产批次,因为武器在每批生产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改进,所以用Block来加以区别。
直接用生产批次来区分是更为精确的,对于后勤保障精细化准确化也有十分有益的作用。
拿军迷最熟悉的F-16“战隼”战斗机来说吧。
F是美国空军对于战斗机的编号,即Fighter的首字母,16是第16种按这个编号体系确定的型号,“战隼”则是这个型号的绰号。
F-16首批产品就有A、B两个型号,A是第一种生产型号,刚开始是个纯空战型号,不具备全天候能力和中距拦射能力;B是其双座型号。
后来又发展出C和D型,对比A\B型,C\D大幅强化电子设备和火控系统,成为一种对空对地皆能的多用途型号,机体外形也有少许调整,D还是双座教练型号,同样具备作战能力。
现在又针对中东市场发展了E型,继续改进电子设备和发动机,使“战隼”的作战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在数千架A、B、C、D型里,一批一批出厂的F-16还是有区别的,比如安装了不同的发动机,不同的电子设备。
block来划分也变成一种生产序列,新的武器版本对应的生产时间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划分。
比如波兰第6战斗机联队的F-16就是Block52的C和D型,意为第52批次的F-16,使用了普惠的F100-PW-229IPE发动机,发动机性能有所提升。
Block 52的改进还包括:采用了新型激光陀螺导航系统,加装了GPS接收机,加大计算机内存,换装了数据传输速度更快的新型调制解调器,采用了新型雷达告警接收机和自适应干扰系统,加装数字地形系统数据传输链路;改进座舱设计,使得飞行员佩戴夜视镜时也能看清座舱内各种显示装置;采用了先进敌我识别系统;采用了可编程升级的显示装置;换装新一代MIL-STD-1760总线;改进平视显示仪以适应多种的战术任务。
外国武器命名规则外国的武器命名可真是有意思,简直就像给一辆车起名字一样,随便能想到很多独特的名字,让人听了都不禁瞪大了眼睛。
“什么?这武器叫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可能一头雾水。
你要说美国的那种武器,有时候名字听起来像是电影里出来的角色,比如什么“光明之刃”,“猛禽”,听着就像是一部超酷的动作片,主角得把敌人统统打得落花流水。
看起来不只是武器,它们简直就有自己的个性,仿佛一把枪也能和你对话一样。
而那些欧洲的武器呢?就像是富家子弟,名字总显得有点贵气,什么“莱茵河之剑”,就听得出来,带着点古老的韵味。
说起来,武器的命名不仅仅是随便瞎起的,它们背后其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你要了解的话,还真得好好地探个究竟。
尤其是像俄罗斯那些武器,名字有时简直让你捧腹大笑。
比如说那把叫“AK47”的突击步枪,听着平平无奇吧?但是这名字背后可有故事呢!“AK”是“阿卡”的缩写,意思就是“阿卡基耶夫”的名字,47代表它的设计年份,1947年。
简单直接,还特别有实用性。
要说有些武器的名字,真的是“取之有道”——感觉就是那么符合它们的性格,硬朗又直接,不带一丝多余的修饰,实打实的真材实料。
你看,俄罗斯的武器讲究什么?直接!精准!简洁!像“托卡列夫”手枪,你看看这个名字,铁一般的硬气,根本不给你一点回旋余地。
而法国的武器,哎呀,这就完全是另一番风味了!名字总是带点浪漫情怀,仿佛每个武器背后都有一段诗意的历史。
你瞧“FAMAS”步枪,它虽然功能强大,但名字就是那个“FA”字母,听起来简直就像是某个法国艺术家的名字,气质满满。
法国人讲究优雅,可不单单是体现在他们的美食和浪漫风情上,武器命名上也透着一股子“贵族”气质。
简直让人忍不住想:“哎呀,这枪也太有品味了!”而要说到中国的武器命名嘛,可能你会想,“哎,中国的武器怎么起名的?”其实中国的武器名称挺有特色,讲究实际性。
比如说“QBZ95”,直截了当,一看就是“步枪”类型,数字95代表的是95年设计的。
美国M3系列冲锋枪为什么被称为“黄油枪”?M3冲锋枪,又称为“M3黄油枪”(M3 Grease gun),这是一款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二战期间大量制造的廉价的0.45口径轻型冲锋枪,使用.45 ACP(11.43 x 23 毫米)手枪子弹。
于1942年12月12日开始装备美国陆军并称为“美国冲锋枪,口径为 .45,主要用来取代同样是.45 口径,但价格昂贵的汤普森系列冲锋枪(M1928A1,M1和M1A1)。
在二次大战期间,该枪共生产了将近60万支。
在国内早期的一些战争题材影片中,经常能见到该枪的身影。
给机械打润滑油的“润滑枪”在外形上与M3冲锋枪有相似之处。
1941年美军兵器委员会对西欧战场上出现的性能突出的冲锋枪很是感兴趣,尤其是德国发射9毫米鲁格弹的MP40冲锋枪与英国的斯登冲锋枪,于是在1942年10月开始投资研究发展相当于美国版的斯登冲锋枪。
当时的要求如下:全金属枪身,可在只转换少数零件后使用.45口径的自动手枪子弹(.45 ACP)或是9毫米鲁格弹,容易使用,与斯登冲锋枪一样的功能与廉价。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内陆分部的乔治·海德被任命负责设计M3冲锋枪,内陆分部的总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桑普森生负责准备生产的模具。
11月间样品枪已制造完成提交陆军试枪,在样枪的测试中居然得到了95分的高分。
整个测试期间共发射5000发子弹只有两次故障。
最早的样品枪被称作T15,除去保险的样品枪被称作T20。
在通用汽车公司引导灯分部于1942年12月正式量产该枪之前,又进行了几项小的改进。
早在开发阶段,该武器的设计就按要求侧重于简化生产工艺,增加了易用性和转换的能力,例如把M3转换成发射9 x 19 毫米帕拉贝伦手枪子弹。
一共有37国家和地区曾使用过M3冲锋枪,中国也40年代中后期自行仿制过该枪,并命名为36式冲锋枪。
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也列装过该枪。
该系列枪族服役时间很长,一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还有部分美军的工兵驾驶员配备了M3A1型冲锋枪。
昙花一现的马穆鲁克剑名称:欧亚古兵器在之前的推送中,曾经多次提到过一种源自西亚形制的欧洲刀剑形制——马穆鲁克剑。
马穆鲁克剑得名于拿破仑麾下的马穆鲁克卫队,这些穆斯林勇士大多来自埃及,所使用的刀剑也是以奥斯曼舍施尔、克里奇、帕拉为主。
而欧洲的马穆鲁克剑也大多以此为原型。
狭义上讲,马穆鲁克剑需要符合以下几个特征:1、虽然被译作“马穆鲁克剑”,但本质是弯刀,因此马穆鲁克剑的剑身必须有一定弧度,更注重砍杀;2、采用十字型或“s”型刀格;3、刀柄末端有拐点;4、无护手,或仅有链型的软质护手。
马穆鲁克剑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西欧,以英法两国为主。
作为马穆鲁克剑的引入者,法军是马穆鲁克剑最大的受众。
在法军从埃及返回欧洲后不久,这种自带东方神秘色彩的弯刀便迅速流行了起来,成为法国骠骑兵的主要武器之一。
作为“近代欧洲大弧度弯刀浪潮”的一部分,早期的马穆鲁克剑凭借其惊人的砍杀能力得到了多方认可,其中就包括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军总指挥威灵顿公爵。
在拿破仑战争中后期,已经有不少英国军官放弃军方配发的1796系列刀剑,转而通过自行购买或战场缴获的方式装备马穆鲁克剑。
不仅军官们对此爱不释手,管状刀脊的马穆鲁克剑更是在拿破仑战争后一度成为了英国皇家骑兵卫队的制式装备。
在这种风尚的带领下,英军于1831年正式推出1831式马穆鲁克剑为将官佩剑,装备少将及以上军衔的英军高级军官。
美军也受此影响,美国海军陆战队M1850军官佩剑同样采用了马穆鲁克剑的形制。
这两种制式佩剑至今仍在列装使用。
在拿破仑战争后,受英法影响,使用马穆鲁克剑的风尚在荷兰、比利时两国的军官阶层中也一度盛行。
不过两国并未发行马穆鲁克剑形制的制式武器。
马穆鲁克剑虽然名声在外,但真正在战场上流行时间却十分短暂。
主要在拿破仑战争后不就,19世纪中期便已基本退出战场。
短短几十年,可谓是“昙花一现”。
其根本原因在于,马穆鲁克剑自身形制设计存在硬伤。
马穆鲁克剑的十字型或“S”型刀格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设计,无法为持刀手提供足够的保护,原本16世纪后欧洲刀剑就已经放弃了这一设计。
国之重器!欧洲战斧鉴赏
在中世纪欧洲,斧作为一种有效的挥击武器大受骑士阶层欢迎。
斧与剑(阔剑、长剑)、钉锤一起,作为除长矛外的辅助武器。
事实上,在骑士冲入敌阵后长达数米的矛就失去了使用价值。
在混战中骑士的优势仅在于重甲与骑马的高度优势。
在自上而下的挥击时,斧一类刃较厚的武器劈砍较有力,不易崩刃,而且这种情况下剑的反手回击价值也不大。
斧既有锋刃可以杀伤无甲或软甲的敌人——相较于剑,斧可以击碎骨胳,而且会使伤道严重挫伤(厚刃)还可以利用较高的动能杀伤穿链甲甚至板甲的敌人。
斧可以砸开链甲的链节,使链环嵌入伤口,造成易于感染而难以治愈的伤口,即使无法破甲,斧也可以利用自身动能造成钝伤。
在步兵,斧可以作为反骑兵武器(反甲),还可以非常方便地向上磕开盾,然后向下……但斧相较于刀剑,笨重是其最大缺点(某些方面也是优点),因而不适用于近战(例如城堡),步兵用单手斧则必须配盾,或装备副手刀剑。
风头正劲的“战斧”近年来,“战斧”这个词频频出现在各个媒体报道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虽然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战斧”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力量和威慑的象征。
本文将就“战斧”这个词进行深入探讨,从历史、军事、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解读。
“战斧”,英文为“Tomahawk”,最早是指北美印第安人使用的一种战斗工具。
它是一种由岩石、骨头或金属制成的短杆子,顶端带有尖锐的刃口,可以用来进行砍击、投掷或割伤敌人。
这种武器在印第安人中被广泛使用,成为了他们在战争中的得力助手。
而“战斧”的名字则来源于西班牙人,他们在16世纪首次见到这种武器时,将其称为“tomahauk”,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Tomahawk”。
在现代军事中,Tomahawk则指的是美国海军使用的一种巡航导弹。
这种导弹采用了机械自动化和微型电子技术,具有高精度、远程打击、隐身侦查等优势。
它可以被发射器发射出去后,利用预定的航线和航路飞行,然后精确命中目标。
由于其的作战能力和成本效益的原因,Tomahawk导弹被广泛应用于冲突和战争中。
Tomahawk导弹作为美国海军的主力巡航导弹,饱受争议。
一方面,Tomahawk导弹的发射能力,使得美国海军具备了远程打击敌方目标的能力,提高了美军的战斗力。
由于Tomahawk导弹的高精度和隐身能力,导致了误伤和平民伤亡的情况屡有发生。
比如在利比亚战争中,美军利用Tomahawk导弹进行打击,结果导致了一些平民死亡。
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非议。
除了军事上的应用,Tomahawk导弹也经常出现在文化中。
影视作品《枪火》、《深海浩劫》等中都出现了Tomahawk导弹的身影。
而在游戏中,Tomahawk导弹也经常出现,玩家可以通过操作Tomahawk导弹来打击敌人,增加游戏的刺激性和实战性。
在一些音乐中,Tomahawk导弹也经常被用来形容力量和威慑。
比如在流行歌曲《战斧》中,歌手用“战斧”来比喻他的力量和魅力,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意境和效果。
欧美武器命名(尤指绰号)的隐喻特点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武器发展更新速度快,各种新性能武器层出不穷,且根据其各自特征产生了新的绰号。
其武器绰号的隐喻类型较为丰富且多样。
本文对其隐喻特点进行了归类与总结。
关键词:武器命名;绰号;隐喻;战争域
中图分类号:ts95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109-02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新兴于二十世纪的欧美,其主要理论认为:人类认知和社会交际活动的主要工具是语言,而隐喻则是语言认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使用,因此隐喻也就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隐喻是词语层面上的一种修辞格,传统意义上只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语言现象。
束定芳(2002)指出,“隐喻涉及两个处于不同领域的概念,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之间互相作用。
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其中某一领域(源领域)的结构关系和相似特征被映射到另一领域(目标领域)。
而映射和整合过程发生的基础是相似性。
”
二战之后电子科技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欧美国家武器装备的不断升级。
其中美国先后发展研制出了各种在不同环境中均适用的各类武器装备。
而这些装备在具有优良作战性能的同时,又被赋予了符合自身特性的新绰号。
这些新绰号可以帮助其
避免其纷繁复杂的型号代码,又令人印象更加深刻。
本研究收集了《现代军事》、《兵器》、《兵器知识》等杂志以及相关网页上以美国为首欧美国家的新型武器名词(尤指绰号),并根据语料归纳出其武器命名尤其是绰号的隐喻特点。
二、武器命名(尤指绰号)的隐喻特点
1.动物名+武器
军事领域里面的武器命名往往和动物相关联,特别是和自然界中众多野生动物、如生性凶猛,杀伤力和攻击性强的猛禽、猛兽。
使用这些动物名字来命名军事领域里的武器装备会体现其强大武器性能,给对方造成压迫感,从而达到威慑对方的目的。
此类命名方式也是所有武器命名当中所占比重最大的。
如f/a- 22“猛禽”隐形战机;“美洲虎”攻击机;f-9“美洲狮”战斗机;f9f“黑豹”战斗机;米亚-4“野牛”重型轰炸机;米-4“猎狗”直升机;ah-1g/j “眼镜蛇”攻击直升机;sa321“超黄蜂”直升机;as332“超美洲豹”直升机;sh-60b“海鹰”反潜直升机;“沙漠鹰”无人机;“银狐”无人机;tr-a“斜眼狼”高空战术侦察机;e-2c“鹰眼”预警机(超越地平线的眼睛);“小鹰”级“福特”号航空母舰;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等。
此外,也有以非攻击性的动物为绰号的,比如x-50“蜻蜓”鸭式旋翼无人机;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sa341“小羚羊”军用直升机;sa316、319b “云雀”直升机等。
2.州名、城市名和人名+军舰
美国的战列舰,二战时期的主力舰全都是用美国各州的名字来命
名的,其下面的军舰大量采用的是各种各样城市名来命名。
第一艘核动力巡洋舰命名为“长滩”号(uss long beach),长滩是一座位于美国西岸加州南部的城市;核动力的驱逐领舰“班布里奇”号,班布里奇是美国佐治亚州西南部城市。
以州或城市名来命名,纪念意义十足,但是隐喻意义不明显。
然而,美国目前服役的十二艘大型航空母舰中,却有7艘是以总统名字命名的。
近年来美军下水的3艘航母,“尼米兹”级航母的第二舰、第五舰和第六舰分别被命名为“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林肯”号航母和“华盛顿”号航母,艾森豪威尔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第34任美国总统;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美国陆军六星上将;尼米兹是美国海军五星上将。
用伟人的名字命名武器使人产生敬仰、爱戴,至高无上等的感觉。
这里是通过隐喻的使用,凸显了象征国家综合实力的航空母舰无与伦比的战略地位,也赋予了航空母舰政治色彩和生命。
另外还有“里根”号航空母舰;“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肯尼迪”号航空母舰;“华盛顿”号航空母舰等。
3.人物(泛指)+武器
此种命名方式是根据武器的功能和特性将其拟人化,如md530“防御者”轻型多用途武装直升机;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ea-6b “徘徊者”电子攻击机;mu-82“铺路者”激光制导炸弹;“捕食者”rq-a无人机;ch-46d“海上骑士”直升机;a-5“民团团员”攻击机;b-1b“长矛兵”(lancer)远程轰炸机;an/mpq-64“哨兵”式雷达;“瞄准手”(pointer)无人机; p-3c“猎户”反潜巡逻机;
a-7“海盗”攻击机;s-3b“北欧海盗”电子战飞机等。
4.“尚武”类词汇+武器
“尚武”类形容词如“奋进”、“无敌”、“不屈”等通过隐喻机制映射到战争域,成为一些军舰的名字,彰显了该军舰以及该军队也具备了这样的尚武精神。
如英国海军战列巡洋舰的开山之作---无敌级装甲巡洋舰共三艘,分别叫作“无敌”、“不挠”、“不屈”(invincible, inflexible, indomitable);声望级有两舰,分别叫“声望”、“反击”(renown, repulse);美国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三号舰叫作“无畏”号航空母舰;美国多用途超大型航空母舰“企业号”(enterprise)核动力航母,其中“enterprise”就是“奋进,尚武”的意思;此外,还有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勇士”号战列舰等。
5.神话中的人名、物名+武器
众所周知,神话传说中的神,一般都有超自然的巨大法力。
而这种超自然的法力与现代高技术武器的卓越性能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神话传说中出现的神名和物名从神话域投射到战争域,显现出现代武器超自然的卓越性能,成为特殊的武器名称。
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国海军现役最重要的整合式水面舰艇作战系统--“宙斯盾”作战系统,它是“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中最核心、最亮点的部分,因此也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宙斯盾”舰。
“宙斯盾”是因古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和他手上的神盾而来的,以它来命名这一海军武器系统是希望其能像宙斯的神盾一样拥有超高魔力,保护美国海军免遭对
手的攻击。
这种隐喻式的命名方式在体现了该系统强大的性能外,也施加给对手强烈的心理暗示,使其充满对“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恐惧和忌惮,充分展现了“宙斯盾”系列武器装备的价值。
其它类似的命名还有a-3“天空斗士”轰炸机;“海王”武装直升机;“三叉戟”ⅱ-d5潜射导弹;“神剑”精确制导炸弹;“火神”高炮;“大力神”火箭;“宇宙神”火箭;“太阳神”型(helios)无人机;“曙光女神”超高速战略侦察机;“阿波罗”系列航天飞机等。
6.物体名称+武器
此类型命名中出现的物体名称多是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词汇,他们一般都是较为原始的武器工具,由于具有攻击特点在隐喻机制作用下从工具域投射到战争域,彰显现代高科技武器的攻击性特征。
如agm-84“捕鲸叉”(harpoon)反舰导弹;“战斧”(tomahawk)巡航导弹;“标枪”(javelin)反坦克导弹;“毒刺”导弹;f-86“佩刀”(saber)式战机;“佩刀”(saber)ss-20导弹;“飞剪”水上飞机;“铺路爪”相控阵雷达预警系统等。
此外,一些无攻击性、较静态的物体名词也被用到现代武器装备的命名上面,如“轻舟”(skiff)ss-n-23导弹;gbu-24“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金眼”式无人机;“龙眼”无人机;e-3“望楼”预警机等。
7.其他+武器
ch-47dah-64“阿帕奇”(apache)直升机中的“阿帕奇”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一个部落,阿帕奇族在印第安史上以强悍著称,因此这种隐喻式命名也暗指此直升机强悍的作战能力,给对手以威慑。
此
外,以自然现象命名的有“白云”海洋盗视卫星;f-35“闪电”战斗机;“星座”号航空母舰。
以首字母缩写命名的有“杰达姆”(jdam 联合直接攻击弹)精确制导炸弹;“德尔塔”(delta family)系列运载火箭等。
三、结论
以美国为首的欧美武器名称(尤指绰号)的军事词汇中,隐喻类型极其丰富。
较为具体的动物域、人物域、生产域和物体域等方面概念,只要与武器有相似之处,无论是攻击性还是其他性能的相似,均可投射到比之抽象的战争域,使所表述的概念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李雪峰、王美红,2006:26)那么,中国军队武器命名又有哪些隐喻特点,与美国的有何异同,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02):98-106.
[2]华章.解读外国军事武器装备命名中的隐喻元素[j].长沙铁
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85-187.
[3]田现辉.中外军事科技名词中的隐喻探讨[j].语文学刊,2011,(05):4-5.
[4]李雪峰,王美红.中美当代军事词隐喻系统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2006,(08):24-26.
作者简介:张卉媛(1982.7—),女,吉林延吉人,学位:硕研,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外语教研中心教师,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