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句有表现力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10
专题五赏析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学习目标】1.把握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2.能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品味。
【知识梳理】什么样的词句富有表现力?1.用词之美------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2.修辞之美------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等3.手法之美——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等。
明确赏析的角度赏析角度一:词语(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例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赏析角度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精当例如: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绿》赏析角度三: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巧妙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海燕》其他如表达方式、句式……【典型例题】好雨随风乔忠延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
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
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
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
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
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
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
暖和多了。
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写得有文采之文句富有表现力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7年第39期“文句富有表现力”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有文采”要求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文句富有表现力”就是文章的语句通过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有力精辟地表现事物的特征、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人性中的深层奥秘、文化现象的深厚意蕴等。
记叙、抒情类文章可以通过表现力极强的修饰词语、一定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等手段,让读者咀嚼、回味,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议论性的文章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词等,启发人们思考,给人以启迪;还可以运用排比、类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气势,促使人思考、品味,激发人的审美创造。
【技法指导】1.运用表现力极强的词语,增强文句的表现力。
写作时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等进行锤炼,借助一字一词之功效,使文句的表现力更强。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卓绝千古;“春风又绿江南岸”一“绿”字彰显“春”之生机。
陈忠实的《告别白鸽》一文中描写到那只失而复得的白鸽,再见时“发现它的一条腿受伤了,是用细绳勒伤了的,残留的那段细绳深深地陷进肿胀的流着脓血的腿杆里”,这一句运用了“深深”“肿胀”两个形容词和“陷”“流”两个动词,形象逼真地描绘了受伤的白鸽,它仿佛就真切地站在读者眼前,眼巴巴地看着我们,等待我们施以援手。
老舍《我的母亲》一文中,描写母亲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说母亲做事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运用“终年、鲜红微肿、黑如铁、雪白”等表现力极强的词语,突出了母亲勤劳、认真等品格。
2017年河南一考生的高考作文《华夏有明珠》一文的开头写到“漫溯满天星河静静流淌,华夏若星斗闪闪发光;仰望天穹辽远苍茫,华夏若雄鹰展翅翱翔”,“静静”与“闪闪”相辅相成,“辽阔苍茫”与“展翅翱翔”相得益彰。
考生用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动词构筑了星光闪耀、苍穹辽阔、雄鹰翱翔的生机画面,流露出对祖国的款款深情。
什么句子才是好句子作为一名写作爱好者,我们都想写出一手优美、流畅的文章,而一个好的句子是构建出优美文章的基础。
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好句子呢?下面将从五个方面来分析。
一、句子结构清晰简洁好的句子,结构一定是简洁明了的。
即用最少的词语表达最完整的思想。
写作中,不要存在过多修辞、繁琐的句式,反而让读者无法理解你的观点。
最好的写作建议是:避免过度修饰。
二、句子内容具有表现力好的句子不仅仅是句子本身的结构要好,更要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换句话说,句子必须具备表现力。
具有表现力的句子让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引起共鸣,也更容易理解和记住。
例如:“要么出类拔萃,要么毫不费力”,这个句子结构简单、信息明确、表现出来的情感也很鲜明。
三、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好的句子除了要结构简洁明了和表现力强之外,也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
不同的句型和词汇选择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适当地使用会让文章更加写意和美好,表达出更多的思想。
例如下面的句子:"不败之地",如果用这个词汇代替"胜利",则能让读者看到更深层次的意味。
四、积极向上,情感表达精确好的句子不仅要结构清晰、内容有表现力,还应该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会让读者感到温暖、被鼓舞,让他们更容易被内容所吸引。
例如下面这个句子:"你是我所遇见过的最美好的相遇,也是我转身就离开的残忍"。
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且积极向上,让读者感到温暖、感慨。
五、句子通顺易懂最后,好的句子应该是通顺明了,让读者一目了然,不要让读者费力才能理解。
因此,一个好的句子需要通过语法、表意等方面来保证整个句子的通顺性。
比如: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汇;借助一些动作或情境来帮助解释。
综上所述,好的句子贵在精、贵在简、贵在有内涵。
如果我们能顺利了解以上的五条句子特点,并尽量运用到我们的文章中,我们肯定能够写出优美流畅的文章和超级棒的句子。
例谈“扩展语句”扩出文采作者:王刚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3年第02期“有文采”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即讲究作文语言的艺术性。
它要求考生作文要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富有表现力。
学生在复习这四个方面时完全可以在“扩展语句”中进行渗透复习。
一、用词贴切将下列的句子加以扩展,要求扩展的部分要用词贴切。
1.炮儿是一种野果。
[扩展句]炮儿是一种有两三颗苞谷籽大,甜甜的,熟透时红得发亮的,像草莓但比草莓小的野果。
解析:“甜甜的,熟透时红得发亮的”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将野果的香甜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垂涎三尺。
2.她的眼睛很美。
[扩展句]她的眼睛碧蓝,闪动着明亮的眸子,甜甜地望着我,真的很美。
解析:“甜甜地”将眼睛的美描绘得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二、句式灵活将下列的句子加以扩展,要求扩展部分的句式要灵活富于变化。
1.初冬来临的时候,风景真的很美。
[扩展句]初冬来临的时候,荷叶受到寒露的鼓舞没有不改变颜色的,然而荷塘边上的这些垂柳条却依然静止不动地垂在那里,青青的叶子没有离去的痕迹,如安静的少女一般静立在池塘的周边。
垂柳下方的荷,却已经唤起了离别的伤情,干枯的样子与垂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垂柳长长的枝条伸向枯荷像是在安慰它们,希望等待来年。
荷柳相对,绿褐相依,风景真的很美。
解析:这段话运用了否定句、肯定句、长句、短句、整句和散句,句式灵活而富于变化,将初冬的景色描写得非常逼真。
2.独立的树木,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扩展句]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并没有倒下而是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有了这种精神榜样,我怎能向困难和挫折低头呢?解析:这段话运用了否定句、肯定句、疑问句、长句、短句、整句和散句,句式灵活而富于变化,将独立的树木精神加以张扬。
文句有表现力作者:齐东风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3年第43期技法点拨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作文发展等级“有文采”的第四条要求“文句有表现力”,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即文句哲理丰富、韵味悠长。
作文是为交流而存在的,我们要交流的是什么呢?是思想。
而思想的高下又是衡量作文价值大小的标尺。
思想由观点和形成这个观点的原因构成。
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时既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读者明白自己的观点,也要让读者明白观点形成的过程,从而认同我们的观点。
观点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富有逻辑性和哲理性的,讲清楚这个过程,文句自然就有了更深刻的表现力。
在这方面,考生可以积累一些名言警句,学习其思想与逻辑。
2.语言形式的形象性即通过生动的语句表现事物的状态、性质或人物的言行、思想,等等。
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或者画面,可以增强文句的表现力。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选用文体的特征,选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如衬托、象征、照应、反衬、烘托、渲染、虚写、实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对比、联想、想象、类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铺垫、寓情于景、托物起兴、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开门见山、伏笔、点题、首尾呼应、以声(动)衬静,等等。
范文分析【文题呈现】(2023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分析】这道作文题内容平顺,颇接地气,让不同地区的考生都有话可说。
笔者认为,除了议论文,这道作文题目也适宜写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
考生只要抓住材料中关键词句,再调动平时的积累,写出一篇好作文不是难事。
在具体写作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层次清晰,先分后总开头、中间、结尾等关键部位的句子,要起到对应的作用,这样的文句才是有表现力的。
文字韵律:用韵律感增强文章表现力韵律是一种音韵特征,它可以通过词语的发音来体现。
在写作中,采用适当的韵律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韵律的运用不仅能够让文章朗朗上口,更能够给读者带来美感和音乐性的享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韵律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方法:
1. 押韵:押韵是一种将词语的发音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放在诗句或句子的末尾的技巧。
通过押韵,可以让文句更加流畅,使得文章更具音乐性和节奏感。
例如:
花开花落,春风沐浴着大地。
倾国倾城,世间谁不为她神魂颠倒。
2. 偶联:偶联是一种将词语的发音和韵脚放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的技巧。
通过偶联,可以让文句起伏有致,增强表现力。
例如:
风吹云散,天地一片明净。
雨过天晴,心情渐渐明朗。
3. 押头韵:押头韵是一种将词语的发音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放在句子的开头的技巧。
通过押头韵,可以让文句更加有力量感和辨识度。
例如:
狂风呼啸,轰隆隆的雷声震天。
满天星斗,皎皎的月光洒地。
4. 同音重复:同音重复是一种将同音的词语或音节重复出现的技巧。
通过同音重复,可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使得文章更加生动。
例如:
日暖花香,人声嘈杂。
叮叮当当,车水马龙。
总之,韵律是一种有效的表现力增强手段。
在文章写作中,合理运
用押韵、偶联、押头韵和同音重复等技巧,可以让文章更富有韵律美
和音乐感,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妙语连珠,文采斐然作者:李亚锋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17年第05期在高考评卷说明中,文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考生要努力达到的一个目标。
那么,如何写出一篇文采斐然的作文来呢?下面介绍几种技巧。
招式一:用词切贴,笔生花一篇优秀作文犹如一座精美的建筑,贴切的词语就恰似其中优质的砖块。
写作时,考生如果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形容词、叠音词和色彩词来描述笔下的人、事、景、物,就可以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例1另一边,被乐生羡慕的永胜却把头埋在膝间,蜷缩着,肩头一抽一抽地抽泣,泪水顺着眼角,流过白生生的脸上的红红的巴掌印。
例1连用“埋”“蜷缩”“抽”等动词。
准确地描述了永胜取得优异成绩却被责打的难过的情形,揭露了一些家长以分数论英雄的错误做法。
用词贴切,妙笔生花。
招式二:句式参差,旋律美文章语言富有变化之美,也是一种文采。
考生写作时,要善于根据抒发情感、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句式,把长句与短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多种句式,灵活搭配,交替使用,从而使行文产生一种参差错落、摇曳生姿的特殊美感。
例2书卷,是底蕴,是作者倾注的心血;书卷,是沉淀,是历史遗留的沧桑;书卷,是精华,是读者心中的感动。
手捧书卷,欣赏的是数千年的文化,是数万里的风景。
书卷,让我的青春阅读与众不同。
例2长句与短句交错,疏散之中显出整齐,自然之中蕴含节奏,读起来明快流畅,有力地凸显了作者对手捧书卷进行青春阅读时的体验与感悟。
考场作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或者泛泛而谈,就很难打动读者。
考生写作文时,如果善于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各种修辞手法,对文章语言进行特殊加工和精心包装,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贫瘠为丰满,化粗略为细腻,使表达富有个性,增添文章的亮点。
例3生活实践是一汪清泉,语文素养是一粒种子。
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更有文采议论文的语言有文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下面具体分析;一用词贴切1.用词贴切就是要求在几个可用的词中,选出最恰当、最得体的那个,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例1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得跑前跑后地伺候着,我们得忽左忽右地奉承着,我们得上窜下跳地迎合着,我们得内揣外度地恭维着;位置点评:讲究用词,一字一词传神,使表达准确、贴切、形象、生动,语言因此而有文采;例2“壁上观式的议论,虽也不乏针砭,但因没有切肤之痛,不是发生内心,故而徒有其表,或者是为自己粉饰一个‘公正’的门面,或者成为千篇一律的口头禅,既不能振聋发聩,又不能收到实际效果;”勿作壁上观点评:这一段话运用了恰当的关联词语,运用了“不乏针砭”、“切肤之痛”、“徒有其表”、“千篇一律”等成语,对“壁上观式的议论”的表现、目的、成因、作用作了恰如其分的分析,强化了批评色彩,文字简练,句式匀称,文采斐然;2.用词贴切的几点技巧①褒义词、贬义词的合用: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②反义词的运用: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③化庄为谐:今日美国已是螃蟹十足了;今天到中东上思想政治课,明天到东亚办人权学习班,刚在南斯拉夫踢完了热身赛,又跑到印度半岛当裁判;3.做到“用词贴切”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感情色彩褒义词表示肯定,但褒义词的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切不可泛滥成灾;与之相对的就是贬义词,贬义词的使用跟褒义词的使用一样,也要讲究分寸,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在使用中性词时,要更多注重它们在句中的变化,使其为我所用,着上我之色彩;②合理运用熟语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具有结构上的稳定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两个特点;我们要从它的这两个特点入手,来恰当应用;二句式灵活1.句式灵活要求在整齐中求变化,在常式中求变式,在重复中求省略,在和谐中求变化;适当地变换句式,如骈句体现语言的均衡美和对称美,可以加强语势,强化语言的感染力;散句表现出来语言的参差美和错落美,可使表意更为自由;长句表意严密、准确、细致;短句短小精悍,干脆,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倒装可以突出强调,各种句式的综合运用,灵活搭配,就能极大地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长短交错运用,整散灵活配合,排比参差交换;例3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别人只见乌云蔽日,他们却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选八输,两商两败,其间精神还崩溃过一次;似乎生命的前几十年,他一直在失败中度过;然而充满意气的人,面对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终于,他成功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在他的手中合二为一,美国从此起飞;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方能九天揽月,深海寻珠;林肯的意气给了他一颗坚定乐观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千古传诵;点评:1、叙中带议,简洁明了;2、善用短句,语言精练有力,节奏感强;2.七种常见提升文彩句式①反复句;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其作用是:在内容上,因为句句紧扣中心论点,因此可使中心论点突出;在形式上,由于它的出现,可使层次更清晰;在表达上,因其常与排比句连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与节奏感;;反复中心句词手法,既可用来构段,又可用来构篇;例4微笑的脸,是三月的春风,将希望播种,把生命唤醒,用真诚酿泉;微笑的脸,是冬日的阳光,爱在左,同情在右,点燃信念的火把,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微笑的脸,是母亲温柔的手,挽起寂寞,抚平伤感,拭干无助的泪痕;②因果句;这是一种由因果句构成的排比句;它既具有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又具有因果分析的说理特点;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决定了它必须使用因果句的关联词:“因为……,所以……”;当然也可只出现因果联词,而不构成排比句;例5黄沙漫漫,驼铃声声,满目萧瑟的荒原上,沙驼追逐着夕阳,沙海何惧,朔风何惧,再大的沙尘也阻挡不住昭君的盈步,因为她的心早已没有任何惧怕和负担,心也早已迎向大漠;因为卸下了心里的包袱,历史成就了昭君的忠浩刚烈,她的心灵也飞上了人性的至高点;寒风凛冽,衰草丛生,万物垂暮的田野里,小草亲吻着大地,枯黄何惧,酷寒何惧,只因心中珍藏一缕春风;十八年的艰辛历程和那怅然的孤寂并没有磨灭苏武的爱国意志和民族意识,当苏武心中的郁结已然打开,心中的一切孤苦、愁闷都已随一阵阵寒风飘然逝去,而一颗志于大汉的忠心早已越过长城,飞向中原;所以他的名字背后是历史的伤疤,他的名字的正面是民族的勋章;③条件句;由条件复句构成的排比句或对称句;例6勤学苦练使成功的必要条件;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也才有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这位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④转折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转折复句的连用,它们或者以对称句出现,或者以排比句出现;特点是句式整齐而富有气势,语言铿锵而富有节奏;例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东坡虽遭贬,壮志未酬,心有不甘而吟;陈涉虽地位低下,苦难深重,却呼出“王侯将相宁种乎”;屈原因遭奸人陷害,使其忧愁悲思而抒离骚……⑤对称句;就是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不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不要求完全工整的句子;“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对称句的应用,会使文章熠熠生辉;例8明镜宛如一个修理器,当人们说自己哪里有瑕疵时,可以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等待镜子里的,将是一个全新的面孔;昏镜犹如一个自蔽器,让你看不到缺点,看不到丑陋,只看到轮廓的完美无瑕,那么你的缺点伤口会继续溃烂,丑陋的影子会继续蔓延;⑥假设句;就是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分析方法;因其用假设复句构成,所以称其为假设句;例9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⑦排比句;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连接起来用,叫排比;它可由词组构成,也可由句子构成;例10童年是一笔人生财富,是一种人生感受,是一种铭心的体验,是人们久蓄于心的一方天一块地,是鲁迅笔下的朝花夕拾,是高尔基人生三部曲的开篇曲;即使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会有童年狡黠的回忆;即使是恶贯满盈的坏人,也留下过童年纯真的笑容;找回童年就是要让我们学会于躁中取宁,于闹中取静,以一颗单纯宁静之心来应对纷繁复杂的世事变迁,以不变应万变,来成就我们精彩的人生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找回童年注意:这七种句式并不是单独使用,可以综合使用;三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巧用修辞,恰当的修辞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文采斐然;基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反复、对偶、借代、双关、反语、设问等等11种;要求:综合恰当运用,表达生动传神;①比喻;例11其实完美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完美是八月十五一轮圆满的明月,完美是白璧无瑕的一支出水芙蓉,它激发人们内心最强烈的欲望,它深深地撩拨着人们的心弦;然而,这月是水中月,这花是镜中花,多少人受了“完美”的诱惑,踏上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最终失足于心灵的沼泽;走出完美的误区为了说明“追求完美”的不切实际,作者连续设喻,层层深入,道理说得形象而又富于启迪;②反问;例12“回顾历史,忧大于喜;20世纪可谓成就巨大,但也损失惨重:历史上战乱不休,但哪个世纪的战乱杀人比得上20世纪人类历史上暴君迭出,但哪一个人搞种族灭绝比得过希特勒人类历史上武器无数,但哪一种武器比得上20世纪能在瞬间夺走十几万人的生命的原子弹”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决赛短短几句话,连用三个反问句组成排比,言之凿凿,咄咄逼人,让对方难以招架,令听众为之折服;③设问;例13什么是骨气“骨”借喻人的品质,“气”指人的精神;合在一起,就成为“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的代名词;孟子有三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可谓把骨气的三方面主要表现全概括出来了;谈骨气此段开头采用了设问句,自问自答,引人深思;引用孟子的三句名言;文彩大增;④排比;例14万物各有不足,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诸葛亮一生惟恭惟敬,可是不免有街亭失守之过;唐太宗贞观之治流传千古,可是不免有‘文字狱’之错;成吉思汗,逐俄御寇,功绩显赫,可是不免有杀城戮民之罪;一代伟人毛泽东,缔造新中国,功比天高,可十年浩劫留下一块瑕疵人人可见;四川考生黄鹂百灵完人作者运用排比句,列举了古今伟人之过,文字简练,气势宏大,在段落中充当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人各有不足”的论点;⑤对比;例15年轻的桃花总是灿烂的,年轻的日子总是不知忧愁的;年轻的没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伤感,也没有“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感慨,更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有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激情澎湃,有的是“少年心事当拿云”的豪迈壮志,有的是“欲与天公试比高”远大目标;积极思维,快乐青春文章运用处6句名言,将感伤、感慨、无奈的忧愁与激情澎湃、豪迈壮志和远大目标的年轻之心进行正反对比,在对比中突出轻年人的心态特征;⑥反复;“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反复有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两种;例16“固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固,弱也;柔而固,韧也;”纵观古今中外,大凡要获得发展、成功,要有所建树的人,无不经过“柔而固”的努力,无不闪烁着韧的光彩;铁杵磨针,愚公移山,记载了韧的传说;黄河入海,长江东去,留下了韧的足迹;水滴石穿,蜜蜂酿蜜,展示了韧的现实;王羲之用练字染黑池水之韧,终成一代书法大家;马克思为寻求真理,用在大英博物馆的水泥地上留下了深深足迹之韧,终成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达尔文因鄙弃上帝创造万物的谬论,而身受围攻;他在韧性的斗争中,终于成为一名科学家;张海迪在身体三分之二失去知觉时,没颓唐,没悲观,而是同疾病展开了韧的斗争,终于赢得了加世纪80年代保尔的光荣称号;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韧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基石;说“韧”⑦对偶;例17无数的艰难无数险阻,构成了整个生命的画卷;无数的转折无数的叉口,教会了我们坚定和执着;翻过这一峰,另一峰却又见;生命的意义在于生活,而生活的意义在于真心付出,用热情创造每一个明天,用微笑面对每一次转折,在转折中学会判断,在转折中学会坚持,在转折中学会依赖,生命其实是一首无悔的阙歌;北京考生失败是人生的转折运用对偶、排比语言有文彩;四文句有表现力“文句有表现力”,属于发展等级对写作语言的较高要求;这个考点要求考生语言既准确严密、高度概括,又巧施粉黛、词语生动;既准确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适当地变换句式,又恰当引用古诗词文,化用其他科目的专业术语;实则是是前边三条综合运用的结果;以下仅就常用的引用句加以例说;常用的引用句形式:①直引式,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诗句来证明文章的中心;例18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华肥劲草”;②修饰式,即引语在文中作定语,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例19纵观天下有志者,总是夙兴而夜寐,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心甘情愿为社会奉献的;千百年来,奉献精神如同血液,在我们民族躯体中不息地流动;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如同火炬,点燃了炎黄子孙的爱国赤诚;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共患难,誓将热血固神州”的朱德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南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③镶嵌式;它不是把引用的话作为定语出现,而是把引用的话,组织进了自己的议论,变成了自己话中的一部分;例20太白忘却人生假丑恶,直挂云帆驶向人生的彼岸;东坡铭记人间真善美,大江东去流向人生最辉煌的汪洋;人之一生,当忘则忘,当记则记,只有这样,才能坦诚、执着;写法借鉴说“孤独”孤独,如果不是性情怪僻、心理阴暗、思想缺乏健朗,那么往往就是人物卓绝;太美丽的人容易孤独,因为她难以找到如意的伴侣;太优秀的人容易孤独,因为他超凡脱俗;胸怀大志的人容易孤独,因为他缺少知音;身怀绝技的人容易孤独,因为他没有敌手;林黛玉是孤独的,屈原是孤独的,俞伯牙在失去了钟子期后只好摔琴谢知音;鹰是孤独的,考拉是孤独的,斗牛在失去了对手后是一头撞在了碾盘上的;诗是孤独的,哲学是孤独的,艺术一旦进入了审美的圣殿也必然是拒绝平庸的;孤独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以孤独为伴,能够透视人生;能够耐于孤独的人,成长的艰辛苦涩不会使你沉沦;平谈的岁月不会成为断送你人生的急景流年;失败后的孤独,能够让你重新崛起;成功后的孤独,更不会让你在狂热中迷失自己;齐白石说:“画者,寂寞之道;”爱默生说:“有些声音是在孤独时才听见的,在人群中它们会模糊消隐;”多少关于孤独的深刻而优美的表述,都具有一种哲理的高度;黑格尔二十三岁获得哲学学位后,不为热闹的文坛所动,终于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检点爱因斯坦一生的丰硕成果,几乎无一不是独辟蹊径、冥思苦想的结果;陈子昂千古独步,才唱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登幽州台歌;因此,斯·茨威格说,全人类优秀人物的经历表明:“真正的伟大是孤独,哪里没有伟大的性格,哪里就没有伟大的人物、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功业卓着的男子汉;”可见,孤独是灵魂的“过滤器”;天才只有在孤独感中才能成长;然而,孤独毕竟不同于无聊,孤独是一种深层次的成熟,是一种对理想的刻意追求所产生的良性心态和行为,揭开孤独的纱帘,你会看到一片澎湃的大海;而无聊,在夕阳的照射下,伴随着它的将永远是那斜长的影子;有些人是孤独的,但他们并不无聊;有些人是宁肯无聊也不甘于寂寞,那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是空虚的、孤独的;高山是孤独的,因为它挺拔;大海是孤独的,因为它没有影子;黄金是孤独的,因为它喜欢缄默;冬天是孤独的,因为它贯于孕育;总之,孤独之中蕴藏着一种力量,如同子弹蕴藏在枪膛里;经受了“情到深处人孤独”的感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寥落,“高处不胜寒”的凄清,便会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这篇文章第一段就大量使用因果句这些句子多为短句强化观点,行文中又注意整散变化,如“林黛玉是孤独的,屈原是孤独的,俞伯牙在失去了钟子期后只好摔琴谢知音”; 对称句使文章显出整齐之美,如“失败后的孤独,能够让你重新崛起;成功后的孤独,更不会让你在狂热中迷失自己”;”文章大量使用排比,使说理气势磅礴;多种引用方式综合运用让文章文采斐然;。
考场文章“文句有表现力”的“四气”江苏省淮州中学卜廷才 223300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写作“发展等级”中,继续要求“文句有表现力”。
“文句有表现力”,就是指文章词句能通过一定的表现技巧,有力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实质、现象的规律因果、人性的深层奥秘、文化的深厚蕴涵等,其表达效果准确、透彻、精辟、鲜明、生动、形象,有引人回味或思索的韵味。
不管是记叙类、议论类还是抒情类文章,不管是直白如水还是委婉含蓄,总要有一些文句辞约旨丰。
或蕴含生活哲理,人生真谛,给人以理智的启发,使人深刻地思索;或饱含深厚的情感,独特的体验,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况味,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这样的文章,篇中有余意,句中有余味,使玩之者无穷,品之者不厌。
考场评分细将“文句有表现力”分成三个层次,即达到要求(基本符合该评分点要求)、比较突出(全面符合该评分点要求)、突出(全面符合该评分点要求,且有优异表现)。
“达到要求”可给3-6分,“比较突出”可给6-12分,“突出”可给12-20分。
如何使考场文章“文句有表现力”?其方法可以有“四气”。
一、接地气,以时代活水激起读者共鸣文句有无“表现力”,首先看文句有无生命力。
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文句,才会吸引读者,也就是说,文句要跳动时代脉搏,承载生活气息。
善于吸收时新素材,凸显时尚表达,用时代的活水引起读者共鸣。
如何让文句跳动时代脉搏?我们可以想一想社会热点。
央视的“焦点访谈”,《杂文报》的“焦点放谈”,《扬子晚报》的“扬子时评”,谈的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作为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我们中学生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大势,自然不会也不应当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建党90周年、建团90周年、改革开放30多年、“蛟龙”探海、神十飞天、嫦娥奔月、反腐风暴、治理雾霾等大事,无不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
还有,感动中国的人物、道德模范,以及“钢铁战士”高铁成毅然三次冲进火海,“军校学员”沈星下水施救落水儿童,“平民英雄”吴斌为乘客安全献出自己的生命等。
句子的表现力是什么意思篇一:句子表现力的意义句子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表达意思的根本。
一个好的句子能够清晰地传递信息,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情感。
这就是句子的表现力。
知识点一:词汇的选择一个句子的表现力与所选用的词汇密切相关。
一个好的句子需要用到生动、生动的词汇,以便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比如说:用“黄昏”来描述一个愁苦的夜晚,用“沉默”来表达沉重的气氛。
通过巧妙的词汇选择,句子的表现力能够被充分地展现出来。
知识点二:所用的语法结构结构简单的句子往往显得乏味,缺少表现力。
对比复杂语法结构的句子,简单句过于平淡。
因此,复杂语法结构的句子可以通过更细致的描写来打动读者,令读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知识点三:情感的传达句子的表现力在于情感的传达。
一个句子要真正有表现力,不仅需要注意语言本身,还需要注重情感的抒发。
情感充沛时,句子的表现力更加强烈。
我们可以通过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和比喻等,去有力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思想。
总结:句子的表现力是由以上三个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
词汇的选择、语法结构的使用和情感的传达是句子表达强烈感受的关键。
一个好的句子需要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以使读者能够充分体会到作者的想法。
篇二:强烈的句子表现力句子是表现情感和查表思想的重要手段。
一个好的句子不仅能够传达信息,还能通过充满表现力的语言驾驭读者的情感。
知识点一:用比喻来强调情感比喻是一种有效的表现情感的方法。
透过具体的比喻,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相应的情感。
比如,“那个世界像一个童话故事一样美丽”可以表达作者对世界的美好憧憬。
通过巧妙的比喻,让读者产生共鸣,体验到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知识点二:强有力的词语在句子中,一些强而易记的词汇也能有效地增加表现力。
比如,“毫无保留”用在一个承诺中,就会让读者感到这个承诺是多么真诚。
“漆黑一片”用来描述夜晚,就能生动地传达出一种压迫性的气氛。
强有力的词语可以让句子更加生动、指向性更加明确。
学习写得有文采之文句富有表现力作者:张荣谦周景见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9年第40期【训练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不学蜗牛爬,要学千里马。
——中国谚语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跑两个驿亭,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前进。
——萨迪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培根以上关于“速度”的阐述给了你什么启示?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古人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有位智者说:走路的时候,两条腿的姿势有了变化,就可能是绝好的舞蹈;说话的时候,舌头的方位有了变化,就可能是动听的歌曲。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灵动的语言能够更好地表达思想的内涵。
对于一篇作文来说,尤其是议论文来说,如何让说理的语言富有表现力是写作的一大难点,需要运用一些技巧来实现:一、锤炼字词,力求传神写作时精心锤炼字词,尤其选择运用恰当的动词,能起到一字传神的效果。
朱自清的《春》中,写花丛中的蜜蜂时是这样写的:“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个“闹”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蜜蜂在春天来临之际的活跃,从而表现出春天带给世间万物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又如,王维《过香积寺》的诗眼分别是“咽”“冷”。
泉水流经岩石,如人呜咽。
青松幽暗,使日光阴冷。
这两字运用拟人与通感的修辞手法描绘山中幽暗冷寂的景象,暗示诗人抛弃世俗热闹的隐逸情怀。
二、变换句式,语言活泼整句结构整齐,音律和谐,有气势,能渲染气氛。
但是,如果文章过多运用整句难免会使人感到单调呆板。
散句结构错落,长短不一,形式灵活自然,富有变化。
因此,在文章中,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就会使语言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使文章文采飞扬。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
文句要有表现力作者:温雅雯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10期但丁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的思想之必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既然最好的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那么最好的语言就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考场作文因其评价的特殊性,似乎更功利地渴望思想与文采的相互辉映。
“文句有表现力”属于发展等级对写作语言的较高要求。
多年来,高考作文实行等级评分标准。
其中,“基础等级”的表达部分提出“语言通顺”的要求;“发展等级”所列四项十三点,“文句有表现力”为十三点之一。
如果考生行文在“文句有表现力”方面表现突出,即可获得发展等级满分20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也指出:“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可见“文句有表现力”不仅是考场作文评价的规定,也是课程标准对考生写作的要求。
“文句有表现力”,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理解:一是思想感情的丰富性,二是语言形式的形象性。
优秀的文章不管是哪种文体,总有一些语句言约旨丰,它们或凸显事物特点,或表达真挚情怀,或蕴涵生活哲理,总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动人的感染或理性的启发。
下面我们着重从描写、议论、抒情等三方面来探讨怎样的文句才是有表现力的文句,以怎样才能使文句有表现力。
【例1】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必修1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人物个性。
“短”则短矣,然人人听后都记得,人人读后都记得。
天下之大,古往今来,演讲者如云,能如彼者有几?如此开场真可谓闻所未闻,具有表现力的文字,传达出梁氏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和性情气质。
【例2】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冰心《一日的春光》)【赏析】叠词,写数量之繁;通感和“炼字”,写生命的欢悦;联想,词类活用,写出“一日春光”的光艳、骄奢、浪漫。
句子的表现力是什么意思啊句子是人类交流和表达的基本单位,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一个好的句子有时能够传达比长篇大论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因此,学会用好句子是表达自己的核心技能之一。
句子的表现力包括语言组织、用词准确、表达清晰、语气确定等方面,下面我将结合具体例子详细阐述。
首先,语言组织能力是评价句子表现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语言组织上,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有明确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它们的组合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觉和印象。
例如以下句子:1. 他们看了一场电影。
2. 一场电影被他们看了。
3. 这场电影让他们看了。
以上三个句子都是描述同一件事情,但由于语言组织不同,呈现的效果也大不相同。
第一个句子语序自然、简洁,突出“他们看了一场电影”这个主旨,语气清晰明确;第二个句子宾语提前,让人看到“一场电影”这个重点,但它的语气比较被动;第三个句子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加强了情感色彩,用“让”表达电影给他们带来了某种情感,这个句子的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其次,用词准确是衡量句子表现力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正确的词汇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所想表达的意思,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以下句子:1. 她很好看。
2. 她漂亮如花。
3. 她美若天仙。
以上三个句子都是描述女孩子的美丽,但由于用词不同,呈现的效果迥然不同。
第一个句子用了一个简单的形容词来描述女孩子的美,表现力比较平淡;而第二个句子用了一个更为形象的比喻来加强形容词的表现力,表现力得到提升;第三个句子则用了更为高级且生动的形容词短语“美若天仙”,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最后,语气确定是评价句子表现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语气确定的确切度和准确度是极为重要的,它将影响读者对作者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以下句子:1. 你不错。
2. 你真不错。
3. 你真是一个不错的人。
以上三个句子都是表达对某人的赞赏,但由于语气的不同,呈现的效果也不同,第一个句子表现力受限,很难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第二个句子加强了语气,使得表达的情感更加明确;第三个句子更进一步地加强了语气,使得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
优秀文章有表现力的句子1. "His words were like gentle rain, softly soothing my troubled soul."2. "The city streets at night were a symphony of flickering lights and the sound of footsteps, as if the city itself was a living, breathing entity."3. "She danced on the stage with such graceful fluidity, her movements painted a story on the canvas of the theatre."4. "The sunset painted the sky with hues of pink and gold, as if nature itself was celebrating the end of another beautiful day."5. "The aroma of freshly-baked bread wafted through the air, beckoning me to take a bite and savor the warmth and comfort it promised."6. "The old man's eyes sparkled with the wisdom of years gone by, each wrinkle on his face telling a story of a life well-lived."7. "The raindrops pelted the windowpane with a vengeance, as if the sky itself was releasing its pent-up emotions."8. "The orchestra played with such precision and passion, every note soaring through the air, eliciting a range of emotions within the audience."9. "The mountains stood tall and majestic, their peaks reaching up to touch the heavens, a testament to the awe-inspiring power of nature."10. "Her laughter filled the room like music, infectious and joyful, lighting up the hearts of everyone around her."。
文句有表现力高考作文指导之文句有表现力【教学目标】感受有表现力的文句,分析文句表现力的形成因素。
养成在阅读中自觉感受和分析文句表现力的习惯和能力,能在实践中自觉写作有表现力的文句。
【教学重点】感受有表现力的文句并分析文句表现力的形成因素。
【教学流程】一、导入我们今天这堂课,一起来探讨文句有表现力的问题。
探讨的必要性,一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二是《考试大纲(说明)》和高考评分标准的要求。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发展等级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那么,什么是文句有表现力?有表现力的文句又是怎样的文句?文句有表现力又是如何形成的?二、感受和欣赏(一)教材中的文句,以旧带新。
(1)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归有光《项脊轩志》)【赏析】妻子手植的枇杷树,现在已高大繁茂,物在人亡,情何以堪。
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寄寓的是拳拳的心、眷眷的情。
托物寄情,意味隽永,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挚怀念,也引起阅读者的人生回忆和类似经验,韵味无穷。
(2)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必修4》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赏析】思想与苇草两个词语叠加,产生了诗性的张力,折句前后构成对比,将人表述为一种矛盾的、辩证的存在,其中蕴涵着精神与物质、伦理的尊贵与自然的卑微等相反相成的关系。
兼容了哲学与诗的特质,既有凝重、冷峻的沉思,又不乏深沉的情感与飞腾的想象,既是对世界普遍本质的理性思辨,又是极具个性化的人生体悟。
一个意蕴深邃的句子就足以将你打动,让你与精神相通、意气相投。
通过以上感受,我们或许对文句有表现力可以有个初步的认识。
(小结1:何谓文句有表现力)所谓文句有表现力,就是指文章词句能通过一定的表现技巧,有力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实质、现象的规律因果、人性的深层奥秘、文化的深厚蕴涵等,其表达效果准确、透彻、精辟,鲜明、生动、形象,有联想和想象空间,有引人回味或思索的韵味。
接下来,我们把探讨引向深入。
(二)课件展示教师所选文句并分析其为何具有表现力。
感受和欣赏1:(1)也许,生活就像剥洋葱,你越往里层看,就越泪流满面;或者,这是生活的本质——但是,当泪珠被风吹干后,别忘了,向前看。
(月考1 附高0806 游景稀《别忘了,向前看》)【赏析】运用贴近生活的比喻,鲜活地阐述生活的本质。
用词有分寸。
折句表达在人生苦痛中奋起的情怀,体现透视沉重生活后的健朗心态,让人审视、反省自身面对生活的心态。
(2)人并非单独的存在,一个人的成功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当我们宣称自己成功时,应学会回馈社会,去帮助那些被疾病、饥饿、灾难所摧残的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
从飞是一个成功者,他的成功不在于其财富和名声,而在于那颗感恩社会的心。
(月考2 广高0804班刘子康《别用财富和名声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赏析】直接议论,具有哲理,有如庸碌世界中,一溪清泉涓涓流动,洗涤蒙尘的心,体现的悲悯情怀和高远胸襟,能引领阅读者攀登善的心灵之巅。
举例典型而又时代性,表述简练,叙议结合,有力地论证观点。
(3)我们在发迹与成功之间划上了等号,这不能不说是人生价值观的一种谬误。
以金庸先生笔下的韦小宝而论,他的发迹几乎全是依靠坑蒙拐骗、见风使舵的手腕伎俩而得来的,但他既然已身处高位,自然有无数人羡慕其荣华而忘记其手段,他的一生是穷小子们的梦想,至于堂皇而为鹿鼎公的韦爵爷究竟为国为民建了哪些功业,没人在意。
(月考2 广高0809 罗带《成功之我见》)【赏析】认识深刻,的辨析有助于纠正奔走忙碌的现代人的价值观的谬误。
词语贴切丰富,句式灵活自如,举例典型,透视深刻,事理结合,论述观点,有极强的说服力。
(4)当我们看到春风吹落树叶的时候,往往为新生树叶短暂的生命而痛惋。
终有一天恍然顿悟,不只是春风会拂落树叶,一片树叶也会摇动春风,带来今年的春天。
(附0606 江维佳《给自己一个理由》)【赏析】取象于自然,描绘情境,表达哲理,形、理、情有机交融。
体现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领悟,体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命的情怀。
有诗意的想象空间,让人仿佛看到春天风物的明媚和天宇的迥远,意境深远,情味无穷。
感受和欣赏2:(5)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动声。
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
(2009湖南考生《踮起脚尖》)【赏析】文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主要源自真情的渗透和细节的描绘,恰到好处地运用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在细节聚焦中,饱含父母对儿女的体贴关爱和儿女对父母的感念之情。
(6)我起床后,她仍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用睡袄半裹着身体,在她身旁有一只怀表,那是她与我爸的定情信物,她在这里等待了多久我不知道,但饭桌上的早餐已经备好,我的棉袄已经放在我的书包旁边,房间里有一种感动在蔓延。
我静静地走动,仿佛看到这十几年的早晨一位母亲忙碌的身影,这样的身影成了她每天早晨的节奏。
(2010湖南考生《早》)【赏析】这样的身影成了她每天早晨的节奏,词语的新奇搭配,造就了别样的韵味和想象的空间。
每天早晨的节奏延续十几年,平凡琐屑也就是伟大了,所以以凛冽的寒风奏响黎明,四处都是暖意的流动,因为母亲的爱已温暖了善感的我的心,足以融化这个早晨所有的寒冷。
她,也是我们的母亲。
(7)小雨在空中回旋飘飞,密密地打在脸上,冰凉冰凉的。
这沥沥淅淅的雨,向着远处延伸,终于成了一帘白幕,把天地万物遮挡得严严实实。
(2007湖南考生《诗意地生活》)【赏析】用词妥帖:动词写小雨飘洒的动态过程;叠词写起形态;数量词(一帘)使其形象化。
运用比喻,写出事物特征和人的感受。
(8)现今社会经济发达了,且多是独生子女。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是既倾注财力更倾注心力,唯恐自己的孩子晚了、迟了、慢了,被同龄的孩子们甩到后头去了。
所以大家争的就是一个字:早!还在娘胎里就贴着肚皮放贝多芬,就差没塞架钢琴给孩子到肚里头先练练,找找手感。
出生没几个月就忙着教孩子读文字、识图卡。
幼儿园就唐诗宋词,刚上学便课外班一大堆。
知道的或许比别人多些、广些、早些,但戴眼镜也更早了,驼背也更早了。
没有内心认同感的早,真的有意义吗?不能带给人阳光快乐的提前发展,真的是早吗?(2010湖南考生《早》)【赏析】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唯恐不早的心态与做法,生动形象,颇有幽默讽刺之效。
对比分析,有画面感,形象而有力表现了违背规律、拔苗助长的危害,引人警醒。
(9)时间不会风化人们对故乡的记忆,不然怎会有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的郁郁低吟?不然怎会有不知何处吹杨柳,一夜征人尽望乡的痴痴哀怨?不然怎么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还的期盼?不然怎会有还顾望故乡,长路漫浩浩的惆怅?(2007山东考生《故乡,我永远的梦》)(2007山东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赏析】排比句,疑问句,引用。
四句古诗,似乎信手拈来,却理解透辟,处处妥帖,丰富的内容,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时间不会风化人们对故乡的记忆),体现较为丰厚的积淀和良好的文学素养。
感受和欣赏3:(10)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
(史铁生《合欢树》)【赏析】叙述交代,款款文字中渗透着对母亲去世、不可追回的沉痛的悲伤之情。
环境描写,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不止引起环境的想象,而且引起文化心理的联想,树欲静而风不止,朴实的语言谱写了感人至深的真情怀念之曲,足以感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11)理论上来说,诗人不必兼工散文,正如善飞的鸟不必善于走路,而邓肯也不必参加马拉松赛跑。
可是,在实践上,我总有一个偏见,认为写不好(更不论写不通)散文的诗人,一定不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我总觉得,舞蹈家的步行应该特别悦目,而声乐家的说话应该特别悦耳。
(余光中《剪掉散文的辫子》)【赏析】以退为进,比较,比喻,类比,周密而形象地阐明观点,有说服力。
小结2:如何使文句有表现力。
1. 描述性的文句,可借助修辞手法和字词锤炼的技巧,来表现人、事、物的情态(动态)化特征,这样才能鲜活具体,栩栩如生,以鲜明的形象直抵人心。
根源于你独特的观察和感受。
2. 议论性的文句,可即事明理,可以形说理,也可直接论理,应精辟警策,这样才能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根源于对历史文化、社会人生的现象与本质、成因与趋势的深刻认识和独到体悟。
3. 抒情性的文句,可虚实结合(即可融情于景、物、事),也可直接抒情,应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摇荡性情,感动人心。
根源于真诚的心绪、美好的情怀。
4.有些文句有表现力,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表现手法的结果。
总之,有表现力的文句往往是具有体验性、审美性、思辨性的文句。
所谓体验性,就是融入了个人独特的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抒写的是基于个人感受、情感、思想,是克服了套板反应的文句。
所谓审美性,也就是说文句能引发人的联想和想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有引人咀嚼和回味的诗意空间。
所谓思辨性,就是文句精辟警策,能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或警醒。
而审美性和思辨性的表达效果,要以体验性为前提。
有个人体验的文句,才可能具有审美性和思辨性,才会具有表现力。
换句话说,我们要使文句有表现力,当然要掌握和运用一些表达的技巧,如字词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和变换,修辞格的运用,融情于事,以形说理,虚实结合,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等,但这一切手法的运用,都要基于你个人独到的阅读体悟和人生体验,只有具有体验性的文句,才能让人回味无穷,余香满口,富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