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强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生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化学实验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一环,通过实践操作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原理。
然而,许多初中生在实验操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如操作不熟练、安全意识不强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生提高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方法。
一、加强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教材,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确保对实验有全面的了解。
同时,要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干净度,并按照实验要求将所需的试剂和溶液准备充分。
二、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化学实验是存在安全风险的,保障安全是最重要的。
在实验室内,学生们应该戴上护目镜、实验服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并始终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
此外,学生们应该熟悉实验室安全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如安全淋浴、紧急停电开关等,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
三、掌握实验操作技巧1. 熟悉实验器材和仪器的使用:学生们需要了解常用实验器材和仪器的名称、特点、用途以及正确使用方法。
在操作前可以通过老师的演示或实验视频来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
2. 注意实验液体的量和浓度:准确测量实验液体的量和浓度是实验操作的关键。
学生们应该掌握使用容量瓶、量筒等量液器材的方法,并遵循精确读数、二次确认的原则来减小误差。
3. 学会分液漏斗的使用:在进行液体的分离或转移时,分液漏斗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学生们应该掌握正确的分液漏斗操作方法,确保液体分离的准确性和快捷性。
4. 规范进行观察和记录:在化学实验中,观察和记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生们应该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并准确描述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和现象。
四、培养实验思维和分析能力化学实验不仅仅是进行步骤的操作,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们可以尝试设计和改进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现象和结果,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来求得结论。
这样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浅谈如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观察能力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
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
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在第二章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这一节教学中,碘在酒精中扩散(溶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微粒运动的感性认识,在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我补充了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并对旧教材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
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又如在第五章第三节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圆底烧瓶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所以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规律,而且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培养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案。
浅谈如何强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保持这种“短暂”的兴趣并能稳定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化学实验所起作用是其它教学方法无法取代的。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如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一、注重实验演示与操作(一)强化实验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感知活动,是提高创造力的前提条件。
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实验前应事先告诉他们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观察?怎样观察?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才能仔细、全面。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做到有的放矢。
但是,课本中有些实验可见度低,达不到预期目的,这就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对实验进行灵活、机动地加工、处理。
可借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光盘等辅助手段,也可根据实验特点,把演示实验改成随堂小实验或让学生当老师的助手直接演示。
这样,学生不但观察主动,而且能达到激发兴趣,提高联系实际和动手的能力。
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
可以找一们同学来帮老师点燃酒精灯,或固定试管,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二)勤于做好实验笔记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
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浅谈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和体会
初中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更好地理
解化学知识和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为了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强调实验安全教育。
化学实验涉及到诸多危险性,要求教师
在开展之前严格操作规范,妥善保护实验环境和学生安全。
教师还
应该给学生讲解实验的危险性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对实验安全的
认识和意识。
2. 改进实验设计。
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验
基础和实验目的设置多样化的实验,注重实际和实用性,最大程度
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加强实验引导。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注重实验过程的控制,纠正学生在实验中易犯的错误,最终达到提
高学生实验水平的目的。
通过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
操作技能,增强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
知识和科学方法,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摘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要注重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展课外实验活动,使学生养成实验的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是培养学生辨证唯物论的一种手段。
因此,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注重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演示实验力求于装置简单、直观性强、效果明显、成功率高、需时要短。
演示实验的装置简单化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便于学生领悟操作过程,这也是演示实验的改进。
应让全班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如果简单化与直观性发生矛盾时,应服从直观性。
演示实验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所设计的,时间过长会影响知识的讲授。
为了保证实验在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师应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反应物的数量关系,寻找最佳反应条件,考虑各种因素对实验影响,使实验及时完成,提高实验成功率,演示实验教学是加强实验教学的基础。
如:演示co2化学性质,将c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它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浑浊。
同学们就看到现象不明显。
事实上,这与co2的量有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它会继续与反应,一部分沉淀被溶解,甚至全部沉淀被溶解。
二、做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分组实验。
通过自己实验,学生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理解。
学生做实验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所以,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学生的每一次分组实验。
对每一个实验,要做到要求具体,实验目的明确,计划周密,让学生掌握、学会操作技能。
如,试管使用的操作方法,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
浅谈如何强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263-01
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保持这种“短暂”的兴趣并能稳定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化学实验所起作用是其它教学方法无法取代的。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如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一、注重实验演示与操作
(一)强化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感知活动,是提高创造力的前提条件。
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实验前应事先告诉他们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观察?怎样观察?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才能仔细、全面。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做到有的放矢。
但是,课本中有些实验可见度低,达不到预期目的,这就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对实验进行灵活、机动地加工、处理。
可
借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光盘等辅助手段,也可根据实验特点,把演示实验改成随堂小实验或让学生当老师的助手直接演示。
这样,学生不但观察主动,而且能达到激发兴趣,提高联系实际和动手的能力。
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
可以找一们同学来帮老师点燃酒精灯,或固定试管,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二)勤于做好实验笔记
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
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③安装试管时,为什么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记:“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破裂”。
(三)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
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进行实验时,一定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二、注重探究实验的过程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
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
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在此基础了老师再次将知识面拓展,“其它的金属也有锈蚀的情况,情况和铁一样吗?大家可以在课外继续探究。
”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再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
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
最后再给出其它几种气体的相关信息,组织学生再次分析、讨论,看看自己设计的装置还能适合哪种气体的制取。
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
三、注重实验现象的分析
演示实验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的看,期待实验现象的发生,但有一部分爱捣乱的学生却期盼着这个实验出现问题,想看老师出丑。
例如,探究CO2熄灭台阶蜡烛的实验时,我故意将CO2从蜡烛的上方直接倒下去,结果上
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与书本介绍的现象刚好相反。
这时我就问大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个地方做错了?”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书本上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问我刚才做的实验哪儿做错了?这时就有人说:“倒CO2的方向不对。
”然后我将这个实验正确的操作一遍,正常的现象出来了,学生们对这个实验的印象也就加深了。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做得完美无缺,每组实验都现象一致。
我们应当表扬实验操作正确,实验现象正常的学生,我们也要鼓励实验时出现意外的学生,让他们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引导他们检查并改进实验使其最终达到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
并且抓住这个错误做为典型,让其它的学生引以为戒。
让他们知道每做一个实验时,应当认真观察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养成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
四、注重实验成果的巩固
实验完成后,一定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和完成一定的实验习题加以巩固。
一定要让学生们观看一个演示实验,就要理解这个实验;完成一个分组实验,就要掌握这个实验。
如果不及时巩固,时间一长,学生们就遗忘了这个实验的现象、探究过程和实验结论了,那就等于根本没做这个实验。
总之,我们要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培养学生的认知
能力和创新精神。
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使学生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学习方法的指导应结合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把化学实验教学与思想、情感、能力的教育,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