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6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这是第一册书的最后一节了,感谢您的持续关注,化学键内容抽象,但是合理,只需要记住一些规则,这节内容就不难了,化学就是这样不需要太聪明的头脑,但是一定得头脑清醒,因为记忆的东西太多了,加油吧!一、化学键类型与物质类别的判断(2020·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共价键②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不一定存在共价键⑥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只有极性键 ⑦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⑥C .①③⑤D .③⑤⑦【答案】C 【详解】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共价键,如NaOH 、Na 2O 2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①正确;②含有离子键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所以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不可能含离子键,②错误;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③正确;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为离子化合物,④错误; ⑤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不一定存在共价键,如稀有气体中不含化学键,⑤正确;⑥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若为同种元素之间形成的是非极性共价键,不同元素之间形成的是极性共价键,如H 2O 2中两个氧原子之间为非极性共价键,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为极性共价键,⑥错误;⑦有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只有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也可能属于物理变化,如氯化钠溶于水有离子键的断裂但属于物理变化,⑦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③⑤,答案选C 。
二、电子式书写的常见错误(1)漏写孤电子对。
如将N 2的电子式误写成N ⋮⋮N ,正确的应为··N ⋮⋮N ··。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化学键1. 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一种能够保持两个或更多原子在一起的力。
原子通过形成化学键来组成分子和晶体。
化学键是原子间的一种作用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2.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对的共享而形成的。
在共价键形成的过程中,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很小,因此电子对能够共享。
根据电子对的数目,共价键又可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3.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所形成的。
在离子键形成的过程中,金属原子失去了电子,形成了正离子,非金属原子则得到了电子,形成了负离子,然后它们之间相互吸引形成了离子键。
4. 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而形成的。
在金属结构中,金属原子失去了部分外层电子,形成了阳离子,而剩余的电子云形成了一个共享电子云层,从而形成金属键。
5. 键的极性共价键中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导致了共价键的极性。
当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越大时,共价键的极性越大,同时在分子中会形成偶极矩。
6. 键的方向性金属键和离子键是无方向性的,而共价键是有方向性的,因为共价键形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原子间的空间排列。
7. 键能化学键的能量称为键能。
共价键的键能比较低,离子键的键能比较高。
金属键的键能介于共价键和离子键之间。
8. 键的长度原子间的距离称为键的长度。
不同种类的化学键的长度不同,离子键的键长最长,共价键次之,金属键的键长最短。
二、有机化合物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可能的氧、氮、硫、磷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2. 烷烃烷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碳氢化合物。
烷烃的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
烷烃按照碳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分为直链烷烃、支链烷烃和环烷烃。
3. 烯烃烯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其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
烯烃按照双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1-烯烃和2-烯烃。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化学键【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定义。
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3.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4.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的物质及形成过程。
【考点梳理】考点一:化学键1.定义: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化学键。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等。
2.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键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形成条件大多数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共价键(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表示方法①电子式如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①电子式,如②结构式,如H—Cl③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存在离子化合物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考点二: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的比较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定义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相同相同成键条件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存在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中非金属单质,某些化合物中实例H—Cl H—H、Cl—Cl共价键一般是在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但某些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间也可能存在共价键,如AlCl3等。
考点三: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概念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粒子间的作用阴离子与阳离子间存在离子键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导电性熔融态或水溶液导电熔融态不导电,溶于水有的导电(如硫酸),有的不导电(如蔗糖)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一定破坏离子键,可能破坏共价键(如NaHCO3)一般不破坏共价键实例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中酸、非金属的氢化物、非金属的氧化物中要点诠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1)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判断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学科组高一年级化学组主备人李侠执教人课时课型习题时间课题第三节化学键目标复习巩固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并了解晶体的知识。
学法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教法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学生制作等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控制、比较、类比、模拟、抽象、模型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二次备课4. 化学键⑴定义:在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⑵分类①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离子键共价键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成的化学键成键微粒离子(存在阴阳离子间和离子晶体内)原子(存在分子内、原子间、原作用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性作用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对两的电性作用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决定键能大小因素①离子电荷数越大,键能越大;②离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①原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②键能越大影响性质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硬度等分子的稳定性,原子晶体的熔沸点、实例②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的比较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定义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发生偏移的共价键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对(电子云重叠)不发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相同相同成键原子电性显电性电中性影响性质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实例H—Cl H—H、Cl—Cl ③电子式的书写电子式是用来表示原子或离子最外层电子结构的式子。
原子的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画小黑点(或×)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离子的电子式: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用它的离子符号表示;在阴离子或原子团外加方括弧,并在方括弧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和电量。
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正确标出共用电子对数目。
离子化合价电子式,阳离子的外层电子不再标出,只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正电荷,而阴离子则要标出外层电子,并加上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负电荷。
化学键【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以及化学键的含义。
2.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3.明确化学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4.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涵义。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化合物以及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离子键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要点诠释: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使自己的结构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例如Na 与Cl2反应过程中,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我们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3.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
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括:①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②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③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之间的作用。
4.成键原因:通过电子得失形成阴阳离子。
5.成键条件:(1)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如IA、ⅡA族的金属元素(如Li、Na、K、Mg、Ca等)与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S、F、Cl、Br、I等)之间化合。
(2)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OH-、SO42-等)含有离子键。
6.存在离子键的物质:强碱、低价态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等离子化合物。
7.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表示:要点二、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要点诠释: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
高一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导学案一. 知识目标:1.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 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 能力目标: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2.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 知识分析:写出下列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a Mg Na O Cl 、、、、(一)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例如:::...Cl ......O .Na ..Mg ..Ca1. 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锂原子 ⨯Li 铍原子 ..Be 硫原子......S2. 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除复杂阳离子如+4NH 等要用中括号外),只要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阳离子。
3. 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于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
例如:氧离子:-2....:][:O 氟离子:-:][:....F电子式是用“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来表示的,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
..⨯,..⨯,...⨯,....⨯,.....⨯,......⨯,.:....⨯(二)离子键 1. 形成过程: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稳定结构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Na Cl2. 概念: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注意:此静电作用不要理解成吸引作用。
讨论S Na MgBr KF 22、、的形成过程。
注意:只用“→”表示形成过程,而不用“=”。
3. 形成条件: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4. 离子键的影响因素:⎭⎬⎫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多则离子键越强5. 存在物质:离子化合物。
如强碱、大多数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等。
注意: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的相同离子不得合并讨论:请同学们从原子结构上分析,+11H He +22在形成氢分子时,电子不是从一个氢原子转移到另一个氢原子中,而是在两个氢原子间共用,形成共用电子对,从而两个氢原子都达到了稳定结构,形成氢分子。
2. 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H H H H :..→+得到结构式,共价键(1)非极性共价键(非极性键)N N Cl Cl H H -=--(2)极性共价键(极性键)S H O H Cl H ---4. 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 5. 存在物质:不仅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和共价化合物中,也存在于有些离子化合物中。
例如:HCl H 2224O Na ClNH NaOH练习:1. 请用电子式表示出下列物质并在指出其中的化学键的类型:、、、S K CS Cl 2222422)(OH Ca HClO CH O Na 、、、四核10电子的分子、三核18电子的分子。
书写电子式注意:(1)分清键型(是离子键还是共价键)(2)形成离子键时,要标电荷;形成共价键时不标电荷 (3)成键后的原子或离子,一般为8电子稳定结构 2. 判断:(1)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2)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3)在气态单质分子里一定有非极性共价键 (四)化学键概念: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实验表明:水加热分解需C ︒1000以上,破坏H O -需mol KJ /463。
加热使氢分子分成氢原子,即使C ︒2000以上,分解率也不到1%,破坏H H -需mol KJ /436。
说明:破坏化学键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
1. 类型:化学键⎪⎩⎪⎨⎧金属键共价键离子键 2. 化学反应的实质:设问:2H 、2Cl 在形成HCl 之前有没有化学键,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HCl 的形成过程分为两步: (1)2H 、2Cl 分子中原有化学键断裂;(2)HCl 中新的化学键的形成。
结论: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典型例题】[例1] 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钠原子与氯气反应生成食盐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B. 在氧化钠中,除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C. 任何离子键都存在金属阳离子D. 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后,体系的能量降低 精析: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当它失去1个电子后可以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使体系的能量降低,所以A 、D 项均正确;在离子化合物中除阴阳离子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所以B 项正确;一般说来形成离子键有金属阳离子,但也有例外如Cl NH 4等铵盐。
答案:C 错解分析:(1)误答B ,是因为对静电作用认识片面。
(2)误答A 项,是因为不懂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例2] 推断出由1个原子核与10个电子构成的粒子有 , , , ;由2个原子核10个电子组成的中性粒子化学式为 ;由3个原子核10个电子组成的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由2个原子核10个电子组成的阴离子的化学式为 。
精析:由1个原子核与10个电子构成的粒子首先从10个电子1个原子核的中性粒子,找出氖,然后再向氖的两侧发散,找出含有10个电子的简单离子:+--Na O F 、、2、++32Al Mg 、……这种抓住10个电子为核心的发散思维能力应重视。
由2个原子核组成的10电子粒子,也要抓住10电子这个核心去想。
由于是由2个原子核组成,显然不能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简单离子,肯定是通过共用电子对而达到10电子结构的,思维应向共价化合物方向扩散,显然只能选择与原子序数为1的氢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推出为氟与氢的化合物,依次类推3核的为O H 2,4核的为3NH ……等共价化合物。
抓住氢化物,还能推出10电子的多核离子;这些氢化物分子中如能电离出氢离子(不带电子),就能形成10电子的多核阴离子,如水电离的-OH ;这些氢化物分子中如能结合氢离子,就能形成10电子的多核阳离子,如+4NH 。
依次类推,也可以写出很多单核或多核的18电子粒子;但发散也应注意条件,如有的原子很难得失电子,不能硬写,如写+4Si、-4C则错了。
还有的物质不是电解质(如4CH )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最好还是别写。
答案:H O H HF OFMgNaNe ⨯⨯--++......22 -OH[例3] M 元素的1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该2个电子转移到Y 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 。
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Z 的熔点较低B. Z 可以表示为Y M 2C. Z 一定溶于水中D. M 形成2+价阳离子精析:依题意,形成Z 的过程可表示为:-⨯+-⨯⨯⨯→++:].[].[::..:....2............Y M Y Y M Y故Z 的化学式为2MY ;又知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熔、沸点一般都很高,且有的2MY 型化合物(如2CaF )难溶于水。
答案:D小结:解答本题的难点就在于找到2MY 型离子化合物中有没有不溶于水的事例。
许多学生熟知的222BaCl MgBr CaCl 、、等大多数物质均易溶于水,不溶于水的事例较少,如果找不到这个反例,就会出现错选。
[例4] A 、B 、C 、D 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 的阴离子和C 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 ,D 的L 层电子数等于K ,M 两个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
(1)A 为 元素,B 为 元素,C 为 元素。
D 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D 的原子组成符号为 ,它的最高价为 价。
(2)用电子式表示A 、B 两元素形成2AB 的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C 、D 两元素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
(3)写出E 和A 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精析:B 、C 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且生成淡黄色固体,则B 为氧,C 为钠。
A 原子序数小于氧,且最外层4个电子,则A 为碳。
D 为硫。
答案:(1)碳 氧 钠S 32166+(2)::::................O C O O C O ⨯⨯⨯⨯⨯⨯⨯⨯→++(3)[例5] 氮化钠(N Na 3)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3NH 。
请回答下列问题:(1)N Na 3的电子式 ,该化合物是由 键形成的。
(2)N Na 3与盐酸作用生成 种盐,其电子式分别是 。
(3)N Na 3中两种粒子的半径大小关系是 。
(4)N Na 3与水反应属于 反应。
精析:(1)Na 位于ⅠA 族,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1+价的+Na ,N 位于ⅤA 族,易得到三个电子成为3-价的-3N ,所以N Na 3应属于离子化合物。
(2)N Na 3与HCl 反应时,-3N 与盐酸电离出+H 结成3NH ,3NH 再进一步与HCl反应生成Cl NH 4,+Na 与-Cl 形成NaCl ,故可生成两种盐。
(3)N Na 3是离子化合物,其中粒子为+Na 和-3N ,属于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3-+<N r Na r 。
(4)N Na 3与水反应时,生成3NH 是-3N 与水中+H 结合形成的,则-OH 便与+Na形成NaOH 溶液,为复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