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防雷与防静电
- 格式:ppt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45
防雷、防静电与接地1防雷基础1)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具有极强大的破坏能力。
雷电对人参、设备设施的主要方式有:雷击、雷电感应、雷击电磁脉冲。
防雷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传导、搭接、接地、分流、屏蔽、躲避。
2)雷电会导致多种不同形式的危害,没有任何一种办法可以全面防止雷电的危害。
3)直击雷:是带电云层(雷云)与建筑物构架、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之间发生的迅猛放电现象,并由此伴随而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或机械力等一系列的破坏作用,危害建筑物、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和人。
直击雷的电压峰值通常可达几万伏甚至几百万伏,电流峰值可达几十kA 乃至几百kA,其之所以破坏性很强,主要原因是雷云所蕴藏的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其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μs到几百μs)就释放出来,瞬间功率巨大的。
防御直击雷:通常都是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基础桩、梁柱等结构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金属物件作为接闪器,将雷电流接收下来,并通过作引下线的金属导体导引至埋于大地起散流作用的接地装置再泄散入地。
4)雷电感应:指当雷云来临时地面上的一切物体,尤其是导体,由于静电感应,都聚集起大量的雷电极性相反的束缚电荷,在雷云对地或对另一雷云闪击放电后,云中的电荷就变成了自由电荷,从而产生出很高的静电电压(感应电压),其过电压幅值可达到几万到几十万伏,这种过电压往往会造成附近的户外传输信号线路、埋地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接地不良的金属物导体和大型的金属设备放电而引起电火花,从而引起火灾、爆炸、危及人身安全或对供电系统造成的危害。
另外,在雷电闪击时,由于雷电流的变化率大而在雷电流的通道附近就形成了一个很强的感应电磁场,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破坏,又或者使周围的金属构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大量的热而引起火灾。
感应雷虽然没有直接雷猛烈,但其发生的几率比直击雷高得多。
阻止感应雷的有效手段是屏蔽,将建筑物屋顶、墙体中的钢筋以及金属门窗、引入建筑物、构筑物的金属管道等通通连起来,达到一定的网格距就可以防御雷电感应。
防雷、防静电安全知识
一、雷电危害
1、电性质的破坏作用:表现在数十万至数百万的冲击电压对各种电气设备和设施的击穿和毁坏,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放电火花引起的火灾和爆炸;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2、热性质的破坏作用:表现在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造成火灾或爆炸。
3、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由于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在被击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缝隙中的水份也急剧蒸发为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受到破坏或爆炸。
二、人身防雷措施
1、雷雨天不在至高点(屋顶、山峰、岗顶)停留。
2、雷雨天不在堤坝顶上行走,特别是举着带金属尖的雨伞,危险性更大。
3、雷雨天不在孤树下避雨。
4、雷雨天远离防雷接地引下线。
5、雷雨天不在电杆上作业。
6、雷雨天要窗门紧闭,防止球形雷进入室内。
三、静电危害
1、静电电压由于电压高易产生火花放电,能引起火灾或爆炸。
2、人接触静电也能产生电击。
3、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的吸附作用能使粉尘类附着在设备或管道中,影响生产甚至堵塞。
四、防静电措施
1、易燃易爆场所,禁止穿化纤衣服。
2、易燃易爆场所要用木质、金属椅子,禁止用带有人造革坐垫、靠垫的椅子。
3、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管道、容器,一律可靠接地。
4、控制液体、气体、粉体流速,限制静电产生。
5、倾倒和注入液体时,灌注液体的管道最好自容器底部注入或紧贴侧壁,防止液体飞溅和冲击。
防雷与防静电安全要求目的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设备更加普及。
在这种情况下,防雷与防静电的安全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雷电和静电会对电子设备产生损害,因此在电子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防雷与防静电的安全要求目的。
防雷安全要求目的1.防止雷电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雷电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天气现象,如果电子设备没有受到雷击保护,它们就很容易被雷电损坏。
因此,防雷安全要求目的就是要保护电子设备不受雷电侵害。
2.保护人身安全雷击会对人身造成生命威胁。
在雷电天气中,人类是非常容易被击中的。
当人体接触到雷电时,将对人体造成危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防雷安全要求目的也是要保护人身安全。
3.确保安全生产在雷电天气中,如果电子设备没有受到雷击保护,将会导致生产停滞,甚至影响生产安全。
因此,防雷安全要求目的还包括确保在雷电天气中可以顺利进行安全生产。
防静电安全要求目的1.保持电子设备稳定运行静电会对电子设备产生严重的损害,这使得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防静电安全要求目的就是要保持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
2.防止静电火花引起火灾静电火花是一种非常小的火花,但它们可能会引起火灾。
如果电子设备没有受到静电保护,静电火花会因为摩擦等原因产生,造成火灾。
因此,防静电安全要求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3.保护人身安全静电不仅会对电子设备产生损害,而且还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在电子设备中,静电在充电时会产生一定的电场,这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因此,防静电安全要求目的还包括保护人身安全。
结论综上所述,防雷和防静电在电子设备制造和使用中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无法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雷电和静电,这将会严重影响到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人身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遵守防雷和防静电的安全要求,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从而保证生产和人身安全。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防雷与防静电措施施工现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地方,特别是在临时用电的情况下,防雷与防静电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防雷与防静电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一、防雷措施在施工现场,雷击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防雷措施:1. 合理选择设备安装位置:应避免将设备安装在露天、高处或者接近高大金属构筑物的地方,特别是容易成为雷电击中的目标的地方。
设备应尽量安装在靠近建筑物的位置,使用避雷针进行保护。
2. 安装接地保护设施:为了将雷击电流迅速导入地下,设备需要进行良好的接地。
合理布置接地系统,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求。
3. 使用避雷器:根据施工现场所在地区的雷电活动情况,可以配置适当的避雷器。
避雷器可以将雷电冲击导入地下,保护设备免受损坏和人员免受伤害。
二、防静电措施静电是施工现场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临时用电的情况下。
静电的积累可能导致火灾、爆炸或者设备损坏。
为了预防静电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防静电措施的建议:1. 确保设备接地良好:设备的接地是预防静电的基本手段之一。
设备应正常接地,接地电阻要符合要求。
同时,设备的接地线应与施工场地的统一接地系统连接,确保统一地势。
2. 使用防静电地垫:静电地垫能有效降低人员身上静电电荷的积累,让静电电荷通过地垫迅速导入地下。
在施工现场合适的位置布置静电地垫,使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能够有效地释放静电。
3. 注意防止引起火源:在施工现场,需注意不要使用易燃和易爆物品。
特别是在临近设备的位置,不要使用塑料袋等可能引起静电火花的物品。
同时,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等可能引起火灾的行为。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防雷与防静电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选择设备安装位置、安装接地保护设施以及使用避雷器,可以有效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
通过确保设备接地良好、使用防静电地垫以及注意防止引起火源,可以预防静电事故的发生。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办公、生产设施以及员工的安全,预防雷击和静电产生,制定本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的办公、生产设施,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企业应当确保本制度的贯彻执行,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将依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第四条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和解释权归企业所有。
第二章防雷安全管理第五条企业应当配备专业的雷电防护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其可靠运行。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雷电监测系统,确保及时掌握雷电活动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七条企业应当制定详细的防雷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防雷演练,以提高员工的防雷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八条企业应当设置合适的防雷标识,明确标示防雷区域和防雷设备,提醒员工注意防雷安全。
第九条企业应当对于新员工进行防雷安全培训,并对现有员工定期进行防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雷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三章防静电安全管理第十条企业应当制定静电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地脚、接地等措施,确保防静电的有效性。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静电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静电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静电引发的火灾、爆炸等事故。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设置防静电标识,明确标示防静电区域和防静电设备,提醒员工注意防静电安全。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对于新员工进行防静电安全培训,并对现有员工定期进行防静电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静电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定期检查并维护防静电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四章员工安全责任第十五条所有员工应当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增强安全意识,积极参与防雷、防静电安全工作。
第十六条员工在操作各类设备时,应当注意设备的防雷、防静电措施,严禁随意拆卸或擅自修改。
第十七条员工应当按照企业的规定穿戴防静电服装和配戴防静电器具,严禁穿戴易产生静电的衣物和饰品。
第十八条员工应当积极参与防雷、防静电培训,提高自身的防雷、防静电知识水平。
第十九条员工应当及时向上级报告任何雷电和静电风险,遇到雷电和静电灾害情况应当立即采取避险措施并上报。
防雷与防静电习题九一、判所题1.雷电可通过其他带电体或直接对人体放电,使人的身体遭受巨大的伤害直至死亡。
2.静电现象是很普遍的电现象,其危害不小,固体静电可达200kV以上,人体静电也可达10kV以上。
3.雷电时,应禁止在屋外高空检修、试验和屋内验电等作业4、用避针、避雷带是防止雷电破坏电力设备的主要措施。
5防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足够的机械强度、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如用钢线,其截面不得小于35m2。
6.除独立避雷针之外,在接地电阻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装置共用。
7.雷电按其传播方式可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
8.雷电后造成槊空线路产生高电压冲击波,这种雷电称为直击雷9.10kv以下运行的型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应每年测量一次。
10.当静电的放电火花能量足够大时,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静电还会妨碍生产和降低产品质量等。
11.为了避免静电火花造成爆炸事故,凡在加工运输、储存等各种易燃液体、气体时,设备都要分别隔离。
12.接闪杆可以用镀锌钢管焊成,其长度应在1m以上,钢管直径不得小于20m管壁厚度不得小于2.75m。
二、填空题13.静电现象是十分普的电现象,是它的最大危害。
14.电流产生的电和跨步电压可直接使人触电死亡。
15.为避兔高变配电站遭受直击雷,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一般可用来防雷。
三、单选题16.运输液化气、石油等的槽车在行驶时,在槽车底部应采用金属条或导电橡胶使之与大地接触,其目的是( )。
B.泄槽车行驶中产生的静电荷C.使槽车与大地等电位17.静电防护的措施比较多,下面常用又行之有效的可消除设备外壳静电的方法是()A.接地B.接零C.串接18.防静电的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 )A.10B.40C.10019.压器和高压开关,防止电侵入产生破坏的主要措施是( )。
A.安遭避雷器B.安装避线C.安装避网20.在雷暴雨天气,应将门和窗户等关闭,其目的是为了防止( )侵人屋内,造成火灾、爆炸或人员伤亡。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雷击和静电引发的火灾及其他危险情况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1. 建筑物防雷规定:
- 建筑物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雷击防护设施的设计和建造。
- 高层建筑应设置避雷针,低层建筑应设置接地装置,确保建筑物及周边地区的安全。
2. 安全距离规定:
- 在雷电频繁区域和雷电重灾区域,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在过雷雨期间从事户外活动。
- 在雷雨天气中,在室外不得靠近高大的金属建筑物、敞开的空地、高压线、电塔等。
3. 防静电管理规定:
- 静电敏感区域应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例如,使用导电材料铺设地面,定期清洁、除尘,避免使用非导电的物品等。
- 静电灭火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应按照规定进行,确保工作场所的静电安全。
4. 预防雷击的个人防护措施:
- 在雷雨天气中,不要站在高处、开阔地或者敞开的空地上。
- 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如金属桌椅、金属门把手等。
- 避免拨打电话、使用电脑等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活动,以防止由于雷击引入电脑或者电话设备引发的电击事故。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具体的规定因地区和行业而有所差异,建议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具体操作和防护。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加强员工的防雷、防静电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