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10.24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山东省青岛为明学校266409历史是一门语言学科,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传承。
教材内容汇总了中华及国外历代文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
时间是穿插历史的主线,但时间、实践、人物、事件错综复杂,学生难以系统地有效记忆,记忆方法在历史学习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才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呢?要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来增强记忆效果,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痕迹的保存能力。
但人的记忆力又会出现各种遗忘,如何把知识牢固地刻画在脑海中,使之长久保存并能反复提取?我在多年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增强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一、时间等差法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
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法,收效不大。
特别是中学历史书涵盖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内容,所要记的浩如烟海,因此培养学生寻找时间节点很重要的。
如中国近代史,1840-1900-1960分别指的是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三年自然灾害。
将历史时间找出相差的固定时间,寻找时间规律,记忆效果是比较好的。
教师略加点拨指出“三个事件分别相隔60年”,再次让学生去记忆,学生会对时间与事件有更清晰的掌握。
二、思维导图法利用图示,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
唐代安西都护府图中的一些地点,学生在测验时往往张冠李戴,笔者采用图示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简图绘制速度快,直观性强,绘完后教师略加演示学生便可记住。
如新航路的开辟:东线,迪亚士,欧洲-非洲;达伽马,欧洲-亚洲。
西线,哥伦布,欧洲-美洲;麦哲伦,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寥寥数言把方位交待得清清楚楚,学生识记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不易混淆。
三、分类记忆法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例如,在讲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时,可按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线索分类。
再如,中国历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进行分类。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历史是一门让人们感悟的学科,它不仅记录了人类的过去,更是引领着人类的未来。
而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对历史的认识还局限在课本中,他们往往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师需要在历史课堂上采取有效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去。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历史课堂的导入更具有吸引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历史事件进行讲解。
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开历史的大门,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生动的历史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等等,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历史知识。
教师也可以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者举办历史展览等形式,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通过观察历史文物、了解历史展览的内容和讲解,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进而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设计引人入胜的活动除了讲解历史故事和参观历史博物馆以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历史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
可以通过模拟历史事件、角色扮演、历史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历史的发展,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
教师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历史知识竞赛、历史人物介绍等活动。
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历史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历史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发现历史的规律和问题,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历史文献、展示历史图片等形式,让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历史资料。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学术能力。
四、创设启发式情境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19Email :jiaoyuluntan@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出现了不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些模式的出现无疑给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也带给我们教育者们全新的教育理念,极大地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如果单凭教师殚精竭虑地思考教改的新路,而忽视了作为教育主体---学生积极性的主动投入和配合,很多情况下,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其结果就像叶圣陶先生讲的“枯坐听讲”的模式,只能是:“疲惫、厌倦、疲惫、厌倦,犹如两道纠缠不止的绳索,紧紧捆住学生的身心。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从教法与学法上采取“三步曲”的课堂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一、预习环节先对新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提出明确的要求,将正确的思路指给学生,以便他们能有的放矢去预习。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前有无预习对本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更有必要进行课前预习。
这是由于小学的基础知识比较浅显,容易掌握,只要课堂注意听讲可以应付得了。
到了中学以后,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材的知识结构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
假如课前不作预习,仅靠课堂听讲,势必难以当堂完成学习任务。
于是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只好加班加点,进行补缺补漏。
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去了,但课余时间亦被各科瓜分殆尽,这与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相违背。
针对这一现象,我想:与其让学生留着一大串问题走出教室,还不如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我刻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经过预习,他们对老师今天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也带着困惑和本能的求知欲来到课堂。
如在上《战国七雄》一课时,由于准备充分,一上课就有学生举手问道:“为什么上节课对春秋五霸介绍详尽,而这篇课文只重点介绍秦国而不全面讲解其他六国呢?”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能提出有如此深度的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预习的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课前预习必须是浅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中的“教法” 、“学法”山东省新泰市果都镇杜莫联小 陈新芹在老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完成的。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呢?以下是一些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
四、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它强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掌握知识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育中,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例如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写作等活动,以此增加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此外,使用画图、模拟模型、场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活动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习潜能和能力。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一、利用图片或视频在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中,利用图片或视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展示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讲授古代文明的时候,可以展示一些古代建筑、艺术品或人物肖像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古代文明的瑰丽和神秘。
结合图片或视频的展示,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或思考,以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兴趣和探索欲。
二、提出问题另一个常见的历史课堂导入方法是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也可以是具体的。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讲述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关于该事件或人物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或展开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求答案,并带动课堂气氛。
三、讲故事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故事,因此讲故事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导入方法。
在课堂开始之初,用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让他们从情感上与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共鸣,引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口头讲述,也可以是播放录音或视频,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情景再现,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魅力和神奇。
四、实物展示在教学内容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实物展示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导入方法。
历史课堂中,可以准备一些历史文物、器物或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接触,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时期的生活、文化和科技。
通过展示实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内容和意义。
五、小组讨论在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中,可以安排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自由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碰撞中,找到自己的认知盲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小组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兴趣。
六、游戏活动在历史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历史知识。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历史课是一门让学生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学科。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历史内容的认知框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几种有效的历史课堂导入方法。
一、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的方式来引入课题。
在讲解古代文明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古代文明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中的建筑、服饰、器物等,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思考古代人的生活和文化。
又或者,通过播放一些有关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视频,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对历史的好奇心。
教师也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实物来引入课题,比如在讲解古代战争时,可以携带一些古代的武器、甲胄等物品,让学生触摸、感受古代的战争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二、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激发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问题可以是与课题直接相关的,也可以是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但具有历史意义的问题。
在讲解一场重大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事件原因、影响、历史意义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
又或者,在讲解古代人的生产生活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理解古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这种形式的导入方法,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对历史的参与感和亲近感。
在讲解古代社会制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阶层,比如皇帝、官员、农民等,让学生通过模拟的方式,了解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权力关系等内容,从而对古代社会制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四、引用名人名言或历史典故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或历史典故,让学生在启发性语言中理解历史的哲理和真相。