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5.76 KB
- 文档页数:1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识要点1、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种类物的位置(物距u)像的位置(相距v)像的性质应用凸透镜u→∞v f→与物异侧焦点附近,实像望远镜的物镜2u f>2f v f>>与物异侧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2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距2f 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f=不能成像得到平行光u f<与物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3、凸透镜成像实验:(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③光具座不够长(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
投影片(或幻灯片)上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
被观察的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5、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1.照相机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两侧。
5.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像规律:(1) 一倍焦距是成实物与虚像、倒正、物像异同侧的分界点。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实像(倒立,物像同侧);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正立、物像异侧);(2) 二倍焦距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3)实像都是倒立的(物、像同侧),虚像都是正立的(物、像异侧);(没有缩小的虚像,也没有等大的虚像)(4)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四、眼睛和眼镜67.眼睛: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2.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3.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4.近视眼矫正:佩戴凹透镜。
5.远视眼矫正:佩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成像原理(虚像):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2.望远镜成像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道理就像照相机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3.视角:同一个物体,离眼睛近时,视角大,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大;离眼睛远时,视角小,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凸透镜是一种透镜,中央较薄,边缘较厚,呈现凸出形状。
它能够将经过透镜的光线聚焦或分散,从而形成实像或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通过研究透镜的物理特性,得出透镜成像的一系列规律和公式。
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归纳总结:1.凸透镜成像原理:当平行光线入射到凸透镜上时,经过折射形成的光线会聚于凸透镜的焦点F处。
这是凸透镜的一个基本成像原理。
2.焦距和成像距离关系:通过光学公式可以确定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光学公式为:1/f=1/v-1/u,其中f表示焦距,v表示像距,u 表示物距。
3.聚焦性质:凸透镜的焦距决定了成像的性质。
当物距大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无限远处的实像;当物距小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虚像。
4.放大率:凸透镜的放大率是指像高与物高之比。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放大率可以表示为v/u,其值为正代表放大,负值代表缩小。
5.倍率公式:倍率公式是凸透镜的一个重要成像关系,表示了物体的放大倍数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倍率公式为β=v/u,其中β表示倍率,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6.实像和虚像:当物体在焦点前,即物距小于焦距时,形成虚像;当物体在焦点后,即物距大于焦距时,形成实像。
7.成像位置变化:物体距离透镜越远,成像位置越接近焦点;物体距离透镜越近,成像位置越远离焦点。
8.成像大小变化: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远,成像越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9.像位置和物位置关系:对于凸透镜来说,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是一个互逆关系。
即当物体在焦点前,像在焦点后;当物体在焦点后,像在焦点前。
10.平行光束成像:当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凸透镜上时,光线会聚于焦点;而当平行光束倾斜入射到凸透镜上时,光线会聚成一束斜线。
总结起来,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归纳为焦距与成像距离的关系、虚像与实像的形成、放大率与倍率的计算、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等。
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准确的成像分析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中凸透镜知识点总结总结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
下面是整理的物理中凸透镜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中凸透镜知识点总结一凸透镜成像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倍焦距。
3、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
4、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1倍焦距。
5、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
使用时应使物体尽量远离透镜,但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 )像的性质应用u 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f2f 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 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 f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物理汽化和液化1.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314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4 4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1)光路图:如右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凸透镜是一种具有折射作用的光学仪器,是球面放入光的一种形式。
凸透镜是通过折射、反射等物理现象,将多束线中的波向一个方向,然后把它投影到一个外界面上。
凸透镜主要用于放大缩小光,可以用来分离多种不同类型的光线,这是透镜最主要的任务,也是光学仪器使用的最重要的原理。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总结如下:1、光与凸透镜的折射和反射规律当光线穿过凸透镜表面时,它会受到凸透镜的折射和反射,产生成像。
当光线穿过凸透镜的表面时,它会受到凸透镜的折射力和反射力的共同作用,产生成像。
2、凸透镜的光轴凸透镜的光轴是指投射到凸透镜中心的光线,这种光线不受折射和反射的影响,因此会沿着凸透镜光轴准确无误地完全反射出去,形成明亮的圆形成像。
3、凸透镜的成像当把凸透镜准确安装在光轴上时,入射光与凸透镜的折射和反射作用产生的结果,就是凸透镜的成像。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是:光线穿过凸透镜后,将会沿着凸透镜光轴延伸,形成一个圆形的成像,其中的图像会是清晰的、锐利的,可以清晰地清楚地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和细节。
4、凸透镜的近虚远实规律当物体离凸透镜的焦距越近,则成像的大小越大,离凸透镜的焦距越远,成像的大小就越小,也就是所谓的“近虚远实”规律。
5、凸透镜的正负反转规律当物体改变它与凸透镜光轴的关系时,物体的成像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凸透镜的成像会出现“正负反转”的特性,它的成像的正反转方向和物体的正反位置有关。
以上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凸透镜的特性决定了它广泛应用在光学仪器、显微镜、布拉格准直仪等光学仪器中,可以有效利用凸透镜做出更准确、更精确、更高精度的成像。
因此,凸透镜的应用可以让人们在研究物理、特别是光学研究中更准确、更清晰地进行观察。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和数学分析得出的定律和公式,包括成像距离和物距之间的关系、放大率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1.光的传播定律:
光线在空间中的传播遵循是直线传播的原理,也就是光线从光源发出后会沿着直线路径传播,直到遇到障碍物或折射介质。
2.凸透镜成像的构成:
凸透镜由两个球面构成,球面的中心位置与球面半径的关系决定了凸透镜的形状。
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会经过折射,在焦点处发生会聚或发散的现象。
3.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
根据光线传播定律,在凸透镜上方放置一个物体,会在凸透镜的下方形成一个与物体类似的像。
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取决于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和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4.聚焦规律:
凸透镜形成像的特点是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像距越远;物体越远离凸透镜,像距越近。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位置变化时,像也会相应地改变位置。
5.放大率:
凸透镜的放大率是指像的高度与物体高度之间的比值。
放大率可以通过像高度与物高度的比值来计算,即放大率=像高度/物高度。
6.公式法: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通过公式来表达,其中最常用的是凸透镜公式和放大率公式。
凸透镜公式可以表示为:1/f=1/v-1/u,其中f为凸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放大率公式可以表示为:放大率=v/u。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凸透镜成像的知识。
在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计算放大率等,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实验和分析。
20XX 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情况总结:①两个分界点:①两个分界点:a a 、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b 、成放大、缩小像分界点:、成放大、缩小像分界点:②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 ,实像,实像; 当物体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虚像不断不断。
③实像与虚像区别:③实像与虚像区别:口诀: 一焦分虚实,分正倒;二焦分大小;物近(与焦点的距离)像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像距大于物距像放大,像距小于物距像缩小。
第一类: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或判断像的类型、位置、变化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好有一个小飞虫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在屏上所成的像( ) A.变成了小飞虫的像变成了小飞虫的像 B.像的中间没有了像的中间没有了 C.像的形状没有变化,只是比原来暗一些像的形状没有变化,只是比原来暗一些 D.是小飞虫的像和烛焰像重合在一起是小飞虫的像和烛焰像重合在一起2.在凸透镜成像现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在凸透镜成像现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 B .凡是虚像必是正立的.凡是虚像必是正立的 C .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 D .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3.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如图所示,P 点到透镜的距离为两倍焦距,透镜和点到透镜的距离为两倍焦距,透镜和 光屏的位置不变。
实验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光屏的位置不变。
实验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 .蜡烛放在A 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B .蜡烛放在F 点时,光屏上会成等大、清晰的像点时,光屏上会成等大、清晰的像C .蜡烛放在F 点和O 点之间,光屏上会成放大的虚像大的虚像D .蜡烛放在B 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4.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主轴上距透镜中心为2倍焦距处,当该物体从这个位置沿主轴逐渐远离透镜的过程中(的过程中() A. 像始终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始终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像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减小 C. 物与像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物与像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D. 物与像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物与像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物距 U像的性质像的位置应用 使像变大 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物与像的位置 像距V 与f 关系U >2f U=2ff <u <2fU=fu <f5. 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图所示的A 、B 、C 三处,这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若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应该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应该( ) A. 向右移动蜡烛向右移动蜡烛 B. 向右移动凸透镜向右移动凸透镜 C. 向右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光屏 D. 将蜡烛与光屏交换位置将蜡烛与光屏交换位置 6.一物体离凸透镜24cm 24cm,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缩,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是一种光学仪器,常用于放大和调节光线对物体的折射。
它的主要特点是中央较厚,两边较薄。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1.凸透镜成像的物像关系:当光线从一侧经过凸透镜时,根据凸透镜的物像关系,可以得出以下规律:-物距(即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与像距(即透镜与像的距离)的关系:根据透镜公式,我们可以得出公式:1/f=1/v-1/u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变化时,通过改变物距和透镜与像的距离,可以得到不同位置的像。
-光线经过透镜的折射规律: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经过折射,并在焦点处聚焦成一个点。
这个点就是透镜的焦点。
-透镜成像的放大倍数:透镜成像的放大倍数可通过物距和像距的比值得出。
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像为放大;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像为缩小。
2.凸透镜的焦距和光点位置的关系:凸透镜的焦距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成像的大小和位置。
根据焦点位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情况:-焦点在透镜的一侧:此时,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焦成一个实像,在像的一侧。
-焦点在透镜的另一侧:此时,光线经过透镜后会发散,并形成一个虚像,位于像的一侧。
-焦点在无穷远处:当物距非常大时,可以近似认为焦点在无穷远处。
此时,光线经过透镜后会成为平行光线,形成一个无穷远的实像。
3.凸透镜的应用:凸透镜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应用:-放大镜:凸透镜可以放大物体,使它看起来更大,因此广泛应用于放大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
-灯具:凸透镜的特殊设计可以使光线聚焦在一个点上,被应用于灯具中,在灯光亮度和聚焦效果上有所提高。
-摄影机:透镜是摄影机的核心部件之一,通过透镜的折射和调节,可以成像并捕捉到所需的物体。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知识点,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和成像原理,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学的知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集结知识元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讲解1.物距u>2f时,像距f<v<2f,成倒立缩小实像,如图所示:2.物距u=2f时,像距v=2f,成倒立缩小实像,如图所示:3.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f<u<2f,像距v>2f如图所示:4.物距u=f时,折射光线平行,不成像。
5.物距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如图所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物距像距物像位置像的性质分界应用举例u>2f2f>v>f物像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u=2f v=2f物像异侧等大、倒立、实像大小分界实验室测焦距2f>u>f v>2f物像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v=±∞不成像实虚分界构照平行光线u<f*v<0物像同侧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u、v、f三者的大小关系大小上看,成实像时:要么f<v<2f<u,要么f<u<2f<v,要么要么f<v=2f=u。
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根据之前学的口诀来判断: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对于普通光学照相机,拍摄的范围越小,则实像越大(比如同一个人的全身照和半身照相比,半身照所成的像比全身照)。
成实像时,由于比例关系,,物和像,谁离透镜远,谁就大,移动时,谁就运动得快。
也就是说“大——远——快”是一体的。
初二物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概念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2、像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到光心的距离,即成最清晰的像时光屏到光心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3、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调节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观察像时应以最清晰,最明亮时为准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注意:实像异侧倒立,虚像同侧正立成像规律1、焦点:成实像与成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内(u<f)时成虚像,物体在焦点外(u>f)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上时(u=f)不成像2、二倍焦距点: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f<u<2f)成放大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上(u=f)成等大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外(u>2f)成缩小实像。
3、实像都是倒立的,且物体和像在凸透镜异侧。
虚像都是正立的,且物体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4、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注意:远近都是指距凸透镜的距离,无论成实像还是虚像,都是物体越靠近焦点,像离焦点越远,但所成的像越大。
判断像是放大还是缩小,除了用物距和焦距比较外,还可以用像距和物距比较。
如果像距大于物距,即v>u,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如果v<u,那么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易考点1、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有两个一致性:像随物体移动方向的一致性;像的大小随像距大小变化的一致性2、透镜一部分被遮挡,仍能生成完整的像,只不过像变暗,透镜破裂去掉一半后也能成完整的像,相当于遮挡了一部分,像大小,位置不变,只是变暗些。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
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总结凸透镜成像知识点一、凸透镜的定义与特点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具有中央较薄,两侧较厚的凸面,通过其将光线聚焦或发散,使得成像清晰。
凸透镜的特点包括:1)中央较薄:这使得光线通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
2)两侧较厚:这使得透镜具有聚焦或发散光线的能力。
凸透镜的物理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对光线进行成像。
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 成像距离和物距的关系:在光线聚焦的情况下,凸透镜的成像距离与物距、焦距和透镜的位置相关。
具体而言,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的距离大于焦距时,将得到实像;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将得到虚像。
这一规律在凸透镜成像时非常重要。
2. 焦距的计算:凸透镜的焦距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可通过透镜成像用公式 1/f = 1/d0 +1/di 进行计算。
其中,f 表示透镜焦距,d0 表示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di 表示像距。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凸透镜的焦距及成像。
3. 像的性质:凸透镜成像的像有以下特点:a)位置取决于物的位置、焦距和透镜的位置;b)与物相同的大小或放大;c)总是倒立的;d)位置可以是实像或虚像。
三、凸透镜成像的应用1. 成像仪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广泛应用于各种成像仪器中,如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为人们提供了观察、测量、拍摄等服务。
2. 光学仪器:在各种光学仪器中,凸透镜成像规律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望远镜中,凸透镜负责对光线进行聚焦,形成清晰的像。
3. 医学应用:在医学成像中,凸透镜成像规律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显微镜、放大镜等医学仪器中,凸透镜能够进行有效的成像。
四、凸透镜成像的误差及校正方法1. 晕影:凸透镜在成像时会产生晕影的问题,这会影响成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为了解决晕影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光源的位置、增加凸透镜的大小或者使用其他透镜进行校正。
2. 像差:凸透镜在成像时会出现一些像差,如球差、色差等。
为了解决像差的问题,可以通过精确调整透镜的位置、增加滤光膜的使用等方法来进行校正。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1.成实像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上下互换,左右互换。
成虚像时,像与物的形状一样,大小不同。
2.实像都是倒立的,与物体在透镜两侧,在主光轴两侧。
虚像都是正立的,与物体在透镜同侧,在主光轴同侧。
3.焦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即u>f成实像;u<f 成虚像。
焦点是正立像与倒立像分界点,即u>f成倒立像:u<f成正立像。
4.二倍焦距是成缩小像与放大像分界点,即u>2f成缩小的像;u<2f成放大的像5.成实像时:u减小 v增大像变大;u增大 v减小像变小,即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u减小 v减小像变小。
总之:无论成虚像还是实像,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越大。
6.焦点处,u=f不成像。
7.成实像时,u>f,v>f。
8.成缩小的像 v<u;成放大的像 v>u。
9.实像与虚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可以用眼睛看到,也都可以拍照。
不同点:实像可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交点,虚像是某一点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活凸透镜上,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0.物体与像运动方向相同。
11.成实像时:u>v 倒立缩小实像;u=v 倒立等大实像;u<v 倒立放大实像。
12.成实像时:u+v≥4f;若u+v<4f,在屏上接收不到明亮清晰的像。
13.在实验中,如果把凸透镜遮上一部分,那么像是完整的,只是变暗;如果把烛焰遮上一部分,那么对应部分像失去。
14.在实验中,如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上侧,若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应该:(1).蜡烛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下方移(2).蜡烛凸透镜不动,将光屏向上方移(3).光屏凸透镜不动,将烛焰向上方移15.实验中,光屏上接收不到烛焰的像的原因(1).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直线上。
(2).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3).u≤f (4).v≤f (5).u+v<4f,光具座太短。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不同位置时,成像的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具体来说,有以下规律:
1.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成像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2.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不成像。
3.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外、两倍焦距以内时,成像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4.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上时,成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5.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成像是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这些规律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例如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观察蜡烛的成像情况。
通过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成像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律只适用于薄透镜,即透镜的厚度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
对于厚透镜,成像规律会有所不同。
此外,成像的性质还会受到透镜的曲率、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成像的三个重要物理量:焦距、物距、像距。
①焦距:凸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2f表示二倍焦距②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③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2)实像与虚像①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能用光屏承接的,用眼睛也能直接观察到。
②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是不能用光屏承接的,但是能用眼睛看到。
(3)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遵循怎样的规律?猜想与假设: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用放大镜不仅可以把物体放大,还能够缩小:而且有的像是正立的,有的是倒立的,于是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倒正可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取一只f=10cm的凸透镜。
用一只蜡烛作为物体,研究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一支蜡烛,一个凸透镜(f=10cm)、一个光屏、一台刻度尺的光具座,桌面等。
实验过程记录①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中央不动,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倒正,分别测量物距和像距。
②然后将蜡烛逐渐向透镜移动,移动过程中,选取若干位置,并调整光屏的位置,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知道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③将实验数据填入下面表格中实验结论:对于凹透镜成像,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小表中的结论实验注意事项一、应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按照顺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凸透镜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做得目的就是使烛焰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所成的像完整的落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二、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是,A,蜡烛在焦点以内;B,蜡烛恰好落在焦点上;C,烛焰。
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D,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上光屏无法到移动到该位置三、作图成像法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归纳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书中72页图4-40)所示摆放*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具体见下表:4.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1)u=f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倒立一定是实像,实像—物像异侧;正立一定是虚像,虚像—物像同侧。
(2)u=2f是想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成实像时(焦点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增大)(减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5)成虚像时(焦点内)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增大)(增大)(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倒实正虚(6)垂直主光轴移动问题:①凸透镜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同——————像随透镜同向移动②蜡烛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像随蜡烛反向移动(7)凸透镜成像为实像时上下相反,左右也相反。
5.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成虚像;②烛焰在焦点上不成像;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⑤可能凸透镜不在蜡烛与光屏中间。
6.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①使太阳光沿主光轴照射到凸透镜上,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最小的亮点,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中心到亮点之间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②用一发光小灯泡,沿凸透镜主光轴移动,当透镜射出的光为平行光时,测出灯泡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③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移动光屏和蜡烛,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为止,此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的2倍。
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与凹透镜
凸透镜:边缘薄、中间厚,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
可分为双凸、平凸及凹凸透镜三种。
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
可分为双凹、平凹及凸凹透镜三种。
凸透镜主要对光起会聚的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起发散的作用。
凸透镜作用
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以上就是一些凸透镜成像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