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肿切开术
- 格式:ppt
- 大小:157.50 KB
- 文档页数:4
脓肿切开引流术操作步骤-回复脓肿切开引流术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种治疗脓肿的方法。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操作步骤。
1.术前准备在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
这包括患者的详细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
同时,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
2.局部麻醉在手术开始之前,需要为患者施行局部麻醉。
常用的麻醉方法包括局部表面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
局部表面麻醉可以通过皮肤上的药膏或者喷雾来实现,而神经阻滞麻醉则需要注射麻醉药物到局部神经附近的组织中。
3.消毒备战在局部麻醉之后,需要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备战。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碘伏、酒精和氯己定等。
在消毒之前,需要对患者的手术区域进行悬垂消毒,保持手术区域的干燥。
4.定位标记接下来,需要用针头在脓肿区域标记一个合适的切口位置。
通常,标记应该在病灶最高点附近,以便在切开之后引流脓液。
5.切开皮肤在确定了切口位置后,使用手术刀进行切口。
切口的长度根据脓肿的大小而定,通常应足够大,以便清洗和引流脓液。
6.深入组织在切开皮肤之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组织,直到达到脓腔。
在穿过组织时,要小心处理周围的血管和神经结构,以避免损伤。
7.引流脓液当达到脓腔时,需要使用手术钳或者湿纱布来清除脓液。
一方面,要彻底清洗脓腔,以确保清除所有感染的组织。
另一方面,要留意脓液的性状,观察其颜色、气味和黏稠度等,以评估感染的程度。
8.脓腔清洗在引流脓液之后,需要用生理盐水或者抗菌药物溶液进行脓腔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进一步清除残留的感染物质,并提供一个良好的愈合环境。
清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冲洗的压力,以避免伤害周围结构。
9.脓肿包扎完成脓腔清洗之后,需要用无菌纱布进行脓肿包扎。
包扎的目的是减少感染的机会,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包扎应该紧密贴合,并定期更换,以确保伤口的清洁。
10.术后观察和处理脓肿切开引流术完成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脓肿切开引流术脓肿切开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脓肿。
脓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局部化脓性炎症,常见于皮肤、软组织和内脏等部位。
脓肿切开引流术通过切开脓肿窦道,将脓液和脓性物质排出体外,清除感染源,帮助组织和创面愈合。
本文将从脓肿的定义、病因、常见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脓肿的定义脓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局部化脓性炎症,形成脓腔,内有脓液和坏死组织。
脓肿的形成是机体对细菌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是局部炎症的一种结果。
二、脓肿的病因脓肿的形成往往是机体免疫力下降、局部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感染侵入引起的。
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
三、脓肿的常见部位脓肿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最常见的部位包括皮肤、腹腔、脑、肺、肝脏和肾脏等。
在皮肤下形成的脓肿称为蜂窝组织炎。
四、脓肿的临床表现脓肿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红肿、疼痛、肿胀、局部温度升高、功能障碍等症状。
严重感染还可出现发热、寒战和全身不适等。
五、脓肿的诊断脓肿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常用的辅助检查有超声、CT、MRI等,能够明确脓肿的部位、大小和范围。
六、脓肿的治疗脓肿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彻底清除感染源,控制感染并促进创面愈合。
脓肿切开引流术是脓肿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1. 术前准备术前首先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检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风险。
术前还要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以减少手术后感染的风险。
2. 手术步骤手术开始前,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麻醉后,医生根据脓肿的部位,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
通过切口将脓肿窦道切开,导管引流或手探清除脓肿内的脓液和脓性物质。
手术结束后,创面进行充分清洁,并进行必要的缝合。
3.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创面愈合和感染的情况。
术后一般需进行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并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还要加强患者的护理,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并避免局部压迫。
脓肿切开引流注意事项
脓肿切开引流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脓肿的方法,下面是脓肿切开引流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切口:切开引流的切口应该选择在脓肿最高隆起的部位或者最易于引流的部位。
切口应该尽可能远离重要的组织结构,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
2. 充分消毒:在进行切开引流前,要充分清洗和消毒手术部位,使用消毒液擦拭切口周围皮肤并覆盖无菌巾,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3. 麻醉:在进行切开引流手术前,需要给患者充分的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疼痛。
4. 切口处理:在切口前,要先切开皮肤,然后再用解剖刀或剪刀逐层切开脓腔,并用条状物将脓液引流出来。
在切开引流后,要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清洗切口,并及时清除切口中的坏死组织。
5. 引流管的选择:根据脓肿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引流管,以确保脓液能够顺利引流出体外。
在插入引流管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6. 术后处理:术后要对切口和引流管进行密切观察,观察是否有渗液、红肿、疼痛等感染迹象,及时更换干净的敷料和引流管,避免感染的发生。
7.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感染菌株的敏感性,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防止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8. 注意休息和保持创口清洁:术后要给予患者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剧烈活动,同时要保持创口的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感染。
9. 定期复查:术后要定期复查切口愈合情况,观察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
总之,在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时,必须注意术前麻醉、选择合适的切口和引流管、术后对切口和引流管的观察和处理,以及抗生素治疗等,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脓肿切开引流术操作步骤脓肿切开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体内或体表脓肿。
脓肿是局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后,产生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通常伴有脓液积聚。
脓肿切开引流术通过切开脓肿,将积聚的脓液排出,清除感染源,促进伤口愈合。
在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时,需遵循一系列操作步骤,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1. 术前准备:在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在确认手术必要性和排除禁忌症后,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药物,麻醉和消毒用品等。
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前禁食、洗浴和完善的术前护理。
2. 局麻或全身麻醉:根据患者情况和脓肿部位的不同,可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主要适用于浅部脓肿,全身麻醉适用于深部脓肿或需要切开引流的较大脓肿。
3. 术中消毒:在进行手术切口消毒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常用的有碘伏、酒精、氯己定等。
应确保消毒剂覆盖局部,并保持足够的接触时间,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4. 切口位置确定:根据脓肿的部位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切开引流位置。
一般情况下,在脓肿最高点或最易穿破的部位进行切开。
应避免切开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和周围器官。
5. 切口制备:在确定好切口位置后,用手术刀在皮肤上作一切口。
常见的切口形式有线状切口、椭圆形切口等。
应注意切口大小适度,能够充分暴露脓肿,确保容易引流脓液。
6. 脓肿切开:在切口制备完毕后,使用手术刀或剪刀等器械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层一层一层地切开,直至达到脓肿。
同时,注意避免大动脉和神经的损伤,以免出现并发症。
7. 脓液排出:在切开到脓肿后,应用无菌的纱布或吸水棉球等吸取脓液,帮助引流脓液。
同时,可向脓肿内部放置引流管,促进脓液排出,避免脓液在切口处积聚。
8. 脓肿洗净:在脓液排出后,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对脓肿进行冲洗。
将洗净液注入脓肿内部,轻轻按揉,帮助清洗脓肿内的坏死组织和渗出物。
9. 渗出物采样:在脓肿洗净后,可采集渗出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后续的抗感染治疗。
医院口腔外科脓肿切开引流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面颈淋巴结或颌周筋膜间隙感染后肿胀区域局限,或者皮肤发红、发亮、压痛明显并伴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液。
2.发生于口底、舌体、咽侧、颈侧急性炎症,病情发展迅速,虽无典型脓肿形成指征,但可导致呼吸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者。
3.外伤或手术后继发感染已有脓肿形成者。
4.化脓性炎症脓肿已破溃,但引流不畅者。
【操作步骤】
1.局部麻醉
2.切口应在脓腔的低位,一般应首选经口内引流,颜面部脓肿应顺皮纹方向切开
3.一般切开至粘膜下或皮下即可,按着脓肿的位置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后钝分离扩大创口,保证引流通畅
4.一般口内用碘仿纱条或橡皮片引流;口外可用盐水纱布或橡皮片、乳胶管。
每日更换敷料1-2次,同时选用双氧水、盐水或抗生素液冲洗。
5.结合全身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后清除病灶。
脓肿切开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脓肿。
脓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局部化脓性炎症,在局部组织内形成有脓液充满的囊腔。
脓肿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包括皮肤、软组织、内脏器官等。
而脓肿切开引流术则是通过手术将脓肿内的脓液排出,清创后再行引流术,以加速愈合和防止感染扩散。
下面将就脓肿切开引流术的基本原则展开讨论。
1.核心原则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核心原则包括及时切开引流、充分引流脓液、确保切口畅通和有效排液,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和结构。
在实施脓肿切开引流术时,首要原则是保证手术切口位置的准确确定,确保切口能够彻底引流脓液。
2.术前准备在实施脓肿切开引流术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
这包括充分了解病人的病史、过去的手术史和药物过敏史,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还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全身性感染的症状,如发热、血象改变等。
3.手术切口确定好手术切口的位置后,需要对患处进行局部消毒,使用无菌巾包扎周围净化术野。
根据脓肿的部位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切口方案,确保手术切口位置的准确确定,切口要在脓肿尽可能最高点处,以利于引流。
4.脓肿引流在进行手术切开后,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将脓液充分引出。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脓肿的性质和部位选择正确的引流方法,以充分引流脓液,确保切口畅通和有效排液。
5.创面处理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创面的处理十分重要。
要对切口及时进行处理,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二次感染的发生。
根据切口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创面处理方法,如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等。
脓肿切开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对于治疗脓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施脓肿切开引流术时,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及时切开引流、充分引流脓液、确保切口畅通和有效排液,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和结构。
只有严格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达到对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深刻理解,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对于提高治疗脓肿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脓肿切开术评分标准脓肿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或器官内的脓肿。
评分标准是对脓肿切开术进行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手术效果,指导术后护理和康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脓肿切开术的评分标准。
1.手术准备。
在进行脓肿切开术前,医生需要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其次是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药物和消毒物品,保证手术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评分标准中应包括手术准备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2.手术操作。
脓肿切开术的手术操作应当规范、精细、安全。
医生需要根据脓肿的部位、大小和深度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方向,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和血管。
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出血、清除脓液、彻底清洗脓肿腔,确保脓肿内没有残留感染物。
评分标准应包括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切口的位置和大小是否合适、脓肿清理是否彻底等内容。
3.术后处理。
脓肿切开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术后处理和护理。
医生应当在术后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包扎和伤口护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同时,医生还需要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定期复查伤口,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评分标准应包括术后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指导患者的全面性。
4.并发症处理。
脓肿切开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伤口感染、出血、伤口裂开等。
评分标准应包括医生对并发症的处理及时性、有效性和结果。
5.术后效果。
脓肿切开术的最终目的是清除脓肿、恢复患者健康。
评分标准应包括术后脓肿的清除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等内容。
综上所述,脓肿切开术评分标准是对手术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质量和效果。
医生在进行脓肿切开术时,应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要求,做到科学规范、精细化操作,以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
同时,患者在接受脓肿切开术前,也可以通过了解评分标准,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医院脓肿切开引流术操作规范引言:脓肿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通常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术来排除病灶内的脓液并减轻患者的症状。
本文旨在规范医院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操作步骤,以确保手术安全、有效、无并发症。
一、术前准备:1.患者评估:包括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脓肿位置、大小和深度进行评估,以确定手术方案。
2.手术室准备:手术前应对手术室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准备好所需的手术器械和材料。
二、手术操作:1.局部麻醉:麻醉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局部麻醉方法,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感。
2.切口选择:根据脓肿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长度,一般应避开重要结构和血管。
3.切开脓肿囊:在局部麻醉后,医生应使用无菌的手术刀进行切开,切开一层层直至完全暴露脓肿囊。
4.引流脓液:利用无菌的排脓托钩或针头,轻轻挑开脓肿囊壁,排除脓液,确保彻底引流。
5.洗刷伤口: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宜的洗刷液对伤口进行冲洗,清除残留脓液和坏死组织。
6.放置引流装置:根据脓肿的位置、大小和深度,选择合适的引流装置,放置在切开的脓肿囊内,确保脓液可顺畅引流。
7.伤口关闭:将伤口的皮肤层逐层缝合,确保伤口闭合牢固。
8.切口敷料:手术结束后应对切口进行无菌敷料,并及时更换,以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三、术后处理:1.观察: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检查伤口有无明显渗液、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2.抗感染治疗: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
3.引流装置护理:定期更换引流装置,保持引流通畅,防止继发感染。
4.伤口护理: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5.化验检查:根据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后续的抗生素治疗。
四、术后随访:对于术后恢复顺利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随访,建立病历档案,并定期进行复查。
对于术后有并发症或恶化的患者,应及时处理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结论:脓肿切开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正确的手术操作规范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脓肿切开术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脓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中。
当脓肿形成之后,若治疗不当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脓肿切开术是治疗脓肿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一、操作步骤:1. 术前准备: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前准备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脓肿的位置、大小和深度。
同时需要准备好适当的手术器械和消毒药物,以及麻醉药物和止血药物。
2. 局麻麻醉:在进行手术前需要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3. 切开脓肿:根据脓肿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并进行切开脓肿,将脓液排除清理。
4. 探查和引流:在清理脓液后,需要用探查器深入脓腔内部,确保将所有脓液排出,避免残留引发再次感染。
需要留置引流管,帮助脓液排出。
5. 清洗伤口:清洗伤口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使用生理盐水或消毒药物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洁。
6. 缝合伤口:在引流管留置后,将伤口缝合,以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留疤的可能性。
7.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确保伤口没有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二、评分标准:在进行脓肿切开术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手术的操作技巧和病人的愈合情况进行评分,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恢复。
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术操作技巧:医生在进行手术时需要考虑到手术切口的大小和位置是否合适,以及对脓肿的清理和引流是否彻底。
操作过程中需要避免伤及周围组织和血管等重要结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伤口清洁和消毒:手术结束后,医生需要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继发感染的风险。
伤口清洁不彻底和消毒不当会导致脓肿再次发生或伤口愈合不良。
3. 术后护理: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伤口没有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伤口护理和生活方式以促进伤口愈合。
脓肿切开术操作流程一、前期准备脓肿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需要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 患者评估在确定需要进行脓肿切开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方法。
2.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洗浴和消毒处理。
同时,要准备好手术器械、麻醉药物和止血药物等。
二、手术步骤1. 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2. 切口定位根据脓肿位置,在局部消毒后,用无菌巾将脓肿周围清洁干净,并用无菌笔在皮肤上画出切口位置。
3. 切开皮肤用无菌手套和刀片,在局部消毒后沿着画出的线条切开皮肤。
切口要足够大,以便于手术器械的进入。
4. 扩大切口用无菌剪刀或手指扩大切口,以便于清除脓肿内的脓液。
5. 清除脓液用无菌纱布或吸球清除脓肿内的脓液。
在清除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6. 探查腔隙用无菌探针探查腔隙,以确定是否存在分支道和死角等。
同时清除其中的脓液。
7. 洗刷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洗刷伤口,以防止感染。
8. 引流在清除完脓液后,要将引流管插入伤口内,并固定好。
引流管的作用是将残留的脓液排出体外,并防止再次积聚。
9. 切口缝合当确认引流管位置正确后,将皮肤缝合起来。
缝合时要注意不要太紧或太松,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三、术后处理1. 监测患者情况手术结束后,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监测其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
2. 给予抗生素为了防止感染,术后要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
3. 更换引流管为了保持引流管通畅,需要每天更换一次引流管。
4. 伤口处理术后要对伤口进行处理,包括更换敷料、清洁伤口等。
5. 康复训练术后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运动和营养调理等。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
2. 手术器械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并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菌状态。
3. 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并尽量减少出血量。
脓肿切开术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脓肿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脓肿,下面我将
从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两个方面来详细回答你的问题。
操作步骤:
1. 麻醉,首先,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
痛感。
2. 消毒,在手术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3. 切开,外科医生会在脓肿部位进行切口,以便排出脓液和减
轻炎症压力。
4. 排脓,通过切开的口子将脓液排出,通常会用生理盐水冲洗
创面,以确保创面清洁。
5. 引流,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生会放置引流管或纱条,以帮助
排出残留的脓液,促进伤口愈合。
6. 敷料,最后,医生会在创口处进行敷料处理,以保护伤口,
预防感染。
评分标准:
脓肿切开术的评分标准通常是根据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感
染情况和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来进行评估。
1. 伤口愈合情况,评估术后伤口的愈合情况,包括是否有渗液、红肿、疼痛等情况。
2. 术后感染情况,观察术后感染的情况,如发热、局部红肿、
脓液渗出等症状。
3. 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包括疼痛减轻、
局部肿胀缓解等情况。
总的来说,脓肿切开术的评分标准主要是通过观察术后伤口愈
合情况和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来进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有效性和患
者的康复。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脓肿切开术操作流程考试
脓肿切开术是针对已经成熟的脓肿,行局部切开引流脓液的一项外科技术。
通过充分暴露脓腔、引流脓液以及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能够促进炎症消退及伤口愈合。
操作演示,脓肿切开术。
一、操作前准备:
1.物品准备:脓肿切开手术包(手术刀、止血钳、无菌注射器、无菌手套、无菌纱布、手术洞巾、治疗盘)、碘伏、无菌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镊子或卵圆钳、胶布、凡士林纱布(引流条)等。
2.操作者准备:戴好帽子、口罩,手术前常规刷手三遍。
二、操作演示:
1.确定切口的位置,应选择脓肿波动感最明显处进行。
2.竖着指甲修剪,戴帽子,口罩,刷手。
3.对切口引流部的皮肤区域常规消毒,持镊子或卵圆钳,夹取碘伏棉球或纱布,以切口为中心,由外向内,行常规消毒皮肤三遍,消毒范围距离脓肿周围5cm,消毒完成后,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
4.用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取2%利多卡因,沿拟定的手术切口一端进针,回抽无血后打一小皮丘,然后沿切口线进针,在皮下注射局麻药物,由远处向脓腔附近缓慢推进,
直至切口的另一端,避免针头接触感染区域)。
5.用5ml的注射器先穿刺抽脓,确定脓肿部位,并留作细菌培养。
6.安装刀片,于脓肿中央用尖刀做一适当的刺入,然后用刀向上反挑,切一小切口,即可排出脓液。
待脓液排出后,以手指伸入浓腔,探查其大小,位置以及形状,据此考虑,延长切口,扩开脓腔内的纤维隔膜以通畅引流。
7.引流干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止血钳填塞凡士林纱布,填塞纱布时不要过紧,由外向内消毒切口周围皮肤。
纱布覆盖切口,撤洞巾,胶布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