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饲料生产实用工艺与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531.66 KB
- 文档页数:40
2021.5作者简介:薛海鹏(1982.12-),男,山东省莱芜市人,大专,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发酵饲料在养鸡中的应用开发薛海鹏(山东省济南市畜牧技术推广站250306)摘要:本文阐述了发酵饲料常用菌及发酵工艺,饲喂发酵饲料对肉鸡养殖、蛋鸡养殖及鸡舍环境的影响,并分析了限制发酵饲料推广的因素,以期为养鸡生产中发酵饲料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发酵饲料;发酵工艺;发酵微生物;养鸡生产质量,才能提高鸡的免疫质量,保证鸡群能健康成长。
2.5预防鸡疫病作用抗体检测技术既能评价疫苗免疫质量,也能对鸡疫病起到有效预防效果,可以用在对鸡疫病预防方面。
鸡疫病不仅会给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影响,如果病鸡流入市场还可能会危害国民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加强对鸡疫病的预防作用。
分析以往疫病数据和抗体数据,基层动物疫病防控非常关键,相关部门要组织养殖户进行统一培训,提高养殖户对疫病的认识,培训应对疫病防控防治方法,能有效提高整体动物疫病的防控效率,增强预防鸡疫病的作用。
另外,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病原体控制。
第一,通过村干部进行“传、帮、带”一体化提升疫病防控能力;第二,制定有效的保险制度,降低疫情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同时,政府应给予养殖户一定程度的补贴,保障养殖户在遇到疫情后依然能开展下去;第三,强化信息流通机制,建立畅通无阻的信息交流渠道,提升养殖户的信息来源,及早发现其他地区或邻近地区的疫病情况,做好疫病预警工作。
3注意事项第一,抗体检测要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避免出现误判、漏判情况,否则将会耽误消灭疫病的最佳时机,导致疫病蔓延;第二,要明确检测目的,在进行检测前要先对养鸡场内的整体免疫方案和以往流行疾病进行分析,明确此次检测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抗体检测。
如要明确本次检测目的是进行免疫抗体检测还是野毒感染检测,如果抗体检测就要发现检测抗体活性较低时期,及时进行疫苗再接;如果是野毒感染检测,则重点判断是弱毒感染抑或强毒感染,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有效预防;第三,保证采集样品的可靠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血清样品,保证样品数量和比例,这样才能准确反映出鸡群群体状况。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有着“地下粮仓”和“淀粉之王”的誉称。
木薯渣是利用木薯生产淀粉和酒精所产生的大宗农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同时含有少量木薯渣发酵饲料及其发酵工艺与应用白秀梅 1,范 彧 1,王丹玉 2,毕璐璐 3,刘雪连 1*(1.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2;2.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100080;3.宿迁大北农饲料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宿迁 223835)摘 要:文章旨在研究木薯渣发酵饲料及其发酵工艺与应用。
将木薯渣、玉米面、豆粕、玉米皮、麸皮按照质量比50∶5∶10∶10∶25的比例混合,然后将乳酸菌和酵母菌按比例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再与木薯渣饲料混匀,装入带有呼吸阀的发酵袋中,密封,室温条件下发酵4 d 即生产得到木薯渣发酵饲料。
结果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比例为1∶2,接种量为0.1%,水分为40%~45%时,木薯渣发酵饲料pH <4.5,酸溶蛋白和总酸含量明显增加,具有明显的酸香气味,可提高适口性;可抑制霉菌生长,确保产品安全性;还可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和猪只消化率,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猪只生产性能,降低圈舍氨气浓度,改善舍内环境;同时还为木薯渣资源化利用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木薯渣;发酵饲料;优化Cassava residue fermented feed and its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Xiumei Bai 1; Yu Fan 1; Danyu Wang 2; Lulu Bi 3; Xuelian Liu 1*(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irect-Fed Microbial Engineering ,Beijing 100192, China; 2.Beijing Dabeinong T 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080, China; 3.Suqian Dabeinong Feed Co., Ltd., Suqian, Jiangsu 223835, China)Abstract: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cassava residue fermented feed and its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 were mixed with a certain amount of water in proportion, then mixed with cassava residue feed, put into a fermentation bag with a breathing valve, sealed, and ferment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4 days to produce cassava residue fermented fe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mixing ratio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 was 1:2, the inoculum was 0.1%, and the moisture content was 40%-45%, the pH of the fermented cassava residue feed was <4.50, and the acid-soluble protein and total acid content increased signifi cantly . The sour smell can improve the palatability; it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mould and ensure product safety; it can also improve the nutrient level and digestion level of the feed, and increase the feed utilization rate; it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reduces the ammonia concentration and improves the environment in the pig house ;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good preconditions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cassava residue.Keywords: Cassava residue; Fermented feed; Optimization蛋白质[1]。
生物发酵饲料的发酵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原料准备:
o选择适宜的原料,如麸皮、玉米、豆粕、稻糠、木薯渣、秸秆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原料,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如粉碎、清洗、干燥
等,以提高发酵效率。
2.菌种活化:
o根据发酵目标选择适当的微生物菌种,如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并对菌种进行活化,确保菌种活性和数量充足。
3.菌液调配:
o将活化的菌种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制成含有足够微生物数量的菌液。
4.混合发酵原料:
o将预处理过的饲料原料与菌液混合均匀,通常按照一定的湿度(如30%左右)和菌液接种量(例如6公斤菌液/吨饲料)进行调配。
5.堆积发酵:
o将混合好的物料堆积成一定形状,保持适宜的通风条件和湿度,进行厌氧或兼性厌氧发酵。
根据季节和温度的不同,调整发酵时间,如夏
季可能只需2-3天,冬季可能需要10天左右。
6.发酵过程监控:
o在发酵过程中定期检查温度、湿度、PH值等指标,确保发酵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当物料散发出发酵特有的酸香味并且PH值趋于稳定
时,表明发酵基本完成。
7.后处理与干燥:
o发酵结束后,需要进行后熟处理,以巩固发酵效果,并视情况进行干燥处理,将水分降低到适宜储存的水平,防止霉变。
8.品质检测与贮存:
o对发酵完成的饲料进行品质检测,包括营养成分、有害物质残留、微生物数量等,合格后进行包装并置于阴凉干燥处贮存备用。
通过上述生物发酵工艺,饲料中的部分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为易消化吸收的有机酸、维生素、短链脂肪酸等,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同时还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发酵饲料的制作方法猪饲料发酵技术与应用饲料发酵技术是一种将饲料原料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代谢作用,改变饲料原料的生理、化学和物理性质,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营养价值的方法。
猪饲料的发酵可以提高猪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增加猪只的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猪饲料发酵的制作方法及应用。
一、饲料发酵的基本原理饲料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对饲料原料中的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脂肪等进行降解和转化,从而改善饲料的肠道消化性能和营养价值的一种方法。
发酵作用可以分解和转化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如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使其变得容易被猪只消化和吸收。
同时,发酵还可以生成一些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益生菌、酸和酶等,能够增强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动物的肠道环境,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二、饲料发酵的制作方法1.选择适宜的发酵菌种:选择发酵效果好、适应性强、生长快的菌种进行发酵。
常用的发酵菌种有乳酸菌、酵母菌和酶菌等。
2.饲料原料的处理:将饲料原料进行清洗、研磨和粉碎,去除杂质和控制粒度。
3.菌种培养:将选择好的发酵菌种进行菌种培养。
通常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将菌种接种到预培养基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和增殖,使菌种数量达到一定的水平。
4.发酵条件的控制:将菌种加入到饲料原料中,再根据饲料原料的特性和菌种的要求,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通气量和pH值等环境因素,促进菌种的发酵作用。
通常发酵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提供足够的氧气。
5.发酵时间的控制:发酵时间可以根据饲料原料的类型、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饲料的需求来进行调整。
一般发酵时间在24小时到72小时之间。
6.发酵饲料的贮存:发酵后的饲料需要进行贮存,可以选择进行干燥和压缩等处理,以延长其保存时间。
同时也要避免饲料受到二次污染。
三、猪饲料发酵的应用猪饲料发酵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猪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猪只的排泄量和环境污染,并且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中药渣发酵饲料制备工艺及其在动物生产中
的应用
中药渣是指经过中药提取后所剩余的固体废弃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天然活性物质。
中药渣发酵饲料制备工艺是将中药渣与一定量的微生物菌种混合,通过发酵作用将其中的部分营养物质释放出来,并提高其消化利用率和生物活性,从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中药渣发酵饲料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中药渣的预处理:将中药渣进行碎剪、曝晒等处理,以提高其可溶性和可降解性;
2. 菌种培养:选择适合的发酵菌种,如乳酸菌、酵母菌等,进行培养,以增加其数量和活性;
3. 发酵过程:将中药渣与培养好的菌种混合,根据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水、糖和酸等,控制好发酵温度和时间,使中药渣中的营养物质得到释放和转化;
4. 干燥和包装:将发酵后的中药渣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多余的水分,并进行包装,以保持其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中药渣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代替部分粗饲料:中药渣发酵饲料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饲料价值,可以作为部分粗饲料的替代品,提供额外的营养物质,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
2. 增加饲料适口性:中药渣经过发酵处理后,其苦味和杂质等问题得到了改善,可以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增加动物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
3. 改善动物健康状况:中药渣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能够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动物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4. 减小环境污染:中药渣发酵饲料可以降低中药渣的含水率和易腐性,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具有环保效益。
总的来说,中药渣发酵饲料制备工艺可以将中药渣中的营养物质充分利用起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对于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与应用培训资料1. 引言发酵饲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饲料原料的方法,具有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饲料口感、降低饲料污染等优点。
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日益受到养殖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将介绍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和应用方法,以供养殖从业人员参考和学习。
2. 发酵饲料的定义和作用发酵饲料是指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微生物菌种,利用菌种对饲料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进行分解、转化,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的一种饲料形式。
发酵饲料具有以下作用:•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种能够分解饲料原料中的不易消化的纤维素和淀粉,并释放出更多的营养物质,提高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
•改善饲料口感: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种能够分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如抗生物质和有毒物质,改善饲料的口感和风味。
•降低饲料的污染: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种能够分解和去除饲料原料中的有害物质,如霉菌毒素和重金属等,减少对动物的危害。
3. 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3.1 饲料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在发酵饲料的生产过程中,饲料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非常重要。
通常选择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饲料原料作为基础材料,如玉米、麦麸、豆粕等。
在选择饲料原料时,还需考虑饲料的价格、供应和饲料成分的平衡等因素。
在预处理阶段,应对饲料原料进行清洗、破碎和调质等处理,以去除杂质、改善饲料的可口性和利于微生物的发酵生长。
3.2 发酵菌种的选择和培养发酵饲料的关键步骤在于选择和培养合适的发酵菌种。
常用的发酵菌种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和青霉菌等。
选择菌种时,应考虑其耐受性、产酶能力和对饲料原料的适应性等因素。
菌种的培养可以通过传统的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方法进行。
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菌种的活性和纯度,避免细菌杂交和变异。
3.3 发酵条件的控制和调节发酵饲料的发酵过程需要控制和调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pH值等因素。
温度是发酵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范围在30-40摄氏度之间。
发酵饲料生产工艺
发酵饲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加工而成的一种高效饲料。
下面笔者将介绍一下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
1、原料预处理:选择高蛋白、高纤维、低能的饲料资源,如
豆粕、麸皮、酒糟、玉米饼等作为主要原料。
将原料进行清洗、粉碎、干燥等处理,以保证原料质量稳定。
2、蒸煮杀菌:将处理好的原料送入蒸煮锅中进行蒸煮杀菌处理。
蒸煮的目的是杀灭原料中的有害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提高发酵饲料的品质和安全性。
3、菌种选用:根据不同的发酵饲料配方要求,选择合适的菌
种进行接种。
常用的菌种有乳酸菌、酵母菌等,这些菌种可以有效分解原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复杂碳水化合物,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4、发酵和调控:将接种好的菌种加入原料中,通过连续或间
歇发酵的方式进行发酵。
发酵的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根据
饲料的配方和要求进行调控和监测,如控制发酵温度、湿度、氧气供应等参数,以促进菌种的生长和代谢。
5、干燥和包装:发酵完毕的饲料进行干燥处理,一般采用高
温烘干或低温干燥的方式。
干燥的目的是降低饲料的水分含量,提高饲料的保存稳定性。
干燥完毕后,将饲料进行包装,一般采用编织袋、复合袋等包装形式,以便储存和运输。
发酵饲料生产工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增加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还可以利用农副产品和废弃物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发酵饲料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发酵时间长、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和改进,以提高发酵饲料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发酵饲料制作流程及特点1、特点:安全无抗、高效、配料优化、生产条件好,菌种优、菌群活性高、营养均衡等理论运用于一体。
2、技术创新点:内源菌与外源菌的最佳复配并满足菌群繁殖所需条件和饲料营养的均衡。
三种菌在同一个发酵呼吸膜包装内,在同一个条件下同步进行固态发酵,这一工艺可大大节省生产设备和能源消耗,同时减少了工作量,节省了人力。
液、固态发酵工艺的创新性在于固态原料的发酵生产用的是发酵剂+液体培养菌种的方法,因为液体培养菌种菌数浓度高,如果再加大接种量,这样液体菌种进入固态料中就能很快适应环境,快速的进入对数生长期,在适宜的温度、PH值和通气量情况下,能较快的完成固态发酵过程,污染杂菌机会少,成功率高,产品效果好。
3、核心料组成:液体菌种:内源菌是从胃、十二指肠、小肠、盲肠内分离而得特定乳酸菌(二级原菌)。
4、据市场资源与产品定位进行成本进行优化和配方组成:酱糟、植物蛋白或饲料副原料、赖氨酸、甜菜碱、玉米粉,玉米纤维或稻壳,麸皮,麦饭石等。
5、宣传资料和包装层:适合于固体移动发酵的呼吸膜塑料袋一个,产品标签。
6、发酵时间和温度:25-30℃5-7天。
pH值随时间延长而大幅度下降到4.5-5。
7、营养条件和菌落变化:菌数和优质代谢产物在营养、碳氮比、pH值、湿度等条件满足后,随时间、温度延长而逐渐增加。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在发酵5-7天后,逐渐减少,检测基本没有。
要求:原料含水34%-36%,水分越大,酵酸味越好,菌数繁殖越快,夏天3-5天,春秋季7天,冬天10天(环境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时,发酵时间可在100个小时内)。
是典型的移动固态厌氧发酵法。
8、饲料使用效果:1、母猪便秘有特效、不掉膘。
生猪日增重提高4%,适口性好,腹泻率明显降低,正常防疫,基本不使用药费,可降低70%。
肉质好,提早出栏,降低饲料和养殖成本。
每头猪增收30元左右。
2、蛋鸡:环境氨臭气明显减低,蛋壳厚度增强(破蛋率明显减少),饲料消化率明显提高(粪便泡水法),蛋重不受影响,蛋壳光泽度明显改善。
饲料发酵工艺技术饲料发酵工艺技术是一种将饲料进行微生物发酵的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
下面我将介绍一下饲料发酵工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饲料发酵工艺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来发酵饲料,改变其营养成分和物理性质。
常见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等。
这些微生物能利用饲料中的可溶性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产生一系列酶和酸类物质,同时还能抑制一些有害菌的生长。
饲料发酵工艺技术可以大幅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一方面,通过发酵,饲料中的蛋白质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饲料中的纤维素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为易消化的有机酸和酶,提高饲料的纤维素消化率。
此外,饲料发酵还可以增加B族维生素的含量,有助于动物的生长和健康。
饲料发酵工艺技术应用广泛,对各种动物的饲料都可以进行发酵处理。
在畜牧业中,饲料发酵可以改善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提高动物的产肉、产蛋和产奶性能。
在水产养殖中,饲料发酵可以降低饲料的能量代谢损耗,增加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在家禽养殖中,饲料发酵可以增强饲料的香气和口感,促进家禽的食欲和生长。
饲料发酵工艺技术的操作相对简便。
一般来讲,选择适当的微生物菌种,将其培养繁殖后加入饲料中,然后进行一段时间的发酵处理,即可得到发酵后的饲料。
发酵时间一般为3-5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待发酵完成后,将饲料晾晒干燥,存储使用。
总的来说,饲料发酵工艺技术是一种能够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通过发酵改变饲料的营养成分和物理性质。
饲料发酵广泛应用于畜牧业、水产养殖和家禽养殖中,可以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
饲料发酵工艺技术操作方便,发酵时间适当即可。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动物种类和具体要求选择适应的发酵工艺和微生物菌种,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果渣发酵饲料工艺果渣发酵饲料工艺简介•果渣发酵饲料工艺是一种利用果渣作为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饲料的技术。
优点•资源利用:充分利用果渣这种副产品,减少了浪费。
•营养丰富:经过发酵,果渣中的营养成分得到提高,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益。
•抗病能力: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益菌群能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生病的风险。
•环保可持续:果渣发酵饲料工艺利用了果渣这种副产品,减少了对环境的压力。
工艺流程1.收集果渣:果渣可以是苹果、橙子、葡萄等水果的残渣。
2.研磨:将果渣进行研磨处理,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后续的发酵过程。
3.添加发酵剂:在果渣中添加适量的发酵剂,如乳酸菌、酵母等。
4.搅拌混合:将果渣和发酵剂充分搅拌混合,使其均匀分布。
5.发酵:将混合好的果渣放入发酵器中,进行发酵过程。
6.定期搅拌:在发酵过程中定期搅拌,促进发酵剂的均匀分布。
7.发酵完成:待发酵过程完成后,可以得到果渣发酵饲料。
应用•家禽饲料:果渣发酵饲料适用于家禽的饲养,能提高家禽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畜牧饲料:对于猪、牛、羊等畜牧动物的饲喂,果渣发酵饲料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污水处理:果渣发酵饲料工艺还可以应用于污水处理,利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菌群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结论果渣发酵饲料工艺是一种资源利用、环保可持续的技术,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应用该工艺,可以提高饲料的效益,减少对环境的负担,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挑战与前景挑战•资源获取:果渣的获取面临着季节性和数量不稳定的问题,需要处理这一挑战。
•发酵控制:发酵过程中要控制温度、湿度等参数,保证发酵效果稳定。
需要合适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产业化应用:果渣发酵饲料工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扩大产业化应用。
前景•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健康饮食观念的提升,对健康绿色饲料的需求不断增加,果渣发酵饲料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政策支持:政府对于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为果渣发酵饲料工艺提供了政策支持。
发酵饲料工艺一、概述发酵饲料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将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等有机物质转化为易消化、易吸收的有机酸、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一种高效饲料。
发酵饲料具有营养丰富、口感好、易消化吸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
二、原料选择1. 玉米:含有较高的淀粉和蛋白质,是常见的发酵饲料原料之一。
2.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是常见的发酵饲料原料之一。
3. 鱼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以提高发酵液中营养成分含量。
4. 糠秕: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矿物质,可以促进微生物生长。
三、工艺流程1. 原料处理:将玉米、大豆等原料清洗干净,并在水中浸泡6-8小时,使其吸水膨胀。
2. 破碎磨粉:将浸泡后的原料进行破碎、磨粉,使其更易于发酵。
3. 发酵液制备:将糠秕、鱼粉等辅料加入磨好的原料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倒入发酵罐中。
4. 发酵:在恒温环境下(一般为30-40℃),投放适量的发酵菌剂,进行发酵。
发酵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
5. 熟化:完成发酵后,将发酵液进行熟化处理。
具体方法是将发酵液倒入大型容器中,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均匀。
6. 干燥:将熟化后的发酵液进行干燥处理。
可以采用喷雾干燥、滚筒干燥等多种方法。
7. 包装储存:将干燥后的发酵饲料按要求包装储存。
四、注意事项1. 原料选择要根据不同动物的需要来确定。
2. 发酵罐要保持清洁卫生,并定期消毒。
3. 发酵温度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4. 发酵液的PH值要进行监测,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5. 干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发生变质。
6. 包装储存时要注意防潮、防虫、防霉等。
地源性发酵饲料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饲料是养殖动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对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免疫能力和肉质品质等方面有着直接影响。
地源性发酵饲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资源,具有多种优点,包括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养猪生长和免疫力的提高等。
因此,研究地源性发酵饲料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源性发酵饲料是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等地源性原材料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处理得到的一种高营养饲料。
与其他饲料相比,地源性发酵饲料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资源丰富。
地源性原材料广泛存在于大多数农户,其利用可有效减少农业废弃物的堆积和环境污染。
二是营养丰富。
地源性发酵饲料经过发酵处理后,营养成分得到了有效提高,如蛋白质的含量提高、纤维素的降解等。
三是微生物作用。
通过发酵处理,饲料中的微生物菌群得到了有效培养和发展,其产生的酶和酸能够有效促进养猪的消化和免疫功能。
一是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
地源性发酵饲料经过发酵处理后,其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同时纤维素等不易消化的成分也得到了有效降解,从而使得养猪所摄取的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更易被动物吸收利用。
这有助于提高养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的改善。
二是促进养猪生长发育。
地源性发酵饲料中的微生物菌群能够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和有益物质,通过摄取这些物质,能够有效促进养猪的生长发育。
同时,饲料中的有机酸和发酵产物也能够促进养猪的消化功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从而增加养猪的饲料转化率。
三是提高养猪的免疫力。
地源性发酵饲料中的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通过摄取这些物质,能够有效增强养猪的免疫力。
饲料中的有机酸和发酵产物也具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作用,从而减少养猪的疾病发生率。
综上所述,地源性发酵饲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资源,在养猪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研究地源性发酵饲料的合理配方和发酵工艺,可以有效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养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的提高,进而提高养猪的生产效益和肉质品质。
发酵饲料的生产技术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形式多种多样。
应用微生物可利用廉价农业和轻工副产物生产高质量饲料蛋白原料,同时使饲料富含高活性有益微生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
笔者所在微生物发酵课题研究小组经过8年多研究,在前人微生物发酵生产研究基础上不断获得突破进展,最终形成独特的可移动式饲料发酵生产技术,本文即对传统发酵及该课题组最新发酵技术成果分述于下。
1 生产菌种选用基本原则1.1 安全性① 菌体本身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② 不会危害环境固有的生态平衡。
1.2 有效性① 菌体本身具有很好生长代谢活力,能有效地降解大分子和抗营养因子,合成小肽和有机酸等小分子物质;② 能保护和加强动物体微生物区系平衡,促进动物健康。
这种功效主要指能有效地提高和维护有益微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数量优势。
它可以通过2种方式来达到目标:发酵饲料所用菌种本身就是从目标动物消化道中分离出来的有益菌,通过饲喂高比例发酵饲料可以直接提高动物消化道中有益微生物数量,使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
另一种方式是生产菌种或代谢产物可以选择性地杀灭或者抑制有害微生物,从而造成有益菌数量优势。
实现这种途径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耗尽氧气,降低体系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环境pH值;代谢物中含有能选择性杀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抗菌物质。
2 发酵饲料生产技术除了生产菌种以外,生产工艺也是决定发酵技术成败的要素。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发酵饲料生产技术或生产工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1 青储有利因素: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限制因素:季节性强,原料必须新鲜;只能就地利用,基本不能远距离运输;开窖后必须在短时间内用完;目前仅限应用于反刍动物领域。
青储饲料研究历史很长,有专门论著,笔者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曹利军和韩鹏主编的“青储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很好的技术方法,有很好参考价值。
2.2 利用有机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或蛋白原料这种技术主要是用于有机废水净化处理。
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与应用灵璧县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二年十一月目录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简介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十年发展战略—————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个发展五年发展计划第一章发酵饲料生产的菌种及发酵工艺第二章发酵饲料生产技术第一章发酵饲料生产的菌种及发酵工艺第一节概述一、发酵饲料的定义发酵饲料的定义是:在人为可控制的条件下,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生成有机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质,形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活菌含量高的生物饲料或饲料原料。
采用发酵技术生产的动物饲料或饲料原料,其特性主要是:(1)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2)多数以厌氧发酵方式进行生产;(3)未经干燥的物料含水量通常在30%以上;(4)物料的酸性物质明显增加,营养组成更合理;(5)生产原料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
也有发酵成品是经过干燥处理的,比较典型的有发酵豆粕和发酵棉粕。
在发酵过程中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和酵母菌发生的代谢作用,经过干燥以后,乳酸菌基本都失活了,但是它们也属于发酵饲料。
二、发酵饲料的概述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基本都是以固态发酵的方式进行的,生产菌种以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为主,绝大多数采用厌氧或兼性厌氧发酵。
发酵物料的含水量为30%~50%,发酵时间和温度受环境影响很大,基本不进行人为控制和调节。
在实际生产中也有采用好氧发酵方式进行的,生产菌种以霉菌和假丝酵母为主,生产用的蛋白原料主要是一些乳酸菌和酵母菌难以降解的杂粕和胶质蛋白。
但是生产设备复杂,物料温度和湿度变化很大,控制及其困难。
成品主要是作为饲料蛋白原料的替代物,能降低饲料生产成本,但基本不具备生物学活性和功能。
本节主要论述厌氧固态发酵工艺,常规的发酵饲料生产流程如:原料→消毒→冷却接种→培养→干燥→包装工业化规模的微生物发酵过程基本上都是纯培养过程,原料需要消毒,空气需要过滤等。
这些操作都是为了确保在发酵产品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杂菌的侵袭和干扰,但也正是这些常规操作使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微生物发酵产品在动物饲养中的大剂量使用。
大量试验证明,在不考虑动物饲养成本的前提下,大剂量(在配合饲料中添加 5.0%以上)使用高活菌含量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明显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甚至可以进行无抗生素饲养。
但是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获得的高活菌产品其生产成本通常都在10元/kg以上,如果以10%的比例使用在配合饲料中,每吨配合饲料的成本至少需要增加800元,这个增加值对传统的畜禽养殖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降低发酵饲料生产成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简化生产工艺,其中原料的蒸煮、消毒和干燥是最耗能的操作过程,是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的主要步骤,也是导致生产设备投资增加的主要原因。
如能简化生产操作工艺步骤,同时又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稳定,就能使发酵饲料的生产和应用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节发酵饲料的生产菌种发酵饲料的生产菌种很多,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霉菌。
一、乳酸菌目前生产中使用的乳酸菌至少有30多种。
按乳酸菌的代谢途径,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专性异型乳酸发酵、兼性乳酸发酵和双歧杆菌异型乳酸发酵。
(一)同型乳酸发酵C6H12O6 ——→2CH3CH(OH)COOH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乳酸,整个过程不产气,发酵转化理想,产物最合适,效率最高。
典型的生产菌种主要有:德氏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嗜热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乳球菌。
(二)专性异型乳酸发酵C6H12O6——→CH3CH(OH)COOH+CH3COOH+CO2↑一分子葡萄糖转化成一分子乳酸和一分子乙酸,另外还释放一分子二氧化碳。
相比同型乳酸发酵,这种发酵的转化效率要低得多,而且还有产气损失。
典型的生产菌种主要有:发酵乳杆菌、高加索酸奶杆菌、短乳杆菌、巴氏乳杆菌。
(三)兼性乳酸发酵兼性乳酸发酵能同时进行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这两种代谢进行的程度和比例取决于菌种的性质和外界培养条件。
典型的生产菌种有: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杆菌、清酒乳杆菌。
(四)双歧杆菌异型乳酸发酵2C6H12O6——→2CH3CH(OH)COOH+3CH3COOH比较典型的生产用菌种是动物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的培养要求很严格,对厌氧要求极高,目前还很难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乳酸菌分布广、种类多,有杆状和球形两大类。
有单个、成对和链状排列的,基本上都是厌氧菌或微需氧菌。
在饲料青储、发酵开始时就繁殖,到饲料因密封缺氧后仍然能繁殖,只是增殖的速度慢一些,而乳酸的生成速度却快一些。
乳酸菌能分解饲料原料中的糖,形成乳酸。
乳酸能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同时还能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使饲料产品能长期保存。
在饲料青储和发酵的过程中,同型和异型乳酸发酵同时存在,产物除乳酸外还有少量乙醇和CO2。
二、芽孢菌目前在生产中应用的芽孢菌有近十种,以杆菌为主,主要为以下三种: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能耐受高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存活。
在营养缺乏、干旱等条件下形成芽孢,在条件适应时又可以重新萌发成营养体。
利用芽孢杆菌发酵饲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耗培养体系中残留的氧气,为乳酸菌创造一个厌氧环境。
另外,近年来研究还发现,有些芽孢杆菌能产生杀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细菌素(也称抗菌肽),这些抗菌肽有很强的针对性,只对某些类型的微生物细胞有破坏作用,对酵母菌和乳酸菌没有影响。
三、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球形、卵形和丝状形(如假丝酵母),以出芽的无性繁殖为主,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35℃,pH偏酸性(4.0~6.0)。
酵母菌基本上都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迅速增殖,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酒精发酵(EMP)。
目前在生产中应用的有20多种,主要为以下三种: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
啤酒酵母和面包酵母是最常用的酿酒酵母。
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的生长速度很快,在适宜的温度和营养条件下,它们的世代倍增时间不超过3h,特别适合处理食品加工业产生的废水。
酵母菌的个体比乳酸菌大得多,直径通常为2~6μm,体积几乎是乳酸菌的1000倍左右。
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酵母菌主要有酿酒酵母和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是生产啤酒、白酒等含乙醇类发酵物的重要菌种;假丝酵母主要用于好氧发酵生产动物饲料或者废水处理。
四、霉菌目前在生产中应用的霉菌有近十种,主要为:米曲霉、黑曲霉、白地霉。
一般来说利用霉菌发酵,基本上都是有氧发酵,发酵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代谢热,生产过程中料曲的温度控制往往是生产成败的关键。
霉菌发酵目前采用浅盘发酵,料曲厚度不超过5cm。
如果采用厚层发酵,需采用强通风装置,生产能耗很大,从这一点上说,霉菌发酵不适于生产饲料或者饲料原料。
目前,实际生产中利用霉菌主要是利用它能合成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特性,利用廉价的粗蛋白原料作为发酵底物,生产高活性的蛋白饲料或者粗酶制剂。
五、选用生产菌种的基本原则(一)安全性(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要求)(1)菌体本身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2)不会危害环境固有的生态平衡(主要针对某些基因工程菌)。
(二)有效性(能满足一个要求即可)(1)菌种本身具有很好的生长代谢活力,能有效降解大分子好抗营养因子,合成小肽和有机酸等小分子物质。
(2)能保护和加强动物微生物区系的正平衡。
这种功效主要是指能有效维护和提高有益微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的数量优势,其可通过两种方式达到:一种方式是利用发酵饲料的生产菌种本身就是从饲养的目标动物的消化道中分离出来的有益菌,通过饲喂高比例的发酵饲料直接提高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形成数量优势;另一种方式是利用生产菌种或代谢产物可以选择性地抑制或者杀灭有害微生物,形成有益菌的数量优势。
实现第二种途径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耗尽氧气,降低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环境的pH值;代谢物中含有能选择性杀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抗菌物质等。
第三节发酵饲料生产菌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人类可利用的这些发酵技术基本上都是纯培养技术,而实际上在自然界中很难找出单一微生物存在的生态环境。
据已有的微生物研究报道,地球上存在的微生物超过100万种,而人类所分离的纯种累计不超过10万种,做过比较系统研究的不超过1万种。
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大体可以把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分为以下几种:中性共生、同住、互惠共生、共生、竞争、拮抗和寄生。
一、中性共生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环境中,但是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生态关系,各自生活互不干扰。
例如淡水中生长的衣藻和水生细菌。
二、同住这是指两种微生物同处在一个栖所内,其中一个获益,另一个不受影响。
常见的现象是一种微生物产生一种代谢物供另一种微生物作为营养物质,或者产生适合于另外一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发酵饲料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例子有以下几种:酵母菌能在高浓度的糖液(25%左右)中生长。
当糖被酵母菌消耗以后,糖浓度的降低就有利于不耐受高渗透压的微生物(如乳酸菌)的生长。
能分泌淀粉酶的微生物(芽孢菌)水解淀粉产生寡糖和单糖,为另外一些只能利用还原性单糖的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同住微生物,好气性菌可消耗氧气,降低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使之适合于厌氧微生物的生长。
这种同住关系只能产生在开始阶段,在后期就不是同住关系了。
这种现象在发酵饲料到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也是利用微生物组合发酵生产发酵饲料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互惠共生这是两种微生物互惠互利的现象,比较典型的菌种是阿拉伯糖乳杆菌和粪链球菌的组合。
阿拉伯糖乳杆菌不能合成苯丙氨酸,粪链球菌不能合成叶酸。
阿拉伯糖乳杆菌不能在缺少苯丙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粪链球菌也不能在没有叶酸的培养基上生长。
但是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却可以共同在没有苯丙氨酸也没有叶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因为它们能相互为对方提供必需的限制性营养物质。
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发酵饲料的菌种组合应该多考虑这种组合优势。
四、共生共生是指两种微生物在同一个严酷环境中彼此相依为命。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地衣,它是蓝细菌(或蓝藻)与真菌共同组成的一个形态和生理单位。
蓝藻或蓝细菌的细胞仅限于特定的层内,地衣内的菌丝交织成菌丝组织,形成一个稠密的外皮层。
皮层下为蓝藻的细胞层,在下面为菌丝疏松交织的菌髓层。
真菌可以从蓝藻获得碳水化合物,真菌菌丝所摄取的水和无机盐又可以提供给蓝藻,因此地衣能耐干旱、潮湿和抗寒冷。
这种现象在发酵饲料的生产过程中很难遇到,少有实用的例子。
五、竞争当两种微生物对某种环境因子有相同要求时,就会发生生存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