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1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77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林艳一、明确“简明”的概念。
“简明”包括“简约而无冗余”和“明确而无歧义”两方面的要求。
因此讲解的时候应对不简明的两种现象——啰嗦和歧义进行分析。
其中语言啰嗦包括词义重复,滥用关联词,能用指示代词不用等现象。
对上述现象结合课件中的例题给学生进行讲解。
二、连贯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考查形式为排列句序和语句复位。
表达连贯的基本要求要做到①陈述对象的一致。
②内容的照应。
③句式的一致。
④合乎逻辑顺序。
符合时间、空间顺序。
⑤意境风格一致。
⑥音节的和谐(句式对称、音节协调、上下文押韵)等。
并针对每个小点结合课件中例题给学生进行讲解。
三、语言得体高考语言得体题型有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命题:①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考查谦辞、敬辞误用的问题。
②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考查说话注意分寸,符合人物的身份、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③转述过程,如何做到清晰、得体。
④给出一个或几个设定的情境,按要求写一段话。
要明确语言得体要注意的五个方面:1.看对象(长幼尊卑、谦敬语)2.看场合(顺情合理)3.看感情(褒贬)4.看语体(口语与书面语)5.看劝诫语(温情关怀)。
四、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
用词准确的有5种技法:1.符合情境2.符合事理3.符合心理4.符合程度5.符合对象。
五、鲜明是在表达的时候,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
一般是针对社会中的某个现象或某个新闻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可结合《核按钮》“鲜明”题的解题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
六、语言生动常常借助于修辞手法和整散句的综合运用。
语言生动考查的题型有仿句、图文结合、写公益广告词、节目主持开场白等。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1.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考题类型】1、简明:(1)删改所提供的材料中有重复的文字和无关的信息。
(2)变换原语言材料的语体。
2、连贯:(1)句序排列型。
其考查的形式是,给定一组句子,要求将它们排列成语意连贯,语气顺畅的语段。
(2)句子衔接型。
其考查的形式是,提供一段文字,在它的开头或者中间,或者结尾空缺一句,然后提供四个选项,从中选择一项填入空白处。
3、得体:(1)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来判断选择谦辞、敬辞、词语的感情色彩运用是否正确。
(2)表述型。
根据前后语境中说话的内容,推出要说话的意思并准确地加以表达,特别要注意得体。
(3)修改型。
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分清场合、时间、身份、对象等要素,选择正确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知识点讲解】1、“简明”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
简单地说,“简明”指能够删掉多余的语句,消除歧义。
2、“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这类考题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
3、“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
“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
“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中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即主要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方法总结】1、简明:(1)少说废话,做到避免重复,会省略,去赘余,要善于运用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已经出现的语句;(2)要正确使用词语,忌用那些令人费解的词语,防止误解,避免歧义;(3)要合理安排句子,挑选合适的句式等。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纲解读】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从不同角度对语言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能力层级为E。
所谓“简明”,即语言要简要清楚,不要重复累赘,让人产生歧义。
所谓“连贯”,即上下文之间要有明显的联系,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尽可能保持一致,句子的组合与衔接要自然。
所谓“得体”,就是语言表达得体,恰如其分,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等。
所谓“准确”,要求用词能完全表达概念的内涵,切合语境与对象,涉及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
所谓“鲜明”,是指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告诉读者,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它是就表达观点、态度而言的。
所谓“生动”,是就表达效果来说的,它要求用语具体形象,注意炼字炼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运用灵活的句式。
【“安徽考试说明”解读】(见“优化”P15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表达“简明”,指能通过删除多余语句、消除歧义等方式,达到表意简洁明确的目的;语言表达“连贯”,要求调整或选用语句,做到过渡自然、前后照应、衔接合理;语言表达“得体”,要求根据语境和语体特点恰当地使用语言;语言表达“准确”,要求用词造句能客观、恰当地阐明道理,说明特征,传达思想感情;语言表达“鲜明”,要求用富有感情的词语和不同语气的句子表明观点和态度;语言表达“生动”,要求用传神、鲜活的词句表情达意。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对考生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能力层次为E级,占3~6分。
“简明”要求语言表达简洁、明确、清晰。
它的具体要求是:第一,表达必要的信息,使用相应的简练词句,没有多余的信息及词句;第二,词句表意明确,没有费解的词句;第三,根据语境决定详略,没有详略不当的毛病。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是《考试说明》在修辞方面对考生提出的一项要求。
这三者既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又是互相关联的知识结构。
它们的共同目的是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其着眼点还在于语言的运用。
一、语言表达简明。
语言表达要简洁、清晰,能够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
简,即用语不重复啰嗦;明,即语言表达清楚明白,不含混,不模糊,让听者或读者能迅速准确地领会。
因此,语言表达力求简洁清晰,就是要求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递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好的表达效果。
其要求有三:1、不说废话,做到避重复,会省略,去赘余。
表达中,哪些是必要语言信息(非说不可的话),哪些是多余语言信息(废话)呢?这不应以字数多少论,而要根据交际时的语言环境,根据表达时的内容选择以及交际对象的特点而定。
一般说来,交际的双方有共同的背景知识时,这部分内容即可简化或省略,即对方道的事要少讲或不讲,对方不清楚的事要讲明白。
如何避免废话呢?(1)句子里不要有表意作用完全相同的成分。
比如:“现在马上就开会了。
〞“现在〞、“马上〞重复,就应当去掉一个。
(2)句子里能省略的虚词,就尽量省略。
比如:“他的刚买来的新衣服〞,说成“他刚买来的新衣服〞即可。
(3)可以用指代的内容尽量用指代性词。
例如:“超对称性〞和“超引力〞是70年代才在国际上引入的物理学中的新概念。
在这次会上,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对称性、超引力问题研究的情况,展开了热烈、自由的学术讨论,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本例中的后一处“超对称性、超引力〞与前文重复,但删去后句子又表述不完整,可用代词替换,即改为“这两个〞。
2、防止误解,避免歧义。
3、便于理解,突出主要信息(即“强调〞)。
(1)几种常见句式的强调作用:①被动句:受事宾语一旦由宾语提前作主语,位置突出了,可以得到强调,比如:我的钱被偷了。
包②“把〞字句:将受事宾语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动词及其连带成分就比较突出。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纲解读】“简明、连贯、得体”是从三个角度对语言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
“简明”的具体要求是:第一,表达必要的信息,使用相应的简练词句,没有多余的信息及词句;第二,词句表意明确,没有费解的词句;第三,根据语境决定详略,没有详略不当的毛病。
高考侧重考查考生能删掉赘余的语句,能消除歧义.“连贯”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连贯"指表达的观点、角度、风格一致,读起来自然顺畅。
表达连贯要求话题要一致,叙述角度要一致,内容要照应,情境要一致,句式要一致,语言要和谐,顺序要合理。
“得体"中的“符合语境要求",即根据表达对象、场合、目的及表达方式正确使用语言;语体包括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书面语语体又有政论语体、文学语体、科技语体和应用语体等。
不同的语体,语言要求不尽相同,表达也要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语言表达“准确”是指语意表达准确,语法合理规范。
主要指用词准确,搭配准确,筛选准确,转换准确。
“鲜明”是指色彩(感情色彩和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
主要指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鲜明的态度。
“生动”是指具体形象,活泼多变,有声有色,而且感情充沛,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考情分析】1.试题类型以主观题为主,而连贯题的命题形式则向着主观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方向发展。
2。
语言材料则选用那些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
对学生语言操作综合能力的考查逐年加强.4.本考点注重语言具体应用能力的提高.【命题展望】1.选择题的衔接、排序,主观题的简明得体仍可能是高考的热点。
2.客观排序题有一定难度。
3.命题语言材料仍将选用现实生活性强的鲜活材料.【真题演练】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高三复习语言表达之简明、连贯、得体【考纲阐释】简明:表达语言要简洁、清晰,能够用最简单的、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 “明”反映了质的要求。
连贯:表达语言时句子与句子间排列组合符合语言习惯,并且前后衔接通畅,文从字顺,辞意畅达。
得体:表达语言的得体,就是要求做到恰如其分,使语言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语体,即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等要素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一、简明【知识梳理】“简”就是用语不重复啰嗦,“明”就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不含糊、不模糊。
语言表达要求简练,话说得少,而意包含得多,力求简洁、和谐、熨贴、自然,任何一种对象,无论是客观的景物或主观的情调,要能够用最经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要做到语言“简明”,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要简洁2.语言要明确3.话题要集中【课堂反馈】下面一段文字有四处重复累赘,请予删除(只填序号)。
要求:删除后应简明连贯、不损害原意。
(2011重庆卷)清晨7时,重庆的天空微微发亮,参加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①比赛的起点南滨公园,为即将开始的 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热身。
在起点处,参加比赛的运②③④动员正在进行准备,慢跑,拉神韧带,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专业素养。
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⑤⑥尚在安排之中,但空气中已经透露出一丝如箭在弦的紧张。
⑦⑧应当删除的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④⑤⑦解析:①④和“参加”后的“重庆马拉松赛”重复,⑤与“热身”重复,⑦与“比赛还没有开始”重复。
【方法点拨】1.注意句子成分是否有赘余,删除赘余部分。
2.注意歧义句的理解和歧义的消除3.注意材料信息的提取,删除多余信息。
二、连贯【知识梳理】连贯:表达语言时句子与句子间排列组合符合语言习惯,并且前后衔接通畅,文从字顺,辞意畅达。
连贯要做到这样几点:1.保持同一的话题及陈述角度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