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马克吐温阅读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37 KB
- 文档页数:11
《童年》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童年》是哪位作家的自传体小说?A. 列夫·托尔斯泰B. 马克·吐温C.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D. 马克西姆·高尔基答案:D2. 《童年》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继父是谁?A. 彼得B. 伊万C. 尼古拉D. 亚历山大答案:C3. 《童年》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A. 法国B. 英国C. 俄罗斯D. 德国答案:C4. 在《童年》中,阿廖沙的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A. 严厉B. 温和C. 冷漠D. 暴躁答案:B5. 《童年》中,阿廖沙的母亲最终的命运是什么?A. 离家出走B. 病逝C. 再婚D. 失踪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童年》的作者是______,他是一位______国的作家。
答案:马克西姆·高尔基;俄罗斯2. 在《童年》中,阿廖沙的祖母经常给他讲述______的故事。
答案:民间传说3. 《童年》中,阿廖沙的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搬到了______。
答案:外祖母家4. 在《童年》中,阿廖沙的继父尼古拉是一个______的人。
答案:自私且残忍5. 《童年》这部小说通过阿廖沙的成长经历,展现了______的社会现实。
答案:19世纪俄罗斯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描述《童年》中阿廖沙的性格特点。
答案:阿廖沙在《童年》中是一个聪明、敏感、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他虽然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和贫穷的环境中,但他仍然保持着善良和对知识的渴望。
2. 简述《童年》中阿廖沙与外祖母的关系。
答案:阿廖沙与外祖母的关系非常亲密。
外祖母是阿廖沙生命中的一束光,她慈爱、智慧,给予了阿廖沙许多生活的智慧和道德的指导。
她的爱和关怀对阿廖沙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分析《童年》中阿廖沙的成长环境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
答案:阿廖沙的成长环境充满了苦难和挑战,但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压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童年》《爱的教育》《小英雄雨来》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童年》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 鲁迅B. 冰心C. 马克·吐温D. 高尔基答案:D2. 在《爱的教育》中,主人公恩里科的家庭教育观念主要受到哪位老师的的影响?A. 斯巴达老师B. 拉丁老师C. 地理老师D. 历史老师答案:B3.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的中国?A. 抗日战争时期B. 解放战争时期C. 土地改革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A二、填空题1. 《童年》讲述了作者高尔基从________岁到________岁的成长经历。
答案:10 162. 在《爱的教育》中,恩里科的生日礼物是一本由________老师推荐的书籍。
答案:斯巴达3. 《小英雄雨来》的主人公雨来是一个________岁的少年。
答案:13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童年》中阿廖沙的性格特点。
答案:阿廖沙是一个勇敢、坚强、聪明、善良的少年,面对家庭的困境和外祖父的虐待,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正义的心态,用自己的方式抵抗着外界的压力,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2. 请谈谈《爱的教育》中恩里科对教育的理解。
答案:恩里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爱国精神。
他在家庭和学校的熏陶下,逐渐理解到爱的力量,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并坚定地走上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道路。
3. 请描述《小英雄雨来》中雨来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答案: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少年。
在抗日战争中,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帮助游击队送情报、炸桥梁,与敌人展开智斗。
在一次行动中,雨来被敌人抓住,但他坚决不透露游击队的情况,最后在村民的帮助下成功逃脱。
他的英勇事迹受到了游击队的表彰,成为了一位小英雄。
四、问答题1. 请结合《童年》的内容,分析阿廖沙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应对家庭困境的?答案:在《童年》中,阿廖沙的家庭生活十分困苦,他的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他被迫与外祖父和两个舅舅生活在一起。
童年阅读练习题答案大全一、填空题1、《童年》讲述的是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2、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阿廖沙,萨沙又向外祖父告了密,结果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随后大病了一场。
3、阿廖沙遇到第一个优秀人物是____________ ,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而得来的。
4、外祖父的染坊起火,___________ 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岀来。
5、外祖父家年轻力壮的学徒___________ 身份很特殊,而秃顶大胡子的 __________ 则常常受到捉弄。
6、节日狂欢中,通常由__ __弹琴,_______________ 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7、“我”到外祖母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其中印象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
8、“我”到外祖母家,两个舅舅闹着要分家更厉害T,其原因是,甚至因此两个舅舅还。
9、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________ o10、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__________ 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o11、在________ 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12、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13、阿廖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礼。
14、为了鼓励阿廖沙把字母表都认全,外祖父用___ 做为奖励。
15、阿廖沙读了_____ 年小学。
16、在外祖父眼里,他认为法律就是__________ _017、阿廖沙上街总是和邻居的孩子打架,他对打架不太在乎,但特别厌恶—18、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 _________ 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童年》阅读评测试题(附答案)班级:姓名:指导老师:1、小说第一章提到,刚出生不久的弟弟也死了。
这个弟弟叫()A.阿列克赛B.加尔梅克C.马克西姆D.萨拉托夫2、外公全家来接我们下船的时候,外公说“我”的哪个部位长得像爸爸?()A.额头B.颧骨C.鼻子D.下巴3、在惩罚表哥和主人公时,我们可以看出外公是个()的人。
A.温和,善良B.聪明,勇敢C.冷漠,警觉D.残暴,专横4、两个舅舅在捉弄格里戈里的时候,没有做哪件事?()A.烧他的剪刀柄B. B.坐垫底下塞钉子C.把白布料染蓝D. D.用颜料画他的脸5、在小茨冈死后,外公一脚把我踢开,挥舞着红红的小拳头威吓舅舅们,骂道:“恶狼!”。
这里可以看出外公对两个舅舅怎样的态度。
()A.可怜B.憎恨C.埋怨D.失望6、外婆在讲起上帝的时候,语气温和.天真,湿润的眼睛闪烁着热情的光芒。
你觉得外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A.热爱生活B.愚昧无知C.勤劳勇敢D.活泼开朗7、教阿列克赛认字了,并且讲了很多自己年轻时的见闻。
你觉得他为什么这样做?()A.因为他要向阿列克赛显示自己的博学多知。
B.因为生活太过无聊,需要找一些事情打发时间。
C.因为在他残暴的外表下,还残存着人性的温情。
D.因为他需要培养阿列克赛继承家业。
8、法国军官为何而死?()A.因为战争负伤而死B.因发疯被打死C.自杀而死D.因生病而死9、在波列瓦雅大街居住时,米哈伊尔舅舅经常来闹事。
主人公在放哨的时候说看到的景物“威武庄严”,这反映了他当时的什么心情?()A.希望争斗早点开始B.希望争斗不要发生C.因为获得了放哨的任务感到紧张又自豪D.因为放哨不能参与争斗感到失望和沮丧10、外婆在挨了一木棍之后,还要提醒米哈伊尔舅舅快跑。
这里可以看出外婆怎样的性格特点?()A.胆小懦弱B.乐观开朗C.爱子心切D.优柔寡断11、第七章写出了外公和外婆两个人不同的上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A.通过对比两人心中不同的上帝,突出了外婆善良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特点。
童年马克吐温阅读及答案【篇一:答案五下第三单元三题(陈)】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梁国)(聪慧)(家禽)(应声)(孔雀)二辨字组词。
惠(实惠)曰(美其名曰)梁(梁国)乃(乃是)穗(稻穗)日(日月)粱(高粱)为(为人处世)课中练习:三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1杨氏之子(的)2甚聪慧(很)..3孔君平诣其父(访问,拜见)4乃呼儿出(于是)..5为设果(摆上)6此是君家果(这)..7孔指以示儿曰(说) 8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没有)..四联系上下文内容,写出句子的意思。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五理解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天空。
1 “为设果,果有杨梅。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a孩子给孔君平摆上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b他为孩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2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b)a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一种家禽。
b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你家的鸟。
课后练习:六、我能背诵,还会默写。
梁国()九岁,甚()。
孔君平()其父,父不在,()。
(),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儿()答曰:“()。
”班级:姓名:课前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 侮辱 ) ( 规矩 )(大臣) ( 柑橘 ) ( 囚犯 ) ( 笑嘻嘻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课中练习:三读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晏子使楚( c ) a 使用。
b 假若,假使。
c派遣,出使。
.2敝国有个规矩( c )a 破旧,破烂不堪。
b 衰弱。
c谦辞,旧时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3我原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 b)..a医生。
b一种古代官职名称。
c年长,排行第一。
4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 c )a 兵器的总称。
b 拿着。
c凭借,依仗。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水土不同吗?(改为陈述句)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这是水土不同。
《我的童年》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
当代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
他创作了许多散文,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他曾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与翻译,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
《我的童年》写于1986年6月6日,这时的季羡林早已成为博古通今的大学者,本文中的他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灰黄的童年。
知识积累1.肃然起敬:恭敬地产生敬仰或钦佩的感情。
肃然,十分恭敬的样子。
2.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3.伶仃..(língdīng):孤独,没有依靠。
4.龙肝凤髓.(suǐ):比喻极其难得的珍贵食品。
5.琐.(suǒ)事:细小零碎的事情。
6.溺.(nì)爱: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
7.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8.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
9.蹿.(cuān)房越脊:跳上房顶在上面飞快地走(多见于旧小说)。
10.光大门楣.(méi):指光耀门庭,光宗耀祖。
门楣,门庭、门第。
11.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
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12.朝廷.(tíng) 13.生疏.(shū) 14. 教谕.(yù) 15.盐碱.(jiǎn)16.一垄.(1ǒng) 17. 麦穗.(suì) 18. 私塾.(shú) 19.椽.(chuán)子考题例析1.(2015•湖北黄冈中考)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A.祈祷.(dǎo)恻.(cè)隐倒坍.(tā)龙吟凤哕.(huì)B.嗔.(chēn)怪涟漪.(qǐ)遒.(qiú)劲忍俊不禁.(jīn)C.阔绰.(chuò)伶.(líng)仃逶迤.(yí)鳞次栉.(jié)比D.真谛.(dì)炽.(chì)热酝酿.(niàng)惟妙惟肖.(xiào)2.(2015•云南中考)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初一语文国外文学作品试题答案及解析1.名著阅读(4分)“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
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鸡就会每天下两个蛋。
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
”以上文字出自(国名)著名的寓言集《》。
这则寓言告诉们一个道理:。
【答案】古希腊(1分)《伊索寓言》 (1分)人不能太贪婪,否则,会连已经拥有的利益也会失去。
(2分)【解析】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这里学生应识记《伊索寓言》相关内容。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2.名著检测:(5分)【1】《童年》的作者是______。
这是作者的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____体三部曲之一。
【答案】高尔基、自传体【2】《童年》的主人公名叫______。
在污浊环境下,他的身边也有一些好人,多次舍身用自己的胳膊挡住外祖父薯条子的,对主人公心灵产生极大影响的房客是。
【答案】阿廖沙、小茨冈、好事情3.《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成功的_________小说,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小说中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书的精华。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鲁滨逊的性格中,哪一点最让你喜欢或敬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现实主义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丹尼尔•笛福敢于冒险,或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或顽强、坚毅。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鲁滨逊漂流记》阅读,考察了作者、主人公及其性格方面的知识。
对于名著阅读只要认真读,识记作者,理解故事情节,回答问题就不难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4.名著阅读:(4分)(1)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地方时,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
部编版六年级阅读题《童年》及答案[美]马克,吐温1849年,我14岁。
那年秋天,我姐姐主办了一次晚会,邀请村里所有到结婚年龄的男女青年参加。
我还小,不够参加这种社交活动的年龄。
再说我也过于害羞,跟年轻姑娘们合不到一块。
总之,他们只让我在一出小神话剧里扮演一只熊,登台时间为十分钟。
演出时我得穿上一件熊皮似的毛茸茸的棕色紧身衣服。
大约十点钟时,有人叫我回自己的屋里去穿上那件熊皮衣服。
我走了几步。
忽然灵机一动,决定先练习一番。
可是我的房间太小了。
我穿过大街,来到拐角处一栋很大的空房子里。
可我根本没想到有十来个女孩子也正去那里换装,准备演戏呢。
我和小伙伴桑迪一起在二楼选了一间大而空旷的屋子。
我们一边说话一边走了进去,这就使几个穿了一半衣服的姑娘有机会藏到一架屏风后面。
她们的长裙服和其他东西都挂在门背后的钩子上,可我没看见。
屋里摆着一架旧屏风,上面有好些窟窿。
我压根儿就不知道屏风后还有女孩子,所以对那些窟窿也没在意。
我要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怎么也不会在窗外射入的一片冷酷的月光里脱衣解带的,简直羞死人了!当时我一点儿都没想到这些,坦然地脱了个一丝不挂,然后就开始练习。
我野心勃勃地想来个一鸣惊人,成为扮演熊的专家,那样他们就会常常请我演出了。
于是,我就带着为了立身扬名而忘我的那种热情投入了练习。
我在两间屋子里满地乱爬,桑迪喝彩叫好;接着又直立行走,嘴里发出我认为像熊的咆哮声;我又是倒立,又是左蹦右跳,总而言之,凡是熊能做的动作我全表演了一遍,熊做不了的动作我也发明了不少,还有一些动作是稍有点自尊心的熊都不屑一做的。
当然,我丝毫没有想到在我丢人现眼的时候除了桑迪还有别人在场。
最后,我来了个倒立,就那样停在空中稍事休息。
突然,屏风后面爆发出一阵女孩子的咯咯大笑。
我的劲一下子全泄了,身子一软,摔了下来,撞倒了屏风,把那些年轻姑娘给压在了下面。
她们吓得尖声大叫。
我抓起衣服就跑,桑迪跟在后面。
眨眼工夫我已经穿上了衣服,从后门溜之大吉。
马克·吐温的妙答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
”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
注释: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 (射手座)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有《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前预习写景记事阅读写景记事类文章阅读指导【阅读技巧】阅读写景记事类文章,要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爱憎情感哲理。
具体的说: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文章中心。
通过阅读,要知道作者在文章中具体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内容中的那部分是景物的描写,描写景物是为了干什么。
整体来说,是通过叙事抒发感情还是写景来抒发感情?抒发的又是什么感情?先进行类似于这样的思考。
一般来说,写景记事文章是通过某件景物的描写而从中感悟到哲理,受到启发,由此抒发感情。
[典型例题]:例如文章《田野上的白发》有这样一题: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
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从中抒发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答案示例1) 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通过这两件事体现了母爱的深沉,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例题分析]: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叙述了关于母亲的两件事,在叙述的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景物描写,但是通过景物和事件描写,表达出的还是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浓浓的感激之情。
二.把握记叙的顺序,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条理和层次。
记叙的顺序较常见的有:顺 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插叙则是由于某种需 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或是插入有关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或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来的线索继续叙述。
初一语文外国文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共品书香(3分)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
“怎么了,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迎面对我说。
“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你吧!”“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本文段节选自《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
其中的“我”是(名字),小说讲述了“我”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我”的外祖母是(性格)的社会下层劳动妇女。
她给予“我”无限的力量和支持,使“我”虽饱经生活磨难,但最终成长为一个的人。
【答案】(3分)阿廖沙宽厚、善良、乐观、开朗勇敢、坚强、善良(答对一个词即可)【解析】这是对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这里学生应了解高尔基和《童年》的相关内容。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2.读《伊索寓言》中的《胃与脚》,回答问题。
(3分)胃与脚不断地争吵谁的力气大。
脚总是夸自己的力气强大,连整个肚子也能搬来搬去,胃却回答说:“喂,朋友,如果我不提供给你们营养,那么你们什么也搬不动了。
” 这则寓言的含义是【答案】人各有所长,要互相帮助【解析】这是七年级上课后名著导读的内容《伊索寓言》,伊索寓言很简短,寓意一般都在文后给出,只要读了原著,这很好得出寓意。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3.走近文学名著多半天下来他赚了两个苹果、一只风筝、一把铜门手把手,十二颗石头弹子、六个鞭炮、一个小铁兵、一个刀把……汤姆简直就快成了一个富足的小老板了。
直到全部围墙都刷了三遍,所有的石灰浆都用得一干二净,小朋友们再也不能刷下去了,汤姆这才不得不停下他的生意。
(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⑴这段选文的作者是国作家。
⑵选文出自小说的哪个情节,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从这一情节中你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情节:汤姆是一个的人。
【答案】(1)美国马克·吐温(2)了不起的粉刷匠(聪明的粉刷工)衣服因为打架而破烂污秽,姨妈罚他去把墙刷白,汤姆把刷墙说成是可以放纵恣意的艺术,过路的孩子都眼红了,情愿把心爱的东西交给他,以换取一次刷墙的机会,汤姆就坐在一旁,一边吃苹果,一边让阳光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