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技术第七章
- 格式:ppt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60
第二章:⒉在玻璃( 2.25,1)r r εμ==上涂一种透明的介质膜以消除红外线(0.75)m λμ=的反射。
⑴求该介质膜应有的介电常量及厚度。
⑵如紫外线(0.42)m λμ=垂直照射至涂有该介质膜的玻璃上,反射功率占入射功率百分之多少?⑴1.5n = 正入射时,当n =时,膜系起到全增透作用5 1.225n ==,正入射下相应的薄膜厚度最薄为 00.750.15344 1.225h m nλμ===⨯⑵正入射时,反射率为222200002222000022()cos ()sin 22()cos ()sin G G G G n n nhnhn n n n n n nh nhn n n n ππλλρππλλ-+-=+++正220022220002()cos 3.57%22()cos ()sin G G G nhn n n n nhnhn n n n πλππλλ-==+++⒌一束波长为0.5 m μ的光波以045角从空气入射到电极化率为20.6j +的介质表面上,求⑴此光波在介质中的方向(折射角)。
⑵光波在介质中的衰减系数。
⑴2123n =+=n = 由112sin sin n n θθ=得2sin 6θ=2arcsin 6θ= ⑵衰减系数72(0.6)0.6 1.310nr k πλ=-⨯-=⨯=⨯⒍输出波长λ=632.8nm 的He-Ne 激光器中的反射镜是在玻璃上交替涂覆ZnS 和2ThF 形成的,这两种材料的折射率系数分别为1.5和2.5。
问至少涂覆多少个双层才能使镜面反射系数大于99.5%?设玻璃的折射率G n =1.5 由题意: 02220220()0.995()P H H LG P H H L Gn n n n n n n n n n λρ⎡⎤-⎢⎥⎢⎥=≥⎢⎥+⎢⎥⎣⎦正,,即22222.5 1.51()1.5 1.50.99752.5 1.51()1.5 1.5P P -≤-+ 即 250.0025() 1.5 1.99753P ⨯⨯≥25()532.73P≥ 212.3P = 7P ≈ 故至少涂覆7个双层。
《光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英文名称: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学时数:60学时学分:3.5学分适用专业:电子科学技术专业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光电子技术是由电子技术和光子技术互相渗透、优势结合而产生的,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光电子学为基础的光电信息技术是当前最为活跃的高新技术之一。
光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它的开设为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必备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门课程不仅是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环节,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的:该课程介绍光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内容可以分为四大主要部分:(1) 激光原理基础及典型激光器;(2) 光的耦合与调制技术;(3) 光电探测器及其应用;(4) 光电子集成器件及光电子器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主要介绍了光电子系统中关键器件的原理、结构、应用技术和新的发展。
该课程在阐明基本原理的同时,突出应用技术,使学生能够把握光电子技术的总体框架,有兴趣、有信心投入实践和创新活动。
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光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实际应用,为今后从事光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并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加深光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一定的实验,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相应技术、实验方法和技能锻炼。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对自学的内容布置讨论及思考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当增加flash动画、视频材料,同时安排一些课外科技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到本学科的最新前沿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光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了解光电子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光电子领域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对光电子技术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光电子技术2谈谈对光电子技术的理解:光电子技术主要研究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及能量相互转换的技术,以光源激光化,传输波导化,手段电子化,现在电子学中的理论模式和电子学处理方法光学化为特征,是一门新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3.光电子技术应用实例:光纤通信、光盘存储、光电显示器、光纤传感器等。
4.光的基本属性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波动性的体现是光具有干涉、衍射、偏振等。
5.两束光相干的条件是频率相同、振幅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
最典型的干涉装置有杨氏双缝干涉、迈克耳孙干涉仪。
两束光相长干涉的条件是δ=mλ(m = 0,±1,±2,LL)6.最早的电光源是碳弧光灯,最早的激光器是1960年美国梅曼制作的红宝石激光器。
7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复极化率的实部表示色散和频率的关系,虚部表示物质吸收和频率的关系。
8波长λ的光经过孔径D的小孔在焦距f 处的衍射爱里斑半径为1.22 fλ/D 。
9光调制技术——光信息系统的信号加载与控制10光有源器件是光通信系统中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或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关键器件,是光传输系统的心脏。
光无源器件是指没有光电转换的器件,即只有光-光的转换。
11.光谱线展宽,均匀展宽:原子自发辐射产生的谱线并不是单一频率的,而是占据一定的频谱宽度,若果这种频谱展宽是由于手激态的有限寿命引起的,则称之为均匀展宽。
特点:引起机制对于每一粒子而言都相同。
任一粒子对谱线展宽的贡献一样,每个发光粒子都以洛伦兹线型发射.非均匀展宽:在物理现象中,个别原子是可以区分的,每一个原子的跃迁频率ν都有少量差别,从而导致自发发射频谱反映出各个跃迁频率增宽,称之为。
特点:粒子体系中粒子的发光只对谱线内与其中心频率相对应的部分有贡献12 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包括:激光工作物质、泵浦源和光学调振腔。
13激光产生的充分条件是阈值条件和增益饱和效应,必要条件是粒子束反转分布和减少振荡模式数。
14光波导:能使光低损耗传输的通道,它将光限制在一定路径中向前传播,减少了光的耗散,便于光的调制、耦合等,为光学系统的固体化、小型化、集成化打下了基础。
光电子技术又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围绕着光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和接收,涵盖了新材料(新型发光感光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衬底材料、传输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微结构等)、微加工和微机电、器件和系统集成等一系列从基础到应用的各个领域。
光电子技术科学是光电信息产业的支柱与基础,涉及光电子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前沿学科理论,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学科。
光子学也可称光电子学,它是研究以光子作为信息载体和能量载体的科学,主要研究光子是如何产生及其运动和转化的规律。
所谓光子技术,主要是研究光子的产生、传输、控制和探测的科学技术。
现在光子学和光子技术在信息、能源、材料、航空航天、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光子产业的迅猛发展。
光电子学是指光波波段,即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软X射线(频率范围3×1011Hz~3×1016Hz或波长范围1mm~10nm)波段的电子学。
光电子技术在经过80年代与其相关技术相互交叉渗透之后,90年代,其技术和应用取得了飞速发展,在社会信息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光电子技术研究热点是在光通信领域,这对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国家经济和科技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国内外正掀起一股光子学和光子产业的热潮。
1.1可见光的波长、频率和光子的能量范围分别是多少?波长:380~780nm 400~760nm频率:385T~790THz 400T~750THz能量:1.6~3.2eV1.2辐射度量与光度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量子流速率的计算公式中不能出现光度量?为了定量分析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光电效应,分析光电敏感器件的光电特性,以及用光电敏感器件进行光谱、光度的定量计算,常需要对光辐射给出相应的计量参数和量纲。
辐射度量与光度量是光辐射的两种不同的度量方法。
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物理(或客观)的计量方法,称为辐射度量学计量方法或辐射度参数,它适用于整个电磁辐射谱区,对辐射量进行物理的计量;后者是生理(或主观)的计量方法,是以人眼所能看见的光对大脑的刺激程度来对光进行计算,称为光度参数。
科学-光-单元-教案第一章:光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定义和特性。
2. 掌握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3. 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内容:1. 光的定义和特性:介绍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2. 光的传播方式: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
3. 光的速度:介绍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299,792,458米/秒。
4.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解释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教学活动:1. 引入光的定义和特性,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方式和效果。
3. 讲解光的速度,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4.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第二章: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 理解折射现象的原理。
2. 掌握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 能够计算光的折射角度。
教学内容:1. 折射现象的原理: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改变导致方向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讲解斯涅尔定律,即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折射定律的应用:介绍透镜和眼镜的制作原理。
4. 计算光的折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折射角度的计算练习。
教学活动:1. 引入折射现象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 讲解折射定律及其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第三章:透镜和光学仪器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的类型和特性。
2. 掌握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
3. 了解常见光学仪器的原理和构造。
教学内容:1. 透镜的类型: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
2. 透镜的光学性质:讲解焦距、放大倍数和像距等概念。
3. 透镜的应用:介绍透镜在眼镜、相机和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4. 常见光学仪器的原理和构造:讲解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原理和构造。
教学活动:1. 引入透镜的类型和特性,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