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发展各历史阶段及其代表学说
- 格式:ppt
- 大小:654.00 KB
- 文档页数:51
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史摘要:西方管理理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西方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西方的管理理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当代管理思想阶段。
关键词:西方管理;历史;体系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⑴背景:古典管理理论是以工业化大生产为主要的背景,以市场经济中组织协调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管理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生产力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主体地位逐渐的建立,不断出现丰富的思想火花,反过来又进一步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出现的思想基础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建立。
实践基础是工厂制度的建立,工业化进程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科学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则成为古典理论阶段的产业基础。
⑴特征: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是使小企业获得生存和把企业获得获得最大的利益作为企业的奋斗目标。
以组织为整体,以获得最大利益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⑴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①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管理哲学。
作业管理,由一系列的科学方法组成。
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实行刺激性的报酬制度。
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等。
②古典组织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一般认为包括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提出了企业六大职能为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以及管理。
并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同时提出了法约尔14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利和责任、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韦伯的提出了官僚制理论,现代官僚制也称为理性官僚制或韦伯官僚制,它的内涵可以总结为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官僚制为现代社会的组织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方式,作为组织结构,官僚制组织结构视为与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最为理想的组织形态,是人类普遍采用的组织结构。
西方管理理论综述前言:从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到古希腊、古罗马,管理思想早已有之。
它们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历经了几千年的演变。
但是,直到20世纪初,真正成体系的管理理论才开始逐步建立。
不过,这些理论都形成在西方;虽然东方的早期管理思想也源远流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终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
笔者在阅读了4本关于西方管理思想的著作和近15篇相关文献后,对西方管理理论做出了一个简要的总结,下文将具体阐明。
正文:西方管理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的最初形成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所形成的管理理论,主要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现代经营管理理论、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公认的“科学管理之父”。
他在著名的金属切削实验、搬运铁块实验、铁锹实验等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逐渐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作是其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作定额原理、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标准化原理、差别的计件工资制、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
他还提出了一些科学管理方法的基本原则。
泰勒在做过大量的调查和实验并分析后得出科学管理理论,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程序引入生产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但是,由于时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从物理的、生理的方面研究工人的操作规范,是从个别工人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个别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率,没有考虑到工人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因素,也没有关于企业的整体管理和经营的内容。
论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2019-05-22摘要:管理思想的发展起源于西⽅管理学理论,要想系统了解西⽅管理学原理⾸先要了解它的理论发展历程,通过总结基本原理为⽇后在实际管理活动中进⾏借鉴与应⽤做准备。
关键词:西⽅管理学理论发展阶段;基本原理英国著名的管理史家、教育家、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曾说过:“学习管理学,如果不对管理学的历史以及先驱思想家的⼯作有所了解,就难以明⽩管理学的内容、范围及其发展的趋势。
”从管理学的历史发展经过来看,管理的发展都源⾃西⽅管理理论,⾃20世纪以来西⽅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史前积累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发展,从近代管理理论到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的发展历程。
⼀、古典管理理论:20世纪初诞⽣的以泰罗、法约尔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和⼀般管理的西⽅古典管理理论,因其孕育着重⼤的价值⽽不断被后世所发现。
古典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近现代管理理论的产⽣和发展,其独特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对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也具有⼗分重要的启⽰作⽤。
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包含:科学管理的中⼼问题就是提⾼⽣产率;为了提⾼⽣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流的⼯⼈;要使⼯⼈掌握标准化的⼯作⽅法;要采⽤刺激性的⼯资报酬制度激励⼯⼈努⼒⼯作,实⾏差别计件制;⼯⼈和雇主之间双⽅合作;实⾏职能⼯长制;管理控制中实⾏例外原则等。
泰罗将其管理思想运⽤到实践中,解决了当时企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劳动⽣产率的问题,他开创了科学管理的先河,奠定了科学管理的坚实基础,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管理之⽗”。
法约尔也是古典管理理论最杰出的⼈物之⼀。
他的代表作《⼯业管理与⼀般管理》中提出的⼀般管理理论对西⽅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影响,成为管理职能、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他提出的五⼤管理职能思想,为后⼈认识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的⼀般性框架,为管理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近代管理理论:到20世纪三四⼗年代,管理学经历了向近代管理理论迈进的新阶段。
此阶段的代表成果有巴纳德的⼀般组织管理原理和梅奥的早期⼈际关系学说。
西方管理发展简史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般来讲,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初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18世纪前)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今世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一、初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为普遍的,可是人们仅凭经验或一些片段的思想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归纳,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西方初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多数散见于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当中。
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械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和公司的管理愈来愈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愈来愈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慢慢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开创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偏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演变总结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是一个历时数百年的过程,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管理学派和理论。
本文将总结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并探讨其主要特征和影响。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有关领导和治理的思想。
柏拉图认为最优秀的领导者应是具备悟性、勇气和公正的哲学君主。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领导者应具备道德和聪明才智。
这些思想奠定了西方管理思想的基础。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价值观对管理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会组织的永恒原则,如等级制度和官僚化,影响了很多组织的管理方式。
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管理思想开始出现变革。
18世纪和19世纪,工业革命成为了管理思想发展的关键节点。
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和杰里米·边沁的效率思想提供了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1751年,斯密的《国富论》探讨了市场经济的原理,成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奠基石。
杰里米·边沁则主张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劳动效率,并强调分工的重要性。
到了20世纪初,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管理思想的发展。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科学管理原理》强调通过研究和标准化劳动过程来提高效率。
另一位重要管理学家亨利·福尔德提出了生产线原理,通过流程再造来改进组织效率。
与科学管理运动同时期,人类关系学派的兴起为管理思想并入了人性和社会关系因素提供了基础。
埃尔顿·梅约和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等学者把人的需求和动机纳入到组织管理中。
他们的研究表明,员工的满意度和心理健康对组织绩效有着重要影响。
20世纪中叶以后,系统论和信息论的发展改变了管理思想的理论取向。
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
这种观点意味着管理者需要全局思考,注重整体优化。
信息论则强调信息的重要性,把组织看作是信息处理系统,管理者需要有效地收集和传递信息。
试以理论线为主,描述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史摘要:在工业革命后,西方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宰。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史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地丰富着。
本文以理论线为主,通过阐述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当代管理理论来描述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史。
关键字: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新的思想文化也会相应的产生并且随之发展。
所以当西方的经济社会进入工业革命的大发展时期时,西方的管理思想理论应运而生。
此后,西方管理思想经历漫长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多个理论体系。
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是在复式记账法的产生、詹姆斯·斯图亚特、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前人的思想影响下诞生的。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思想的一部分,也是最早产生的管理理论。
泰勒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发展了科学管理思想,并且使科学管理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由管理思想上升到管理理论,是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飞跃。
泰勒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探索是通过以下三个著名的实验来实现的:1、搬运铁块实验2、铁锹实验3、金属切削实验泰勒这三个实验虽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可以说也都取得了成功。
这些实验的成功为他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奠定了实践基础,充分证明了科学管理理论可实现性和效用性。
此后,泰勒终于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现科学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进行友好合作。
泰勒的实践精神值得后来的企业家学习,同时他提出的管理制度,也是给现代企业管理的借鉴和启发。
虽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都有着重大作用和影响,但是不可否认,它依然存在着局限性。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认为人是纯粹的“经济人”,工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金钱收入,忽视人的社会因素;2、由于泰勒的事业始于基层,所以他的理论也局限于基层管理,偏重管理技术,只注重工作现场作业效率的提高,未能从企业整体上考虑如何解决好经营管理问题。
西方管理思想简谈智者说,知道人们如何思考,比知道人们如何行事更为重要。
虽然管理理论经过了百年发展,到今天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了,但了解管理思想,特别是人类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早期主要表现为经济管理思想和社会管理思想。
从西方早期的重农主义经济思想,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后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再发展到大工业时代的理性主义、科学化管理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总共可分为以下十个阶段。
1.古代希腊、罗马的经济管理想。
当时的管理思想主要以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克优斯*贾图等思想家的理论为主。
这些思想都是为维护奴隶制度而服务的,不过已经开始接触商品经济问题,已经产生了交换和货币。
2.西方中世纪前后的管理思想。
这个时间,正是封建主义逐渐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和不断发展的时期,另外在文艺复习思想大运动的背景下,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开始出现了,例如托马斯.阿奎那的公平价格和货币交换等思想,尼古拉·马基雅维利的管理原则,以及后期的新教理论、个人自由理论、市场理论。
3.工业革命前后的管理思想。
随着手工业时代向工厂制时代的转变,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范围的延伸,工业革命不断的进行,兴起了古典经济思想,主要代表人有亚当斯密、萨伊、罗伯特·欧文等人的经济思想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和影响工资大小的因素论、萨伊的政治经济学等是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4.西方大工业时代的管理思想。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企业的建立,对雇佣者、工人的需求增大,同时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了。
于是出现了“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约尔等伟大的思想家,5.梅奥的人文主义管理思想。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巴纳德的经理职能思想、领导工作思想等等。
在这个年代为西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做了不少的贡献。
6.20世纪50年代,全世界都在进行战后重建与经济恢复,在此期间,管理思想又有了新发展,例如杜拉克的目标管理思想,麦格雷戈的关于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和管理科学学派的发展。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这个时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许多有关组织和管理的想法,并成为了管理思想的先驱。
然而,直到近代工业革命的发生,管理思想才真正开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和组织管理的需求。
在这个时期,管理者开始研究和实践各种管理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著名的是亨利·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该模式通过将生产过程分割成许多步骤,并分配给不同的工人,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制造速度和质量。
20世纪初,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管理,并通过分工、标准化和激励来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对管理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当时工业界的主流管理方法。
在科学管理理论之后,人们开始逐渐关注人性和组织文化对管理的影响。
这导致了人际关系学派的兴起,该学派认为有效的管理应该注重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互动。
人际关系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梅奥,他的哈桑实验表明,员工的态度和情绪会对工作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管理思想是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各个部分相互关联和影响。
系统理论强调管理者需要考虑整体系统的目标和效果,而不仅仅是各部分的优化。
20世纪60年代,管理学界兴起了一股新潮流,即管理科学思想。
管理科学通过数理模型和信息技术来解决管理问题,并提供决策分析和运作研究的方法。
管理科学的典型应用是线性规划,用于优化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
在20世纪70年代,管理学界开始提倡全面质量管理 (TQM) 的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追求超越单纯追求效率和利润的目标,强调组织应该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并通过不断改进过程来提高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的典型实践是日本公司的质量圈和日本汽车工业的成功经验。
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管理思想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管理倾向于强调创新、灵活性和知识管理。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及原因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
有史料记载的西方管理实践和观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但直到19世纪末管理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一)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并颁布了有282条法规的“汉漠拉比法典”,其中有许多条款对人的行为和活动作了规定,以此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规范个人的行为。
欧洲的文明古国古希腊也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管理思想。
如公元前370年,该国学者瑟诺芬曾对劳动分工有过详细的论述:“在制鞋工厂中,一个人只以缝鞋底为生,另一个人进行剪裁,还有一个人制造鞋帮,再有一个人专门把各种组件组装起来。
这里所遵循的原则是: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瑟诺芬的这一管理思想与2000年后产业革命时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及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思想非常接近。
还有在15世纪,意大利的著名思想家马基埃维利对管理思想的阐述很多,最具影响的是四项领导原理。
将该原理与现代管理中的领导理论比较,会发现极为相似。
19世纪末,管理学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
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
科学管理理论的简介科学管理的局限性,科学管理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经济人”。
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
他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工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强调严格的服从,他没有看到工人的主关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认为人们只看重经济利益,根本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
由于对工人的的错误认识,必然导致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2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早期管理思想实际上是管理理论的萌芽,管理理论比较系统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方管理理论就其发展的历史和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传统管理阶段、古典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以及现代管理阶段。
一、传统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时间最长,有200多年的历史,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阶段虽然没有产生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但是已经在不少方面出现了管理理论的萌芽。
早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鲍顿及瓦特。
1.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1)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经济人”思想、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等思想。
老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简单的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2)分工节省了由于工作变动所损失的时间;分工使劳动简化,使工具专门化,从而有利于创造新的工具和改进设备。
而新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又使得劳动进一步简化和减少,从而使得一个人能够完成许多人的工作。
2.查尔斯﹒巴贝奇1832年《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论述了专业分工和机器工具使用的关系,利润分配制度,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3.罗伯特﹒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人事管理之父”(1)他在工厂内推行了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其核心是废除惩罚,强调人性化管理。
(2)他致力于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他还主动把工人的工作时间从13~14小时缩短到10.5小时。
(3)他主张建立教育制度,实行教育立法。
他禁止他的工厂雇佣十岁以下的童工,并将原来雇用的童工送入学校学习。
4.鲍顿及瓦特以上各种管理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向前发展,适应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发展而产生的。
这些‘管理思想虽然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但对于促进生产及以后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古典管理阶段在西方,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及原因从历史上来看,管理与人类社会几乎同时产生。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就离不开管理,所以管理的实践很早就出现了,而之后开始有人对这些实践活动加以研究和探索,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形成了对管理的初步认识和见解,从而开始形成管理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又对管理思想加以进一步的总结,提出管理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在管理实践中进行验证,继而对验证结果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提炼出了管理活动中的普遍原理,对这些原理的抽象综合,就形成了管理的基本理论。
人们又把这些理论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指导管理活动的进行,同时又进一步对这些理论进行实践验证,这就是管理学的整个形成过程,也就是从实践到思想再到理论,然后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至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要点●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18世纪)西方的早期管理思想多产生于政治活动,有关如何管理国家、军队、人民的一些经验。
1436年意大利的威尼斯建立了政府造船厂(即兵工厂),它的管理实践十分先进,在生产中实行了系统管理,以会计和成本来节约人力、物力,并且建立了早期的成本会计制度。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意大利人,著有《君主论》,其中最具影响的是四项领导原理,该原理与现代管理中的领导学理论十分相似。
(16世纪初)。
2、管理学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19世纪末)欧洲在14、15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过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这一时期内产生了一些有关管理的思想,为管理学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亚当·斯密,英国人,现代经济学之父,著有《国富论》,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分配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赋税理论。
其中劳动分工理论成为以后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亚当斯密列举了一个很有名的例子,有关制造针的例子,假如工人们分工操作,专习一种特殊业务,他们平均每人每天能制造4800枚针,如果工人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于一项工序,那么每人每天连20枚针都做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