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2016-10
- 格式:docx
- 大小:21.66 KB
- 文档页数:5
行政法学笔记行政法学笔记一、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行政法学是研究国家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学问,是行政法学者对行政法现象进行科学认识和理论总结的学科。
行政法学研究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法律制度和行政行为。
它是整个法律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与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等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二、行政法学的特点1.行政法源自国家权力的特殊性。
行政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学科目,是从国家行政权力的实施中分离出来的,与国家权力的特殊性密切相关。
行政法的规范对象主要是国家行政行为,维护的是国家的行政权威和行政秩序。
2.行政法的规范功能直接涉及国家行政活动。
行政法中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直接约束和引导国家行政行为,具有明确的规范功能。
行政法通过管理国家行政行为的过程和实际运作,规范和约束着政府的职权行使。
3.行政法的国家性和强制性。
行政法作为国家法律制度的一部分,具有强制性特征。
国家机构和公职人员的行为受到行政法的明确规定,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行政法与其他法学分支学科的关系紧密。
行政法学作为法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与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等分支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行政行为必须以法律权力为依据,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行政行为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
2.公正性原则:行政行为必须公平、公正、公开,不得歧视、偏袒,保证各方利益平衡。
3.适度原则:行政行为的力度必须适度,不能过分或者不足,要保持工具性和可变性。
4.程序正当性原则:行政行为的程序必须合规、有效,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行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5.效率原则:行政行为必须高效、迅速,合理利用行政资源,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四、行政法的主要内容1.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根据行政权力行使职责所进行的具体行动。
它是行政法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之一,也是行政法律规范的主要适用对象。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行政法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行政机关、行政部门、行政机构等。
第一章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行政一.行政、国家行政、公行政1行政: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作用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
其包括:公行政(国家行政+公共团体组织的行政)、私行政(私人企业、组织、团体的执行、管理活动)2国家行政:一般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从事的执行管理活动.其包括:形式行政(执行、管理活动立法、司法性质的职能活动,即国家机关的活动)、实质行政(执行、管理性质的活动)3 行政的基本特征:具有国家意志性;具有法律性;具有执行性;具有强制性。
二、行政权与公权力1 行政权:即是指执行、管理权,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
特征:主动性;广泛性;自由裁量性;其他(强制性,单方性等)2公权力:是人类共同体(国家、社团、国际组织等)为生产、分配和提供“公共物品”(安全、秩序、公交、通讯等)而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对公共体事务进行决策,立法和执行,实施决策,立法的权力。
(其包括:国家公权力,社会公权力,国际公权力)三、行政与行政国家1.20世纪尤其是30年代后,面对“市场失灵”社会矛盾等问题,西方国家政府行政职能和行政权出现大扩张,大膨胀趋势,被西方学者称为“行政国家现象”行政职能扩张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适应发展需要,为保障社会发展所必需(社会福利,保障); 二是人们对国家万能作用认识的误区所致,因而逐渐出现行政国家的异化,即“政府失灵”。
其又表现为5个方面:对民主,自由,人权的威胁;腐败和滥用权力;官僚主义,效率低下;人财物资源大量浪费;人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退化。
2.、20世纪中期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这种危险,开始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行政权,控制行政权,转化行政权,到20世纪后期,大多数“行政国家”逐步过渡到“有限政府”,过渡一般途径是:(1)转变和缩减政府职能,限制行政权;(2)规范行政行为,控制行政权(即行政法治,包括行政程序法治和行政实体法治)。
(3)加强社会自治,转化行政权。
行政法学行政法学是研究行政法律体系的学科,主要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为与行政活动的规范。
它是公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法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行政法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行政法学的概念行政法学是研究行政法律体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行政权力的来源、范围、行使方式和监督等问题,以及与行政机关和行政活动有关的法律制度。
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和行政活动等,研究内容涉及行政组织、行政程序、行政裁量权、行政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制度。
二、行政法学的发展历程行政法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国家行政制度的形成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行政机关的不断出现和壮大,行政法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形成。
在我国,行政法学的研究和教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20世纪初,法学界对行政法学的研究逐渐兴起,行政法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行政法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也逐渐完善。
三、行政法学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学的研究和实践基于几个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行政法学研究的基础和指导。
1. 法治原则:行政法学强调国家行政机关的行为应受法律的制约和约束,依法行政是行政法学的核心理念。
2. 公平公正原则:行政法学要求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是公平公正的,要做到依法行政、公正裁决。
3. 法定原则:行政法学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必须有法律的依据,不能随意行使。
4. 独立性原则:行政法学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要独立自主,不能受到非法干扰。
四、行政法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行政法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组织和行政手续:研究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的程序和手续规定。
2. 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研究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范围和行使方式,以及与行政行为相关的法律事项。
3. 行政裁量权和行政责任:研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的裁量权和行政责任制度。
行政法学笔记行政法学笔记行政法学是法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程序和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等内容。
本文将从行政法学的定义、内容、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行政法学的定义行政法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程序和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行政机关的组成、职责、权限,行政程序的规范、实施方式和结果评价,以及国家行政行为的规范、权限和结果等方面的相关法律问题。
二、行政法学的内容行政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行政机关的组织包括机构设置、职能分工、人员编制等方面的规定。
行政机关的职权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等方面的规定。
行政法学研究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旨在保障行政机关的正当行使权力和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
2. 行政程序的规范行政程序的规范主要包括行政决策程序、行政执行程序和行政救济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行政法学研究行政程序的规范,旨在确保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 行政行为的规范行政行为的规范主要包括行政权力的行使、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行政行为的结果等方面的规定。
行政法学研究行政行为的规范,旨在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三、行政法学的原则行政法学的研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行政法学的核心原则,它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行政行为必须合法、公正、公开,行政程序必须符合法定程序,行政决策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
2.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行政法学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公正行使职权,行政行为必须公正对待当事人,行政程序必须公正进行,行政决策必须公正处理。
3. 公共利益原则公共利益原则是行政法学的指导原则,它要求行政机关必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行政行为必须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行政决策必须协调各方利益,公平公正地分配资源。
行政法学行政法学主要是以行政法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或部门法学,它与行政法密切联系,但又区别与行政法。
Administrative law is the general term of all legal norms and principles that regulates the different kinds of social relations occurring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by administrative subject.行政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回应现实需要,为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见解和思路,既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使命,也是行政法学研究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的基点。
行政法学产生于19世纪,是已有法学门类中发展较晚的一门学科。
它是西方法文化的产物,首先出现在行政法制度相对发达的大陆法系国家。
法国不仅是现代行政法的母国,同时也是行政法学的发源地。
中国行政法的发展,是从1981年编写新中国第一部行政法学教材开始的,在此基础上,各高等学校纷纷设置行政法学课程,编写教材,开展学术研究,所有这些,都是为1986年成立行政立法研究组奠定了人才基础,也为制定行政诉讼法创造了条件。
此后,中国行政法治实践的每一步发展,几乎都是在行政法学理论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实现的。
行政法学的发展,首先表现为我国已经培养出了一支研究行政法学的队伍。
其次,通过20年的努力,一个适应中国特点,又力图与国际接轨的研究格局基本形成,并初具规模,其中某些部分的研究还颇有特色和深度,行政法学研究的视野更为开阔。
再次,由于中国行政法学研究是在缺乏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因此,对外国行政法的介绍、学习、研究和借鉴尤其显得重要。
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因应时代和形势的要求而相应地调整和变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基本研究对象,即行政法;二类是相关研究对象,即与现行行政法现象具有密切联系的相关因素(如决定行政法存在与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等的因素)、行政法的外部影响、行政法的历史等。
行政法学基础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孙录见主要内容第一章行政法学绪论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第三章行政行为第四章行政立法第五章行政处罚主要内容第六章行政许可第七章行政合同第八章行政指导第九章行政程序主要内容第十章行政法律责任第十一章行政赔偿第十二章行政复议第十三章行政诉讼第一章绪论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律渊源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行政法学的学术流派一、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一)行政¡ª¡ª社会组织为了一定的目标所进行的管理和执行活动。
行政分为公共行政和私人行政(按照行政目的是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
公共行政——国家行政机关等行政主体为执行国家意志,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对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和执行活动。
王某请求省教育委员会撤销学校给予的行政处罚案王某是某高校的学生,96年10月的一天下午,他在宿舍用电炉煮饭时不慎失火,造成部分公私财物毁损。
因其行为严重违反学校关于禁止学生在宿舍使用电器做饭的规定,故学校依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给予王某行政记过处分和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
时值《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媒体正在进行宣传。
王某看后认为学校不是行政机关,自己又非公务员,故学校无权对其进行行政记过处分和罚款处理,于是要求学校取消处分和罚款,校方不予取消。
王某于是将此争执向省教委予以反映,请求撤销学校对其的处理。
一、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二)法的定义法——神意的反映;法——民意的反映;法——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国家意志的反映)法——国内法和国际法张某请求离婚案张某(男,中国人,18周岁)于98年在阿根廷与当地一女子(16周岁)合法结婚,1999年两人回中国居住。
2000年因感情不和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
问如何处理?一、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三)行政法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行使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调整对象(1)行政管理关系;(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3)行政救济关系;(4)内部行政关系。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行政法学试卷(课程代码 00261)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A.某国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8.行政奖励属于【】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C.法定的国家司法机关D.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10.下列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C.国务院部委D.省级人民政府11.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监督的表述,错误的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B.国务院有权改变或撤销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C.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D.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12.根据行政相对人申请,行政主体颁发许可证的行为属于【】A.依申请的行政行为B.依职权行政行为C.非要式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13.下列属于行政征收的是【】A.某大型央企缴纳100万排污费B.某公安局巡警追小偷,借用张三的自行车C.某物业小区保安收取路边停车费D.交警对随意闯红灯的行人处以20元的罚款14.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A.公安交管局因违章驾车暂扣张某驾驶执照六个月B.工商局对一企业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的营业执照予以注销C.卫生局对流行性传染病患者强制隔离D.食品药品监督局责令某食品生产者召回已上市销售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15.下列情形中,不能当场收缴罚款的是【】A.依法给予20元以下的罚款的B.不当场收缴罚款事后难以执行的C.依法给予某组织1000元罚款的D.交通不便,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由当事人提出的16.某区城管局以甲摆摊卖“麻辣烫”影响环境为由,将其从事经营的小推车等物品扣押。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行政法學試卷(課程代碼00261)本試卷共5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考生答題注意事項:1.本卷所有試題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
答在試卷上無效,試卷空白處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紙。
2.第一部分為選擇題。
必須對應試卷上の題號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の相應代碼塗黑。
3.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
必須注明大、小題號,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題空間,超出答題區域無效。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の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の,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卡”の相應代碼塗黑。
錯塗、多塗或未塗均無分。
1.下列具有行政法規範最高效力の是A.憲法B.自治條例C.行政法規D.國際條約2.下列關於行政法特點の表述,正確の是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統一の法典B.行政法規範賴以存在の法律文件是分散の和大量の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規範一樣,具有較強の穩定性D.行政法中の程序法和實體法分別獨立成為不同の法律部門3.下列屬於行政公開原則具體要求の是A.不做自己案件の法官B.行政過程公開C.不存在偏見D.不單方接觸4.下列有權行使行政調解權の是A.基層人民法院B.縣公安局C.中級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5.下列不屬於國家行政機關の是A.某市消費者協會B.民政部C.某市稅務局D.某縣人民政府6.下列不屬於公務員の是A.某目有.企業總經理B.某鎮政府の副鎮長C.某基層法院派出法庭の法官D.國務院審計署科員7.行政行為以其適用與效力作用對象の範圍為標准,可分為A.羈束行政行為與抽象行政行為B.依申請行政行為與授益行政行為C.內部行政行為與外部行政行為D.具體行政行為與要式行政行為8.行政獎勵屬於A.授益行政行為B.抽象行政行為C.不利行政行為D.雙方行政行為9.行政立法の主體是A.法定の國家權力機關B.法定の國家機關C.法定の國家司法機關D.法定の國家行政機關10.下列有權制定行政法規の是A.全國人大常委會B.國務院C.國務院部委D.省級人民政府11.下列關於行政立法監督の表述,錯誤の是A.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の行政法規B.國務院有權改變或撤銷不適當の地方性法規C.地方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制定の不適當の規章D.省、自治區の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撤銷下一級人民政府制定の不適當の規章12.根據行政相對人申請,行政主體頒發許可證の行為屬於A.依申請の行政行為B.依職權行政行為C.非要式行政行為D.雙方行政行為13.下列屬於行政征收の是A.某大型央企繳納l00萬排汙費B.某公安局巡警追小偷,借用張三の自行車C.某物業小區保安收取路邊停車費D.交警對隨意闖紅燈の行人處以20元の罰款14.下列屬於行政處罰の是A.公安交管局因違章駕車暫扣張某駕駛執照六個月B.工商局對一企業有效期屆滿未申請延續の營業執照予以注銷C.衛生局對流行性傳染病患者強制隔離D.食品藥品監督局責令某食品生產者召回其已上市銷售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の食品15.下列情形中,不能當場收繳罰款の是A.依法給予20元以下の罰款のB.不當場收繳罰款事後難以執行のC.依法給予某組織l000元罰款のD.交通不便,當事人向指定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由當事人提出の16.某區城管局以甲擺攤賣“麻辣燙”影響環境為由,將其從事經營の小推車等物品扣押。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 B.自治条例 C.行政法规 D.国际条约
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 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 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 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 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 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 D.某县人民政府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 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 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 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 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 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 B.法定的国家机关
C.法定的国家司法机关 D.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
10.下列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部委 D.省级人民政府
11.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监督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B.国务院有权改变或撤销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
C.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D.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12.根据行政相对人申请,行政主体颁发许可证的行为属于
A.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B.依职权行政行为 C.非要式行政行为 D.双方行政行为
13.下列属于行政征收的是
A.某大型央企缴纳l00万排污费 B.某公安局巡警追小偷,借用张三的自行车 C.某物业小区保安收取路边停车费 D.交警对随意闯红灯的行人处以20元的罚款
14.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公安交管局因违章驾车暂扣张某驾驶执照六个月
B.工商局对一企业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的营业执照予以注销 C.卫生局对流行性传染病患者强制隔离
D.食品药品监督局责令某食品生产者召回其已上市销售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15.下列情形中,不能当场收缴罚款的是 A.依法给予20元以下的罚款的 B.不当场收缴罚款事后难以执行的 C.依法给予某组织l000元罚款的
D.交通不便,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由当事人提出的16.某区城管局以甲摆摊卖“麻辣烫”影响环境为由,将其从事经营的小推车等物品扣押。
在实施扣押过程中,城管执法人员李某将甲打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扣押甲物品的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措施 B.李某殴打甲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 C.因甲被打伤,扣押甲物品的行为无效 D.甲被打伤的损失,应由李某个人赔偿
17.下列属于行政指导的是
A. 某县政府要求该县四家苗木公司合并成一家大的苗木公司 B.某县政府要求全县农民栽种板栗树,否则罚款 C.某镇政府要求全镇农户养殖鸽子,否则取消农业补贴 D.某行政机关对某企业经营不善或不良行为,在未达到违法或者违法情节极为轻微的情况下提出劝告、希望或警告
18.下列属于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是
A.巡回法庭 B.街道办事处 C.区公所 D.税务所19.下列不属于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的是
A.回避制度 B.表明身份制度 C.合议制度 D.辩论和听证制度 20.下列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许可 B.行政奖励 C.行政裁决 D.行政立法
21.下列关于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表述,错误的是
A.派出所作出罚款100元的行为,被申请人是派出它的县公安局
B.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C.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申请人
D.行政机关独立作出某项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22.下列关于行政复议期限的表述,正确的是
A.被申请人提交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和证据,并提出答辩的期间是3日 B.行政复议机关对无权审查的复议案件,按程序转送有权处理机关的期限是5日 C.行政复议机关决定受理的审查期限是7日
D.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期限一般是60日,最长不能超过90日 23.下列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是
A.某市人民政府对于某块滩涂所有权归属所作的处理决定 B.某市环保局所作出的开除工作人员吴某的决定
C.菜市人民政府所作出的“关于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 D.某区人民政府对有关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
24.下列属于授益行政行为的是
A.某公司给予职工年终奖励的行为 B.某司法局给小刘颁发律师执业证书 C.某司法局给职员小张发放出差补贴 D.某县政府作出行政裁决,确认某块土地属于甲村所有
25.下列属于行政诉讼特有原则的是
A.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 B.两审终审原则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D.回避原则
26.下列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
A.张某不服被免去县环保局局长的职务
B.李某不服某市政府发布《关于收取道路桥梁通过费的规定》 C.陈某不服公安机关对其作出刑事拘留的决定
D.某县工商局因未给聘用员工交纳社保费不服县劳动局对其作出罚款的处罚决定
27.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司法审查法律适用中应该依据
A.规章 B. 其他规范性文件 C.外国法律 D.地方性法规28.下列不属于行政诉讼参加人的是
A.原告 B.被告 C.证人 D.共同被告
29.《国家赔偿法》所确立的赔偿范围限于人身权和
A.财产权 B.劳动权 C.政治权 D.教育权
30.下列属于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情形的是
A.行政机关越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C.行政相对人自损行为 D.不可抗力的原因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下列关于我国行政法特殊渊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解释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 B.国际条约、惯例是一般法源 C.宪法是特殊渊源
D.判例是行政法重要特殊渊源 E.软法规范也是一种特殊法源
32.下列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平等但非对称性 C.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 D.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E.行政法律关系争议原则上以司法裁决为终局
33.下列属于行政行为效力范畴的有
A.确定力 B.执行力 C.公定力 D.约束力 E.追溯力34.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指导原则的是
A.民主自愿原则 B.合法原则 C.及时灵活原则 D.合政策原则 E.比侧原则
35.下列属于我国公民承担行政责任方式的是
A.限期离境,驱逐出境,禁止入境 B.履行法定的义务
C.承认错误,赔礼道歉 D.恢复原状,返还原物,赔偿损失 E.接受行政处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派出机关 37.公务员 38.行政许可 39.行政强制 40.行政规划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42.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和具体内容。
43.简述行政审判与行政裁决的区别。
五、论述题(本题10分)
44.试述行政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甲公司是一家生产食品的企业,由乙、丙、丁三人出资成立,乙是法定代表人。
在一次县工商局与县质监局的联合检查中,甲公司被认为违法使用“防腐剂”。
随后。
县工商局和质监局联合作出吊销营业执照,并处5万元罚款的决定。
甲公司不服,申请行政复议,在行政复议的过程中,甲公司被县商务局强行并入另外一家公司戊,乙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被注销。
根据以上内容,请回答:
(1)当事人针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哪些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3分) (2)若对吊销营业执照和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行为不服,应向哪个机关申请行政复议?(4分) (3)若对商务局强行合并甲公司的行为不服,则谁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行政诉讼?(3分) 46.甲厂依法经菜市采砂许可证法定发放机关国土资源管理局批准,取得了为期5年的采砂许可证,并经某区水电局等部门批准,在该市江河管理站划定的乙区域内采砂。
后因缴纳管理费用与水电局发生纠纷。
随后,该水电局向丙厂颁发了采砂许可证,准予丙厂在甲厂已被划定的乙区域内采砂。
试回答以下问题:
(1)水电局向丙厂颁发采砂许可证书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5分) (2)甲厂是否有权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申请应向哪个机关提出?(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