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幼儿道德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429.50 KB
- 文档页数:30
儿童道德发展及道德品质培养1陈默儿童的道德理解谎言、欺骗、偷窃、伤害他人公平游戏、分享、同理心、尊重、差异2从一个个案来思考儿童道德问题3故事(略)问题:他为什么杀同学?个案如何说明道德情感、知识、行为?家庭环境如何影响道德品质?学校社区环境有什么影响作用?儿童道德发展的领域情绪:体验到他人情绪,违背道德造成的焦虑知识:能判断是非行为:会抑制冲动,能帮助他人4道德发展理论了解学习理论:内化过程是对环境强化和惩罚的反应榜样作用5精神分析理论道德发展是儿童对父母认同的结果形成超我母亲的价值态度与孩子的道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6早期环境的影响早期生理体验,自我与他人关系体验他人增进或威胁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情绪纽带7认知发展说8他律道德:服从权威自律道德:遵守协约家庭环境影响9父母温和的态度,能对自己的权力有限使用,包括儿童参与决策——促进亲社会行为发展把父母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准父母强调某些行为是错的,同时要强调另外一些行为是正确的移情10对他人情绪的知觉对他人情感移情对他人生活状况的移情观点采择11不能意识到他人不同的感受能识别他人观点的差异在同伴交往的训练中增加了观点采择的技能电视的作用12两岁以下不主张看电视不超过1-2小时暴力行为与暴力视频有显著相关儿童自控的培养13情绪自控自我约束儿童的攻击行为应对14欺侮者特点被欺者特点阳性欺凌阴性欺凌欺凌界定处理原则。
主题活动引导幼儿的道德发展道德发展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对幼儿个人的品德形成产生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引导幼儿的道德发展,主题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主题活动在幼儿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一、主题活动的概念与特点主题活动是一种教育形式,通过设置特定的活动内容和任务,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达到提升其道德素养的目的。
主题活动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情境化引导:主题活动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幼儿能够亲身经历与道德相关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道德的意义和规范。
2. 互动性强:主题活动注重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互动,通过合作、交流和分享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3. 参与程度高:主题活动要求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通过实践与体验来促进道德素养的培养。
二、主题活动在幼儿道德发展中的作用1. 培养价值观念:通过主题活动,幼儿能够接触到各种道德价值观念,了解什么是对与错、善与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主题活动,幼儿能够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喜悦,培养出对他人的关心和责任感。
3. 培养合作精神:主题活动注重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幼儿能够学会倾听、团结和合作,培养出团队合作的精神。
4. 培养公正意识:通过主题活动,幼儿能够了解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形成公正、宽容的态度。
5. 提升道德判断力:主题活动设置了各种情境,让幼儿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不同行为带来的后果,并学会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
三、主题活动设计的要点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的道德发展,设计主题活动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目标明确:每个主题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例如培养幼儿的分享精神、培养幼儿的公平意识等,目标越明确,活动越能够针对性地进行。
2. 情境设置:合适的情境对于主题活动的效果至关重要。
幼儿品德发展的概念幼儿品德发展是指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品德发展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幼儿的成长和未来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儿品德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
首先,道德观念的发展是品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形成对善恶、公正、诚实等道德品质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和反思,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他们会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接触到各种道德规范和故事,这些都会对他们的道德观念产生影响。
其次,行为规范的培养也是幼儿品德发展的重要方面。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逐渐形成一些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比如礼貌、守时、整洁等。
这些行为规范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控能力。
另外,情感态度的培养也是幼儿品德发展的重要方面。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些情感态度,包括爱心、友善、包容、感恩等。
这些情感态度对幼儿的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和情绪管理能力。
最后,价值观念的养成也是幼儿品德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形成一些价值观念,包括对文化、环境、自然、家庭等方面的价值认知和评价。
这些价值观念对幼儿的品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幼儿品德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引导。
家长和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这样,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是指在幼儿的道德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特点和规律。
幼儿道德发展是指幼儿从无道德意识到有道德意识,从无道德行为到有道德行为的转变过程。
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幼儿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道德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2-3岁的幼儿时期,幼儿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能够分辨善恶,但对道德准则的理解还很模糊。
在4-6岁的幼儿时期,幼儿逐渐形成对道德准则的认同,开始有意识地遵守规则。
在7-9岁的幼儿时期,幼儿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二、道德发展具有个体差异幼儿道德发展具有个体差异的特点。
每个幼儿在道德发展上都有其独特的个体差异,表现出不同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有的幼儿在道德发展上比较早熟,有的幼儿在道德发展上比较晚熟。
这与幼儿的个体差异、成长环境以及教育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道德发展具有可塑性幼儿道德发展具有可塑性的特点。
幼儿的道德发展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来促进和引导。
教育者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在幼儿的道德发展过程中,教育者的积极引导和培养对幼儿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道德发展具有社会性幼儿道德发展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幼儿的道德发展不仅受到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幼儿在社会交往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接触,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同时,社会环境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也对幼儿的道德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幼儿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个体差异、可塑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对于幼儿的道德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者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促进幼儿的道德发展。
同时,社会应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道德规范,为幼儿的道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幼儿期道德的发展
l岁宝宝还没有道德的推断,也不行能有意地做出什么道德行为。
宝宝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推断是在把握语言以后逐步产生的。
当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良好的行为的时候,成人就有快乐的表情并且用“好”、“乖”这些词赐予嘉奖;当宝宝做出不良的行为的时候,成人就有不快乐的表情,并且用“不好”、“不乖”这些词给赐予批判。
在这样的过程中,宝宝慢慢养成确定的道德习惯,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场合,宝宝就能不加迟疑地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来。
而对于不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则会实行一种否定的态度。
幼儿的道德推断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的。
凡是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好的行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坏的行为。
因此“好”、“不好”是宝宝最初的道德推断中的两大类别。
3岁的宝宝已经能把人分为两类:好人和坏人,例如说,警察叔叔是好人,“小偷”是坏蛋。
但宝宝的道德推断和道德行为还是比较简洁的,不能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
宝宝还不行能把握抽象的道德原则,成人只能用简洁明白而具体的事例来使宝宝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宝宝的道德推断和道德行为也是不稳定的,
经常需要成人加以鼓舞和督促。
比如,当宝宝观看别的孩子折花的时候,他会说:“妈妈说的,拆花就是不乖。
”但是也可能过了一会儿,他自己也忍不住地折起花来。
总之,在幼儿期要用合乎宝宝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育宝宝正确的道德推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同时也不要要求太严,期望过高。
幼儿的道德发展如何教导他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幼儿期是个人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教导幼儿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是教育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幼儿通过随着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教导幼儿的过程中,教育家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和具体技巧,以促进幼儿的道德发展。
1. 建立良好的角色模范教育家在幼儿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为举止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家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道德的榜样。
他们应该展示出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例如诚实、友善、宽容和尊重他人。
通过与幼儿互动,教育家可以教导他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2. 培养社交技能社交技能的培养对幼儿的道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家应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分享和合作。
他们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如合作游戏和集体项目,以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
在活动中,教育家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励,鼓励幼儿展示出正面的道德行为。
3. 创设道德教育环境为了教导幼儿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教育家可以创设一个积极的道德教育环境。
教室中可以摆放一些道德故事书籍,供幼儿阅读。
教育家可以定期举行道德教育主题活动,如道德讲座、道德角色扮演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幼儿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此外,教育家还可以布置一些与道德有关的装饰品和图片,以增强幼儿对道德的关注和兴趣。
4. 融入道德教育元素教育家可以将道德教育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以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
他们可以选择一些与道德相关的故事和图片,让幼儿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育家还可以设置一些道德行为的目标,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道德行为。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在实际操作中逐渐理解和接受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5. 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道德发展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育家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这些能力。
例如,教育家可以帮助幼儿分辨正面和负面的行为,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幼儿道德感发展的特点
1. 幼儿的道德感啊,那可是超级纯真呢!就像一张洁白的纸。
比如说,小朋友看到别的小朋友哭了,自己也会难过,这就是他们善良天性的体现呀!这种发自内心的纯真,是不是特别可爱呢?
2. 幼儿道德感发展还有一个特点哦,那就是很直接!就好比他们看到不公平的事,会马上喊出来。
像有个小朋友抢了另一个小朋友的玩具,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说:“不可以抢!”哎呀,多直接呀,让人忍俊不禁呢!
3. 你们知道吗,幼儿的道德感很容易被影响呢!就像小树苗容易被风吹歪一样。
要是家长老师经常做好事,他们也会跟着学呢。
“妈妈给奶奶捶背,我也要给妈妈捶背”,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呀!
4. 幼儿的道德判断也是很独特的呀!对他们来说,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中间地带。
比如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打破了杯子,他们会觉得这就是不好的。
这种简单干脆的判断,不就像他们单纯的世界一样吗?
5. 还有啊,幼儿会很在意别人的认可呢!如果做了好事被夸了,他们会特别开心。
“哇,老师说我是好孩子,我好高兴呀!”这不就是他们道德感发展的表现吗?
6. 幼儿道德感发展还有一个让人暖心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的同情心。
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他们会很心疼。
“小猫咪受伤了,好可怜呀”,这满满的同情心,是不是让人心里暖暖的呀!
我觉得幼儿的道德感发展真是特别神奇又有趣,充满了纯真和善良,值得我们好好去呵护和引导呢!。
简述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幼儿道德发展是指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过程。
幼儿期是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其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幼儿道德发展具有先天性。
幼儿在出生时就具备了一些道德感知和行为倾向。
他们能够感知到关爱、责任和公平等道德感受,并通过模仿和交往等方式表现出来。
然而,由于幼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还不完善,他们的道德行为主要表现为本能反应和情绪驱动,还无法进行自我反思和道德决策。
幼儿道德发展具有初级性。
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围绕着基本的对待他人的方式展开,如友好、合作和分享等。
他们在日常的游戏和活动中会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理解道德规范,但这些道德行为往往还比较表面化和机械化。
幼儿对于道德规范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往往只看重行为结果,而忽视了行为动机和内部思想。
幼儿道德发展具有自我中心性。
幼儿在道德行为中通常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利益,缺乏对他人感受和需要的关注。
他们常常表现出自我保护和自我满足的倾向,而不是真正关心他人的感受。
这是因为幼儿在认知和情感上还没有达到成人的理解水平,他们的视角还很狭窄,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
幼儿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培养情感共鸣的方式来逐渐培养关心他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幼儿道德发展具有可塑性。
幼儿期是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开始形成,同时也会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幼儿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他们能够在家庭和学校等环境中通过观察、模仿和指导来学习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同时,幼儿的道德发展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他们更容易被关心、赞许和责备等情感刺激所引导。
在幼儿道德发展中,家庭和学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幼儿道德发展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幼儿道德观念和行为的主要引导者。
他们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引导和奖惩等方式来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和行为。
学校则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环境,通过游戏和交往等方式促进幼儿的道德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道德发展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里扮演着指导者和榜样的角色,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引导性的教育来帮助幼儿培养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的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