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补充:电测法的基本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36.50 KB
- 文档页数:5
电测法的原理及应用1. 电测法的概述电测法(Electrical Measurement)是一种用电流、电压或电阻等电学参数来对物体进行测量的技术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以实现对物体电性质、电特性和电参数的测量、分析和控制。
2. 电测法的原理电测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理进行测量:2.1 电流测量原理电测法通过测量电流来了解物体的电性质。
电流测量可以通过感应法、位移法、霍尔元件和锁相放大器等方式进行。
2.2 电压测量原理电压测量是电测法中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
电压测量可以通过电压表、差动放大器和信号调理电路等设备进行。
2.3 电阻测量原理电阻测量通过测量电阻来判断物体的电导率和电阻率等电学特性。
电阻测量可以通过电桥、电阻表和四引线阻抗测量等方法进行。
2.4 电导测量原理电导测量是衡量物体导电性能的常用方法之一。
电导测量可以通过电导计和电流源等设备进行。
3. 电测法的应用3.1 科学研究领域•在物理学领域,电测法用于测量材料的电导率、磁性和热性等特性。
•在化学科学领域,电测法用于测量化学反应在不同电位下的反应速率和电化学性质。
•在生物医学领域,电测法用于测量人体的生物电信号,如心电图、脑电图和肌电图等。
3.2 工程技术领域•在电力系统中,电测法用于测量电网电流和电压,以实现对电网的监测和控制。
•在电子电路领域,电测法用于测量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电参数,以验证电路的性能和正确性。
•在通信领域,电测法用于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特性,以实现对通信设备的调试和维护。
3.3 工业生产领域•在能源行业,电测法用于测量石油、天然气和水的电导率和电阻率等参数,以实现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材料加工领域,电测法用于测量材料的电导率、电阻率和磁化率等特性,以实现对材料加工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在制造业中,电测法用于测量产品的电气性能和安全性能,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4. 总结电测法作为一种电学测量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意义。
电测法测t型杆件弯矩电测法测t型杆件弯矩1. 引言在工程领域,弯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它描述了杆件受力情况下的弯曲程度。
而准确地测量和估算杆件的弯矩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其中,电测法作为一种常见和有效的测量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测量杆件的弯矩。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测法测量t型杆件弯矩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就个人见解加以阐述。
2. 电测法的基本原理电测法是通过测量杆件上产生的电压或电流来推导出杆件悬臂端点的弯矩。
根据悬臂梁的受力原理,在杆件受力时,悬臂端点会发生弯曲,因而产生变形。
这种变形会引起电阻值或感应电流的变化,通过测量这种变化可以推导出杆件受到的弯矩。
3. 电测法测量t型杆件弯矩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电测法常常通过悬臂长度上的应变片传感器来实现。
应变片是一种能够精确测量悬臂端点变形的传感器。
当杆件受到弯矩作用时,应变片会产生电压变化,并通过电路传递给测量仪器。
通过调整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值,可以得出杆件悬臂端点受到的弯矩。
4. 电测法测量t型杆件弯矩的应用电测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适用于材料力学和结构工程中。
在材料力学中,电测法能够精确测量杆件的弯曲性能,为材料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结构工程中,电测法可用于测量桥梁、建筑物等结构的受力情况,及时监测结构的健康状况,确保结构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5. 个人观点和理解电测法作为一种精确测量杆件弯矩的方法,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我的理解中,我认为电测法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测量杆件产生的电压或电流来间接推导其弯矩。
这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性,还能够避免对杆件的额外影响。
电测法还具有实时监测的能力,可以及时检测到结构变形情况,从而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6.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对电测法测量t型杆件弯矩的深入讨论,我们了解到了这一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
电测法作为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测量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接触式、精确且实时的测量方案。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提高部分实验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目录一、动应力测定试验二、叠梁应力、应变测定实验三、复合梁应力、应变测定实验四、压杆稳定实验五、大柔度稳定性实验六、弯曲疲劳试验(示范)一、 动应力测定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测量动应变的测量方法,测定简支梁的动应力。
2、 掌握动态应变仪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二) 实验设备1、 弯扭组合实验装置WNG-1;2、 DH —5922 动态应变测试仪;(三) 原理及方法结构在承受动载作用或强迫振动时,结构上各点的应变随时间改变而变化,相应的,各点的应力也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这种应变成为动应变,相应的应力称为动应力。
为了测量动应力d σ,通常测出动应变d ε然后通过d d E εσ⋅=得出动应力。
在电阻应变测量中,动态应变测量与静态应变测量不同。
静态应变不随时间变化,可以直接读取或将数据打印出来。
而动态应变随时间改变而发生变化,必须通过记录仪器进行实时记录或存储,然后进行信号处理。
动态应变不但要测量其应变幅值,还要测量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或者测量其变化频率。
不失真地记录动态应变是保证测量精度的基础。
在电阻应变测量技术中,动态应变与静态应变的测量原理是基本相同的,只是测量系统有差异。
由于被测应变的频率不同,各种动态应变记录仪器的频率适用范围都有限制,因此应根据动应变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仪器,除此之外还需考虑仪器之间的阻抗匹配以及数据处理方式。
目前,在一般的动态应变测量中,光线示波器和磁带记录仪正逐渐被与计算机相联系的动态应变测试系统所代替。
本试验采用DH5922动态应变测试仪,其试验装置示意图如图6.1所示。
它是由加载装置、动态应变测试系统以及计算机三部分组成。
其中加载装置为一个简支梁中间安装一个带有偏心质量块的可调速小马达,在梁靠近中心位置上下表面上粘贴应变片,组成半桥测量桥路。
当启动马达时,由于偏心质量块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使简支梁发生振动,在梁的垂直方向上产生了一个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周期性动载荷。
第三章基本实验部分§3-1 拉伸实验一、目的1、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σs、强度极限σb、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2、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3、观察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特征等),并绘制拉伸图(P-ΔL 曲线);4、比较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力学性质特点。
二、原理将划好刻度线的标准试件,安装于万能试验机的上下夹头内。
开启试验机,由于油压作用,便带动活动平台上升。
因下夹头和蜗杆相连,一般固定不动。
上夹头在活动平台里,当活动平台上升时,试件便受到拉力作用,产生拉伸变形。
变形的大小可由滚筒或引伸仪测得,力的大小通过指针直接从测力度盘读出,P-ΔL曲线可以从自动绘图器上得到。
低碳钢是典型的塑性材料,试样依次经过弹性、屈服、强化和颈缩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均匀变形的。
用试验机的自动绘图器绘出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图(如图3-1)。
对于低碳钢试件,在比例极限内,力与变形成线性关系,拉伸图上是一段斜直线(试件开始受力时,头部在夹头内有一点点滑动,故拉伸图最初一段是曲线)。
低碳钢的屈服阶段在试验机上表现为测力指针来回摆动,而拉伸图上则绘出一段锯齿形线,出现上下两个屈服荷载。
对应于B′点的为上屈服荷载。
上屈服荷载受试件变形速度和表面加工的影响,而下屈服荷载则比较稳定,所以工程上均以下屈服荷载作为计算材料的屈服极限。
屈服极限是材料力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确定Ps时,须缓慢而均匀地使试件变形,仔细观察。
(a)低碳钢拉伸图图3-1 (b)铸铁拉伸图试件拉伸达到最大荷载P b以前,在标距范围内的变形是均匀分布的。
从最大载荷开始便产生局部伸长的颈缩现象;这时截面急剧减小,继续拉伸所需的载荷也减小了。
试验时应把测力指针的副针(从动针)与主动针重合,一旦达到最大荷载时,主动针后退,而副针则停留在载荷最大的刻度上,副针指示的读数为最大载荷P b。
铸铁试件在变形极小时,就达到最大载荷P b,而突然发生断裂。
电法的原理
电法是一种测定电导率、电阻率和电极化率等电学参数的方法。
它基于材料的电导性差异以及电流通过物体时发生的电压变化。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导率的测定原理:通过施加电压,使电流通过待测物体,并测定电压与流经电流的比例关系,从而计算电导率。
电导率越高,电流通过物体时电压降低越小,反之则电压降低越大。
这是因为电流在电导率高的物质中传输更容易,电压降低更小。
2. 电阻率的测定原理:电阻率是电导率的倒数,可以通过电导率测定结果倒数求得。
电阻率反映了物质对电流通过的阻力大小,与物质本身的特性有关。
电阻率高的物质传导电流更困难。
3. 电极化率的测定原理:电极化是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产生的化学反应。
电极化率表示电极(特别是电极表面)在电解过程中被极化的能力。
电极化率的测定原理是通过施加电压,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测量电压与流经电流的比例关系,从而计算电极化率。
电极化率与溶液中的电荷转移速度有关,高的电极化率意味着电极表面上的电荷转移速度较慢。
综上所述,电法的原理是基于电导性差异和电流通过物体时产生的电压变化,通过测量电压与流经电流的比例关系来计算电学参数。
其中包括电导率、电阻率和电极化率等参数的测定。
电测法的基本原理一. 原理简介电测应力、应变实验方法(简称电测法),不仅用于验证材料力学的理论、测定材料的机械性能,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为解决工程问题及从事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电测法就是将物理量、力学量、机械量等非电量,通过敏感元件感受下来并转换成电量,然后通过专门的应变测量设备(如电阻应变仪)进行测量的一种实验方法。
二.应变片原理敏感元件的种类很多,其中以电阻应变片(简称电阻片或应变片)最简单、应用最广泛。
1.电阻片的应变-电性能(图1、图2)电阻片分丝式和箔式两大类。
丝绕式电阻片是用0.003mm-0.01mm的合金丝绕成栅状制成的;箔式应变片则是用0.003mm-0.01mm厚的箔材经化学腐蚀制成栅状的,其主体敏感栅实际上是一个电阻。
金属丝的电阻随机械变形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应变-电性能。
电阻片在感受构件的应变时(称做工作片),其电阻同时发生变化。
实验表明,构件被测量部位的应变Δl/l与电阻变化率ΔR/R成正比关系,即:比例系数Ks称为电阻片的灵敏系数。
由于电阻片的敏感栅不是一根直丝,所以Ks不能直接计算,需要在标准应变梁上通过抽样标定来确定。
Ks的数值一般约在2.0 左右。
2.温度补偿片温度改变时,金属丝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阻的变化。
因此在温度环境下进行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由两部分组成即:ΔR = ΔRε+ΔRTΔRε-由构件机械变形引起的电阻变化。
ΔRT-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
要准确地测量构件因变形引起的应变,就要排除温度对电阻变化的影响。
方法之一是,采用温度能够自己补偿的专用电阻片;另一种方法是,把普通应变片,贴在材质与构件相同、但不参与机械变形的一材料上,然后和工作片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组桥。
电阻变化只与温度有关的电阻片称做温度补偿片。
利用电桥原理,让补偿片和工作片一起合理组桥,就可以消除温度给应力测量带来的影响。
3.应变花(图3)为同时测定一点几个方向的应变,常把几个不同方向的敏感栅固定在同一个基底上,这种应变片称做应变花。
电测法的原理及应用电测法,即电阻测量法,是利用电流通过物体时,测量通过物体的电流和电压关系,推断出物体的电阻大小。
电测法广泛应用于工程、科研、生活中的实验和测量工作中。
电测法的原理是欧姆定律。
根据欧姆定律,当电流通过一个物体时,通过物体的电流I与物体两端的电压U之间存在线性关系:I=U/R,其中,I为电流,U为电压,R为电阻。
根据此关系,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从而计算出物体的电阻。
电测法的应用很广泛。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电阻测量:最常见的电测法应用就是测量电阻。
通过连接一个已知电流源和未知电阻的电路,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待测电阻的数值。
2.温度测量:许多物质的电阻与温度变化有关,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电阻变化来计算物体的温度。
这种方法常被用于温度计的制作中。
3.界面电阻测量:在涂层、电镀等领域中,需要测量涂层或界面的电阻。
通过电测法可以准确测量出涂层或界面的电阻值,从而评估涂层的质量、电镀的厚度等。
4.地质勘探:电测法也常被用于地质勘探中,通过测量地下物质的电阻性质,推断出地下的构造、岩层等信息。
5.电化学测量:电测法在电化学测量中也有应用。
例如,通过测量电极之间的电阻变化,可以推断出电化学反应的进行情况,了解电化学实验的结果。
总结来说,电测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测量方法,可以用于测量电阻、温度、界面电阻等。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欧姆定律,利用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推断出物体的电阻大小。
电测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是科研和实验工作中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
北航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篇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力学实验二~实验四参考材料】——电测法测定弹性模量预习要求:1、预习电测法的基本原理;2、设计本实验的组桥方案;3、拟定本实验的加载方案;4、设计本实验所需数据记录表格。
一、实验目的3. 学习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电阻应变仪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1.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2. 电阻应变仪;3. 游标卡尺。
三、试件中碳钢矩形截面试件,名义尺寸为b?t = (30?7.5)mm2。
图一试件示意图图二实验装置图四、实验原理和方法1、实验原理材料在比例极限内服从虎克定律,在单向受力状态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上式中的比例系数e称为材料的弹性模量。
由以上关系,可以得到:e==(2)(3)ei=(4)(5)n∑eie=i=1i=1n(6)n(7)以上即为实验所得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上式中n为加载级数。
2、增量法利用增量法,还可以判断实验过程是否正确。
若各次测出的应变不按线性规律变化,则说明实验过程存在问题,应进行检查。
采用增量法拟定加载方案时,通常要考虑以下情况:(1)初载荷可按所用测力计满量程的10%或稍大于此标准来选定;(本次实验试验机采用50kn的量程) (2)最大载荷的选取应保证试件最大应力值不能大于比例极限,但也不能小于它的一半,一般取屈服载荷的70%~80%,故通常取最大载荷pmax=0.8ps;(3)至少有4-6级加载,每级加载后要使应变读数有明显的变化。
ppp p图三增量法示意图五、实验步骤1. 设计实验所需各类数据表格;2. 测量试件尺寸;分别在试件标距两端及中间处测量厚度和宽度,将三处测得横截面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原始横截面积。
3. 拟定加载方案;4. 试验机准备、试件安装和仪器调整;5. 确定组桥方式、接线和设置应变仪参数; 6. 检查及试车:检查以上步骤完成情况,然后预加载荷至最大值,再卸载至初载荷以下,以检查试验机及应变仪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材料力学实验资料——电测法实验三扭转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扭转屈服应力?s和抗扭强度?b。
2.测定灰铸铁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抗扭强度?b。
3.绘制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扭转图,比较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扭转破坏形式。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扭转试验机2.游标卡尺三、实验试样按冶金部标准采用圆形截面试件,两端成扁圆形。
如图1所示。
图1 扭转试件图圆形截面试样的直径d?10mm,标距l?5d或l?10d,平行部分的长度为l?20mm。
若采用其它直径的试样,其平行部分的长度应为标距加上两倍直径。
试样头部的形状和尺寸应适合扭转试验机的夹头夹持。
由于扭转试验时,试样表面的切应力最大,试样表面的缺陷将敏感地影响试验结果,所以,对扭转试样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要比拉伸试样的高。
对扭转试样的加工技术要求参见国家标准GB10128—88。
四、实验原理与方法1.测定低碳钢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试样在外力偶矩的作用下,其上任意一点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
随着外力偶矩的增加,测矩盘上的指针会出现停顿,这时指针所指示的外力偶矩的数值即为屈服力偶矩Mes,低碳钢的扭转屈服应力为1?s?3Mes(1)4Wp式中:Wp??d3/16为试样在标距内的抗扭截面系数。
在测出屈服扭矩Ts后,改用电动加载,直到试样被扭断为止。
测矩盘上的从动指针所指示的外力偶矩数值即为最大力偶矩Meb,低碳钢的抗扭强度为?b?对上述两公式的来源说明如下:低碳钢试样在扭转变形过程中,利用扭转试验机上的自动绘图装置绘出的Me??图如图12所示。
当达到图中A点时,Me与?成正比的关系开始破坏,这时,试样表面处的切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扭转屈服应力?s,如能测得此时相应的外力偶矩Mep,如图13a所示,则扭转屈服应力为?s?MepWp3Meb(2)4Wp(3)经过A点后,横截面上出现了一个环状的塑性区,如图2b所示。
若材料的塑性很好,且当塑性区扩展到接近中心时,横截面周边上各点的切应力仍未超过扭转屈服应力,此时的切应力分布可简化成图2c所示的情况,对应的扭矩Ts为图1低碳钢的扭转图ss(a)(b)(c)图2 低碳钢圆柱形试样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a)T?Tp;(b)Tp?T?Ts;(c)T?TsTss?2??d??2??s?d/2 d/2?d??2?d312?s?Wp?s43由于Ts?Mes,因此,由上式可以得到2?s?3Mes (4)4Wp无论从测矩盘上指针前进的情况,还是从自动绘图装置所绘出的曲线来看,A点的位置不易精确判定,而B点的位置则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