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栽培技术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39 MB
- 文档页数:11
川贝母种植条件和方法川贝母是一种百合科植物,其种植条件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地整地:选择海拔较高、背风阴山或半阴山的地方建园,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砂土为好。
同时要远离麦类作物种植区,因为小麦容易传染锈病。
在杂草种子未成熟前开始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清除草根、石块等物,深翻细耙,顺着山坡方向做畦。
2. 施肥:在整地时,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500~2000kg、过磷酸钙50kg、油饼100kg,堆沤腐熟后撒于畦面,浅翻,畦面呈弓形。
3. 适时播种:川贝母种子应该随时采收随时播种,不宜留存。
播种方法有点播、条播、撒播三种方法。
点播是将每粒种子进行分辦,在畦面按5~6cm株行距开穴,深3~4厘米,每穴1瓣,播种后覆土;条播是在畦面开横沟,深~2cm,宽15~20cm,间距7~10cm,将拌有细土或草木灰的种子均匀撒于沟中,覆土3cm左右;撒播是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表面,种子上面要覆盖3厘米厚的腐殖质粉末。
亩用种量都在~3公斤,播种后要用树枝或者遮阳网遮阴,还要搭建栅栏防止人畜践踏。
4. 田间管理:在播种后至出苗前,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
同时要做好除草工作,以免杂草与贝母争夺养分。
在生长过程中,还要适时追肥,以满足贝母对养分的需求。
5. 病虫害防治:川贝母常见的病虫害有锈病、黑斑病、蛴螬等。
对于锈病和黑斑病,可以采用波尔多液等杀菌剂进行防治;对于蛴螬等地下害虫,可以采用敌百虫等杀虫剂进行防治。
6. 采收加工:川贝母生长缓慢,一般需要3~4年才能采收。
采收时要注意不要伤害到植株的根部,以免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采收后要及时干燥,去除杂质和泥沙,然后按照大小和质量分级包装。
以上是川贝母的种植条件和方法,仅供参考。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农业专家或查阅农业书籍。
川贝母种植技术详细资料(图)(一)概述: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可供川贝的植物有川贝母Frit 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unibracr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 Maxim.ex Batal.和棱砂贝母F.delauayi Franch.。
它们产于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甘肃等地。
前三种称松贝和青贝,第四种俗称炉贝,统称川贝。
味甘,性微寒,归肺心二经,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痨嗽、咯痰带血等症。
过去全靠采挖野生,年代初开始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
现在四川阿坝、理县、小金等县,甘肃漳县,云南丽江等地均有栽培,并建有种子、鳞茎种源基地,供各地引种栽培。
川贝母(图)为当前紧缺名贵药材,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目前(年月),现市场售价松贝-元,青贝-元,炉贝-元,因此,人工栽培川贝不但收益高,而且可以缓和临床用药的奇缺。
(二)植物特征.川贝母:株高~厘米,茎生叶通常对生,顶端叶多呈线形,先端卷曲,蒴果棱,翅宽-.毫米。
.暗紫贝母:株高较川贝矮(~厘米).茎生叶最下面枚对生,上面通常互生,叶先端不卷曲,花深紫色,蒴果长圆形,棱,棱翅宽约毫米。
.甘肃贝母:与暗紫贝母很相似,区别在于花黄色,有细紫斑。
.棱砂贝母:株高~厘米,生长有叶的茎段比花梗短,茎秆上生长的叶卵形至椭圆状卵形,果实上有翅,翅宽毫米,长在果实上的花被果熟前不萎蔫,可与其他种相区别。
此外年代引种栽培成功的瓦布贝母和浓蜜贝母适应环境能力强,更易于栽培。
特别是瓦布贝母生物碱含量及止咳祛痰作用优于暗紫贝母。
目前,“野转家”栽培成功的还有秦贝母和太白贝母等。
(三)生长习性.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籽需经~年时间,第一年地上只有片由种子出苗后生出的一片扁平线形叶,分不出叶柄和叶片,长~厘米,只有一绿豆粒大的小鳞茎。
第二年有~片具明显叶柄的基生叶,鳞茎如黄豆大小。
川贝种植技术和方法
1. 选地整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作为种植地。
在整地时,要深翻土壤,施足基肥,并进行消毒。
2. 繁殖方法:川贝母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式进行。
种子繁殖一般在秋季进行,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整好的苗床上,覆盖一层细土,保持湿润。
分株繁殖则是在春季或秋季,将母株分成若干小株,然后进行移栽。
3. 移栽定植:当川贝母幼苗长到 5-6 厘米高时,可以进行移栽定植。
移栽时要注意保持根系完整,避免损伤幼苗。
4. 田间管理:川贝母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要及时浇水、施肥,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整洁。
5. 病虫害防治:川贝母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要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6. 收获加工:川贝母一般在种植 3-4 年后进行收获。
收获后,将鳞茎洗净、晾干,然后进行加工。
需要注意的是,川贝母的种植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由于川贝母的野生资源日益减少,为了保护野生资源,建议选择人工种植的川贝母进行栽培。
川贝母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1川贝母介绍
川贝母(拉丁文学名:Mentha arvensis),又名田草薄荷,是属于薄荷科植物,生长习性强健,可耐久性高,是全球重要的草本作物。
由于它近似薄荷口感,具有辛辣、清凉、挥发特性,十分适合作调料,因此在中国、米国、巴西和印度都建立了大量的川贝母种植基地。
2川贝母种植技术
川贝母种植通常采用菜秧苗法或靠谱头斩苗法。
菜秧苗法是在田间种植苗木的方法,是将高级苗木掰断1-2枝,复种块根栽培到田间,苗木能够很快地长出新的枝叶。
靠谱头斩苗法,也就是将苗木掰开3-4厘米,把植株掰开后放置到固定的土地上,再进行种植。
3川贝母栽培管理
菜田土壤对川贝母生长有重要作用,土壤要注意保持肥沃,水分充足,空气循环良好,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土壤耗损。
另外,还需要做好少免药、施肥、松土、防灾、施磷肥的管理。
4养分管理
增施有机肥料和氮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化肥的依赖,减轻污染,促进川贝母健康生长。
5病虫害防治
在种植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治各种病虫害。
若整个田间存在病虫害,可采用旋风、熏蒸等方法除害或施用植物杀虫剂,杀虫剂要采取零残留措施,降低水体污染产生的风险。
6结语
川贝母的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技术的选择以及实施都非常重要。
正确的土壤管理,用料补给,防治病虫害,科学施肥等综合措施,都能有效提高川贝母的种植水平。
川贝母栽培技术汇报人:2023-12-19•川贝母概述•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目录•采收与加工•贮藏与运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01川贝母概述川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15-35厘米。
植株形态叶子花序具有3-4枚轮生叶,每片叶子呈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为3-7厘米,宽为3-5毫米。
总状花序,通常有花3-6朵,花朵为紫色或黄绿色。
030201川贝母的形态特征1 2 3川贝母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止咳化痰川贝母还具有散结消肿的作用,对于淋巴结炎、乳腺增生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散结消肿川贝母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降压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降压作用川贝母的药用价值川贝母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的海拔2000-4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丛中。
分布地区川贝母生长在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草地、山坡、灌丛和林下,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
生态环境川贝母的分布与生态环境02栽培技术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或腐殖质丰富的土壤。
土壤选择深耕细作,清除杂草和石块,施足基肥,保持土壤疏松。
整地选地整地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播种。
将川贝母植株分成若干小株,分别栽种在适宜的土壤中。
繁殖方法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定期清除田间杂草,保持土壤疏松。
除草根据川贝母的生长需求,适时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施肥注意观察川贝母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在适宜的采收期,将川贝母挖出,去掉泥土和杂质,加工成干品或药材。
采收与加工田间管理03病虫害防治症状为叶片上出现褐色或黑色病斑。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或代森锌。
锈病症状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或橙色的锈状斑点。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喷洒敌锈钠或氧化乐果。
症状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或绿色的蚜虫。
防治方法包括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如瓢虫、草蛉等,也可喷洒敌杀死、氧化乐果等化学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