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胰岛素与血糖控制王庆开
- 格式:pptx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69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及其相互作用Eff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insulin and glucagon on blood glucose祥华(怀宁怀宁县高河中学246121)王文芳(阳谷阳谷县第三中学252300)中国图书分类号:Q45 文献标识码:C摘要:本文从2013年高考题生物卷第30题出发,深入探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稳态的调节机制;人教版生物教材的新旧版本,以及浙科版的教材针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相互作用”的论述存在诸多矛盾之处。
本文将就相关问题的疑惑做出解答。
关键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糖调节相互作用第一作者:祥华性别:男籍贯:怀宁出生年月:1980年12月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教二级工作单位:怀宁县高河中学联系:邮寄地址:省怀宁县高河中学教务处邮编:246121:596552563qq.第二作者:王文芳性别:女籍贯:阳谷出生年月:1968年8月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教高级工作单位:阳谷县第三中学联系:邮寄地址:省阳谷县第三中学邮编:252300:1261634564qq.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及其相互作用Eff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insulin and glucagon on blood glucose祥华(怀宁怀宁县高河中学246121)王文芳(阳谷阳谷县第三中学252300)中国图书分类号:Q45 文献标识码:C摘要:本文从2013年高考题生物卷第30题出发,深入探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稳态的调节机制,以及血糖调节异常即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人教版生物教材的新旧版本,以及浙科版的教材针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相互作用”的论述存在诸多矛盾之处。
本文就相关问题的疑惑做出解答。
关键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糖调节相互作用旧人教版生物教材选修全一册在讲到血糖平衡的调节时,着重强调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作用(见教材第9页插图1–6),据图分析可知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浙科版生物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9页中提到:“血糖浓度下降(低于80mg/100ml)和胰岛素分泌增加都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血糖浓度上升和胰岛素分泌降低则使A细胞的分泌减少。
胰岛素治疗从“基础”开始作者:吴鸿邹大进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0年第05期为健康,要早用胰岛素多年来的大量研究结果均提示,血糖控制不佳会给身体健康带来种种危害,高血糖持续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
为此,全球各大糖尿病组织都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尽快将血糖控制达标。
例如, 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如果3~6个月内仍不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就要加用胰岛素帮助血糖达标。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两大权威糖尿病组织在2008年对2型糖尿病高血糖管理做出的更新中也强调,生活方式干预联合二甲双胍最大耐受剂量治疗在起始治疗2~3个月内如果仍不能将糖化血红蛋白降至7%以下,就要加用第二种药物,推荐选择基础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
胰岛素,要从基础开始我们的机体靠基础胰岛素分泌来调控空腹血糖,当空腹血糖总是超标时,机体就不得不增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长期超负荷工作将会损耗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如果我们能及时补充外源性的基础胰岛素,控制好空腹血糖,就可以让胰岛β细胞得到喘息的机会,不必全天都要超负荷分泌胰岛素,从而帮助恢复和保护胰岛功能。
胰岛β细胞的基础工作量减轻了,也就有能力在进餐后更好地加速胰岛素分泌,再配合口服降糖药,餐后血糖也就容易控制了。
因此,起始胰岛素治疗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口服药基础上每天注射一次基础胰岛素。
这样既能缓解“胰岛”这台机器生产胰岛素的压力,又不明显增加患者的麻烦,同时还不容易发生低血糖,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模式之一。
一针一药,轻松控制全天血糖尽管及早启用胰岛素的诸般益处,但是很多患者和医生仍然不愿及时启用胰岛素。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胰岛素治疗很复杂,易引发副作用。
刀快切东西容易,但不留神的话也容易伤到手。
胰岛素治疗也是如此,虽然降糖作用显著,但也潜在着低血糖的风险。
随着新一代胰岛素类似物的出现,胰岛素治疗的低血糖风险已明显降低。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了解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
方法:将5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组(A组)、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P、PG、BMI、HbA1c、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
结论: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压、减重,同时改善IR。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对改善T2DM各项相关指标水平的疗效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旨在了解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T2DM合并肥胖及血脂、血压等异常时血糖和其他指标的变化,并与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的疗效相比较。
资料与方法对象:T2DM患者53例,病程均在2年之内,并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建议MS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未服用过磺脲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及调脂药物,并排除不宜使用降糖药物病例。
53例分为两组: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组(A组)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组(B组)。
A组28例,男14例,女14例;年龄50±5岁。
B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50±4岁。
两组例数、性别组成、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服用二甲双胍0.5g,3次/日,同时A组服用格列吡嗪5mg,2次/日,B组服用吡格列酮4mg,1次/日,为期6个月。
除药物外,均行饮食控制,并进行强度适中的运动。
指标测定:患者在试验前及试验6个月时测定SBP、DBP、BMI、HbA1c、FPG、2hPG、FIns、2hIns、TG、LDL-C,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HOMA-IR 公式)。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自2023年2月-2023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
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及一般组(n=27)。
一般组行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治疗组应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
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治疗组FBG(6.496±0.498 vs 6.500±0.487)mmol/L、PBG(8.848±0.980 vs 8.852±0.827)mmol/L、HbAlc(7.500±0.343 vs7.522±0.358)%水平与一般组对比(P>0.05);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11.104±1.728 vs 11.185±1.618)h与一般组对比(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23.963±2.120 vs 23.630±2.151)U/d及低血糖发生率(7.407 vs3.704)%对比(P>0.05)。
治疗组生活质量中生理机能(89.815±5.092 vs86.852±5.397)分、社会功能(83.333±3.397 vs 81.111±3.490)分、精神健康(84.074±3.679 vs 82.037±2.504)分及活力(85.741±4.320 vs83.519±3.344)分评分均高于一般组,组间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FBG、PBG、HbAlc等相关临床指标改善与临床经典基础-餐时强化方案对比效果相当,但用药次数减少,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依从性更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德谷门冬双胰岛素;2型糖尿病;临床指标[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DegAsp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54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from February 2023 to August 2023. They were p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genera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n=27). The gener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sulin aspartate combined with insulin glargine ,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DegAsp.The relevant clinical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FBG (6.496±0.498 vs 6.500±0.487) mmol/L, PBG (8.848±0.980 vs 8.852±0.827) mmol/L, HbAlc (7.500±0.343 vs 7.522±0.358) % in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group (P > 0.05); Time to reach thenormal blood glucos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11.104±1.728 vs 11.185±1.618) h comparedwith th e general group (P > 0.05). Insulin dosage (23.963±2.120 vs 23.630±2.151) U/d and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7.407 vs 3.704) %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group (P > 0.05). The scores of treatment group in physiological function(89.815±5.092 vs 86.852±5.397), social function (83.333±3.397 vs 81.111±3.490), mental health (84.074±3.679 vs 82.037±2.504 ) and vigor (85.741±4.320 vs 83.519±3.344) were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genera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DegAsp o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is better, and the improvement of FBG, PBG, HbAlc and otherrelated clinical indicators in patients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clinical classic basic treatment intensive regimen, but the frequency of administration is reduced, the quality oflife of patients is improved, and the clinical compliance is better, which has certainpromotion value.[Key words]IDegAsp ; Type 2 diabetes; Clinical indicators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过高,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种类型。
利拉鲁肽联合基础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糖控制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刘静【摘要】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基础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糖控制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94例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血糖控制及体质量指数变化情况,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水平及BMI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2.13%,低于对照组的14.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基础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调节体质量指数.【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8(031)013【总页数】3页(P137-138,141)【关键词】利拉鲁肽;基础胰岛素;初诊2型糖尿病;肥胖【作者】刘静【作者单位】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R589.2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机体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及其功能下降。
相关数据[1]显示,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同时合并肥胖者的比例超过50%。
过多的脂肪组织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病情,导致血糖控制难以达标,甚至可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
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首次治疗方案的规范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病情稳定性及远期疗效。
胰岛素强化治疗虽然可高效控制血糖水平,但对体重增加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利拉鲁肽为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亦为当前临床上一种新型的降糖药物,在保持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的成果,调节体重方面效果显著。
肠促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王庆开
【期刊名称】《中国热带医学》
【年(卷),期】2008(8)9
【总页数】3页(P1640-1642)
【关键词】糖尿病;肠促胰岛素
【作者】王庆开
【作者单位】海口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肠促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郭燕羽;史丽萍
2.肠促胰岛素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柳岚
3.肠促胰岛素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赵静;武晓泓
4.肠促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郭燕羽;史丽萍
5.肠促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J], 尹艳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